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① 气能生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② 气能行血

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 心气的推动,B 肺气的敷布,C 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A 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B 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③ 气能摄血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时必须用益气的方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气是活力很强的物质,容易逸脱,所以要依附于血和津液才能在体内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就会浮散无根而出现气脱现象。所以血虚气亦虚,血脱气亦脱,在治疗上多用益气固脱之法。 临床上常见到大出血时,气

亦随之而丧失,称为“气随血脱”,说明血为气之母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在性质、形态和功能活动等方面有许多不同,而在生成、运行和输布等方面,则又有不少共同之处,它们均来源于水谷精微,都能运行全身。

(一)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依靠于气的运行,离不开肺、

肝、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气化功能。 如果有关脏腑气化功能失司,就可导致津液的病变,①或为化源不足,②或为水液的停聚,③或气虚不能固摄而致津液流失过多。

(二)另一方面,如果津液的停聚,也会阻碍气的流通,影响有关脏腑的气机;津液大量耗损,也可使气随之而散脱。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与津液①都是液体,②都以营养,③滋润为主要功能。所以二者都属阴。 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中的一部分,如渗出脉外,也就成为津液。由于津液和血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有津血同源之说。

在病理上

①,如果失血过多或突然大出血,血管外的津液可渗入到血管中,补充血液容量;同时由于血管外的津液大量渗入血管内,则会导致津液不足,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

②严重的伤津脱液,也会影响血液的化源,则可见血脉空虚、津枯血躁之象。

在治疗上,

①对于出血病人不宜使用发汗的方法,

②对于多汗津亏的病人,不宜使用破血和放血的治疗方法。

气血津液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组织器官和经络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气、血、津液与脏腑、经络学说相结合,共同构成人体生理功能的理论基础。

气、血、津液三者虽然各有特点,但它们在功能活动方面,是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又是互相制约的。它们之间密切而又复杂的关系,常反映在生理、病理、辨证论治等各个方面。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与血的生成,均来源于水谷精微和肾中的精气,都有赖于肺、脾、肾等脏的功能活动,二者都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推动;气属阳;“气为血之帅”。 血的主要功能是营养、滋润;血属阴;“血为气之母”。 所以《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 (一)、气为血之帅,是指血在其生成及运行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气。

① 气能生血

血液的主要成分营气和津液,都是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物质。由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再由水谷精微转化成营气和津液,再由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血液,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气盛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自弱。故在治疗血虚病症时,应配伍补气药。

② 气能行血

血属阴主静,气属阳主动,血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如有赖于A 心气的推动,B 肺气的敷布,C 肝气的疏泄。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 如果气虚推动无力或气滞流通不畅,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瘀血阻滞。故在治疗瘀血时,不但要用A 活血化瘀药,还常配以B 行气或补气、行气、降气之品,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③ 气能摄血

血液能在血脉中运行而不溢出脉外,主要是依赖气的固摄功能。如果气虚不足以统摄血液,常可导致各种出血,称为“气不摄血”。 临床上治疗因气虚导致的出血病症,常配伍补气药。血液之所以能正常循行于脉管之中而不致溢出脉外,是依靠气对血的统摄作用。对于气虚引起的出血,治疗时必须用益气的方法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二)、血为气之母。 血是气的载体,并为其提供充分的营养。气是活力很强的物质,容易逸脱,所以要依附于血和津液才能在体内存在。如果气失去依附,就会浮散无根而出现气脱现象。所以血虚气亦虚,血脱气亦脱,在治疗上多用益气固脱之法。 临床上常见到大出血时,气

亦随之而丧失,称为“气随血脱”,说明血为气之母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气与津液的关系

气与津液在性质、形态和功能活动等方面有许多不同,而在生成、运行和输布等方面,则又有不少共同之处,它们均来源于水谷精微,都能运行全身。

(一)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依靠于气的运行,离不开肺、

肝、肾、三焦、膀胱等脏腑的气化功能。 如果有关脏腑气化功能失司,就可导致津液的病变,①或为化源不足,②或为水液的停聚,③或气虚不能固摄而致津液流失过多。

(二)另一方面,如果津液的停聚,也会阻碍气的流通,影响有关脏腑的气机;津液大量耗损,也可使气随之而散脱。

三、血与津液的关系

血与津液①都是液体,②都以营养,③滋润为主要功能。所以二者都属阴。 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中的一部分,如渗出脉外,也就成为津液。由于津液和血可以相互转化,因此有津血同源之说。

在病理上

①,如果失血过多或突然大出血,血管外的津液可渗入到血管中,补充血液容量;同时由于血管外的津液大量渗入血管内,则会导致津液不足,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

②严重的伤津脱液,也会影响血液的化源,则可见血脉空虚、津枯血躁之象。

在治疗上,

①对于出血病人不宜使用发汗的方法,

②对于多汗津亏的病人,不宜使用破血和放血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章

  • 神志活动与精.髓.气血津液的关系阐析
  • 辽宁中医杂志2014年第41卷第11期 ·2273· DOIʒ10. 13192/j.issn.1000-1719.2014.11.001 ·· 髓.气血津液的关系阐析神志活动与精. 1,22311 赵永厚,赵玉萍,柴剑波,于明,林雪莲 ( ...查看


  • 201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精要
  • 2015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基础理论>考点精要 1﹒绪论 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科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治疗特 ...查看


  •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重点概括
  • <中医基础理论>要点 主讲人:邓先立 时间:2013年1月20日 14:00 地点:会议室 参加人员:全体医护人员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学科: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 ...查看


  • 习题精气血津液神
  • 一.单选题 A1 型题 1. 一身之气的生成与哪组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 ( ) A. 心肝脾 B. 心肺肾 C. 脾肺肾 D. 肝脾肾 E. 心脾肾 2. 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 ) A. 元气 B. 宗气 C. 营气 D. 卫气 E ...查看


  • 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笔记
  • 第一章 绪 论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定义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中医的整体观念贯穿与中医的生理.病理及诊治等各 ...查看


  • 中医基础理论整理笔记 1
  •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定义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联,人体受社 第一章 绪 论 1)症:指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单个的独立的具体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2)病:是机体发生病变时,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及规律所作的 ...查看


  • 中医护理学考试总结重点
  • 选择.填空.判断 1.阳:活动的.外在的.上升的.明亮的.溫熱的.功能的.兴奋的.机能亢进的 阴:静止的.下降的.阴暗的.寒冷的.物质的.抑制的.机能减退的 阳是阴的功能表现,阴是阳的物质基础 2.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查看


  •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 气一元论:"气"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范畴,在中医学的学术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中医学的哲学和医学理论的基石.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地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具有运动的属性.气的运动是气内部的相互作用, ...查看


  • 中医综合2016年考试大纲
  • 2016年中医综合考研大纲 Ⅳ考查内容 一.中医基础理论 (一) 绪论 1.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