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历经磨难而从“东亚病夫”病榻上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纪念日。
站在新的历史界岸上回首64年前的中国历史,把中国放在遭受百年屈辱史和外部势力此消彼长的国际环境来审视,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确实来之不易。史诗般融入中华民族血肉的决定性因素:一是历史把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托付给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二是为了民族的解放牺牲了数千万革命烈士;三是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探索出了具有最高普遍性、能最大限度凝聚人心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论使用了“站起来”3个字,中国人民不禁想起了64年前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震惊世界的声音。假如没有这个声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好,就都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自然也就不是华夏文明之使然。
社论引用了毛泽东1954年9月全国一届人大会议开幕词的话:“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谓一脉相承,字字珠机,成了凝聚中华民族建设“现代国家”的力量源泉。
社论两次提到“13亿人”:“把一个拥有13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带入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在人类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过”;“汇集13亿人的磅礴力量,才能取得现代化“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让一个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中国,” 这是此前社论或规范性文件几乎没有使用的表述,避免对“人民”不适当的抽象——把13亿人民的绝对多数与“民粹主义”划等号的误区。
要解决改革深水区、矛盾凸显期的时代课题,冲破观念障碍、突破利益藩篱,在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这说明,要解决13亿人口“现代化”的历史性难题,关键在于要由党的中央委员会总揽深化改革的全局,避免而且必须避免领导运行机制存在的矛盾和误区。
建设“现代国家”,就“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让发展环境更加公平,创造活力自由奔涌;它是亟待大力构筑的法治化基石,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让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入人心;它是需要不断推进的民主化进程,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治,让更多人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这段论述改革或深化改革的文字,已经没有产生改革忧虑症的刻舟求剑、闭门造车、异想天开的痕迹,也没有想怎么改革就怎么改革的空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确保公平和创造活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治”,说明改革导向要从走极端的利益配制为主转到权力制衡和约束为主上来。
作为国家政治风向标的人民日报国庆社论,今年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建国6 4周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及13亿人民所思所想焦点和未来前瞻,都浓缩在了一篇短文里,让人民既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又不致产生疑惑和忧虑。应该说是一篇高屋建瓴、谐和万方、不留死角或误区的好社论。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历经磨难而从“东亚病夫”病榻上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纪念日。
站在新的历史界岸上回首64年前的中国历史,把中国放在遭受百年屈辱史和外部势力此消彼长的国际环境来审视,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确实来之不易。史诗般融入中华民族血肉的决定性因素:一是历史把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托付给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二是为了民族的解放牺牲了数千万革命烈士;三是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探索出了具有最高普遍性、能最大限度凝聚人心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论使用了“站起来”3个字,中国人民不禁想起了64年前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震惊世界的声音。假如没有这个声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好,就都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自然也就不是华夏文明之使然。
社论引用了毛泽东1954年9月全国一届人大会议开幕词的话:“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谓一脉相承,字字珠机,成了凝聚中华民族建设“现代国家”的力量源泉。
社论两次提到“13亿人”:“把一个拥有13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带入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在人类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过”;“汇集13亿人的磅礴力量,才能取得现代化“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让一个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中国,” 这是此前社论或规范性文件几乎没有使用的表述,避免对“人民”不适当的抽象——把13亿人民的绝对多数与“民粹主义”划等号的误区。
要解决改革深水区、矛盾凸显期的时代课题,冲破观念障碍、突破利益藩篱,在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这说明,要解决13亿人口“现代化”的历史性难题,关键在于要由党的中央委员会总揽深化改革的全局,避免而且必须避免领导运行机制存在的矛盾和误区。
建设“现代国家”,就“必须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让发展环境更加公平,创造活力自由奔涌;它是亟待大力构筑的法治化基石,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让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入人心;它是需要不断推进的民主化进程,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治,让更多人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这段论述改革或深化改革的文字,已经没有产生改革忧虑症的刻舟求剑、闭门造车、异想天开的痕迹,也没有想怎么改革就怎么改革的空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确保公平和创造活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建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廉洁政治”,说明改革导向要从走极端的利益配制为主转到权力制衡和约束为主上来。
作为国家政治风向标的人民日报国庆社论,今年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把建国6 4周年翻天覆地的变化及13亿人民所思所想焦点和未来前瞻,都浓缩在了一篇短文里,让人民既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又不致产生疑惑和忧虑。应该说是一篇高屋建瓴、谐和万方、不留死角或误区的好社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