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四川省广汉市松林镇学校 黄晓琼
一、设计背景
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发言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很难作正确、持久、完整的发言。这样也直接导致了他们的作文也思路狭窄,内容单薄,语言枯燥。因此,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多媒体拓展了教学时空和教学资源,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传统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农村学生的语言训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意境优美,农村学生对北京的了解程度有限,在教学本课时,多媒体就可以“粉墨登场”了,借助助多媒体,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二、教材简说
《北京亮起来了》描绘的北京城一到夜晚,就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灯光绚丽多彩,光彩夺目;文章的好词佳句就像那些璀璨的灯光一样,使课文也亮起来了。学习本文要注意咀嚼那些生动优美的词句,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晚的美。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激发学生热爱北京和自己家乡的情感。
3.学会收集信息、运用信息。
四、教学重、难点:
抓住本文重点的词句,引导学生感受北京夜晚美,产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五、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
教师制作有关北京的课件(夜景图:天安门城楼、广场、环形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等)、优美舒缓的音乐等。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谁愿意把自己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设计意图]因为第一课时已经进行了生字学习和初读课文的教学,所以,此处设计了这个简单的复习环节。
2、师:我们的首都北京不仅白天美,夜晚更美。大家想看看北京的夜景吗?(出示课题,读课题)
【课件展示】:“不夜城”--北京
师: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城变成了„„(学生: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感悟北京夜景的美丽,指导赏读
1.请学生用横线画出写得优美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反馈汇报,相机欣赏有关课件,指导感悟。
1)【课件展示】:长安街新夜景及词语、句子。
师:每当夜幕降临,长安街两旁漂亮的路灯把这十里长街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川流不息的汽车闪烁着点点灯光,使长安街像银河„„(学生:从天而降)
师:多美呀!谁能把这句话读得很美呢?(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课件、老师语言描绘等手段,再现长安街的夜景,激起学生“美”的情感。
2)师:还有比这更美的地方吗?
【课件展示】: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师引读:在灯光的照射下,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理解感悟
指导朗读
3)师:你还喜欢夜晚北京的哪个地方?
【课件出示】:环形路夜景以及句子。
师:是啊!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生接读:道道彩虹)。
谁能够读得让大家感受到立交桥很美呢?(指名读)
师:“犹如”还可以怎么说?(好像、仿佛)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犹如 。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美读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训练。
4)师:你还从哪个地方看出北京亮起来了?
【课件出示】:王府井大街新图、西单文化广场及句子。
感悟“绚丽多彩”“五光十色”“不夜城”
师:瞧,这就是现在的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课件出示】:王府井大街旧图,通过观察、比较新、旧图,理解“焕然一新”的意思。
师:我们再来看看50 年代的王府井大街(出示王府井大街旧图,学生观察比较)
[设计意图]王府井大街新图和旧图,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是“焕然一新”。
5)师:夜晚的北京还有哪个地方吸引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课件出示】: 故宫图及句子。
感悟“古老的故宫也变得年轻了”
[设计意图]出示璀璨夺目的故宫,使他们体会到课文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北京美丽夜景,从而领悟词句意思,进行语言训练。
3. 小结课文,激发情感
师: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要对大家说呢?(学生自由发挥,赞美北京,激发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4.全班配乐赏读全文。
[设计意图]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他们的听觉、视觉充分活跃起来,对课文所描绘的美丽夜景感受更深,在朗读中对北京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拓展延伸
1.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等,组织学生自由参观交流。 [设计意图]展示收集的有关北京的资料,既积累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师:我们的家乡的变化也日新月异,大家能用今天学到的一些词句介绍介绍家乡城市的夜景吗?试试吧!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唤起自身的体验,体现了从积累到运用语言的过程。
(四)总结全文
大家说得真好啊!同学们正细心地关注着自己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相信我们的首都北京,我们的家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设计意图]总结谈话,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七、教学反思
大多农村孩子对北京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首都”、“繁华”等方面,对于美丽的夜景,只能凭空想象。此时,多媒体就该大显身手了。结合这节语文课的教学实践,对怎样合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生成的课堂,多彩的内容无不吸引着学生,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唤起和发挥。让学生观看北京夜景的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创设情境 领悟语言
赞科夫说:“教师对语言发展过程进行指导的方面之一,就是在于恰当地选择材料和说话的情境,以促进学生沿着语言发展的阶段不断上升。”既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就应该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教学中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悟语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篇课文语言文字优美,是本课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播放绚丽多彩的天安门城楼、长安街、立交桥、商业街和故宫,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从而在赏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品析语言。
三、创设情境 运用语言
教育不仅仅是为满足人们审美和欣赏的需要,而更重要的使命是实践。领悟课文的语言,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运用语言,要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就得利用多媒体。网络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它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限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了绚丽多彩的舞台。
运用课文所积累的好词佳句,描绘家乡城市夜晚的美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唤起自身的体验,体现了从积累到运用语言的过程。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四、多媒体的使用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悟课文,我设计了许多课件,教师忙得不亦悦乎,学生也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的确感受到了北京夜景的美丽。但美中不足的是,这节语文课,似乎太过“华丽”,学生都忙着欣赏媒体,对文本的感知却还不够。
因此,多媒体的使用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得“精兵简政”,适当筛选,选择针对性强、实用性高、适量的媒体,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
我的著作权和使用申明:本人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并同意授权《中国教育信息化 》杂志社与百度公司校园合作项目相关推广活动中以非商业目的对该作品进行复制、使用、编辑、改变等。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四川省广汉市松林镇学校 黄晓琼
一、设计背景
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良好的语言表达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语言训练,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特别是农村的孩子,发言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很难作正确、持久、完整的发言。这样也直接导致了他们的作文也思路狭窄,内容单薄,语言枯燥。因此,提高农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多媒体拓展了教学时空和教学资源,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传统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对农村学生的语言训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亮起来了》一文意境优美,农村学生对北京的了解程度有限,在教学本课时,多媒体就可以“粉墨登场”了,借助助多媒体,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二、教材简说
《北京亮起来了》描绘的北京城一到夜晚,就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灯光绚丽多彩,光彩夺目;文章的好词佳句就像那些璀璨的灯光一样,使课文也亮起来了。学习本文要注意咀嚼那些生动优美的词句,激发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夜晚的美。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2.激发学生热爱北京和自己家乡的情感。
3.学会收集信息、运用信息。
四、教学重、难点:
抓住本文重点的词句,引导学生感受北京夜晚美,产生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五、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
教师制作有关北京的课件(夜景图:天安门城楼、广场、环形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故宫等)、优美舒缓的音乐等。
六、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1.谁愿意把自己认识的生字朋友介绍给大家?(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设计意图]因为第一课时已经进行了生字学习和初读课文的教学,所以,此处设计了这个简单的复习环节。
2、师:我们的首都北京不仅白天美,夜晚更美。大家想看看北京的夜景吗?(出示课题,读课题)
【课件展示】:“不夜城”--北京
师: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城变成了„„(学生: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来,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感悟北京夜景的美丽,指导赏读
1.请学生用横线画出写得优美的句子,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反馈汇报,相机欣赏有关课件,指导感悟。
1)【课件展示】:长安街新夜景及词语、句子。
师:每当夜幕降临,长安街两旁漂亮的路灯把这十里长街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川流不息的汽车闪烁着点点灯光,使长安街像银河„„(学生:从天而降)
师:多美呀!谁能把这句话读得很美呢?(指名读)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课件、老师语言描绘等手段,再现长安街的夜景,激起学生“美”的情感。
2)师:还有比这更美的地方吗?
【课件展示】: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光彩夺目。
师引读:在灯光的照射下,天安门城楼是什么样子的?(学生: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理解感悟
指导朗读
3)师:你还喜欢夜晚北京的哪个地方?
【课件出示】:环形路夜景以及句子。
师:是啊!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生接读:道道彩虹)。
谁能够读得让大家感受到立交桥很美呢?(指名读)
师:“犹如”还可以怎么说?(好像、仿佛)
【课件出示说话练习】: 犹如 。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美读的同时注重语言的训练。
4)师:你还从哪个地方看出北京亮起来了?
【课件出示】:王府井大街新图、西单文化广场及句子。
感悟“绚丽多彩”“五光十色”“不夜城”
师:瞧,这就是现在的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句子)
【课件出示】:王府井大街旧图,通过观察、比较新、旧图,理解“焕然一新”的意思。
师:我们再来看看50 年代的王府井大街(出示王府井大街旧图,学生观察比较)
[设计意图]王府井大街新图和旧图,形成鲜明的对比,真是“焕然一新”。
5)师:夜晚的北京还有哪个地方吸引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课件出示】: 故宫图及句子。
感悟“古老的故宫也变得年轻了”
[设计意图]出示璀璨夺目的故宫,使他们体会到课文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北京美丽夜景,从而领悟词句意思,进行语言训练。
3. 小结课文,激发情感
师: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要对大家说呢?(学生自由发挥,赞美北京,激发热爱之情。)
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4.全班配乐赏读全文。
[设计意图]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他们的听觉、视觉充分活跃起来,对课文所描绘的美丽夜景感受更深,在朗读中对北京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三)拓展延伸
1.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等,组织学生自由参观交流。 [设计意图]展示收集的有关北京的资料,既积累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2.师:我们的家乡的变化也日新月异,大家能用今天学到的一些词句介绍介绍家乡城市的夜景吗?试试吧!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唤起自身的体验,体现了从积累到运用语言的过程。
(四)总结全文
大家说得真好啊!同学们正细心地关注着自己家乡一点一滴的变化。相信我们的首都北京,我们的家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设计意图]总结谈话,激发学生从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七、教学反思
大多农村孩子对北京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首都”、“繁华”等方面,对于美丽的夜景,只能凭空想象。此时,多媒体就该大显身手了。结合这节语文课的教学实践,对怎样合理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谈谈我的几点反思:
一、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生成的课堂,多彩的内容无不吸引着学生,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唤起和发挥。让学生观看北京夜景的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创设情境 领悟语言
赞科夫说:“教师对语言发展过程进行指导的方面之一,就是在于恰当地选择材料和说话的情境,以促进学生沿着语言发展的阶段不断上升。”既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就应该顺势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多媒体可以把一些教学中难以用语言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悟语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篇课文语言文字优美,是本课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分别播放绚丽多彩的天安门城楼、长安街、立交桥、商业街和故宫,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从而在赏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品析语言。
三、创设情境 运用语言
教育不仅仅是为满足人们审美和欣赏的需要,而更重要的使命是实践。领悟课文的语言,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运用语言,要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就得利用多媒体。网络是一个信息的海洋,它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限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领域,为学生的语言训练提供了绚丽多彩的舞台。
运用课文所积累的好词佳句,描绘家乡城市夜晚的美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唤起自身的体验,体现了从积累到运用语言的过程。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四、多媒体的使用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悟课文,我设计了许多课件,教师忙得不亦悦乎,学生也看得“眼花缭乱”。学生的确感受到了北京夜景的美丽。但美中不足的是,这节语文课,似乎太过“华丽”,学生都忙着欣赏媒体,对文本的感知却还不够。
因此,多媒体的使用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得“精兵简政”,适当筛选,选择针对性强、实用性高、适量的媒体,来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
我的著作权和使用申明:本人享有该作品的著作权,并同意授权《中国教育信息化 》杂志社与百度公司校园合作项目相关推广活动中以非商业目的对该作品进行复制、使用、编辑、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