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概 述
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是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据估计,随着国外大企业的进入,在这一专业领域将出现很大缺口,那时很可能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
专业基本情况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工业过程控制与分析,解决强弱电并举的宽口径专业的技术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 较好的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 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
◆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基础、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工业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等。高年级可根据社会需要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模块课及选修课。
实践教学:包括电路与电子基础实验、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专业综合实验、计算
机上机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
学位情况:工学学士。
专业就业数据分析
表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地区流向百分比(%)
表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单位性质流向百分比(%)
专业综合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
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则为其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也包含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系统管理与决策等研究领域。该专业还有一些特点,就是强弱电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宽口径”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广大考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属于热门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往往要比其他专业方向高许多,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就业容易,工作环境好,收入高;二是名称好听,专业内容对学生有吸引力;三是社会宣传和舆论导向对其有利。该专业方向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研究成果较容易向现实产品转换,而且效益相当可观。他创造性的研究思路吸引着众多考生,这里的确是展示他们才能的好地方。但是鉴于国内现在的形式,考生在报考该专业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也许自己本来并不对该方向感兴趣,但是许多人都说好,于是自己就“感兴趣”了。这对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是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较强的外语综合能力,为今后能够掌握并且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做准备。该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虽然大,但可供选择的人也很多,如果没有非常强的综合素质,很难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取得突出成绩。也许这对许多胸怀远大志向的考生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当然,这里所说的两点是否可行也和学生个人的追求有关,如果一个人追求仅限于一份较好的工作,该专业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想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突破性的贡献还是要建立在个人实力以及刻苦努力的基础上,馅饼是决不会无缘无故从天上掉下来的。
由于本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因此就业形势非常好。我国现在非常需要该专业方向的人才,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都离不开这些专业人才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以是一些外资、私营企业,待遇当然是相当可观的。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强,又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外在该专业方向的研究要领先于我们,因此如果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确立自己在国内该方向的领先地位,出国深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理、工、文相结合,融机械工程、艺术学和计算机设计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之一。主干学科包括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产生于70年代,首先在英国的牛津大学,首次实现的是直流电的控制方式,那时候执行元件的驱动电压是直流的,控制电压也是直流的,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很简单、粗糙的,精度也很低。但直流的控制方式由于其历史的久远而被人们所熟知,自然而然的人们想到了用直流电去控制交流执行元件。随着晶体管、大功率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大功率的电子器件的出现和成熟、以及建立在场的理论上、以现代数学、矩阵代数为理论依据的弱电强电控制系统更使电子技术与自动化达到新的历史高度。至此,本专业得到了广泛地的发展,日本、美国、英国及其他国家的大学也纷纷设立了本专业,在这一时期的成果也并不少,诸如完成数控机床,车间厂房自动控制的工作已经是新的课题。电子技术与自动化、计算机的有机结合,赋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以全新的内涵。无人操纵,系统简化,格局合理,即插即用型的产品成为新宠。
建国初期(1949—1966)我国许多大学设立了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并为国家培养了许多的这方面人才。他们已成为本行业的专家学者,分布在我国许多省、市,成为骨干力量。
“文革”期间,由于受政治的影响,全国的高等院校相继停止招生,本专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先是老师被批斗,后来学校根本办不下去了,只能停止招生。但是,即便如此,许多老师并没有停止研究。他们知道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这一时期,并没有放弃对专业的研究和探索。
改革开放以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学恢复了招生,本专业也发展起来,许多大学设立了本专业,并陆续招生,每年为国家培养大量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包括学士、博士等高级知识分子,特别是目前,各专业扩招,本专业的招生量也在上升。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没有站在世界的最前沿,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外交往的增加,我们已经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代表性的是:每秒3000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纳米技术的掌握;模拟技术的应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经过本专业的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拓展开来,分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涵盖原有“绝缘技术”、“电气绝缘与电缆”、“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和“光源与照明”等几个专业方向。设有“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博士学位方向。并以工业产品设计为基础,应用计算机造型、设计、实现工业产品的结构、性能、加工、外形等的设计和优化。该专业培养适应社会急需的,既有扎实科学技术基础又有艺术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外语、计算机应用、产品造型、设计等实际工作能力,实现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产品设计的全面智能
化。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计算机应用、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广告创意、企业形象策划等行业的教学、科研、生产、开发和管理工作。囊括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课程。高年级还根据社会需要学习柔性的、适应性强、覆盖面宽的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同时也进行电机与控制实验、电子工程系统实验、电力电子实验等。
一直以来,我国在CIMS,自动控制,机器人产品,专用集成电路等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基于微机环境的集成化CAPP应用框架与开发平台”开发了以工艺知识库为核心的、以交互式设计模式为基础的综合智能化CAPP开发平台与应用框架(CAPPFramework),推出金叶CAPP、同方CAPP等系列产品。具有支持工艺知识建模和动态知识获取、各类工艺的设计与信息管理、产品工艺信息共享、支持特征基创成工艺决策等功能,并提供工艺知识库管理、工艺卡片格式定义等应用支持工具和二次开发工具。系统开放性好,易于扩充和维护。产品已在全国的企业,特别是CIMS示范工程企业,推广应用,还研制了自动控制装置及系列产品,红外光电式安全保护装置,大功率、高品质开关电源的开发。机器人产品包括移动龙门式自动喷涂机,电动喷涂机器人,柔性仿形自动喷涂机,往复式喷涂机,自动涂胶机器人,框架式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的研制。以上这些产品的开发应用还只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在生产中的一个侧面,不足以反映其全貌。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冲击下,从各个方面进行新一轮技术重组。形势是严峻的,同时也充满机遇。
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如果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那么它的研究人员也随之渗透到每个角落。从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也就是说,就业领域及其广泛。在机械制造业,最明显的就是数控机床,过去不管是车铣刨磨,还是钻,都依靠工人的熟练程度来把握零件的精确度。每一个达到上岗要求的人员,都需经过多则几年,少则几月的培训,这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零件的优秀率无法保证。如果应用由电子系统控制的数控机床,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再比如在航空中的监控系统的应用,每秒几亿次的运算都需要在小小的芯片上完成,而对其进一步提高运算速度,则是科研人员责无旁贷的选择任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有以机械设计和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应用为特色开发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和产品,主要培养从事军队有关机电工程方面的设计与研究工作及现代军械装备的使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测控技术与仪器培养目标:该专业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以光、机、电结合为特色,主要
培养从事武器装备、测控系统和自动化仪器仪表的设计、研制及应用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我国目前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人员并不是很多,即使正在做此工作的人员,有很多是从相关的专业转过来的,专业技术水平低下,所以在该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随着国外大企业的进入,在这一专业领域将出现很大缺口,那时很可能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而另一个问题则是人才的断档,目前活跃在技术舞台上的大多是八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当时所学的课程在今天看来已经陈旧,且在当时没有计算机课程设置,这样他们不可避免的存在先天不足,要想有所作为也不容易。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则由于进入工作岗位时间不是很长,还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技术发展趋势,这样短时期内出现了技术的真空层。所以如果以此专业为学习方向的同学,则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要拘泥于专业课的学习,同时一定学好外语,做到经常阅读国外相关问题发展方向,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借助网络的帮助,了解一些最新消息。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八九十年代大学生的难题。
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后,所做的工作还是以技术性工作为主。这里的技术性已经不同于几年前的画画图,制作工艺流程,而是结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计算机融入到所有工作领域,这要求技术人员不仅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使用计算机。合格的技术人员要能自己编出所用的程序来。但是,这并不是说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第一位的,计算机只是运用专业知识的一种手段,只有真正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才能成为该专业领域的弄潮儿。
本专业一些大型企业都有大量需求,可以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电子、通讯、国防、机械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厂矿企业、科研单位、设计单位、院校和技术开发公司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和工程实施工作。
电气工程师——电气相关工程的设计、实施工程师;
自动化工程师——具体的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应用、维护工作;
部门主管——企业部门相关电气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专业院校分布(部分)
清华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概 述
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有它的身影。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工作,是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很大。据估计,随着国外大企业的进入,在这一专业领域将出现很大缺口,那时很可能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
专业基本情况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在工业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气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子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系统运行、研制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工业过程控制与分析,解决强弱电并举的宽口径专业的技术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 较好的掌握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及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 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
◆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软件基础、控制理论、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分析与处理、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工业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等。高年级可根据社会需要设置柔性的专业方向模块课及选修课。
实践教学:包括电路与电子基础实验、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专业综合实验、计算
机上机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
学位情况:工学学士。
专业就业数据分析
表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地区流向百分比(%)
表2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单位性质流向百分比(%)
专业综合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电气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但由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发展非常迅速,现在也相对比较成熟。已经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
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基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则为其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也包含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系统管理与决策等研究领域。该专业还有一些特点,就是强弱电结合、电工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电力、电子、控制、计算机多学科综合,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宽口径”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对广大考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属于热门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线往往要比其他专业方向高许多,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就业容易,工作环境好,收入高;二是名称好听,专业内容对学生有吸引力;三是社会宣传和舆论导向对其有利。该专业方向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研究成果较容易向现实产品转换,而且效益相当可观。他创造性的研究思路吸引着众多考生,这里的确是展示他们才能的好地方。但是鉴于国内现在的形式,考生在报考该专业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也许自己本来并不对该方向感兴趣,但是许多人都说好,于是自己就“感兴趣”了。这对以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是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较强的外语综合能力,为今后能够掌握并且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做准备。该专业方向的人才需求虽然大,但可供选择的人也很多,如果没有非常强的综合素质,很难在众人之中脱颖而出,取得突出成绩。也许这对许多胸怀远大志向的考生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当然,这里所说的两点是否可行也和学生个人的追求有关,如果一个人追求仅限于一份较好的工作,该专业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如果想在科技创新方面做出突破性的贡献还是要建立在个人实力以及刻苦努力的基础上,馅饼是决不会无缘无故从天上掉下来的。
由于本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因此就业形势非常好。我国现在非常需要该专业方向的人才,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都离不开这些专业人才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以是一些外资、私营企业,待遇当然是相当可观的。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强,又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外在该专业方向的研究要领先于我们,因此如果想要有进一步的发展,确立自己在国内该方向的领先地位,出国深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是理、工、文相结合,融机械工程、艺术学和计算机设计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之一。主干学科包括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产生于70年代,首先在英国的牛津大学,首次实现的是直流电的控制方式,那时候执行元件的驱动电压是直流的,控制电压也是直流的,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很简单、粗糙的,精度也很低。但直流的控制方式由于其历史的久远而被人们所熟知,自然而然的人们想到了用直流电去控制交流执行元件。随着晶体管、大功率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大功率的电子器件的出现和成熟、以及建立在场的理论上、以现代数学、矩阵代数为理论依据的弱电强电控制系统更使电子技术与自动化达到新的历史高度。至此,本专业得到了广泛地的发展,日本、美国、英国及其他国家的大学也纷纷设立了本专业,在这一时期的成果也并不少,诸如完成数控机床,车间厂房自动控制的工作已经是新的课题。电子技术与自动化、计算机的有机结合,赋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以全新的内涵。无人操纵,系统简化,格局合理,即插即用型的产品成为新宠。
建国初期(1949—1966)我国许多大学设立了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并为国家培养了许多的这方面人才。他们已成为本行业的专家学者,分布在我国许多省、市,成为骨干力量。
“文革”期间,由于受政治的影响,全国的高等院校相继停止招生,本专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先是老师被批斗,后来学校根本办不下去了,只能停止招生。但是,即便如此,许多老师并没有停止研究。他们知道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起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这一时期,并没有放弃对专业的研究和探索。
改革开放以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学恢复了招生,本专业也发展起来,许多大学设立了本专业,并陆续招生,每年为国家培养大量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包括学士、博士等高级知识分子,特别是目前,各专业扩招,本专业的招生量也在上升。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没有站在世界的最前沿,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外交往的增加,我们已经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代表性的是:每秒3000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纳米技术的掌握;模拟技术的应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经过本专业的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拓展开来,分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电子信息工程”,涵盖原有“绝缘技术”、“电气绝缘与电缆”、“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和“光源与照明”等几个专业方向。设有“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博士学位方向。并以工业产品设计为基础,应用计算机造型、设计、实现工业产品的结构、性能、加工、外形等的设计和优化。该专业培养适应社会急需的,既有扎实科学技术基础又有艺术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技术人才。本专业着重培养学生外语、计算机应用、产品造型、设计等实际工作能力,实现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产品设计的全面智能
化。该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计算机应用、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广告创意、企业形象策划等行业的教学、科研、生产、开发和管理工作。囊括了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课程。高年级还根据社会需要学习柔性的、适应性强、覆盖面宽的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同时也进行电机与控制实验、电子工程系统实验、电力电子实验等。
一直以来,我国在CIMS,自动控制,机器人产品,专用集成电路等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例如:“基于微机环境的集成化CAPP应用框架与开发平台”开发了以工艺知识库为核心的、以交互式设计模式为基础的综合智能化CAPP开发平台与应用框架(CAPPFramework),推出金叶CAPP、同方CAPP等系列产品。具有支持工艺知识建模和动态知识获取、各类工艺的设计与信息管理、产品工艺信息共享、支持特征基创成工艺决策等功能,并提供工艺知识库管理、工艺卡片格式定义等应用支持工具和二次开发工具。系统开放性好,易于扩充和维护。产品已在全国的企业,特别是CIMS示范工程企业,推广应用,还研制了自动控制装置及系列产品,红外光电式安全保护装置,大功率、高品质开关电源的开发。机器人产品包括移动龙门式自动喷涂机,电动喷涂机器人,柔性仿形自动喷涂机,往复式喷涂机,自动涂胶机器人,框架式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的研制。以上这些产品的开发应用还只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在生产中的一个侧面,不足以反映其全貌。在国外先进技术的冲击下,从各个方面进行新一轮技术重组。形势是严峻的,同时也充满机遇。
专业教育发展状况
如果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触角伸向各行各业,那么它的研究人员也随之渗透到每个角落。从小到一个开关的设计,大到宇航飞机的研究,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身影。也就是说,就业领域及其广泛。在机械制造业,最明显的就是数控机床,过去不管是车铣刨磨,还是钻,都依靠工人的熟练程度来把握零件的精确度。每一个达到上岗要求的人员,都需经过多则几年,少则几月的培训,这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零件的优秀率无法保证。如果应用由电子系统控制的数控机床,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再比如在航空中的监控系统的应用,每秒几亿次的运算都需要在小小的芯片上完成,而对其进一步提高运算速度,则是科研人员责无旁贷的选择任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有以机械设计和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应用为特色开发机电一体化应用技术和产品,主要培养从事军队有关机电工程方面的设计与研究工作及现代军械装备的使用、维护、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测控技术与仪器培养目标:该专业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以光、机、电结合为特色,主要
培养从事武器装备、测控系统和自动化仪器仪表的设计、研制及应用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我国目前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人员并不是很多,即使正在做此工作的人员,有很多是从相关的专业转过来的,专业技术水平低下,所以在该领域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随着国外大企业的进入,在这一专业领域将出现很大缺口,那时很可能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而另一个问题则是人才的断档,目前活跃在技术舞台上的大多是八几年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当时所学的课程在今天看来已经陈旧,且在当时没有计算机课程设置,这样他们不可避免的存在先天不足,要想有所作为也不容易。9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则由于进入工作岗位时间不是很长,还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技术发展趋势,这样短时期内出现了技术的真空层。所以如果以此专业为学习方向的同学,则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要拘泥于专业课的学习,同时一定学好外语,做到经常阅读国外相关问题发展方向,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借助网络的帮助,了解一些最新消息。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八九十年代大学生的难题。
学习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后,所做的工作还是以技术性工作为主。这里的技术性已经不同于几年前的画画图,制作工艺流程,而是结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将计算机融入到所有工作领域,这要求技术人员不仅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还要熟练使用计算机。合格的技术人员要能自己编出所用的程序来。但是,这并不是说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第一位的,计算机只是运用专业知识的一种手段,只有真正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才能成为该专业领域的弄潮儿。
本专业一些大型企业都有大量需求,可以在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电子、通讯、国防、机械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厂矿企业、科研单位、设计单位、院校和技术开发公司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和工程实施工作。
电气工程师——电气相关工程的设计、实施工程师;
自动化工程师——具体的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应用、维护工作;
部门主管——企业部门相关电气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专业院校分布(部分)
清华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