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1、对上海的影响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上海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它成立后的房产交易情况就可以看出。从受自贸区辐射的外高桥、祝桥、临港新城板块成交数据监测结果来看,2013年9月三个板块的新房成交量环比8月上涨惊人,外高桥及临港新城板块均创下年内成交量新高。而祝桥板块8月只有一套新房成交,9月份新盘推出新房源后,一下子成交了188套。
对于在沪金融机构来说,自贸区的设立将带来更多业务,市场也可以扩大到为国际资本市场提供金融服务。
除了金融方面,原有的上海保税区也将面临一轮全新的升级。 不再只局限于商品贸易,保税区内企业将从原先的加工型为主拓宽到一般性企业、服务类企业的进入,保税区正在制定新的进入准则、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监管措施等。
2、对内地其他地方的影响
上海自贸区的获批,影响的不仅是目前正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流通和金融创新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包括深圳市乃至整个广东,都要考虑跟上。而它在金融方面可能的突破,则使深圳目前倚重的前海有明显“竞争感”, 因为金融创新是前海的重中之重。
与此次上海获批方案一样,前海也有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自由化以及离岸金融等的野心。在此之前,在中国诸多的试点中,中央已经批复了前海与香港的跨境人民币贷款,因此前海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中实现“内循环”惟一通道。上海自贸区之后,其与前海在金融创新上的政策走向备受关注。
上海明确定位国际金融中心,也将成为航运中心,设立自贸区有其深厚的基础。而前海是“立足于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因此,前海该做的是,积极引进香港的人才和专业机构,在服务行业做好配套和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机制,帮香港机构打开内地市场。
3、对香港的影响
自上海全面启动自贸区开始,便有舆论称这是中国再造香港的开始。而香港媒体更是直接表示,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也在进一步考验香港。
此前,香港资深媒体人郭一鸣指出,上海在贸易园立项发展的早期,首先落户的应该是比较灵活、法律细节较不复杂的零售业。目前香港自由行旅客量占香港旅游业的七成,就是来港购买免税品,诸如烟酒、电子产品、化妆品、药物、奶粉之类。目前自由行旅客仍以广东省居民为主,即使上海的免税购物区与香港类似,广东省居民仍会以香港为目的地。然而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的高铁短期内难以通车,而上海已是高铁枢纽,所以其他省市的居民必然觉得去上海更方便,也就是说,对于其他省市的份额香港是必定会丢的。
中信银行首席经济师廖群则表示,上海自贸区与保税区相比,其范围更广,涉及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以及服务业的开放。如果设在该区域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较香港的16.5%更低,这会吸引部分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的企业转到当地,上海自贸区内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仅10%,而香港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相信上海自贸区会吸引高收入人士的加入。
再说离境退税购物。如果浦东退税后产品价格仍明显高于香港,或者如海南免税商店那样设置购物金额限制,恐怕难以分流香港消费者。但如果完全自由放开,莫说香港,就连内地二三线城市高端零售业也会遭遇冲击,中央政府势必会平衡各方利益,结果必然是削弱浦东免税店的竞争力。
上海自贸区对不同地区的影响
1、对上海的影响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上海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从它成立后的房产交易情况就可以看出。从受自贸区辐射的外高桥、祝桥、临港新城板块成交数据监测结果来看,2013年9月三个板块的新房成交量环比8月上涨惊人,外高桥及临港新城板块均创下年内成交量新高。而祝桥板块8月只有一套新房成交,9月份新盘推出新房源后,一下子成交了188套。
对于在沪金融机构来说,自贸区的设立将带来更多业务,市场也可以扩大到为国际资本市场提供金融服务。
除了金融方面,原有的上海保税区也将面临一轮全新的升级。 不再只局限于商品贸易,保税区内企业将从原先的加工型为主拓宽到一般性企业、服务类企业的进入,保税区正在制定新的进入准则、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监管措施等。
2、对内地其他地方的影响
上海自贸区的获批,影响的不仅是目前正积极推进人民币跨境流通和金融创新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包括深圳市乃至整个广东,都要考虑跟上。而它在金融方面可能的突破,则使深圳目前倚重的前海有明显“竞争感”, 因为金融创新是前海的重中之重。
与此次上海获批方案一样,前海也有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利率自由化以及离岸金融等的野心。在此之前,在中国诸多的试点中,中央已经批复了前海与香港的跨境人民币贷款,因此前海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中实现“内循环”惟一通道。上海自贸区之后,其与前海在金融创新上的政策走向备受关注。
上海明确定位国际金融中心,也将成为航运中心,设立自贸区有其深厚的基础。而前海是“立足于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因此,前海该做的是,积极引进香港的人才和专业机构,在服务行业做好配套和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机制,帮香港机构打开内地市场。
3、对香港的影响
自上海全面启动自贸区开始,便有舆论称这是中国再造香港的开始。而香港媒体更是直接表示,上海自贸区的建设,也在进一步考验香港。
此前,香港资深媒体人郭一鸣指出,上海在贸易园立项发展的早期,首先落户的应该是比较灵活、法律细节较不复杂的零售业。目前香港自由行旅客量占香港旅游业的七成,就是来港购买免税品,诸如烟酒、电子产品、化妆品、药物、奶粉之类。目前自由行旅客仍以广东省居民为主,即使上海的免税购物区与香港类似,广东省居民仍会以香港为目的地。然而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的高铁短期内难以通车,而上海已是高铁枢纽,所以其他省市的居民必然觉得去上海更方便,也就是说,对于其他省市的份额香港是必定会丢的。
中信银行首席经济师廖群则表示,上海自贸区与保税区相比,其范围更广,涉及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以及服务业的开放。如果设在该区域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较香港的16.5%更低,这会吸引部分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的企业转到当地,上海自贸区内的个人所得税税率仅10%,而香港个人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相信上海自贸区会吸引高收入人士的加入。
再说离境退税购物。如果浦东退税后产品价格仍明显高于香港,或者如海南免税商店那样设置购物金额限制,恐怕难以分流香港消费者。但如果完全自由放开,莫说香港,就连内地二三线城市高端零售业也会遭遇冲击,中央政府势必会平衡各方利益,结果必然是削弱浦东免税店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