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广西靖西绣球的文化特征
岑菊妹
广西工学院 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6
摘 要:绣球作为壮族民众的传统手工艺品,内含吉祥寓意,传达爱的信息,集审美和收藏价值于一体,其技艺精湛、风格粗犷、纹饰秀美、色彩绚丽、构图和谐,不仅承载着壮民族深刻的历史记忆,还体现了壮族人民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
关键词:靖西、绣球、工艺 文化
绣球, 是壮族人民世代相传极具广泛性和普遍性的民间手工艺品。壮族绣球积淀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审美心理,表达了壮族的爱情伦理观。在广西众多的刺绣工艺品中,壮族的绣球是最精美的。壮族制作绣球的历史悠久,产于中越边境以壮族文化著称, 历史上曾是州城所在地靖西县旧州镇。旧州不仅能工巧匠辈出, 而且制作绣球历史悠久, 因此享有“中国绣球之乡”的美誉。
靖西绣球因针绣工艺精致, 图案、祝词、色彩多样鲜美而闻名于世, 饮誉海内外。1987年, 靖西绣球获得全国轻工业少数民族用品优质产品奖; 1995年, 第四届世界妇女和平大会在北京召开, 悬挂在会场的吉祥物是指定由靖西县制作的巨型靖西绣球; 2004 年, 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悬挂的吉祥物和作为礼品赠送外宾的绣球也是靖西绣球; 北京人民大会堂广西厅悬挂的绣球也是靖西制作。
1.绣球的起源。
关于壮族抛球的起源,最早记载可追溯到2000 多年前,据宋代诗人杜甫的《溪蛮取笑》记载:“土俗岁节日,野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砣。”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载有:“上巳日男女聚会,各位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民飞砣。男女且成则女受砣而男婚已定”。清末壮族文人黄敬椿“风土诗”中描述“斜阳门港萧条,姐妹相从孰最娇,好把飞球空里投,迎来送去赏花朝。”在广西宁明境内明江岸边花山崖壁上画有一些人像手上挂着一圆物,看似像当时用以甩投的青铜铸造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绣球是姑娘们用手工做成的彩球,以圆形最为常见,也有椭圆形、方形、菱形等。绣球大如拳头,内装棉花籽、谷粟、谷壳等,上下两端分别系有彩带和红坠。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壮族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媒介。现在,绣球成了广西壮乡的吉祥物,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也慢慢地成为居多家庭中最漂亮的装饰品。以上说明壮族人们常在茶余饭后互相抛接以娱乐身心,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并常以投抛信物定情的习俗。后来
绣球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信物。
2.绣球的制作与象征意义
最精美的绣球当首推靖西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出的“堆绣绣球”。一般的绣球大都是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花瓣面料上的图案为平面式,线条、色彩如画一般美,同时刺绣方法与过程较为简便;而采用复线刺绣方法的“堆绣绣球”则图形更为精美,图案极为复杂,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如鲜活之物欲喷薄而出,数绣球中的极品。
靖西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绣球内包有豆粟、棉花籽或谷物等农作物种子,这除了使绣球有一定的重量便于抛掷外,更深层的意义是——绣球为“吉祥之物”。因为壮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他们对每年农作物丰收与否十分关心。因而在各种祭祀、祈年的仪式中,农作物种子及播种、耕种等生产劳动形式往往都是表现的主题。如壮族农村建新房时,在墙基四角撒一些谷粒;架大梁时,要在梁上挂两束谷穗;给老人祝寿往往也要送些精米作礼。这些现象都象征着生长、生育、兴旺、平安之意。抛绣球都是在每年春节及“三月三”歌节时举行,正是春播时节,绣球内填放有谷物种子,就是希望年内“五谷丰登”之意;同时,绣球作为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内中喻示着“生育兴旺”之意。今天,壮家的优秀儿女们,不断为绣球这一古老艺术品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新时代再次散放出璀璨的光芒。
靖西绣球讲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除中间四瓣选材不拘外,其余则要求“上四瓣必挑飞禽,下四瓣须为走兽”。在“绣球之乡”靖西旧州镇,由于该地的绣球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被称为“广西绣球之上品”。靖西曾做过超大绣球供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收藏,也特为迎接港澳回归制作直径达1.97米和2米的超大型绣球,如今已是名扬海内外。
3. 广西壮族抛绣球活动的文化特征
据考证,抛绣球源于古兵器“飞砣”,而古代的“飞砣”多用于人们作战和狩猎。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展成现在用绣花布囊,内装棉花籽、谷粟、谷壳等,即为绣球。现在人们参与抛绣球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深受人们的喜爱。原来以军事和狩猎等为目的逐渐成了人们用作游戏娱乐、竞技、定情物等为主要目的。其军事和狩猎等为目的的色彩已淡薄或消失。现代的壮族抛绣球活动已由单一功利性(即军事和狩猎活动)向娱乐、健身、旅游等多元化功能发展,广西壮族抛绣球文化与体育、民族旅游的融合中得以快速发展。这种“爱情的纽带”的民间文体活动逐渐深刻地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在今天来看虽然当时带有一种浓厚的“乡土”的色彩,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凸显出了当地壮族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寄托,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这种“爱情的定情物”的存在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特别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后,广西壮族的抛绣球活动已从乡僻山村逐
渐走向各地。在南方壮乡的习俗流行的抛球比较广。抛绣球不但具有社交娱乐的作用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灵敏性和身体素质,能培养坚毅、自信、和谐等积极向上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壮族青年男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现在抛绣球活动已成为壮族人民和平、友谊、祝福、吉祥的象征。在广西壮族国内外旅游文化交流中绣球成为一种壮乡特有的信物,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展示了广西壮族特有的丰富文化内涵。
4.绣球被新赋予的文化特征
现阶段普遍存在的民族文化消现象,以及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为壮族绣球工艺走向外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对景观化趋之若鹜的追求,从根本上促使壮族绣球工艺进而以舞台化这样一种形式进行展示。族绣球工艺的舞台化主要是经增添了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绣球工艺的文化转型是由多重社会力量共同塑造而成的,在其生产、展示和接受的过程中,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和力量,从而使它在消费时代显现出另一种新的形态。因而,绣球工艺的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力量的积淀物,是一个独特的审美文化文本,为处于现代性追求道路上的中。原为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现已是广西极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位于桂西南边陲,有“小桂林”和“绣球之乡”美称的靖西县, 该县妇女所生产的绣球,由于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诚为广西绣球之上品,有口皆碑,如今也被人们当作馈赠亲友之礼品,企事业单位则将其作为对外宣传,开展公关之赠品。受经济利益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壮族民众看到了绣球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开始从劳动成本高报酬低的农业逐渐转向了以制作绣球为主的手工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绣球家庭式作坊。受消费社会文化逻辑的钳制,绣球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已开始为人们所认识并日渐成为带动地方发,已开始为人们所认识并日渐成为带动地方发展的文化资本。
绣球作为广西壮族和平、友好、吉祥的象征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将赋予更多的涵义。
注释:何卫东,伍广津《广西壮族投绣球体育文化发展研究》,广西民族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Analys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ilk jingxi guangxi
Cen jumei
Guangxi engineering college of art and culture dissemination of guangxi liuzhou 545006
Pick to: silk as zhuang people's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containing lucky implied meaning, convey the information of love, set the aesthetic and the collection value to a body, its
superb techniques, style bold, the beautiful, brilliant color, composition harmony, not only carrying a strong national profound historical memory, but also reflects the zhuang people's unique nat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jingxi, silk, technology culture
浅析广西靖西绣球的文化特征
岑菊妹
广西工学院 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 广西 柳州 545006
摘 要:绣球作为壮族民众的传统手工艺品,内含吉祥寓意,传达爱的信息,集审美和收藏价值于一体,其技艺精湛、风格粗犷、纹饰秀美、色彩绚丽、构图和谐,不仅承载着壮民族深刻的历史记忆,还体现了壮族人民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
关键词:靖西、绣球、工艺 文化
绣球, 是壮族人民世代相传极具广泛性和普遍性的民间手工艺品。壮族绣球积淀了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审美心理,表达了壮族的爱情伦理观。在广西众多的刺绣工艺品中,壮族的绣球是最精美的。壮族制作绣球的历史悠久,产于中越边境以壮族文化著称, 历史上曾是州城所在地靖西县旧州镇。旧州不仅能工巧匠辈出, 而且制作绣球历史悠久, 因此享有“中国绣球之乡”的美誉。
靖西绣球因针绣工艺精致, 图案、祝词、色彩多样鲜美而闻名于世, 饮誉海内外。1987年, 靖西绣球获得全国轻工业少数民族用品优质产品奖; 1995年, 第四届世界妇女和平大会在北京召开, 悬挂在会场的吉祥物是指定由靖西县制作的巨型靖西绣球; 2004 年, 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悬挂的吉祥物和作为礼品赠送外宾的绣球也是靖西绣球; 北京人民大会堂广西厅悬挂的绣球也是靖西制作。
1.绣球的起源。
关于壮族抛球的起源,最早记载可追溯到2000 多年前,据宋代诗人杜甫的《溪蛮取笑》记载:“土俗岁节日,野男女分两朋,各以五色彩囊豆粟,往来抛接,名飞砣。”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载有:“上巳日男女聚会,各位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民飞砣。男女且成则女受砣而男婚已定”。清末壮族文人黄敬椿“风土诗”中描述“斜阳门港萧条,姐妹相从孰最娇,好把飞球空里投,迎来送去赏花朝。”在广西宁明境内明江岸边花山崖壁上画有一些人像手上挂着一圆物,看似像当时用以甩投的青铜铸造的古兵器“飞砣”,并且多在作战和狩猎中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绣花布囊即绣球。绣球是姑娘们用手工做成的彩球,以圆形最为常见,也有椭圆形、方形、菱形等。绣球大如拳头,内装棉花籽、谷粟、谷壳等,上下两端分别系有彩带和红坠。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壮族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媒介。现在,绣球成了广西壮乡的吉祥物,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也慢慢地成为居多家庭中最漂亮的装饰品。以上说明壮族人们常在茶余饭后互相抛接以娱乐身心,起到沟通感情的作用,并常以投抛信物定情的习俗。后来
绣球逐渐演变成为壮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信物。
2.绣球的制作与象征意义
最精美的绣球当首推靖西老艺人采用“堆绣”这一古老而复杂的刺绣工艺制作出的“堆绣绣球”。一般的绣球大都是采用单线刺绣的方式在花瓣的面料上绣出各色图案,花瓣面料上的图案为平面式,线条、色彩如画一般美,同时刺绣方法与过程较为简便;而采用复线刺绣方法的“堆绣绣球”则图形更为精美,图案极为复杂,所勾勒之物栩栩如生,极富立体感,如鲜活之物欲喷薄而出,数绣球中的极品。
靖西最早有文献记载的绣球内包有豆粟、棉花籽或谷物等农作物种子,这除了使绣球有一定的重量便于抛掷外,更深层的意义是——绣球为“吉祥之物”。因为壮族是传统的稻作民族,他们对每年农作物丰收与否十分关心。因而在各种祭祀、祈年的仪式中,农作物种子及播种、耕种等生产劳动形式往往都是表现的主题。如壮族农村建新房时,在墙基四角撒一些谷粒;架大梁时,要在梁上挂两束谷穗;给老人祝寿往往也要送些精米作礼。这些现象都象征着生长、生育、兴旺、平安之意。抛绣球都是在每年春节及“三月三”歌节时举行,正是春播时节,绣球内填放有谷物种子,就是希望年内“五谷丰登”之意;同时,绣球作为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内中喻示着“生育兴旺”之意。今天,壮家的优秀儿女们,不断为绣球这一古老艺术品注入新的活力,令其在新时代再次散放出璀璨的光芒。
靖西绣球讲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除中间四瓣选材不拘外,其余则要求“上四瓣必挑飞禽,下四瓣须为走兽”。在“绣球之乡”靖西旧州镇,由于该地的绣球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被称为“广西绣球之上品”。靖西曾做过超大绣球供日本国立民族博物馆收藏,也特为迎接港澳回归制作直径达1.97米和2米的超大型绣球,如今已是名扬海内外。
3. 广西壮族抛绣球活动的文化特征
据考证,抛绣球源于古兵器“飞砣”,而古代的“飞砣”多用于人们作战和狩猎。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提高,飞砣也逐渐发展成现在用绣花布囊,内装棉花籽、谷粟、谷壳等,即为绣球。现在人们参与抛绣球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深受人们的喜爱。原来以军事和狩猎等为目的逐渐成了人们用作游戏娱乐、竞技、定情物等为主要目的。其军事和狩猎等为目的的色彩已淡薄或消失。现代的壮族抛绣球活动已由单一功利性(即军事和狩猎活动)向娱乐、健身、旅游等多元化功能发展,广西壮族抛绣球文化与体育、民族旅游的融合中得以快速发展。这种“爱情的纽带”的民间文体活动逐渐深刻地影响着当地人们的生活。在今天来看虽然当时带有一种浓厚的“乡土”的色彩,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凸显出了当地壮族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寄托,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这种“爱情的定情物”的存在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有利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特别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后,广西壮族的抛绣球活动已从乡僻山村逐
渐走向各地。在南方壮乡的习俗流行的抛球比较广。抛绣球不但具有社交娱乐的作用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灵敏性和身体素质,能培养坚毅、自信、和谐等积极向上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壮族青年男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现在抛绣球活动已成为壮族人民和平、友谊、祝福、吉祥的象征。在广西壮族国内外旅游文化交流中绣球成为一种壮乡特有的信物,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展示了广西壮族特有的丰富文化内涵。
4.绣球被新赋予的文化特征
现阶段普遍存在的民族文化消现象,以及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导向,为壮族绣球工艺走向外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对景观化趋之若鹜的追求,从根本上促使壮族绣球工艺进而以舞台化这样一种形式进行展示。族绣球工艺的舞台化主要是经增添了一种重要的文化景观。绣球工艺的文化转型是由多重社会力量共同塑造而成的,在其生产、展示和接受的过程中,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和力量,从而使它在消费时代显现出另一种新的形态。因而,绣球工艺的文化转型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力量的积淀物,是一个独特的审美文化文本,为处于现代性追求道路上的中。原为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现已是广西极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位于桂西南边陲,有“小桂林”和“绣球之乡”美称的靖西县, 该县妇女所生产的绣球,由于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诚为广西绣球之上品,有口皆碑,如今也被人们当作馈赠亲友之礼品,企事业单位则将其作为对外宣传,开展公关之赠品。受经济利益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壮族民众看到了绣球所带来的经济收益,开始从劳动成本高报酬低的农业逐渐转向了以制作绣球为主的手工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绣球家庭式作坊。受消费社会文化逻辑的钳制,绣球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已开始为人们所认识并日渐成为带动地方发,已开始为人们所认识并日渐成为带动地方发展的文化资本。
绣球作为广西壮族和平、友好、吉祥的象征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将赋予更多的涵义。
注释:何卫东,伍广津《广西壮族投绣球体育文化发展研究》,广西民族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Analys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silk jingxi guangxi
Cen jumei
Guangxi engineering college of art and culture dissemination of guangxi liuzhou 545006
Pick to: silk as zhuang people's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containing lucky implied meaning, convey the information of love, set the aesthetic and the collection value to a body, its
superb techniques, style bold, the beautiful, brilliant color, composition harmony, not only carrying a strong national profound historical memory, but also reflects the zhuang people's unique nat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 jingxi, silk, technology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