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训练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
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
这篇课文两条线索:贯串全文的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开始,我被爸爸和妹
妹说成是音乐方面的白痴,让我十分沮丧;接着我找到一片树林去拉琴,在那里遇到了老人,在老人的鼓励下,我的心理和琴技不断变化;最后,拉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在成
百上千的观众面前演奏小提琴。这一条线索也是整片课文的脉络。另一条线索暗藏在课文的
第二部分中:老妇人用语言和眼神不断鼓励我,促使我不断进步。她的语言是有变化的,对
眼神的描写虽然都用“静静地望着我”,但其中的含义各有不同。
关于环境描写。《穷人》的环境描写侧重于表现桑娜一家生活条件艰苦,而本课的环境
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首悠悠的小令”更侧重于表现“我”对于找
到一个无需有任何顾忌,放胆练琴的好地方而高兴的心情。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本课教学
重点之一。
关于心理描写。文中除了个别句子直接以“心想”来进行心理描写,还有更多的是隐藏
在一些动作的细节中,如“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准备溜走”。通过
细致品读这些表达,揣摩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懂得:词语也是有温度的,巧妙地用
词也能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关于老人的形象。文中对老人主要进行了语言和神态描写。老人与“我”素不相识,她
看到了我的沮丧,她更看到了我对音乐的那份热爱。她却无私地关心我、帮助我、鼓励我,让我走上了音乐的道路。用作者的话说,“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老人每一次的语
言都有所不同,每一次的语言都别有深意。而老人一直平静地看着我,这看似不变的眼神中,其实凝聚了老人对我的一片真情。通过品读老人的语言、神态,感受老人的形象,感悟她对
作者无私的关爱、鼓励这份美好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这个单元的习作是“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要求学生关注事情发生的环境、
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表达真情实感。这不是单纯的
刻画人物形象的文章,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练笔,把阅读的方法迁移到练
笔,为单元习作铺垫。本课的练笔安排在第二课时,第11自然段的想象拓展。引导学生关
注11自然段的省略号,联系上下文,体会此时“我”的情感,由此想象我会有怎样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练笔。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生字已经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识记生字的音形,并通过联系上
下文,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关注篇章结构是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这篇文章以“我的变化”为主线,这同时也是
文章的脉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行文结构,学习作者怎样表现“心理和行为的变
化”,为单元习作做铺垫。
学生对于通过各种人物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已经比较熟悉。这一课的教学侧重于品读
语言和眼神的深意,从而体会美好的情感。这比以往单纯感受人物形象更进了一步。
学生在写人的习作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但这个单元的习作不单纯是刻画人物形象,更重在表达情感。要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有怎样的情感,会表现在哪些动作、语言、神态中。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生字新词,能联系生活和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作者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表现“我的变化”及情
感。
4、揣摩老人别有深意的语言和神态,感受老人的形象,感悟老人对“我”的美好情感。
5、尝试运用阅读中习得的方法进行想象练笔。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直接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体会“我的变化”及情感。
2、通过揣摩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感受老人的形象,感悟老人对“我”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
揣摩老人别有深意的语言及三次“平静地看着我”这一眼神背后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准备:预习、堂练、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脉络结构。
3、研读老人的语言和眼神描写,揣摩这些描写背后的心理活动,感悟老人的形
象及对我的的美好情感。
(一)了解单元主题,解释课文题目。
1、单元主题,引出课题
2、“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二)检查词语预习,梳理课文线索。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读词、理解、读句子。
小结,感悟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再把这些词读一读。
2、梳理线索。
【出示预习题】自由读课文,要比预习时读得更好,并再次思考预习中的这两道题目。
订正预习【板书:音乐白痴——无法割舍的爱好】
请根据这条线索,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受老人的形象,感悟美好情感。
1、浏览课文2-8自然段,找找对老人的描写,想想作者都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2、汇报。(语言、神态、外貌、动作)【副板书】
3、默读2-8段,画出有关老人语言的描写,联系我的表现,想想老人为什么这样说?你体会到什么?选择一处在书上写批注。
4、提供情境,交流汇报,研读语言背后的深情。
(1)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交流体会,感受老人对我的关心、尊重、体谅„„。个性朗读、评价朗读。【随机板书】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交流体会,感受老人对我的期待。【随机板书】
练读三句话。
(2)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交流体会,感受老人对我的赞美、感谢,用心感受我的进步与热情。【随机板书】 齐读。
(3)我的琴声能给他带来快乐和幸福。
感受作者与老人的知音之情。
(4)小结,自由品读。
5、默读课文,你找到了哪些神态描写?画出来。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从老人的眼神中读出了什么?(„„)
(2)理解“深深的潭水”。
(3)小结:有了诗一般的语言及那眼神的描写,老人的形象就更具体,我们也更深刻地感受到老人对我的美好情感。
5、作者还简单点到了老人的外貌和动作
【出示外貌和动作描写语句】齐读。
6、分角色读老人与“我”的描写。
(四)小结课文内容,激发阅读期待。
1、正因为有了老人关心、鼓励的语言,肯定的眼神,让我这“音乐白痴”慢慢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2、作者又是怎样细致地描写我心理和行动的变化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检测生字词。
2、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表现“我的变化”。
3、练笔。联系上下文,体会11自然段省略号所表达的情感,进行环境、语言、
神态和动作的补白想象。
4、品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悟“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
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的含义。
七、板书设计:
11 唯一的听众
老人
关爱 鼓励 支持 欣慰„„
音乐白痴
无法割舍的爱好
【附预习作业】
11 唯一的听众
一、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
二、读好以下的词语,尝试运用你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蹑手蹑脚 悠悠的小令 隆重的仪式
抱歉 溜走 嘿 无法割舍
三、选2个你认为容易错的字,用红笔标示要注意的笔画。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我”练琴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一开始,父亲和妹妹对“我”在音乐方面的评价是,“我”为此
感到 。最后,拉琴成为了 。
3、是让“我”有了以上的变化。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尝试回答课后题2中的一小题。
我回答的是第( )小题:
11《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人间真情。训练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学习作者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
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
这篇课文两条线索:贯串全文的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开始,我被爸爸和妹
妹说成是音乐方面的白痴,让我十分沮丧;接着我找到一片树林去拉琴,在那里遇到了老人,在老人的鼓励下,我的心理和琴技不断变化;最后,拉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在成
百上千的观众面前演奏小提琴。这一条线索也是整片课文的脉络。另一条线索暗藏在课文的
第二部分中:老妇人用语言和眼神不断鼓励我,促使我不断进步。她的语言是有变化的,对
眼神的描写虽然都用“静静地望着我”,但其中的含义各有不同。
关于环境描写。《穷人》的环境描写侧重于表现桑娜一家生活条件艰苦,而本课的环境
描写“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首悠悠的小令”更侧重于表现“我”对于找
到一个无需有任何顾忌,放胆练琴的好地方而高兴的心情。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本课教学
重点之一。
关于心理描写。文中除了个别句子直接以“心想”来进行心理描写,还有更多的是隐藏
在一些动作的细节中,如“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准备溜走”。通过
细致品读这些表达,揣摩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懂得:词语也是有温度的,巧妙地用
词也能帮助我们表达情感。
关于老人的形象。文中对老人主要进行了语言和神态描写。老人与“我”素不相识,她
看到了我的沮丧,她更看到了我对音乐的那份热爱。她却无私地关心我、帮助我、鼓励我,让我走上了音乐的道路。用作者的话说,“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老人每一次的语
言都有所不同,每一次的语言都别有深意。而老人一直平静地看着我,这看似不变的眼神中,其实凝聚了老人对我的一片真情。通过品读老人的语言、神态,感受老人的形象,感悟她对
作者无私的关爱、鼓励这份美好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这个单元的习作是“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要求学生关注事情发生的环境、
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表达真情实感。这不是单纯的
刻画人物形象的文章,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练笔,把阅读的方法迁移到练
笔,为单元习作铺垫。本课的练笔安排在第二课时,第11自然段的想象拓展。引导学生关
注11自然段的省略号,联系上下文,体会此时“我”的情感,由此想象我会有怎样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练笔。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生字已经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预习识记生字的音形,并通过联系上
下文,初步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关注篇章结构是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这篇文章以“我的变化”为主线,这同时也是
文章的脉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行文结构,学习作者怎样表现“心理和行为的变
化”,为单元习作做铺垫。
学生对于通过各种人物描写方法感受人物形象已经比较熟悉。这一课的教学侧重于品读
语言和眼神的深意,从而体会美好的情感。这比以往单纯感受人物形象更进了一步。
学生在写人的习作中,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但这个单元的习作不单纯是刻画人物形象,更重在表达情感。要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有怎样的情感,会表现在哪些动作、语言、神态中。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书写生字新词,能联系生活和上下文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作者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表现“我的变化”及情
感。
4、揣摩老人别有深意的语言和神态,感受老人的形象,感悟老人对“我”的美好情感。
5、尝试运用阅读中习得的方法进行想象练笔。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直接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体会“我的变化”及情感。
2、通过揣摩老人的语言、神态描写,感受老人的形象,感悟老人对“我”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
揣摩老人别有深意的语言及三次“平静地看着我”这一眼神背后的心理活动。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准备:预习、堂练、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脉络结构。
3、研读老人的语言和眼神描写,揣摩这些描写背后的心理活动,感悟老人的形
象及对我的的美好情感。
(一)了解单元主题,解释课文题目。
1、单元主题,引出课题
2、“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
(二)检查词语预习,梳理课文线索。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读词、理解、读句子。
小结,感悟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再把这些词读一读。
2、梳理线索。
【出示预习题】自由读课文,要比预习时读得更好,并再次思考预习中的这两道题目。
订正预习【板书:音乐白痴——无法割舍的爱好】
请根据这条线索,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受老人的形象,感悟美好情感。
1、浏览课文2-8自然段,找找对老人的描写,想想作者都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
2、汇报。(语言、神态、外貌、动作)【副板书】
3、默读2-8段,画出有关老人语言的描写,联系我的表现,想想老人为什么这样说?你体会到什么?选择一处在书上写批注。
4、提供情境,交流汇报,研读语言背后的深情。
(1) “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交流体会,感受老人对我的关心、尊重、体谅„„。个性朗读、评价朗读。【随机板书】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交流体会,感受老人对我的期待。【随机板书】
练读三句话。
(2)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交流体会,感受老人对我的赞美、感谢,用心感受我的进步与热情。【随机板书】 齐读。
(3)我的琴声能给他带来快乐和幸福。
感受作者与老人的知音之情。
(4)小结,自由品读。
5、默读课文,你找到了哪些神态描写?画出来。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从老人的眼神中读出了什么?(„„)
(2)理解“深深的潭水”。
(3)小结:有了诗一般的语言及那眼神的描写,老人的形象就更具体,我们也更深刻地感受到老人对我的美好情感。
5、作者还简单点到了老人的外貌和动作
【出示外貌和动作描写语句】齐读。
6、分角色读老人与“我”的描写。
(四)小结课文内容,激发阅读期待。
1、正因为有了老人关心、鼓励的语言,肯定的眼神,让我这“音乐白痴”慢慢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2、作者又是怎样细致地描写我心理和行动的变化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1、检测生字词。
2、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表现“我的变化”。
3、练笔。联系上下文,体会11自然段省略号所表达的情感,进行环境、语言、
神态和动作的补白想象。
4、品读最后一自然段,感悟“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那.......
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的含义。
七、板书设计:
11 唯一的听众
老人
关爱 鼓励 支持 欣慰„„
音乐白痴
无法割舍的爱好
【附预习作业】
11 唯一的听众
一、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
二、读好以下的词语,尝试运用你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蹑手蹑脚 悠悠的小令 隆重的仪式
抱歉 溜走 嘿 无法割舍
三、选2个你认为容易错的字,用红笔标示要注意的笔画。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我”练琴的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
2、一开始,父亲和妹妹对“我”在音乐方面的评价是,“我”为此
感到 。最后,拉琴成为了 。
3、是让“我”有了以上的变化。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尝试回答课后题2中的一小题。
我回答的是第( )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