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教学法
一、程序教学法简述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曾给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世界的中小学教育带来广泛影响。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发射作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强化理论,并且十分强凋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斯金纳用强化列联这一术语表示反应与强化之间的关系。强化列联由三个变量组成:辨别刺激——行为或反应——强化刺激。刺激辨别发生在被强化的反应之前,它使某种行为得到建立并在当时得到强化,学到的行为得到强化就是刺激辨别的过程。在一个列联中,在一个操作一反应过程发生后就出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个操作再发生的强度就会增加。斯金纳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精确地分析强化效果井设计特定的强化列联。在此基础上,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法。
二、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小步子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并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形成程序化教材。学生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称为小步子学习原则。小步子学习原则要求对学习内容分割适当,对单元划分的大小要由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确定(不是步子分割得越小越好,否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二)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对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作出反应。要改变这种消极的学习,就要求对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让学生作出积极反应。使学生通过选择、填空和输入答案等方式作出反应,以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三)及时强化原则当学生作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及时确认”,特别要注意对学生所作出的正确反应给予及时强化,以提高其操作能力。
(四)自定步调原则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的进度是一致的,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而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展,必须由他们根据白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和速度。学生在以适宜速度进行学习的同时,通过不停地强化得到了进一步学习的内动力。
(五)低错误率原则在教学中应由浅入深,由己知到未知,使学生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将学习的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程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斯金纳操作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一位教师要实施程序教学必须考虑哪些问题呢?首先,要仔细地考虑在特定的时间里计划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这教学内容最终是要通过学生的行为的获得来表示的。其次要考虑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强化物。这种强化物包括两种:一种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所操纵的材料具有强烈的兴趣性;另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奖励,譬如教师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赞语、一件奖品等等。第三,强化的最有效的安排,即教师要把非常复杂的行为模式逐渐精致地做成小的单位或步骤,也就是把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解,确定每个步骤所保持行为的强度,以使强化的效果能提高到最大限度。
课堂模式要求:在3小时教学过程中,课前5分钟教师进行导入,明确本节学习的目标;然后教师采用较难的知识点讲述10分钟,学生做相应练习7—10道题,是学校训练量的7至12倍。在一个半小时的时候进行课堂阶段性测试,进行及时反馈,最后有20分钟时间进行当堂测试与反馈。采取讲、练、测、评一体完成。教师给予有解答步骤的例题和足够数量的练习,学生就能根据例题形成适当的假设,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反馈,有效地获取知识。在学生练习过程当中,教师的任务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加以个别辅导,同时发现带共性的问题,在小结时解决。这种课堂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程序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师根据程序教学的教学原则,将知识蕴含在各种例题和问题中,学生首先通过考察例题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最后在小结的引导下归纳和概括知识。学生在任何一个环节遇到困难,都可以随时向教师提出来,并在教师的辅导下顺利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因此,这是一种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二、采用低起点、小台阶的方式编排知识,促进理解的学习。
由于考虑到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荷,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分解为一系列小的产生式,按照低起点、小台阶编排成学习程序,因此,学生只要认真考察每一个例题,解决每一个问题,就能获得相应的知识。这种做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尤为有利。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进行讲解,不可能为后进生对知识点的每个细节详细讲解。程序教学的低起点、小台阶的设计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对例题和
问题进行反复推敲,逐渐理解,不受教师讲解内容和讲解速度的限制。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规律,从而促进理解的学习。
三、当时知道结果,促进高效率的学习。
学生每次练习后,当时就能知道对错,及时反馈。一方面,它使学生能够随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它能够有效地缩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搜索空间,从而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自己的解答对了,能增强学习信心;如果错了,学生要重新检查自己的解答,并根据老师的讲解修正原有的假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在程序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学生始终在积极地解决问题活动中,保持着很高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类推进 。
在程序教学中,不给学生规定统一的进度,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速度,从而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分类推进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一般说来,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继续学下去,也可以补充一些提高题给他们锻炼,对于个别学生,通过个别学习和个别辅导对学生进行分类推进。这样,在达到统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五、当堂消化、当堂完成。
从课堂组织形式看,强调当堂消化所学知识,练习和测试当堂完成,课外可以不留作业。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一年来的教学实践,程序教学模式能面向全体,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行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等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提高数学成绩,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程序教学法
一、程序教学法简述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他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曾给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和世界的中小学教育带来广泛影响。斯金纳在操作性条件发射作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强化理论,并且十分强凋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化就是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而强化物就是增加反应可能性的任何刺激。斯金纳用强化列联这一术语表示反应与强化之间的关系。强化列联由三个变量组成:辨别刺激——行为或反应——强化刺激。刺激辨别发生在被强化的反应之前,它使某种行为得到建立并在当时得到强化,学到的行为得到强化就是刺激辨别的过程。在一个列联中,在一个操作一反应过程发生后就出现一个强化刺激,这个操作再发生的强度就会增加。斯金纳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就是精确地分析强化效果井设计特定的强化列联。在此基础上,斯金纳提出了程序教学法。
二、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小步子原则即把学习内容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分割成许多细小的单元,并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形成程序化教材。学生的学习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这种学习方式称为小步子学习原则。小步子学习原则要求对学习内容分割适当,对单元划分的大小要由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确定(不是步子分割得越小越好,否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二)积极反应原则斯金纳认为,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有机会对教师提出的每个问题都作出反应。要改变这种消极的学习,就要求对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都让学生作出积极反应。使学生通过选择、填空和输入答案等方式作出反应,以保持积极的学习动机。
(三)及时强化原则当学生作出反应后,必须使他们知道其反应是否正确。要求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强化”或“及时确认”,特别要注意对学生所作出的正确反应给予及时强化,以提高其操作能力。
(四)自定步调原则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的进度是一致的,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而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发展,必须由他们根据白己的特点自定学习进度和速度。学生在以适宜速度进行学习的同时,通过不停地强化得到了进一步学习的内动力。
(五)低错误率原则在教学中应由浅入深,由己知到未知,使学生尽可能作出正确反应,将学习的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提高学习效率。
三、程序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斯金纳操作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一位教师要实施程序教学必须考虑哪些问题呢?首先,要仔细地考虑在特定的时间里计划教学的内容是什么,这教学内容最终是要通过学生的行为的获得来表示的。其次要考虑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强化物。这种强化物包括两种:一种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所操纵的材料具有强烈的兴趣性;另一种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奖励,譬如教师的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肯定的赞语、一件奖品等等。第三,强化的最有效的安排,即教师要把非常复杂的行为模式逐渐精致地做成小的单位或步骤,也就是把教学目标进行具体分解,确定每个步骤所保持行为的强度,以使强化的效果能提高到最大限度。
课堂模式要求:在3小时教学过程中,课前5分钟教师进行导入,明确本节学习的目标;然后教师采用较难的知识点讲述10分钟,学生做相应练习7—10道题,是学校训练量的7至12倍。在一个半小时的时候进行课堂阶段性测试,进行及时反馈,最后有20分钟时间进行当堂测试与反馈。采取讲、练、测、评一体完成。教师给予有解答步骤的例题和足够数量的练习,学生就能根据例题形成适当的假设,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反馈,有效地获取知识。在学生练习过程当中,教师的任务就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加以个别辅导,同时发现带共性的问题,在小结时解决。这种课堂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程序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
教师根据程序教学的教学原则,将知识蕴含在各种例题和问题中,学生首先通过考察例题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然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理解,最后在小结的引导下归纳和概括知识。学生在任何一个环节遇到困难,都可以随时向教师提出来,并在教师的辅导下顺利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因此,这是一种有指导的发现学习。
二、采用低起点、小台阶的方式编排知识,促进理解的学习。
由于考虑到减轻学习者的认知负荷,需要将所学的知识分解为一系列小的产生式,按照低起点、小台阶编排成学习程序,因此,学生只要认真考察每一个例题,解决每一个问题,就能获得相应的知识。这种做法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尤为有利。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进行讲解,不可能为后进生对知识点的每个细节详细讲解。程序教学的低起点、小台阶的设计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对例题和
问题进行反复推敲,逐渐理解,不受教师讲解内容和讲解速度的限制。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发生、发展的逻辑规律,从而促进理解的学习。
三、当时知道结果,促进高效率的学习。
学生每次练习后,当时就能知道对错,及时反馈。一方面,它使学生能够随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它能够有效地缩小学生解决问题的搜索空间,从而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如果自己的解答对了,能增强学习信心;如果错了,学生要重新检查自己的解答,并根据老师的讲解修正原有的假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在程序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学生始终在积极地解决问题活动中,保持着很高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类推进 。
在程序教学中,不给学生规定统一的进度,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确定自己的学习速度,从而较好地体现了因材施教和分类推进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可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一般说来,对于学习能力强、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继续学下去,也可以补充一些提高题给他们锻炼,对于个别学生,通过个别学习和个别辅导对学生进行分类推进。这样,在达到统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五、当堂消化、当堂完成。
从课堂组织形式看,强调当堂消化所学知识,练习和测试当堂完成,课外可以不留作业。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一年来的教学实践,程序教学模式能面向全体,做到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行为;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等特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了学生负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提高数学成绩,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