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论纲

第26卷第5期2009年5月

海洋开发与管理

V01.26,No.5

May2009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论纲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大连116018)

摘要中国人要有中国的海权,更要有现代海权。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能直观、现实地反映和说

明中国海权的基本问题。它作为中国的海上国界以及对国家疆域范围合法延伸的国家海上利益和力量的筹划、指导和运用,是国家利益拓展的理论依据。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这一新的概念的提出,为创立中国特色的海洋权益理论打开了新的研究视角。关键词

战略边疆;中国海洋;海洋权益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是指中国国家管辖的海域

1.2

与岛屿及对国家疆域范围合法延伸的国家海上利益和力量的筹划、指导和运用。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直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长期性

中国有着18000千米的海岸线和14000千米

观、现实地反映和说明中国海权理论的基本问题。

作为海洋战略空间拓展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步骤,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这一定义赋予了其巨大的地缘政治价值。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将推动中国在海上方向建

的岛岸线,海上边界总长比陆地边界长l000多千米,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从设计论证到动手建

设,到最后形成战斗力,需较长时间。这就决定了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建设主要靠平时建设。

1.3

立国家安全边界,满足中国海上安全的需求。

1中国海洋战略边檀建设的客观规律

1.1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广泛性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除了海疆宽广、海岸线长和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利益性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卫中华

海洋国土面积大之外,其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包

括我国所管辖的海洋水域和海洋空间,保证能进行

人民共和国海洋国土的完整,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洋权益,开发海洋经济,造福中华民族,这是

历史的选择。我们不染指任何国家的海洋权益,但

正常有效的经营、管理、开发和利用以及开发利用人类共有的大洋资源。

1.4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实质性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归根结底就是对于属于中国的海洋权益必须尽一切努力去争取并有效地保护。保卫海洋国土的统一和完整,凡是归我国所有

也不允许其他国家以任何方式侵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属于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海洋权益和掠夺我国的海洋资源。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是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神圣职责。

万方数据 

第5期张瑞: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论纲

47

的国土,寸土不让,寸土必得;凡是归我国管辖的

海洋,寸海必争。保卫海洋权益不受侵犯,属于我国的海洋权益,绝不允许其他国家侵犯。

1.5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核心性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核心是建设海上力

量,其中最核心的力量是海军舰队。在我国船队通过海峡通道时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限度;减少和化解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产生岛屿归属及海洋

权益争议的矛盾;有效抵御某些军事强国或具有军

事潜力强国的军事打击,扩大我国军事空间。

2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中国海洋战略边疆

2.1历史上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自然态势

公元前2l世纪,中国夏朝《尚书・禹贡》记

述,禹“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当时中国地理特征为“东渐于海,西被于沙”。约公

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关于殷商时代的疆域,《史记・吴起列传》说“左孟门,右太行,常山东其北,大河经其南”。战国时期中国的疆域包括了今天甘肃以东的黄河流域全部、四川以东的长江流域大部,北起辽宁一内蒙古南部,南至五岭,东到

大海。秦汉时期,秦始皇曾4次到沿海地区巡海,汉武帝曾7次巡海,并开辟出海上丝绸之路。盛唐时期中国边疆得到发展,国域所及北起贝加尔湖以北,南达越南中部的北纬180,东至库页岛,西临成海。明清时中国边疆进一步得到确立。从秦始皇灭六国,开疆拓土,建立统一的秦帝国开始,经过近2000年的历史,中国终于形成了北起萨彦岭、

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东起库页岛,西到帕米尔高原,拥有1100多平方千米国土

的空前统一的国家。

然而西方炮舰打破了清帝国的国门,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方

列强较大规模从海上方向入侵共93次,出动军舰

84,4多艘。英国殖民主义者从海上入侵中国共38次,出动军舰2276艘;法国殖民主义者从海上入

万 

方数据侵中国24次,出动军舰432艘;日本军国主义者从海上入侵中国31次、出动军舰l136艘。

2.2

中华民族为捍卫海洋战略边疆的奋斗

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浴血奋战,尤其是1874年,

日本从海上入侵中国台湾,极大地震惊了清政府,导致了清廷内第一次海防大筹议,把海防与陆防相统一,明确重点方向是抵御来自日本的海上入侵的海防思想。1884年中法海战又导致了清廷内的第二次海防大筹议,确定了大办海军、拱卫京津门户的海防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中国近代海防思想仍然是一种放弃制海权的单纯防守的海防思想,

这样终究要导致失败的。

3忧心忡忡的中国出海之路

3.1

中国出海之路步履维艰的缘起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在短短的半个世纪

之内,沙皇俄国先后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了达154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中国被挤出了日本海,并失去了近1/3的海岸线。

3.2杜鲁门主义及其遏制政策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美国国

会向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宣布美国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正式提出了全面遏制前苏联的政策,这个政策思想称为“杜鲁门主义”(The

Truman

Doe—

trine)。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实施以及在对华政策上的失败,使其在以后的年代里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政治集团条约,除遏制前苏联外,主要遏制中国。3.3中国北方出海口的严峻形势

历史上,日本海曾经多次成为重要战区。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在朝鲜海峡发生

过对马海战;1945年,前苏联太平洋舰队曾在日本海沿岸港口登陆,以配合远东军的进攻,而当年

日本侵华就是由日本海首先进入朝鲜,然后跨过图们江进入中国东北吉林的;1950--1953年的朝鲜

海洋开发与管理第26卷

战争中,美国海军登陆兵在炮火支援下扫射日本海

沿岸目标后,在朝鲜登陆。朝鲜半岛是我国的重要

邻邦,紧连我国东北工业区,与辽东半岛和胶东半

岛相望,同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和政治中心接近,半岛局势直接关系到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安危,朝

鲜战争及战后的半岛安全局势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这

种作用。目前该地区形成了“四角(美、中、日、俄),七方(美、中、日、俄、朝、韩、蒙)”的地缘格局,世界五大力量中心之中的四个在东北亚有重要战略利益,目前朝鲜半岛的军事态势也引起

人们的注意。所以说,中国无论是从黄海海区东岸

的朝鲜半岛通过朝鲜海峡进入日本海,还是通过图

们江口进入日本海,都受到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

都受到美日韩联盟军事压力的影响,中国在东北亚的出海口形势十分严峻。

3.4南中国海出海之路的风险

中国南海海域向东受到菲律宾海域强大的军事岛屿区的限制,况且只有通过巴士海峡、巴林唐海峡和巴布岩海峡才能到达这一水域。南中国海的正南面,正是通过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战略要道,而新加坡海峡是亚洲、大洋洲和欧洲、非洲间海洋航线的要冲。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中东和印度次大陆到东亚的一条主要的海运通道,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一直是西方列强进行激烈角逐的场所。

3.5

中南半岛战争频发之地的影响

中南半岛北与中国广西、云南和西藏毗连,是

亚洲大陆与马来半岛之间的桥梁,并扼控欧洲与远东之间的海、空航线,战略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中

南半岛是战争频发之地,从16世纪以后,该半岛

就一直成为西方列强角逐的场所。

中国同东南亚具有密切的地缘安全关系,中南

半岛国家与中国有漫长的陆地边界,我国南海地区伸入东南亚,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环绕在中国的南部和西南部位,这种特征使它对我

国华南、西南地区的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历史上.

万 

方数据英国、法国、日本和美国等国都曾将东南亚作为入

侵和威胁中国南疆的基地。有些国家对我国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争占岛礁,掠夺南海油气资源,

分割了我国南海传统海域,使之成为一个地缘政治

与地缘经济相叠加的热点地区。所以,无论是中南半岛的战争频发,还是菲律宾海域逼人的强势军力,还是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的遏制态势,都

需要中国能有效地控制南中国海,行使中国主权,

将海上防御向南推进到我国的海洋战略边疆。

4中国海洋战略边檀通道安全与潜在风险

4.1非传统安全的威胁

主要来源于海上恐怖主义的武装袭扰活动,其

特点是有组织、有预谋、规模庞大和手段先进,正在成为严重的海上威胁。目前,印度洋周边水域一带已经成为世界海盗活动与武装袭扰活动的集中地

带,其中印度洋沿岸国家报告的海盗事件占当年海盗事件总数的55%。

4.2海上热点问题引发潜在军事冲突

国家间领土主权纠纷难以鳃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更是错综复杂。这些争端、矛盾和对抗很有可

能引起军事冲突,倘若不能有效控制,中国海上通道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其中,钓鱼岛和南海争端比较敏感。从历史、地理和国际法的角度来看,钓鱼

岛和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当

前,南海问题已成为亚太地理安全与稳定的重大问

题。因此,在南海地区发生任何纠纷冲突都将对地区和全球产生难以低估的负面影响。

5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危机的预防与控制

5.1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危机的特点5.1.1

可选择性和可控制性

危机即意味着转折,意味着事态发展处于一个临界点,战略决策者作出何种选择将直接影响危机

第5期张瑞: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论纲

49

的走向。危机又有可控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生不是不可知的,对危机的控制不是没有作为的。

5.1.2对抗性和曲折性

危机不仅表现在军事上的对抗,而且集中体现在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等多个方面,政治和外

交斗争情况还决定着军事形势的发展及危机的变化。

5.1.3递进性和必然性

危机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危机由低到高逐渐发展。同时,危机也带有一种必

然性的特征,从一些已发生的军事危机来看,从现象上看好似出于偶然,其实偶然中带有必然。

5.2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危机的控制

5.2.1

危机控制的基本原则

第一,要争取现实、灵活的态度,审时度势;

第二,及时做出形势分析和危机评估;第三,寻求理解,争取广泛支持。5.2.2危机控制的基本方法

第一,加强交流接触,保持沟通渠道;第二,迅速隔离危机,控制升级;第三,抓住主要矛盾,优先解决主要危机;第四,及时消除危机的后果,尽量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6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遵循原则

6.1

国家领土和主权不容分割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所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确保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主权。主权独立是一个国家安全

的首要标准,没有主权也就无所谓国家,国家海洋战略边疆安全是主权国家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由此可见,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原则体现出主权至上的观念。领土(海洋国土)是国家行使最高权威的空间,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因而捍卫国家统一成为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最高原则。

万 

方数据6.2边疆安全和安全边疆的统一

今天,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安全是“边疆安

全”与“安全边疆”的统一,边疆安全是主权安全或蓝色国土安全,安全边疆是我们的海洋利益安全。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心由维护国家生存利益向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转变,实现主权安全观向战略空间安全观的转变,实现国家安全概念由国土边疆安全向海洋战略边疆安全转变。

6.3谋求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主动安全

要以合作谋求主动安全。当今世界,交往与合

作是大趋势。在多重矛盾和危机困惑下,需要各国以及国际社会通过合作而不是冲突、协调而不是对

抗、多边而不是单边的手段共同解决。海军也要担负或积极配合海上勘探和科研任务,以显示海上力

量的存在。世界海洋最早、最大规模和最有成效的

勘探实际上是由海军来完成的,应进一步发展海军护航能力,履行护航职能,加强与周边国家军事反海盗合作。

6.4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防御性

防御性原则是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重要战略原

则。中国的海洋战略边疆旨在保护中国海洋国土和

海洋权益,为国内经济的发展争取和平的环境。中

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将任何国家视为潜在

的敌人,除他国对我国进行侵略外,中国不对任何

国家使用武力。

7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战略利益

7.1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属于中国的海

洋国土,是国家版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公海和国际海峡的自由权及依据国际法应享有的其他权利,是中国海洋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行使海权所必须包括的范围。

今天中国的版图,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

50

海洋开发与管理

第26卷

有1.8万千米的海岸线、7100多个岛屿和1.4万千米的岛岸线,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区,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

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台湾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2安全的海上通道和海上战略线

7.2.1

首要利益通道

目前,我国的海洋航线主要有东行、西行、南行和北行航线,而以我国东部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和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西行航线对我国来说尤其具有战略价值,被称

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中国石油运输的中东东行航线和西非东行航线都要经过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从亚太地区进口原油中来自印度尼两亚和马来西亚的部分原油也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即所使用的中东航线、非洲航线和东南亚航

线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因此在目前情况下,这

条通道是中国海洋战略边疆首要的利益所在。

7.2.2南中国海通道

南海是中国地缘政治最敏感和最复杂的地域,

波及“六国七方”(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同时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区域外势力也从维护自身利益和亚太战

略需要出发,干涉南海地区事务。中国海洋战略边疆

在南中国海的通道利益主要反映在3个方面,中国对外贸易通道、石油供给通道和钢铁工业原料通道。

7.2.3

中国海上战略线

白令海峡、日本列岛、日本海、朝鲜半岛、琉球群岛、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和马六甲海峡。把这九点连成一线,这条线距离中国沿海近者不过百余千米,中国1万多千米的海

岸线与这条线几乎完全平行。所以说,这条线也是中国的海上战略线。

7.3海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黄海资源开发浮出水面。海岛问题、海上划界

万 

方数据问题和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从这三方面来看,我国的黄海安全形

势不容乐观,一直比较平静的黄海现在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和思考。

8中国海洋战略边瞧的战略文化走向

8.1用放眼世界的全球观念谋略中国海洋战略

边疆

8.1.1

海上霸权不等于海权

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深入考察地缘政治问题,是随着欧洲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之后才开始出现的。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生产力巨大飞跃,使得民族国家的政治视野和市场眼光超出一国和周边地区的

范围。这里,我们第一个要提到的人就是西方现代地缘战略学说的创始人,美国海军历史学家马汉

(Mahan,1840--1914年),他提出了最著名的“海权论”。但是在马汉的“海权论”中利用和控制海洋的权利包含着“追求世界霸权”政治观念

的成分。海上霸权不等于海权。尽管以马汉为代表

的西方理论家提出的海权大力推崇海上霸权,但随着海权概念的发展,尤其是经济海权概念的提出,海权已经成为国际法认可的国家权力,而海上霸权则恰恰相反。某些国家在独霸海洋权益的特殊关系法下,或是实施海洋资源和海上交通线垄断,或是

限制他国的海上贸易,是不符合国际法和海洋法的。所以,我们在谋略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过程中,要吸取和借鉴西方海权理论有价值的部分,充分行翻开近现代西方的海权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

到,资本主义是踏着西方海权理论而萌芽、形成和

的。14一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已产生资本主义

使国际法认可的国家权力,在我们的利益边疆和边

疆利益的范围内行使海权。

8.1.2现代西方海权不等于现代海权

发展的,西方海权理论更是伴随着资本主义而成熟

第5期张瑞: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论纲

5l

萌芽,16世纪西欧已进入资本主义时期。这时,欧洲人花费巨资,开始远征航海,其主要成就是:

(1)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哥伦布于1492年到达南北美之间的群岛。(2)发现了到达印度的新航路。

达・伽马于1497一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3)进行了环球航行。麦哲伦于1519--1522年横渡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17一18世纪资本主义进人机器大工业时代,18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制度才最终确立。19世纪60-70年代,自由竞争资本

主义达到顶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马汉的“海

权论”应运而生。而西方海权理论一产生就表现

出扩张性。马汉在深入研究了有史以来著名海战的战略战术及其影响后,得出了“谁拥有优势的海军,谁就能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和“海上帝国无疑是一个世界帝国”等结论,推出海权国家

要联合起来对付陆权国家,认为横贯欧亚大陆的

“条形地带”是一条“陆海权对抗地带”并决定着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格局。马汉用他的“海权理论”这一具有地缘含义的概念,来解释世界历史的发展模式。马汉当时进言老罗斯福总统,应控制

夏威夷和加勒比海,掘通巴拿马运河,向海外寻求

殖民地与军事基地。马汉这些观念和建议都被以后的美国所实践。

现代海权,首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海洋观的发展变化,海权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最重要地表现在经济的全球化和产生的日益社会化所带来的变化。这种海权不但要反映一国的利益,同时也要反映全人类的利益,尤其是在今天海洋日益成为人类生存空

间的条件下,更要有一种保证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海权。现代海权,也是一个在国际法范围内实行的

权力,是国际法认可的国家权力,而不是指占有海

上绝对优势以及对海洋的控制和统治权,或享有这

一优势地位的国家行为体。现代海权,也是指国家控制、开发海洋的一切现有的和潜在的能力和力

量,主要包括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对海洋的投入,国家和民族的海洋意识,完善的海洋教育体系和数量

万 

方数据相当的海洋高等院校,高水平的海洋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先进的海洋科研、勘探和测量设备的广泛

应用,强大的海军舰队,远洋商船和捕捞船队,科学考察和勘探船队、海洋工程船队以及完善的海洋法律制度和强有力的海上执法队伍等。

8.2

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看待中国海洋战略边疆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是中国历史上的有

识之士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基本共识,是中国制定安

全战略的战略传统,也是为历史反复证明的普遍真

理。《易经・系辞》明确指出:“安而不忘危,存

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才能“身安而国家可

保”;孟子列举舜、傅说和管仲等人经过艰苦磨炼

之后成就一番功业的历史事实,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中国古代战略文化中重视以辩证的观点和态度来对待国家的治乱安危,认为安全与危险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居安

思危,有备无患”。

对于钓鱼诸岛和南海诸岛我们必须有所准备,

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局面。目前,中国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和岛屿被侵占的问题十分严重,其中以

钓鱼诸岛和南海诸岛最为突出。中国钓鱼岛的归属不仅事关国家主权,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东海大陆架

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并牵涉到东海大陆架、油气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管理等问题。

目前,中国南海油气储量已超过630亿吨,被

称为“第二个中东”,中国一些专家认为,该海域

油气储量约为1300亿桶。东南亚地区每年的能源使用量相当于1.47亿吨(9.79亿桶)石油,到2020年,该地区每年的能源使用量将达到4.6亿

吨,因而有关国家纷纷觊觎中国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一些周边国家不断强化海上实际管控,持续加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袭击、抓扣我国渔民和渔船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南沙海域投入开采的油井已超过1000口,这些油井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断线中国一侧海域,每年

52

海洋开发与管理第26卷

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万吨。

南海周边国家在持续加强开采南海石油气资源力度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加强与西方某些大国的

合作。利益多方化和争端国际化,使南海问题的解

决面临日益复杂的局面。

8.3从负陆濒海的地缘特征定位中国海洋战略

边疆

中国位于世界地缘政治中心欧亚大陆大棋盘上

的东部大版块地带。作为世界海洋地缘战略区和欧

亚大陆地缘战略区的结合部,该地带历来是各种战

略力量的必争之地,是大国战略角逐的漩涡。世界人口逾亿的10个国家有7个聚集在这里。这里也是当代世界热点和潜在危机爆发最多的地区,朝鲜

半岛、千叶群岛、台湾海峡和中国南海等都分布在

这一带。世界公认的五大力量中心,除欧洲外,

美、中、俄、日均直接交汇于此。世界有核国家和

核门槛国家在中国周边构成世界上最密集的核分布

网,储存有足以毁灭人类若干次的核武器。边缘战

略学派以这里为夺取心脏地带的战略依托,海洋战略学派以这里为向陆地进军的桥头堡,大陆战略学派以这里为雄踞欧洲的战略枢纽。

我国在世界地缘战略上的特殊地位以及我国陆海兼备的大国特征,使海上利益和陆上利益构成国

家的基本利益。持续不断地拓展我国的海上利益,是中国负陆濒海的地缘特征所决定、所需要的。

8.4以利益拓展的战略视角经略中国海洋战略

边疆

中华民族终于能够遵循海洋本身的客观规律,辩证地否定自身海洋观中传统的落后的东西,在对海洋社会经济属性的认识方面以及对海洋与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相互关系的认识方面有了巨大进步。就海洋经济观来说,中国正逐步增强“双向”利用海洋的意识,即不但利用海洋通道扩大世界性的商品流通、进行贸易交往和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而且逐步扩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海洋政治观

万 

方数据来说,中国亦具有以国际战略格局为背景,将陆地

与海洋安全环境综合考虑的国家战略意识。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原则为基本依据的“海洋国土”意识明显加强;就海洋军事观来说,中国树

立了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环境和海洋权益的观念,贯

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

然而,在我们确立了新的海洋经济、政治和军事观之际,世界海洋经济政治和军事战略环境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世界海上霸权国家仍坚持扩张型的

海洋政治观和进攻型的海洋军事观。我国的出海口处于两条岛屿连线和西方军事强国的军事高压下,我们的出海之路始终步履维艰。

尤其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是,

“亚洲版小北

约”逐步成形,不能使世界军事强国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建立“亚洲版小北约”的设想得逞,尤其是不能让其与在印度洋的链条相连接。我国的东部

和东南部是中国战略安全的重点所在,这种定位不仅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与对外通道都在东部沿海一带,还因为中国所面临的战略挤压也主要位于这一弧形地区。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

强,中国东南部越来越切实地感受到来自世界军事强国及其同盟的强大挤压。为防止亚太地区出现挑战其军事强国地位的战略力量,在过去10余年来,

世界军事强国通过了一连串的安全计划和双边计

划,马不停蹄地构筑针对中国的“全月形包围圈”,联合日、韩共同发展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全面巩固其在东亚一带的战略优势,以极大地削弱中国有限的战略核力量,加大关岛基地战略投入,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前沿威慑。在军事上加紧重返东南亚,企图把越南变为其拓展军事空间的重

要国家。重新定义“日美安保”体制,扩大防卫

范围至整个亚太地区。所以,面对我国的外部安全环境,我们必须拓展国家的战略利益,要对国家发展的战略空间进行重新认识和规划,真正完成向海

洋方向的利益拓展,完成传统安全观向新安全观的

转变,完成主权安全观向战略空间安全观的转变。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论纲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张瑞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大连,116018海洋开发与管理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2009,26(5)1次

引证文献(1条)

1.李靖宇.王偲 关于中国实施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ykfygl200905010.aspx

第26卷第5期2009年5月

海洋开发与管理

V01.26,No.5

May2009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论纲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大连116018)

摘要中国人要有中国的海权,更要有现代海权。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能直观、现实地反映和说

明中国海权的基本问题。它作为中国的海上国界以及对国家疆域范围合法延伸的国家海上利益和力量的筹划、指导和运用,是国家利益拓展的理论依据。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这一新的概念的提出,为创立中国特色的海洋权益理论打开了新的研究视角。关键词

战略边疆;中国海洋;海洋权益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是指中国国家管辖的海域

1.2

与岛屿及对国家疆域范围合法延伸的国家海上利益和力量的筹划、指导和运用。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直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长期性

中国有着18000千米的海岸线和14000千米

观、现实地反映和说明中国海权理论的基本问题。

作为海洋战略空间拓展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步骤,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这一定义赋予了其巨大的地缘政治价值。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将推动中国在海上方向建

的岛岸线,海上边界总长比陆地边界长l000多千米,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从设计论证到动手建

设,到最后形成战斗力,需较长时间。这就决定了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建设主要靠平时建设。

1.3

立国家安全边界,满足中国海上安全的需求。

1中国海洋战略边檀建设的客观规律

1.1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广泛性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除了海疆宽广、海岸线长和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利益性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卫中华

海洋国土面积大之外,其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的,包

括我国所管辖的海洋水域和海洋空间,保证能进行

人民共和国海洋国土的完整,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洋权益,开发海洋经济,造福中华民族,这是

历史的选择。我们不染指任何国家的海洋权益,但

正常有效的经营、管理、开发和利用以及开发利用人类共有的大洋资源。

1.4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实质性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归根结底就是对于属于中国的海洋权益必须尽一切努力去争取并有效地保护。保卫海洋国土的统一和完整,凡是归我国所有

也不允许其他国家以任何方式侵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属于我国管辖的海洋国土、海洋权益和掠夺我国的海洋资源。保持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是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神圣职责。

万方数据 

第5期张瑞: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论纲

47

的国土,寸土不让,寸土必得;凡是归我国管辖的

海洋,寸海必争。保卫海洋权益不受侵犯,属于我国的海洋权益,绝不允许其他国家侵犯。

1.5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核心性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的核心是建设海上力

量,其中最核心的力量是海军舰队。在我国船队通过海峡通道时把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限度;减少和化解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产生岛屿归属及海洋

权益争议的矛盾;有效抵御某些军事强国或具有军

事潜力强国的军事打击,扩大我国军事空间。

2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中国海洋战略边疆

2.1历史上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自然态势

公元前2l世纪,中国夏朝《尚书・禹贡》记

述,禹“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当时中国地理特征为“东渐于海,西被于沙”。约公

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关于殷商时代的疆域,《史记・吴起列传》说“左孟门,右太行,常山东其北,大河经其南”。战国时期中国的疆域包括了今天甘肃以东的黄河流域全部、四川以东的长江流域大部,北起辽宁一内蒙古南部,南至五岭,东到

大海。秦汉时期,秦始皇曾4次到沿海地区巡海,汉武帝曾7次巡海,并开辟出海上丝绸之路。盛唐时期中国边疆得到发展,国域所及北起贝加尔湖以北,南达越南中部的北纬180,东至库页岛,西临成海。明清时中国边疆进一步得到确立。从秦始皇灭六国,开疆拓土,建立统一的秦帝国开始,经过近2000年的历史,中国终于形成了北起萨彦岭、

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东起库页岛,西到帕米尔高原,拥有1100多平方千米国土

的空前统一的国家。

然而西方炮舰打破了清帝国的国门,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方

列强较大规模从海上方向入侵共93次,出动军舰

84,4多艘。英国殖民主义者从海上入侵中国共38次,出动军舰2276艘;法国殖民主义者从海上入

万 

方数据侵中国24次,出动军舰432艘;日本军国主义者从海上入侵中国31次、出动军舰l136艘。

2.2

中华民族为捍卫海洋战略边疆的奋斗

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浴血奋战,尤其是1874年,

日本从海上入侵中国台湾,极大地震惊了清政府,导致了清廷内第一次海防大筹议,把海防与陆防相统一,明确重点方向是抵御来自日本的海上入侵的海防思想。1884年中法海战又导致了清廷内的第二次海防大筹议,确定了大办海军、拱卫京津门户的海防思想。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中国近代海防思想仍然是一种放弃制海权的单纯防守的海防思想,

这样终究要导致失败的。

3忧心忡忡的中国出海之路

3.1

中国出海之路步履维艰的缘起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在短短的半个世纪

之内,沙皇俄国先后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了达154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中国被挤出了日本海,并失去了近1/3的海岸线。

3.2杜鲁门主义及其遏制政策

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美国国

会向参众两院联席会议宣布美国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正式提出了全面遏制前苏联的政策,这个政策思想称为“杜鲁门主义”(The

Truman

Doe—

trine)。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实施以及在对华政策上的失败,使其在以后的年代里建立了一系列的军事政治集团条约,除遏制前苏联外,主要遏制中国。3.3中国北方出海口的严峻形势

历史上,日本海曾经多次成为重要战区。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在朝鲜海峡发生

过对马海战;1945年,前苏联太平洋舰队曾在日本海沿岸港口登陆,以配合远东军的进攻,而当年

日本侵华就是由日本海首先进入朝鲜,然后跨过图们江进入中国东北吉林的;1950--1953年的朝鲜

海洋开发与管理第26卷

战争中,美国海军登陆兵在炮火支援下扫射日本海

沿岸目标后,在朝鲜登陆。朝鲜半岛是我国的重要

邻邦,紧连我国东北工业区,与辽东半岛和胶东半

岛相望,同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和政治中心接近,半岛局势直接关系到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安危,朝

鲜战争及战后的半岛安全局势使我们深切感受到这

种作用。目前该地区形成了“四角(美、中、日、俄),七方(美、中、日、俄、朝、韩、蒙)”的地缘格局,世界五大力量中心之中的四个在东北亚有重要战略利益,目前朝鲜半岛的军事态势也引起

人们的注意。所以说,中国无论是从黄海海区东岸

的朝鲜半岛通过朝鲜海峡进入日本海,还是通过图

们江口进入日本海,都受到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

都受到美日韩联盟军事压力的影响,中国在东北亚的出海口形势十分严峻。

3.4南中国海出海之路的风险

中国南海海域向东受到菲律宾海域强大的军事岛屿区的限制,况且只有通过巴士海峡、巴林唐海峡和巴布岩海峡才能到达这一水域。南中国海的正南面,正是通过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战略要道,而新加坡海峡是亚洲、大洋洲和欧洲、非洲间海洋航线的要冲。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中东和印度次大陆到东亚的一条主要的海运通道,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枢纽,有“东方的直布罗陀”之称,一直是西方列强进行激烈角逐的场所。

3.5

中南半岛战争频发之地的影响

中南半岛北与中国广西、云南和西藏毗连,是

亚洲大陆与马来半岛之间的桥梁,并扼控欧洲与远东之间的海、空航线,战略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中

南半岛是战争频发之地,从16世纪以后,该半岛

就一直成为西方列强角逐的场所。

中国同东南亚具有密切的地缘安全关系,中南

半岛国家与中国有漫长的陆地边界,我国南海地区伸入东南亚,整个东南亚地区形成一个巨大的弧形环绕在中国的南部和西南部位,这种特征使它对我

国华南、西南地区的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历史上.

万 

方数据英国、法国、日本和美国等国都曾将东南亚作为入

侵和威胁中国南疆的基地。有些国家对我国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争占岛礁,掠夺南海油气资源,

分割了我国南海传统海域,使之成为一个地缘政治

与地缘经济相叠加的热点地区。所以,无论是中南半岛的战争频发,还是菲律宾海域逼人的强势军力,还是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的遏制态势,都

需要中国能有效地控制南中国海,行使中国主权,

将海上防御向南推进到我国的海洋战略边疆。

4中国海洋战略边檀通道安全与潜在风险

4.1非传统安全的威胁

主要来源于海上恐怖主义的武装袭扰活动,其

特点是有组织、有预谋、规模庞大和手段先进,正在成为严重的海上威胁。目前,印度洋周边水域一带已经成为世界海盗活动与武装袭扰活动的集中地

带,其中印度洋沿岸国家报告的海盗事件占当年海盗事件总数的55%。

4.2海上热点问题引发潜在军事冲突

国家间领土主权纠纷难以鳃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更是错综复杂。这些争端、矛盾和对抗很有可

能引起军事冲突,倘若不能有效控制,中国海上通道安全很难得到保障。其中,钓鱼岛和南海争端比较敏感。从历史、地理和国际法的角度来看,钓鱼

岛和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当

前,南海问题已成为亚太地理安全与稳定的重大问

题。因此,在南海地区发生任何纠纷冲突都将对地区和全球产生难以低估的负面影响。

5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危机的预防与控制

5.1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危机的特点5.1.1

可选择性和可控制性

危机即意味着转折,意味着事态发展处于一个临界点,战略决策者作出何种选择将直接影响危机

第5期张瑞: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论纲

49

的走向。危机又有可控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发生不是不可知的,对危机的控制不是没有作为的。

5.1.2对抗性和曲折性

危机不仅表现在军事上的对抗,而且集中体现在政治、军事、文化和外交等多个方面,政治和外

交斗争情况还决定着军事形势的发展及危机的变化。

5.1.3递进性和必然性

危机是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危机由低到高逐渐发展。同时,危机也带有一种必

然性的特征,从一些已发生的军事危机来看,从现象上看好似出于偶然,其实偶然中带有必然。

5.2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危机的控制

5.2.1

危机控制的基本原则

第一,要争取现实、灵活的态度,审时度势;

第二,及时做出形势分析和危机评估;第三,寻求理解,争取广泛支持。5.2.2危机控制的基本方法

第一,加强交流接触,保持沟通渠道;第二,迅速隔离危机,控制升级;第三,抓住主要矛盾,优先解决主要危机;第四,及时消除危机的后果,尽量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

6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遵循原则

6.1

国家领土和主权不容分割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所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确保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主权。主权独立是一个国家安全

的首要标准,没有主权也就无所谓国家,国家海洋战略边疆安全是主权国家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由此可见,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原则体现出主权至上的观念。领土(海洋国土)是国家行使最高权威的空间,是构成国家的基本要素,因而捍卫国家统一成为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最高原则。

万 

方数据6.2边疆安全和安全边疆的统一

今天,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安全是“边疆安

全”与“安全边疆”的统一,边疆安全是主权安全或蓝色国土安全,安全边疆是我们的海洋利益安全。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心由维护国家生存利益向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转变,实现主权安全观向战略空间安全观的转变,实现国家安全概念由国土边疆安全向海洋战略边疆安全转变。

6.3谋求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主动安全

要以合作谋求主动安全。当今世界,交往与合

作是大趋势。在多重矛盾和危机困惑下,需要各国以及国际社会通过合作而不是冲突、协调而不是对

抗、多边而不是单边的手段共同解决。海军也要担负或积极配合海上勘探和科研任务,以显示海上力

量的存在。世界海洋最早、最大规模和最有成效的

勘探实际上是由海军来完成的,应进一步发展海军护航能力,履行护航职能,加强与周边国家军事反海盗合作。

6.4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防御性

防御性原则是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重要战略原

则。中国的海洋战略边疆旨在保护中国海洋国土和

海洋权益,为国内经济的发展争取和平的环境。中

国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将任何国家视为潜在

的敌人,除他国对我国进行侵略外,中国不对任何

国家使用武力。

7中国海洋战略边疆的战略利益

7.1保卫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

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应属于中国的海

洋国土,是国家版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同时,公海和国际海峡的自由权及依据国际法应享有的其他权利,是中国海洋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行使海权所必须包括的范围。

今天中国的版图,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

50

海洋开发与管理

第26卷

有1.8万千米的海岸线、7100多个岛屿和1.4万千米的岛岸线,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区,享有主权和管辖权的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

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享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台湾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7.2安全的海上通道和海上战略线

7.2.1

首要利益通道

目前,我国的海洋航线主要有东行、西行、南行和北行航线,而以我国东部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和红海,经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的西行航线对我国来说尤其具有战略价值,被称

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中国石油运输的中东东行航线和西非东行航线都要经过印度洋,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从亚太地区进口原油中来自印度尼两亚和马来西亚的部分原油也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即所使用的中东航线、非洲航线和东南亚航

线都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因此在目前情况下,这

条通道是中国海洋战略边疆首要的利益所在。

7.2.2南中国海通道

南海是中国地缘政治最敏感和最复杂的地域,

波及“六国七方”(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中国台湾),同时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区域外势力也从维护自身利益和亚太战

略需要出发,干涉南海地区事务。中国海洋战略边疆

在南中国海的通道利益主要反映在3个方面,中国对外贸易通道、石油供给通道和钢铁工业原料通道。

7.2.3

中国海上战略线

白令海峡、日本列岛、日本海、朝鲜半岛、琉球群岛、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和马六甲海峡。把这九点连成一线,这条线距离中国沿海近者不过百余千米,中国1万多千米的海

岸线与这条线几乎完全平行。所以说,这条线也是中国的海上战略线。

7.3海上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黄海资源开发浮出水面。海岛问题、海上划界

万 

方数据问题和海洋资源开发问题,是当今中国海洋安全三大问题,而这三大问题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中海岛问题是基础,海上划界问题是前提,海洋资源开发是目的。从这三方面来看,我国的黄海安全形

势不容乐观,一直比较平静的黄海现在引起了国人的高度关注和思考。

8中国海洋战略边瞧的战略文化走向

8.1用放眼世界的全球观念谋略中国海洋战略

边疆

8.1.1

海上霸权不等于海权

从理论上全面系统地深入考察地缘政治问题,是随着欧洲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之后才开始出现的。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生产力巨大飞跃,使得民族国家的政治视野和市场眼光超出一国和周边地区的

范围。这里,我们第一个要提到的人就是西方现代地缘战略学说的创始人,美国海军历史学家马汉

(Mahan,1840--1914年),他提出了最著名的“海权论”。但是在马汉的“海权论”中利用和控制海洋的权利包含着“追求世界霸权”政治观念

的成分。海上霸权不等于海权。尽管以马汉为代表

的西方理论家提出的海权大力推崇海上霸权,但随着海权概念的发展,尤其是经济海权概念的提出,海权已经成为国际法认可的国家权力,而海上霸权则恰恰相反。某些国家在独霸海洋权益的特殊关系法下,或是实施海洋资源和海上交通线垄断,或是

限制他国的海上贸易,是不符合国际法和海洋法的。所以,我们在谋略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过程中,要吸取和借鉴西方海权理论有价值的部分,充分行翻开近现代西方的海权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

到,资本主义是踏着西方海权理论而萌芽、形成和

的。14一15世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已产生资本主义

使国际法认可的国家权力,在我们的利益边疆和边

疆利益的范围内行使海权。

8.1.2现代西方海权不等于现代海权

发展的,西方海权理论更是伴随着资本主义而成熟

第5期张瑞: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论纲

5l

萌芽,16世纪西欧已进入资本主义时期。这时,欧洲人花费巨资,开始远征航海,其主要成就是:

(1)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哥伦布于1492年到达南北美之间的群岛。(2)发现了到达印度的新航路。

达・伽马于1497一149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3)进行了环球航行。麦哲伦于1519--1522年横渡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17一18世纪资本主义进人机器大工业时代,18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制度才最终确立。19世纪60-70年代,自由竞争资本

主义达到顶点。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成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马汉的“海

权论”应运而生。而西方海权理论一产生就表现

出扩张性。马汉在深入研究了有史以来著名海战的战略战术及其影响后,得出了“谁拥有优势的海军,谁就能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和“海上帝国无疑是一个世界帝国”等结论,推出海权国家

要联合起来对付陆权国家,认为横贯欧亚大陆的

“条形地带”是一条“陆海权对抗地带”并决定着欧亚大陆的地缘战略格局。马汉用他的“海权理论”这一具有地缘含义的概念,来解释世界历史的发展模式。马汉当时进言老罗斯福总统,应控制

夏威夷和加勒比海,掘通巴拿马运河,向海外寻求

殖民地与军事基地。马汉这些观念和建议都被以后的美国所实践。

现代海权,首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海洋观的发展变化,海权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最重要地表现在经济的全球化和产生的日益社会化所带来的变化。这种海权不但要反映一国的利益,同时也要反映全人类的利益,尤其是在今天海洋日益成为人类生存空

间的条件下,更要有一种保证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海权。现代海权,也是一个在国际法范围内实行的

权力,是国际法认可的国家权力,而不是指占有海

上绝对优势以及对海洋的控制和统治权,或享有这

一优势地位的国家行为体。现代海权,也是指国家控制、开发海洋的一切现有的和潜在的能力和力

量,主要包括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对海洋的投入,国家和民族的海洋意识,完善的海洋教育体系和数量

万 

方数据相当的海洋高等院校,高水平的海洋科研机构和科技人才,先进的海洋科研、勘探和测量设备的广泛

应用,强大的海军舰队,远洋商船和捕捞船队,科学考察和勘探船队、海洋工程船队以及完善的海洋法律制度和强有力的海上执法队伍等。

8.2

以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看待中国海洋战略边疆

“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是中国历史上的有

识之士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基本共识,是中国制定安

全战略的战略传统,也是为历史反复证明的普遍真

理。《易经・系辞》明确指出:“安而不忘危,存

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才能“身安而国家可

保”;孟子列举舜、傅说和管仲等人经过艰苦磨炼

之后成就一番功业的历史事实,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中国古代战略文化中重视以辩证的观点和态度来对待国家的治乱安危,认为安全与危险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居安

思危,有备无患”。

对于钓鱼诸岛和南海诸岛我们必须有所准备,

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局面。目前,中国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和岛屿被侵占的问题十分严重,其中以

钓鱼诸岛和南海诸岛最为突出。中国钓鱼岛的归属不仅事关国家主权,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东海大陆架

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并牵涉到东海大陆架、油气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管理等问题。

目前,中国南海油气储量已超过630亿吨,被

称为“第二个中东”,中国一些专家认为,该海域

油气储量约为1300亿桶。东南亚地区每年的能源使用量相当于1.47亿吨(9.79亿桶)石油,到2020年,该地区每年的能源使用量将达到4.6亿

吨,因而有关国家纷纷觊觎中国南海丰富的油气资源,一些周边国家不断强化海上实际管控,持续加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力度,袭击、抓扣我国渔民和渔船的事件时有发生。此外,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南沙海域投入开采的油井已超过1000口,这些油井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断线中国一侧海域,每年

52

海洋开发与管理第26卷

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万吨。

南海周边国家在持续加强开采南海石油气资源力度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加强与西方某些大国的

合作。利益多方化和争端国际化,使南海问题的解

决面临日益复杂的局面。

8.3从负陆濒海的地缘特征定位中国海洋战略

边疆

中国位于世界地缘政治中心欧亚大陆大棋盘上

的东部大版块地带。作为世界海洋地缘战略区和欧

亚大陆地缘战略区的结合部,该地带历来是各种战

略力量的必争之地,是大国战略角逐的漩涡。世界人口逾亿的10个国家有7个聚集在这里。这里也是当代世界热点和潜在危机爆发最多的地区,朝鲜

半岛、千叶群岛、台湾海峡和中国南海等都分布在

这一带。世界公认的五大力量中心,除欧洲外,

美、中、俄、日均直接交汇于此。世界有核国家和

核门槛国家在中国周边构成世界上最密集的核分布

网,储存有足以毁灭人类若干次的核武器。边缘战

略学派以这里为夺取心脏地带的战略依托,海洋战略学派以这里为向陆地进军的桥头堡,大陆战略学派以这里为雄踞欧洲的战略枢纽。

我国在世界地缘战略上的特殊地位以及我国陆海兼备的大国特征,使海上利益和陆上利益构成国

家的基本利益。持续不断地拓展我国的海上利益,是中国负陆濒海的地缘特征所决定、所需要的。

8.4以利益拓展的战略视角经略中国海洋战略

边疆

中华民族终于能够遵循海洋本身的客观规律,辩证地否定自身海洋观中传统的落后的东西,在对海洋社会经济属性的认识方面以及对海洋与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相互关系的认识方面有了巨大进步。就海洋经济观来说,中国正逐步增强“双向”利用海洋的意识,即不但利用海洋通道扩大世界性的商品流通、进行贸易交往和参与国际经济循环,而且逐步扩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海洋政治观

万 

方数据来说,中国亦具有以国际战略格局为背景,将陆地

与海洋安全环境综合考虑的国家战略意识。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原则为基本依据的“海洋国土”意识明显加强;就海洋军事观来说,中国树

立了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环境和海洋权益的观念,贯

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加强海军现代化建设。

然而,在我们确立了新的海洋经济、政治和军事观之际,世界海洋经济政治和军事战略环境发生

了深刻的变化,世界海上霸权国家仍坚持扩张型的

海洋政治观和进攻型的海洋军事观。我国的出海口处于两条岛屿连线和西方军事强国的军事高压下,我们的出海之路始终步履维艰。

尤其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是,

“亚洲版小北

约”逐步成形,不能使世界军事强国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建立“亚洲版小北约”的设想得逞,尤其是不能让其与在印度洋的链条相连接。我国的东部

和东南部是中国战略安全的重点所在,这种定位不仅是因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与对外通道都在东部沿海一带,还因为中国所面临的战略挤压也主要位于这一弧形地区。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

强,中国东南部越来越切实地感受到来自世界军事强国及其同盟的强大挤压。为防止亚太地区出现挑战其军事强国地位的战略力量,在过去10余年来,

世界军事强国通过了一连串的安全计划和双边计

划,马不停蹄地构筑针对中国的“全月形包围圈”,联合日、韩共同发展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全面巩固其在东亚一带的战略优势,以极大地削弱中国有限的战略核力量,加大关岛基地战略投入,强化其在亚太地区的前沿威慑。在军事上加紧重返东南亚,企图把越南变为其拓展军事空间的重

要国家。重新定义“日美安保”体制,扩大防卫

范围至整个亚太地区。所以,面对我国的外部安全环境,我们必须拓展国家的战略利益,要对国家发展的战略空间进行重新认识和规划,真正完成向海

洋方向的利益拓展,完成传统安全观向新安全观的

转变,完成主权安全观向战略空间安全观的转变。

中国海洋战略边疆论纲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张瑞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大连,116018海洋开发与管理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2009,26(5)1次

引证文献(1条)

1.李靖宇.王偲 关于中国实施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ykfygl200905010.aspx


相关文章

  • [边疆治理3]何明:边疆观念的转变与多元边疆的构建
  • (注:本文已发表在<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05期.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摘要:"边疆"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空间,关涉族群关系.文化形貌.国家形态.国内政治.经济实力.军事力量.治理理念.技术水平.世界格局 ...查看


  • 从睦邻政策看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_郭渊
  • 2004年12月 第14卷 第4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China.sBorderlandHistoryandGeographyStudiesDec12004Vol114No14从睦邻政策看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 郭 渊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所 ...查看


  • 关于中国海权问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 海权是事关国运的大问题.新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问题.之所以说是大问题,在于其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之所以说是新问题,在于当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愈发感觉到海权维护和实施力度不够对国家实力提升的约束力:至于说是历史问题,在于中国近代丧权辱国局面形成的 ...查看


  • 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展望
  • 过去十年间,中国面临极其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却始终保持发展的向上势头.往前展望,中国外交在继续推进的进程中,既有更多机遇,又有新的压力与挑战.从外交和国际关系领域预测,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可望继续保持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势头,并至少在以 ...查看


  • 中国周边国际形势论文
  • 论中国周边形势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qu ...查看


  • [经济研究]胡鞍钢:"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
  •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作者:胡鞍钢 胡鞍钢,党的十八大代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十二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国情研究专家和学术带头人 ...查看


  • 地缘政治学
  • 2008年01月14日 08:19 绪论 一,地缘政治学概念释义 1,_ 中外学术界对地缘政治概念的争议 <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卷)的定义;<辞海>的定义;<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地理测绘气象卷)的定 ...查看


  • 幼儿园园本教材大下
  • 目 录 红 色 歌 曲 篇 <祖国颂>··························································2 <我爱这蓝色的海洋>··················· ...查看


  • 中国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
  • 当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些西方大国还未从中脱身,中国已然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不断上升,政治影响力不断增强,军事实力不断提高,多边外交日趋活跃,软实力不断加强,中国成为具世界影响力的大国已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