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的区别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的区别?

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我国本土宗教道教和儒家的代表人,二人是师徒关系。我国到现在已经又到了百家争鸣的时期,对这两位学术带头人的思想不能不深入研究有所比较。

有一个不好的学术倾向,儒家的贬道,道家的贬孔,这个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孔子是老子是师徒关系,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当师傅的也不一定就比徒弟高明,青出于蓝而甚于蓝。承认师徒关系没有其他的意思。

著作的多少,也不一定代表谁的水平高。老子的著作五千言,但是后劲十足。

再者关于被统治阶级利用的问题,也不是孔子本身的错误。基督教现在也被美帝国主义利用,正说明其本身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就好比美女走到街头,被歹徒奸污,咱不能说谁让你长得漂亮!

老子和孔子我们都需要还原他的真面目,思想的初衷,这也是回到文化的源头那里汲取营养,获得文化复兴的动力和源泉。

第一 孔子的培养目标“君子” 老子培养的目标“圣人”。

第二 孔子的思想核心克己复礼为“仁”,老子的三宝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仁慈是一回事,孔子得到了慈,对仁的论述,落实细节就比较多。

第三 孔子和老子都注意受众的要求

孔子说上语可语中人以上,可与言未与言则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则失语,智者既不失人,也不失语。教育的对象要可教。

老子说,太上下知有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尽管如此,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但是,天下无人知行。

孔子的境遇是累累如丧家之犬,老子也是累累兮若无所归,只能被褐怀玉。他们都不被当时的时代所认可接受,都是怀才不遇的人。

第四 关于消费观 孔子主张志于道者,而耻,恶衣恶食则未足与议,君子谋道不谋食,赞赏的是一箪食一瓢饮颜回。老子注重节俭,治人事天莫若啬,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人们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第五 对于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不公现象

孔子说,不义而富贵,与我如浮云。老子主张的分配原则是,天地合以降甘露,民莫自令而自均。主张损有余以补不足。告诫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金玉满堂,莫子能守。

第六 孔子是公认的圣人,然而孔子以培养君子为己任。老子要培养的是圣人,招生就比较困难,所以孔子有三千弟子,72贤人。老子可能招不到一个生员,这也许是老子的无奈,宁缺勿滥。

对孔子明显的误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这里的习不是温习,而是实习,应用。学到的东西不断地在实践中运用应用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是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就一定有个人身上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的体会是这样,只有学习了孔子的思想,才能够进入老子的思想。抛开了孔子儒家,想要直接了解老子的思想是非常困难的。

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的区别?

孔子和老子分别是我国本土宗教道教和儒家的代表人,二人是师徒关系。我国到现在已经又到了百家争鸣的时期,对这两位学术带头人的思想不能不深入研究有所比较。

有一个不好的学术倾向,儒家的贬道,道家的贬孔,这个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孔子是老子是师徒关系,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当师傅的也不一定就比徒弟高明,青出于蓝而甚于蓝。承认师徒关系没有其他的意思。

著作的多少,也不一定代表谁的水平高。老子的著作五千言,但是后劲十足。

再者关于被统治阶级利用的问题,也不是孔子本身的错误。基督教现在也被美帝国主义利用,正说明其本身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就好比美女走到街头,被歹徒奸污,咱不能说谁让你长得漂亮!

老子和孔子我们都需要还原他的真面目,思想的初衷,这也是回到文化的源头那里汲取营养,获得文化复兴的动力和源泉。

第一 孔子的培养目标“君子” 老子培养的目标“圣人”。

第二 孔子的思想核心克己复礼为“仁”,老子的三宝为“慈”“俭”“不敢为天下先”。 仁慈是一回事,孔子得到了慈,对仁的论述,落实细节就比较多。

第三 孔子和老子都注意受众的要求

孔子说上语可语中人以上,可与言未与言则失人,不可与言而与言则失语,智者既不失人,也不失语。教育的对象要可教。

老子说,太上下知有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尽管如此,吾言甚易知,甚易行,但是,天下无人知行。

孔子的境遇是累累如丧家之犬,老子也是累累兮若无所归,只能被褐怀玉。他们都不被当时的时代所认可接受,都是怀才不遇的人。

第四 关于消费观 孔子主张志于道者,而耻,恶衣恶食则未足与议,君子谋道不谋食,赞赏的是一箪食一瓢饮颜回。老子注重节俭,治人事天莫若啬,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人们都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第五 对于贫富两极分化社会不公现象

孔子说,不义而富贵,与我如浮云。老子主张的分配原则是,天地合以降甘露,民莫自令而自均。主张损有余以补不足。告诫富贵而骄,自遗其咎,金玉满堂,莫子能守。

第六 孔子是公认的圣人,然而孔子以培养君子为己任。老子要培养的是圣人,招生就比较困难,所以孔子有三千弟子,72贤人。老子可能招不到一个生员,这也许是老子的无奈,宁缺勿滥。

对孔子明显的误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这里的习不是温习,而是实习,应用。学到的东西不断地在实践中运用应用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焉。是说三个人走在一起,就一定有个人身上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我的体会是这样,只有学习了孔子的思想,才能够进入老子的思想。抛开了孔子儒家,想要直接了解老子的思想是非常困难的。


相关文章

  • 老子与孔子的区别
  • 道与儒的比较: 更准确地说应该是老子学说与孔子学说的比较,就"仁德"而言是完全一致的,区别在如何实现仁德,特别是在教育. 老子的主张是实行愚民政策,也就是实行"三绝",即: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 ...查看


  • 中国哲学史 1
  • <中国哲学史>作业 1.中国哲学作为追求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学问,主要关注哪些基本问题?构成中国哲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基本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 ...查看


  • 庄子与老子关系的新审视
  • 作者:廖群 理论学刊 2006年01期 在涉及庄子与老子关系时,"庄子"一词应析为"庄子"和"<庄子>"两个概念,因为<庄子>还有内.外杂篇之分,乃庄子及其 ...查看


  • 孔子言语教学理念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 孔子言语教学理念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示 作者:冉淑梅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3年第11期 摘 要:在孔子的教育活动中,他的因材施教.启发教学是与他的有教无类理念相适应的.同时,孔子的因材施教.启发教学又是以他的言行观为理论 ...查看


  • 老子.孔子的愚民思想特点
  • 摘 要:通过对老子.孔子的学说分析来论述其愚民思想特点.当前,无论是出于对民族性的剖析,或是出于对历史的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在研究为政治国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老子:孔子:愚民思想特点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志码:A 文 ...查看


  • 谈文化的孔子与政治的孔子
  • 谈文化的孔子与政治的孔子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时候都在否定孔子.比较近的有两次,第一次是二十世纪初的"五四"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第二次是二十世纪中期"文化大革命"运动 ...查看


  • 论道家对儒家的影响
  • 作者:张运华 管子学刊 1999年12期 [中图分类号]B223;B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3828-(1999)03-0053-06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学术文化大解放.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学说蜂起,学派林立, ...查看


  • 先秦诸子语录
  • 轴心时代与先秦诸子语录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评价,我国教材由于长期来使用单一的社会发展理论,往往有失公正,不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本文尝试引入文化学上的"轴心时代"理论,揭示出先秦诸子思想对于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 ...查看


  • 孔子拜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孔子拜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孔子拜师(请学生齐读课题) 1.师:孔子年轻的时候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为什么还要去拜师求学呢? 2.他拜谁为师呢?(板书:老子) 二.学习课文二自然段 1.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