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铵-氨水分离碘量法测铜矿中铜
1、原理
试样经盐酸、硝酸分解,在大量氯化铵的存在下,用氨水小体积沉淀分离铁、锰等元素。用冰乙酸制备成pH3.5~4的溶液,加入碘化钾与二价铜作用,析出的碘用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铜量。
2、试剂
2.1氯化铵
2.2盐酸(比重1.19)
2.3硝酸(比重1.42)
2.4氨水(比重0.9)
2.5冰乙酸(比重1.05)
2.6氨水-氯化铵溶液:取2毫升氨水(2.4)2克氯化铵(2.1)用水溶解,稀释至100毫升。
2.7碘化钾溶液(500g/L),用棕色瓶储存。
2.8硫氰酸钾溶液(200g/L)。
2.9铜标准溶液(1.00mgCu/mL)
称取0.5000g高纯金属铜(>99.99%),置于250毫升烧杯中,盖上表面皿,沿杯壁加入10毫升硝酸(1:1),微热,待全部溶解后,去下冷却,加水溶解铜盐,用水洗去表面皿,冷却后移入5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10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2.5g/L)的配制与标定
2.10.1配制:称取2.5克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于1000毫升刚煮沸并冷却的水中,加入0.1克碳酸钠,摇匀,存储于棕色瓶中。
2.10.2标定:分取10.00毫升铜标准溶液(2.9)于125毫升三角瓶中,滴加氨水(2.4)至蓝色刚出现,加入4毫升冰乙酸(2.5),摇匀,再加入2毫升碘化钾溶液(2.7),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2.10)滴定至谈黄色,加入1毫升淀粉溶液(2.11)及2毫升硫氰酸钾溶液(2.8),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同时标定三份。由式1计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铜的滴定度T。
T = PBVB/(V-V0) …………………………………………………………式1
式中:
T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铜的滴定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
PB ---铜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
VB ---分取铜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V ---滴定铜标准溶液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单位为毫升 V0 ---滴定空白实验溶液时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2.11淀粉溶液(10g/L)
3分析步骤
3.1试料
根据试样(试样在60~80度烘箱中干燥2~4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中铜量,称取0.2~1克,精确至0.1mg.
3.2试料分解:将试料(3.1)置于125毫升烧杯中,用适量水润湿,加入8~12毫升盐酸(2.2),在电热板上加热15~20min,加入3毫升硝酸(2.3),继续加热至样品完全分解,浓缩至2~3毫升,取下冷却,加入5克氯化铵(2.1),用玻璃棒搅拌成沙粒状,加入10毫升氨水(2.4),搅拌均匀。
注1:当试料含硫高时,采用逆王水溶矿,待剧烈反应后,再加热分解,或在加入3毫升硝酸后,加入0.2克氯酸钾,以避免单质硫的析出。
注2:当试料含锰高时,加入10毫升饱和溴水,使锰形成四价水合锰沉淀,分离除去。
注3:当试料含砷高时,加入氯化镁使砷生成砷酸铵镁与铜分离,否则,干扰铜的测定。
注4:若试料未分解完全,再补加5毫升盐酸(2.2)和3毫升硝酸(2.3)。
3.3分离:用快速定性滤纸过滤,滤液用250毫升三角瓶承接,用氨水-氯化铵溶液(2.6)洗涤烧杯和沉淀10~12次。将三角瓶移至电热板上加热蒸发至30~40毫升,取下,加入7毫升冰乙酸(2.5)用少量水冲洗瓶壁,摇匀,冷却。
3.4测定:在上述处理好的试液中加入2毫升碘化钾溶液(2.7),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2.10)滴定至谈黄色,加入淀粉溶液(2.11),2毫升碘化钾溶液(2.7),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同时滴定空白实验溶液。
3.5结果计算:
铜量以质量分数ω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计算:
ω=(V1-V0)T*10-3 *100/m
式中:
V1---滴定试料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V0---滴定空白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T---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铜的滴定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
m---试料质量,单位为克。
氯化铵-氨水分离碘量法测铜矿中铜
1、原理
试样经盐酸、硝酸分解,在大量氯化铵的存在下,用氨水小体积沉淀分离铁、锰等元素。用冰乙酸制备成pH3.5~4的溶液,加入碘化钾与二价铜作用,析出的碘用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铜量。
2、试剂
2.1氯化铵
2.2盐酸(比重1.19)
2.3硝酸(比重1.42)
2.4氨水(比重0.9)
2.5冰乙酸(比重1.05)
2.6氨水-氯化铵溶液:取2毫升氨水(2.4)2克氯化铵(2.1)用水溶解,稀释至100毫升。
2.7碘化钾溶液(500g/L),用棕色瓶储存。
2.8硫氰酸钾溶液(200g/L)。
2.9铜标准溶液(1.00mgCu/mL)
称取0.5000g高纯金属铜(>99.99%),置于250毫升烧杯中,盖上表面皿,沿杯壁加入10毫升硝酸(1:1),微热,待全部溶解后,去下冷却,加水溶解铜盐,用水洗去表面皿,冷却后移入500毫升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10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2.5g/L)的配制与标定
2.10.1配制:称取2.5克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于1000毫升刚煮沸并冷却的水中,加入0.1克碳酸钠,摇匀,存储于棕色瓶中。
2.10.2标定:分取10.00毫升铜标准溶液(2.9)于125毫升三角瓶中,滴加氨水(2.4)至蓝色刚出现,加入4毫升冰乙酸(2.5),摇匀,再加入2毫升碘化钾溶液(2.7),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2.10)滴定至谈黄色,加入1毫升淀粉溶液(2.11)及2毫升硫氰酸钾溶液(2.8),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同时标定三份。由式1计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铜的滴定度T。
T = PBVB/(V-V0) …………………………………………………………式1
式中:
T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铜的滴定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
PB ---铜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
VB ---分取铜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V ---滴定铜标准溶液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单位为毫升 V0 ---滴定空白实验溶液时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2.11淀粉溶液(10g/L)
3分析步骤
3.1试料
根据试样(试样在60~80度烘箱中干燥2~4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中铜量,称取0.2~1克,精确至0.1mg.
3.2试料分解:将试料(3.1)置于125毫升烧杯中,用适量水润湿,加入8~12毫升盐酸(2.2),在电热板上加热15~20min,加入3毫升硝酸(2.3),继续加热至样品完全分解,浓缩至2~3毫升,取下冷却,加入5克氯化铵(2.1),用玻璃棒搅拌成沙粒状,加入10毫升氨水(2.4),搅拌均匀。
注1:当试料含硫高时,采用逆王水溶矿,待剧烈反应后,再加热分解,或在加入3毫升硝酸后,加入0.2克氯酸钾,以避免单质硫的析出。
注2:当试料含锰高时,加入10毫升饱和溴水,使锰形成四价水合锰沉淀,分离除去。
注3:当试料含砷高时,加入氯化镁使砷生成砷酸铵镁与铜分离,否则,干扰铜的测定。
注4:若试料未分解完全,再补加5毫升盐酸(2.2)和3毫升硝酸(2.3)。
3.3分离:用快速定性滤纸过滤,滤液用250毫升三角瓶承接,用氨水-氯化铵溶液(2.6)洗涤烧杯和沉淀10~12次。将三角瓶移至电热板上加热蒸发至30~40毫升,取下,加入7毫升冰乙酸(2.5)用少量水冲洗瓶壁,摇匀,冷却。
3.4测定:在上述处理好的试液中加入2毫升碘化钾溶液(2.7),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2.10)滴定至谈黄色,加入淀粉溶液(2.11),2毫升碘化钾溶液(2.7),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同时滴定空白实验溶液。
3.5结果计算:
铜量以质量分数ω计,数值以%表示,按式2计算:
ω=(V1-V0)T*10-3 *100/m
式中:
V1---滴定试料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V0---滴定空白溶液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
T---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铜的滴定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
m---试料质量,单位为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