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教学详案

——2014级1班李洁霞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川教版初一上学期第二专题第八课,本课主题是“商鞅变法”。 1. 从本课分析,本课分为“秦孝公求贤”、“商鞅主持变法”、“秦国的变化”三个子目,即分别讲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 从本专题分析,经过夏商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争战,反映了当时“乱”的历史特点,本课通过商鞅变法突出“变”历史的特点,使得历史特点能更全面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3. 从全书分析,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是秦朝能够实现大一统的坚实基础,所以本课是为下一专题奠定基础,也是整个古代史的重要一章。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初一上册的学生。

1. 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常识,但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程度有限,难以深入,容易流于表面。

2. 初一学生没有经过正式的历史学习,生理和心理特征都远未成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很有限。

3. 初一学生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和认知意识,教师应对此予以尊重,并恰当的加以引导。

4. 初一学生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但达不到全面系统的要求,教师应应予以适当的帮助。

5. 学生前面已经经过一个专题的学习,对历史学习有一定认识与概念。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1了解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并认识到其必然性;○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3知道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及其重大意义;○4明白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与史料教学,培养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的时代大背景对商鞅变法的作用,掌握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增强对国家、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并进一步认识现今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2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是非分明、爱憎鲜明的情感;○3商鞅为争取变法冲破重重阻力,却不得善终,使学生认识到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

四、教法学法

1. 教法:问题引领、情景教学、史料图示

2. 学法:材料分析、情景体验、合作探究

五、重难点

1.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难点:商鞅变法影响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商鞅变法

一、背景

经济:铁农具、牛耕 (根本原因)生产力 客观背景:大变革政治:落后 军事: 落后挨打,无力还击

秦孝公:锐意变革 “求贤令”

游说

商鞅 辩论

立信 性质:改革 政治:制度 军事:战斗力 经济:发展

《商鞅变法》教学详案

——2014级1班李洁霞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川教版初一上学期第二专题第八课,本课主题是“商鞅变法”。 1. 从本课分析,本课分为“秦孝公求贤”、“商鞅主持变法”、“秦国的变化”三个子目,即分别讲述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2. 从本专题分析,经过夏商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争战,反映了当时“乱”的历史特点,本课通过商鞅变法突出“变”历史的特点,使得历史特点能更全面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3. 从全书分析,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是秦朝能够实现大一统的坚实基础,所以本课是为下一专题奠定基础,也是整个古代史的重要一章。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是初一上册的学生。

1. 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常识,但是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认识程度有限,难以深入,容易流于表面。

2. 初一学生没有经过正式的历史学习,生理和心理特征都远未成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很有限。

3. 初一学生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和认知意识,教师应对此予以尊重,并恰当的加以引导。

4. 初一学生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但达不到全面系统的要求,教师应应予以适当的帮助。

5. 学生前面已经经过一个专题的学习,对历史学习有一定认识与概念。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1了解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并认识到其必然性;○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3知道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及其重大意义;○4明白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与史料教学,培养从历史图像和历史文物中提取有用信息以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2通过分析商鞅变法原因、措施、影响以及变法成功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3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的时代大背景对商鞅变法的作用,掌握分析事物因果关系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改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改革,增强对国家、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并进一步认识现今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2了解以秦孝公和商鞅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公子虔和公孙贾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和行为,激发是非分明、爱憎鲜明的情感;○3商鞅为争取变法冲破重重阻力,却不得善终,使学生认识到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

四、教法学法

1. 教法:问题引领、情景教学、史料图示

2. 学法:材料分析、情景体验、合作探究

五、重难点

1.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难点:商鞅变法影响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商鞅变法

一、背景

经济:铁农具、牛耕 (根本原因)生产力 客观背景:大变革政治:落后 军事: 落后挨打,无力还击

秦孝公:锐意变革 “求贤令”

游说

商鞅 辩论

立信 性质:改革 政治:制度 军事:战斗力 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

  •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
  • [高二历史] 选修一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思考] 1.当时的秦国为何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一.[课程标准]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二. ...查看


  • 商鞅变法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
  • 成功的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崩溃和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商鞅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商鞅变法成功的重要因素. ②商鞅本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指导思想,提出合乎秦 ...查看


  • 高中历史选修一商鞅变法测试题带答案解析
  • 商鞅变法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史记>曾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皆怨望."根据上文所述,分析为何会有如此现象( ) A.商鞅变法时,下令将贵族的土地全部没收 B. 商鞅变法时,以军功授田定爵位,使 ...查看


  •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1专题二商鞅变法试题
  • 专题二试题 高中选修课<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民版) 专题二 商鞅变法 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巩固方案 一级目标 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是 A.儒家学说 B.兵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 ...查看


  •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教案
  • 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 (2)认识并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从而更为客 观的评价商鞅变法及商鞅本人. 2.过程与方 ...查看


  • 我看商鞅变法
  • 我看商鞅变法 活动目的: ①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习全面思考问题,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能力. ...查看


  • 商鞅变法为什么算不上一次成功的变法
  • 2011年01月17日 02:35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刘国祥 字号:T|T 1条评论 打印 转发 本文摘自<北京日报>2008-12-02,作者:刘国祥,原题:<商鞅变法不是一次成功的变法> 一直以来,商鞅变法被 ...查看


  • 第二单元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教案
  • 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程标准] 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 奠定基础.经济上根本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从此开始中央集 ...查看


  •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胪溪中学 廖钊俊老师 导入:公元前338年的一天,从秦国的商地走出来一个人,这个人离开商地以后,就匆匆忙忙的赶往东边,他想逃到魏国去.走到傍晚,他遇到一个客店,便想在这里投宿.但是客店的主人向他要证件,他没有,主人就告诉 ...查看


  • 刍议商鞅变法成功之原因
  • 摘 要:成功的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是具有里程碑一样的意义.它摆脱了一个旧时代,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商鞅变法作为激烈的社会变革之一,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商鞅变法能够取得成功,不能不让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本文通过对商鞅变法的时代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