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9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 No.92008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王伟,余敏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既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

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关键词:云南民族建筑;文化特征;历史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8)09-0155-02

作者简介:王伟(1982-),男,四川成都人,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093)机电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07-11-21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显得多彩多姿。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

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宁蒗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土掌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而形成的 三坊一照壁 、 四合五天井 及彝族发展形成的 一颗印 等,在结构、布局、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典型化和规范化的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竹楼、土掌房、木楞房随汉文化的不断传入而不断改变。一方面,很多民族在吸取汉族建筑风格和技术后,结合本地、本民族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逐步创建、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民居建筑。另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的民居仍以木楞房、土掌房、竹楼作为基本的住房,历经几千年不变,只是在工艺和技术上逐步改进。重檐式瓦房是多元文化结合的典型民居,彝、白族人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 四合五天井 、 三坊一照壁 、 六合同春 等壮丽、舒适、体现工艺类的住房,并历经千年以上,成为具有悠久民族传统的住宅。

文化几种类型。从精神意识看,又有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巫鬼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分。

这些多元的文化因素在民族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建筑中被划分得很明确。云南少数民族在建筑中众多的忌讳也充分说明了多元性,例如白族、彝族的门楼和壁照是相当重要及神圣的地方; 土掌房 的炕是标志社会地位的地方,等等。

二、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丰富性

(一)建筑分布的丰富性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着25个少数民族。在民族分布上有 大杂居,小聚居 的特点。在聚居的地方,可以看到各少数民族自己独特的建筑样式,例如大理白、彝族、宁蒗纳西族、怒江傈僳族、元江哈尼族、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等,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筑样式都是统一的,沿袭自己民族几千年来的风格;在杂居的地方,可以看到各少数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由此而衍生出的很多新的建筑样式。少数民族在云南分布很广,彝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北、苗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和滇东南地区;傈僳、怒、独龙、哈尼、傣、拉祜、佤、景颇、布朗、纳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广大地区。另外,各民族居住的立体分布也较明显。白、壮、回、纳西等族多居于平坝;傣、阿昌居于低热河谷;彝、哈尼、拉祜、佤、景颇、布朗、瑶、德昂多居于半山区或边远山区;苗族多居于高寒山区;藏和普米居于滇西北高原;傈僳、怒和独龙族则分布在怒江、独龙江两侧的山区。彝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北、苗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和滇东南地区;傈僳、怒、独龙、哈尼、傣、拉祜、佤、景颇、布朗、纳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广大地区。

(二)建筑样式的丰富性从建筑的样式来说,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可谓丰富多彩:有平顶的,例如哈尼族的 土掌房 ;有吊脚的,例如傣族、景颇族的 竹楼 ;有分层的,例如宁蒗纳西族和怒江傈僳族的 木楞房 ;还有白族、彝族由重檐瓦房发展形成的 三坊一照壁 、 四合五天井 以及彝族的 一颗印 等等。

这些建筑样式按照今天的建筑标准来看也是相当科学的,它们之中的大部分建筑都具备通风、透气、透光、保暖等功能,有的还具有冬暖夏凉,防潮、抗震等功能。

一、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

构成、地理经济和信仰及意识形态。与中原地区自先秦以来就形成比较明确、清晰的文化传统相比,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构成有明显的特点。在同一时期,有多种不同的文化共同存在,如傣文化从来都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百濮系文化也自成一家。

从地理经济上看,氐羌文化起源青藏高原的氐羌族群,是一种高原游牧游耕文化, 编发左衽,随畜迁徙 是其特点;百越文化源于我国南方地区的百越族群,稻作、干栏建筑、纹身为其本质;百濮文化被视为云南的本土文化,或许可称作 以采猎为务 的狩猎文化,剽牛、猎头、喜山居 显然,这种划分是极为粗略的。实际上,每一种都并非纯粹的文化类型,而是杂交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于其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现象比比皆是。

从族源出发,云南文化可分为氐羌文化、百濮文化和百越

三、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原生性

(一)建筑材料的原生性

炎热多雨潮湿的云南南方地区竹木繁茂,各民族以充足的竹木材料建造竹楼,凉爽、防湿,是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良好住房。高寒山区森林茂密,气候寒冷,各民族就地取材,建造了保暖性良好的木楞房。滇南山地建筑土掌房,所需泥土木材多,这种房冬暖夏凉,通风透光好,屋顶做晒台晒粮食,便于生产生活。重檐式瓦房和 一颗印 式房屋保暖和防风性能好,适宜温带地区人们居住并可防风和抗震,适合云南大理、丽江等地的自然条件。滇池、洱海地区是云南经济文化中心,彝、白、回、纳西、汉等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各民族建筑 三颗印 式、三合院、四合院、三坊一照壁等,造价和技术要求高。而云南东南、南方的木柱房、土掌房、竹楼等造价低,技术不高,适合这些地区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状况。

(二)建筑样式的原生性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境,自古以来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就不多,除了云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大理、昆明以外,基本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充分保留了自己民族的建筑特色。即使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建筑样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得益于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

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定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

照壁是白族居民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院内有照壁,大门外有照壁,村前也有照壁,可见照壁的作用和重要性。照壁均用泥瓦砖石砌成。

彝族的 一颗印 ,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空气,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由于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故称 一颗印 。

宁蒗纳西族和怒江傈僳族的 木楞房 典型的平面有单间式、双间式、三间式三种,每一种又有带外廊及不带外廊的区别。

除此之外,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建筑还有哈尼族的 土掌房 ,傣族的 竹楼 等,这些建筑样式和周围的环境融合起来,形成非常好的景观效果,由于建筑材料的原生性,使得少数民族的建筑和环境看起来很和谐。

综上所述,云南独特的少数民族建筑是独一无二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云南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该特别注重对少数民族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值得高兴的是,云南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有将古建筑及少数民族建筑保存、保护得更好,才能对旅游业起到更好的帮助,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大理、丽江古城的改造。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原本的生活状态、生态系统必然会改变,如何做到两全其美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参考文献:

[1]李效军,陈翔.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

2001(5).[2]王绍周.中国民族建筑(第1卷)[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3]王绍周.中国民族建筑(第2卷)[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

四、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景观独特性

除了满足建筑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以外,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还突显了自己的另外一个特色 景观独特性。

白族的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一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一般的建筑形式是: 两房一耳 、 三房一照壁 ,少数富户住的 四合五天井 ,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 六合同春 ,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 走马转阁楼 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犹似迷宫。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华丽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9期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sEdition) No.92008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王伟,余敏

摘要:云南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既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也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

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蓄。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关键词:云南民族建筑;文化特征;历史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08)09-0155-02

作者简介:王伟(1982-),男,四川成都人,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昆明650093)机电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收稿日期:2007-11-21

云南民族众多,地理和气候条件多样,使云南民族民居建筑显得多彩多姿。各式各样、五光十色的民族民居,外有奇丽的风貌,内有智慧的技艺,引人注目,形成了云南突出的民族民居文化。

云南各地都有不同的民居建筑。宁蒗纳西族、怒江傈僳族的木楞房,元江哈尼族的土掌房,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的竹楼,大理等地彝、白族的重檐瓦房以及白族由重檐瓦房发展而形成的 三坊一照壁 、 四合五天井 及彝族发展形成的 一颗印 等,在结构、布局、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典型化和规范化的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点。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竹楼、土掌房、木楞房随汉文化的不断传入而不断改变。一方面,很多民族在吸取汉族建筑风格和技术后,结合本地、本民族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逐步创建、发展了有自己特色的民居建筑。另一方面,受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的民居仍以木楞房、土掌房、竹楼作为基本的住房,历经几千年不变,只是在工艺和技术上逐步改进。重檐式瓦房是多元文化结合的典型民居,彝、白族人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建了 四合五天井 、 三坊一照壁 、 六合同春 等壮丽、舒适、体现工艺类的住房,并历经千年以上,成为具有悠久民族传统的住宅。

文化几种类型。从精神意识看,又有儒家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巫鬼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之分。

这些多元的文化因素在民族建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建筑中被划分得很明确。云南少数民族在建筑中众多的忌讳也充分说明了多元性,例如白族、彝族的门楼和壁照是相当重要及神圣的地方; 土掌房 的炕是标志社会地位的地方,等等。

二、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丰富性

(一)建筑分布的丰富性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着25个少数民族。在民族分布上有 大杂居,小聚居 的特点。在聚居的地方,可以看到各少数民族自己独特的建筑样式,例如大理白、彝族、宁蒗纳西族、怒江傈僳族、元江哈尼族、西双版纳傣、景颇族等,在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筑样式都是统一的,沿袭自己民族几千年来的风格;在杂居的地方,可以看到各少数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由此而衍生出的很多新的建筑样式。少数民族在云南分布很广,彝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北、苗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和滇东南地区;傈僳、怒、独龙、哈尼、傣、拉祜、佤、景颇、布朗、纳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广大地区。另外,各民族居住的立体分布也较明显。白、壮、回、纳西等族多居于平坝;傣、阿昌居于低热河谷;彝、哈尼、拉祜、佤、景颇、布朗、瑶、德昂多居于半山区或边远山区;苗族多居于高寒山区;藏和普米居于滇西北高原;傈僳、怒和独龙族则分布在怒江、独龙江两侧的山区。彝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北、苗族主要分布在滇东和滇东南地区;傈僳、怒、独龙、哈尼、傣、拉祜、佤、景颇、布朗、纳西、藏、阿昌和德昂等族主要分布在滇西、滇南、滇西北的广大地区。

(二)建筑样式的丰富性从建筑的样式来说,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可谓丰富多彩:有平顶的,例如哈尼族的 土掌房 ;有吊脚的,例如傣族、景颇族的 竹楼 ;有分层的,例如宁蒗纳西族和怒江傈僳族的 木楞房 ;还有白族、彝族由重檐瓦房发展形成的 三坊一照壁 、 四合五天井 以及彝族的 一颗印 等等。

这些建筑样式按照今天的建筑标准来看也是相当科学的,它们之中的大部分建筑都具备通风、透气、透光、保暖等功能,有的还具有冬暖夏凉,防潮、抗震等功能。

一、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文化

构成、地理经济和信仰及意识形态。与中原地区自先秦以来就形成比较明确、清晰的文化传统相比,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构成有明显的特点。在同一时期,有多种不同的文化共同存在,如傣文化从来都是一种独立的文化类型,百濮系文化也自成一家。

从地理经济上看,氐羌文化起源青藏高原的氐羌族群,是一种高原游牧游耕文化, 编发左衽,随畜迁徙 是其特点;百越文化源于我国南方地区的百越族群,稻作、干栏建筑、纹身为其本质;百濮文化被视为云南的本土文化,或许可称作 以采猎为务 的狩猎文化,剽牛、猎头、喜山居 显然,这种划分是极为粗略的。实际上,每一种都并非纯粹的文化类型,而是杂交各种不同的文化因子于其中,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现象比比皆是。

从族源出发,云南文化可分为氐羌文化、百濮文化和百越

三、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原生性

(一)建筑材料的原生性

炎热多雨潮湿的云南南方地区竹木繁茂,各民族以充足的竹木材料建造竹楼,凉爽、防湿,是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良好住房。高寒山区森林茂密,气候寒冷,各民族就地取材,建造了保暖性良好的木楞房。滇南山地建筑土掌房,所需泥土木材多,这种房冬暖夏凉,通风透光好,屋顶做晒台晒粮食,便于生产生活。重檐式瓦房和 一颗印 式房屋保暖和防风性能好,适宜温带地区人们居住并可防风和抗震,适合云南大理、丽江等地的自然条件。滇池、洱海地区是云南经济文化中心,彝、白、回、纳西、汉等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各民族建筑 三颗印 式、三合院、四合院、三坊一照壁等,造价和技术要求高。而云南东南、南方的木柱房、土掌房、竹楼等造价低,技术不高,适合这些地区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状况。

(二)建筑样式的原生性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境,自古以来同中原地区的交流就不多,除了云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大理、昆明以外,基本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而充分保留了自己民族的建筑特色。即使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云南少数民族独特的建筑样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得益于云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

白族民居往往注重门楼、照壁建筑和门窗雕刻以及正墙的彩绘装饰。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门楼建筑艺术水平的高低,可以确定其主人的经济地位,也是一种光宗耀祖的标志。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大理石屏、石刻、彩绘、凸花砖和青砖等材料组成一座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的综合性艺术建筑。

照壁是白族居民建筑不可缺少的部分,院内有照壁,大门外有照壁,村前也有照壁,可见照壁的作用和重要性。照壁均用泥瓦砖石砌成。

彝族的 一颗印 ,最常见的形式是毗连式三间四耳,即子房三间,耳房东西各两间。子房常为楼房(由于山区,地方小,潮湿),为节省用地,改善房间的空气,促成阴凉,采用了小天井。一颗印住宅高墙型小窗是为了挡风沙和防火,由于住宅地盘方整、外观方整,故称 一颗印 。

宁蒗纳西族和怒江傈僳族的 木楞房 典型的平面有单间式、双间式、三间式三种,每一种又有带外廊及不带外廊的区别。

除此之外,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建筑还有哈尼族的 土掌房 ,傣族的 竹楼 等,这些建筑样式和周围的环境融合起来,形成非常好的景观效果,由于建筑材料的原生性,使得少数民族的建筑和环境看起来很和谐。

综上所述,云南独特的少数民族建筑是独一无二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是云南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该特别注重对少数民族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值得高兴的是,云南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只有将古建筑及少数民族建筑保存、保护得更好,才能对旅游业起到更好的帮助,具有代表性的工程有大理、丽江古城的改造。但是,随着旅游的发展,原本的生活状态、生态系统必然会改变,如何做到两全其美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参考文献:

[1]李效军,陈翔.可持续的生态建筑设计[J].建筑学报,

2001(5).[2]王绍周.中国民族建筑(第1卷)[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3]王绍周.中国民族建筑(第2卷)[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

四、云南少数民族建筑的景观独特性

除了满足建筑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以外,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还突显了自己的另外一个特色 景观独特性。

白族的民居建筑均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一座端庄的民居院落主要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一般的建筑形式是: 两房一耳 、 三房一照壁 ,少数富户住的 四合五天井 ,即四方高房,四方耳房,一眼大开井,四眼小天井。此外,还有两院相连的 六合同春 ,楼上楼下由走廊全部贯通的 走马转阁楼 等等,真是五花八门,犹似迷宫。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华丽的住宅已不被当地白族人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不减当年,而且有所发展。


相关文章

  • 少数民族建筑
  • 竹民俗:云南少数民族竹楼建筑 竹楼是最具代表性.最富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竹制民居建筑,在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德昂族.哈尼族.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白族.景颇族.拉祜族等聚居区,竹楼是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 竹楼是采用干 ...查看


  • 滇西南同地域佤族与傣族的民居比较研究
  • 滇西南同地域佤族与傣族的民居比较研究 作者:杨茜 翟辉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18期 摘要: 云南各族经过长期的迁徙后,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民族民居在"地区性"与"民族性"共 ...查看


  • 合院式民居中的半开敞空间及装饰艺术研究--以云南彝族民居"一颗印"为例
  • 民族艺术研究. 合院式民居中的半开敞空间及装饰艺术研究 --以云南彝族民居"一颗印"为例 贾鑫铭,王尽遥 摘 要:从传统民居到现代住宅的演变,虽然在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空间构成的丰富性.装 饰构件的多样性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出 ...查看


  • 民俗风情与旅游
  • 一.民族与民族风情 1.民族与民族风情概念 2.民族风情的特点 3.民族风情与旅游的关系 4.民族风情的旅游开发价值 1.民族与民族风情的概念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 ...查看


  • 有关云南旅游文化论文
  • 云南民俗风情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本文叙述了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特征以及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构成及优势作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查看


  • 第三章 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
  • 重点辅导 一.名词解释 1.民族 2.民俗 3. 旗袍 4.袷袢 5.帐篷型 6.干栏型 7.六礼 8.泼水节 9.花儿会 10.禁忌 二.问答题 1.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2.服饰习俗可分为哪几个部分? 3.人类的饮食习俗经 ...查看


  • 论城市化进程中的滇东中小城市文化建设
  • 摘要: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滇东中小城市文化建设获得了新机遇.滇东厚重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建筑群落.迷人的自然人文景观.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等构成了滇东中小城市文化建设的地域资源.从实践角度看,滇东中小城市文化建设应注重树立"文化兴市& ...查看


  • 云南德宏傣族剪纸艺术的文化特色
  • 摘 要:傣族剪纸是云南德宏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是傣族人民现存文化的象征.标志和基因,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傣族剪纸具有典型的文化多样性,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实用功能,广泛应用于喜事.丧葬.家居.祭祀和礼佛.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这 ...查看


  • 彝族音乐的文化特征与传承路径研究 文档
  • 彝族音乐的文化特征与传承路径研究 摘要:彝族在我国发展过程中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具民族特色的音乐,彝族音乐在我国音乐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彝族音乐不仅是彝族重要的文化特征,而且在彝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