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伦理学

我所理解的伦理学

摘要

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克隆技术等高新技术像一把把双刃剑,不可一世的悬在人们头上,在给人们造福、带来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深刻的伦理危机,因此我相信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会越来越重要。首先伦理学为我们人的行为选择提供了一种根本的依据。其次伦理学为人得存在提供了方向,为提高人生修养提供方法。最后伦理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价值导向。人类的发展实践离不开道德的价值辩护和价值导向。人类愈是发展,社会关系愈是丰富,道德调节将愈是广泛而深入。伦理学作为道德哲学,随着人类发展实践的拓展和丰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 伦理学 道德 社会

正文

一、伦理学及其与道德的关系

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所以,伦理也就是道德。所谓伦理学,也就是讲道德的定义,道德的形成,道德的作用,道德的原则以及道德规范等伦

理思想的学说。道德是外在需要和本性体现的内在结合。人类结成群体而生活,道德是规范,是必须采取的方式;同时,道德是宇宙人生存在的大道,是人性存在的本真,人是有灵性的生命,而不单单是物质的生命。道德是人存在的本真,是生命的内在体现。道德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是为了适应人们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它总对人与人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规范的内容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不改变、不断完善、不断进化。道德不同于法律,它不是明文规定、能写在纸面上的,而是人们约定俗成,根植于内心,体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言行举止。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道德则不同,更多的人们的自觉。一个人犯了法,他可能会不服,认为这项法律条文制定的不合理;但若一个人做了违背伦理,有悖道德之事,他的内心更多的是不安,是自责。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是一种非强制的规范,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它不像法律那样用“疾风骤雨”来改造人,而是如春雨“如物无声”来感化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延伸。一个只有只靠法律来维护的社会,是冷冰冰的社会,人们得不到幸福,统治自然不会长久;当然,一个只靠道德来支撑的社会,是太过于理想化的社会,这种社会曾短暂的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初,自然,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并非如此。至于以后有没有这种社会,我真切的希望有。道德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并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自然,也是靠不住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护。道德是一种信仰,它不同于教信

仰,不同于对某个人的信仰,不同于对某种学说的信仰,它一种全民信仰。道德,这一古老而又常的命题,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无数人思考过它,有无数学者研究过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二、我对伦理学的理解

在接触伦理学之前,我对这门学科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印象中的“伦理”,应该就是符合常理,人在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东西。这个定义在现在看来,不仅不够缜密,而且很片面。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统一认识在与它是关于道德的学科,除此之外众说纷纭。伦理学究竟是关于道德的学科还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学科?曾有教授给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伦理学,亦即道德哲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和制定过程以及实现途径的科学。”可见我之前对伦理学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准确。伦理学并不是研究所有的道德,而是对于优良道德的研究,这实际上又引出了伦理学研究的三个学派,也就是三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即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

按照我的理解,伦理学这一门古老的人文学科,我们可以从具体的道德规范及实施道德规范的方法、途径讨论。我总觉得,在当前的伦理学研究中迫切需要在道德哲学层面上的探讨。哲学的睿智和深刻或许能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从更高和更深刻的层次把握道

德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有效地避免那种空泛的道德说教。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道德”抑或“不道德”总是指主体的人而言的。也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划清两个界线:其一,道德与超道德的界线;其二,道德与非道德的界线。“超道德”的现象意味着超越道德之外的无主体现象,主要指无生命体及动物的存在。它们的存在或行为无所谓道德与否。“非道德”现象虽也指人的行为,但由于这是一种特定情况下的人(譬如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的行为,他们没有内心的道德善恶是非观念,所以对他们的行为也无法作道德的评价。可见,不道德的人是指故意违背道德规范的人;非道德的人也可能违犯道德规范,但却不是故意的,因为他没有道德是非观念;超道德的存在物则无所谓道德善恶,因为它不属道德范畴,唯有超道德的存在物和道德主体——人发生了一定的联系,人们才对这种关系作道德评价,譬如说自然道德就属这种情形。

三、伦理学、道德与社会

伦理学中是没有普遍真理可言的,并不存在一切时代对所有人都有效的道德真理;一个社会的道德准则决定了那个社会中正确的行为方式,那么那个行为就是正确的,至少在那个社会中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试图判断其他社会中道德文化,那么我们就是在冒犯,因为我们对其他文化因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同社群不同个体的道德价值和道德观点是相对的,是各种各样的而不是绝对统一的。

人类慢慢进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就会提出道德的需求。起初的道德,是某个部落内部的道德。人类的发展、融合,不同的道德理念也相互碰撞、交流,经过多次实践、反复甄别,人们会找出一个平衡点,平衡所有人的利益。道德是人们公认的,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你遵循这个道德准则,你就会活的更简单、更舒服,谁违背了它,或者试图冲破它,就会为人所不齿,甚至遭受惩罚。一个遵守道德的人,必是让人尊敬的。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先得尊重他人,同理,只有对他人讲道德,别人才会对你讲道德。道德的内在性。是为了自己的内心快乐,做一个有道德人,行得正、坐的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顶天立地,问心无愧。从精神分析的理论来看,本我是一口沸腾着本能欲望的大锅,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的追求满足。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本我的对立是超我,也就是人类心里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那些我们为之努力的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

道德的本质,是道德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回答道德到底是什么的问题。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与一定的社会存在相适应的,并对社会存在有一定的反作用。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古已有之,道德是人称之为人的根本之所在,是做人之范,可以促进身心和谐,道德还可以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人生四境界说:自然、功利、道德、天地。伦理和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道

德是伦理的研究对象之一,但伦理学又不完全等同于道德,伦理是依附在血缘关系之上的横向人际关系,道德和血缘关系没有很大的联系。伦理关系到人的社会性的存在状态,带有更多的理性、客观性的倾向性,而道德是主观的、个人的。

理 学 姓名:柳浩然 班级:14国商本科一班 学号:140212134 指导老师:王永才 课时:周二9.10节

我所理解的伦理学

摘要

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克隆技术等高新技术像一把把双刃剑,不可一世的悬在人们头上,在给人们造福、带来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深刻的伦理危机,因此我相信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会越来越重要。首先伦理学为我们人的行为选择提供了一种根本的依据。其次伦理学为人得存在提供了方向,为提高人生修养提供方法。最后伦理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价值导向。人类的发展实践离不开道德的价值辩护和价值导向。人类愈是发展,社会关系愈是丰富,道德调节将愈是广泛而深入。伦理学作为道德哲学,随着人类发展实践的拓展和丰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 伦理学 道德 社会

正文

一、伦理学及其与道德的关系

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所以,伦理也就是道德。所谓伦理学,也就是讲道德的定义,道德的形成,道德的作用,道德的原则以及道德规范等伦

理思想的学说。道德是外在需要和本性体现的内在结合。人类结成群体而生活,道德是规范,是必须采取的方式;同时,道德是宇宙人生存在的大道,是人性存在的本真,人是有灵性的生命,而不单单是物质的生命。道德是人存在的本真,是生命的内在体现。道德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是为了适应人们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它总对人与人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规范的内容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不改变、不断完善、不断进化。道德不同于法律,它不是明文规定、能写在纸面上的,而是人们约定俗成,根植于内心,体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言行举止。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道德则不同,更多的人们的自觉。一个人犯了法,他可能会不服,认为这项法律条文制定的不合理;但若一个人做了违背伦理,有悖道德之事,他的内心更多的是不安,是自责。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是一种非强制的规范,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它不像法律那样用“疾风骤雨”来改造人,而是如春雨“如物无声”来感化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延伸。一个只有只靠法律来维护的社会,是冷冰冰的社会,人们得不到幸福,统治自然不会长久;当然,一个只靠道德来支撑的社会,是太过于理想化的社会,这种社会曾短暂的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初,自然,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并非如此。至于以后有没有这种社会,我真切的希望有。道德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并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自然,也是靠不住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护。道德是一种信仰,它不同于教信

仰,不同于对某个人的信仰,不同于对某种学说的信仰,它一种全民信仰。道德,这一古老而又常的命题,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无数人思考过它,有无数学者研究过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二、我对伦理学的理解

在接触伦理学之前,我对这门学科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印象中的“伦理”,应该就是符合常理,人在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东西。这个定义在现在看来,不仅不够缜密,而且很片面。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统一认识在与它是关于道德的学科,除此之外众说纷纭。伦理学究竟是关于道德的学科还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学科?曾有教授给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伦理学,亦即道德哲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和制定过程以及实现途径的科学。”可见我之前对伦理学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准确。伦理学并不是研究所有的道德,而是对于优良道德的研究,这实际上又引出了伦理学研究的三个学派,也就是三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即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

按照我的理解,伦理学这一门古老的人文学科,我们可以从具体的道德规范及实施道德规范的方法、途径讨论。我总觉得,在当前的伦理学研究中迫切需要在道德哲学层面上的探讨。哲学的睿智和深刻或许能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从更高和更深刻的层次把握道

德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有效地避免那种空泛的道德说教。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道德”抑或“不道德”总是指主体的人而言的。也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划清两个界线:其一,道德与超道德的界线;其二,道德与非道德的界线。“超道德”的现象意味着超越道德之外的无主体现象,主要指无生命体及动物的存在。它们的存在或行为无所谓道德与否。“非道德”现象虽也指人的行为,但由于这是一种特定情况下的人(譬如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的行为,他们没有内心的道德善恶是非观念,所以对他们的行为也无法作道德的评价。可见,不道德的人是指故意违背道德规范的人;非道德的人也可能违犯道德规范,但却不是故意的,因为他没有道德是非观念;超道德的存在物则无所谓道德善恶,因为它不属道德范畴,唯有超道德的存在物和道德主体——人发生了一定的联系,人们才对这种关系作道德评价,譬如说自然道德就属这种情形。

三、伦理学、道德与社会

伦理学中是没有普遍真理可言的,并不存在一切时代对所有人都有效的道德真理;一个社会的道德准则决定了那个社会中正确的行为方式,那么那个行为就是正确的,至少在那个社会中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试图判断其他社会中道德文化,那么我们就是在冒犯,因为我们对其他文化因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同社群不同个体的道德价值和道德观点是相对的,是各种各样的而不是绝对统一的。

人类慢慢进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就会提出道德的需求。起初的道德,是某个部落内部的道德。人类的发展、融合,不同的道德理念也相互碰撞、交流,经过多次实践、反复甄别,人们会找出一个平衡点,平衡所有人的利益。道德是人们公认的,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你遵循这个道德准则,你就会活的更简单、更舒服,谁违背了它,或者试图冲破它,就会为人所不齿,甚至遭受惩罚。一个遵守道德的人,必是让人尊敬的。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先得尊重他人,同理,只有对他人讲道德,别人才会对你讲道德。道德的内在性。是为了自己的内心快乐,做一个有道德人,行得正、坐的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顶天立地,问心无愧。从精神分析的理论来看,本我是一口沸腾着本能欲望的大锅,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的追求满足。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本我的对立是超我,也就是人类心里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那些我们为之努力的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

道德的本质,是道德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回答道德到底是什么的问题。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与一定的社会存在相适应的,并对社会存在有一定的反作用。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古已有之,道德是人称之为人的根本之所在,是做人之范,可以促进身心和谐,道德还可以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人生四境界说:自然、功利、道德、天地。伦理和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道

德是伦理的研究对象之一,但伦理学又不完全等同于道德,伦理是依附在血缘关系之上的横向人际关系,道德和血缘关系没有很大的联系。伦理关系到人的社会性的存在状态,带有更多的理性、客观性的倾向性,而道德是主观的、个人的。

理 学 姓名:柳浩然 班级:14国商本科一班 学号:140212134 指导老师:王永才 课时:周二9.10节


相关文章

  • 关于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心理学方法论
  • 鸡西大学学报第9卷 第5期Vol . 9 No . 5 2009年10月Oct . 2009JOURNAL OF J I X IUN I V ERSI TY 文章编号:1672-6758(2009) 05-0032-2 关于伽达默尔哲学解释 ...查看


  • 陈真:关爱伦理学与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
  • 本文发表在<伦理学研究>2014年第1期 关爱伦理学与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 陈真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道德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23 摘 要:关爱伦理学是西方上世纪下半叶伴随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道德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而产生 ...查看


  • 00448学校管理学
  • 课程名称:学校管理学 课程代码:00448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学校管理学>这门课程以学校管理活动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论述了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阐述了学校管理的主要原则.工作内容.基本环节及学校组织和 ...查看


  •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教学大纲体例 <护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建议学时数:32学时 学分: 课程类别: 先修课程: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护理专业.助产专业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护理学导论>是护理 ...查看


  • 第4课宋明理学教学设计
  • 第4课 宋明理学 深圳市龙岗区布吉中学 黄文莲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发展阶段宋明时期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和发展.影响以及重要的代表 ...查看


  • 中国文化与心理学
  • 中国文化与心理学 高岚 申荷永 我们于:两年前,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一文,表达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中国文化的心理学的意义,进而发挥中国文化中所固有的心理学的精神与思想.那么现在 ...查看


  •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犯罪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犯罪心理学 英文名称:Criminal Psychology 二.学时学分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学 分:2学分 三.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四 ...查看


  • 论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
  • 一.问题及其意义所谓"市场经济的道德维度",是指市场经济本身的道德性及其理解.它至少涉及两个方面:其基本方面是,作为现代人类经济生活和行为的基本模式,市场经济是否有其内在的道德意义和价值尺度?这一问题的前提预设是,作为人 ...查看


  • 西方心理学史复习重点
  • 西方心理学史 第一章 绪论 一. 把握西史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 学科性质:心理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范畴; 理论心理学的范畴. 研究对象:研究西史的起源, 产生和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二. 理解西史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条件 内部动力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