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妹
近日,汽车人的朋友圈被一条新闻刷了屏:一汽集团与东风汽车集团再一次“牵手”,共同签署了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智能网联、燃料电池、轻量化等方面进行合作。
有趣的是,双方非常默契地几乎同时向外界发出了合作公告;同时,当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竺延风和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平同框出现时,画风的微妙感不言而喻,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会联想到一件事:一汽和东风的“合并”何时能实现。
这种“联姻”的愿望,被吃瓜群众们热切盼望,并且由来已久。从2015年开始,关于一汽和东风合并的传闻就甚嚣尘上;但随着去年夏天,国务院一份《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鼓励汽车等领域相关中央企业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专业化平台,推动专业化整合”的只言片语,这两家超级集团合并的消息,再度升温。而刚进2017年,就这样的“秀恩爱”,不禁让人心里再次打起了问号:
一汽和东风合并的可能性有多大?
当我们谈到某个并购或者重组的案例时,总是既怀着期待,又有着担忧,因为,毕竟这是在中国。
中国是很特别的市场,可能并购重组的动机并不是单纯的商业驱动。因而,即便是东风和一汽两家车企的规模如此巨大,牵涉的子公司和上下游产业都极其繁杂,但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两者会最终合并。
最重要的原因,还真的不是商业的所在。当下,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前提下,央企的大规模合并是大概率事件。在有了中国南车和北车的合并、宝钢和武钢的重组之后,汽车界,需要一个这样的“扛把子”登场,无疑,一汽和东风是最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尽管近两年中国自主品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合资品牌相比,优势并不明显;政府虽然享受了合资品牌带来的丰厚税收,但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提高中国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从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可以看出,推动汽车领域的大型合并重组是高层一直在思考的事情,符合做强的总体思路。
再次,这也是出于现实出发的思考。中国汽车销量在经历了2016年的2300万辆之后,由于政策的利空,在2017年的下跌,这似乎成了可预见的事实;在销量惨淡的日子,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是各自为营还是抱团取暖,其实决定了大家一同度过惨淡期的时间和难度。无疑,通过合并重组的方式“减负”,并且把资源有效集中,这更符合高层的发展思路。那么如果真如大家所愿,一汽和东风真的合并了,它们所释放出的合力,将对世界汽车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汽+东风=世界第六大汽车集团
秋妹找到了2016年部分中国企业的营业收入,东风和一汽的营业收入合起来是中国中车的3.8倍,是宝武合并前的3倍。而销量方面,2016年东风汽车累计销量427.7万辆,居行业第二;中国一汽累计实现批发销售310.6万辆,累计终端销售314.7万辆,排名第三。
这时候,2+3>1的效应就会显现出来。当两者合并,累计销量将超过700万辆,这样一来,上汽集团在国内的霸主地位难保,而在全球范围内,这家新公司的销量规模也将仅次于大众、丰田、通用、雷诺日产和现代起亚,超过福特成为全球第六大车企。而这样大体量的“超级王国”,所带来的利益点也将是巨大的。
首先,便是利润的提升,一汽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孩子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了(缓解了一汽亏损的尴尬)。但其实更加深远的影响,是在产品结构的优化上面。
一旦双方合并成功,必将在中国自主品牌上下功夫,毕竟当前由于盲目扩张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品牌定位重复,价格区间趋同,无明显的差异优势等,也不符合国务院整体的规划和思路。秋妹觉得,新的汽车集团将在中国自主品牌结构上深耕自作,在高端、中低端品牌上进行更加细化的分割。通过集中研发资源,扩大共用零部件和平台比例,在品牌发展上形成类似于雷诺日产联盟这样的多品牌策略,以此来实现“站稳国内、向外输出”的目的。
另一方面,对于人事关系复杂的两大集团中的中层管理人员来说,也是一个机会。本身仅局限于各自体系内十多家公司流动的他们因此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选择对象都是全球顶级车企。对于公司自身来说,中高层人员的丰富会让新公司拥有更多的改善空间。
同时,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汽和东风合并也是相当愿意看到的,两者的合并必然带来股价的大涨,这一点,看看中国中车让多少人的股价翻倍,就知道了。
总之,秋妹是愿意看到这样强强结合的,毕竟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变革性的。
车春秋
阅尽车坛事,书写车春秋 NDIMedia旗下新媒体
商务合作微信:mc-machong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车春秋”
文/秋妹
近日,汽车人的朋友圈被一条新闻刷了屏:一汽集团与东风汽车集团再一次“牵手”,共同签署了共建前瞻共性技术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智能网联、燃料电池、轻量化等方面进行合作。
有趣的是,双方非常默契地几乎同时向外界发出了合作公告;同时,当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竺延风和一汽集团董事长徐平同框出现时,画风的微妙感不言而喻,因为几乎所有人都会联想到一件事:一汽和东风的“合并”何时能实现。
这种“联姻”的愿望,被吃瓜群众们热切盼望,并且由来已久。从2015年开始,关于一汽和东风合并的传闻就甚嚣尘上;但随着去年夏天,国务院一份《关于推动中央企业结构调整与重组的指导意见》中,提到的“鼓励汽车等领域相关中央企业共同出资组建股份制专业化平台,推动专业化整合”的只言片语,这两家超级集团合并的消息,再度升温。而刚进2017年,就这样的“秀恩爱”,不禁让人心里再次打起了问号:
一汽和东风合并的可能性有多大?
当我们谈到某个并购或者重组的案例时,总是既怀着期待,又有着担忧,因为,毕竟这是在中国。
中国是很特别的市场,可能并购重组的动机并不是单纯的商业驱动。因而,即便是东风和一汽两家车企的规模如此巨大,牵涉的子公司和上下游产业都极其繁杂,但我们依然有理由相信两者会最终合并。
最重要的原因,还真的不是商业的所在。当下,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前提下,央企的大规模合并是大概率事件。在有了中国南车和北车的合并、宝钢和武钢的重组之后,汽车界,需要一个这样的“扛把子”登场,无疑,一汽和东风是最好的选择。
另一方面,尽管近两年中国自主品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合资品牌相比,优势并不明显;政府虽然享受了合资品牌带来的丰厚税收,但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提高中国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从国务院的指导意见可以看出,推动汽车领域的大型合并重组是高层一直在思考的事情,符合做强的总体思路。
再次,这也是出于现实出发的思考。中国汽车销量在经历了2016年的2300万辆之后,由于政策的利空,在2017年的下跌,这似乎成了可预见的事实;在销量惨淡的日子,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是各自为营还是抱团取暖,其实决定了大家一同度过惨淡期的时间和难度。无疑,通过合并重组的方式“减负”,并且把资源有效集中,这更符合高层的发展思路。那么如果真如大家所愿,一汽和东风真的合并了,它们所释放出的合力,将对世界汽车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汽+东风=世界第六大汽车集团
秋妹找到了2016年部分中国企业的营业收入,东风和一汽的营业收入合起来是中国中车的3.8倍,是宝武合并前的3倍。而销量方面,2016年东风汽车累计销量427.7万辆,居行业第二;中国一汽累计实现批发销售310.6万辆,累计终端销售314.7万辆,排名第三。
这时候,2+3>1的效应就会显现出来。当两者合并,累计销量将超过700万辆,这样一来,上汽集团在国内的霸主地位难保,而在全球范围内,这家新公司的销量规模也将仅次于大众、丰田、通用、雷诺日产和现代起亚,超过福特成为全球第六大车企。而这样大体量的“超级王国”,所带来的利益点也将是巨大的。
首先,便是利润的提升,一汽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孩子每次考试都不及格了(缓解了一汽亏损的尴尬)。但其实更加深远的影响,是在产品结构的优化上面。
一旦双方合并成功,必将在中国自主品牌上下功夫,毕竟当前由于盲目扩张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品牌定位重复,价格区间趋同,无明显的差异优势等,也不符合国务院整体的规划和思路。秋妹觉得,新的汽车集团将在中国自主品牌结构上深耕自作,在高端、中低端品牌上进行更加细化的分割。通过集中研发资源,扩大共用零部件和平台比例,在品牌发展上形成类似于雷诺日产联盟这样的多品牌策略,以此来实现“站稳国内、向外输出”的目的。
另一方面,对于人事关系复杂的两大集团中的中层管理人员来说,也是一个机会。本身仅局限于各自体系内十多家公司流动的他们因此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选择对象都是全球顶级车企。对于公司自身来说,中高层人员的丰富会让新公司拥有更多的改善空间。
同时,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汽和东风合并也是相当愿意看到的,两者的合并必然带来股价的大涨,这一点,看看中国中车让多少人的股价翻倍,就知道了。
总之,秋妹是愿意看到这样强强结合的,毕竟这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变革性的。
车春秋
阅尽车坛事,书写车春秋 NDIMedia旗下新媒体
商务合作微信:mc-machong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车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