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索夫矩阵(Ansoff Matrix)
产品/市场方格也往往被称作:Ansoff 矩阵(Ansoff Matrix )、产品市场扩张方格(Product Market Expansion Grid)、成长矢量矩阵(Growth Vector Matrix)。
目录
1 什么是安索夫矩阵
2 安索夫矩阵的核心步骤
3 安索夫矩阵的发展
4 基于安索夫矩阵的高校图书馆竞争格局分析[1]
5 安索夫模型与动荡管理
6 参考文献
什么是安索夫矩阵
策略管理之父安索夫博士于1975年提出安索夫矩阵。以产品和市场作为两大基本面向,区别出四种产品/市场组合和相对应的营销策略,是应用最广泛的营销分析工具之一。
安索夫矩阵是以2 X 2的矩阵代表企业企图使收入或获利成长的四种选择,其主要的逻辑是企业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的成长性策略来达成增加收入的目标。如图所示:
1、市场渗透(Market Penetration)——以现有的产品面对现有的顾客,以其目前的产品市场组合为发展焦点,力求增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采取市场渗透的策略,藉由促销或是提升服务品质等等方式来说服消费者改用不同品牌的产品,或是说服消费者改变使用习惯、增加购买量。
2、市场开发(Market Development)——提供现有产品开拓新市场,企业必须在不同的市场上找到具有相同产品需求的使用者顾客,其中往往产品定位和销售方法会有所调整,但产
品本身的核心技术则不必改变。
3、产品延伸(Product Development)——推出新产品给现有顾客,采取产品延伸的策略,利用现有的顾客关系来借力使力。通常是以扩大现有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推出新一代或是相关的产品给现有的顾客,提高该厂商在消费者荷包中的占有率。
4、多样化经营(Diversification )——提供新产品给新市场,此处由于企业的既有专业知识能力可能派不上用场,因此是最冒险的多样化策略。其中成功的企业多半能在销售、通路或产品技术等know-how 上取得某种综效(Synergy ),否则多样化的失败机率很高。
安索夫(Ansoff)后来对矩阵做了一个修改,增加了地理区域上的复杂性(如上图所示) 。这种三维模式的矩阵可以被用来定义战略选择和业务的最终范围。图示表明,客户可以选择市场需求、产品/技术、地理范围等变量中的一种来界定服务市场。安索夫(Ansoff)定义的投资组合战略的第二个要素是公司在每一服务市场上设法获取的竞争优势。第三个要素由可获得的业务之间的协同作用构成,最后一个要素是可获得的战略灵活性程度。战略灵活性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第一种途径是在公司外部,通过地理区域、服务需求和技术的多元化获得,使得任何战略业务单位的突然变化都不会对公司产生严重的影响。其次,战略灵活性可以通过增大业务间资源和能力的可转移性获得。
安索夫矩阵的核心步骤
产品市场多元化矩阵可以帮助企业科学地选择战略模式,但在使用该工具的时候,必须掌握其核心步骤:
首先考虑在现有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是否还能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渗透战略);
考虑是否能为其现有产品开发一些新市场(市场开发战略);
考虑是否能为其现有市场发展若干有潜在利益的新产品(产品开发战略);
考虑是否能够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根据物资流动方向,采用使企业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一体化战略。
安索夫矩阵的发展
安索夫(Ansoff)的产品/市场方格理论,尽管已经问世很多年,但它指导企业成长与战略发展方面的价值仍然是很明显的。Derek F. Abell提出了Three Dimensional Business Definition (三维商业定义),较之Ansoff 矩阵更为高明。
基于安索夫矩阵的高校图书馆竞争格局分析[1]
安索夫是美国加州大学美国国际大学的战略管理教授。他在研究企业经营战略时提出了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时首先要考虑的两大因素:产品(现有产品和新产品) 和市场(现有市场和新市场)[引。竞争情报领域用此方法来发现竞争对手,现用安索夫矩阵为基础来分析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和竞争局势。
发现高校图书馆竞争对手的安索夫矩阵:
由安索夫矩阵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不同层次的竞争,分别对各层次竞争者进行分析:
D 类竞争者,是和所研究的高校图书馆相比,提供的服务不同,并且用户也不同的竞争者,因此要短期内成为直接竞争对手很难的,这类竞争者可为愿望竞争者。
C 类竞争者,是提供的服务相同,但是用户不同的竞争者,因为市场壁垒的存在,这类竞争者属于潜在竞争者,如果市场壁垒一旦消失,这类潜在竞争就会变成直接竞争者(即A 类竞争者) 。这类竞争者包括其他高校的图书馆和公共同图书馆,随着馆际互借,一些图书馆网上服务的展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面不再限于本校学生了,开始向其他学校的学生扩展,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市场壁垒就不那么明显了,就容易朝A 类竞争者转换。
B 类竞争者,是提供的服务不同,但是用户相同的竞争者,这类竞争者属于平行竞争者,如果它要利用同用户建立的关系或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而提供同高校图书馆相同的服务,就会变成直接竞争者。这类竞争者包括书店,信息咨询业,网上书店,搜索引擎和邮件定制等;
如书店提供阅览服务,就变成了图书馆的直接竞争对手。
A 类竞争者,是提供的服务相同,用户也相同的竞争者,这类竞争者属于直接竞争者,包括数字图书馆,还有B 类和C 类转化而成的竞争者。根据安索夫矩阵分析得来的各类竞争者的层次归纳如下图所示:
安索夫模型与动荡管理
安索夫认为,战略管理与以往经营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战略管理是面向未来动态地、连续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过程。安索夫把经营战略定义为: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对目前从事的和将来要从事的经营活动而进行的战略决策。因此,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应该是:弄清你所处的位置,界定你的目标,明确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必须采取的行动。他把企业战略限定在产品和市场的范畴内,他认为经营战略的内容由四个要素构成:产品市场范围、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他把企业的决策划分为战略的(关于产品和市场)、行政的(关于结构和资源调配)和日常运作的(关于预算、监督和控制)三类。安索夫认为企业生存是由环境、战略和组织三者构成,只有当这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适应时,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效益。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他设计了安索夫模型,这个模型的核心是通过企业和市场的分析确定有效的企业战略。[2]
案例一:保健品行业PEST 分析及其发展思路[1]
所谓保健品行业“PEST ”分析是指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保健品行业发展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
1. 从政治法律角度看,政府主管部门的更迭也带来保健品行业新变化
保健品标准和规定缺失且相互矛盾,如我国卫生部制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B276196规定食品中不允许含过氧化氢(双氧水) 但某些生产规章又订有保健食品的过氧化氢残留标准。由于缺乏有关的行业管理和国家标准造成保健品行业目前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价格虚高等现象严重。企业在现有法规下宣传自己的产品很容易违规。法规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传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保健食品中使用的中草药在药典中都有治疗作用。可是一用到保健食品里就不能宣传了,似乎治疗作用全没了。
2003年3月7日,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卫生部管理的保健品划归sDA 管理,自200年6月1日起,卫生部已停止受理保健品的申报,同年1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交接,正式开展保健品的审批工作。受非典、部门移交影响,当年度保健品报批工作停顿了半年之久。从长期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手保健品行业管理职责,有助于让保健品行业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
2,从经济的角度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
保健品市场在过去的2年间,国外跨国公司一直鲜有涉足,市场被本土保健品企业牢牢占据,20年在保健品行业陷入低潮之时,美国安利却凭借独特的销售模式异军突起,实现了年销售额3亿元的惊人业绩,尽管安利的营销模式颇有争议。但不能否认,随着跨国保健品公司进军中国的步伐加快,国内保健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加上国内行业的竞争,市场营销模式也有进一步变化。
一是产品开始两极分化。从200年起,因为竞争日益激烈,保健品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以功能诉求为主的产品,多用疗程、买赠促销等刺激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价格越来越高; 以营养补充为诉求的机能性食品或滋补品,价格越来越低,有成为日用品保健品的趋势。二是渠道细分、直销比例增大。受传统渠道费用高涨、竞争趋向白热化的压力,保健品厂商积极探索渠道多样化,传统的药店+商超的销售渠道快速分化,保健品连锁专卖店、厂家直销店、店中店、传销、电话销售、会务销售、展会销售直至网络销售等多种渠道形式正在加速形成。受渠道多样化的影响,保健品销售额中直销比例日益增大。以上海市场为例,投放广告、进人常规渠道的功能性食品,相当部分销量同样依靠直销。三是传播方式日益直接化。由于传统媒体效果弱化、价格日益提高,保健品厂商传播产品信息的方法正日益扁平化,直接掌握消费者资料,定期针对固定消费群体进行传播,已经成了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3. 从社会的角度看,保健品市场起伏不定但发展势头良好
2000年开始,保健品行业连续发生负面事件媒体连篇累犊的负面报道,让保健品行业再次陷人“信任危机”,从而导致不少保健品企业崩盘,保健品迅速从巅峰跌人谷低。20年、200年保健品行业销售额持续下降。但是到200年3月后,销售额回升,保健品行业销售额在短期内急速攀升,保健品行业开始复苏。200年,全国保健品销售额比20年增长50左右,年度销售额达到30亿元。
社会生活的变化促使了保健业的强劲势头首先,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9%和
5.%,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东南沿海一些大中城市和地区已达到了中等收人国家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健康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促进城乡保健品消费支出以每年15%一3%的速度快速增长。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给人们生理和心理机能带来巨大冲击,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扩大。
为规避不健康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人们求助于保健品,使保健品的开发和生产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第三,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除了在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下的中年人逐步加人保健品消费行列之外,老年人、青少年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
4. 从技术的角度看,保健品行业研发,生产和销售发生了全新变化
WTO 给中国保健品企业带来了世界级的竞争对手,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所有从事保健品生产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保健品竞争的核心必将是科技含量,加强科技投人迫在眉睫。特别是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保健品的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使保健品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过渡,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成为主流。
只有保健品企业不断更新技术和提高技术含量,开发出效果好、质量高、有特点的第三代保健品,使产品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中走出来,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才能在“人世”后,缔造出我国的保健品世界品牌,才有能力进军国际市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电子商务成为销售重要渠道。各销售商都抓住电子商务的有利武器,搞销售网站,拓宽销售面,丰富产品种类。单单做电视购物的试用型销售,所涉及的消费者群体毕竟有限。通过投入设备和资金,开设购物网站的形式来发展更多的消费人群,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技术进一步的宣传产品,以及让消费者先试后买,买什么都满意的先进销售理念。 这一切都为保健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基石。
保健品行业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危害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要引起高度重视并急需解决的地步。
1. 管理体制落后
管理体制属于政治法律环境,对保健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影响。虽然我们的保健品管理体制在变化,但还有三大问题。
一是行政立法滞后。目前保健品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行政归口管理部门,卫生、医药、工商等部门各自为政,还没有制定一个可操作性的产业标准以及规范统一的检测手段、审查程序和管理办法。一些违法经营者便采取打“擦边球”的策略进人保健品市场,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厂家,在该产业较高利润的刺激下,纷纷投产或转产保健品,这是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行业管理缺位。过去食品安全管理由农业部负责种植、轻工部负责加工、内贸部负责销售。200年机构改革后,农业部还是负责种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保健食品审批上,卫生部主要针对餐饮业进行检查,而轻工部和内贸部被取消后成立的商务部,以及国家质监总局和工商、海关、公安等部门也都涉及食品管理,而真正能对食品加工进行全面管理的部门却一直没有以独立机构的形式出现。多头监管等于没有监管。在这
种落后的管理体制下,出现了许多既危害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损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现象。特别是因为条块分割、多头监管,致使许多保健品生产商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一些有害的假冒伪劣保健品得以流人市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三是保健品生产标准偏低,缺乏统一标准,管理混乱。保健品市场比较混乱的另一问题就在于保健品行业门槛较低,加上生产环节要求不高,没有一个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部分保健品未经严格的临床验证,加之审批相对简单,市场又在迅速膨胀,造成了大量的非专业化企业涌入保健品行业。药品生产有GMP 规范,药品经营有GS 规范,而保健品的生产经营却无统一规范,这将成为我国保健品进人国际市场的障碍。
2. 企业追求短期利益
由于保健品直接用于人体,满足和协调人体生理机能,其质量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因此,与其它企业相比,保健品企业要承担更高的社会义务。在我国,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在各个行业都不少见,但在保健品行业尤其典型,有业内人士甚至质问:“在中国,你看到哪个产品过了两年,第三年还能赚钱? ”企业的短期行为表明了自身经济与技术变量的近视,产品创新少,雷同现象严重、以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保健企业出现非法行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无视法律规定,为牟取短期暴利,见利忘义,胡作非为的结果。
中国保健品市场不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厂家的投机思想在作怪。当看到保健品有利可图之后,许多厂家在没有多少准备的情况下进人保健品领域的,这种先天不足的基础使它们不可能沿着正常的经营之路走下去,而是走上了投机之途。其投机主要表现为:用不成熟或有问题的产品进行产品投机,用高得离谱的价格进行价格投机,用高回扣进行渠道投机,用不可兑现的承诺或虚假的案例进行促销投机,有的甚至用品牌延伸进行品牌投机。
3. 消费者消费观念错误
消费群体作为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对保健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变数。
众所周知,祖国医学是“医食同源”。民谚说:药补不如食补。即用食平病、食疗为先,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乃后命药。由于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使用的原料是相互交叉的(卫生部曾颁布过8多种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物品,如枣、百合、山药、山植等) ,加之其功能往往都与调整人体的机能相关,因此,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 目前消费者购服保健品存在许多误区。有多多益善引起中毒的现象,如脂溶性维生素A 、DE 、K 等都会在未消耗尽的情况下积蓄于体内产生毒副作用; 有张冠李戴,用非自然行为阻碍机体正常运行; 还有孕期乱补,不但无益于产妇,还有害于胎儿等等。特别是一些食健字号的减肥药,有明显的副作用,许多人为此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这类事件经常可见报道) 。加上这些年来整个社会偏重于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部分企业有意无意地混淆或歪曲医药科技与管理科学的一般原则导致人们心中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消费观念。欲形成健康理性的保健品消费市场,这些观念必须在未来逐步改变。
通过上面问题的解剖,我们还要从市场发展的角度,并在PEsT 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1. 通过立法和修订现行法,改革保健业管理体制
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经济主题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看却是企业制度的竞争。政府应该创造和维护一个有利于企业竞争的公平有序的良好环境,以制度、法律规范企业行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进步与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促成巨大的保健食品市场需求已成为可能。因此,我国的保健品行业要有更大的增长,整个行业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必须重视市场规则的制定,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的名称应变更为“食品安全与卫生法”,即不仅要求符合卫生标准,还应符合安全标准。现行的199年发布的《食品安全法》存在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内容单薄
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法律责任规定不严衔接不顺内容不全、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责任追究机制缺位等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
其次,尽快修订和完善《保健品管理办法》有关条款。一要进一步明确保健品的定义。一份市场调查表明,超过87%的消费者无法正确区分保健品、食品和中草药。所以应在《办法》中明确规定保健品的内涵和外延。二要有针对性地增加《办法》中对委托加工、异地经营等行为进行管理的条款。调查显示,超过33%的企业尚不具备自身生产条件,须委托药厂加工保健品。但目前的《办法》中没有相关的规定,应在科学基础上制定委托加工的生产规范并增加相应的条款。
第三,进一步确立国家卫生部对于保健食品市场的核心指导地位。卫生部除严格保健食品的审批过程外,还应该确立对保健食品生产条件的审批制度,同时注重市场的整顿。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市场抽查,弘扬名优,打击伪劣,切实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为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2. 健全执法机构严格执法、提高执法水平
首先,设立统一的强力执法机构。通过立法设立统一的强力执法机构,根据法律的授权或执法机关的委托,进行统一的检验检疫,对食品从生产到流通,直至市场销售的所有环节进行集中统一的监督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加强保健品质量国家标准的执法检查
国家应尽快出台有关质量标准和法规,对于保健品市场来说,无论是在相关政策法规还是实际市场运作方面,我国相对于欧美等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保健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应提高保健品行业生产许可的门槛,采用认证机制,由专门机构来确定保健品的质量品质。
第三,合理确定保健品价格。现在中国尽管已经进入了全民保健的时代,但人们的收人水平还程很高,还不能承受过高的保健品价格,这就要求各保健品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 用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敲开千家万户的大门。
3. 更新保健品经营理念和创新保健品经营手段
保健品经营要从严谨的市场调查开始。之所以有那么多医保广告挥金如土慷慨激昂的往电视上“砸”,除了正常的本能的宣传需要,更重要的是“榜样”(标王效应及哈药等的成功) 的诱惑性实在太强,让他们始终心存幻想。然而,医保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消费意识的趋于成熟,靠广告轰炸征服消费者的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医保营销,必然回归理性时代。因此,目前对于大多数保健品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端正经营思想,变投机经营为科学经营,练好内功,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4. 树立正确的保健品消费观
政府、企业要有效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的营养观、消费观,目前保健品市场中存在的那些不和谐现象才会在发展中逐步得到改善,一个能基本满足人民身体健康需要的朝阳产业也将迅速发展起来。
5. 扩大科技投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保健品行业怎样做强做大,集中的焦点在五个方面—价格竞争,品牌竞争,服务水平竞争质量竞争和人才竞争。而这些均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否到位。现在的保健业既要加强医药科技基础上的软科学的投人和研究,还要加大硬科学的投人和建设,才能保证保健食品管理和发展的科学化。
[编辑]
案例二:对建筑装饰设计行业的PEST 分析[2]
近年来, 随着政府职能的改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全面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
的要求进一步增高, 对改制后的建筑设计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设计企业在自身体制发生变化的同时, 外部环境同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形势下, 建筑装饰设计单位通过对自身内外环境的分析, 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并组织实施是十分必要, 十分及时的。
PEST(Political、Economic 、Social 、Technological) 分析模型是环境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为我们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路, 它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列示, 帮助行业或组织分析和总结相对关键和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确立最终的战略目标。
一、政治(Political)因素
1. 行业管理政策趋于完善
在政策因素中, 政府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宏观管理政策无疑直接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九五”期间, 我国的勘察设计行业从单位的生产经营体制、产权结构和内部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探索, 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 从市场、质量、资质、注册、招投标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
2001年初, 国家建设部专门就建设装饰市场的管理发布了“关于加强建筑装饰设计市场管理的意见”(建设[200l]9号), 这一文件针对目前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对应的政策, 这将大大促进建筑装饰设计市场竞争的有序化。长期来看, 建筑设计行业的资质管理、招投标制度、项目全程监理和工程事故追究等制度的完善将对行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 加入WT0后带来机遇
加入WTO 无疑会给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首先, “入世”后的中国市场将逐步成为开放、平等、竞争、透明的市场, 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竞争者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公平、平等的竞争, 参与市场竞争的规则将逐步成为国际通行规则, 这有利于正规单位参与竞争; 其次, 随着市场的开放, 将促使行业领导和执业人员进一步更新观念, 通过合作和交流学习, 了解国外事务所先进的管理方式、运作方式, 以提升专业和服务水平, 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另一方面, 加入WTO 后, 虽然根据现有WTO 协定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条款, 我国对市场的开放可以采取“逐步放开”的政策, 以保护本国利益, 但这种保护时间是有限的, 由于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市场基本上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发育起来的, 在市场主体行为、服务标准、机构组织形式、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操守以及政府管理体制、行业自律程度等诸方面与国外同行业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据有关资料, 我国现有勘察设计单位12000家, 年营业额为360亿元, 折合43.5亿美元, 而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贝歌特工程公司一家。年营业额即达112亿美元, 竞争形势相当严峻, 我们必须抓住我国建筑设计市场逐步开放这一时期, 发展壮大自身实力, 以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经济(Economic)因素
1. 持续增长的基建投资规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经济一直处于持续稳定的增长状态, 于1995年就提前实现了一年GDP 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1999年中央又作出了开发大西北的重要决策, 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向西部倾斜, 从而在国内又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高潮。据有关媒体资料, 在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中, 我国己开工或计划建设的机场约60余个, 其中大型枢纽机场6个, 这一热潮使大型公共设施的装饰设计市场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九五”期间, 上海实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9597亿元, 据预测, “十五”期间投资总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左右, 具体与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有关的重大项目有航空港、铁路第二客站的建设、城市景观工程和标志性的文化设施, 这对景观设计和室内装饰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示。
2. 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
城市化是未来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典型特征便是城市化, 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显示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潜力, 这也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给予了很大的空间。
上海的城市化水平(70%)远远高于全国总体水平, 在上海“十五”规划中, 上海城市建设除了市区内的市政工程配套之外, 其重点在黄浦江两岸与郊区的“三城九镇”建设, 总的投资规模数以百亿计; 尤其是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界博览会, 对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其中为建筑装饰设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三、社会(Social)因素
1. 社会时尚品位水平的提高
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 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对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们对环境景观的美化、对装饰装修的品位变化上, 甚至是对时尚的追求上。据有关报道,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10m^2,比1999年扩大近2m^2,住宅装饰已成为时尚。我国目前从事装饰工程的队伍己达600万人, 其中400万人从事家居装饰, 这一市场已不容忽视。
另据了解,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对新建住宅的“菜单式全装修”试点管理工作, 争取在二、三年后逐步取消毛坯房, 实现商品住宅的即买即住。这一趋势必将提升家居装饰对大的装饰设计施工企业的吸引力, 而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化和商品住宅的分级消费, 这一市场将细分为不同的消费层次。所以, 装饰设计行业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 适时切入这一领域, 比如高档商品住宅、别墅等的装饰设计等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细分市场。
3.2人才流动给行业带来的压力和活力市场经济中要求资源配置市场化, 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也必然离不开人才市场的具体状况。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的执业人员属于比较高层次的专业人员, 面对的人才市场属于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市场, 有压力也有动力。目前, 由于人才流动尚不是十分通畅, 而且由于专业面较为狭窄, 我国的整个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本身发展时间不长, 高层次的专业人员本身相对就较少, 人才市场的来源无法提供直接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高层次人员。因此对于装饰设计企业而言, 培养和留住人才就显得更加重要。
四、技术(Fechnologieal)因素
1. 信息技术将成为行业腾飞的引擎
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和通讯技术将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愈来愈关健的作用, 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和企业运行信息化成为可能, 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同时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工作模式。目前普遍存在的集中的同步的工作方式将被分散的、不强求同步的方式所替代。甚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购物、领取工资、存取款等活动也要以通过网络来进行。一位从事新兴互联网企业研究的专家曾经断言:再过若干年, 将不存在所谓的互联网企业, 因为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可见信息技术带给企业或者非企业组织的变化将会是革命性的。建筑装饰设计企业作为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中介组织, 必须迅速适应这一技术变革, 在工作模式上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 并在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变革中开拓新的业务渠道和业务范围。
目前, 信息技术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大多为施工图、电脑效果图的制作, 预计通过电子商务模式, 网上建立虚拟设计企业, 跨空间与时间进行网上讨论、交换设计方案, 高效率地协调工作已接近现实。另外装饰设计从最初构想到最后成品展示, 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建筑装饰设计的一大进步和重要表现手段。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设计, 利用这种技术手段将更具说服力, 更有利于设计师向有关专家和社会公众表现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 信息技术将成为装饰设计企业有效率的竞争手段之一。
2. 新材料的应用使行业发展前景花团锦簇
未来的装饰装修材料将不仅满足对建筑的装饰功能, 还要满足建筑物的节能、舒适等特殊要求。装饰装修材料将更强调低污染环保型、环境功能型(净化、优化空气, 吸声、吸波, 调节温湿, 防菌防霉等) 、可再生、可循环、可就地取材研发。
因此, 装饰装修材料的大家庭中将不断增加一些新面孔, 大体分为三类:节能材料、环保材料和环境友好材料(该种材料不仅注重材料本身的性能, 同时力求在材料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对环境友好) 。
出于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健康、舒适性要求, 最终将迫使目前还在大量用于室内装修的含有有害挥发气体的产品被淘汰出局。装饰装修材料生产企业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因势利导, 调整产品结构, 对自身现有产品不断升级换代, 按新标准、新要求选好原材料, 调整材料配方和生产工艺, 推动行业向高性能、多功能、环保型方向发展。
反过来, 生态建筑的发展与功能要求又将拓展装饰装修材料更具环保功能, 引领装饰装修材料新的发展, 这些不断出现的新的变化对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也从设计理念上对设计人员形成了更多的启迪。
Bcg
1)问题型业务(Question Marks,指高增长、低市场份额)
处在这个领域中的是一些投机性产品,带有较大的风险。这些产品可能利润率很高,但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小。这往往是一个公司的新业务,为发展问题业务,公司必须建立工厂,增加设备和人员,以便跟上迅速发展的市场,并超过竞争对手,这些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问题”非常贴切地描述了公司对待这类业务的态度,因为这时公司必须慎重回答“是否继续投资,发展该业务?”这个问题。只有那些符合企业发展长远目标、企业具有资源优势、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才得到肯定的回答。得到肯定回答的问题型业务适合于采用战略框架中提到的增长战略,目的是扩大SBUs 的市场份额,甚至不惜放弃近期收入来达到这一目标,因为要问题型要发展成为明星型业务,其市场份额必须有较大的增长。得到否定回答的问题型业务则适合采用收缩战略。
如何选择问题型业务是用BCG 矩阵制定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这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对于增长战略中各种业务增长方案来确定优先次序,BCG 也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通过下图权衡选择ROI 相对高然后需要投入的资源占的宽度不太多的方案。
(2)明星型业务(stars ,指高增长、高市场份额)
这个领域中的产品处于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并且占有支配地位的市场份额,但也许会或也许不会产生正现金流量,这取决于新工厂、设备和产品开发对投资的需要量。明星型业务是由问题型业务继续投资发展起来的,可以视为高速成长市场中的领导者,它将成为公司未来的现金牛业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明星业务一定可以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因为市场还在高速成长,企业必须继续投资,以保持与市场同步增长,并击退竞争对手。企业如果没有明星业务,就失去了希望,但群星闪烁也可能会闪花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眼睛,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这时必须具备识别行星和恒星的能力,将企业有限的资源投入在能够发展成为现金牛的恒星上。同样的,明星型业务要发展成为现金牛业务适合于采用增长战略。
(3)现金牛业务(Cash cows,指低增长、高市场份额)
处在这个领域中的产品产生大量的现金,但未来的增长前景是有限的。这是成熟市场中的领导者,它是企业现金的来源。由于市场已经成熟,企业不必大量投资来扩展市场规模,同时作为市场中的领导者,该业务享有规模经济和高边际利润的优势,因而给企业带来大量现金流。企业往往用现金牛业务来支付帐款并支持其他三种需大量现金的业务。现金牛业务
适合采用战略框架中提到的稳定战略,目的是保持SBUs 的市场份额。
(4)瘦狗型业务(Dogs ,指低增长、低市场份额)
这个剩下的领域中的产品既不能产生大量的现金,也不需要投入大量现金,这些产品没有希望改进其绩效。一般情况下,这类业务常常是微利甚至是亏损的,瘦狗型业务存在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感情上的因素,虽然一直微利经营,但象人养了多年的狗一样恋恋不舍而不忍放弃。其实,瘦狗型业务通常要占用很多资源,如资金、管理部门的时间等,多数时候是得不偿失的。瘦狗型业务适合采用战略框架中提到的收缩战略,目的在于出售或清算业务,以便把资源转移到更有利的领域。
Why BCG Matrix?BCG 矩阵的精髓在于把战略规划和资本预算紧密结合了起来,把一个复杂的企业行为用两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来分为四种类型,用四个相对简单的分析来应对复杂的战略问题。该矩阵帮助多种经营的公司确定哪些产品宜于投资,宜于操纵哪些产品以获取利润,宜于从业务组合中剔除哪些产品,从而使业务组合达到最佳经营成效。
编辑模型的重要假设
早在还没有提出BCG 矩阵之前的1966年,波士顿咨询公司通过实证研究获得了一个重要发现——经验曲线。经验曲线的基本结论是:
“经验曲线是由学习、分工、投资和规模的综合效应构成的。”“每当积累的经验翻一番,增值成本就会下降大约20%到30%。”
“经验曲线本质上是一种现金流量模式。”因为规模是学习与分工的函数,所以可以用规模来代表经验曲线中的学习和分工成份。
企业某项业务的市场份额越高,体现在这项业务上的经验曲线效应也就越高,企业就越有成本优势,相应的获利能力就越强。按照波士顿公司的经验,如果一个企业某项业务的市场份额是竞争者该项业务市场份额的两倍,那么这个企业在这项业务上就具有较之竞争者20-30%的成本优势。这就是BCG 选取市场份额作为一个重要评价指标的原因所在。
BCG 认为市场份额能导致利润,这其实就是“成本领先战略”。BCG 一直认为规模优势很重要,BCG 自己的解释是市场份额大的公司不仅获得了更多的收入,还实现了更高的单位运营利润,优势在于更高的价格(边际利润)、在广告和分销上更低的单位支出。 编辑如何用模型来分析
(1)评价各项业务的前景。BCG 是用“市场增长率”这一指标来表示发展前景的。这一步的数据可以从企业的经营分析系统中提取。
(2)评价各项业务的竞争地位。BCG 是用“相对市场份额”这个指标来表示竞争力的。这一步需要做市场调查才能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计算公式是把一单位的收益除以其最大竞争对手的收益。
(3)表明各项业务在BCG 矩阵图上的位置。具体方法是以业务在二维坐标上的坐标点为圆心画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来表示企业每项业务的销售额。
到了这一步公司就可以诊断自己的业务组合是否健康了。一个失衡的业务组合就是有太多的狗类或问题类业务,或太少的明星类和金牛类业务。例如有三项的问题业务,不可能全部投资发展,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两项,集中投资发展;只有一个现金牛业务,说明财务状况是很脆弱的,有两项瘦狗业务,这是沉重的负担。
(4)确定纵坐标“市场增长率”的一个标准线,从而将“市场增长率”划分为高、低两个区域。
比较科学的方法有两种:
A. 把该行业市场的平均增长率作为界分点
B. 把多种产品的市场增长率(加权) 平均值作为界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高市场增长定义为销售额至少达到10%的年增长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
(5)确定横坐标“相对市场份额”的一个标准线,从而将“相对市场份额”划分为高、低两个区域。
BCG 的布鲁斯认为,这个界分值应当取为2,他认为“任何两个竞争者之间,2比1的市场份额似乎是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无论哪个竞争者要增加或减少市场份额,都显得不切实际,而且得不偿失。这是一个通过观察得出的经验性结论。”在同年的另一篇文章中,布鲁斯说的更为明确:“明星的市场份额必须是仅次于它的竞争者的两倍,否则其表面业绩只是一种假象。”按照布鲁斯的观点,市场份额之比小于2,竞争地位就不稳定,企业就不能回收现金,否则地位难保。但在实际的业务市场上,市场领先者市场份额是跟随其后的竞争者的2倍的情况极为少见。所以和上面的市场增长率的标准线确定一样,由于评分等级过于宽泛,可能会造成两项或多项不同的业务位于一个象限中或位于矩阵的中间区域,难以确定使用何种战略。所以在划分标准线的时候要尽量占有更多资料,审慎分析,这些数字范围在运用中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修改。而且不能仅仅注意业务在BCG 矩阵图中现有的位置,还要注意随着时间推移历史的移动轨迹。每项业务都应该回顾它去年、前年甚至更前的时候是处在哪里,用以参考标准线的确定。
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高市场份额意味着该项业务是所在行业的领导者的市场份额;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企业是市场领导者时,这里的“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行业内排行老二的企业。
利益相关者矩阵
确定利益相关者的位置有两种方法: 权力/动力矩阵和权力/利益矩阵、权力/动力矩阵 可预测性 高 低 低 A B 影 很少问题 不可预测,但可管理 响 高 C D 影响大,但可预测 最大的危险或机会 编辑本段
分析
如下:
图示列出了一个权力/动力矩阵,在这个矩阵上可以画出各利益相关者的位置。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估和分析出在新战略的发展过程中在哪儿应该引入“政治力量”。
1. 最难应付的团体是处于D 区内的那些团体,因为它们可以很好地支持或阻碍新战略,但是它们的观点却很难预测。其隐含的意思非常明显:在已建立一个不可改变的地位前一定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测试这些利益相关者对新战略的态度。
2. 相反,在细分市场C 内的利益相关者,可能会通过管理人员的参与过程来影响战略,这些管理人员同意他们的' 观点' 并建立那些代表他们期望的战略。
3. 虽然细分市场A 和B 内的利益相关者权力很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事
实上,这些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支持本身,会对权力更大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影响。 权力/利益矩阵
图示:利益相关者定位图之权力/利益矩阵
利益水平
高 低
低 A B
最小努力 保持信息灵通
高 C D
保持满意 主要参与者
分析如下:
权力/利益矩阵的一个有价值的发展如图示中所示,它根据利益相关者与其持有的权力的关系,以及从何种程度上表现出对组织战略的兴趣对其分类。这个矩阵指明了组织需要建立的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的种类。
1. 显然,在制定和发展新战略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主要角色(细分市场D )是否接收该战略。
2. 那些最困难的利益相关者经常是细分市场C 内的利益相关者,虽然这些利益相关者总的来说是相对被动的,但要注意利益相关者影响战略的方式受特定事件的影响,即特定事件促使他们对战略产生影响。因此,全面考虑利益相关者对未来战略的可能的反应非常重要。如果低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突然重新定位于细分市场D 内并且阻止采用新战略,那么情况就会很糟。
3. 类似地,需要正确地对待细分市场B 中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主要通过信息来满足。在影响更有权力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时,他们是非常重要的“联盟”。这种确定利益相关者位置的方法的价值,在于其能分析以下问题:政治/文化状况是否可能会阻止采纳特定的战略。谁可能会是变化的主要阻止者和推进者,为了重新确定特定的利益相关的位置,是否需要坚持战备。
4. 需要维持活动来阻止利益相关者对他们自己重新定位。这就意味着要保持与细分市场C 有关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减少与细分市场B 中的利益相关者保持联系的程度。
安索夫矩阵(Ansoff Matrix)
产品/市场方格也往往被称作:Ansoff 矩阵(Ansoff Matrix )、产品市场扩张方格(Product Market Expansion Grid)、成长矢量矩阵(Growth Vector Matrix)。
目录
1 什么是安索夫矩阵
2 安索夫矩阵的核心步骤
3 安索夫矩阵的发展
4 基于安索夫矩阵的高校图书馆竞争格局分析[1]
5 安索夫模型与动荡管理
6 参考文献
什么是安索夫矩阵
策略管理之父安索夫博士于1975年提出安索夫矩阵。以产品和市场作为两大基本面向,区别出四种产品/市场组合和相对应的营销策略,是应用最广泛的营销分析工具之一。
安索夫矩阵是以2 X 2的矩阵代表企业企图使收入或获利成长的四种选择,其主要的逻辑是企业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的成长性策略来达成增加收入的目标。如图所示:
1、市场渗透(Market Penetration)——以现有的产品面对现有的顾客,以其目前的产品市场组合为发展焦点,力求增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采取市场渗透的策略,藉由促销或是提升服务品质等等方式来说服消费者改用不同品牌的产品,或是说服消费者改变使用习惯、增加购买量。
2、市场开发(Market Development)——提供现有产品开拓新市场,企业必须在不同的市场上找到具有相同产品需求的使用者顾客,其中往往产品定位和销售方法会有所调整,但产
品本身的核心技术则不必改变。
3、产品延伸(Product Development)——推出新产品给现有顾客,采取产品延伸的策略,利用现有的顾客关系来借力使力。通常是以扩大现有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推出新一代或是相关的产品给现有的顾客,提高该厂商在消费者荷包中的占有率。
4、多样化经营(Diversification )——提供新产品给新市场,此处由于企业的既有专业知识能力可能派不上用场,因此是最冒险的多样化策略。其中成功的企业多半能在销售、通路或产品技术等know-how 上取得某种综效(Synergy ),否则多样化的失败机率很高。
安索夫(Ansoff)后来对矩阵做了一个修改,增加了地理区域上的复杂性(如上图所示) 。这种三维模式的矩阵可以被用来定义战略选择和业务的最终范围。图示表明,客户可以选择市场需求、产品/技术、地理范围等变量中的一种来界定服务市场。安索夫(Ansoff)定义的投资组合战略的第二个要素是公司在每一服务市场上设法获取的竞争优势。第三个要素由可获得的业务之间的协同作用构成,最后一个要素是可获得的战略灵活性程度。战略灵活性可以通过两种途径获得。第一种途径是在公司外部,通过地理区域、服务需求和技术的多元化获得,使得任何战略业务单位的突然变化都不会对公司产生严重的影响。其次,战略灵活性可以通过增大业务间资源和能力的可转移性获得。
安索夫矩阵的核心步骤
产品市场多元化矩阵可以帮助企业科学地选择战略模式,但在使用该工具的时候,必须掌握其核心步骤:
首先考虑在现有市场上,现有的产品是否还能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市场渗透战略);
考虑是否能为其现有产品开发一些新市场(市场开发战略);
考虑是否能为其现有市场发展若干有潜在利益的新产品(产品开发战略);
考虑是否能够利用自己在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根据物资流动方向,采用使企业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一体化战略。
安索夫矩阵的发展
安索夫(Ansoff)的产品/市场方格理论,尽管已经问世很多年,但它指导企业成长与战略发展方面的价值仍然是很明显的。Derek F. Abell提出了Three Dimensional Business Definition (三维商业定义),较之Ansoff 矩阵更为高明。
基于安索夫矩阵的高校图书馆竞争格局分析[1]
安索夫是美国加州大学美国国际大学的战略管理教授。他在研究企业经营战略时提出了企业制定经营战略时首先要考虑的两大因素:产品(现有产品和新产品) 和市场(现有市场和新市场)[引。竞争情报领域用此方法来发现竞争对手,现用安索夫矩阵为基础来分析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竞争对手和竞争局势。
发现高校图书馆竞争对手的安索夫矩阵:
由安索夫矩阵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的不同层次的竞争,分别对各层次竞争者进行分析:
D 类竞争者,是和所研究的高校图书馆相比,提供的服务不同,并且用户也不同的竞争者,因此要短期内成为直接竞争对手很难的,这类竞争者可为愿望竞争者。
C 类竞争者,是提供的服务相同,但是用户不同的竞争者,因为市场壁垒的存在,这类竞争者属于潜在竞争者,如果市场壁垒一旦消失,这类潜在竞争就会变成直接竞争者(即A 类竞争者) 。这类竞争者包括其他高校的图书馆和公共同图书馆,随着馆际互借,一些图书馆网上服务的展开,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面不再限于本校学生了,开始向其他学校的学生扩展,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市场壁垒就不那么明显了,就容易朝A 类竞争者转换。
B 类竞争者,是提供的服务不同,但是用户相同的竞争者,这类竞争者属于平行竞争者,如果它要利用同用户建立的关系或建立起来的良好信誉而提供同高校图书馆相同的服务,就会变成直接竞争者。这类竞争者包括书店,信息咨询业,网上书店,搜索引擎和邮件定制等;
如书店提供阅览服务,就变成了图书馆的直接竞争对手。
A 类竞争者,是提供的服务相同,用户也相同的竞争者,这类竞争者属于直接竞争者,包括数字图书馆,还有B 类和C 类转化而成的竞争者。根据安索夫矩阵分析得来的各类竞争者的层次归纳如下图所示:
安索夫模型与动荡管理
安索夫认为,战略管理与以往经营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战略管理是面向未来动态地、连续地完成从决策到实现的过程。安索夫把经营战略定义为: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对目前从事的和将来要从事的经营活动而进行的战略决策。因此,安索夫认为企业战略的核心应该是:弄清你所处的位置,界定你的目标,明确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必须采取的行动。他把企业战略限定在产品和市场的范畴内,他认为经营战略的内容由四个要素构成:产品市场范围、成长方向、竞争优势和协同作用。他把企业的决策划分为战略的(关于产品和市场)、行政的(关于结构和资源调配)和日常运作的(关于预算、监督和控制)三类。安索夫认为企业生存是由环境、战略和组织三者构成,只有当这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适应时,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效益。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他设计了安索夫模型,这个模型的核心是通过企业和市场的分析确定有效的企业战略。[2]
案例一:保健品行业PEST 分析及其发展思路[1]
所谓保健品行业“PEST ”分析是指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因素进行分析,来确定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保健品行业发展战略管理过程的影响。
1. 从政治法律角度看,政府主管部门的更迭也带来保健品行业新变化
保健品标准和规定缺失且相互矛盾,如我国卫生部制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B276196规定食品中不允许含过氧化氢(双氧水) 但某些生产规章又订有保健食品的过氧化氢残留标准。由于缺乏有关的行业管理和国家标准造成保健品行业目前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价格虚高等现象严重。企业在现有法规下宣传自己的产品很容易违规。法规规定,保健食品不能宣传治疗作用。另一方面,保健食品中使用的中草药在药典中都有治疗作用。可是一用到保健食品里就不能宣传了,似乎治疗作用全没了。
2003年3月7日,国务院公布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属卫生部管理的保健品划归sDA 管理,自200年6月1日起,卫生部已停止受理保健品的申报,同年1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成交接,正式开展保健品的审批工作。受非典、部门移交影响,当年度保健品报批工作停顿了半年之久。从长期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手保健品行业管理职责,有助于让保健品行业更规范、更健康的发展。
2,从经济的角度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成为行业领头羊
保健品市场在过去的2年间,国外跨国公司一直鲜有涉足,市场被本土保健品企业牢牢占据,20年在保健品行业陷入低潮之时,美国安利却凭借独特的销售模式异军突起,实现了年销售额3亿元的惊人业绩,尽管安利的营销模式颇有争议。但不能否认,随着跨国保健品公司进军中国的步伐加快,国内保健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加上国内行业的竞争,市场营销模式也有进一步变化。
一是产品开始两极分化。从200年起,因为竞争日益激烈,保健品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以功能诉求为主的产品,多用疗程、买赠促销等刺激消费者购买,这类产品价格越来越高; 以营养补充为诉求的机能性食品或滋补品,价格越来越低,有成为日用品保健品的趋势。二是渠道细分、直销比例增大。受传统渠道费用高涨、竞争趋向白热化的压力,保健品厂商积极探索渠道多样化,传统的药店+商超的销售渠道快速分化,保健品连锁专卖店、厂家直销店、店中店、传销、电话销售、会务销售、展会销售直至网络销售等多种渠道形式正在加速形成。受渠道多样化的影响,保健品销售额中直销比例日益增大。以上海市场为例,投放广告、进人常规渠道的功能性食品,相当部分销量同样依靠直销。三是传播方式日益直接化。由于传统媒体效果弱化、价格日益提高,保健品厂商传播产品信息的方法正日益扁平化,直接掌握消费者资料,定期针对固定消费群体进行传播,已经成了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3. 从社会的角度看,保健品市场起伏不定但发展势头良好
2000年开始,保健品行业连续发生负面事件媒体连篇累犊的负面报道,让保健品行业再次陷人“信任危机”,从而导致不少保健品企业崩盘,保健品迅速从巅峰跌人谷低。20年、200年保健品行业销售额持续下降。但是到200年3月后,销售额回升,保健品行业销售额在短期内急速攀升,保健品行业开始复苏。200年,全国保健品销售额比20年增长50左右,年度销售额达到30亿元。
社会生活的变化促使了保健业的强劲势头首先,我国城乡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9%和
5.%,处于温饱向小康的过渡阶段,东南沿海一些大中城市和地区已达到了中等收人国家水平人们的消费观念、健康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促进城乡保健品消费支出以每年15%一3%的速度快速增长。其次,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保健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竞争愈演愈烈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给人们生理和心理机能带来巨大冲击,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扩大。
为规避不健康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人们求助于保健品,使保健品的开发和生产成为经济生活中的“热点”。第三,多层次的社会生活需要,为保健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除了在家庭和事业双重压力下的中年人逐步加人保健品消费行列之外,老年人、青少年是保健品消费的主力军。
4. 从技术的角度看,保健品行业研发,生产和销售发生了全新变化
WTO 给中国保健品企业带来了世界级的竞争对手,面临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所有从事保健品生产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保健品竞争的核心必将是科技含量,加强科技投人迫在眉睫。特别是已经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更要重视保健品的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提高新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使保健品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过渡,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成为主流。
只有保健品企业不断更新技术和提高技术含量,开发出效果好、质量高、有特点的第三代保健品,使产品从低层次的价格战、广告战中走出来,转向高层次的技术战、服务战,才能在“人世”后,缔造出我国的保健品世界品牌,才有能力进军国际市场。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电子商务成为销售重要渠道。各销售商都抓住电子商务的有利武器,搞销售网站,拓宽销售面,丰富产品种类。单单做电视购物的试用型销售,所涉及的消费者群体毕竟有限。通过投入设备和资金,开设购物网站的形式来发展更多的消费人群,同时也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先进技术进一步的宣传产品,以及让消费者先试后买,买什么都满意的先进销售理念。 这一切都为保健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技术基石。
保健品行业在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危害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要引起高度重视并急需解决的地步。
1. 管理体制落后
管理体制属于政治法律环境,对保健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影响。虽然我们的保健品管理体制在变化,但还有三大问题。
一是行政立法滞后。目前保健品产业还没有统一的行政归口管理部门,卫生、医药、工商等部门各自为政,还没有制定一个可操作性的产业标准以及规范统一的检测手段、审查程序和管理办法。一些违法经营者便采取打“擦边球”的策略进人保健品市场,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厂家,在该产业较高利润的刺激下,纷纷投产或转产保健品,这是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行业管理缺位。过去食品安全管理由农业部负责种植、轻工部负责加工、内贸部负责销售。200年机构改革后,农业部还是负责种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则将主要精力放在保健食品审批上,卫生部主要针对餐饮业进行检查,而轻工部和内贸部被取消后成立的商务部,以及国家质监总局和工商、海关、公安等部门也都涉及食品管理,而真正能对食品加工进行全面管理的部门却一直没有以独立机构的形式出现。多头监管等于没有监管。在这
种落后的管理体制下,出现了许多既危害行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损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现象。特别是因为条块分割、多头监管,致使许多保健品生产商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一些有害的假冒伪劣保健品得以流人市场,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三是保健品生产标准偏低,缺乏统一标准,管理混乱。保健品市场比较混乱的另一问题就在于保健品行业门槛较低,加上生产环节要求不高,没有一个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部分保健品未经严格的临床验证,加之审批相对简单,市场又在迅速膨胀,造成了大量的非专业化企业涌入保健品行业。药品生产有GMP 规范,药品经营有GS 规范,而保健品的生产经营却无统一规范,这将成为我国保健品进人国际市场的障碍。
2. 企业追求短期利益
由于保健品直接用于人体,满足和协调人体生理机能,其质量直接关系人的健康。因此,与其它企业相比,保健品企业要承担更高的社会义务。在我国,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在各个行业都不少见,但在保健品行业尤其典型,有业内人士甚至质问:“在中国,你看到哪个产品过了两年,第三年还能赚钱? ”企业的短期行为表明了自身经济与技术变量的近视,产品创新少,雷同现象严重、以虚假广告欺骗消费者、保健企业出现非法行为。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无视法律规定,为牟取短期暴利,见利忘义,胡作非为的结果。
中国保健品市场不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厂家的投机思想在作怪。当看到保健品有利可图之后,许多厂家在没有多少准备的情况下进人保健品领域的,这种先天不足的基础使它们不可能沿着正常的经营之路走下去,而是走上了投机之途。其投机主要表现为:用不成熟或有问题的产品进行产品投机,用高得离谱的价格进行价格投机,用高回扣进行渠道投机,用不可兑现的承诺或虚假的案例进行促销投机,有的甚至用品牌延伸进行品牌投机。
3. 消费者消费观念错误
消费群体作为社会文化环境因素,对保健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变数。
众所周知,祖国医学是“医食同源”。民谚说:药补不如食补。即用食平病、食疗为先,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乃后命药。由于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使用的原料是相互交叉的(卫生部曾颁布过8多种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物品,如枣、百合、山药、山植等) ,加之其功能往往都与调整人体的机能相关,因此,保健食品和保健药品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 目前消费者购服保健品存在许多误区。有多多益善引起中毒的现象,如脂溶性维生素A 、DE 、K 等都会在未消耗尽的情况下积蓄于体内产生毒副作用; 有张冠李戴,用非自然行为阻碍机体正常运行; 还有孕期乱补,不但无益于产妇,还有害于胎儿等等。特别是一些食健字号的减肥药,有明显的副作用,许多人为此付出了非常沉重的代价(这类事件经常可见报道) 。加上这些年来整个社会偏重于以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部分企业有意无意地混淆或歪曲医药科技与管理科学的一般原则导致人们心中形成了一些错误的消费观念。欲形成健康理性的保健品消费市场,这些观念必须在未来逐步改变。
通过上面问题的解剖,我们还要从市场发展的角度,并在PEsT 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
1. 通过立法和修订现行法,改革保健业管理体制
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表面上看是经济主题之间的竞争,从本质上看却是企业制度的竞争。政府应该创造和维护一个有利于企业竞争的公平有序的良好环境,以制度、法律规范企业行为。随着中国经济的进步与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促成巨大的保健食品市场需求已成为可能。因此,我国的保健品行业要有更大的增长,整个行业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必须重视市场规则的制定,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首先,进一步完善《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法》。“食品卫生法”的名称应变更为“食品安全与卫生法”,即不仅要求符合卫生标准,还应符合安全标准。现行的199年发布的《食品安全法》存在执法主体职责与现实情况有所脱节、调整的范围过于狭窄、内容单薄
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法律责任规定不严衔接不顺内容不全、监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责任追究机制缺位等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
其次,尽快修订和完善《保健品管理办法》有关条款。一要进一步明确保健品的定义。一份市场调查表明,超过87%的消费者无法正确区分保健品、食品和中草药。所以应在《办法》中明确规定保健品的内涵和外延。二要有针对性地增加《办法》中对委托加工、异地经营等行为进行管理的条款。调查显示,超过33%的企业尚不具备自身生产条件,须委托药厂加工保健品。但目前的《办法》中没有相关的规定,应在科学基础上制定委托加工的生产规范并增加相应的条款。
第三,进一步确立国家卫生部对于保健食品市场的核心指导地位。卫生部除严格保健食品的审批过程外,还应该确立对保健食品生产条件的审批制度,同时注重市场的整顿。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市场抽查,弘扬名优,打击伪劣,切实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为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
2. 健全执法机构严格执法、提高执法水平
首先,设立统一的强力执法机构。通过立法设立统一的强力执法机构,根据法律的授权或执法机关的委托,进行统一的检验检疫,对食品从生产到流通,直至市场销售的所有环节进行集中统一的监督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其次,加强保健品质量国家标准的执法检查
国家应尽快出台有关质量标准和法规,对于保健品市场来说,无论是在相关政策法规还是实际市场运作方面,我国相对于欧美等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产品质量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保健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应提高保健品行业生产许可的门槛,采用认证机制,由专门机构来确定保健品的质量品质。
第三,合理确定保健品价格。现在中国尽管已经进入了全民保健的时代,但人们的收人水平还程很高,还不能承受过高的保健品价格,这就要求各保健品企业必须适应市场的变化. 用薄利多销的价格策略敲开千家万户的大门。
3. 更新保健品经营理念和创新保健品经营手段
保健品经营要从严谨的市场调查开始。之所以有那么多医保广告挥金如土慷慨激昂的往电视上“砸”,除了正常的本能的宣传需要,更重要的是“榜样”(标王效应及哈药等的成功) 的诱惑性实在太强,让他们始终心存幻想。然而,医保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消费意识的趋于成熟,靠广告轰炸征服消费者的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医保营销,必然回归理性时代。因此,目前对于大多数保健品企业而言,当务之急是端正经营思想,变投机经营为科学经营,练好内功,才能走上健康的发展之路。
4. 树立正确的保健品消费观
政府、企业要有效承担起自己的义务,帮助消费者树立科学的营养观、消费观,目前保健品市场中存在的那些不和谐现象才会在发展中逐步得到改善,一个能基本满足人民身体健康需要的朝阳产业也将迅速发展起来。
5. 扩大科技投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保健品行业怎样做强做大,集中的焦点在五个方面—价格竞争,品牌竞争,服务水平竞争质量竞争和人才竞争。而这些均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否到位。现在的保健业既要加强医药科技基础上的软科学的投人和研究,还要加大硬科学的投人和建设,才能保证保健食品管理和发展的科学化。
[编辑]
案例二:对建筑装饰设计行业的PEST 分析[2]
近年来, 随着政府职能的改革、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一步全面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
的要求进一步增高, 对改制后的建筑设计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设计企业在自身体制发生变化的同时, 外部环境同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种形势下, 建筑装饰设计单位通过对自身内外环境的分析, 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并组织实施是十分必要, 十分及时的。
PEST(Political、Economic 、Social 、Technological) 分析模型是环境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为我们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路, 它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的若干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列示, 帮助行业或组织分析和总结相对关键和重要的影响因素, 以确立最终的战略目标。
一、政治(Political)因素
1. 行业管理政策趋于完善
在政策因素中, 政府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宏观管理政策无疑直接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九五”期间, 我国的勘察设计行业从单位的生产经营体制、产权结构和内部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和探索, 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条例, 从市场、质量、资质、注册、招投标等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
2001年初, 国家建设部专门就建设装饰市场的管理发布了“关于加强建筑装饰设计市场管理的意见”(建设[200l]9号), 这一文件针对目前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相对应的政策, 这将大大促进建筑装饰设计市场竞争的有序化。长期来看, 建筑设计行业的资质管理、招投标制度、项目全程监理和工程事故追究等制度的完善将对行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 加入WT0后带来机遇
加入WTO 无疑会给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 首先, “入世”后的中国市场将逐步成为开放、平等、竞争、透明的市场, 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竞争者在中国市场上进行公平、平等的竞争, 参与市场竞争的规则将逐步成为国际通行规则, 这有利于正规单位参与竞争; 其次, 随着市场的开放, 将促使行业领导和执业人员进一步更新观念, 通过合作和交流学习, 了解国外事务所先进的管理方式、运作方式, 以提升专业和服务水平, 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另一方面, 加入WTO 后, 虽然根据现有WTO 协定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条款, 我国对市场的开放可以采取“逐步放开”的政策, 以保护本国利益, 但这种保护时间是有限的, 由于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市场基本上是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发育起来的, 在市场主体行为、服务标准、机构组织形式、行业规则和职业道德操守以及政府管理体制、行业自律程度等诸方面与国外同行业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据有关资料, 我国现有勘察设计单位12000家, 年营业额为360亿元, 折合43.5亿美元, 而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贝歌特工程公司一家。年营业额即达112亿美元, 竞争形势相当严峻, 我们必须抓住我国建筑设计市场逐步开放这一时期, 发展壮大自身实力, 以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经济(Economic)因素
1. 持续增长的基建投资规模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经济一直处于持续稳定的增长状态, 于1995年就提前实现了一年GDP 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1999年中央又作出了开发大西北的重要决策, 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向西部倾斜, 从而在国内又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高潮。据有关媒体资料, 在新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潮中, 我国己开工或计划建设的机场约60余个, 其中大型枢纽机场6个, 这一热潮使大型公共设施的装饰设计市场出现爆炸性的增长。
“九五”期间, 上海实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9597亿元, 据预测, “十五”期间投资总规模将达到10000亿元左右, 具体与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有关的重大项目有航空港、铁路第二客站的建设、城市景观工程和标志性的文化设施, 这对景观设计和室内装饰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示。
2. 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
城市化是未来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典型特征便是城市化, 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 显示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速度和潜力, 这也为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发展给予了很大的空间。
上海的城市化水平(70%)远远高于全国总体水平, 在上海“十五”规划中, 上海城市建设除了市区内的市政工程配套之外, 其重点在黄浦江两岸与郊区的“三城九镇”建设, 总的投资规模数以百亿计; 尤其是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界博览会, 对建设规模和建设水平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其中为建筑装饰设计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三、社会(Social)因素
1. 社会时尚品位水平的提高
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改善, 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对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们对环境景观的美化、对装饰装修的品位变化上, 甚至是对时尚的追求上。据有关报道,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10m^2,比1999年扩大近2m^2,住宅装饰已成为时尚。我国目前从事装饰工程的队伍己达600万人, 其中400万人从事家居装饰, 这一市场已不容忽视。
另据了解, 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对新建住宅的“菜单式全装修”试点管理工作, 争取在二、三年后逐步取消毛坯房, 实现商品住宅的即买即住。这一趋势必将提升家居装饰对大的装饰设计施工企业的吸引力, 而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差异化和商品住宅的分级消费, 这一市场将细分为不同的消费层次。所以, 装饰设计行业应当利用自己的优势, 适时切入这一领域, 比如高档商品住宅、别墅等的装饰设计等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细分市场。
3.2人才流动给行业带来的压力和活力市场经济中要求资源配置市场化, 建筑装饰设计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也必然离不开人才市场的具体状况。从事建筑装饰设计的执业人员属于比较高层次的专业人员, 面对的人才市场属于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市场, 有压力也有动力。目前, 由于人才流动尚不是十分通畅, 而且由于专业面较为狭窄, 我国的整个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本身发展时间不长, 高层次的专业人员本身相对就较少, 人才市场的来源无法提供直接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高层次人员。因此对于装饰设计企业而言, 培养和留住人才就显得更加重要。
四、技术(Fechnologieal)因素
1. 信息技术将成为行业腾飞的引擎
飞速发展的电子信息和通讯技术将在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愈来愈关健的作用, 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使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和企业运行信息化成为可能, 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同时改变了企业传统的工作模式。目前普遍存在的集中的同步的工作方式将被分散的、不强求同步的方式所替代。甚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购物、领取工资、存取款等活动也要以通过网络来进行。一位从事新兴互联网企业研究的专家曾经断言:再过若干年, 将不存在所谓的互联网企业, 因为所有的企业都将成为互联网企业。可见信息技术带给企业或者非企业组织的变化将会是革命性的。建筑装饰设计企业作为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中介组织, 必须迅速适应这一技术变革, 在工作模式上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 并在社会和企业信息化变革中开拓新的业务渠道和业务范围。
目前, 信息技术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大多为施工图、电脑效果图的制作, 预计通过电子商务模式, 网上建立虚拟设计企业, 跨空间与时间进行网上讨论、交换设计方案, 高效率地协调工作已接近现实。另外装饰设计从最初构想到最后成品展示, 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将成为建筑装饰设计的一大进步和重要表现手段。对于大型公共建筑的室内设计, 利用这种技术手段将更具说服力, 更有利于设计师向有关专家和社会公众表现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 信息技术将成为装饰设计企业有效率的竞争手段之一。
2. 新材料的应用使行业发展前景花团锦簇
未来的装饰装修材料将不仅满足对建筑的装饰功能, 还要满足建筑物的节能、舒适等特殊要求。装饰装修材料将更强调低污染环保型、环境功能型(净化、优化空气, 吸声、吸波, 调节温湿, 防菌防霉等) 、可再生、可循环、可就地取材研发。
因此, 装饰装修材料的大家庭中将不断增加一些新面孔, 大体分为三类:节能材料、环保材料和环境友好材料(该种材料不仅注重材料本身的性能, 同时力求在材料的整个寿命周期内对环境友好) 。
出于对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健康、舒适性要求, 最终将迫使目前还在大量用于室内装修的含有有害挥发气体的产品被淘汰出局。装饰装修材料生产企业应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因势利导, 调整产品结构, 对自身现有产品不断升级换代, 按新标准、新要求选好原材料, 调整材料配方和生产工艺, 推动行业向高性能、多功能、环保型方向发展。
反过来, 生态建筑的发展与功能要求又将拓展装饰装修材料更具环保功能, 引领装饰装修材料新的发展, 这些不断出现的新的变化对建筑装饰设计行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也从设计理念上对设计人员形成了更多的启迪。
Bcg
1)问题型业务(Question Marks,指高增长、低市场份额)
处在这个领域中的是一些投机性产品,带有较大的风险。这些产品可能利润率很高,但占有的市场份额很小。这往往是一个公司的新业务,为发展问题业务,公司必须建立工厂,增加设备和人员,以便跟上迅速发展的市场,并超过竞争对手,这些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问题”非常贴切地描述了公司对待这类业务的态度,因为这时公司必须慎重回答“是否继续投资,发展该业务?”这个问题。只有那些符合企业发展长远目标、企业具有资源优势、能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才得到肯定的回答。得到肯定回答的问题型业务适合于采用战略框架中提到的增长战略,目的是扩大SBUs 的市场份额,甚至不惜放弃近期收入来达到这一目标,因为要问题型要发展成为明星型业务,其市场份额必须有较大的增长。得到否定回答的问题型业务则适合采用收缩战略。
如何选择问题型业务是用BCG 矩阵制定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这关乎企业未来的发展。对于增长战略中各种业务增长方案来确定优先次序,BCG 也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通过下图权衡选择ROI 相对高然后需要投入的资源占的宽度不太多的方案。
(2)明星型业务(stars ,指高增长、高市场份额)
这个领域中的产品处于快速增长的市场中并且占有支配地位的市场份额,但也许会或也许不会产生正现金流量,这取决于新工厂、设备和产品开发对投资的需要量。明星型业务是由问题型业务继续投资发展起来的,可以视为高速成长市场中的领导者,它将成为公司未来的现金牛业务。但这并不意味着明星业务一定可以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因为市场还在高速成长,企业必须继续投资,以保持与市场同步增长,并击退竞争对手。企业如果没有明星业务,就失去了希望,但群星闪烁也可能会闪花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眼睛,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这时必须具备识别行星和恒星的能力,将企业有限的资源投入在能够发展成为现金牛的恒星上。同样的,明星型业务要发展成为现金牛业务适合于采用增长战略。
(3)现金牛业务(Cash cows,指低增长、高市场份额)
处在这个领域中的产品产生大量的现金,但未来的增长前景是有限的。这是成熟市场中的领导者,它是企业现金的来源。由于市场已经成熟,企业不必大量投资来扩展市场规模,同时作为市场中的领导者,该业务享有规模经济和高边际利润的优势,因而给企业带来大量现金流。企业往往用现金牛业务来支付帐款并支持其他三种需大量现金的业务。现金牛业务
适合采用战略框架中提到的稳定战略,目的是保持SBUs 的市场份额。
(4)瘦狗型业务(Dogs ,指低增长、低市场份额)
这个剩下的领域中的产品既不能产生大量的现金,也不需要投入大量现金,这些产品没有希望改进其绩效。一般情况下,这类业务常常是微利甚至是亏损的,瘦狗型业务存在的原因更多的是由于感情上的因素,虽然一直微利经营,但象人养了多年的狗一样恋恋不舍而不忍放弃。其实,瘦狗型业务通常要占用很多资源,如资金、管理部门的时间等,多数时候是得不偿失的。瘦狗型业务适合采用战略框架中提到的收缩战略,目的在于出售或清算业务,以便把资源转移到更有利的领域。
Why BCG Matrix?BCG 矩阵的精髓在于把战略规划和资本预算紧密结合了起来,把一个复杂的企业行为用两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来分为四种类型,用四个相对简单的分析来应对复杂的战略问题。该矩阵帮助多种经营的公司确定哪些产品宜于投资,宜于操纵哪些产品以获取利润,宜于从业务组合中剔除哪些产品,从而使业务组合达到最佳经营成效。
编辑模型的重要假设
早在还没有提出BCG 矩阵之前的1966年,波士顿咨询公司通过实证研究获得了一个重要发现——经验曲线。经验曲线的基本结论是:
“经验曲线是由学习、分工、投资和规模的综合效应构成的。”“每当积累的经验翻一番,增值成本就会下降大约20%到30%。”
“经验曲线本质上是一种现金流量模式。”因为规模是学习与分工的函数,所以可以用规模来代表经验曲线中的学习和分工成份。
企业某项业务的市场份额越高,体现在这项业务上的经验曲线效应也就越高,企业就越有成本优势,相应的获利能力就越强。按照波士顿公司的经验,如果一个企业某项业务的市场份额是竞争者该项业务市场份额的两倍,那么这个企业在这项业务上就具有较之竞争者20-30%的成本优势。这就是BCG 选取市场份额作为一个重要评价指标的原因所在。
BCG 认为市场份额能导致利润,这其实就是“成本领先战略”。BCG 一直认为规模优势很重要,BCG 自己的解释是市场份额大的公司不仅获得了更多的收入,还实现了更高的单位运营利润,优势在于更高的价格(边际利润)、在广告和分销上更低的单位支出。 编辑如何用模型来分析
(1)评价各项业务的前景。BCG 是用“市场增长率”这一指标来表示发展前景的。这一步的数据可以从企业的经营分析系统中提取。
(2)评价各项业务的竞争地位。BCG 是用“相对市场份额”这个指标来表示竞争力的。这一步需要做市场调查才能得到相对准确的数据。计算公式是把一单位的收益除以其最大竞争对手的收益。
(3)表明各项业务在BCG 矩阵图上的位置。具体方法是以业务在二维坐标上的坐标点为圆心画一个圆圈,圆圈的大小来表示企业每项业务的销售额。
到了这一步公司就可以诊断自己的业务组合是否健康了。一个失衡的业务组合就是有太多的狗类或问题类业务,或太少的明星类和金牛类业务。例如有三项的问题业务,不可能全部投资发展,只能选择其中的一项或两项,集中投资发展;只有一个现金牛业务,说明财务状况是很脆弱的,有两项瘦狗业务,这是沉重的负担。
(4)确定纵坐标“市场增长率”的一个标准线,从而将“市场增长率”划分为高、低两个区域。
比较科学的方法有两种:
A. 把该行业市场的平均增长率作为界分点
B. 把多种产品的市场增长率(加权) 平均值作为界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高市场增长定义为销售额至少达到10%的年增长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
(5)确定横坐标“相对市场份额”的一个标准线,从而将“相对市场份额”划分为高、低两个区域。
BCG 的布鲁斯认为,这个界分值应当取为2,他认为“任何两个竞争者之间,2比1的市场份额似乎是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无论哪个竞争者要增加或减少市场份额,都显得不切实际,而且得不偿失。这是一个通过观察得出的经验性结论。”在同年的另一篇文章中,布鲁斯说的更为明确:“明星的市场份额必须是仅次于它的竞争者的两倍,否则其表面业绩只是一种假象。”按照布鲁斯的观点,市场份额之比小于2,竞争地位就不稳定,企业就不能回收现金,否则地位难保。但在实际的业务市场上,市场领先者市场份额是跟随其后的竞争者的2倍的情况极为少见。所以和上面的市场增长率的标准线确定一样,由于评分等级过于宽泛,可能会造成两项或多项不同的业务位于一个象限中或位于矩阵的中间区域,难以确定使用何种战略。所以在划分标准线的时候要尽量占有更多资料,审慎分析,这些数字范围在运用中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修改。而且不能仅仅注意业务在BCG 矩阵图中现有的位置,还要注意随着时间推移历史的移动轨迹。每项业务都应该回顾它去年、前年甚至更前的时候是处在哪里,用以参考标准线的确定。
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高市场份额意味着该项业务是所在行业的领导者的市场份额;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企业是市场领导者时,这里的“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行业内排行老二的企业。
利益相关者矩阵
确定利益相关者的位置有两种方法: 权力/动力矩阵和权力/利益矩阵、权力/动力矩阵 可预测性 高 低 低 A B 影 很少问题 不可预测,但可管理 响 高 C D 影响大,但可预测 最大的危险或机会 编辑本段
分析
如下:
图示列出了一个权力/动力矩阵,在这个矩阵上可以画出各利益相关者的位置。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估和分析出在新战略的发展过程中在哪儿应该引入“政治力量”。
1. 最难应付的团体是处于D 区内的那些团体,因为它们可以很好地支持或阻碍新战略,但是它们的观点却很难预测。其隐含的意思非常明显:在已建立一个不可改变的地位前一定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测试这些利益相关者对新战略的态度。
2. 相反,在细分市场C 内的利益相关者,可能会通过管理人员的参与过程来影响战略,这些管理人员同意他们的' 观点' 并建立那些代表他们期望的战略。
3. 虽然细分市场A 和B 内的利益相关者权力很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事
实上,这些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支持本身,会对权力更大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产生影响。 权力/利益矩阵
图示:利益相关者定位图之权力/利益矩阵
利益水平
高 低
低 A B
最小努力 保持信息灵通
高 C D
保持满意 主要参与者
分析如下:
权力/利益矩阵的一个有价值的发展如图示中所示,它根据利益相关者与其持有的权力的关系,以及从何种程度上表现出对组织战略的兴趣对其分类。这个矩阵指明了组织需要建立的与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的种类。
1. 显然,在制定和发展新战略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主要角色(细分市场D )是否接收该战略。
2. 那些最困难的利益相关者经常是细分市场C 内的利益相关者,虽然这些利益相关者总的来说是相对被动的,但要注意利益相关者影响战略的方式受特定事件的影响,即特定事件促使他们对战略产生影响。因此,全面考虑利益相关者对未来战略的可能的反应非常重要。如果低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突然重新定位于细分市场D 内并且阻止采用新战略,那么情况就会很糟。
3. 类似地,需要正确地对待细分市场B 中利益相关者的需要--主要通过信息来满足。在影响更有权力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时,他们是非常重要的“联盟”。这种确定利益相关者位置的方法的价值,在于其能分析以下问题:政治/文化状况是否可能会阻止采纳特定的战略。谁可能会是变化的主要阻止者和推进者,为了重新确定特定的利益相关的位置,是否需要坚持战备。
4. 需要维持活动来阻止利益相关者对他们自己重新定位。这就意味着要保持与细分市场C 有关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减少与细分市场B 中的利益相关者保持联系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