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方法谈

阅读教学方法谈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那么,阅读教学中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阅读呢?

一、创设文本情境,点拨指导学法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而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有这样一段话:“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如果仅从语义上理解,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杨梅树怎么会“贪婪”“吮吸”“伸展”和“欢笑”呢?这些原本都是人的情感、动作和行为呀!但是教师如果在这里指导学生明白作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将树拟作人,并非犯了人树概念混淆的错误,那么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感受到杨梅树如贪吃的孩童那旺盛的生命力,也就会更深切地体会到雨中的杨梅树是那样的美好和可爱。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形式,这样会使学生对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对内容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二、反思学习过程,概括学习方法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例如,《翠鸟》最后有一段话:“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呀!‟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这本是一段充满感情的语言。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很容易将理解的重点放在翠鸟住处的特点上,大讲什么翠鸟的生活习性。这和作者的初衷就相去甚远了。其实这段文字处处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由想逮到打消想法到远观希望多停留一会儿,无一不体现着对翠鸟的喜爱。“打消想法”是对“真想”的无奈与失望,“远观”和“希望”又是对失望与无奈的补偿,一个“情”字贯穿这段文字的始终。如果忽视了这段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就可能在理解上出现偏颇。

可见,阅读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展阅读实践

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学习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的学习。以《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为例,课文中写的香港的四种特色文字结构相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海洋公园”一段写作顺序的概括:海狮表演—拟人的手法写表演—观众反应。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美食天堂”“灯的海洋”这些写法类似

的段落。当然,在遇到具有相同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另外,学生在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也可迁移运用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和巩固。这样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由于阅读指导效果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指导阅读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阅读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

四、将阅读方法与写作实践有机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即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写作是吸收与积累基础之上的表达。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与此同时,逐步积累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认识句子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了解写文章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等,并从中学习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认识能力得到发展。总之,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是习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样,习作教学也会对阅读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去思索、去表达,其结果就会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认识又提高一步,再去阅读,他所关注的不仅是文章表达了什么,还要关注文章是怎样表达的;了解这样的内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来体现,就会把理解文章内容和理解表现形式变为自觉的阅读行为。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阅读方法和写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阅读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阅读教学方法谈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应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那么,阅读教学中教师该怎样指导学生阅读呢?

一、创设文本情境,点拨指导学法

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而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例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有这样一段话:“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如果仅从语义上理解,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杨梅树怎么会“贪婪”“吮吸”“伸展”和“欢笑”呢?这些原本都是人的情感、动作和行为呀!但是教师如果在这里指导学生明白作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是将树拟作人,并非犯了人树概念混淆的错误,那么学生就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感受到杨梅树如贪吃的孩童那旺盛的生命力,也就会更深切地体会到雨中的杨梅树是那样的美好和可爱。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的形式,这样会使学生对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对内容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二、反思学习过程,概括学习方法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例如,《翠鸟》最后有一段话:“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呀!‟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这本是一段充满感情的语言。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很容易将理解的重点放在翠鸟住处的特点上,大讲什么翠鸟的生活习性。这和作者的初衷就相去甚远了。其实这段文字处处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由想逮到打消想法到远观希望多停留一会儿,无一不体现着对翠鸟的喜爱。“打消想法”是对“真想”的无奈与失望,“远观”和“希望”又是对失望与无奈的补偿,一个“情”字贯穿这段文字的始终。如果忽视了这段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就可能在理解上出现偏颇。

可见,阅读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拓展阅读实践

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学习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

例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的学习。以《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为例,课文中写的香港的四种特色文字结构相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海洋公园”一段写作顺序的概括:海狮表演—拟人的手法写表演—观众反应。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美食天堂”“灯的海洋”这些写法类似

的段落。当然,在遇到具有相同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另外,学生在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也可迁移运用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和巩固。这样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由于阅读指导效果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指导阅读时仅教给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还不够,还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阅读指导要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同步进行,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第二,要重视学习品格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造精神,克服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这是阅读指导取得成效的保证。

四、将阅读方法与写作实践有机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体现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即阅读是吸收,是积累,是基础;写作是吸收与积累基础之上的表达。在阅读训练中,学生可以得到词、句、段、篇的训练,学会怎样读懂一篇文章。与此同时,逐步积累反映客观事物的词语,认识句子表达思想感情的种种方式,了解写文章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选择材料,怎样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等,并从中学习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使认识能力得到发展。总之,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是习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样,习作教学也会对阅读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去思索、去表达,其结果就会比在阅读中得到的认识又提高一步,再去阅读,他所关注的不仅是文章表达了什么,还要关注文章是怎样表达的;了解这样的内容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形式来体现,就会把理解文章内容和理解表现形式变为自觉的阅读行为。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阅读方法和写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阅读指导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同时进行,才能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达到“用不着教”的理想境界。


相关文章

  • 课外阅读活动指导教案
  • 课外阅读活动指导教案 课外阅读指导目的: 1 .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 2 .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做到广泛阅读和精细阅读相结合. 3 .实施文本阅读方法的具体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学生的 文学素养. 4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 摘 要:群文阅读对小学生阅读能力与思考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让广大教改中的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非常青睐.在教法创新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被不断提升的教改背景下,在教材基本体系的支持下,教师需要结合教学进度与文本内容主题,加强群文的组织与编排,满足小 ...查看


  • 浅析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阅读量
  • 摘 要:保障小学语文课本的阅读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生通过合理适量的阅读,可以培养其自主阅读和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做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十分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量:阅读环境:阅读方式 一.小学语文 ...查看


  • 初中阅读课教学计划周红
  • 初中阅读课教学计划 初二语文阅读课教学计划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 ...查看


  •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 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民立中学 邓海英 ----------------------------------------------------------------------- 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中学英语学科课 ...查看


  • 关于小学语文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1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科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教育调查 题 目: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调查报告 姓 名: 陈丽娟 学 号: 专 业: 小学教育 入 学 时 间: 2014年3月 所 在 电 大: 陆河电大 年 月 ...查看


  • 小学中段儿童文学作品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 小学中段儿童文学作品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报告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促进语文教学改革,丰富教学资源,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语文素养.实践能力 ...查看


  • 君山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实效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君山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实效论文选题题目 君山区代理发表职称论文发表- ...查看


  • 如何通过文献检索浏览器解决维普论文检测免费的问题
  • 如何通过文献检索浏览器解决维普论文检测 免费的 问题 近来要写个论文,需要下载一些参考文献,但是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文献检索网站上只能查看论文摘要,无法下载全文,怎么办呢,于是就开始了百度论文免费全文下载方法的艰苦历程,终于有所收获,找 ...查看


  • 从"教课文"到"教阅读"
  • [前瞻思想]从"教课文"到"教阅读" 作者:赵镜中 来源: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0日 点击数: 20 从"教课文"到"教阅读" 赵镜中 所谓阅读,指的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