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教学详案
——2014级1班李洁霞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川教版初一上学期第二专题第八课,本课主题是“商鞅变法”。 1. 从本课分析,本课分为“秦孝公求贤”、“商鞅主持变法”、“秦国的变化”三个子目,即分别讲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 从本专题分析,经过夏商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争战,反映了当时“乱”的历史特点,本课通过商鞅变法突出“变”历史的特点,使得历史特点能更全面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3. 从全书分析,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是秦朝能够实现大一统的坚实基础,所以本课是为下一专题奠定基础,也是整个古代史的重要一章。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初一上册的学生。
1. 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常识,但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程度有限,难以深入,容易流于表面。
2. 初一学生没有经过正式的历史学习,生理和心理特征都远未成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很有限。
3. 初一学生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和认知意识,教师应对此予以尊重,并恰当的加以引导。
4. 初一学生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但达不到全面系统的要求,教师应应予以适当的帮助。
5. 学生前面已经经过一个专题的学习,对历史学习有一定认识与概念。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1了解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并认识到其必然性;○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3知道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及其重大意义;○4明白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与史料教学,培养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的时代大背景对商鞅变法的作用,掌握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增强对国家、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并进一步认识现今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2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是非分明、爱憎鲜明的情感;○3商鞅为争取变法冲破重重阻力,却不得善终,使学生认识到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
四、教法学法
1. 教法:问题引领、情景教学、史料图示
2. 学法:材料分析、情景体验、合作探究
五、重难点
1.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难点:商鞅变法影响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商鞅变法
一、背景
经济:铁农具、牛耕 (根本原因)生产力 客观背景:大变革政治:落后 军事: 落后挨打,无力还击
秦孝公:锐意变革 “求贤令”
游说
商鞅 辩论
立信 性质:改革 政治:制度 军事:战斗力 经济:发展
《商鞅变法》教学详案
——2014级1班李洁霞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川教版初一上学期第二专题第八课,本课主题是“商鞅变法”。 1. 从本课分析,本课分为“秦孝公求贤”、“商鞅主持变法”、“秦国的变化”三个子目,即分别讲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 从本专题分析,经过夏商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争战,反映了当时“乱”的历史特点,本课通过商鞅变法突出“变”历史的特点,使得历史特点能更全面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3. 从全书分析,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是秦朝能够实现大一统的坚实基础,所以本课是为下一专题奠定基础,也是整个古代史的重要一章。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初一上册的学生。
1. 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常识,但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程度有限,难以深入,容易流于表面。
2. 初一学生没有经过正式的历史学习,生理和心理特征都远未成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很有限。
3. 初一学生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和认知意识,教师应对此予以尊重,并恰当的加以引导。
4. 初一学生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但达不到全面系统的要求,教师应应予以适当的帮助。
5. 学生前面已经经过一个专题的学习,对历史学习有一定认识与概念。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1了解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并认识到其必然性;○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3知道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及其重大意义;○4明白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与史料教学,培养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的时代大背景对商鞅变法的作用,掌握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增强对国家、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并进一步认识现今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2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是非分明、爱憎鲜明的情感;○3商鞅为争取变法冲破重重阻力,却不得善终,使学生认识到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
四、教法学法
1. 教法:问题引领、情景教学、史料图示
2. 学法:材料分析、情景体验、合作探究
五、重难点
1.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难点:商鞅变法影响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商鞅变法
一、背景
经济:铁农具、牛耕 (根本原因)生产力 客观背景:大变革政治:落后 军事: 落后挨打,无力还击
秦孝公:锐意变革 “求贤令”
游说
商鞅 辩论
立信 性质:改革 政治:制度 军事:战斗力 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