Google收购了YouTube之后,动作一直不断,其中的一个焦点就是关于如何解决版权的问题,毕竟这是YouTube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可以说,如果YouTube想要更好地发展,版权问题必须解决,如果解决不好那么Google将很难部署自己通过视频网站的潜在优势来获得更多的广告客户的追求。事实上,Google也一直对版权问题进行各种努力,包括和传统媒体的不断接触磋商。
但Google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传统媒体的共鸣,一些传统媒体对Google并不感冒。据悉,MTV网络的所有者Viacom公司日前要求Youtube撤下所有该公司的视频产品。 Viacom公司的这一决定是在与Youtube和Google进行了数月的谈判后做出的。该公司表示,Youtube上有超过10万的视频片断与该公司的产品有关,下载次数超过12亿。显然,Viacom的这一举动破坏了Google目前的计划,Google本希望能与传统媒体集团加强关系,以获得更多的网站素材,但显然传统媒体并不是都买Google的帐。
于是,我们也看到Google开始准备自己来创新。Google表示,网友上载短片将有钱可分。据悉,只要上载自拥版权的视频短片到网站,网友不但有可能一夜成名,更可与YouTube分享广告收益,实行有钱大家赚。很显然,Google已经明显地感觉到版权的痛苦,如果说以前YouTube的成功是因为有大量的粉丝的不断贡献,那么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奉献更多的是一种拷贝和拿来主义,当YouTube成为Google旗下的一员之后,众多的版权拥有者知道了自己清算的对象是谁了,更知道Google在资本市场强大的股价效应,谁都想在其中获得一个很好的分成比例,但是Google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或者说通过视频换来的广告收益是有限的,Google是不可能拿出更多的利润进行分成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传统的媒体公司无法和Google达成协议的原因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Google开始鼓励网友自发的一种视频创作尝试,希望通过网友自己的创新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当然为了鼓励网友的这种创新精神,Google愿意付出费用。这种设想是非常好的,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高手出自民间,不可否认的是,个别人的一些视频断片确实在网上获得了轰动,包括那些唱歌的女孩,做饭的视频等等,即使我们国内不也爆发出了《馒头》的风靡吗?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视频的走红毕竟是非常少的,而且寿命是短暂的,没有持续性。多数人的视频短片根本起不到广告投放者想要的那种效果,而那些传统媒体的产品却能得到这种效果。这也是令人困惑的地方,对Google来说,鼓励网友自己创作视频节目,设想是好的,但是能产生的持续效果是令人怀疑的。也就是说,对广大的网友来说,这种灵光一现不仅仅需要的是一种设想,更是人们对这种创意的接受过程。而且,究竟Google靠什么来和作者分成?是靠点击还是下载量?如何界定什么是有效的点击和下载?
其实,这种模式和博客的分成有点类似,目前的博客发展比视频要久一些,但是真正能够分成的博客有几个?从中获得的收益又有多少呢?很多人其实还是无偿的一种奉献或者热情支持。视频短片的参与其实和博客没有多少差别,当不能激发起更多人的热情的时候,或者说,当更多的人不能从这种行为中获得收益的时候,是不是也是在磨灭他们的热情和激情?
而且,在版权上,确实网友自主的产品没有这样那样的纠纷,但是,内容的可看性,持续性、约束性等等都是一个问题。分成的比例也不好把握,毕竟Google是希望通过视频获得自己的收益,如果本身的视频不能满足这种收益的时候,Google会自己贴钱鼓励网友去创作吗?显然不会。而对广告投放者来说,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广告投放是不是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如果不能达到这种效果,那么他们的热情又会怎样呢?当然,我们更希望Google能够闯出一条新路,如果Google的这种激励机制能够奏效的话,那么对YouTube来说,将彻底摆脱版权的纠葛,而对其他的类似网站也是一个借鉴,当然对所有的Web2.0的网站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从中也可以得到借鉴和效仿。
Google收购了YouTube之后,动作一直不断,其中的一个焦点就是关于如何解决版权的问题,毕竟这是YouTube面临的一个较大的问题,可以说,如果YouTube想要更好地发展,版权问题必须解决,如果解决不好那么Google将很难部署自己通过视频网站的潜在优势来获得更多的广告客户的追求。事实上,Google也一直对版权问题进行各种努力,包括和传统媒体的不断接触磋商。
但Google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传统媒体的共鸣,一些传统媒体对Google并不感冒。据悉,MTV网络的所有者Viacom公司日前要求Youtube撤下所有该公司的视频产品。 Viacom公司的这一决定是在与Youtube和Google进行了数月的谈判后做出的。该公司表示,Youtube上有超过10万的视频片断与该公司的产品有关,下载次数超过12亿。显然,Viacom的这一举动破坏了Google目前的计划,Google本希望能与传统媒体集团加强关系,以获得更多的网站素材,但显然传统媒体并不是都买Google的帐。
于是,我们也看到Google开始准备自己来创新。Google表示,网友上载短片将有钱可分。据悉,只要上载自拥版权的视频短片到网站,网友不但有可能一夜成名,更可与YouTube分享广告收益,实行有钱大家赚。很显然,Google已经明显地感觉到版权的痛苦,如果说以前YouTube的成功是因为有大量的粉丝的不断贡献,那么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奉献更多的是一种拷贝和拿来主义,当YouTube成为Google旗下的一员之后,众多的版权拥有者知道了自己清算的对象是谁了,更知道Google在资本市场强大的股价效应,谁都想在其中获得一个很好的分成比例,但是Google的能力还是有限的,或者说通过视频换来的广告收益是有限的,Google是不可能拿出更多的利润进行分成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传统的媒体公司无法和Google达成协议的原因之一。
在这样的情况下,Google开始鼓励网友自发的一种视频创作尝试,希望通过网友自己的创新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当然为了鼓励网友的这种创新精神,Google愿意付出费用。这种设想是非常好的,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高手出自民间,不可否认的是,个别人的一些视频断片确实在网上获得了轰动,包括那些唱歌的女孩,做饭的视频等等,即使我们国内不也爆发出了《馒头》的风靡吗?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视频的走红毕竟是非常少的,而且寿命是短暂的,没有持续性。多数人的视频短片根本起不到广告投放者想要的那种效果,而那些传统媒体的产品却能得到这种效果。这也是令人困惑的地方,对Google来说,鼓励网友自己创作视频节目,设想是好的,但是能产生的持续效果是令人怀疑的。也就是说,对广大的网友来说,这种灵光一现不仅仅需要的是一种设想,更是人们对这种创意的接受过程。而且,究竟Google靠什么来和作者分成?是靠点击还是下载量?如何界定什么是有效的点击和下载?
其实,这种模式和博客的分成有点类似,目前的博客发展比视频要久一些,但是真正能够分成的博客有几个?从中获得的收益又有多少呢?很多人其实还是无偿的一种奉献或者热情支持。视频短片的参与其实和博客没有多少差别,当不能激发起更多人的热情的时候,或者说,当更多的人不能从这种行为中获得收益的时候,是不是也是在磨灭他们的热情和激情?
而且,在版权上,确实网友自主的产品没有这样那样的纠纷,但是,内容的可看性,持续性、约束性等等都是一个问题。分成的比例也不好把握,毕竟Google是希望通过视频获得自己的收益,如果本身的视频不能满足这种收益的时候,Google会自己贴钱鼓励网友去创作吗?显然不会。而对广告投放者来说,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广告投放是不是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如果不能达到这种效果,那么他们的热情又会怎样呢?当然,我们更希望Google能够闯出一条新路,如果Google的这种激励机制能够奏效的话,那么对YouTube来说,将彻底摆脱版权的纠葛,而对其他的类似网站也是一个借鉴,当然对所有的Web2.0的网站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因为他们从中也可以得到借鉴和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