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 杨雷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粤教版教材,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

二、设计思想

《楞次定律》这一节研究的是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它是以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等知识为基础,又为以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楞次定律,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本节教学主要运用了学生自主实验探索的教学方法,边实验边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把学生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发状态,充分展示这一年龄段学生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决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观察得到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造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会用“楞次定律”初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难点

(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2)“阻碍”二字的准确理解

五、教学准备

教师:灵敏电流计、螺线管、条形磁铁、滑动变阻器、电池、电键、导线、学生各用表格等(分组),大屏幕实物投影仪。

学生:了解灵敏电流计指针特点及螺线管线圈绕向,预习本节内容。

六、教学过程

(一)实验演示,引出新课

如图示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停顿、拔出,引导学生观察各阶段现象,问:

(1)线圈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为什么?

(2)插入和拔出磁铁时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吗?

(3)怎样才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本节我们学习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楞次定律。

(二)实验探究

1、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师:请大家根据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设计电路(提醒学生,由于电流计量程非常小,设计电路和实验时要注意保护电流计)。

学生分组设计和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将优秀设计方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由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电流从电流计的正接线柱流入,指针向正接线柱一侧偏转;电流从电流计的负接线柱流入,指针向负接线柱一侧偏

转。

2、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的规律

(1)学生分组实验:如图示连接电路,操作实验,并填写表格。 实验前要注意几个“方向”:线圈的方向;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注意磁极和磁极运动的方向。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答疑,并要求学生把B1、B2及感应电流

方向用不同颜色标于图中。优秀者给予展示。

(2)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师:图甲与图丙有何异同,图乙和图丁有何异同? 生:讨论——交流——表述

结论:当磁通量φ增大时,B2与B1反向;当磁通量φ减

小时,B2与B1同向。

师: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时,B2与B1反向,感应电流

的磁场B2对正在增大的磁通量起什么作用?反之,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

小时,B2与B1反向,B2对正在减小的磁通量起什么作用?

生:讨论——交流——表述

师:B2对φ的变化是“阻碍”还是“阻止”?

生:讨论——交流——表述

总结规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这一规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总结出来的,称为楞次定律。

师:针对刚才实验,进一步理解“阻碍”二字:

a、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φ阻碍磁铁的φ b、阻碍什么——阻碍φ的变化,而不是φ本身 c、如何阻碍——增反减同

d、阻碍结果——是增的还增,减的还减 学生讨论——交流——表述,教师进一步澄清。

(3)引申:针对刚才实验,从线圈与磁铁相互作用的角度再来探讨。

教师点拨:当磁铁插入时,磁铁的磁极与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磁极相对还是异名磁极相对?当磁铁拔出时呢?

学生讨论,得结论:当导体和磁体相互靠近时,二者相斥;当导体和磁体相互远离时,二者相吸。

楞次定律进一步表述为:感应电流总是阻碍导体和磁体间的相对运动。

师:针对刚才实验,从相对运动的角度看,谁阻碍谁,阻碍什么,如何阻碍,阻碍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表述。

(三)规律总结及应用

1、总结规律

楞次定律:

(1)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从导体和磁体间的相对运动来看,感应电流总是阻碍导体和磁体间的相对运动。

2、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

再次投影实验图,由学生根据楞次定律判定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

学生表述每一种情况的判断,展示其思维过程,进而总结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具体方法:

(1)明确原磁场方向

(2)明确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3)由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由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方向

关于楞次定律的具体应用,下一课时将进一步进行小结,布置作业。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回顾旧知识→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汇报讨论→综合探究结果,得出楞次定律→扩展提高”。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节课,我尝试的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究课,强调的是学生的一种参与和体验。

二、教学的得与失

1、 激发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用复习已有的知识和重做演示实验引出问题,进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的变化及条形磁铁的磁场(原磁场)方向之间存在什么规律呢?通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猜想,设计实验、选择器材、思考探究方向,得出探究目标:(1)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来的磁场的方向有什么关系?(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这样,虽然上课时多花这几分钟的时间,但我认为非常值得,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楞次定律一节颇有点难学,它不是一个直接了当的东西,运用它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要经过一番推理,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里面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比如电流计的偏转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安培定则

的运用等。我让学生在实践中努力尝试主动观察,独立分析、思考,得出结论。比如电流计的偏转与电流方向的关系,通过一节干电流与滑动电阻器串联后,用试触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得出,并直接板画在黑板上。安培定则的运用则通过问题式提问方式和习题的解答加以回顾和掌握,并将结果板画在黑板上等等。 然后,让学生利用条形磁铁和螺线管得到感应电流为例,通过实验,分四种情况进行实验。这种设计实验环节完整,条理清楚,让学生自己实验,从实验中自己总结结论。同时设计课件,把学生实验过程的细节进行再现,并且设计表格进行记录,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实验的成果。

通过记录的表格,让学生总结出:当磁体插入螺线管中时,磁通量增加,感应磁场与原磁场反向;当磁体抽出螺线管中时,磁通量减少,感应磁场与原磁场方向同向。最后归纳为“Ф增B反,Ф减B同”,这就为引出楞次定律奠定了基础。

3、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让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综合结果得出楞次定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本质。实际教学中发现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螺线管的绕向。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学生的探究实验就比较混乱,实验得出的结果会与定律相反,不利于定律的得出。

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我在“螺线管的绕向”这个知识点上,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有哪些办法判断螺线管的绕向,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个别学生还提出一些颇有创意的回答,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螺线管的绕向板画在黑板上,使学生迅速的知道了螺线管的绕向(从上往下看为逆时针)。

4、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以实验探究目标为活动线索,使学生活动活泼、有趣,更有序。本节值得肯定的地方有: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虽然多花了点时间,但却培养了学生能力。

5、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最为突出的问题还是时间不够,学生用了较长时间才完成实验,而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实验,之所以费时是因为感应电流的

磁场方向不好判断,这与实验器材有很大的关系,那个螺线管的两个接线柱都在顶座上,这样就会较难判断。

6、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楞次定律,通过例题1的处理来完成,顺势让学生得出应用楞次定律的四个步骤,我认为这一点是成功的。因为从紧接着处理例2和例3的情况看,学生对楞次定律的应用准确度都很高。

7、对于“右手定则”这个内容的得出,本节课是通过学生先对书本例题的处理(即例3),利用已学的楞次定律先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结果,得出判定一段切割时的方法(右手定则)。课后学生反映很好,他们说,这样做不会把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对立起来,而是很好的统一起来了(本身就是由楞次定律得出的结论再总结出右手定则嘛)。并且,学生自己总结的结论,更让学生可信,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8、本节课原来设计了几道课后巩固练习,准备作为对知识的巩固,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但后来同事的评价都认为,这节课上到楞次定律的得出,再引导得出“右手定则”,且期间用了四道例题,已经足够让学生消化了。因此,我认为:“质”是效率的最终归宿,在“楞次定律”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们不能过于追求量,而影响了质的提高,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确值得我们去重视。

总之,新的物理课程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活状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使他们参与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好词好句网改名为书通网 - 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中文网站!

∙ ∙

∙ ∙ ∙ ∙ ∙ ∙ ∙ ∙ ∙ 经典语句 学习方法

热门搜索词: 暑假日记 成语 格言 造句 小学生作文 成语词典在线查询 歇后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时间

:2014-07-31 11:35来源: 好词好句网 作者:好词好句

反思一: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1.在以媒体环境为支撑的互动教学活动中,如何谐调好师、生与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尤为关键。

由于媒体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极有可能从教学活动中游离出来,从而影响教学,因此在这类形式的教学中,必须加强的学生活动的引导与控制,做到收放自如,使教学活而不乱。为此这节课我再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变革:(1)强调课前预习,并在课前每人发放一份活动任务单,明确活动的内容与要求,同时将这份任务单带入课堂作为课堂活动的内容来完成;(2)对课件的使用做必要的说明——由于有些课件学生课前并没有接触过,对其作用和使用方法并不熟悉;(3)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监督与指导,使行为偏差的同学及时得到纠正;(4)利用演示文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师的影响力;等等。通过实践表明,以上的变化还是起到了良好作用。

2.合理选用互动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件的功能,是媒体支持下互动开展成败的关键。

当前,每一个相关内容的教学课件在网上都能找到很多,但是,是否适合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设计。所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课件真的不容易。另外,有的课件并不适合互动活动的开展,而有的课件还存在科学性问题也不能使用。一个合适的互动课件至少具有以下特

征:(1)科学性;(2)可视性,特别是实际实验中的微小变化与瞬时变化;(3)变量的可调性;(4)使用的便捷性;等等。本节课中,我在探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方向关系”时,所选用的课件是合理且有效的。

3.正确处理好效率与质量的关系,是一份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

“方法新一点,形式活一点,容量大一点,效率高一点”是我校对当前教学活动要求的总结性形象化表述,然而,这里却少了一个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应该贯彻始终的一点,那就是质量。没有质量,“方法新、形式活”就成了花架子,“容量大、效率高”就成了口号。质量是效率的基础,是效率的最终归宿。在“楞次定律”这节课的设计上,由于过于追求量,而影响了质的提高是一个教训。

反思二: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

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楞次定律理解深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实验分析技能,以及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

2、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Flash演示最能直观明了地反映事物的某些现象,通过它我们不但看到一些宏观现象,对定律微观本质的分析也非常形象,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生动形象地展示两磁场间"阻碍"作用,不仅突出本节的重点,还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定律有一个深刻理解,生动的记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类比教学变抽象为具体: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利用比喻的方法,尤其对于楞次定律这一类字数少但难理解和记忆内容,教师在师生得出定律之后,将定律概括成“增反减同”四个字,方便了学生理解和记忆,之后又做个拟人化的比喻,将感应电流比喻成一个专门与“父母”“对着干”的“坏孩子”,不仅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具体化,还调节了课堂气氛。

4、注重德育渗透

本节课讲授的楞次定律是从实验分析开始,归纳概括出初步结论后,再用实验来验证,不仅体现物理学科是实验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还符合辩证法中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验中去的认识规律,达到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不足之处

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时候,对课堂的控制和对学生思维导向做的不是很好;另外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准备不是很充分,平时还要加强课前准备,对做习题,做到见多识广;此外,语言虽然幽默风趣,但还不够精炼,这个要平时多听课,多学习。

反思三: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1、突出科学研究方法,注重科学素质培养

知识的落实、技能的锻炼、能力的培养无疑是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物理教学中出现新的焦点--——科学素质培养。其中,又把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看成是科学素质培养的一个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途径。

2、优化教学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物理学家劳厄曾指出:“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要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把一切学过的知识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本教案旨在让物理课堂教学,以知识为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突出知识的发生、形式和发展的教学过程;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思维的全过程,使知识成为学生思维的结果,从而获得知识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3、注重问题情境设置,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切入STS,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方法

科学探索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取亲身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和努力求知的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满足学生在开放的现实情境中去主动探索研究,置身于知识的探索之中,体会知识探索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的能力。

4、在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要为学生的主体达到学习目标服务。就是说,教师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应辅之以指导学生亲自探究发现、应用等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的尝试活动,使他们在感知的基础上有效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本堂课的设计正是以这个原则为主旨的。例如,在通过实验,学生经过尝试得到物理现象,教师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结论,而是进一步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的观察、分析、归纳的活动之中,不仅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实验弄清事实,分析现象和得

现结论。而且让学生用物理思维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单纯追求让学生再现记忆的传统教学,改变为建立在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基础上掌握方法、理解体验的教学。通过学生的实验、观察、尝试、分析、归纳,使一个平淡的方法传授过程变成了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获得到了如何掌握新知识的方法,真正提高了能力,体现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5、归纳总结掌握知识的系统结构

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掌握知识系统的结构,而不是零星的知识片断。这就需要通过归纳总结来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强化知识体系,形成牢固的知识结构。同时,系统的知识是记忆的支柱,又便于联想与应用,学生一旦掌握了最基本的原理和它们之间的结构体系,他们就能认识到,许多新的问题并非是新的,它只不过是熟悉问题的变式综合罢了。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起实质的联系,避免知识庞杂而不得要领,有利于学生抓住要点、掌握结构、领会原理、融会贯通,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变化和发展。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 杨雷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粤教版教材,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

二、设计思想

《楞次定律》这一节研究的是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一般规律,它是以磁场、电流的磁效应等知识为基础,又为以后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使学生深入理解楞次定律,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本节教学主要运用了学生自主实验探索的教学方法,边实验边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把学生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发状态,充分展示这一年龄段学生所特有的好动性、表现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的个性并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楞次定律,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决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观察得到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造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深入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 (2)会用“楞次定律”初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2、难点

(1)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

(2)“阻碍”二字的准确理解

五、教学准备

教师:灵敏电流计、螺线管、条形磁铁、滑动变阻器、电池、电键、导线、学生各用表格等(分组),大屏幕实物投影仪。

学生:了解灵敏电流计指针特点及螺线管线圈绕向,预习本节内容。

六、教学过程

(一)实验演示,引出新课

如图示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停顿、拔出,引导学生观察各阶段现象,问:

(1)线圈中是否有感应电流?为什么?

(2)插入和拔出磁铁时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吗?

(3)怎样才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本节我们学习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楞次定律。

(二)实验探究

1、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师:请大家根据桌上已有的实验器材设计电路(提醒学生,由于电流计量程非常小,设计电路和实验时要注意保护电流计)。

学生分组设计和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并将优秀设计方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由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电流从电流计的正接线柱流入,指针向正接线柱一侧偏转;电流从电流计的负接线柱流入,指针向负接线柱一侧偏

转。

2、感应电流的方向所遵循的规律

(1)学生分组实验:如图示连接电路,操作实验,并填写表格。 实验前要注意几个“方向”:线圈的方向;电流表的指针偏转方向和电流方向;注意磁极和磁极运动的方向。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答疑,并要求学生把B1、B2及感应电流

方向用不同颜色标于图中。优秀者给予展示。

(2)分析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师:图甲与图丙有何异同,图乙和图丁有何异同? 生:讨论——交流——表述

结论:当磁通量φ增大时,B2与B1反向;当磁通量φ减

小时,B2与B1同向。

师: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大时,B2与B1反向,感应电流

的磁场B2对正在增大的磁通量起什么作用?反之,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

小时,B2与B1反向,B2对正在减小的磁通量起什么作用?

生:讨论——交流——表述

师:B2对φ的变化是“阻碍”还是“阻止”?

生:讨论——交流——表述

总结规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这一规律是德国物理学家楞次通过大量的电磁感应现象实验总结出来的,称为楞次定律。

师:针对刚才实验,进一步理解“阻碍”二字:

a、谁阻碍谁——感应电流的φ阻碍磁铁的φ b、阻碍什么——阻碍φ的变化,而不是φ本身 c、如何阻碍——增反减同

d、阻碍结果——是增的还增,减的还减 学生讨论——交流——表述,教师进一步澄清。

(3)引申:针对刚才实验,从线圈与磁铁相互作用的角度再来探讨。

教师点拨:当磁铁插入时,磁铁的磁极与线圈的磁极是同名磁极相对还是异名磁极相对?当磁铁拔出时呢?

学生讨论,得结论:当导体和磁体相互靠近时,二者相斥;当导体和磁体相互远离时,二者相吸。

楞次定律进一步表述为:感应电流总是阻碍导体和磁体间的相对运动。

师:针对刚才实验,从相对运动的角度看,谁阻碍谁,阻碍什么,如何阻碍,阻碍结果?

学生讨论——交流——表述。

(三)规律总结及应用

1、总结规律

楞次定律:

(1)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从导体和磁体间的相对运动来看,感应电流总是阻碍导体和磁体间的相对运动。

2、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

再次投影实验图,由学生根据楞次定律判定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方向。

学生表述每一种情况的判断,展示其思维过程,进而总结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具体方法:

(1)明确原磁场方向

(2)明确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3)由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由安培定则判定感应电流方向

关于楞次定律的具体应用,下一课时将进一步进行小结,布置作业。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回顾旧知识→创设一个问题情景→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实验→汇报讨论→综合探究结果,得出楞次定律→扩展提高”。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这节课,我尝试的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究课,强调的是学生的一种参与和体验。

二、教学的得与失

1、 激发学生进入问题情境 。用复习已有的知识和重做演示实验引出问题,进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去猜想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的变化及条形磁铁的磁场(原磁场)方向之间存在什么规律呢?通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猜想,设计实验、选择器材、思考探究方向,得出探究目标:(1)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原来的磁场的方向有什么关系?(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这样,虽然上课时多花这几分钟的时间,但我认为非常值得,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自然进入学习状态。

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楞次定律一节颇有点难学,它不是一个直接了当的东西,运用它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要经过一番推理,这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里面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比如电流计的偏转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安培定则

的运用等。我让学生在实践中努力尝试主动观察,独立分析、思考,得出结论。比如电流计的偏转与电流方向的关系,通过一节干电流与滑动电阻器串联后,用试触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得出,并直接板画在黑板上。安培定则的运用则通过问题式提问方式和习题的解答加以回顾和掌握,并将结果板画在黑板上等等。 然后,让学生利用条形磁铁和螺线管得到感应电流为例,通过实验,分四种情况进行实验。这种设计实验环节完整,条理清楚,让学生自己实验,从实验中自己总结结论。同时设计课件,把学生实验过程的细节进行再现,并且设计表格进行记录,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实验的成果。

通过记录的表格,让学生总结出:当磁体插入螺线管中时,磁通量增加,感应磁场与原磁场反向;当磁体抽出螺线管中时,磁通量减少,感应磁场与原磁场方向同向。最后归纳为“Ф增B反,Ф减B同”,这就为引出楞次定律奠定了基础。

3、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让学生在实验基础上,综合结果得出楞次定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本质。实际教学中发现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螺线管的绕向。这个问题不弄清楚,学生的探究实验就比较混乱,实验得出的结果会与定律相反,不利于定律的得出。

因此,在实际教学时,我在“螺线管的绕向”这个知识点上,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有哪些办法判断螺线管的绕向,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个别学生还提出一些颇有创意的回答,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螺线管的绕向板画在黑板上,使学生迅速的知道了螺线管的绕向(从上往下看为逆时针)。

4、本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以教师的引导为辅,以实验探究目标为活动线索,使学生活动活泼、有趣,更有序。本节值得肯定的地方有: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虽然多花了点时间,但却培养了学生能力。

5、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最为突出的问题还是时间不够,学生用了较长时间才完成实验,而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实验,之所以费时是因为感应电流的

磁场方向不好判断,这与实验器材有很大的关系,那个螺线管的两个接线柱都在顶座上,这样就会较难判断。

6、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楞次定律,通过例题1的处理来完成,顺势让学生得出应用楞次定律的四个步骤,我认为这一点是成功的。因为从紧接着处理例2和例3的情况看,学生对楞次定律的应用准确度都很高。

7、对于“右手定则”这个内容的得出,本节课是通过学生先对书本例题的处理(即例3),利用已学的楞次定律先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结果,得出判定一段切割时的方法(右手定则)。课后学生反映很好,他们说,这样做不会把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对立起来,而是很好的统一起来了(本身就是由楞次定律得出的结论再总结出右手定则嘛)。并且,学生自己总结的结论,更让学生可信,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8、本节课原来设计了几道课后巩固练习,准备作为对知识的巩固,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完成。但后来同事的评价都认为,这节课上到楞次定律的得出,再引导得出“右手定则”,且期间用了四道例题,已经足够让学生消化了。因此,我认为:“质”是效率的最终归宿,在“楞次定律”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们不能过于追求量,而影响了质的提高,这一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确值得我们去重视。

总之,新的物理课程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最大限度的主动激活状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使他们参与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好词好句网改名为书通网 - 学习生活中必备的中文网站!

∙ ∙

∙ ∙ ∙ ∙ ∙ ∙ ∙ ∙ ∙ 经典语句 学习方法

热门搜索词: 暑假日记 成语 格言 造句 小学生作文 成语词典在线查询 歇后

当前位置: 书通网 > 范文 > 反思 >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时间

:2014-07-31 11:35来源: 好词好句网 作者:好词好句

反思一: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1.在以媒体环境为支撑的互动教学活动中,如何谐调好师、生与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尤为关键。

由于媒体的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极有可能从教学活动中游离出来,从而影响教学,因此在这类形式的教学中,必须加强的学生活动的引导与控制,做到收放自如,使教学活而不乱。为此这节课我再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变革:(1)强调课前预习,并在课前每人发放一份活动任务单,明确活动的内容与要求,同时将这份任务单带入课堂作为课堂活动的内容来完成;(2)对课件的使用做必要的说明——由于有些课件学生课前并没有接触过,对其作用和使用方法并不熟悉;(3)加强对学生活动的监督与指导,使行为偏差的同学及时得到纠正;(4)利用演示文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师的影响力;等等。通过实践表明,以上的变化还是起到了良好作用。

2.合理选用互动课件,最大限度地发挥课件的功能,是媒体支持下互动开展成败的关键。

当前,每一个相关内容的教学课件在网上都能找到很多,但是,是否适合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设计。所以,找到一个合适的课件真的不容易。另外,有的课件并不适合互动活动的开展,而有的课件还存在科学性问题也不能使用。一个合适的互动课件至少具有以下特

征:(1)科学性;(2)可视性,特别是实际实验中的微小变化与瞬时变化;(3)变量的可调性;(4)使用的便捷性;等等。本节课中,我在探究“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磁场方向关系”时,所选用的课件是合理且有效的。

3.正确处理好效率与质量的关系,是一份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

“方法新一点,形式活一点,容量大一点,效率高一点”是我校对当前教学活动要求的总结性形象化表述,然而,这里却少了一个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应该贯彻始终的一点,那就是质量。没有质量,“方法新、形式活”就成了花架子,“容量大、效率高”就成了口号。质量是效率的基础,是效率的最终归宿。在“楞次定律”这节课的设计上,由于过于追求量,而影响了质的提高是一个教训。

反思二: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

本节内容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楞次定律理解深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对实验分析技能,以及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

2、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Flash演示最能直观明了地反映事物的某些现象,通过它我们不但看到一些宏观现象,对定律微观本质的分析也非常形象,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生动形象地展示两磁场间"阻碍"作用,不仅突出本节的重点,还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定律有一个深刻理解,生动的记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采用类比教学变抽象为具体:

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利用比喻的方法,尤其对于楞次定律这一类字数少但难理解和记忆内容,教师在师生得出定律之后,将定律概括成“增反减同”四个字,方便了学生理解和记忆,之后又做个拟人化的比喻,将感应电流比喻成一个专门与“父母”“对着干”的“坏孩子”,不仅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具体化,还调节了课堂气氛。

4、注重德育渗透

本节课讲授的楞次定律是从实验分析开始,归纳概括出初步结论后,再用实验来验证,不仅体现物理学科是实验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还符合辩证法中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验中去的认识规律,达到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不足之处

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的时候,对课堂的控制和对学生思维导向做的不是很好;另外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准备不是很充分,平时还要加强课前准备,对做习题,做到见多识广;此外,语言虽然幽默风趣,但还不够精炼,这个要平时多听课,多学习。

反思三:楞次定律教学反思

1、突出科学研究方法,注重科学素质培养

知识的落实、技能的锻炼、能力的培养无疑是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物理教学中出现新的焦点--——科学素质培养。其中,又把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看成是科学素质培养的一个十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途径。

2、优化教学过程,培养思维能力

物理学家劳厄曾指出:“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要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把一切学过的知识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本教案旨在让物理课堂教学,以知识为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维;突出知识的发生、形式和发展的教学过程;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思维的全过程,使知识成为学生思维的结果,从而获得知识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3、注重问题情境设置,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切入STS,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与方法

科学探索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取亲身的体验,产生积极的情感,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和努力求知的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以学科教学为载体,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满足学生在开放的现实情境中去主动探索研究,置身于知识的探索之中,体会知识探索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的能力。

4、在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

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主导,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要为学生的主体达到学习目标服务。就是说,教师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应辅之以指导学生亲自探究发现、应用等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的尝试活动,使他们在感知的基础上有效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本堂课的设计正是以这个原则为主旨的。例如,在通过实验,学生经过尝试得到物理现象,教师不是直接给出问题的结论,而是进一步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的观察、分析、归纳的活动之中,不仅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实验弄清事实,分析现象和得

现结论。而且让学生用物理思维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把单纯追求让学生再现记忆的传统教学,改变为建立在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基础上掌握方法、理解体验的教学。通过学生的实验、观察、尝试、分析、归纳,使一个平淡的方法传授过程变成了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知识,而且获得到了如何掌握新知识的方法,真正提高了能力,体现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5、归纳总结掌握知识的系统结构

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掌握知识系统的结构,而不是零星的知识片断。这就需要通过归纳总结来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强化知识体系,形成牢固的知识结构。同时,系统的知识是记忆的支柱,又便于联想与应用,学生一旦掌握了最基本的原理和它们之间的结构体系,他们就能认识到,许多新的问题并非是新的,它只不过是熟悉问题的变式综合罢了。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建立起实质的联系,避免知识庞杂而不得要领,有利于学生抓住要点、掌握结构、领会原理、融会贯通,从而促进认知结构的变化和发展。


相关文章

  • 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1
  • 教学反思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教学反思,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自我的课堂教学行为表现及其依据进行"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课堂教学效能和专业能力的过程.课堂教学反思具有实践性.针 ...查看


  • 高二物理楞次定律公开课教学反思
  • 高二物理<楞次定律>公开课教学反思 "楞次定律"是高中物理电磁学部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对本节内容采用"探究式"教学,即:"回顾 ...查看


  •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反思
  • 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反思 巴彦淖尔市第二中学 卢海军 这节课我首先提问:1.从宏观角度看,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 2.从微观角度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又举电解水.铁在氧气中的燃烧等事例,物质的种类发生变化没?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变化?接 ...查看


  •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运算定律的学习目的在于简便运算,而简便运算的本质是灵活解题.运算定律不易学,而且更难灵活运用. 这一单元这部分共包括了五个定律和两个性质: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 ...查看


  • 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 <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我在讲授<欧姆定律>这节课时,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教材中为了引入欧姆定律都要先做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向初中学生介绍了物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即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可以 ...查看


  •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文金湘 2014年3月12日 我在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这部分知识时,首先,让学生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去猜想两条乘法定律,难度不大,十分自然.其次,两条乘法定律一起学,一方面有利于比较区分:另一方面,更利于实际应用,事 ...查看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反思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教学反思 张渚职业高级中学物理组 史江云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都采用最习惯.最常见的传统教学模式.这么多年来,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沿用至今,自然有它的优势.但是它却很"偏心":重 ...查看


  • 物理教学总结教学反思2
  • 九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人在本学期担任九年级物理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按照开学初制定的复习计划,对物理学科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复习.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努力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 ...查看


  • 谈新课程教学如何规范陈述教学目标
  • 谈新课程教学如何规范陈述教学目标 摘要:教师在教学目标陈述方面仍存在问题与困惑.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要基于课程标准进行归类与陈述,体现学习目标本质,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要符合学科课程属性,表述要具体可操作. 关键词:教学目标陈述高中生物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