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遭遇高温应对措施
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影响最大最不易掌握的气候因子是温度和水分。合理灌溉可以补充和调节水分,温度却难以控制,它对水稻的一生都产生重大影响。
水稻是繁昌县粮食生产中的主栽作物,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都位居粮食作物之首。目前繁昌县种植水稻面积约16360公顷(包括复种指数),其中中籼稻约13191公顷(以杂交稻为主),早稻约1514公顷,双晚约1655公顷。因此种好水稻并使其获得高产,对发展该县农村经济和“两高一优”农业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稳定市场供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温度和水稻生产的关系
1.1温度对水稻营养生长的影响水稻虽然起源于热带,但通过人们不断地栽培及其对品种的不断改良,目前水稻种植区域已在热带、温带地区普及,我国北方的一些高寒边缘地带也能种植水稻。这表明水稻对不同的气候带有较强的适应性。但水稻的生产发育有其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其生长不利。
1.1.1水稻种子的发芽温度。一般水稻种子发芽温度的下限为8℃(耐寒品种在0℃左右也能发芽),过低则发芽缓慢,并有可能腐烂;
上限温度为43℃。因此水稻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在0~43℃,最适宜温度约在18~33℃,但在15~30℃时发芽能力降低。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15℃和33℃不在生理上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1.1.2秧苗期的生长温度。湿润育秧的秧苗最适宜温度在25~30℃,秧苗早期当温度达到20℃时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30℃时秧苗露出水层最快。胚根伸长并在土壤中扎根的最适温度是25~30℃,达到35℃时根主要在水层中生长,容易造成秧苗浮起,扎根不稳,因此秧苗期的根部对高温更加敏感。
繁昌县生产中的单、双晚秧苗生长基本上处在较适宜的水温中,但早稻早播的秧田,苗期生长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生长缓慢,特别不易扎根,若遇恶劣天气,如春季寒潮、低温(12℃以下),加之管理不当,易造成烂秧,因此要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
1.1.3移栽后的秧苗温度。一般情况下,水稻移栽时所需要的临界温度为15℃,最适宜的发根温度为25~28℃,水稻移栽后地上部分生长的平均温度在18~33℃范围内直线上升,高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则生长显著下降。水稻分蘖期温度为15~33℃,超出其范围则对分蘖不利,但适宜温度白天为25℃,夜间为20℃。
1.2温度对水稻生殖生长和成熟期的影响水稻的生殖期较长,从
圆锥花序开始分化到谷粒成熟期间持续约60d。抽穗前有效穗的形成,抽穗后子粒的灌浆及灌浆的饱满度,是决定水稻产量的3个关键过程,因此要特别注意生殖生长期的气候条件。
1.2.1穗数产生的温度。不考虑水、温、日照、土壤等因素,水稻小穗的形成适温为20~23℃。研究表明,抽穗前15~20d在25~30℃的温度内,水稻分蘖数死亡最多。20℃最适宜穗子形成,35℃最适宜分蘖形成。
1.2.2抽穗成熟期的温度。抽穗至成熟期适宜的平均温度约为23℃,低温范围内对成熟的危害要比短期的高温范围内更严重。繁昌县的双季晚稻在抽穗后期时有寒流侵袭,会使结实率大幅度下降,因此要求双晚一定要在9月23日前齐穗。水温在白天25℃、夜间20℃的条件下,水稻的结实率较高,当水温升到35℃时对水稻结实率有一定影响,当水温升到40℃,结实率比常温下约低50%;当昼温35℃、夜温30℃时对水稻结实率产生严重影响,这是由于昼夜高温造成花粉量少和花粉不开裂而增加了不孕机率。
2高温热害的产生及对水稻生长的危害
繁昌县连续几年在单季杂交稻生长期间,遭遇罕见的少雨高温天气,特别是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的持续高温,给正在抽穗扬花的中
籼水稻造成严重灾害,常年水稻平均结实率在80%以上,而2003年较普遍的只有50%~60%,中等的在25%~35%,严重的在10%以下基本绝收,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歉收。
2.1持续高温导致热害使水稻只开花不结实水稻在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前后各10d对温度最敏感,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当日温高于30℃时对开花结实有明显伤害。在生产中,通常以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高于35℃为水稻抽穗扬花期热害指标。孕穗期如遇35℃以上连续高温,则水稻花器发育不全,花粉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高温就会产生热害,迅速失水,影响开花散粉和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正常授粉,或花粉没来得及开放就枯死而形成空壳粒,即“花而不实”。在恒温38℃下抽穗的水稻全部不结实,高温还能直接杀死花粉。
2.2热害对繁昌县中籼稻的危害及损失程度连续几年的高温热害导致繁昌县中籼稻结实率下降,产量歉收,以播期偏早和中熟偏早的品种受害最为明显。据调查统计,按平均单产8250kg/公顷计算,受灾农民人均减收达900~1200元/公顷。
2.3高温热害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安徽农业大学董仲青教授认为:“此次大面积高温热害的产生,花遭遇高温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原因是播种期的提前”。繁昌县一季稻的生产播种期近几年有逐渐
提前的趋势,有的甚至提前到4月20日左右,几乎和以往的早稻播种期相差无几,违背了一季稻在5月上中旬适宜播期内播种以避开抽穗扬花期高温天气影响的气候特征。造成该县一季稻早播的原因是:①种植户为了节约用水,怕伏旱而提前播种,这样可以少灌一遍水,少治一次虫,以节约成本。②收获时统一机收,怕播迟了熟期推迟而找不到收割机收割。③传统观念很难改变,抱着“清明泡种,谷雨撒秧”的老黄历来耕作。④正常年份的短时高温所造成的损失较少而不被农民所重视,因此对持续高温所产生的热害没有思想准备。⑤农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不够深入,对种植户的技术指导仅限于发发宣传资料、办办培训班而已。
3对高温热害的防御和补救技术措施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的不断加剧,城市建设规模步伐的加快,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恶劣气候的产生概率日趋增多,因此实现由对抗性农业向避灾农业转变就显得尤为迫切。
3.1热害防御技术
3.1.1选择适宜播种期,避开炎热高温。繁昌县一季稻生产主要在5~9月份进行,即使在正常年份,7月下旬至8月上旬都有可能出现连续几天35℃以上的高温,因此要将一季稻最佳抽穗扬花期安排
在8月中旬。对生育期138~140d的中熟品种,应将播种期安排在5月5日以后,这样可以避开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可能出现的连续5d以上的35℃高温;生育期在135d之内的早熟品种,145d以上的迟熟品种,可推迟或提前5d播种,但上限不能提前到5月1日以前,下限不能超过5月15日。
3.1.2品种的选择。不同品种的耐热性能不同,连续高温受灾最重的是中熟偏早及抗性不强的品种,如金优527、特优559、怀优725、协优729等,而迟熟品种和抗性相对较强的品种,如汕优63、协优63,等结实率就相对高于其他品种。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应以经省级审定的品种为基础,中熟或稍迟的品种为前提,抗逆性(包括耐热性)强的品种为方向,合理地进行筛选。
3.1.3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减轻损失。采用灌深水的方法,有条件的地方日灌夜排,或长流水的灌溉,以降温增湿;有条件的农户可采取喷水的方法,短时间内可使穗层降低4~5℃;根外喷施磷钾肥。可用3%的过磷酸钙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叶面喷施,可增添对高温的抗性,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2热害补救技术
3.2.1加强受灾田块的后期管理。①坚持浅水湿润灌溉,防止秋旱
使灾害进一步加剧。从灌浆至乳熟期间,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方法,就是灌1次浅水后自然落干1~2d再灌水;黄熟期间灌1次浅水后落干3~4d再灌1次水,黄熟末期以灌“跑马水”为主,即灌即排。②加强病虫害主治。特别要注意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为主的病虫害的药剂防治。③适期收割、精打细收。因受灾田块籽粒的成熟度差异较大,要根据田间大多数籽粒的成熟度来适期收割。
3.2.2补追穗粒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对受灾较轻的田块,要追施穗粒肥,一般于破口前追施尿素45kg/公顷,也可采用根外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穗粒肥按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
2.25kg+水900kg+尿素15kg+920溶液15g的用量配制在扬花至齐穗期内进行喷施,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增加产量。
3.2.3绝收田块蓄养再生稻。对结实率低于10%的田块,不要轻易放弃,可通过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来促进二次分蘖或高节位分蘖,继而抽穗灌浆结实,也能获得一定的产量;也可以采用蓄养再生稻和割去空壳穗头的办法来弥补一些损失。但采用蓄养再生稻的田块须是早熟品种,且把割穗头后蓄养的时限控制在8月20日前进行。在再生稻的田间管理上,除前期浅水,后期湿润灌溉,干湿交替和加强病虫防治外,可在抽穗后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或3%的过磷酸钙溶液来提高结实率和干粒重。如果在9月15日左右不能齐穗
的再生稻可采取破口期喷施20mg/kg浓度的“九二0”溶液来促使早抽穗,早齐穗。在后期低温来临前可采取灌深水保温,以达到护根防低温的作用。
水稻遭遇高温应对措施
水稻在生产过程中,影响最大最不易掌握的气候因子是温度和水分。合理灌溉可以补充和调节水分,温度却难以控制,它对水稻的一生都产生重大影响。
水稻是繁昌县粮食生产中的主栽作物,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总产量都位居粮食作物之首。目前繁昌县种植水稻面积约16360公顷(包括复种指数),其中中籼稻约13191公顷(以杂交稻为主),早稻约1514公顷,双晚约1655公顷。因此种好水稻并使其获得高产,对发展该县农村经济和“两高一优”农业及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稳定市场供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温度和水稻生产的关系
1.1温度对水稻营养生长的影响水稻虽然起源于热带,但通过人们不断地栽培及其对品种的不断改良,目前水稻种植区域已在热带、温带地区普及,我国北方的一些高寒边缘地带也能种植水稻。这表明水稻对不同的气候带有较强的适应性。但水稻的生产发育有其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其生长不利。
1.1.1水稻种子的发芽温度。一般水稻种子发芽温度的下限为8℃(耐寒品种在0℃左右也能发芽),过低则发芽缓慢,并有可能腐烂;
上限温度为43℃。因此水稻种子发芽的温度范围在0~43℃,最适宜温度约在18~33℃,但在15~30℃时发芽能力降低。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15℃和33℃不在生理上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1.1.2秧苗期的生长温度。湿润育秧的秧苗最适宜温度在25~30℃,秧苗早期当温度达到20℃时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在30℃时秧苗露出水层最快。胚根伸长并在土壤中扎根的最适温度是25~30℃,达到35℃时根主要在水层中生长,容易造成秧苗浮起,扎根不稳,因此秧苗期的根部对高温更加敏感。
繁昌县生产中的单、双晚秧苗生长基本上处在较适宜的水温中,但早稻早播的秧田,苗期生长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生长缓慢,特别不易扎根,若遇恶劣天气,如春季寒潮、低温(12℃以下),加之管理不当,易造成烂秧,因此要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
1.1.3移栽后的秧苗温度。一般情况下,水稻移栽时所需要的临界温度为15℃,最适宜的发根温度为25~28℃,水稻移栽后地上部分生长的平均温度在18~33℃范围内直线上升,高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则生长显著下降。水稻分蘖期温度为15~33℃,超出其范围则对分蘖不利,但适宜温度白天为25℃,夜间为20℃。
1.2温度对水稻生殖生长和成熟期的影响水稻的生殖期较长,从
圆锥花序开始分化到谷粒成熟期间持续约60d。抽穗前有效穗的形成,抽穗后子粒的灌浆及灌浆的饱满度,是决定水稻产量的3个关键过程,因此要特别注意生殖生长期的气候条件。
1.2.1穗数产生的温度。不考虑水、温、日照、土壤等因素,水稻小穗的形成适温为20~23℃。研究表明,抽穗前15~20d在25~30℃的温度内,水稻分蘖数死亡最多。20℃最适宜穗子形成,35℃最适宜分蘖形成。
1.2.2抽穗成熟期的温度。抽穗至成熟期适宜的平均温度约为23℃,低温范围内对成熟的危害要比短期的高温范围内更严重。繁昌县的双季晚稻在抽穗后期时有寒流侵袭,会使结实率大幅度下降,因此要求双晚一定要在9月23日前齐穗。水温在白天25℃、夜间20℃的条件下,水稻的结实率较高,当水温升到35℃时对水稻结实率有一定影响,当水温升到40℃,结实率比常温下约低50%;当昼温35℃、夜温30℃时对水稻结实率产生严重影响,这是由于昼夜高温造成花粉量少和花粉不开裂而增加了不孕机率。
2高温热害的产生及对水稻生长的危害
繁昌县连续几年在单季杂交稻生长期间,遭遇罕见的少雨高温天气,特别是7月中下旬到8月上旬的持续高温,给正在抽穗扬花的中
籼水稻造成严重灾害,常年水稻平均结实率在80%以上,而2003年较普遍的只有50%~60%,中等的在25%~35%,严重的在10%以下基本绝收,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歉收。
2.1持续高温导致热害使水稻只开花不结实水稻在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前后各10d对温度最敏感,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当日温高于30℃时对开花结实有明显伤害。在生产中,通常以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高于35℃为水稻抽穗扬花期热害指标。孕穗期如遇35℃以上连续高温,则水稻花器发育不全,花粉不良,活力下降。抽穗扬花期如遇连续高温就会产生热害,迅速失水,影响开花散粉和花粉管伸长,导致不能正常授粉,或花粉没来得及开放就枯死而形成空壳粒,即“花而不实”。在恒温38℃下抽穗的水稻全部不结实,高温还能直接杀死花粉。
2.2热害对繁昌县中籼稻的危害及损失程度连续几年的高温热害导致繁昌县中籼稻结实率下降,产量歉收,以播期偏早和中熟偏早的品种受害最为明显。据调查统计,按平均单产8250kg/公顷计算,受灾农民人均减收达900~1200元/公顷。
2.3高温热害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安徽农业大学董仲青教授认为:“此次大面积高温热害的产生,花遭遇高温只是表面现象,深层次原因是播种期的提前”。繁昌县一季稻的生产播种期近几年有逐渐
提前的趋势,有的甚至提前到4月20日左右,几乎和以往的早稻播种期相差无几,违背了一季稻在5月上中旬适宜播期内播种以避开抽穗扬花期高温天气影响的气候特征。造成该县一季稻早播的原因是:①种植户为了节约用水,怕伏旱而提前播种,这样可以少灌一遍水,少治一次虫,以节约成本。②收获时统一机收,怕播迟了熟期推迟而找不到收割机收割。③传统观念很难改变,抱着“清明泡种,谷雨撒秧”的老黄历来耕作。④正常年份的短时高温所造成的损失较少而不被农民所重视,因此对持续高温所产生的热害没有思想准备。⑤农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不够深入,对种植户的技术指导仅限于发发宣传资料、办办培训班而已。
3对高温热害的防御和补救技术措施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的不断加剧,城市建设规模步伐的加快,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恶劣气候的产生概率日趋增多,因此实现由对抗性农业向避灾农业转变就显得尤为迫切。
3.1热害防御技术
3.1.1选择适宜播种期,避开炎热高温。繁昌县一季稻生产主要在5~9月份进行,即使在正常年份,7月下旬至8月上旬都有可能出现连续几天35℃以上的高温,因此要将一季稻最佳抽穗扬花期安排
在8月中旬。对生育期138~140d的中熟品种,应将播种期安排在5月5日以后,这样可以避开7月下旬至8月上旬可能出现的连续5d以上的35℃高温;生育期在135d之内的早熟品种,145d以上的迟熟品种,可推迟或提前5d播种,但上限不能提前到5月1日以前,下限不能超过5月15日。
3.1.2品种的选择。不同品种的耐热性能不同,连续高温受灾最重的是中熟偏早及抗性不强的品种,如金优527、特优559、怀优725、协优729等,而迟熟品种和抗性相对较强的品种,如汕优63、协优63,等结实率就相对高于其他品种。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应以经省级审定的品种为基础,中熟或稍迟的品种为前提,抗逆性(包括耐热性)强的品种为方向,合理地进行筛选。
3.1.3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减轻损失。采用灌深水的方法,有条件的地方日灌夜排,或长流水的灌溉,以降温增湿;有条件的农户可采取喷水的方法,短时间内可使穗层降低4~5℃;根外喷施磷钾肥。可用3%的过磷酸钙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叶面喷施,可增添对高温的抗性,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3.2热害补救技术
3.2.1加强受灾田块的后期管理。①坚持浅水湿润灌溉,防止秋旱
使灾害进一步加剧。从灌浆至乳熟期间,采取干干湿湿,以湿为主的方法,就是灌1次浅水后自然落干1~2d再灌水;黄熟期间灌1次浅水后落干3~4d再灌1次水,黄熟末期以灌“跑马水”为主,即灌即排。②加强病虫害主治。特别要注意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为主的病虫害的药剂防治。③适期收割、精打细收。因受灾田块籽粒的成熟度差异较大,要根据田间大多数籽粒的成熟度来适期收割。
3.2.2补追穗粒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对受灾较轻的田块,要追施穗粒肥,一般于破口前追施尿素45kg/公顷,也可采用根外喷施叶面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方法。穗粒肥按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
2.25kg+水900kg+尿素15kg+920溶液15g的用量配制在扬花至齐穗期内进行喷施,能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增加产量。
3.2.3绝收田块蓄养再生稻。对结实率低于10%的田块,不要轻易放弃,可通过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来促进二次分蘖或高节位分蘖,继而抽穗灌浆结实,也能获得一定的产量;也可以采用蓄养再生稻和割去空壳穗头的办法来弥补一些损失。但采用蓄养再生稻的田块须是早熟品种,且把割穗头后蓄养的时限控制在8月20日前进行。在再生稻的田间管理上,除前期浅水,后期湿润灌溉,干湿交替和加强病虫防治外,可在抽穗后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或3%的过磷酸钙溶液来提高结实率和干粒重。如果在9月15日左右不能齐穗
的再生稻可采取破口期喷施20mg/kg浓度的“九二0”溶液来促使早抽穗,早齐穗。在后期低温来临前可采取灌深水保温,以达到护根防低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