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 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学 时:7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它是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并称“三学”。 本课程是学习“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
学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部分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了解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学前儿童的健康水平,是一项日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通过《学前卫生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心理卫生知识、幼儿园教育活动卫生以及物质环境卫生、幼儿的营养膳食以及常见疾病、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定位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理论课。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性课程。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的前沿课程。该课程涉及综合了生物、心理、教育和社会学等学科,因此具有多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边缘学科性质的主干课程。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也是幼儿教师培养学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探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发育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从培养目标看,我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到幼教机构从事学前教育和保育工作,而幼教机构强调“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保教并重”。保育过程非常注重卫
生常识教育、营养教育、安全教育、生长发育教育等等。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因此,《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主干、核心课程之一。与学生的就业能力直接相关。 (三)课程设计思路
坚持“以各类托幼机构幼儿教师(保育员)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为课程目标,以保教工作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为课程核心,以教学项目构建课程内容”的能力导向,本课程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
本课程设计的思路:按照“岗位调研→行业专家座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能力→设计教学项目→形成课程结构”的流程进行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
1、组建幼儿园(儿童早教机构)和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导的课程建设团队,协作开发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共享人才培养、交流的成果。在职业活动调研的基础上,剖析、确认本专业岗位所对应的典型任务是学前儿童教育、学前儿童保育,本课程所对应的任务主要是学前儿童保育。
2、分析幼儿园(儿童早教机构)的幼儿教师(保育员)职业岗位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
确定该课程职业能力目标为:根据幼儿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进行学前教学的能力;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 为托幼机构提供合理的膳食管理的能力;对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基本急救的能力;进行教育环境创设及把握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的能力;了解和解决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的能力等。
为实现职业能力目标,在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实际,创设出健康检查、健康评价、集体膳食配制、异物入体急救、中毒急救、外伤急救、给药、降温、常见病识别护理预防、安全教育、传染病管理、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干预、教育环境创设等与职业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明确具体的典型教学项目或课题,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既是职业能力目标的载体,也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 还是" 教学做" 结合的平台。
3、构建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模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将校内模拟训练与校外实际操作、课程实验与集中见习、短期实训与长期实践配合起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做到实践场地开放、实践内容开放、学习方式开放、教学资源开放。
4、" 教学做" 结合这一要素是职业能力形成和提高、知识巩固和积累的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必然要求。因此,本课程教学中,特别强调" 做"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教师指导下" 做" 项目,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相互交融,结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5、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特色教材,收集典型案例,完善学生学习情景资料,优化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开放相应配套的纸质、电子资料和网络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二)具体目标 ⒈ 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理解学前儿童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 (3)熟悉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
(4)掌握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 (5)了解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
(6)掌握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病因、表现及预防;
(7)了解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⒉ 能力目标
(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
(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 (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 (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
(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⒊ 素质目标
(1)具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2)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 (3)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素质; (4)具备较高的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能力素质。
三、内容标准
(一)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分析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对如何评价幼儿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二模块分析介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膳食营养及管理;第三模块重点说明幼儿的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护理及其预防,并介绍一些儿童常见意外的急救和护理方法;第四模块对集体保教机构如何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健康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利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将来的实际工作“接轨”,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学时分配如下表:
(二)学习单元设计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考核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六)其它
五、其它说明
有关附录及说明。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审核人: 系部负责人:
《学前卫生学》 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学 时:7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的一门科学。它是高等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并称“三学”。 本课程是学习“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活动设计与实践”等课程的基础。
学前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部分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了解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做好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学前儿童的健康水平,是一项日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人的身体素质。通过《学前卫生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并掌握幼儿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幼儿的心理卫生知识、幼儿园教育活动卫生以及物质环境卫生、幼儿的营养膳食以及常见疾病、常见的护理技术和急救技术等。能分析幼儿实际生活中的卫生现象,采取正确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同时提高自身的卫生水平,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做好准备。 (二)课程定位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理论课。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性课程。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的前沿课程。该课程涉及综合了生物、心理、教育和社会学等学科,因此具有多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中具有边缘学科性质的主干课程。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也是幼儿教师培养学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探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发育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从培养目标看,我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到幼教机构从事学前教育和保育工作,而幼教机构强调“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保教并重”。保育过程非常注重卫
生常识教育、营养教育、安全教育、生长发育教育等等。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因此,《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主干、核心课程之一。与学生的就业能力直接相关。 (三)课程设计思路
坚持“以各类托幼机构幼儿教师(保育员)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为课程目标,以保教工作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为课程核心,以教学项目构建课程内容”的能力导向,本课程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设计理念。
本课程设计的思路:按照“岗位调研→行业专家座谈会→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能力→设计教学项目→形成课程结构”的流程进行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
1、组建幼儿园(儿童早教机构)和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导的课程建设团队,协作开发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课程,共享人才培养、交流的成果。在职业活动调研的基础上,剖析、确认本专业岗位所对应的典型任务是学前儿童教育、学前儿童保育,本课程所对应的任务主要是学前儿童保育。
2、分析幼儿园(儿童早教机构)的幼儿教师(保育员)职业岗位能力,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项目。
确定该课程职业能力目标为:根据幼儿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 进行学前教学的能力;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 为托幼机构提供合理的膳食管理的能力;对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基本急救的能力;进行教育环境创设及把握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的能力;了解和解决幼儿常见心理卫生问题的能力;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的能力等。
为实现职业能力目标,在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实际,创设出健康检查、健康评价、集体膳食配制、异物入体急救、中毒急救、外伤急救、给药、降温、常见病识别护理预防、安全教育、传染病管理、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干预、教育环境创设等与职业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明确具体的典型教学项目或课题,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职业能力训练项目既是职业能力目标的载体,也是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 还是" 教学做" 结合的平台。
3、构建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模拟与真实职业环境相结合的开放式实践教学环境,将校内模拟训练与校外实际操作、课程实验与集中见习、短期实训与长期实践配合起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做到实践场地开放、实践内容开放、学习方式开放、教学资源开放。
4、" 教学做" 结合这一要素是职业能力形成和提高、知识巩固和积累的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必然要求。因此,本课程教学中,特别强调" 做"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在教师指导下" 做" 项目,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相互交融,结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5、构建多元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特色教材,收集典型案例,完善学生学习情景资料,优化教学课件、习题库等,开放相应配套的纸质、电子资料和网络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二)具体目标 ⒈ 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和结构;
(2)理解学前儿童八大系统及感觉器官的特点,掌握其保育要点; (3)熟悉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及规律;
(4)掌握学前儿童一日生活的安排与卫生要求、及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制度; (5)了解托幼机构安全教育的内容;
(6)掌握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病因、表现及预防;
(7)了解儿童孤独症、儿童多动症等学前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症状、诱因及矫正。 ⒉ 能力目标
(1)懂得如何在幼儿教育中利用大脑皮质活动的三大规律;
(2)能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幼儿的身高、头围,会看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 (3)能运用营养学基础知识及配膳原则对幼儿食谱进行分析评价; (4)能对幼儿常见意外进行初步处理;
(5)能较熟练地进行体温测量、物理降温、滴眼药、鼻腔滴药、及外耳道滴药等。 ⒊ 素质目标
(1)具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2)具备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素质; (3)具备对实际问题的处理应对能力素质; (4)具备较高的卫生保健和心理调适能力素质。
三、内容标准
(一)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分为四个模块:第一模块分析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并对如何评价幼儿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二模块分析介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膳食营养及管理;第三模块重点说明幼儿的常见疾病和传染病的护理及其预防,并介绍一些儿童常见意外的急救和护理方法;第四模块对集体保教机构如何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健康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介绍。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利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将来的实际工作“接轨”,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 学时分配如下表:
(二)学习单元设计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考核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六)其它
五、其它说明
有关附录及说明。
编制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审核人: 系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