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咨夔《泥溪》赏析
泥溪
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
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轻。
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
谁家刚齐饼,味过八珍烹。
宋人写诗爱用典, 此风至杨万里为之一变, 直接取法自然, 创制了清新活泼的”诚斋体" 。洪咨夔的泥溪诗语言平易、格调清新, 颇有诚斋之风。
诗从途中落笔,首句从路写起:一条沙路沿着江边蜿蜒, 忽隐忽现。诗人在轿中向外眺望, 轿在行走, 外界的景物也随之移动。诗人准确地把握了这一景象," 曲" 字似乎随意拈来,却细贴物情。 次句点明时间已近黄昏,也说明诗人已赶了天路, 与后面" 疑昏屡问程“相呼应。" 塞" 字想得奇,用得活。化虚为实。与" 明" 相反相成。本来塞满了是黑暗的,但塞进阳光就更明亮了。
对此斜阳江曲之景,诗人的兴致勃勃。左顾右盼路边丛丛野花,静水上偶尔荡起的一丝波纹,于是奇思妙想联翩而至,那夕阳映照下的野花不正像姑娘酒后脸上淡淡的红晕吗? 而那涟漪又多么像浅浅的笑靥! 诗人敏锐地捕捉住野花和平水的特征,又通过形象美好的比喻,把这些呈现到人的眼前。以美人脸色喻花色, 并不新鲜,但以" 轻“"浅" 略加点染,便形神兼备,极有韵致。晚花与" 斜阳" 关合,一片嫣红,楚楚动人。" 轻“写波纹之细,著一" 笑" 字,更仿佛姑娘们轻轻的笑语在随波荡漾。" 轻"" 浅" 二字,是诗人在大自然中真切的体验, 饱含着诗人的主观感受,是景语也是情语。可见诗
人内心的轻松愉快。
后四句于叙事中写景抒情。" 时"" 屡“点出轿在行进中。" 喜荫" 表明诗人对树荫的流连。" 疑昏" 又透露出诗人急于赶路的心情。" 喜荫" 而”休驾" ,”疑昏“而" 问程" ,诗人的表情神态尽在其中。当苍茫的暮色中,升起了几缕炊烟,飘来一丝丝炊饼的香味时,诗人不禁感叹:这饼的味道可真要胜过珍馐玉馔了。(齐通剂, 调也,调和味道谓之剂。)八珍自然是美味,诗人却说饼胜八珍,看似无理,实则巧妙合理,因为它真切地揭示了饥肠辘辘的旅人在天色将晚时的心理,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小诗的题材平凡,手法质朴,但由于作者从自然出发,从生活的真实感受出发,不拘泥于典故辞藻,所以天真自然,诗味浓郁。
作者简介
洪咨夔 (1176~1236年)宋代诗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人。公元1202年(宁宗嘉泰二年)中进士,授如皋主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为楼钥所赏识。又应博学宏词科。公元1225年(宝庆元年),迁金部员外郎,因忤丞相史弥远,被罢黜,归故山读书躬耕达7年。弥远死,如为礼部员外郎,拜监察御史。公元1234年(端平元年),乞理宗下诏求言,登进诸儒,擢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后又进刑部尚书,拜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文忠。著有《 两汉诏令 》《 春秋说 》《 平斋文集 》《 平斋词 》等。《 全宋诗 》辑录其诗8卷,计906首。
洪咨夔《泥溪》赏析
泥溪
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
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轻。
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
谁家刚齐饼,味过八珍烹。
宋人写诗爱用典, 此风至杨万里为之一变, 直接取法自然, 创制了清新活泼的”诚斋体" 。洪咨夔的泥溪诗语言平易、格调清新, 颇有诚斋之风。
诗从途中落笔,首句从路写起:一条沙路沿着江边蜿蜒, 忽隐忽现。诗人在轿中向外眺望, 轿在行走, 外界的景物也随之移动。诗人准确地把握了这一景象," 曲" 字似乎随意拈来,却细贴物情。 次句点明时间已近黄昏,也说明诗人已赶了天路, 与后面" 疑昏屡问程“相呼应。" 塞" 字想得奇,用得活。化虚为实。与" 明" 相反相成。本来塞满了是黑暗的,但塞进阳光就更明亮了。
对此斜阳江曲之景,诗人的兴致勃勃。左顾右盼路边丛丛野花,静水上偶尔荡起的一丝波纹,于是奇思妙想联翩而至,那夕阳映照下的野花不正像姑娘酒后脸上淡淡的红晕吗? 而那涟漪又多么像浅浅的笑靥! 诗人敏锐地捕捉住野花和平水的特征,又通过形象美好的比喻,把这些呈现到人的眼前。以美人脸色喻花色, 并不新鲜,但以" 轻“"浅" 略加点染,便形神兼备,极有韵致。晚花与" 斜阳" 关合,一片嫣红,楚楚动人。" 轻“写波纹之细,著一" 笑" 字,更仿佛姑娘们轻轻的笑语在随波荡漾。" 轻"" 浅" 二字,是诗人在大自然中真切的体验, 饱含着诗人的主观感受,是景语也是情语。可见诗
人内心的轻松愉快。
后四句于叙事中写景抒情。" 时"" 屡“点出轿在行进中。" 喜荫" 表明诗人对树荫的流连。" 疑昏" 又透露出诗人急于赶路的心情。" 喜荫" 而”休驾" ,”疑昏“而" 问程" ,诗人的表情神态尽在其中。当苍茫的暮色中,升起了几缕炊烟,飘来一丝丝炊饼的香味时,诗人不禁感叹:这饼的味道可真要胜过珍馐玉馔了。(齐通剂, 调也,调和味道谓之剂。)八珍自然是美味,诗人却说饼胜八珍,看似无理,实则巧妙合理,因为它真切地揭示了饥肠辘辘的旅人在天色将晚时的心理,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小诗的题材平凡,手法质朴,但由于作者从自然出发,从生活的真实感受出发,不拘泥于典故辞藻,所以天真自然,诗味浓郁。
作者简介
洪咨夔 (1176~1236年)宋代诗人。字舜俞,号平斋,於潜(今属浙江临安)人。公元1202年(宁宗嘉泰二年)中进士,授如皋主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为楼钥所赏识。又应博学宏词科。公元1225年(宝庆元年),迁金部员外郎,因忤丞相史弥远,被罢黜,归故山读书躬耕达7年。弥远死,如为礼部员外郎,拜监察御史。公元1234年(端平元年),乞理宗下诏求言,登进诸儒,擢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后又进刑部尚书,拜翰林学士、知制诰,加端明殿学士。卒谥文忠。著有《 两汉诏令 》《 春秋说 》《 平斋文集 》《 平斋词 》等。《 全宋诗 》辑录其诗8卷,计906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