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与防波堤相互作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防波堤是港口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防御波浪的港区的侵袭,在港工建筑物逐步进入深水区域时,传统意义上的防波堤因其造价较高、技术复杂、施工困难等已不能适应深水港发展的要求,且传统意义上的防波堤在水体交换、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所欠缺,港口工程结构型式正逐步向透空式结构、消能式结构及多功能型结构方向发展。但是现有的透空式防波堤结构相对复杂,造价较高,且消浪效果不佳。而且外海施工条件恶劣,迫切需要一种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安装、拆卸方便,且消浪效果好的新型防波堤结构。
图1 新型透空式双层板型防波堤
(1- 支撑桩,2-下横梁,3-预制板,4-上横梁)
本实验针对一种新型透空式双层板型防波堤(见图1)的消波性能进行研究。该防波堤施工成本低廉,利用预制的小型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海上现场装配成相互锁扣的框架,因而施工方便、安全,海上施工工期缩短,适用于软土地基,并且能实现内港与外港之间海水的循环。本实验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波浪参数,得出防波堤的相对波高、相对水深及相对预制板间隙与透射系数的关系,验证此种型式的防波堤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主要是对防波堤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进行分析。 透射系数是指透射波与入射波的波高比值: K t =H t H i
式中:H i 为堤前入射波高,H t 为堤后透射波高。
反射系数是值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波高比值: K r =H r H i 式中:H i 为堤前入射波高,H r 为反射波高。
(2) (1)
三、实验装置及仪器设备
(1)造波系统及水槽(金盆岭校区港航中心港工厅)
波浪水槽长×宽×高=45m×0.5m ×0.8m ,最低工作水深0.2m ,最高工作水深0.6m ,模型布置在水槽中心位置。造波机后侧设有直立式消能网,水槽的另一端设有消能坡,以消除波浪反射影响。 (2)防波堤模型
根据《波浪模型试验规程》JTJ/J234-2001,依重力相似准则设计正态模型,根据试验室内波浪槽尺度及防波堤尺寸、水深、波浪要素和试验仪器测量精度,本模型采用几何比尺为1:10。模型高度0.4m ,顺水流方向长度B=1m,宽与水槽宽度相同为0.5m ,模型上下板间距S=0.1m,单个预制板:长×宽×厚=0.5×0.05×0.01m ,预制板之间的间隙可调,调动范围为0.01~0.03m,由上下板及前后板组成的消浪室,其上下位置可变动。
(3)浪高仪布置
为避免模型处受到造波机二次反射波浪影响,模型放置在距离造波板x m
处,模型顺水流方向的宽度B 为1m ,板间距S 可调。共布置1#-5#共5个浪高仪,浪高仪布置如图2所示。1#、2#和3#浪高仪布置在模型迎浪侧,其中3#浪高仪位于模型前x 3处,1#和2#浪高仪的间距为∆x 1-2,2#和3#浪高仪的间距为
∆x 2-3;4#和5#浪高仪布置在模型的后面,其中4#浪高仪位于模型后x 4处,4#和5#浪高仪的间距为∆x 4-5。
1#
2#
3#
4#
5#
图2 实验布置图
四、实验方案
4.1 试验波浪参数
实验采用规则波进行,首先调节好防波堤上下板间距,往水槽放水,测出预制板间隙、模型入水深度,模型水面以上高度,以保证模型顶面极少产生越浪。模型安装完毕后,使用造波机造波,记录好试验波浪参数,选取新的造波参数(波高H 、波周期T ),重新开始实验,至少进行5组试验,见表1。
表1 试验参数
如果时间允许,可改变水深或上下板间距进一步开展实验。实验完毕后,对模型参数及试验波况参数根据比尺关系进行换算,将其换算为原型参数,见表2。
表2 原型与模型对照表
4.2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试验中通过5个浪高仪分别同步记录了堤前及堤后的波面过程数据。对模型前的1#、2#和3#测点的波面数据,选取其中不同的两点,应用Goda 的两点法(见附录),分离出模型前的入射波高和反射波高,然后平均求得最后的入射波高和反射波高,并计算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对模型后的3#与4#测点的波面数据,同样应用两点法,分离出模型后的透射波高,以消除水槽尾端消能网的反射影响,从而可更为准确地确定模型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要求同学们根据附件(Goda 两点法计算波浪反射系数)的原理,计算出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根据波浪参数,分析透射系数、堤前反射系数随相对板宽、相对板间距、相对水深和波陡等参数变化的关系。
4.3 实验步骤
1) 确定浪高仪测点位置,测出x m 、∆x 1-2、∆x 2-3、x 3、x 4、x 4-5等坐标值; 2) 测定防波堤上下板间距,往水槽放水,测出水深、模型入水深度、模型水
面以上高度;
3) 启动造波机程序,开始造波;
4) 启动数据采集软件,通过各浪高仪记录下各测点波面数据,用照相机记录
下实验现象;
5) Goda 两点法FORTRAN 程序计算反射系数、透射系数,绘制相关曲线; 6) 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该包括如下几部分: 1) 实验目的和意义
2) 实验概述(包括实验地点,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实验布置描述包括造波
机位置、消浪设施、浪高仪布置等,绘制出实验布置图,给出浪高仪坐标位置表)
3) 实验内容和步骤(具体的实验步骤,每个步骤测量过程和内容描述) 4) 实验现象描述(波浪在防波堤前、防波堤中、防波堤后的现象描述) 5) 实验数据分析(计算透、反射系数,并分析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随相对板
宽B/L、相对板间距S/L、相对水深d/L和波陡H/L等参数变化的关系,绘制相关的关系曲线;并将模型参数及试验波况参数根据比尺关系进行换算,将其换算为原型参数)
表3 透射系数、反射系数计算
6) 实验结论(实验总结,主要的实验结论) 7) 实验收获与体会
实验图表应该规范。绘图要有图号、图名。图内应标明设备的名称、浪高仪的距离等详细信息。坐标轴应有名称和单位。表格应有表号和表名,不要忘记写单位。公式应该分别编号。
六、实验要求
1) 各小组根据本实验指导书自行设计方案(设计表1~表3),于实验当天上
交。
2) 实验前先预习,实验当天每人上交一份预习报告(用信纸写),无预习报告
的实验成绩为零,实验前抽查实验预习效果;实验时每人带上一份实验指导书;
实验预习报告的组成:1)谈谈你所了解的防波堤?2)查阅文献回答问题1和问题2。 问题1:查阅相关资料简述传统型式防波堤和新型透空式防波堤的优缺点? 问题2:查阅相关资料,选择一种防波堤解释其消浪机理?
3) 实验时每组带一个照相机和一个U 盘;
4) 实验报告必须要有实验照片,报告中无照片或用其他组实验照片的,实验
成绩不及格;
5) 实验完成后,原始数据必须要有指导老师的签字,否则实验成绩为零。 6) 本实验指导书只作为参考,实验报告以实际做实验的情况来写。 附主要参考文献:
1) 殷伟,卢学军,储标,刘映辉,呼萸俊. 多个波高仪实现两点法分离合成波
浪. 港工技术,2007(4):4-6
2) 唐琰林. 双层水平板型透空式防波堤消波性能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 2006
3) 王国玉. 特种防波堤结构型式及水动力特性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 2005
4) 何军. 特种板式防波堤消浪及波压力特性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 2009.
附 Goda 两点法计算波浪反射系数
波浪与防波堤相互作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防波堤是港口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防御波浪的港区的侵袭,在港工建筑物逐步进入深水区域时,传统意义上的防波堤因其造价较高、技术复杂、施工困难等已不能适应深水港发展的要求,且传统意义上的防波堤在水体交换、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所欠缺,港口工程结构型式正逐步向透空式结构、消能式结构及多功能型结构方向发展。但是现有的透空式防波堤结构相对复杂,造价较高,且消浪效果不佳。而且外海施工条件恶劣,迫切需要一种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安装、拆卸方便,且消浪效果好的新型防波堤结构。
图1 新型透空式双层板型防波堤
(1- 支撑桩,2-下横梁,3-预制板,4-上横梁)
本实验针对一种新型透空式双层板型防波堤(见图1)的消波性能进行研究。该防波堤施工成本低廉,利用预制的小型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海上现场装配成相互锁扣的框架,因而施工方便、安全,海上施工工期缩短,适用于软土地基,并且能实现内港与外港之间海水的循环。本实验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波浪参数,得出防波堤的相对波高、相对水深及相对预制板间隙与透射系数的关系,验证此种型式的防波堤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主要是对防波堤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进行分析。 透射系数是指透射波与入射波的波高比值: K t =H t H i
式中:H i 为堤前入射波高,H t 为堤后透射波高。
反射系数是值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波高比值: K r =H r H i 式中:H i 为堤前入射波高,H r 为反射波高。
(2) (1)
三、实验装置及仪器设备
(1)造波系统及水槽(金盆岭校区港航中心港工厅)
波浪水槽长×宽×高=45m×0.5m ×0.8m ,最低工作水深0.2m ,最高工作水深0.6m ,模型布置在水槽中心位置。造波机后侧设有直立式消能网,水槽的另一端设有消能坡,以消除波浪反射影响。 (2)防波堤模型
根据《波浪模型试验规程》JTJ/J234-2001,依重力相似准则设计正态模型,根据试验室内波浪槽尺度及防波堤尺寸、水深、波浪要素和试验仪器测量精度,本模型采用几何比尺为1:10。模型高度0.4m ,顺水流方向长度B=1m,宽与水槽宽度相同为0.5m ,模型上下板间距S=0.1m,单个预制板:长×宽×厚=0.5×0.05×0.01m ,预制板之间的间隙可调,调动范围为0.01~0.03m,由上下板及前后板组成的消浪室,其上下位置可变动。
(3)浪高仪布置
为避免模型处受到造波机二次反射波浪影响,模型放置在距离造波板x m
处,模型顺水流方向的宽度B 为1m ,板间距S 可调。共布置1#-5#共5个浪高仪,浪高仪布置如图2所示。1#、2#和3#浪高仪布置在模型迎浪侧,其中3#浪高仪位于模型前x 3处,1#和2#浪高仪的间距为∆x 1-2,2#和3#浪高仪的间距为
∆x 2-3;4#和5#浪高仪布置在模型的后面,其中4#浪高仪位于模型后x 4处,4#和5#浪高仪的间距为∆x 4-5。
1#
2#
3#
4#
5#
图2 实验布置图
四、实验方案
4.1 试验波浪参数
实验采用规则波进行,首先调节好防波堤上下板间距,往水槽放水,测出预制板间隙、模型入水深度,模型水面以上高度,以保证模型顶面极少产生越浪。模型安装完毕后,使用造波机造波,记录好试验波浪参数,选取新的造波参数(波高H 、波周期T ),重新开始实验,至少进行5组试验,见表1。
表1 试验参数
如果时间允许,可改变水深或上下板间距进一步开展实验。实验完毕后,对模型参数及试验波况参数根据比尺关系进行换算,将其换算为原型参数,见表2。
表2 原型与模型对照表
4.2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试验中通过5个浪高仪分别同步记录了堤前及堤后的波面过程数据。对模型前的1#、2#和3#测点的波面数据,选取其中不同的两点,应用Goda 的两点法(见附录),分离出模型前的入射波高和反射波高,然后平均求得最后的入射波高和反射波高,并计算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对模型后的3#与4#测点的波面数据,同样应用两点法,分离出模型后的透射波高,以消除水槽尾端消能网的反射影响,从而可更为准确地确定模型的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要求同学们根据附件(Goda 两点法计算波浪反射系数)的原理,计算出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根据波浪参数,分析透射系数、堤前反射系数随相对板宽、相对板间距、相对水深和波陡等参数变化的关系。
4.3 实验步骤
1) 确定浪高仪测点位置,测出x m 、∆x 1-2、∆x 2-3、x 3、x 4、x 4-5等坐标值; 2) 测定防波堤上下板间距,往水槽放水,测出水深、模型入水深度、模型水
面以上高度;
3) 启动造波机程序,开始造波;
4) 启动数据采集软件,通过各浪高仪记录下各测点波面数据,用照相机记录
下实验现象;
5) Goda 两点法FORTRAN 程序计算反射系数、透射系数,绘制相关曲线; 6) 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该包括如下几部分: 1) 实验目的和意义
2) 实验概述(包括实验地点,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实验布置描述包括造波
机位置、消浪设施、浪高仪布置等,绘制出实验布置图,给出浪高仪坐标位置表)
3) 实验内容和步骤(具体的实验步骤,每个步骤测量过程和内容描述) 4) 实验现象描述(波浪在防波堤前、防波堤中、防波堤后的现象描述) 5) 实验数据分析(计算透、反射系数,并分析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随相对板
宽B/L、相对板间距S/L、相对水深d/L和波陡H/L等参数变化的关系,绘制相关的关系曲线;并将模型参数及试验波况参数根据比尺关系进行换算,将其换算为原型参数)
表3 透射系数、反射系数计算
6) 实验结论(实验总结,主要的实验结论) 7) 实验收获与体会
实验图表应该规范。绘图要有图号、图名。图内应标明设备的名称、浪高仪的距离等详细信息。坐标轴应有名称和单位。表格应有表号和表名,不要忘记写单位。公式应该分别编号。
六、实验要求
1) 各小组根据本实验指导书自行设计方案(设计表1~表3),于实验当天上
交。
2) 实验前先预习,实验当天每人上交一份预习报告(用信纸写),无预习报告
的实验成绩为零,实验前抽查实验预习效果;实验时每人带上一份实验指导书;
实验预习报告的组成:1)谈谈你所了解的防波堤?2)查阅文献回答问题1和问题2。 问题1:查阅相关资料简述传统型式防波堤和新型透空式防波堤的优缺点? 问题2:查阅相关资料,选择一种防波堤解释其消浪机理?
3) 实验时每组带一个照相机和一个U 盘;
4) 实验报告必须要有实验照片,报告中无照片或用其他组实验照片的,实验
成绩不及格;
5) 实验完成后,原始数据必须要有指导老师的签字,否则实验成绩为零。 6) 本实验指导书只作为参考,实验报告以实际做实验的情况来写。 附主要参考文献:
1) 殷伟,卢学军,储标,刘映辉,呼萸俊. 多个波高仪实现两点法分离合成波
浪. 港工技术,2007(4):4-6
2) 唐琰林. 双层水平板型透空式防波堤消波性能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
位论文, 2006
3) 王国玉. 特种防波堤结构型式及水动力特性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论文, 2005
4) 何军. 特种板式防波堤消浪及波压力特性研究. 长沙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 2009.
附 Goda 两点法计算波浪反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