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对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3-19 12:40:06
e第-一M课 件]网>
内容摘要:近几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中国仍然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对此本文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调整服务贸易结构等方面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 竞争力 贸易强国
◆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外贸出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9年我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外贸总额就占我国GDP总额的44.96%,可见,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是数量的改变,更多的是商品出口结构的改变,例如: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平稳发展;一般贸易从2004年到2009年翻了一番,而加工贸易的比重逐年下降;服务贸易出口从数量和结构上都有所变化等等。
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这类产品的附加值普遍不高,出口利润也较低。尽管近几年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说明我国对“高、精、尖”技术产品的出口还缺乏一定的实力。虽然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生产的产品所含技术含量普遍偏低,大部分企业只是把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生产环节转变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出口商品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较低,能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寥寥无几。这样中国的产品就很容易受到国际汇率等成本因素变动的影响,难以应对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
(二)工业制成品科技含量不高且缺乏自主品牌
我国工业制成品就出口总额而言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绝大部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例如:我国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只是通过接受外商的委托生产来赚取一点加工费,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和品牌都掌握在外商手中。而另一些企业尽管有自己的品牌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只能出口一些家用电器、一般机电设备、摩托车等产品,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还以出口手工具、机用工具等小五金、链条、轴承等基础件为主,而对于高科技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量很少甚至没有自己的品牌。尽管近几年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长较快,但大多以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出口为主,这表明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三)加工贸易附加值低且贸易保护严重
加工贸易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很大一部分,是我国出口贸易商品的主要来
源。它不仅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还能够拉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的状况尽管有了一定改善,一部分企业开始逐步从事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加工,但总体而言,其劳动密集度仍然较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仍然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加工企业只是赚取很少的加工费,处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最末端。
(四)服务贸易比重有所增长但技术含量低
服务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一直具有就业容量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少的优点,而服务贸易的发展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服务贸易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中国的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主要以消费服务为主,其他服务为辅的结构发展。
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
(一)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逐步由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出口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乃至向出口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商品结构进行转化。逐步形成出口支柱产业(农副轻纺等传统产业)、出口主导产业(机电仪化产业)、出口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出口产业群,并建立梯度发展态势,逐步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
(二)实施出口名牌战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应在全国实现有梯度的产业布局,实行多元差别化出口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实现商品结构由粗放、数量扩张型向集约、质量效益型模式转变。目前我国可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积极研发科技含量高的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树立品牌竞争意识,培育国际化品牌,从根本上优化商品的结构。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可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三)以“节约资源和环保”为原则,促进加工贸易转型
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途径。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改革,通过加大技术改革投入,对工人的装配能力、深加工能力大力培养,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吸引跨国公司将更高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减少“两高一资”产品在境内的加工,通过对技术的吸收消化实现我国加工贸易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孟铁.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
2.张曙霄,蒋庚华.中国服务贸易商品结构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3.饶友玲,张伯伟.国际服务贸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对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1-3-19 12:40:06
e第-一M课 件]网>
内容摘要:近几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中国仍然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对此本文从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名牌战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调整服务贸易结构等方面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出口商品结构 竞争力 贸易强国
◆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现状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外贸出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9年我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外贸总额就占我国GDP总额的44.96%,可见,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是数量的改变,更多的是商品出口结构的改变,例如:初级产品出口比重下降,工业制成品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平稳发展;一般贸易从2004年到2009年翻了一番,而加工贸易的比重逐年下降;服务贸易出口从数量和结构上都有所变化等等。
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我国主要的出口产品,这类产品的附加值普遍不高,出口利润也较低。尽管近几年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有所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说明我国对“高、精、尖”技术产品的出口还缺乏一定的实力。虽然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生产的产品所含技术含量普遍偏低,大部分企业只是把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生产环节转变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出口商品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较低,能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寥寥无几。这样中国的产品就很容易受到国际汇率等成本因素变动的影响,难以应对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
(二)工业制成品科技含量不高且缺乏自主品牌
我国工业制成品就出口总额而言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绝大部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较低。例如:我国一些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只是通过接受外商的委托生产来赚取一点加工费,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和品牌都掌握在外商手中。而另一些企业尽管有自己的品牌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只能出口一些家用电器、一般机电设备、摩托车等产品,甚至还有一部分企业还以出口手工具、机用工具等小五金、链条、轴承等基础件为主,而对于高科技产品和成套设备的出口量很少甚至没有自己的品牌。尽管近几年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长较快,但大多以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出口为主,这表明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三)加工贸易附加值低且贸易保护严重
加工贸易占据了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很大一部分,是我国出口贸易商品的主要来
源。它不仅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还能够拉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对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几年我国加工贸易的状况尽管有了一定改善,一部分企业开始逐步从事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加工,但总体而言,其劳动密集度仍然较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比重仍然比较低,很大一部分加工企业只是赚取很少的加工费,处在国际分工链条的最末端。
(四)服务贸易比重有所增长但技术含量低
服务业被称为“无烟工业”,一直具有就业容量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少的优点,而服务贸易的发展能有效缓解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服务贸易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中国的服务贸易起步较晚,主要以消费服务为主,其他服务为辅的结构发展。
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对策
(一)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内产业升级
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逐步由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出口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乃至向出口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商品结构进行转化。逐步形成出口支柱产业(农副轻纺等传统产业)、出口主导产业(机电仪化产业)、出口战略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三大出口产业群,并建立梯度发展态势,逐步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转移。
(二)实施出口名牌战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应在全国实现有梯度的产业布局,实行多元差别化出口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品牌建设,实现商品结构由粗放、数量扩张型向集约、质量效益型模式转变。目前我国可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积极研发科技含量高的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树立品牌竞争意识,培育国际化品牌,从根本上优化商品的结构。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可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三)以“节约资源和环保”为原则,促进加工贸易转型
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途径。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行改革,通过加大技术改革投入,对工人的装配能力、深加工能力大力培养,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吸引跨国公司将更高技术含量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我国,减少“两高一资”产品在境内的加工,通过对技术的吸收消化实现我国加工贸易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孟铁.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
2.张曙霄,蒋庚华.中国服务贸易商品结构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3.饶友玲,张伯伟.国际服务贸易.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