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中考试题集锦

《隆中对》中考题集

兰州市(09甘肃省)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4分)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备由是诣亮 诣太守说如此 B. 欲信大义于天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将军既帝室之胄 无丝竹之乱耳 D. 信义著于四海 皆以美于徐公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 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 主编的《 》一书。(2分)

答案:8.(3分)A

9.(5分)(1)可是(我) 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10.(4分) 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 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 ,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2分)

11.(2分) 司马光 《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孝感市(09湖北省)

(二) 隆中对(节选)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 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 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C. 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9. 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10. 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 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 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11.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答案:8.C(2分) 9.C(2分)

10.B(2分)

1

《隆中对》中考题集

兰州市(09甘肃省)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8-—11题。(14分)

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曰:“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 下列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备由是诣亮 诣太守说如此 B. 欲信大义于天下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 将军既帝室之胄 无丝竹之乱耳 D. 信义著于四海 皆以美于徐公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

(1)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外交政策是“抚和戎越,结好孙权”,其中“结好孙权”的依据是什 么?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 主编的《 》一书。(2分)

答案:8.(3分)A

9.(5分)(1)可是(我) 智短谋浅,因此失败,直到今天这个地步。(译出大意2分,关键字“猖蹶”1分。)

(2)这大概是上天用来资助将军的。(译出大意1分,关键字“殆”1分。)

10.(4分) 孙权的政权,已历三世,政权巩固;(2分) 孙权占据的江东,地形险要(地理条件优越) ,人才众多(人心归附) 。(2分)

11.(2分) 司马光 《资治通鉴》(出现错别字不给分)

孝感市(09湖北省)

(二) 隆中对(节选)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8.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 此诚不可与争锋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 国险而民附 益州险塞

C. 利尽南海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 将军岂有意乎 将军岂愿见之乎

9. 下面语句用现代汉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不仅是时机有利,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

B.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

C.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完全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

D.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百姓谁能不用箪盛饭,用壶装酒来迎接您呢?

10. 对选段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选段隆中对策,层次清晰。先论“不可争”与“不可图”,次论“可争”与“可图”,最后写“争”与“图”的步骤和规划,层层阐述自己的见解。

B. 谈到建立“霸业”根基,诸葛亮先集中论述了占据荆州、益州的必要性,再紧承论述占据两州的可能性,条分缕析,论证严密。

C. 作为人物传记,选文是对主人公的正面描写,与隆中对前、隆中对后的侧面烘托相得益彰,人物形象丰满突出。 D.选段语言“言简而意丰,文省而深刻”,具有鲜明的史书特点。

11.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 答案:8.C(2分) 9.C(2分)

10.B(2分)

1


相关文章

  • 隆中对中考题精选
  • <隆中对>检测一 姓名: 1. 文学常识填空: <隆中对>选自 ,作者 司马光,字 , 代著 名 家. 2. 生字注音: 乐毅.( ) 汉室倾颓. ( ) 不知存恤.( ) 遂用猖獗. ( ) 3. 解释词语: 每. ...查看


  • 隆中对试题
  • 隆中对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 ...查看


  • [出师表]中考试题d
  •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概括第六段的主要内容.自叙本志及追忆先帝"三 ...查看


  • [出师表][隆中对]中考题(含答案)
  • >>复习 1. 黄石市(09湖北省) [甲]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查看


  • 人教版语文初三上:23隆中对习题精选
  • <隆中对> 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 1.给黑体字注音. ①陇亩( )②倾颓( )③乐毅( )④殆天( ) 2.解释下列句中黑体的词. ①先主器之( )③因屏人曰( ) ③欲信大义于天下( )④将军既帝室之胄( ) 3.翻译下面的句 ...查看


  • 文言文一词多义
  • 初三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一) 实词共136个 1.安: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左传><曹刿论战>)(九年级下)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九年级下) ③燕雀 ...查看


  • 文言文中考知识点梳理
  • 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一:多音字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 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 ...查看


  • 中考文言文虚词
  • 中考文言文虚词汇总 常见文言虚词 一.之 1. 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 ① ...查看


  • [隆中对][出师表]中考归类及题集
  • <隆中对> 陈寿(口头做2遍,画难点即可,重点是问答题) 一.阅读指导<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人物传记,作者于文章首.尾借助徐庶.刘备之口,中间通过诸葛亮身居草 庐对当时形势及其发展所作的透辟的议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