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的构建

  摘 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隐匿性、突发性、互动性等特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发展、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对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自由开放性,它对反腐工作的开展又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指出,当前,我国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管控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网络舆情信息的真实性还有待提高,反腐倡廉网络舆论信息也逐渐趋于感性化。现阶段,反腐倡廉网络信息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所以我国要通过建设合理有效的法律制度,构建合理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平台,建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的引导机制、预警机制、危情处理机制来构建我国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   关键词 反腐倡廉 网络舆情信息 工作机制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反腐倡廉理论研究专项课题《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研究》(201 4ZJ048)。   作者简介:丁祥艳,玉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当代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赵海姣,玉林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馆员。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8-187-03   在当今时代,网络舆情对政府以及人民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它传播的速度很快,范围很广泛,由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是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产生,建立的时间短,在其发展的阶段,难免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管理模式不完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不完善等等,这些因素都会阻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的准确传播,给我国党和政府的工作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的完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控制传播的速度与传播内容,使其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反腐倡廉网络舆情   (一)含义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主要是指在社会发展中,公众运用互联网等手段对贪污腐败的案情或者其他的案情根据政府以及其他民众各自的意见,对该事件进行政治分析并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主要依附于互联网等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根据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对政治或者社会舆论进行及时的反映并揭示,从而根据其特性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引起国家政府的重视,以此来更高效的监督政府处理腐败问题。   (二)特点   1.传播速度非常快:   信息的传播速度与传播的媒介具有很大的关系,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等对信息的传播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会造成信息无法快速有效的进行传播,但是如今网络的发展避免了这一问题的产生。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所以相关人员在网络上可以及时的了解相关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并根据此事件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同时可以不受空间地域、时间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对该舆论事件进行评论,从而促进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发展。   2.对于部分信息具有隐藏的作用:   互联网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虚拟性,在网络中,人们不需要运用真实的信息进行沟通,可以隐藏自己本身的真实信息,运用一些代码或者独有的符号进行网络间的交流与沟通,所以这对于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网络中,人们可以不用担心自己个人信息泄露,从而可以在网络事件中谈论自己真实的想法,发表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主张,所以对于网络舆论来说隐匿性具有一定的可采取性,但是同时,隐匿性也促使了一些消极的言论的产生,对政府或者人民带来一定的困扰以及其他负面影响。   3.传播的范围非常广泛:   互联网的产生与应用避免了因为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导致信息传播的障碍,它对于信息的传播具有广泛性,它可以涵盖整个世界的信息,其网络系统遍布世界各地,使人们及时的了解到想要得到的任何信息,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产生的可能性,互联网的产生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它大大增加了政府与人民对舆论事件的交流以及探讨的范围,从而有利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发展。   4.具有一定的突发性:   网络舆情的产生具有随意性和突发性,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当某一个事件发生时,人们会迅速的在互联网上对其进行评论与探讨,发表自己的言论,当这些言论越来越多,越来越受人们广泛关注的时候,网络舆情就会产生,政府部门也会对事件进行参与,但是随着它的发展,也给政府部门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与压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对事件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对其进行严谨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会造成公众的不满或者将事件矛盾扩大,不利于事件的解决。   (三)现状   1.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管控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缺陷:   人们通过网络舆情对反腐倡廉进行有效的讨论以及监督,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反腐倡廉信息的不完全透明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监督,同时政府对于网络举报的有关法律还不够完善,不能切实的保证举报人或者发表言论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2.网络舆情信息的真实性还有待提高:   网络舆情是公民对于一件事情的探讨与言论的自由发表,但是有的公民借用网络发表虚假信息,从而违背了网络舆论建设的原则,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管理,同时相关公民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发表真实有效的信息。   3.反腐倡廉的网络舆论信息趋于感性化:   公众在对于网络舆论的看法上趋于感性化。人们在对一件事情进行探讨时,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事情,人们的主观意识影响着整个事件的发展,所以人们应该更加客观理性的来判断事实,增强网络舆论的真实性以及可取性。   (四)作用   1.积极作用: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发展对我国的反腐倡廉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就反腐倡廉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或者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大家的意见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沟通并整合,对政府或者相关部门造成一定的压力,促进政府的积极决策,从而形成一个监督的网络体系,有效的对腐败事件进行监督。我国主张政治公开,公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利进行网络舆论的讨论,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的参与热情,同时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对政府或者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在监督中,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广泛性,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可以促进政府对反腐倡廉的监督力度,并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效率,利用这一特点,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不敢触犯法律条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腐败问题的产生。   2. 消极作用: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具有不可避免的消极作用。网络都是虚拟的,在网络舆论创造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公民的层次和水平都不尽相同,所以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隐蔽性散播谣言,对人民和政府进行语言攻击。与此同时,人们对政府人员的贪污行为十分愤恨,这就造成了民众个人的主观意识主导客观因素,不利于舆论的有效健康传播,同时有可能损害公众以及政府的利益。   在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形成的初期,会需要人们对某一事件进行持续的关注以及探讨,但是,由于人们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所以不忌讳其他的不良因素的产生会对自己人身安全造成影响,因而利用网络大肆宣传虚假信息,有的甚至会进行语言上的攻击,影响公民正常言论的发表,影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正常发展。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对网络舆情加以引导并规范制度,同时公众应加强自身的政治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有效的监督并开展网络反腐倡廉工作。   (五)新的网络环境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所面临的挑战   当前,公众通过对某一事件的持续关注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对防腐倡廉工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以及公民素质的参差不齐,一部分公民在反腐舆论中过多的融入自己的个人的感性的认识以及思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给政府反腐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性。   1. 对工作人员反腐倡廉意识的挑战:   网络反腐倡廉舆情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很多政府人员在反腐倡廉工作上还存在认识误区,如一部分人员认为,网络舆情的内容是网络以及公民的自主认识,不代表相关政府以及人员的观点,所以对网络舆情缺乏妥善的管理,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进程缺乏有效的研究,没有落实好检查工作,对形成的网络舆论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不能及时的认识并关注事态的发展动向,造成政府对事件认知方面的脱节,日积月累会造成很大的隐患以及工作失误。   2.对硬件设备设施的挑战:   地区政府以及各个地方的管理人员虽然对网络舆情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并建立了网络舆论的相关管理处理政策,但是由于政府的制度以及其他硬件设施的不完善,造成政府管理不善、结构不完整,人员匹配不到位等一系列的问题的产生,在对网络舆情的处理方面,有的甚至还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整合并搜索相关文件,这样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且不能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资源的有效整合,对网络舆情不能及时的了解并作出反应,这就造成了网络舆论的拖延性,不利于政府对事件进行及时的处理。   3. 对国家法律条文规范制度的挑战:   现如今,我国公民在反腐舆论的讨论中,过多的加入自己个人的想法,使反腐舆论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就给我国政府部门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我国虽然有颁布一些关于网络舆情管理的政策以及规定,但是这些文件的条文并不能及时的跟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以及网络舆情的发展,所以,这些条文存在很大的落后性以及不适用性,而且我国对于保护检举人等方面的并没有规范的政策,使检举人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政府应该及时出台并颁布关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相关政策,这样才能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更健康、更规范、更有效。   二、构建有效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机制是在政府以及公民进行监督、发表言论时必不可少的,它的建立需要涉及很多方面,要根据社会管理、社会制度等一系列的因素来完成,所以在构建合理有效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时,应该将所有的因素整合起来,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构建出最有效最实用最完善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   (一)构建合理有效的法律制度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中,人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和看法,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原因,在发表言论时会造成网络舆情系统的混乱,所以这个时候就必须运用规章制度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进行规范,但是现如今我国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系统的规章制度,所以,相关政府应该尽快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舆论的发布以及讨论,从而有效的保证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这一工作合法性,并有效的保证检举人等的利益,及时的督促政府人员根据相关政策以及规章制度对网络舆情进行合理快速的处理,保证网络舆情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对网络系统进行妥善的管理。   (二)构建合理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平台,完善信息收集评断的机制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国政府应该根据现阶段的反腐现状,构建合理的反腐网络机制平台,建立内部工作体制,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构建统一的工作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及时的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督,根据公民的言论以及激烈探讨,收集其中的重要信息,并根据该舆论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及时的处理问题,定期的将数据以及结论上报,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系统,有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相关单位以及政府应该及时的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快速的深入了解并掌握反腐倡廉网络舆论监督等工作,加快相关机构的建设速度并有效的开展工作。   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及时的收集网络舆情中的重要信息,收集的范围包括各种网络平台,微博、论坛、贴吧等,从而保证大范围的对信息进行收集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合理深入有效的分析,及时的了解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通过使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分析方法得到数据并对其进行归类,这样可以有利于政府及时的对数据进行整合,及时的制定并发布有效的处理方法。采用公众所能接受的文化信息平台,积极的推行网络实名制的建立,尽量将反腐倡廉网络舆论引向更好的发展方向。   (三)建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的引导机制   网络舆情的产生,充分发挥了公众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对政府的工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政府应该使用自身的优点,及时有效的对网络舆论进行监控并控制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应该保证信息的无障碍传播,使信息能够呈现在公众面前,为公众能够有效的对网络舆论进行探讨提供有力的条件,并且及时的对议题进行整合,选出当下社会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并及时的发布出去,这样可以吸引公众对于事件的注意力并及时有效的控制事件的发展方向。   在网络舆论中,人们都有跟风的习惯,习惯跟着别人的言论,没有进行自己研究就发表观点,这样容易造成网络舆情的混乱,所以政府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及时的选出优秀舆论探讨的公众对其进行培养,使其在网络舆论中能够尽最大的可能引导人们正确公正的对网络舆论进行探讨并做出客观的、理性的、公正的评价。   (四)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   在网络舆论形成的过程中,政府的相关人员应该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并分析研究并根据其发展特性对它进行政府干预。工作人员可以对网络舆情进行大规模的查看并掌握其要点以及发展的方向,并根据网络舆情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掌握,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政府的相关人员根据其特征对它进行有效的干预,使其向更规范更好的方向发展。政府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网络舆情进行密切的监控并对网上的反腐帖子进行追踪,争取及时的对市民公众的反腐舆论进行指导。   (五)建立完善危情的处理机制   对于网络舆情,政府人员应该对它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干预,避免一些危情事件的发生,但是由于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危情事件不可避免,所以相关政府应该建立危情处理系统,在事件发生时,政府对网络舆论进行分析并引导,然后对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制定相关的预案,从而有效的防止危情的扩散。   随着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不断快速发展,其出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我国政府对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机制的构建方面还存在很多缺失的地方,所以应该及时的分析当前网络舆情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分析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从而有效的管理网络舆情,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梅、江林海、熊建美.新媒体时代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思考.今日中国论坛.2013(7).   [2]王丹鹤.我国网络廉政舆情问题研究.吉林财经大学.2014.   [3]李豪.当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研究.宁波大学.2013.   [4]兰琨.网络反腐及其规范化的实现路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4.   [5]于滔.做好党风廉政网络舆论工作的侧重点.中国监察.2014(3).   [6]张明平.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机制的构建.廉政文化研究.2014(6).   [7]上海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研究与思考.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01-02.

  摘 要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隐匿性、突发性、互动性等特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发展、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对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自由开放性,它对反腐工作的开展又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指出,当前,我国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管控的法律法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网络舆情信息的真实性还有待提高,反腐倡廉网络舆论信息也逐渐趋于感性化。现阶段,反腐倡廉网络信息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所以我国要通过建设合理有效的法律制度,构建合理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平台,建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的引导机制、预警机制、危情处理机制来构建我国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   关键词 反腐倡廉 网络舆情信息 工作机制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反腐倡廉理论研究专项课题《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研究》(201 4ZJ048)。   作者简介:丁祥艳,玉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当代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赵海姣,玉林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馆员。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8-187-03   在当今时代,网络舆情对政府以及人民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它传播的速度很快,范围很广泛,由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是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产生,建立的时间短,在其发展的阶段,难免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管理模式不完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不完善等等,这些因素都会阻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的准确传播,给我国党和政府的工作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不断的完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控制传播的速度与传播内容,使其作用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一、反腐倡廉网络舆情   (一)含义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主要是指在社会发展中,公众运用互联网等手段对贪污腐败的案情或者其他的案情根据政府以及其他民众各自的意见,对该事件进行政治分析并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主要依附于互联网等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根据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对政治或者社会舆论进行及时的反映并揭示,从而根据其特性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引起国家政府的重视,以此来更高效的监督政府处理腐败问题。   (二)特点   1.传播速度非常快:   信息的传播速度与传播的媒介具有很大的关系,传统的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等对信息的传播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会造成信息无法快速有效的进行传播,但是如今网络的发展避免了这一问题的产生。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所以相关人员在网络上可以及时的了解相关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并根据此事件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同时可以不受空间地域、时间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对该舆论事件进行评论,从而促进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发展。   2.对于部分信息具有隐藏的作用:   互联网的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虚拟性,在网络中,人们不需要运用真实的信息进行沟通,可以隐藏自己本身的真实信息,运用一些代码或者独有的符号进行网络间的交流与沟通,所以这对于网络舆情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网络中,人们可以不用担心自己个人信息泄露,从而可以在网络事件中谈论自己真实的想法,发表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主张,所以对于网络舆论来说隐匿性具有一定的可采取性,但是同时,隐匿性也促使了一些消极的言论的产生,对政府或者人民带来一定的困扰以及其他负面影响。   3.传播的范围非常广泛:   互联网的产生与应用避免了因为时间空间的限制而导致信息传播的障碍,它对于信息的传播具有广泛性,它可以涵盖整个世界的信息,其网络系统遍布世界各地,使人们及时的了解到想要得到的任何信息,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产生的可能性,互联网的产生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它大大增加了政府与人民对舆论事件的交流以及探讨的范围,从而有利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发展。   4.具有一定的突发性:   网络舆情的产生具有随意性和突发性,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当某一个事件发生时,人们会迅速的在互联网上对其进行评论与探讨,发表自己的言论,当这些言论越来越多,越来越受人们广泛关注的时候,网络舆情就会产生,政府部门也会对事件进行参与,但是随着它的发展,也给政府部门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与压力,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要对事件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对其进行严谨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会造成公众的不满或者将事件矛盾扩大,不利于事件的解决。   (三)现状   1.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管控的法律法规还存在缺陷:   人们通过网络舆情对反腐倡廉进行有效的讨论以及监督,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反腐倡廉信息的不完全透明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监督,同时政府对于网络举报的有关法律还不够完善,不能切实的保证举报人或者发表言论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2.网络舆情信息的真实性还有待提高:   网络舆情是公民对于一件事情的探讨与言论的自由发表,但是有的公民借用网络发表虚假信息,从而违背了网络舆论建设的原则,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管理,同时相关公民也应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发表真实有效的信息。   3.反腐倡廉的网络舆论信息趋于感性化:   公众在对于网络舆论的看法上趋于感性化。人们在对一件事情进行探讨时,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事情,人们的主观意识影响着整个事件的发展,所以人们应该更加客观理性的来判断事实,增强网络舆论的真实性以及可取性。   (四)作用   1.积极作用: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发展对我国的反腐倡廉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一快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就反腐倡廉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或者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大家的意见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沟通并整合,对政府或者相关部门造成一定的压力,促进政府的积极决策,从而形成一个监督的网络体系,有效的对腐败事件进行监督。我国主张政治公开,公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利进行网络舆论的讨论,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的参与热情,同时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渠道对政府或者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在监督中,了解国家的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自己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广泛性,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可以促进政府对反腐倡廉的监督力度,并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效率,利用这一特点,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不敢触犯法律条例,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腐败问题的产生。   2. 消极作用: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具有不可避免的消极作用。网络都是虚拟的,在网络舆论创造的过程中,由于我国公民的层次和水平都不尽相同,所以使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的隐蔽性散播谣言,对人民和政府进行语言攻击。与此同时,人们对政府人员的贪污行为十分愤恨,这就造成了民众个人的主观意识主导客观因素,不利于舆论的有效健康传播,同时有可能损害公众以及政府的利益。   在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形成的初期,会需要人们对某一事件进行持续的关注以及探讨,但是,由于人们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发表自己的主观看法,所以不忌讳其他的不良因素的产生会对自己人身安全造成影响,因而利用网络大肆宣传虚假信息,有的甚至会进行语言上的攻击,影响公民正常言论的发表,影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正常发展。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对网络舆情加以引导并规范制度,同时公众应加强自身的政治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这样才能有效的监督并开展网络反腐倡廉工作。   (五)新的网络环境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所面临的挑战   当前,公众通过对某一事件的持续关注发表自己的言论和观点,对防腐倡廉工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网络自身的特点,以及公民素质的参差不齐,一部分公民在反腐舆论中过多的融入自己的个人的感性的认识以及思想,这些问题的存在都给政府反腐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性。   1. 对工作人员反腐倡廉意识的挑战:   网络反腐倡廉舆情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很多政府人员在反腐倡廉工作上还存在认识误区,如一部分人员认为,网络舆情的内容是网络以及公民的自主认识,不代表相关政府以及人员的观点,所以对网络舆情缺乏妥善的管理,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进程缺乏有效的研究,没有落实好检查工作,对形成的网络舆论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从而不能及时的认识并关注事态的发展动向,造成政府对事件认知方面的脱节,日积月累会造成很大的隐患以及工作失误。   2.对硬件设备设施的挑战:   地区政府以及各个地方的管理人员虽然对网络舆情进行了有效的处理并建立了网络舆论的相关管理处理政策,但是由于政府的制度以及其他硬件设施的不完善,造成政府管理不善、结构不完整,人员匹配不到位等一系列的问题的产生,在对网络舆情的处理方面,有的甚至还需要人工对其进行整合并搜索相关文件,这样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且不能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资源的有效整合,对网络舆情不能及时的了解并作出反应,这就造成了网络舆论的拖延性,不利于政府对事件进行及时的处理。   3. 对国家法律条文规范制度的挑战:   现如今,我国公民在反腐舆论的讨论中,过多的加入自己个人的想法,使反腐舆论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就给我国政府部门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我国虽然有颁布一些关于网络舆情管理的政策以及规定,但是这些文件的条文并不能及时的跟上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以及网络舆情的发展,所以,这些条文存在很大的落后性以及不适用性,而且我国对于保护检举人等方面的并没有规范的政策,使检举人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所以,政府应该及时出台并颁布关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相关政策,这样才能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更健康、更规范、更有效。   二、构建有效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机制是在政府以及公民进行监督、发表言论时必不可少的,它的建立需要涉及很多方面,要根据社会管理、社会制度等一系列的因素来完成,所以在构建合理有效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机制时,应该将所有的因素整合起来,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才能构建出最有效最实用最完善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   (一)构建合理有效的法律制度   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中,人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和看法,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和主观原因,在发表言论时会造成网络舆情系统的混乱,所以这个时候就必须运用规章制度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进行规范,但是现如今我国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系统的规章制度,所以,相关政府应该尽快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舆论的发布以及讨论,从而有效的保证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督,同时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这一工作合法性,并有效的保证检举人等的利益,及时的督促政府人员根据相关政策以及规章制度对网络舆情进行合理快速的处理,保证网络舆情工作的有效开展,并对网络系统进行妥善的管理。   (二)构建合理的网络舆情信息工作平台,完善信息收集评断的机制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国政府应该根据现阶段的反腐现状,构建合理的反腐网络机制平台,建立内部工作体制,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构建统一的工作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及时的对网络舆情进行监督,根据公民的言论以及激烈探讨,收集其中的重要信息,并根据该舆论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及时的处理问题,定期的将数据以及结论上报,这样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系统,有利于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相关单位以及政府应该及时的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快速的深入了解并掌握反腐倡廉网络舆论监督等工作,加快相关机构的建设速度并有效的开展工作。   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利用互联网等现代科技及时的收集网络舆情中的重要信息,收集的范围包括各种网络平台,微博、论坛、贴吧等,从而保证大范围的对信息进行收集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合理深入有效的分析,及时的了解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通过使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分析方法得到数据并对其进行归类,这样可以有利于政府及时的对数据进行整合,及时的制定并发布有效的处理方法。采用公众所能接受的文化信息平台,积极的推行网络实名制的建立,尽量将反腐倡廉网络舆论引向更好的发展方向。   (三)建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的引导机制   网络舆情的产生,充分发挥了公众的言论自由的权利,对政府的工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政府应该使用自身的优点,及时有效的对网络舆论进行监控并控制其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政府应该保证信息的无障碍传播,使信息能够呈现在公众面前,为公众能够有效的对网络舆论进行探讨提供有力的条件,并且及时的对议题进行整合,选出当下社会中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并及时的发布出去,这样可以吸引公众对于事件的注意力并及时有效的控制事件的发展方向。   在网络舆论中,人们都有跟风的习惯,习惯跟着别人的言论,没有进行自己研究就发表观点,这样容易造成网络舆情的混乱,所以政府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及时的选出优秀舆论探讨的公众对其进行培养,使其在网络舆论中能够尽最大的可能引导人们正确公正的对网络舆论进行探讨并做出客观的、理性的、公正的评价。   (四)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   在网络舆论形成的过程中,政府的相关人员应该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及时的收集并分析研究并根据其发展特性对它进行政府干预。工作人员可以对网络舆情进行大规模的查看并掌握其要点以及发展的方向,并根据网络舆情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掌握,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政府的相关人员根据其特征对它进行有效的干预,使其向更规范更好的方向发展。政府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监察机构,对网络舆情进行密切的监控并对网上的反腐帖子进行追踪,争取及时的对市民公众的反腐舆论进行指导。   (五)建立完善危情的处理机制   对于网络舆情,政府人员应该对它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干预,避免一些危情事件的发生,但是由于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危情事件不可避免,所以相关政府应该建立危情处理系统,在事件发生时,政府对网络舆论进行分析并引导,然后对时间进行调查分析,制定相关的预案,从而有效的防止危情的扩散。   随着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不断快速发展,其出现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我国政府对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机制的构建方面还存在很多缺失的地方,所以应该及时的分析当前网络舆情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的对其进行分析并制定一系列的制度,从而有效的管理网络舆情,使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任梅、江林海、熊建美.新媒体时代对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工作的思考.今日中国论坛.2013(7).   [2]王丹鹤.我国网络廉政舆情问题研究.吉林财经大学.2014.   [3]李豪.当前反腐倡廉网络舆情应对机制研究.宁波大学.2013.   [4]兰琨.网络反腐及其规范化的实现路径研究.河北师范大学.2014.   [5]于滔.做好党风廉政网络舆论工作的侧重点.中国监察.2014(3).   [6]张明平.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机制的构建.廉政文化研究.2014(6).   [7]上海市纪委、监察局.关于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的研究与思考.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01-02.


相关文章

  • 河北政工网 1
  • [2011年第2期]为反腐倡廉建设插上"科技翅膀" 河北政工网   时间:2011-03-25 16:55:00 省纪委.省委研究室联合研究室 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高度重视现代科学 ...查看


  • 网络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写作说明 专业从事毕业论文写作与发表相关服务,本团队擅长案例数据分析.编程仿真.图表制作.毕业设 ...查看


  • 围绕"三转"要求抓实"三项"工作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宣传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 发布日期:2015-01-04 09:05:34     来源:云南省纪委 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基础性工作,如何围绕"三转"深化纪检监察宣传教育工作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反 ...查看


  • 反腐倡廉新
  • 反腐倡廉新"给力"以网络反腐促推党风廉政建设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在管仲看来,廉洁乃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 ...查看


  • 2012年亭湖新区网络舆情监控工作总结
  • 2012年,在区网络舆情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直接领导下,新区文广中心认真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研判及网络舆情事件的处置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主动营造集宣传.引导.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格局 2 ...查看


  •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综述
  • 2013年6月 JUN.2013 情报探索 InformationResearch 第6期(总188期) No.6(SerialNo.188)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研究综述术 彭劭莉 张 乐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 ...查看


  • 宁德市环保系统纪检监察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要点20150428
  • 各县(市.区)环保局.东侨分局,局机关各科室.直属各单位: 现将<2015年宁德市环保系统纪检监察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宁德市纪委驻 宁德市环保局纪检组 2015年4月21日 20 ...查看


  • 浅议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 浅议涉警网络舆情应对策略 ∙ ∙ ∙ 2013年06月05日 08:10:23 作者:程宝清 [字号 大 中 小] [留言] [打印] 近年来互联网作为国际上公认的"第四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比其他传媒的发展更为迅速,在 ...查看


  • 构建党内党外监督体系 突出主要领导刚性监督
  • 市委宣传部纪检组  市直纪工委 市安监局纪检组   惠州报业集团纪检组 "一把手"监督是监督工作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近年来,我市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依托,初步建立起了党内外立体监督体系,真正实现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