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胡适其人其事
2、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教学重点:
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
其父胡传是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比其父小32岁,是一个乡村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就病故了。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庭的主母,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遗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
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无以替代的影响
三、给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 ) 绰号( ) 庶祖母( ) 吹笙( ) 摹画( ) 眼翳( ) 舔去( ) 侮辱( )
四、学习课文,分析母亲的优秀品德
五、课堂小结。
六、拓展延伸:
1仿照“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的句式,进行口头仿句,说说你的母亲对你的影响。
《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胡适其人其事
2、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教学重点:
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
其父胡传是清末贡生,母亲冯顺弟比其父小32岁,是一个乡村女子。胡适三岁时,父亲就病故了。23岁的寡母做了乡村大家庭的主母,对唯一的儿子悉心教育,遵夫遗嘱,“令他读书”,终于把胡适培养成才。
胡适三岁随母在上庄接受教育,13岁离开母亲赴上海求学,9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无以替代的影响
三、给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 ) 绰号( ) 庶祖母( ) 吹笙( ) 摹画( ) 眼翳( ) 舔去( ) 侮辱( )
四、学习课文,分析母亲的优秀品德
五、课堂小结。
六、拓展延伸:
1仿照“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的句式,进行口头仿句,说说你的母亲对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