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MG132/315-WD型采煤机是电牵引型的采煤机,它的截割部是由电动机带动,通过二级直齿轮减速和一级行星减速带动滚筒,最后,达到用户所需的转速。截割部的设计采用弯摇臂结构,可满足有较大的卧底量。本结构还采用行星减速机构大齿圈与太阳轮浮动,使截割部受力能承受较大的载荷,工作更加平稳。采用两腔分离结构,飞溅润滑方式,解决了行星机构的润滑问题。结合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提出的要求,针对原有机型进行结构改进,适当增加摇臂的长度,实现高开采率,提高采煤效率。
关键词 采煤机; 电牵引; 截割部
Abstract
The type of MG132/315- WD adopts coal machine is piece that electricity lead the type adopt the coal machine, it mow a the department is to be aroused by electric motor to pass second class keeping the wheel gear decelerate to decelerate to arouse the roller with the second class planet, finally, attain the customer need of turn soon.T Keywords
Adopt the coal machine; give or get an electric shock to lead; cut to mow departmen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意义
目前的采煤机机组中的大多数适应性不广,可靠性不太高,因而使用不够广泛。薄煤层属难采煤层, 由于受到工作面条件、空间狭小、地质条件变化大等因素的限制, 从整体水平上远远落后于中厚及厚煤层开采水平。在机采工作面中采煤机是所有配套设备中的关键设备, 要使薄煤层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中厚煤层工作面的水平, 根据薄煤层开采的迫切需要, 开发适合国情的新一代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是非常必要的。电牵引采煤机生产能力大;操作简便,使用灵活,保护、控制功能齐全,适用于薄煤层开采。结合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提出的要求,对现有采煤机摇臂长度进行改进,以保证足够大的卧底量,对薄煤层实现高开采率,提高采煤效率。
1.2设计意义
我国机械化采煤经过多年的发展,然而,我国薄煤层开采机械化程度还很低,有相当一部分薄煤层工作面采用炮采,人工装煤,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对一些厚薄煤层并存的煤矿,由于薄煤层开采速度缓慢,使下部中厚煤层长期得不到及时开采,以至影响工作面的正常接替,而且被迫丢张,石油和煤炭的价格均呈现上扬趋势,由于石油的资源减少,人们想利用煤转油来代替石油,所以煤炭生产行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只要购买公司合理使用本产品,定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第6章 环保分析
产品的设计要顺应绿色和环保的潮流,就要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包装、营销甚至于整个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物回收,都要建立一套有效率、有系统的制度,尽量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以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因此,进行采煤机截割部设计过程中也需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如何将环境保护意识纳入设计理念策略中. 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考虑以上因素本人在进行采煤机截割部设计时考虑到强化产品结构、设计零件少量化、标准化、提高零件的互换性、组装与拆卸简易化、避免使用有害材料、掌握绿色设汁信息、提高薄煤层开采程度和有效降低矿井下采煤时的粉尘等。设计过程中尤其应考虑设计的成本效益、组装效益及零件维修的方便性。此外还必须考虑生态环境、法规限制、消费需求及企业面临的竟争压力与获利的两难抉择。设计时必须先评估新生产的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与废弃物处理的整个过程。煤炭和原油一样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这类能源的开采与利用的如何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所以在本次设计中,在采煤机中体现了良好的密封,以防止其污染地下水。这里我呼吁广大学者为了地球的明天,发挥聪明才智,开发出新的能源物质、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能源的开采利用。
结论
目前的采煤机机组中的大多数适应性不广,可靠性不太高,因而使用不够广泛。薄煤层属难采煤层, 由于受到工作面条件、空间狭小、地质条件变化大等因素的限制, 从整体水平上远远落后于中厚及厚煤层开采水平。在机采工作面中采煤机是所有配套设备中的关键设备, 要使薄煤层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中厚煤层工作面的水平, 根据薄煤层开采的迫切需要, 开发适合国情的新一代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是非常必要的。
参 考 文 献
1 李昌熙, 于慕松. 采煤机.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2 张欣. 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煤矿机械学报.2002(6)7-10
3 周常飞. 黄国旺. 薄煤层采煤机研制中的几个问题. 煤矿机电.1996.615-20 4 陈世坤,等. 电机设备.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 982205-210
5 徐颧. 机械设计手册3—4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1:78-90
6 王永乐. 机械优化设计基础.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7 张安寿. 周常飞. 薄煤层采煤机新技术途径的探讨. 煤矿机电.1998: 10-11 8 李占权. 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煤矿机械.2000(11)
9 王蓓. 行星机构在电牵引采煤机中的应用. 煤矿机械.2000(30)
10 孙忠义. 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制、使用及发展前景. 煤矿机械.2000(5) 11 花国梁.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12 保晋. 王庆康. 门迎春译. 采煤机破煤理论.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13 李贵轩. 采煤机工作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及应用.1980年煤矿机械化学术交流学术报选编,
1980
14 张仕红. 何敬德. 管亚平. 电牵引采煤机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煤矿机电 15 刘春生. 刘华利. 采煤机摇壁壁厚的最佳确定. 煤炭技术.1995(4)
16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第3卷).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7 绕振刚. 行星机构传动设计(第2版).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 99410-35
18 李永树. 等. 采动沉陷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 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2) 15-30 19 于政喜. 关于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内部移动形态的探讨. 矿山测量.1983
20 程居山. 矿山机械.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
21 Theory of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O.Pinkus,B.Sternlicht.Mc gray-Hill.1961. 22 SKF General Catalogue.1970.
23 Design of Machine Elements, M.F. Spotts.1971.
24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sign, Second Edition. G.D.Redford.1973.
25 Principles for the Calulation of Tooth Strength of Spur and Helical Gears ISO/TC 60/WG 6(Secr.87~89)199E~201E 1978.
26 FAG Kugellager, Rollenlager Katalog 41000.1966
27 DIN3992 Profilverschiebung bei Stirnva-dern mit Aubenverzahnung.1964
摘 要
MG132/315-WD型采煤机是电牵引型的采煤机,它的截割部是由电动机带动,通过二级直齿轮减速和一级行星减速带动滚筒,最后,达到用户所需的转速。截割部的设计采用弯摇臂结构,可满足有较大的卧底量。本结构还采用行星减速机构大齿圈与太阳轮浮动,使截割部受力能承受较大的载荷,工作更加平稳。采用两腔分离结构,飞溅润滑方式,解决了行星机构的润滑问题。结合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提出的要求,针对原有机型进行结构改进,适当增加摇臂的长度,实现高开采率,提高采煤效率。
关键词 采煤机; 电牵引; 截割部
Abstract
The type of MG132/315- WD adopts coal machine is piece that electricity lead the type adopt the coal machine, it mow a the department is to be aroused by electric motor to pass second class keeping the wheel gear decelerate to decelerate to arouse the roller with the second class planet, finally, attain the customer need of turn soon.T Keywords
Adopt the coal machine; give or get an electric shock to lead; cut to mow department
第1章 绪论
1.1 项目研究意义
目前的采煤机机组中的大多数适应性不广,可靠性不太高,因而使用不够广泛。薄煤层属难采煤层, 由于受到工作面条件、空间狭小、地质条件变化大等因素的限制, 从整体水平上远远落后于中厚及厚煤层开采水平。在机采工作面中采煤机是所有配套设备中的关键设备, 要使薄煤层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中厚煤层工作面的水平, 根据薄煤层开采的迫切需要, 开发适合国情的新一代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是非常必要的。电牵引采煤机生产能力大;操作简便,使用灵活,保护、控制功能齐全,适用于薄煤层开采。结合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提出的要求,对现有采煤机摇臂长度进行改进,以保证足够大的卧底量,对薄煤层实现高开采率,提高采煤效率。
1.2设计意义
我国机械化采煤经过多年的发展,然而,我国薄煤层开采机械化程度还很低,有相当一部分薄煤层工作面采用炮采,人工装煤,生产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对一些厚薄煤层并存的煤矿,由于薄煤层开采速度缓慢,使下部中厚煤层长期得不到及时开采,以至影响工作面的正常接替,而且被迫丢张,石油和煤炭的价格均呈现上扬趋势,由于石油的资源减少,人们想利用煤转油来代替石油,所以煤炭生产行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只要购买公司合理使用本产品,定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第6章 环保分析
产品的设计要顺应绿色和环保的潮流,就要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包装、营销甚至于整个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物回收,都要建立一套有效率、有系统的制度,尽量生产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以减少企业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因此,进行采煤机截割部设计过程中也需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如何将环境保护意识纳入设计理念策略中. 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考虑以上因素本人在进行采煤机截割部设计时考虑到强化产品结构、设计零件少量化、标准化、提高零件的互换性、组装与拆卸简易化、避免使用有害材料、掌握绿色设汁信息、提高薄煤层开采程度和有效降低矿井下采煤时的粉尘等。设计过程中尤其应考虑设计的成本效益、组装效益及零件维修的方便性。此外还必须考虑生态环境、法规限制、消费需求及企业面临的竟争压力与获利的两难抉择。设计时必须先评估新生产的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与废弃物处理的整个过程。煤炭和原油一样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这类能源的开采与利用的如何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所以在本次设计中,在采煤机中体现了良好的密封,以防止其污染地下水。这里我呼吁广大学者为了地球的明天,发挥聪明才智,开发出新的能源物质、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能源的开采利用。
结论
目前的采煤机机组中的大多数适应性不广,可靠性不太高,因而使用不够广泛。薄煤层属难采煤层, 由于受到工作面条件、空间狭小、地质条件变化大等因素的限制, 从整体水平上远远落后于中厚及厚煤层开采水平。在机采工作面中采煤机是所有配套设备中的关键设备, 要使薄煤层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中厚煤层工作面的水平, 根据薄煤层开采的迫切需要, 开发适合国情的新一代大功率薄煤层采煤机是非常必要的。
参 考 文 献
1 李昌熙, 于慕松. 采煤机.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0.
2 张欣. 薄煤层采煤机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煤矿机械学报.2002(6)7-10
3 周常飞. 黄国旺. 薄煤层采煤机研制中的几个问题. 煤矿机电.1996.615-20 4 陈世坤,等. 电机设备.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 982205-210
5 徐颧. 机械设计手册3—4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1:78-90
6 王永乐. 机械优化设计基础.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7 张安寿. 周常飞. 薄煤层采煤机新技术途径的探讨. 煤矿机电.1998: 10-11 8 李占权. 行星齿轮减速器的设计. 煤矿机械.2000(11)
9 王蓓. 行星机构在电牵引采煤机中的应用. 煤矿机械.2000(30)
10 孙忠义. 电牵引采煤机的研制、使用及发展前景. 煤矿机械.2000(5) 11 花国梁.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12 保晋. 王庆康. 门迎春译. 采煤机破煤理论.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
13 李贵轩. 采煤机工作机构的运动学分析及应用.1980年煤矿机械化学术交流学术报选编,
1980
14 张仕红. 何敬德. 管亚平. 电牵引采煤机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煤矿机电 15 刘春生. 刘华利. 采煤机摇壁壁厚的最佳确定. 煤炭技术.1995(4)
16 成大先. 机械设计手册(第3卷).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7 绕振刚. 行星机构传动设计(第2版).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 99410-35
18 李永树. 等. 采动沉陷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 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2) 15-30 19 于政喜. 关于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内部移动形态的探讨. 矿山测量.1983
20 程居山. 矿山机械.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7.
21 Theory of Hydrodynamic Lubrication.O.Pinkus,B.Sternlicht.Mc gray-Hill.1961. 22 SKF General Catalogue.1970.
23 Design of Machine Elements, M.F. Spotts.1971.
24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sign, Second Edition. G.D.Redford.1973.
25 Principles for the Calulation of Tooth Strength of Spur and Helical Gears ISO/TC 60/WG 6(Secr.87~89)199E~201E 1978.
26 FAG Kugellager, Rollenlager Katalog 41000.1966
27 DIN3992 Profilverschiebung bei Stirnva-dern mit Aubenverzahnung.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