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母亲王树霞事迹材料
王树霞,49岁,汉族,高中学历,协助丈夫承包和管理建筑工程。 她有三个孩子,在孩子眼中她是好母亲,也是一位好老师、好朋友。 她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树立科学教子、以德育人的理念,教育孩子做事先做人,激励孩子发奋读书。孩子有任何问题都愿意跟她交流和沟通,向她寻求解决办法。在孩子眼中,母亲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母亲就是万能的,哪怕是一句鼓励或者关心的话语,都能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希望和跨越困难的能量。在她的关心和教导下,大女儿从小就听话、懂事、爱学习,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时还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现在已经顺利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公务员。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小儿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忍住对孩子的牵挂和思念,在孩子只有6岁的时候,就毅然决定将其送到学校住宿。亲戚朋友心疼孩子,说她太狠心,可是她说孩子现在吃点苦是为了将来不吃苦,多一点耕耘是为了将来能有更多的收获。为了鼓励孩子,让孩子更加自信,她经常阅读一些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一次,正在红旗中学读高中的外甥拿回了一本名叫《心桥》的校刊,旨在沟通和连接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的思想,共同鼓励和帮助学生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内容十分丰富和精彩,她读了以后十分受感染,在及时改进和丰富自身教育方法的同时,她还向其他家长推荐这本校刊。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她自己出钱将这本刊物复印了一百本,让小儿子带到学校分发给老师和其他家长们。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现在仅仅十三岁的小儿子已经非常懂事,孝敬长辈、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做事情非常有耐心,对人温和谦恭、有爱心,在为玉树捐款时,他主动捐出200元钱支援灾区重建,俨然一位彬彬有礼的小绅士。 对大女儿和小儿子的培养和教育之所以这么严格,除了让他们能够及时学到本领,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让身患疾病的二女儿将来能够受到姐弟俩良好的照顾。二女儿志杰在出生十个月后因高烧引发脑炎,最后留下小脑萎缩的后遗症,左半边身体发育不良,至今志杰生活仍然不能自理,每天从起床开始就必须有专人照顾,洗脸、吃饭、穿衣、照顾大小便,还要时时提防她被任何一点小的障碍绊倒再次引发抽风。为了给志杰治病,他们跑遍了北京、呼市、河北等诸多城市的大医院,寻访了任何一个据说
有可能治好志杰的偏方,各类治疗脑病的药给志杰吃了无数。因为大多数药都很苦,志杰不肯吃,她就想出各种办法哄志杰吃。药片太大的就研成粉末,用小勺一点一点地灌,太苦含在嘴里志杰不肯咽,她就逗她张嘴说话,逗她吹蜡烛,有时一次药要几个人合力半个小时才能吃完。志杰喜欢听音乐,她就给志杰买来各类电子产品,录音机、收音机、VCD、DVD、甚至MP3,并搜集各类音乐让志杰听。她还时常教志杰刻意锻炼左半边身体,让她伸左胳膊,用左手摸东西,强化腿部锻炼,教她蹦跳,用左腿踢皮球,使她的身体机能不退化。在她和家人的悉心照顾下,志杰的身体没有因为疾病影响发育,而且现在已经能够脱离药物控制,犯病的次数也比以前大大降低。
除了教育和照顾孩子,她还坚持孝敬老人、照顾老人。当年她的婆婆生病,在医院做个大手术,身体不能动,需要专人照顾,是她丢下自己刚刚满月的女儿到医院陪床,日日夜夜,忙前忙后,端水喂饭,还给婆婆经常擦拭身体清洁手术留下的刀口,不知情的人都夸老人有这么个好女儿真幸运,还说如果是儿媳妇肯定没这么细心周到。其实她就是这么一个有孝心的人,不论自己的亲生父母还是公公婆婆,她都同样孝敬,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百善孝为先”。现在家里的四位老人就只剩下自己的亲生母亲一位了,看着母亲满头银发,还每天忙里忙外帮着照看这个家,她心里除了无限的感激还有深深的愧疚和心疼。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在她的坚持下,家里的田地都承包给了别人,牛羊也逐渐全部卖掉,为了让闲不住的老母亲找点乐子解解闷,家里就剩下院子里的一小块花菜园、两头猪、几只鸡,还有当成宠物养的猫和狗。由于施工工地离家远,她和丈夫几乎是每天傍晚才能从工地回来,可是到了家,她也不立即休息疲惫了一天的身躯,而是马上钻进厨房,帮助母亲炒菜做饭,说母亲在家忙活一天也很辛苦,让母亲先休息一下。等忙完家里的活,她再坐在桌前记录下工地一天的人工量和往来帐,结算工人工资,统计各类账单和报表数据。为了确保账目不出错,她经常要对每本数据核对两三遍,直到万无一失。
除了当一名好母亲、好女儿、好儿媳、好妻子,她还坚持让自己成为一名新世纪合格的好女性。已经年近五十的她,已经开始出现眼花、头晕、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可是她却一一克服这些困难,坚持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由于搞工程应酬多,她担心丈夫喝酒后开车违规并且有危险,她坚持看书、背交通法规、
练习驾驶,时间不够就抽空偷空,早起晚睡,头晕眼花就闭着眼睛眯一会,终于在2008年买车前跟丈夫一起考取了驾驶执照,在丈夫喝酒后不能开车时她就充当专职司机。
除了“专职司机”,在帮助丈夫管理工地的过程中,她还在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专职秘书”和“资料员”。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工程数据报表,工程队在向业主报表时常常需要求助于其他单位的资料员。由于自己对电脑一窍不通,而制作数据报表又要处处与电脑打交道,为了不总是麻烦别人制表,她就低下姿态,认真地向那些二十几岁的“小孩们”请教,遇到别人不耐烦或者态度不好她也忍着,他们说“错了,要改!”,她就认认真真地改,一遍两遍不成就三遍四遍,还跟人家自嘲地说反正这么老了,脸皮也厚,不怕挨训。在家里,她就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计算机技术,从开机关机开始学起,到现在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拼音打字,对Word文档等办公常用软件进行基本操作了。除了这些,她还学了一些简单的单机小游戏,一是为了娱乐,还有一个就是为了学习困了时提提神。孩子们都为她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感到骄傲,说给同学听,同学们都不禁赞叹道:“你妈妈真的好厉害啊!”可是这些,她都不以为然,她不认为自己有多么优秀,她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任何一个母亲、女儿和妻子的应该做到的,自己只不过是尽了应尽的义务,实在是太普通、太平凡了。
可是在我们眼中,她用无私奉献的爱和勤劳质朴的行营造和谐家园,以自己的孝心善行孝敬老人,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影响教育着孩子,使家庭温馨和睦、老人幸福安康,使孩子正直善良、茁壮成长。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母亲自信、自立、自强的高尚品德,她是我们共同的骄傲!
优秀母亲王树霞事迹材料
王树霞,49岁,汉族,高中学历,协助丈夫承包和管理建筑工程。 她有三个孩子,在孩子眼中她是好母亲,也是一位好老师、好朋友。 她非常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树立科学教子、以德育人的理念,教育孩子做事先做人,激励孩子发奋读书。孩子有任何问题都愿意跟她交流和沟通,向她寻求解决办法。在孩子眼中,母亲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母亲就是万能的,哪怕是一句鼓励或者关心的话语,都能给孩子带来成功的希望和跨越困难的能量。在她的关心和教导下,大女儿从小就听话、懂事、爱学习,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曾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时还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现在已经顺利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公务员。 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小儿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她忍住对孩子的牵挂和思念,在孩子只有6岁的时候,就毅然决定将其送到学校住宿。亲戚朋友心疼孩子,说她太狠心,可是她说孩子现在吃点苦是为了将来不吃苦,多一点耕耘是为了将来能有更多的收获。为了鼓励孩子,让孩子更加自信,她经常阅读一些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一次,正在红旗中学读高中的外甥拿回了一本名叫《心桥》的校刊,旨在沟通和连接学生家长与学校老师之间的思想,共同鼓励和帮助学生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内容十分丰富和精彩,她读了以后十分受感染,在及时改进和丰富自身教育方法的同时,她还向其他家长推荐这本校刊。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她自己出钱将这本刊物复印了一百本,让小儿子带到学校分发给老师和其他家长们。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现在仅仅十三岁的小儿子已经非常懂事,孝敬长辈、尊敬老师、关心同学,做事情非常有耐心,对人温和谦恭、有爱心,在为玉树捐款时,他主动捐出200元钱支援灾区重建,俨然一位彬彬有礼的小绅士。 对大女儿和小儿子的培养和教育之所以这么严格,除了让他们能够及时学到本领,将来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让身患疾病的二女儿将来能够受到姐弟俩良好的照顾。二女儿志杰在出生十个月后因高烧引发脑炎,最后留下小脑萎缩的后遗症,左半边身体发育不良,至今志杰生活仍然不能自理,每天从起床开始就必须有专人照顾,洗脸、吃饭、穿衣、照顾大小便,还要时时提防她被任何一点小的障碍绊倒再次引发抽风。为了给志杰治病,他们跑遍了北京、呼市、河北等诸多城市的大医院,寻访了任何一个据说
有可能治好志杰的偏方,各类治疗脑病的药给志杰吃了无数。因为大多数药都很苦,志杰不肯吃,她就想出各种办法哄志杰吃。药片太大的就研成粉末,用小勺一点一点地灌,太苦含在嘴里志杰不肯咽,她就逗她张嘴说话,逗她吹蜡烛,有时一次药要几个人合力半个小时才能吃完。志杰喜欢听音乐,她就给志杰买来各类电子产品,录音机、收音机、VCD、DVD、甚至MP3,并搜集各类音乐让志杰听。她还时常教志杰刻意锻炼左半边身体,让她伸左胳膊,用左手摸东西,强化腿部锻炼,教她蹦跳,用左腿踢皮球,使她的身体机能不退化。在她和家人的悉心照顾下,志杰的身体没有因为疾病影响发育,而且现在已经能够脱离药物控制,犯病的次数也比以前大大降低。
除了教育和照顾孩子,她还坚持孝敬老人、照顾老人。当年她的婆婆生病,在医院做个大手术,身体不能动,需要专人照顾,是她丢下自己刚刚满月的女儿到医院陪床,日日夜夜,忙前忙后,端水喂饭,还给婆婆经常擦拭身体清洁手术留下的刀口,不知情的人都夸老人有这么个好女儿真幸运,还说如果是儿媳妇肯定没这么细心周到。其实她就是这么一个有孝心的人,不论自己的亲生父母还是公公婆婆,她都同样孝敬,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百善孝为先”。现在家里的四位老人就只剩下自己的亲生母亲一位了,看着母亲满头银发,还每天忙里忙外帮着照看这个家,她心里除了无限的感激还有深深的愧疚和心疼。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在她的坚持下,家里的田地都承包给了别人,牛羊也逐渐全部卖掉,为了让闲不住的老母亲找点乐子解解闷,家里就剩下院子里的一小块花菜园、两头猪、几只鸡,还有当成宠物养的猫和狗。由于施工工地离家远,她和丈夫几乎是每天傍晚才能从工地回来,可是到了家,她也不立即休息疲惫了一天的身躯,而是马上钻进厨房,帮助母亲炒菜做饭,说母亲在家忙活一天也很辛苦,让母亲先休息一下。等忙完家里的活,她再坐在桌前记录下工地一天的人工量和往来帐,结算工人工资,统计各类账单和报表数据。为了确保账目不出错,她经常要对每本数据核对两三遍,直到万无一失。
除了当一名好母亲、好女儿、好儿媳、好妻子,她还坚持让自己成为一名新世纪合格的好女性。已经年近五十的她,已经开始出现眼花、头晕、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可是她却一一克服这些困难,坚持学习各种新知识、新技能。由于搞工程应酬多,她担心丈夫喝酒后开车违规并且有危险,她坚持看书、背交通法规、
练习驾驶,时间不够就抽空偷空,早起晚睡,头晕眼花就闭着眼睛眯一会,终于在2008年买车前跟丈夫一起考取了驾驶执照,在丈夫喝酒后不能开车时她就充当专职司机。
除了“专职司机”,在帮助丈夫管理工地的过程中,她还在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专职秘书”和“资料员”。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工程数据报表,工程队在向业主报表时常常需要求助于其他单位的资料员。由于自己对电脑一窍不通,而制作数据报表又要处处与电脑打交道,为了不总是麻烦别人制表,她就低下姿态,认真地向那些二十几岁的“小孩们”请教,遇到别人不耐烦或者态度不好她也忍着,他们说“错了,要改!”,她就认认真真地改,一遍两遍不成就三遍四遍,还跟人家自嘲地说反正这么老了,脸皮也厚,不怕挨训。在家里,她就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计算机技术,从开机关机开始学起,到现在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拼音打字,对Word文档等办公常用软件进行基本操作了。除了这些,她还学了一些简单的单机小游戏,一是为了娱乐,还有一个就是为了学习困了时提提神。孩子们都为她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感到骄傲,说给同学听,同学们都不禁赞叹道:“你妈妈真的好厉害啊!”可是这些,她都不以为然,她不认为自己有多么优秀,她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任何一个母亲、女儿和妻子的应该做到的,自己只不过是尽了应尽的义务,实在是太普通、太平凡了。
可是在我们眼中,她用无私奉献的爱和勤劳质朴的行营造和谐家园,以自己的孝心善行孝敬老人,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影响教育着孩子,使家庭温馨和睦、老人幸福安康,使孩子正直善良、茁壮成长。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母亲自信、自立、自强的高尚品德,她是我们共同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