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道德教育的分析和思考
◇张益群
编译
一、爱国导向和宗教维系
美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政党分歧、种族纷争、宗教冲突、贫富分化。如果说道德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凝聚人心、巩固政权、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的话,那么,唯有爱国主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找到在种种利益冲突中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某种共同点、结合点。所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成为美国道德教育的主旋律和主要实现方式。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论证现存国家政权的政治合法性,在一代又一代新老移民中形成了强烈的美利坚民族意识和自豪感。
美国人根据自己的主体价值观孕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们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任何政党或政府都是变换的、暂存的,只有美国能够长久存在。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无论是议会大厦、司法行政机关,还是学校、公司、宾馆、商场,几乎没有不挂国旗的。美国儿童上幼儿园就学画美国国旗,中小学每周还要举行升降国旗、唱国歌、向国旗宣誓的仪式。每年6月14日为国旗日,各州都要举行各种纪念仪式,并在公共场所悬挂国旗。每年国庆节,美国举国成了星条旗的海洋。国旗在美国受尊重的程度,以及围绕国旗大肆宣扬民族精神的做法,在世界其他国家是少见的。
宗教在美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占着统治地位。许多信仰宗教的美国人认为,只有敬畏上帝的人,才会在世上规矩、诚实、恭敬地做人。因此,美国人用上帝的震慑力量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规范自己的道德操守。另外,美—出生、成年、结婚、死国人一生中最重大的几件事——
亡,也都由宗教提供习俗和礼仪,体现出宗教对个人的作用贯穿其生命始终。美国政教分离,但宗教是美国社会最基本的个人精神信仰和社会道德的源泉,它要求人们在日益物质化的社会中,保持个人的精神信仰、虔诚、忠贞和团结。对于各种社会问题,如吸毒、犯罪、艾滋病
・基础教育参考・
36
等,他们希望通过重建人们的宗教信仰来解决,用宗教填补那些科学和理性都无法占据的心灵空间。美国的宗教是维系社会、人心的重要精神形式,而美国的教堂则是实现这种精神形式和人们互相交往的重要场所。
二、法律规范和个人利益
美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是个人利益。经济利益是社会最好的粘合剂,个人利益代表了人的价值和尊严。美国人视金钱为改善自己生活和扩大行动自由的手段,但同时也视其为改善别人的生活和扩大别人自由的手段。人们把金钱和利益作为最佳的社会联结链条。在日益以金钱来区别一切的美国社会,很多人都认为,每个人的“社会关系”中有四种重要关系:血缘或亲属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和金钱关系,其中金钱关系是最可靠的关系。是利益吸引和调动了普通劳动者。在美国,所有的孩子都必须接受12年制的免费义务教育,80%的中学生可以升入大专院校,大学有多种形式的奖学金,社会保障系统也比较健全,失业有救济,伤残有保险。但创造美国经济奇迹的真正动力是成千上万普通人的勤奋工作。
美国是一个标榜自由的国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有诸多制约且非常有序的社会,你处处得守规矩。它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联邦法和地方法累计超过100万多件,每年还新订一万多页的法律法规。多如牛毛的法律难免给人庞杂琐碎之感,甚至在某些问题上已从维护正义的初衷异化为无奈的游戏,但是,法制健全毕竟是一种进步,其对强化道德秩序也有积极的意义,省却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人际纠纷。美国把一些思想教化、道德提倡的东西纳入法制轨道加以规范;许多看上去是私事却被政府、法律干涉;一些看似教育文化允许的寻常事,则可能是犯罪行为;人们的公共责任和义务不单从道德角度而且从法律角度被加以规范:打骂孩子,轻则丧失监护权,重则入狱。因为儿童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而是美国社会的财产,是美国未来的纳税人。
诚实守信在美国很被看重,但其绝不仅仅停留于道德提倡层面。美国社会安全部门给每名美国人都设了一个终身不变的社会安全号码,即社安号码,利用它可以查到你过去的一切记录。个人工作记录、纳税记录、存贷款信用记录、志愿分记录、劳保救济记录、退休费发放记录、犯罪记录包括交通肇事记录、出入境记录等等,无不与这个号码联系在一起。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求职、经营、消费就寸步难行。因此,美国人格外珍惜自己的信用,不愿给自己抹黑。由此可见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法律是道德的监护。
邦统计局的数据,2004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1.7万亿美元,全美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7.1%;由此推算,2004年美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高达约8,000亿美元,每名学生年均教育经费超过1.1万美元,其中中学生6,922美元,小学生5,273美元。
美国公民、政府和社会以如此巨大的经费投入不断强化“教育是立国之本”的思想。美国历任政府首脑都很重视教育,几任总统都一再强调“要恢复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人才开始,学校必须进行品格教育,必须把美国儿童培养成好公民”。小布什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教育政策也广为宣传,甚至挂在了联邦教育部的大门上。
美国教育的目标是要把美国人培养成不仅有知识、能力,而且对自己国家、民族和文化有强烈认同和责任感的守法公民。美国道德教育的目标可以集中概括为培养对美国忠诚的公民。其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的教育;二是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三是国民精神的教育。
政治教育是被特别看重的,因此有许多硬性的规定。比如对学校教育计划中政治科目(在美国,历史、地理也是政治课)的规定,学校里所有课程都发挥着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任何一门专业课的学习都要对以下三个问题作出回答: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们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特别是要按一定的政治要求对教师、校长和督导进行严格的筛选。
美国大学也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有几百所学校开设了价值观教育课,有的学校采取了一些硬性的行政措施,规定和保障教学计划中的政治科目。学生如果拿不到政治科目的学分,别的科目学分拿得再高,也拿不到学位。美国标榜自由民主,对价值观的灌输不遗余力,其潜移默化的方式尤其值得我们借鉴。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西方思想史、美国现代文明、政治哲学、经济等学科是哥大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学校强调,一个美国学生必须对美国的文化和精神传统有一个起码的体验和理解,否则他就不能算是受过教育的美国人;学生必须对构成西方文化的基础形成相当深刻的印象,然后才能从哥大毕业。美国的大学教育是在中学教育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因此除了书本知识以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社交能力、领导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此外,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特
三、政策引导和教育推动
美国政府为了保证自身的强大和实现其全球化战略,十分重视软实力的提升,重视对意识和道德的间接管理和调控指导。在美国,无论是学校、家庭、社会,还是大众传媒;无论是政党,还是宗教团体;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充分利用一切场合和时机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宣扬所谓的民主和自由,用以笼络人们的思想感情,缓解社会矛盾。
美国的社区志愿服务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并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法律的保障,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已成为美国国民性格的一个主要特征。2003年全美共有6,300万人参与了各种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美国中小学长期以来一直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它对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越来越多的州把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与课程标准及毕业要求结合起来。目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公立学校有5.6万所(占总数的69%),学生人数达1,500万。对美国人来说,这确实不易,但是何以有这样多的人愿意做义工呢?这是因为规定学生必须参加志愿活动的学校逐年增多,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美国中学生不但不能毕业,而且难以进入著名高等学府,因为此类学校在审查申请人简历时,往往较注重其是否品学兼优,要求其为人正派、富有奉献精神。马里兰州的中学就规定,如果学生没有在社区志愿服务60小时以上的记录,就不能如期毕业。
美国社会非常重视教育,根据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2001年的数据,美国建立了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全免费的公立教育体制,公立中小学达到92,012所,私立中小学27,223所,学生总计4,403.1万人。2001年度,美国中小学教育的支出是4,630亿美元。另据美国联
37
・基础教育参考・
别是职业道德教育非常普遍,它涉及伦理道德、秘书道德、医疗道德和律师道德等。如哈佛大学商学院要求一年级学生必修“决策与伦理价值”和其他职业道德课程,着重讲解企业和公司经理经常面临的职业道德问题。
倾向于公共利益。美国已经把道德教育放在经济学和经营管理学中的最重要位置上。目前在美国颇为盛行品格第一的教育,它体现在高校招生、企业管理中。人的品格或道德是第一位的,当一切管理理论和方法都失效的时候,“品格第一”的教育就能解决问题。这种“只要不断加强人的品格教育,就能使许多企业管理难题得到解决”的观念,正作为新经验受到关注。
美国表面上是一个提倡信仰、言论自由的国家,但它禁止国家宗教,禁止任何公共权力机构确立官方祈祷文要学生背诵。学校不能倡导官方宗教信仰,但鼓励其教授主流价值观,提倡个人与社会并重的价值观,要将学校建设成为抵抗堕落的堡垒,鼓励学校大力推进道德、品格教育。
美国社会是建立在责任基础上的。自由只有与责任一起运用时才发挥作用,当前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加强这个基础。这就要求人们节制自己的生活,承担义务,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为此必须强调政府的责任、公司的责任、社区的责任,特别是个人的责任。这一点在“9.11”事件发生时美国纽约市民体现出的冷静沉着、秩序井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纽约世贸大厦遭到袭击到其倒塌前的半个多小时内,虽然形势危急并被困在大楼里,但人们并没有争先恐后地逃命,而是排队撤出大楼,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伤亡。
四、文化熏陶和英雄激励
美国的各种博物馆和纪念场馆所发挥的教育功能也是巨大的。美国博物馆数量众多,门类齐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陈列展出手段先进,突出教育和研究功能。
美国首都华盛顿拥有众多的大型、综合性的博物馆,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美国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美国历史博物馆、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美国档案馆、国家画廊等,均免费对公众开放。由于博物馆在教育方面表现出巨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其日益表现出第二教育系统的趋势。人们在对博物馆展览的欣赏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受到美的熏陶,开始重新思考工业文明与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重新感悟人生意义、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对美好未来进行追求。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度,那些成就突出、贡献巨大的人,社会会以多种形式彰显其功德,用以激励世人,引导青少年。在美国,用杰出人物命名城市、街道、林地、公墓、公司、机场、学校以及各种场馆的现象非常普遍。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但其并不因自己文字记载和文物留存意义上的短暂而放弃历史的教育作用,相反,美国特别注重历史,致力于保护历史,颂扬英雄,在有限的历史中发掘出尽可能多的英雄,以增强美国的历史底蕴,用为数不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进而增强了美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华盛顿,有华盛顿纪念塔、林肯纪念堂、杰斐逊纪念堂和罗斯福纪念堂以及2004年5月揭幕的二战纪念碑,还有肯尼迪艺术中心等,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开国元勋、杰出人物的思想及其对国家的贡献永久性地陈列其中,供人参观、学习。
六、结论
美国的道德教育是以一种隐性、间接、渗透的方式开展的,它避免直接讲授或强行灌输某种意识形态,但是其目标的坚定性、方法的多样性和行动的持久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作用也是不小的。在美国这个有多种利益冲突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教化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否则我们就难以解释美国监狱关押的人数与其总人口数之比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现象。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软实力战略,不对人们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进行调控和引导,也就不可能有美国社会的基本稳定。这一点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或许有一定的帮助。
注:本文根据《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美国中小学社、《区服务》等文编写
(资料来源:U.S.CensusBureau,EducationataGlance,
五、社会监督和道德规范
信奉个人主义的美国人,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结论,个人利益的追求和权利的运用应以不损害公共利益和公共权利为限,反言之,为了自身权利(包括自由平等精神价值)的实现,必须注重社会价值并同违背或破坏这种价值的行为作斗争,必须承担起家庭、企业、社区的责任。因此,非常自我的美国却有不少爱管闲事的人,有人将之戏称为“民间警察”。
美国人在权利观上是个人主义的,但在道德观上却
OECDIndicators2005)
作者单位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
(责任编辑
杨晓锋)
・基础教育参考・
38
对美国道德教育的分析和思考
◇张益群
编译
一、爱国导向和宗教维系
美国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政党分歧、种族纷争、宗教冲突、贫富分化。如果说道德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是凝聚人心、巩固政权、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的话,那么,唯有爱国主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找到在种种利益冲突中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某种共同点、结合点。所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成为美国道德教育的主旋律和主要实现方式。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论证现存国家政权的政治合法性,在一代又一代新老移民中形成了强烈的美利坚民族意识和自豪感。
美国人根据自己的主体价值观孕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他们认为,自己是国家的主人,任何政党或政府都是变换的、暂存的,只有美国能够长久存在。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无论是议会大厦、司法行政机关,还是学校、公司、宾馆、商场,几乎没有不挂国旗的。美国儿童上幼儿园就学画美国国旗,中小学每周还要举行升降国旗、唱国歌、向国旗宣誓的仪式。每年6月14日为国旗日,各州都要举行各种纪念仪式,并在公共场所悬挂国旗。每年国庆节,美国举国成了星条旗的海洋。国旗在美国受尊重的程度,以及围绕国旗大肆宣扬民族精神的做法,在世界其他国家是少见的。
宗教在美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占着统治地位。许多信仰宗教的美国人认为,只有敬畏上帝的人,才会在世上规矩、诚实、恭敬地做人。因此,美国人用上帝的震慑力量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规范自己的道德操守。另外,美—出生、成年、结婚、死国人一生中最重大的几件事——
亡,也都由宗教提供习俗和礼仪,体现出宗教对个人的作用贯穿其生命始终。美国政教分离,但宗教是美国社会最基本的个人精神信仰和社会道德的源泉,它要求人们在日益物质化的社会中,保持个人的精神信仰、虔诚、忠贞和团结。对于各种社会问题,如吸毒、犯罪、艾滋病
・基础教育参考・
36
等,他们希望通过重建人们的宗教信仰来解决,用宗教填补那些科学和理性都无法占据的心灵空间。美国的宗教是维系社会、人心的重要精神形式,而美国的教堂则是实现这种精神形式和人们互相交往的重要场所。
二、法律规范和个人利益
美国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是个人利益。经济利益是社会最好的粘合剂,个人利益代表了人的价值和尊严。美国人视金钱为改善自己生活和扩大行动自由的手段,但同时也视其为改善别人的生活和扩大别人自由的手段。人们把金钱和利益作为最佳的社会联结链条。在日益以金钱来区别一切的美国社会,很多人都认为,每个人的“社会关系”中有四种重要关系:血缘或亲属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和金钱关系,其中金钱关系是最可靠的关系。是利益吸引和调动了普通劳动者。在美国,所有的孩子都必须接受12年制的免费义务教育,80%的中学生可以升入大专院校,大学有多种形式的奖学金,社会保障系统也比较健全,失业有救济,伤残有保险。但创造美国经济奇迹的真正动力是成千上万普通人的勤奋工作。
美国是一个标榜自由的国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有诸多制约且非常有序的社会,你处处得守规矩。它是一个法制健全的国家,联邦法和地方法累计超过100万多件,每年还新订一万多页的法律法规。多如牛毛的法律难免给人庞杂琐碎之感,甚至在某些问题上已从维护正义的初衷异化为无奈的游戏,但是,法制健全毕竟是一种进步,其对强化道德秩序也有积极的意义,省却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人际纠纷。美国把一些思想教化、道德提倡的东西纳入法制轨道加以规范;许多看上去是私事却被政府、法律干涉;一些看似教育文化允许的寻常事,则可能是犯罪行为;人们的公共责任和义务不单从道德角度而且从法律角度被加以规范:打骂孩子,轻则丧失监护权,重则入狱。因为儿童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
而是美国社会的财产,是美国未来的纳税人。
诚实守信在美国很被看重,但其绝不仅仅停留于道德提倡层面。美国社会安全部门给每名美国人都设了一个终身不变的社会安全号码,即社安号码,利用它可以查到你过去的一切记录。个人工作记录、纳税记录、存贷款信用记录、志愿分记录、劳保救济记录、退休费发放记录、犯罪记录包括交通肇事记录、出入境记录等等,无不与这个号码联系在一起。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求职、经营、消费就寸步难行。因此,美国人格外珍惜自己的信用,不愿给自己抹黑。由此可见道德是法律的补充,法律是道德的监护。
邦统计局的数据,2004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1.7万亿美元,全美教育经费支出占GNP的7.1%;由此推算,2004年美国教育经费总投入高达约8,000亿美元,每名学生年均教育经费超过1.1万美元,其中中学生6,922美元,小学生5,273美元。
美国公民、政府和社会以如此巨大的经费投入不断强化“教育是立国之本”的思想。美国历任政府首脑都很重视教育,几任总统都一再强调“要恢复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培养人才开始,学校必须进行品格教育,必须把美国儿童培养成好公民”。小布什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教育政策也广为宣传,甚至挂在了联邦教育部的大门上。
美国教育的目标是要把美国人培养成不仅有知识、能力,而且对自己国家、民族和文化有强烈认同和责任感的守法公民。美国道德教育的目标可以集中概括为培养对美国忠诚的公民。其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及其优越性的教育;二是公民权利和义务教育;三是国民精神的教育。
政治教育是被特别看重的,因此有许多硬性的规定。比如对学校教育计划中政治科目(在美国,历史、地理也是政治课)的规定,学校里所有课程都发挥着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任何一门专业课的学习都要对以下三个问题作出回答:这个领域的历史和传统是什么?它们涉及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是什么?要面对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特别是要按一定的政治要求对教师、校长和督导进行严格的筛选。
美国大学也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有几百所学校开设了价值观教育课,有的学校采取了一些硬性的行政措施,规定和保障教学计划中的政治科目。学生如果拿不到政治科目的学分,别的科目学分拿得再高,也拿不到学位。美国标榜自由民主,对价值观的灌输不遗余力,其潜移默化的方式尤其值得我们借鉴。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西方思想史、美国现代文明、政治哲学、经济等学科是哥大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学校强调,一个美国学生必须对美国的文化和精神传统有一个起码的体验和理解,否则他就不能算是受过教育的美国人;学生必须对构成西方文化的基础形成相当深刻的印象,然后才能从哥大毕业。美国的大学教育是在中学教育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因此除了书本知识以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社交能力、领导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此外,美国高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特
三、政策引导和教育推动
美国政府为了保证自身的强大和实现其全球化战略,十分重视软实力的提升,重视对意识和道德的间接管理和调控指导。在美国,无论是学校、家庭、社会,还是大众传媒;无论是政党,还是宗教团体;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充分利用一切场合和时机宣传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宣扬所谓的民主和自由,用以笼络人们的思想感情,缓解社会矛盾。
美国的社区志愿服务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并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法律的保障,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已成为美国国民性格的一个主要特征。2003年全美共有6,300万人参与了各种形式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美国中小学长期以来一直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它对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越来越多的州把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与课程标准及毕业要求结合起来。目前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公立学校有5.6万所(占总数的69%),学生人数达1,500万。对美国人来说,这确实不易,但是何以有这样多的人愿意做义工呢?这是因为规定学生必须参加志愿活动的学校逐年增多,不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美国中学生不但不能毕业,而且难以进入著名高等学府,因为此类学校在审查申请人简历时,往往较注重其是否品学兼优,要求其为人正派、富有奉献精神。马里兰州的中学就规定,如果学生没有在社区志愿服务60小时以上的记录,就不能如期毕业。
美国社会非常重视教育,根据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2001年的数据,美国建立了从小学到高中12年全免费的公立教育体制,公立中小学达到92,012所,私立中小学27,223所,学生总计4,403.1万人。2001年度,美国中小学教育的支出是4,630亿美元。另据美国联
37
・基础教育参考・
别是职业道德教育非常普遍,它涉及伦理道德、秘书道德、医疗道德和律师道德等。如哈佛大学商学院要求一年级学生必修“决策与伦理价值”和其他职业道德课程,着重讲解企业和公司经理经常面临的职业道德问题。
倾向于公共利益。美国已经把道德教育放在经济学和经营管理学中的最重要位置上。目前在美国颇为盛行品格第一的教育,它体现在高校招生、企业管理中。人的品格或道德是第一位的,当一切管理理论和方法都失效的时候,“品格第一”的教育就能解决问题。这种“只要不断加强人的品格教育,就能使许多企业管理难题得到解决”的观念,正作为新经验受到关注。
美国表面上是一个提倡信仰、言论自由的国家,但它禁止国家宗教,禁止任何公共权力机构确立官方祈祷文要学生背诵。学校不能倡导官方宗教信仰,但鼓励其教授主流价值观,提倡个人与社会并重的价值观,要将学校建设成为抵抗堕落的堡垒,鼓励学校大力推进道德、品格教育。
美国社会是建立在责任基础上的。自由只有与责任一起运用时才发挥作用,当前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加强这个基础。这就要求人们节制自己的生活,承担义务,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为此必须强调政府的责任、公司的责任、社区的责任,特别是个人的责任。这一点在“9.11”事件发生时美国纽约市民体现出的冷静沉着、秩序井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在纽约世贸大厦遭到袭击到其倒塌前的半个多小时内,虽然形势危急并被困在大楼里,但人们并没有争先恐后地逃命,而是排队撤出大楼,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伤亡。
四、文化熏陶和英雄激励
美国的各种博物馆和纪念场馆所发挥的教育功能也是巨大的。美国博物馆数量众多,门类齐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陈列展出手段先进,突出教育和研究功能。
美国首都华盛顿拥有众多的大型、综合性的博物馆,如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美国科学与工业博物馆、美国历史博物馆、美国航空航天博物馆、美国档案馆、国家画廊等,均免费对公众开放。由于博物馆在教育方面表现出巨大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其日益表现出第二教育系统的趋势。人们在对博物馆展览的欣赏中接受教育、增长知识、受到美的熏陶,开始重新思考工业文明与精神生活的相互关系,重新感悟人生意义、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对美好未来进行追求。
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国度,那些成就突出、贡献巨大的人,社会会以多种形式彰显其功德,用以激励世人,引导青少年。在美国,用杰出人物命名城市、街道、林地、公墓、公司、机场、学校以及各种场馆的现象非常普遍。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但其并不因自己文字记载和文物留存意义上的短暂而放弃历史的教育作用,相反,美国特别注重历史,致力于保护历史,颂扬英雄,在有限的历史中发掘出尽可能多的英雄,以增强美国的历史底蕴,用为数不多的名胜古迹创造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进而增强了美国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华盛顿,有华盛顿纪念塔、林肯纪念堂、杰斐逊纪念堂和罗斯福纪念堂以及2004年5月揭幕的二战纪念碑,还有肯尼迪艺术中心等,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将开国元勋、杰出人物的思想及其对国家的贡献永久性地陈列其中,供人参观、学习。
六、结论
美国的道德教育是以一种隐性、间接、渗透的方式开展的,它避免直接讲授或强行灌输某种意识形态,但是其目标的坚定性、方法的多样性和行动的持久性,也是显而易见的,作用也是不小的。在美国这个有多种利益冲突的资本主义国家里,教化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否则我们就难以解释美国监狱关押的人数与其总人口数之比在全世界都是最高的现象。但是,如果没有这个软实力战略,不对人们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进行调控和引导,也就不可能有美国社会的基本稳定。这一点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或许有一定的帮助。
注:本文根据《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美国中小学社、《区服务》等文编写
(资料来源:U.S.CensusBureau,EducationataGlance,
五、社会监督和道德规范
信奉个人主义的美国人,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结论,个人利益的追求和权利的运用应以不损害公共利益和公共权利为限,反言之,为了自身权利(包括自由平等精神价值)的实现,必须注重社会价值并同违背或破坏这种价值的行为作斗争,必须承担起家庭、企业、社区的责任。因此,非常自我的美国却有不少爱管闲事的人,有人将之戏称为“民间警察”。
美国人在权利观上是个人主义的,但在道德观上却
OECDIndicators2005)
作者单位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
(责任编辑
杨晓锋)
・基础教育参考・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