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学基本理论

第一章 法学基本理论

一、法的概念: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反映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

二、法的本质:(三个层次) 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1、正式性

2、阶级性

3、社会性

三、法的特征:

1、规范性: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者社会关系的规范

2、意志性: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

3、强制性: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

4、普遍性: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

5、程序性: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

四、法的作用(规范、社会作用)

1、规范作用:(根据行为主体划分)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

2、社会作用:维护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五、法与经济关系(经济基础、社会生力)

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

六、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宏观调控、规范微观经济行为)

1、宏观调控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

2、规范微观经济行为:

表现:(1)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

(2)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3)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

(4)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七、法与政治关系:

1、法受政治制约:

2、法服务于政治:

表现(1)、调整关系,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秩序

(2)、打击、制裁违法犯罪活动

(3)、调整公共事务关系

八、法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和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九、法的渊源(物质意义、法学上)

1、物质意义上的渊源:指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真正根源、来源

2、法学上的渊源:指法律规范的形式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十、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

1、宪法:根本大法,具最高法律效力

2、法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

4、地方性法规: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7、特别行政区的法

8、国际条约

十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1、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经过法律调整后形成的状态,是事实的社会关系与其法律形式的统一

十二、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1、主体:也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

具有法律关系主体能力就是指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内容:即权利义务

3、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

十三、法的制定

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除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

十四、当代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2、基本原则:宪法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

十五、立法程序

1、法律议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审议和讨论

3、法律的通过

4、法律的公布

十六、法的实施(执法、司法、守法)

1、执法: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2、司法:又称法的适用,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3、守法:又称法的遵守,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去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活动

十七、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合法、及时)

1、准确:事实调查清楚、证据准确(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和基础)

2、合法:司法机关审理案件要合乎国家法律规定,依法办案

3、及时: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前提下,必须遵守时限

十八、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实事求是、有错必判

十九、法的效力:

1、对人的效力

2、空间效力

3、时间效力

(1)法律生效时间:从公布之日起生效

规定了具体生效时间

公布后达到一定时间生效

(2)法律失效期: 法本身规定肯终止效力的日期

新旧法交替,新法生效之日,旧法失效之时

国家明文宣布废除某项法律法规并规定了废除日期

第一章 法学基本理论

一、法的概念: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以权利义务为内容,反映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

二、法的本质:(三个层次) 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1、正式性

2、阶级性

3、社会性

三、法的特征:

1、规范性: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者社会关系的规范

2、意志性: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

3、强制性: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

4、普遍性: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

5、程序性: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

四、法的作用(规范、社会作用)

1、规范作用:(根据行为主体划分)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

2、社会作用:维护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五、法与经济关系(经济基础、社会生力)

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法的发展水平

六、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宏观调控、规范微观经济行为)

1、宏观调控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

2、规范微观经济行为:

表现:(1)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

(2)调整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关系

(3)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

(4)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七、法与政治关系:

1、法受政治制约:

2、法服务于政治:

表现(1)、调整关系,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秩序

(2)、打击、制裁违法犯罪活动

(3)、调整公共事务关系

八、法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是法制产生的依据和力量源泉,决定了法制的性质和内容

九、法的渊源(物质意义、法学上)

1、物质意义上的渊源:指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是法的真正根源、来源

2、法学上的渊源:指法律规范的形式的来源和其外在表现形式

十、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

1、宪法:根本大法,具最高法律效力

2、法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3、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

4、地方性法规:

5、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6、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7、特别行政区的法

8、国际条约

十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1、指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经过法律调整后形成的状态,是事实的社会关系与其法律形式的统一

十二、法律关系的要素(主体、内容、客体)

1、主体:也称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

具有法律关系主体能力就是指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2、内容:即权利义务

3、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人身、精神产品、行为

十三、法的制定

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和废除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

十四、当代立法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2、基本原则:宪法原则、法治原则、民主原则、科学原则

十五、立法程序

1、法律议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审议和讨论

3、法律的通过

4、法律的公布

十六、法的实施(执法、司法、守法)

1、执法: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2、司法:又称法的适用,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根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3、守法:又称法的遵守,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去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活动

十七、法律适用的要求(准确、合法、及时)

1、准确:事实调查清楚、证据准确(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和基础)

2、合法:司法机关审理案件要合乎国家法律规定,依法办案

3、及时:司法机关办案时在正确、合法前提下,必须遵守时限

十八、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4、实事求是、有错必判

十九、法的效力:

1、对人的效力

2、空间效力

3、时间效力

(1)法律生效时间:从公布之日起生效

规定了具体生效时间

公布后达到一定时间生效

(2)法律失效期: 法本身规定肯终止效力的日期

新旧法交替,新法生效之日,旧法失效之时

国家明文宣布废除某项法律法规并规定了废除日期


相关文章

  •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宪法学研究(1982
  • 作者:韩大元 法学家 2003年03期 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现行宪法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对整个社会生活领域产生 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每一项成果中包含着宪法所发挥的功能.随 着社会结构的演变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宪法 ...查看


  • 法学院课程介绍
  • 法学教学部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70301 课程名称:<逻辑学> 课程类型:限选课 课程学时:64学时 适用专业:法学 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 课程简介: 本课程通过对逻辑学概念.原理.原则等内容的讲述,帮助学生获得探求真理. ...查看


  • 张文显法理学讲义
  • 张文显法理学讲义1 第三章 法理学概述 第一节 法理学释义 初学法理学的人无疑都想知道,法理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学术界对法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有着各不相同的理解和解释.我们总结历史上关于法理学的种种解释,并从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查看


  • 法学的研究对象
  • <法学导论>第一章配套练习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法学:法学是专门以法律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二.材料分析答案 1.你认为上述哪一种或哪些观点有道理?为什么? 甲的观点有道理.因为,法理学(是对法的一般基础的 ...查看


  •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
  • 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 对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坚持 高铭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顾问教授;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 (发表于 ...查看


  • 关于我国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的思考
  • [摘要]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更加重视对刑法学犯罪理论的完善,这对保障我国过敏的人身安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刑法学的研究,并且结合了张明楷教授和周光权教授的观点分歧的对比,然而,二阶层理论又是对传统理论四要件的进一步理解.通 ...查看


  • 法学科法学类
  • 法学科法学类 法学专业(专科)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必需的法学知识,熟悉我国主要法律.法规,重点面向基层的应用型高等法律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法学专 ...查看


  • 民商法学专业主文献论文3
  • 中国民法继受潘德克顿法学: 引进.衰落和复兴宪忠 摘 要:中国1992工作,.中国一百多年之前变法时,就.但是此时只是继受了,;而没有继受其内在体系即思想体系,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引进苏联法学之后,,反而采取批评的态度,以至于民法的 ...查看


  • 法律专业课程设置
  • 法律专业课程简介 课程编号:0331101 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 课程类型:必修课 授课学时:72 主要内容:本课程讲授我国自夏.商.西周至建国前法律制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各时期重要的立法状况和重要法律的基本内容,旨在使学生对我国法 ...查看


  • 郑毅:经济行政法的外部理论谱系(第2页)_爱思想
  • 即"立法→规范的创制"."行政→规范的践行"以及"司法→规范实施的监督". 三.名分之惑:中观视角下经济行政法的外部谱系 (一)法律部门与法学学科:基础概念的厘清 所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