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治改革现有若干原因的分析_夏军

二○○三年 No.4克山师专学报

Journal of Keshan Teachers College 2003第四期

入到了它的第二十五个年头。如果将中国的改革在宏观上表述为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的话,那么,我们在评估改革的现实成果时,经济改革无疑是最为突出的; , , 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问题即作为一个整体工程的改革, 缺少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柱 ——政治改革明显滞后于另两个方面的改革。

今天,中国改革所依据的一些条件因时间渐进而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政治改革而言,影响其进程的若干因素以新的形式存在且发挥着作用,并在新的发展环境中提出新的要求;从政治改革原因的来源角度看,如果说原有的政治改革的推动因素是内生型的话,那么,现今则已转变为外生型,换言之,更多的外部力量迫切要求进行政治改革,这就使执政党和政府由原来的主动地位而趋向被动,以至于外部压力超过了内在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怎样把握好中国政治改革的进程以及如何利用好各种积极因素促进改革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认清现有要求政治改革的各种原因是什么。

1.经济改革带来的新要求

无论从理论的还是现实的角度来考察,政治改革的最根本性要求都是来自其矛盾运动的另一方面——经济改革。当前,尤为引人注目的两大历史事件是,1992年中国将经济体制目标模式锁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的影响,在某一层面上讲,不逊于宣布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肯定市场经济,就是对原有计划经济的些许否定;肯定世贸组织,就是表明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程度不够。这两件事将使中国社会发展的运行轨迹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而且,事实告诉我们,很多现象表面上看来是经济问题,其背后的实质却是政治问题,最为直接的要求是政府必须进行多方位的转变。如在已签署的入世协议中,绝大多数是针对政府的,极少数是涉及经济问题或具体的企业。“就‘入世’的基本范畴而言,它对经济领域的影响是直接的,立竿见影式的。而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是间接的,甚至还带有一定的隐蔽性,但这种影响却是剧烈的和历史性的。……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表明,在既定的经济环境里,政治对经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一角度看待‘入世’的影响问题,可以说没有政治赢利,就没有真正的经济赢利。”可见,最先需要调整的不是社会成员个体,而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组织,原有的管理方式、思维方式、决策方式等均面临新的外部挑战。我们在选择民主和法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之时,决定性依据之一便是对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初步理性认识的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中,都包含着一定的政治思想、法治思想、平

[1]

・150

等思想、自由思想,这是二者的共同特征。而在计划经济长期影响和历史惯性作用下,我国政府决策缺少透明度、政策信息不对称、政府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的存在,同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要求形成尖锐的矛盾。改革是唯一的选择,通过政治改革,我们力求达到的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和运行方式,实现政策选择科学化和法治化,增强决策的透明度,接受社会成员更多、更有效的监督,政府更加高效、廉洁,减少乃至杜绝政府部门以特权谋求特殊利益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实现政治赢利。

2.社会成员政治态度的分化

政治改革的意义之一是要唤起社会成员(即政治主体)的政治参与意识,有明确而积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参与方面,我国的社会成员可以划分为两极:一极是普通社会成员,其政治态度较消极,政治参与欲望较低,对政治改革的理解极为简单;另一极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精英集团,他们有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欲望。这样的两个多数,左右着中国政治改革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其负面效应是可以想见的。

由于知识层面较低,再加上解放后接连的政治运动,使普通社会成员对政治议题极为冷漠;改革开放后,经济跃升为首要问题,伴随经济改革而延续至今的功利主义,进一步导致许多新生代的社会成员远离政治生活,甚至错误地认为,西方政治就是民主政治的唯一模式、政治是少数政客的行为、个人只不过是政治游戏的牺牲品等。因而,在普通社会成员的范围内,很多错误思维导致了把发政治牢骚视为政治参与。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成员在日渐增多,精英集团和精英政治在发展,“由于崇尚家长,崇尚皇权,崇尚权威的封建专制主义影响极为严重,(在中国)实际上精英政治理论有着极为广阔的社会基础,精英政治意识深重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上就处于一种政治附属地位,其在政治领域的主体性无法充分展示和得到尊重,因而,有极强的政治失落感,并异化为(至今仍存在的)部分知识分子的钻营、投机心理。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肯定,以其为主体,随着受教育群体的迅猛扩充,中国的精英集团不断壮大。他们急于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尤其是对中国政治改革严重滞后极为不满,因而,对政治领域不断加以批评、指责,挑战权威,质疑现有体制的合理性。但同时,他们又缺少统一而明确的政治改革理论,正如熊彼特所说,知

[2]

识分子“是用口头和笔头语言力量的人,把他们与其他这样做的人区别开来的标准之一就是他们缺乏对于实际事物的直接责任”;另有一些知识分子在更多社会成员日渐远离政治生活时,力图使精英集团承担政治改革的任务,但由于其思想上不系统,有的理论是直接模仿和抄袭西方政治理论,缺少存在的现实土壤,普通社会成员不愿或难以接受,致使理论无法付诸实施。

由此可见,如若迟迟不进行政治改革或有意延缓,上述两个政治参与主体可能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进而使政治改革成为社会畸形运转的领域,民意无法反映,政权存在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可能丧失,政治就真正成为少数人的游戏。

3.现有社会关系网络的破坏作用

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人治传统,中国社会里人情色彩极为浓厚,而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关系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延续至今的。社会关系网络现已延伸至各级党委和政府机构中,这就使权力层可能退化为社会成员的对立物,这是我们极不愿看到的,但现实却是又在加剧着的一个问题。其实,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党的干部制度等方面的尝试中,也包含有试图打破社会关系网络对我国政治建设的影响之内容。然而,由于改革产生的利益变动,在权力层中,既得利益集团随改革出现并结盟壮大,普通社会成员难以进入权力层中。比如,近几年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不仅未能有效解决社会关系网络对权力机构的渗透问题,反而使社会关系网络可以披上制度化的外衣,以“合法性”进一步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各地公务员考试中,笔试优异者往往最后却落选,即使成绩名列前茅者,也必须勾结某些权力拥有者才可“终成正果”。这种现象以及与此相类似的现象,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引起社会成员极大的不满。如此发展下去,我们政治生活中出现和可能出现两个结果:一是,政府形象、执政党形象严重受损,政府和执政党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受到质疑,社会成员对政府失去信心和信任感及责任感,政策遭到更多的抵制,腐败者成为生存最好的社会群体的可能性激增,这是必然的结果,也是现今日渐增多的现象;二是,由于各级权力机构的组成人员相对素质较差,致使政府整体素质下降,管理能力减弱,决策不科学,出现“傻子政府”或“弱智政府”,最为可怕的是,近亲繁殖的机构组成人员结成既得利益集团,他们远离社会,甚至为保护自己所属集团的利益,采取愚民政策,不惜损害公共利益和

[3]

・151・

国家利益,造成政府、执政党与社会成员的矛盾冲突更加激化,权力层内部的溃烂在所难免。因此,原有的和现存的政治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杜绝社会关系网络对政权的侵蚀,防止和最大程度限制既得利益集团在权力层的出现和实力扩展,从而使政府和执政党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得到认同,保障权力层的力量源泉对政权的支持,使优秀的社会成员能够进入权力层,使政府的决策能体现和保障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

4.政府决策系统的超载

政府决策系统的超载运行,同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有直接的关系。与计划经济相对的是,高度集权在政治领域的存在,这种政治运行模式既是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未认清造成的,也有其存在的特殊性,“从世界范围看,我国属于迟发性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政府干预之所以必要,不仅因为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着经济短缺,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很难在短期内大量增加供给,很难使整个经济获得均衡发展;不仅因为这些国家的市场机制尚处于发育阶段,其调节功能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难以适应迅速积累资金,加快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因为在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这些国家分散的投资者犹如势单力薄的小舢板,离开政府的有效组织,就难以对付发达国家势力雄厚的大兵舰,而且因为只有依靠政府的作用,才能将相互联系的任务加以分解并使之得到有效协调,以便维护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政治稳定”。

[4]

必然带来风险,“现代国家所要处理的决策越多,它就变得越没有希望。决策不仅会带来权力,而且会带来脆弱”。决策的风险来自两方面,一是信息革命致使人们面对的都是不完全信息,这就必然为决策失误埋下伏笔;二是政府在其不熟悉的领域进行决策,会引发风险,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政府拥权自重,必然使决策系统负荷过重而出现严重失误,社会上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会日益累加,政府也就在不断的“越位”、“缺位”和“错位”中疲于奔命,最终导致了政府危机的来临。今年的“非典”危机,又在公共卫生领域对政府的决策体制提出了挑战。因此,进行政治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科学规划政府职能,合理分配权力,保证政府在自己擅长发挥作用的范围内有效决策,使决策系统正常运转。

以上关于政治改革若干原因的分析是粗线条的,但应该看到,由此延伸出的问题是可能发生的而且有些问题已在现实中部分显现出来了。为此,政治改革议题是不可回避的, 如若不然,这些因素会成为阻碍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力量,最终将使整个改革成就流失;同时,“改革是一场革命”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而且在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社会成员的心理承受力已明显增强;改革必然有风险,但面对风险,也是在寻找机遇。所以,应该准确地把握时机,适度加快我国政治改革的进程,为社会发展和其他领域的改革扫除一些障碍。

[3]

尽管有诸多合理性解说,但原有的政治运行模式受到了冲击,拥有权力就必须行使权力,而决策过多

参考文献:

[1]何铁春.“入世”与政治赢利 —— [J]析“入世”对我国政治领域的影响.求实,2002,(2).

[2]包心鉴.论现代政治发展中的主体意识[J].求索,1989,(4).

[3]米歇尔・克罗齐,塞缪尔・亨廷顿,绵贯让治.民主的危机[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4]王寿林.适度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探讨[J].新视野,2001,(6).

(责任编辑、校对:肖国栋)

Analysis of Reasins on the Political Reform

XIA Jun

(District of Xinmin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China)

Abstract: Analysis of Reasons on the Political Reform The political refor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Reform, but there is a fact that achievements from the political reform are apparently less than those from other reforms. In this article, the writer believes, if we want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the first thing we should do is to analyze reasons calling on political reform. So, through illuminating the result of economic reform, the division of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among social members, the destroy effect of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net and overloading of the government system making policy, the writer stresses the reform's necessity and emergency. On the base of these illuminations, the writer suggests to accelerate the progress of the political reform in a just way.

Key words:The political reform; The economy reforms; Political attitude; Society relation network; Government decision system

・152・

二○○三年 No.4克山师专学报

Journal of Keshan Teachers College 2003第四期

入到了它的第二十五个年头。如果将中国的改革在宏观上表述为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文化改革的话,那么,我们在评估改革的现实成果时,经济改革无疑是最为突出的; , , 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问题即作为一个整体工程的改革, 缺少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柱 ——政治改革明显滞后于另两个方面的改革。

今天,中国改革所依据的一些条件因时间渐进而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政治改革而言,影响其进程的若干因素以新的形式存在且发挥着作用,并在新的发展环境中提出新的要求;从政治改革原因的来源角度看,如果说原有的政治改革的推动因素是内生型的话,那么,现今则已转变为外生型,换言之,更多的外部力量迫切要求进行政治改革,这就使执政党和政府由原来的主动地位而趋向被动,以至于外部压力超过了内在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怎样把握好中国政治改革的进程以及如何利用好各种积极因素促进改革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认清现有要求政治改革的各种原因是什么。

1.经济改革带来的新要求

无论从理论的还是现实的角度来考察,政治改革的最根本性要求都是来自其矛盾运动的另一方面——经济改革。当前,尤为引人注目的两大历史事件是,1992年中国将经济体制目标模式锁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的影响,在某一层面上讲,不逊于宣布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肯定市场经济,就是对原有计划经济的些许否定;肯定世贸组织,就是表明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化的程度不够。这两件事将使中国社会发展的运行轨迹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而且,事实告诉我们,很多现象表面上看来是经济问题,其背后的实质却是政治问题,最为直接的要求是政府必须进行多方位的转变。如在已签署的入世协议中,绝大多数是针对政府的,极少数是涉及经济问题或具体的企业。“就‘入世’的基本范畴而言,它对经济领域的影响是直接的,立竿见影式的。而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是间接的,甚至还带有一定的隐蔽性,但这种影响却是剧烈的和历史性的。……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表明,在既定的经济环境里,政治对经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这一角度看待‘入世’的影响问题,可以说没有政治赢利,就没有真正的经济赢利。”可见,最先需要调整的不是社会成员个体,而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组织,原有的管理方式、思维方式、决策方式等均面临新的外部挑战。我们在选择民主和法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之时,决定性依据之一便是对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初步理性认识的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中,都包含着一定的政治思想、法治思想、平

[1]

・150

等思想、自由思想,这是二者的共同特征。而在计划经济长期影响和历史惯性作用下,我国政府决策缺少透明度、政策信息不对称、政府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等问题的存在,同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要求形成尖锐的矛盾。改革是唯一的选择,通过政治改革,我们力求达到的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和运行方式,实现政策选择科学化和法治化,增强决策的透明度,接受社会成员更多、更有效的监督,政府更加高效、廉洁,减少乃至杜绝政府部门以特权谋求特殊利益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实现政治赢利。

2.社会成员政治态度的分化

政治改革的意义之一是要唤起社会成员(即政治主体)的政治参与意识,有明确而积极的政治态度。在政治参与方面,我国的社会成员可以划分为两极:一极是普通社会成员,其政治态度较消极,政治参与欲望较低,对政治改革的理解极为简单;另一极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精英集团,他们有较强的政治参与能力和欲望。这样的两个多数,左右着中国政治改革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其负面效应是可以想见的。

由于知识层面较低,再加上解放后接连的政治运动,使普通社会成员对政治议题极为冷漠;改革开放后,经济跃升为首要问题,伴随经济改革而延续至今的功利主义,进一步导致许多新生代的社会成员远离政治生活,甚至错误地认为,西方政治就是民主政治的唯一模式、政治是少数政客的行为、个人只不过是政治游戏的牺牲品等。因而,在普通社会成员的范围内,很多错误思维导致了把发政治牢骚视为政治参与。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成员在日渐增多,精英集团和精英政治在发展,“由于崇尚家长,崇尚皇权,崇尚权威的封建专制主义影响极为严重,(在中国)实际上精英政治理论有着极为广阔的社会基础,精英政治意识深重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观念和政治行为”。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上就处于一种政治附属地位,其在政治领域的主体性无法充分展示和得到尊重,因而,有极强的政治失落感,并异化为(至今仍存在的)部分知识分子的钻营、投机心理。新中国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肯定,以其为主体,随着受教育群体的迅猛扩充,中国的精英集团不断壮大。他们急于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尤其是对中国政治改革严重滞后极为不满,因而,对政治领域不断加以批评、指责,挑战权威,质疑现有体制的合理性。但同时,他们又缺少统一而明确的政治改革理论,正如熊彼特所说,知

[2]

识分子“是用口头和笔头语言力量的人,把他们与其他这样做的人区别开来的标准之一就是他们缺乏对于实际事物的直接责任”;另有一些知识分子在更多社会成员日渐远离政治生活时,力图使精英集团承担政治改革的任务,但由于其思想上不系统,有的理论是直接模仿和抄袭西方政治理论,缺少存在的现实土壤,普通社会成员不愿或难以接受,致使理论无法付诸实施。

由此可见,如若迟迟不进行政治改革或有意延缓,上述两个政治参与主体可能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进而使政治改革成为社会畸形运转的领域,民意无法反映,政权存在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可能丧失,政治就真正成为少数人的游戏。

3.现有社会关系网络的破坏作用

由于几千年封建社会的人治传统,中国社会里人情色彩极为浓厚,而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关系网络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延续至今的。社会关系网络现已延伸至各级党委和政府机构中,这就使权力层可能退化为社会成员的对立物,这是我们极不愿看到的,但现实却是又在加剧着的一个问题。其实,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党的干部制度等方面的尝试中,也包含有试图打破社会关系网络对我国政治建设的影响之内容。然而,由于改革产生的利益变动,在权力层中,既得利益集团随改革出现并结盟壮大,普通社会成员难以进入权力层中。比如,近几年公务员制度的实施,不仅未能有效解决社会关系网络对权力机构的渗透问题,反而使社会关系网络可以披上制度化的外衣,以“合法性”进一步维护自身的利益,在各地公务员考试中,笔试优异者往往最后却落选,即使成绩名列前茅者,也必须勾结某些权力拥有者才可“终成正果”。这种现象以及与此相类似的现象,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引起社会成员极大的不满。如此发展下去,我们政治生活中出现和可能出现两个结果:一是,政府形象、执政党形象严重受损,政府和执政党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受到质疑,社会成员对政府失去信心和信任感及责任感,政策遭到更多的抵制,腐败者成为生存最好的社会群体的可能性激增,这是必然的结果,也是现今日渐增多的现象;二是,由于各级权力机构的组成人员相对素质较差,致使政府整体素质下降,管理能力减弱,决策不科学,出现“傻子政府”或“弱智政府”,最为可怕的是,近亲繁殖的机构组成人员结成既得利益集团,他们远离社会,甚至为保护自己所属集团的利益,采取愚民政策,不惜损害公共利益和

[3]

・151・

国家利益,造成政府、执政党与社会成员的矛盾冲突更加激化,权力层内部的溃烂在所难免。因此,原有的和现存的政治体制需要进一步改革,杜绝社会关系网络对政权的侵蚀,防止和最大程度限制既得利益集团在权力层的出现和实力扩展,从而使政府和执政党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得到认同,保障权力层的力量源泉对政权的支持,使优秀的社会成员能够进入权力层,使政府的决策能体现和保障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

4.政府决策系统的超载

政府决策系统的超载运行,同我国原有的政治体制有直接的关系。与计划经济相对的是,高度集权在政治领域的存在,这种政治运行模式既是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未认清造成的,也有其存在的特殊性,“从世界范围看,我国属于迟发性后发型现代化国家。……政府干预之所以必要,不仅因为这些国家普遍存在着经济短缺,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很难在短期内大量增加供给,很难使整个经济获得均衡发展;不仅因为这些国家的市场机制尚处于发育阶段,其调节功能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难以适应迅速积累资金,加快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仅因为在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这些国家分散的投资者犹如势单力薄的小舢板,离开政府的有效组织,就难以对付发达国家势力雄厚的大兵舰,而且因为只有依靠政府的作用,才能将相互联系的任务加以分解并使之得到有效协调,以便维护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政治稳定”。

[4]

必然带来风险,“现代国家所要处理的决策越多,它就变得越没有希望。决策不仅会带来权力,而且会带来脆弱”。决策的风险来自两方面,一是信息革命致使人们面对的都是不完全信息,这就必然为决策失误埋下伏笔;二是政府在其不熟悉的领域进行决策,会引发风险,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政府拥权自重,必然使决策系统负荷过重而出现严重失误,社会上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会日益累加,政府也就在不断的“越位”、“缺位”和“错位”中疲于奔命,最终导致了政府危机的来临。今年的“非典”危机,又在公共卫生领域对政府的决策体制提出了挑战。因此,进行政治改革的任务之一,就是科学规划政府职能,合理分配权力,保证政府在自己擅长发挥作用的范围内有效决策,使决策系统正常运转。

以上关于政治改革若干原因的分析是粗线条的,但应该看到,由此延伸出的问题是可能发生的而且有些问题已在现实中部分显现出来了。为此,政治改革议题是不可回避的, 如若不然,这些因素会成为阻碍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力量,最终将使整个改革成就流失;同时,“改革是一场革命”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而且在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社会成员的心理承受力已明显增强;改革必然有风险,但面对风险,也是在寻找机遇。所以,应该准确地把握时机,适度加快我国政治改革的进程,为社会发展和其他领域的改革扫除一些障碍。

[3]

尽管有诸多合理性解说,但原有的政治运行模式受到了冲击,拥有权力就必须行使权力,而决策过多

参考文献:

[1]何铁春.“入世”与政治赢利 —— [J]析“入世”对我国政治领域的影响.求实,2002,(2).

[2]包心鉴.论现代政治发展中的主体意识[J].求索,1989,(4).

[3]米歇尔・克罗齐,塞缪尔・亨廷顿,绵贯让治.民主的危机[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4]王寿林.适度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因探讨[J].新视野,2001,(6).

(责任编辑、校对:肖国栋)

Analysis of Reasins on the Political Reform

XIA Jun

(District of Xinmin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China)

Abstract: Analysis of Reasons on the Political Reform The political refor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Reform, but there is a fact that achievements from the political reform are apparently less than those from other reforms. In this article, the writer believes, if we want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the first thing we should do is to analyze reasons calling on political reform. So, through illuminating the result of economic reform, the division of the political attitudes among social members, the destroy effect of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net and overloading of the government system making policy, the writer stresses the reform's necessity and emergency. On the base of these illuminations, the writer suggests to accelerate the progress of the political reform in a just way.

Key words:The political reform; The economy reforms; Political attitude; Society relation network; Government decision system

・152・


相关文章

  • 浅论新形势下专职教官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 转变观念 明确方向 自强素质 与时俱进 --浅论新形势下专职教官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教导支队 张媛媛 崔利 长期以来,交管局党委高度重视交通民警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整体战斗力的增强,"向教育训练要素质.要战斗力"的先进管 ...查看


  • 团队的发展有五个阶段
  •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最佳路径选择 深圳海关:王 可 包容性增长的含义在于:单纯发展经济是不好的,而更加全面.均衡的发展,才能使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步进行.这才是发展的目的,才能可持续. 一,包容性增长的经济路径:GDP的增长 ...查看


  • 行政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德法同构"在现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顾客关系管理"理念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论 ...查看


  • 安索夫矩阵(Ansoff_Matrix)
  • 安索夫矩阵(Ansoff Matrix) 产品/市场方格也往往被称作:Ansoff 矩阵(Ansoff Matrix ).产品市场扩张方格(Product Market Expansion Grid).成长矢量矩阵(Growth Vecto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 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 1. 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 2. 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 3. 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 4. 政府行政成本 ...查看


  • [政治生活]主观题复习
  • <政治生活>主观题复习(三) 1.材料:汽车产业也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话题,在 近几年的广州市"两会"期间,汽车质量.低碳.新能源.自主品 牌等"热词",在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中不 ...查看


  • 地方举债权与财政联邦制的思考
  • 作者:郭维真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08期 中图分类号:D9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51(2007)03-0012-08 随着财政法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地方政府财权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成为财政民主进程中 ...查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的现存问题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的现存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一再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然而,前进的路途并不平坦.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在 ...查看


  •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机遇_问题及对策建议_刘绍坚
  •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的机遇.问题及对策建议 刘绍坚 研究员 化产品是经济属性和意识政策许可的文化创意.图书发行.有东方神秘传奇色彩的中华文化在形态属性的有机统一体,影视制作等领域,非公有制文化企西方国家也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文化产业具有先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