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伦理学
摘要
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克隆技术等高新技术像一把把双刃剑,不可一世的悬在人们头上,在给人们造福、带来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深刻的伦理危机,因此我相信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会越来越重要。首先伦理学为我们人的行为选择提供了一种根本的依据。其次伦理学为人得存在提供了方向,为提高人生修养提供方法。最后伦理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价值导向。人类的发展实践离不开道德的价值辩护和价值导向。人类愈是发展,社会关系愈是丰富,道德调节将愈是广泛而深入。伦理学作为道德哲学,随着人类发展实践的拓展和丰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 伦理学 道德 社会
正文
一、伦理学及其与道德的关系
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所以,伦理也就是道德。所谓伦理学,也就是讲道德的定义,道德的形成,道德的作用,道德的原则以及道德规范等伦
理思想的学说。道德是外在需要和本性体现的内在结合。人类结成群体而生活,道德是规范,是必须采取的方式;同时,道德是宇宙人生存在的大道,是人性存在的本真,人是有灵性的生命,而不单单是物质的生命。道德是人存在的本真,是生命的内在体现。道德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是为了适应人们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它总对人与人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规范的内容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不改变、不断完善、不断进化。道德不同于法律,它不是明文规定、能写在纸面上的,而是人们约定俗成,根植于内心,体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言行举止。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道德则不同,更多的人们的自觉。一个人犯了法,他可能会不服,认为这项法律条文制定的不合理;但若一个人做了违背伦理,有悖道德之事,他的内心更多的是不安,是自责。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是一种非强制的规范,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它不像法律那样用“疾风骤雨”来改造人,而是如春雨“如物无声”来感化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延伸。一个只有只靠法律来维护的社会,是冷冰冰的社会,人们得不到幸福,统治自然不会长久;当然,一个只靠道德来支撑的社会,是太过于理想化的社会,这种社会曾短暂的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初,自然,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并非如此。至于以后有没有这种社会,我真切的希望有。道德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并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自然,也是靠不住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护。道德是一种信仰,它不同于教信
仰,不同于对某个人的信仰,不同于对某种学说的信仰,它一种全民信仰。道德,这一古老而又常的命题,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无数人思考过它,有无数学者研究过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二、我对伦理学的理解
在接触伦理学之前,我对这门学科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印象中的“伦理”,应该就是符合常理,人在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东西。这个定义在现在看来,不仅不够缜密,而且很片面。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统一认识在与它是关于道德的学科,除此之外众说纷纭。伦理学究竟是关于道德的学科还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学科?曾有教授给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伦理学,亦即道德哲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和制定过程以及实现途径的科学。”可见我之前对伦理学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准确。伦理学并不是研究所有的道德,而是对于优良道德的研究,这实际上又引出了伦理学研究的三个学派,也就是三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即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
按照我的理解,伦理学这一门古老的人文学科,我们可以从具体的道德规范及实施道德规范的方法、途径讨论。我总觉得,在当前的伦理学研究中迫切需要在道德哲学层面上的探讨。哲学的睿智和深刻或许能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从更高和更深刻的层次把握道
德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有效地避免那种空泛的道德说教。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道德”抑或“不道德”总是指主体的人而言的。也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划清两个界线:其一,道德与超道德的界线;其二,道德与非道德的界线。“超道德”的现象意味着超越道德之外的无主体现象,主要指无生命体及动物的存在。它们的存在或行为无所谓道德与否。“非道德”现象虽也指人的行为,但由于这是一种特定情况下的人(譬如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的行为,他们没有内心的道德善恶是非观念,所以对他们的行为也无法作道德的评价。可见,不道德的人是指故意违背道德规范的人;非道德的人也可能违犯道德规范,但却不是故意的,因为他没有道德是非观念;超道德的存在物则无所谓道德善恶,因为它不属道德范畴,唯有超道德的存在物和道德主体——人发生了一定的联系,人们才对这种关系作道德评价,譬如说自然道德就属这种情形。
三、伦理学、道德与社会
伦理学中是没有普遍真理可言的,并不存在一切时代对所有人都有效的道德真理;一个社会的道德准则决定了那个社会中正确的行为方式,那么那个行为就是正确的,至少在那个社会中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试图判断其他社会中道德文化,那么我们就是在冒犯,因为我们对其他文化因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同社群不同个体的道德价值和道德观点是相对的,是各种各样的而不是绝对统一的。
人类慢慢进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就会提出道德的需求。起初的道德,是某个部落内部的道德。人类的发展、融合,不同的道德理念也相互碰撞、交流,经过多次实践、反复甄别,人们会找出一个平衡点,平衡所有人的利益。道德是人们公认的,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你遵循这个道德准则,你就会活的更简单、更舒服,谁违背了它,或者试图冲破它,就会为人所不齿,甚至遭受惩罚。一个遵守道德的人,必是让人尊敬的。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先得尊重他人,同理,只有对他人讲道德,别人才会对你讲道德。道德的内在性。是为了自己的内心快乐,做一个有道德人,行得正、坐的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顶天立地,问心无愧。从精神分析的理论来看,本我是一口沸腾着本能欲望的大锅,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的追求满足。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本我的对立是超我,也就是人类心里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那些我们为之努力的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
道德的本质,是道德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回答道德到底是什么的问题。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与一定的社会存在相适应的,并对社会存在有一定的反作用。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古已有之,道德是人称之为人的根本之所在,是做人之范,可以促进身心和谐,道德还可以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人生四境界说:自然、功利、道德、天地。伦理和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道
德是伦理的研究对象之一,但伦理学又不完全等同于道德,伦理是依附在血缘关系之上的横向人际关系,道德和血缘关系没有很大的联系。伦理关系到人的社会性的存在状态,带有更多的理性、客观性的倾向性,而道德是主观的、个人的。
伦
理 学 姓名:柳浩然 班级:14国商本科一班 学号:140212134 指导老师:王永才 课时:周二9.10节
我所理解的伦理学
摘要
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克隆技术等高新技术像一把把双刃剑,不可一世的悬在人们头上,在给人们造福、带来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深刻的伦理危机,因此我相信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会越来越重要。首先伦理学为我们人的行为选择提供了一种根本的依据。其次伦理学为人得存在提供了方向,为提高人生修养提供方法。最后伦理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价值导向。人类的发展实践离不开道德的价值辩护和价值导向。人类愈是发展,社会关系愈是丰富,道德调节将愈是广泛而深入。伦理学作为道德哲学,随着人类发展实践的拓展和丰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关键词: 伦理学 道德 社会
正文
一、伦理学及其与道德的关系
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所以,伦理也就是道德。所谓伦理学,也就是讲道德的定义,道德的形成,道德的作用,道德的原则以及道德规范等伦
理思想的学说。道德是外在需要和本性体现的内在结合。人类结成群体而生活,道德是规范,是必须采取的方式;同时,道德是宇宙人生存在的大道,是人性存在的本真,人是有灵性的生命,而不单单是物质的生命。道德是人存在的本真,是生命的内在体现。道德作为一种思想意识,是为了适应人们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它总对人与人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道德规范的内容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不改变、不断完善、不断进化。道德不同于法律,它不是明文规定、能写在纸面上的,而是人们约定俗成,根植于内心,体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言行举止。法律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意志,道德则不同,更多的人们的自觉。一个人犯了法,他可能会不服,认为这项法律条文制定的不合理;但若一个人做了违背伦理,有悖道德之事,他的内心更多的是不安,是自责。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是一种非强制的规范,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它不像法律那样用“疾风骤雨”来改造人,而是如春雨“如物无声”来感化人。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延伸。一个只有只靠法律来维护的社会,是冷冰冰的社会,人们得不到幸福,统治自然不会长久;当然,一个只靠道德来支撑的社会,是太过于理想化的社会,这种社会曾短暂的存在于人类产生之初,自然,现在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并非如此。至于以后有没有这种社会,我真切的希望有。道德规范的制定和遵守,并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自然,也是靠不住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护。道德是一种信仰,它不同于教信
仰,不同于对某个人的信仰,不同于对某种学说的信仰,它一种全民信仰。道德,这一古老而又常的命题,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有无数人思考过它,有无数学者研究过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不一而足。
二、我对伦理学的理解
在接触伦理学之前,我对这门学科从来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印象中的“伦理”,应该就是符合常理,人在生活中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东西。这个定义在现在看来,不仅不够缜密,而且很片面。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统一认识在与它是关于道德的学科,除此之外众说纷纭。伦理学究竟是关于道德的学科还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学科?曾有教授给出了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伦理学,亦即道德哲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科学,是关于优良道德的制定方法和制定过程以及实现途径的科学。”可见我之前对伦理学的认识是多么的不准确。伦理学并不是研究所有的道德,而是对于优良道德的研究,这实际上又引出了伦理学研究的三个学派,也就是三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即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
按照我的理解,伦理学这一门古老的人文学科,我们可以从具体的道德规范及实施道德规范的方法、途径讨论。我总觉得,在当前的伦理学研究中迫切需要在道德哲学层面上的探讨。哲学的睿智和深刻或许能拓宽我们的研究视野,从更高和更深刻的层次把握道
德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以有效地避免那种空泛的道德说教。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道德”抑或“不道德”总是指主体的人而言的。也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划清两个界线:其一,道德与超道德的界线;其二,道德与非道德的界线。“超道德”的现象意味着超越道德之外的无主体现象,主要指无生命体及动物的存在。它们的存在或行为无所谓道德与否。“非道德”现象虽也指人的行为,但由于这是一种特定情况下的人(譬如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的行为,他们没有内心的道德善恶是非观念,所以对他们的行为也无法作道德的评价。可见,不道德的人是指故意违背道德规范的人;非道德的人也可能违犯道德规范,但却不是故意的,因为他没有道德是非观念;超道德的存在物则无所谓道德善恶,因为它不属道德范畴,唯有超道德的存在物和道德主体——人发生了一定的联系,人们才对这种关系作道德评价,譬如说自然道德就属这种情形。
三、伦理学、道德与社会
伦理学中是没有普遍真理可言的,并不存在一切时代对所有人都有效的道德真理;一个社会的道德准则决定了那个社会中正确的行为方式,那么那个行为就是正确的,至少在那个社会中是正确的;如果我们试图判断其他社会中道德文化,那么我们就是在冒犯,因为我们对其他文化因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同社群不同个体的道德价值和道德观点是相对的,是各种各样的而不是绝对统一的。
人类慢慢进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就会提出道德的需求。起初的道德,是某个部落内部的道德。人类的发展、融合,不同的道德理念也相互碰撞、交流,经过多次实践、反复甄别,人们会找出一个平衡点,平衡所有人的利益。道德是人们公认的,是大家约定俗成的,你遵循这个道德准则,你就会活的更简单、更舒服,谁违背了它,或者试图冲破它,就会为人所不齿,甚至遭受惩罚。一个遵守道德的人,必是让人尊敬的。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先得尊重他人,同理,只有对他人讲道德,别人才会对你讲道德。道德的内在性。是为了自己的内心快乐,做一个有道德人,行得正、坐的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顶天立地,问心无愧。从精神分析的理论来看,本我是一口沸腾着本能欲望的大锅,按照快乐原则行事,急切地寻找发泄口,一味的追求满足。超我代表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它按照至善原则行事,指导自我、限制本我。本我的对立是超我,也就是人类心里功能的道德分支,它包含了那些我们为之努力的观念,以及在我们违背道德准则时所预期的惩罚。
道德的本质,是道德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回答道德到底是什么的问题。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与一定的社会存在相适应的,并对社会存在有一定的反作用。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道德古已有之,道德是人称之为人的根本之所在,是做人之范,可以促进身心和谐,道德还可以不断提升人生的境界。人生四境界说:自然、功利、道德、天地。伦理和道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道
德是伦理的研究对象之一,但伦理学又不完全等同于道德,伦理是依附在血缘关系之上的横向人际关系,道德和血缘关系没有很大的联系。伦理关系到人的社会性的存在状态,带有更多的理性、客观性的倾向性,而道德是主观的、个人的。
伦
理 学 姓名:柳浩然 班级:14国商本科一班 学号:140212134 指导老师:王永才 课时:周二9.1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