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二定律最优秀课件

高中物理(必修1) 第9讲:牛顿第二定律

一、概念规律题组

1.一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其他力保持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 和速度大小v 的变化情况是( )

A .a 和v 都始终增大 B .a 和v 都先增大后减小 C .a 先增大后减小,v 始终增大 D .a 和v 都先减小后增大

2.如果要测量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 A .米尺、弹簧测力计、秒表 B .量筒、天平、秒表

C .米尺、天平、秒表 D .米尺、电子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的质量和速度大小的乘积成反比 B .物体所受合力必须达到一定值时, 才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C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作用力中的任一个的大小成正比

D .当物体质量改变但其所受合力的水平分力不变时,物体水平加速度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 二、思想方法题组

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2m 的小球A 、B ,由轻质弹簧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在电梯内,已知电梯正在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细线中的拉力为F ,此时突然剪断细线。在线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小球A 的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2F 2F F 2F A ,+g B g

33m 33m 2F F F F

C .+g D g

33m 33m

5.质量为1 kg的质点,受水平恒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t s内的位移为x m ,则F 的大小为(单位为N)( ) 2x 2x 2x A B . C .

t 2t -12t +16.如图甲所示,质量m =2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

做直线运动.过a 点时给物体作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 并开始计时,选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所得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2.求:

(1)力F 的大小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10 s末物体离a 点的距离.

2x

D .t -1

一、瞬时加速度问题

[例1] 如图所示,A 、B 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 sin θ B .B 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C .A 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 sin θ

D .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 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分析 1.物体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明确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v 0) ;(2)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F 合) 2.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例2] 如图所示,质量m =1 kg的小球穿在长L =1.6 m的斜杆上,斜杆与水平方向成α=37°角,斜杆固定不动,小球与斜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小球受水平向左的拉力F =1 N ,从斜杆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sin 37°=0.6,cos 37°=0.8,g =10 m/s2) 试求: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小球运动到斜杆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三、传送带模型 1.水平传送带模型

2.倾斜传送带模型

滑上A 端瞬时速度v A =4 m/s,达到B 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 B ,则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 .若传送带不动,则v B =3 m/s

B .若传送带以速度v =4 m/s逆时针匀速转动,v B =3 m/s C .若传送带以速度v =2 m/s顺时针匀速转动,v B =3 m/s D .若传送带以速度v =4 m/s顺时针匀速转动,v B =3 m/s

[例4] 如图所示为上、下两端相距L =5 m,倾角α=30°,始终以v =3 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的传送带(传送带始终绷紧) 。将一物体放在传送带的上端由静止释放滑下,经过t =2 s 到达下端,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2,求: (1)传送带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

(2)如果将传送带逆时针转动,速率至少多大时,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快地到达下端。

1.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沿足够长的粗糙斜面从底端以初速度v 0上滑先后通过A 、B ,然后又返回到底端。设从A 到B 的时间为t 1,加速度大小为a 1,经过A 的速率为v 1,从B 返回到A 的时间为t 2,加速度大小为a 2,经过A 的速率为v 2,则正确的是( ) A .t 1=t 2,a 1=a 2,v 1=v 2 B .t 1C .物块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如乙所示 D .物块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如丙所示

2.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为F 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A .T =m (g sin θ+a cos θ) F N = m (g cos θ-a sin θ) B .T =m (g cos θ+a sin θ) F N = m (g sin θ-a cos θ) C .T =m (a cos θ-g sin θ) F N = m (g cos θ+a sin θ) D .T =m (a sin θ-g cos θ) F N = m (g sin θ+a cos θ)

3.如图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 =1.0 kg 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 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5 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 B .4 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 N C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D .6 s~9 s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2

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

5.如图所示,A 、B

为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由细线相连,再用轻质弹簧悬挂

起来,在A 、B 间细线烧断后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分别是( ) A .A 、B 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方向都竖直向下 B .A 的加速度0,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下

C .A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上,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下 D .A 的加速度大于g 、竖直向上,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下

6.我国道路安全部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最大速度为120 km/h,交通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0.3~0.6 s;

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如表格所示。

( ) A .100 m B .200 m C .300 m D .400 m

7.如图所示,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M 相对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车的加速度增大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 受静摩擦增大 B .M 对车厢壁的压力增大 C .M 仍相对于车厢静止 D .M 受静摩擦力不变

8.质量M =9 kg、长

L

=1 m的木板在动摩擦因数μ1=0.1的水平地面上向右滑行,当速度v 0=2 m/s时,在木板的右端轻放一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如图所示。当小物块刚好滑到木板左端时,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取g =10 m/s2,求: (1)从木块放到木板上到它们达到相同速度所用的时间t ; (2)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1. 解析:选C 质点受到的合外力先从0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为0,合力的方向始终未变,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不变,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始终增大,本题选C 。 2解析:选C

3解析:选D.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大小的乘积无关,A 项错误;物体所受合力不为0,则a≠0,B 项错误;加速度的大小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C 项错误.

4解析 选A 在剪断前,对A 、B 及弹簧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mg =3ma ,对B 由牛顿2F

第二定律得:F 弹-2mg =2ma ,由此可得:F 弹=32F

时对A 球来说,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弹力,则有:F 弹+mg =ma A ,解得a A =+g ,故A 正确。

3m 12mx 2x

5解析:选A 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与x =at 2,得出F ==。

2t t

6解析:(1)设物体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则由v -t 图得:a 1=2 m/s2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g=ma 1②

设物体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则由v -t 图得:a 2=1 m/s2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g=ma 2④ 由①②③④得:F =3 N,μ=0.05.

(2)设10 s末物体离a 点的距离为s ,s 应为v -t 图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则 11

s =4×8 m-6×6 m=-2 m,负号表示物体在a 点左侧. 22

答案:(1)3 N 0.05 (2)2 m,在a 点左侧

[例1] [解析] 选B 设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 ,由平衡条件可知,F =mg sin θ,烧断细线之后瞬间,弹簧弹力不变,故B 球受力情况不变,加速度为0,B 正确,A 、D 均错误;以A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g sin θ=ma A ,解得:a A =2g sin θ,故C 错误。 [例2]解析:(1)F cos α+mg sin α-μN=ma F sin α+N =mg cos α 联立上式可得:

F (cos α+μsin α)+mg (sin α-μcos α)a ==1.25 m/s2。

m (2)由运动学公式得v 2=2aL

可求v 2aL =2×1.25×1.6m /s=2 m/s 。 答案:(1)1.25 m/s2 (2)2 m/s

[例3]解析:选D 若传送带不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v B 2-v A 2=2as ,a =μg,代入数据

解得v B =3 m/s,当满足选项B 、C 中的条件时,工件的运动情况跟传送带不动时的一样,同理可得,工件达到B 端的瞬时速度仍为3 m/s,故选项A 、B 、C 正确;若传送带以速度v =4 m/s顺时针匀速转动,则工件滑上A 端后做匀速运动,到B 端的速度仍为4 m/s,故D 错误。 [例4] [解析] (1)物体在传送带上受力如图3-2-9所示,物体沿传送带向下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

1

由题意得L =at 2解得a =2.5 m/s2;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α-F f =ma ,又F f =μmgcos α 解得μ=

3

=0.29 6

(2)如果传送带逆时针转动,要使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快地到达下端,则需要物体有沿传递带向下的最大加速度,即所受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设此时传送带速度为v m ,物体加速度a ′。则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α+F f =ma ′ F f =μmgcos α,v m 2=2La ′ 联立解得v m =

8.66 m/s。

图3-2-9

[答案] (1)0.29 (2)8.66 m/s

1解析:选D 由于从B 返回到A 所受合外力小,加速度小,所以从A 到B 的时间t 1a 2,v 1>v 2,故A 、B 错误;物块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丙所示,故C 错误D 正确。

2解析:选A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意在考查考生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对小球受力分析,并沿水平、竖直方向正交分解。水平方向:T cos θ-F N sin θ=ma ,竖直方向:T sin θ+F N cos θ=mg 。联立求解得选项A 正确。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对力的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及图像的理解。由F f -t 图像知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 N,滑动摩擦力为3 N,4 s末物块所受的合力为零,则B 项错误;因前4 s内物块处于静止状态,5 s内物块的位移即第5 s内物块的位移不为零,则5 s内拉力对物块所做的功不为零,故A 项错误;由μmg =3 N,得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则C 项错误;6 s~9 s内物块所受的合力为5 N-3 N=2 N,由F

=ma ,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a =2 m/s2,故D 项正确。

2解析:选C 本题考查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等基础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应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 ,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ma ,F =ma +f ,所以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关系的图像是C ,选项C 正确,A 、B 、D 错误。

3解析:选C 在细线烧断前,A 、B 两球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

对B 球有F 绳=mg 对A 球有F 弹=mg +F 绳

在细线烧断后,F 绳立即消失,弹簧弹力及各球重力不变,两球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B 球有向下的重力加速度g A 球有F 弹-mg =ma A 解得a A =g ,方向向上。 综上分析,选C 。

4解析:选B 当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最长、路面的动摩擦因数最小时对应的行驶距离为安全距离。v =120 km/h≈33.3 m/s,在反应时间t =0.6 s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距离x 1=vt =20 m;由汽车在高v 2

速公路上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知,μmg=ma ,则a =3.2 m/s,刹车距离为x 2=≈173 m ,

2a

2

所以x =x 1+x 2=193 m,最接近于B ,故B 正确。

5解析:选A 分析M 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因M 相对车厢壁静止,有F f =Mg ,与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大小无关,A 错误,D 正确。水平方向,F N =Ma ,F N 随a 的增大而增大,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 正确。因F N 增大,物体与车厢壁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故M 相对于车厢仍静止,C 正确。

6解析:(1)设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1,时间t 内的位移为x 1;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时间t 内的位移为x 2则有 1

x 1=v 0t -a 1t 2

21x 2=a 2t 2

2x 1=L +x 2 又v 0-a 1t =a 2t

① ② ③ ④

代入数据得t =1 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有μ1(M +m ) g +μ2mg =Ma 1,μ2mg =ma 2 解得μ2=0.08 答案:(1)1 s (2)0.08

⑥ ⑦

高中物理(必修1) 第9讲:牛顿第二定律

一、概念规律题组

1.一质点受多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一个力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再沿原方向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在此过程中,其他力保持不变,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 和速度大小v 的变化情况是( )

A .a 和v 都始终增大 B .a 和v 都先增大后减小 C .a 先增大后减小,v 始终增大 D .a 和v 都先减小后增大

2.如果要测量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三个力学基本物理量,应该选用的仪器是( ) A .米尺、弹簧测力计、秒表 B .量筒、天平、秒表

C .米尺、天平、秒表 D .米尺、电子测力计、打点计时器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的质量和速度大小的乘积成反比 B .物体所受合力必须达到一定值时, 才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C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作用力中的任一个的大小成正比

D .当物体质量改变但其所受合力的水平分力不变时,物体水平加速度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 二、思想方法题组

4.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2m 的小球A 、B ,由轻质弹簧相连后再用细线悬挂在电梯内,已知电梯正在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细线中的拉力为F ,此时突然剪断细线。在线断的瞬间,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小球A 的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

2F 2F F 2F A ,+g B g

33m 33m 2F F F F

C .+g D g

33m 33m

5.质量为1 kg的质点,受水平恒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t s内的位移为x m ,则F 的大小为(单位为N)( ) 2x 2x 2x A B . C .

t 2t -12t +16.如图甲所示,质量m =2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向右

做直线运动.过a 点时给物体作用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 并开始计时,选水平向右为速度的正方向,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出物体的瞬时速度,所得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2.求:

(1)力F 的大小和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10 s末物体离a 点的距离.

2x

D .t -1

一、瞬时加速度问题

[例1] 如图所示,A 、B 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 sin θ B .B 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C .A 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 sin θ

D .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 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 二、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分析 1.物体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明确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v 0) ;(2)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F 合) 2.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步骤

[例2] 如图所示,质量m =1 kg的小球穿在长L =1.6 m的斜杆上,斜杆与水平方向成α=37°角,斜杆固定不动,小球与斜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0.75。小球受水平向左的拉力F =1 N ,从斜杆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sin 37°=0.6,cos 37°=0.8,g =10 m/s2) 试求: (1)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2)小球运动到斜杆底端时的速度大小。

三、传送带模型 1.水平传送带模型

2.倾斜传送带模型

滑上A 端瞬时速度v A =4 m/s,达到B 端的瞬时速度设为v B ,则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 .若传送带不动,则v B =3 m/s

B .若传送带以速度v =4 m/s逆时针匀速转动,v B =3 m/s C .若传送带以速度v =2 m/s顺时针匀速转动,v B =3 m/s D .若传送带以速度v =4 m/s顺时针匀速转动,v B =3 m/s

[例4] 如图所示为上、下两端相距L =5 m,倾角α=30°,始终以v =3 m/s的速率顺时针转动的传送带(传送带始终绷紧) 。将一物体放在传送带的上端由静止释放滑下,经过t =2 s 到达下端,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2,求: (1)传送带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

(2)如果将传送带逆时针转动,速率至少多大时,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快地到达下端。

1.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沿足够长的粗糙斜面从底端以初速度v 0上滑先后通过A 、B ,然后又返回到底端。设从A 到B 的时间为t 1,加速度大小为a 1,经过A 的速率为v 1,从B 返回到A 的时间为t 2,加速度大小为a 2,经过A 的速率为v 2,则正确的是( ) A .t 1=t 2,a 1=a 2,v 1=v 2 B .t 1C .物块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如乙所示 D .物块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如丙所示

2.如图所示,细线的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顶端,细线与斜面平行。在斜面体以加速度a 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小球始终静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细线的拉力T 和斜面的支持力为F N 分别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A .T =m (g sin θ+a cos θ) F N = m (g cos θ-a sin θ) B .T =m (g cos θ+a sin θ) F N = m (g sin θ-a cos θ) C .T =m (a cos θ-g sin θ) F N = m (g cos θ+a sin θ) D .T =m (a sin θ-g cos θ) F N = m (g sin θ+a cos θ)

3.如图所示,水平木板上有质量m =1.0 kg 的物块,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用力传感器测出相应时刻物块所受摩擦力F f 的大小。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5 s内拉力对物块做功为零 B .4 s末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4.0 N C .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D .6 s~9 s内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0 m/s2

4.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

5.如图所示,A 、B

为两个质量相等的小球,由细线相连,再用轻质弹簧悬挂

起来,在A 、B 间细线烧断后的瞬间,A 、B 的加速度分别是( ) A .A 、B 的加速度大小均为g ,方向都竖直向下 B .A 的加速度0,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下

C .A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上,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下 D .A 的加速度大于g 、竖直向上,B 的加速度大小为g 、竖直向下

6.我国道路安全部门规定,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最大速度为120 km/h,交通部门提供下列资料:

资料一:驾驶员的反应时间:0.3~0.6 s;

资料二:各种路面与轮胎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如表格所示。

( ) A .100 m B .200 m C .300 m D .400 m

7.如图所示,当小车向右加速运动时,物块M 相对车厢静止于竖直车厢壁上,当车的加速度增大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M 受静摩擦增大 B .M 对车厢壁的压力增大 C .M 仍相对于车厢静止 D .M 受静摩擦力不变

8.质量M =9 kg、长

L

=1 m的木板在动摩擦因数μ1=0.1的水平地面上向右滑行,当速度v 0=2 m/s时,在木板的右端轻放一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如图所示。当小物块刚好滑到木板左端时,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取g =10 m/s2,求: (1)从木块放到木板上到它们达到相同速度所用的时间t ; (2)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1. 解析:选C 质点受到的合外力先从0逐渐增大,然后又逐渐减小为0,合力的方向始终未变,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不变,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始终增大,本题选C 。 2解析:选C

3解析:选D.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大小的乘积无关,A 项错误;物体所受合力不为0,则a≠0,B 项错误;加速度的大小与其所受的合力成正比,C 项错误.

4解析 选A 在剪断前,对A 、B 及弹簧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3mg =3ma ,对B 由牛顿2F

第二定律得:F 弹-2mg =2ma ,由此可得:F 弹=32F

时对A 球来说,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弹力,则有:F 弹+mg =ma A ,解得a A =+g ,故A 正确。

3m 12mx 2x

5解析:选A 由牛顿第二定律F =ma 与x =at 2,得出F ==。

2t t

6解析:(1)设物体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则由v -t 图得:a 1=2 m/s2①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g=ma 1②

设物体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则由v -t 图得:a 2=1 m/s2③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μmg=ma 2④ 由①②③④得:F =3 N,μ=0.05.

(2)设10 s末物体离a 点的距离为s ,s 应为v -t 图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则 11

s =4×8 m-6×6 m=-2 m,负号表示物体在a 点左侧. 22

答案:(1)3 N 0.05 (2)2 m,在a 点左侧

[例1] [解析] 选B 设弹簧的弹力大小为F ,由平衡条件可知,F =mg sin θ,烧断细线之后瞬间,弹簧弹力不变,故B 球受力情况不变,加速度为0,B 正确,A 、D 均错误;以A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g sin θ=ma A ,解得:a A =2g sin θ,故C 错误。 [例2]解析:(1)F cos α+mg sin α-μN=ma F sin α+N =mg cos α 联立上式可得:

F (cos α+μsin α)+mg (sin α-μcos α)a ==1.25 m/s2。

m (2)由运动学公式得v 2=2aL

可求v 2aL =2×1.25×1.6m /s=2 m/s 。 答案:(1)1.25 m/s2 (2)2 m/s

[例3]解析:选D 若传送带不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v B 2-v A 2=2as ,a =μg,代入数据

解得v B =3 m/s,当满足选项B 、C 中的条件时,工件的运动情况跟传送带不动时的一样,同理可得,工件达到B 端的瞬时速度仍为3 m/s,故选项A 、B 、C 正确;若传送带以速度v =4 m/s顺时针匀速转动,则工件滑上A 端后做匀速运动,到B 端的速度仍为4 m/s,故D 错误。 [例4] [解析] (1)物体在传送带上受力如图3-2-9所示,物体沿传送带向下匀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

1

由题意得L =at 2解得a =2.5 m/s2;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α-F f =ma ,又F f =μmgcos α 解得μ=

3

=0.29 6

(2)如果传送带逆时针转动,要使物体从传送带上端由静止释放能最快地到达下端,则需要物体有沿传递带向下的最大加速度,即所受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下,设此时传送带速度为v m ,物体加速度a ′。则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α+F f =ma ′ F f =μmgcos α,v m 2=2La ′ 联立解得v m =

8.66 m/s。

图3-2-9

[答案] (1)0.29 (2)8.66 m/s

1解析:选D 由于从B 返回到A 所受合外力小,加速度小,所以从A 到B 的时间t 1a 2,v 1>v 2,故A 、B 错误;物块全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丙所示,故C 错误D 正确。

2解析:选A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和牛顿第二定律,意在考查考生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对小球受力分析,并沿水平、竖直方向正交分解。水平方向:T cos θ-F N sin θ=ma ,竖直方向:T sin θ+F N cos θ=mg 。联立求解得选项A 正确。

3解析:选D 本题考查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意在考查考生对力的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及图像的理解。由F f -t 图像知物块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 N,滑动摩擦力为3 N,4 s末物块所受的合力为零,则B 项错误;因前4 s内物块处于静止状态,5 s内物块的位移即第5 s内物块的位移不为零,则5 s内拉力对物块所做的功不为零,故A 项错误;由μmg =3 N,得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则C 项错误;6 s~9 s内物块所受的合力为5 N-3 N=2 N,由F

=ma ,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a =2 m/s2,故D 项正确。

2解析:选C 本题考查摩擦力、牛顿第二定律等基础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应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 ,在水平拉力F 作用下,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ma ,F =ma +f ,所以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关系的图像是C ,选项C 正确,A 、B 、D 错误。

3解析:选C 在细线烧断前,A 、B 两球的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

对B 球有F 绳=mg 对A 球有F 弹=mg +F 绳

在细线烧断后,F 绳立即消失,弹簧弹力及各球重力不变,两球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B 球有向下的重力加速度g A 球有F 弹-mg =ma A 解得a A =g ,方向向上。 综上分析,选C 。

4解析:选B 当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最长、路面的动摩擦因数最小时对应的行驶距离为安全距离。v =120 km/h≈33.3 m/s,在反应时间t =0.6 s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距离x 1=vt =20 m;由汽车在高v 2

速公路上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知,μmg=ma ,则a =3.2 m/s,刹车距离为x 2=≈173 m ,

2a

2

所以x =x 1+x 2=193 m,最接近于B ,故B 正确。

5解析:选A 分析M 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因M 相对车厢壁静止,有F f =Mg ,与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大小无关,A 错误,D 正确。水平方向,F N =Ma ,F N 随a 的增大而增大,由牛顿第三定律知,B 正确。因F N 增大,物体与车厢壁的最大静摩擦力增大,故M 相对于车厢仍静止,C 正确。

6解析:(1)设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 1,时间t 内的位移为x 1;木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2,时间t 内的位移为x 2则有 1

x 1=v 0t -a 1t 2

21x 2=a 2t 2

2x 1=L +x 2 又v 0-a 1t =a 2t

① ② ③ ④

代入数据得t =1 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有μ1(M +m ) g +μ2mg =Ma 1,μ2mg =ma 2 解得μ2=0.08 答案:(1)1 s (2)0.08

⑥ ⑦


相关文章

  •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 <楞次定律>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 杨雷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粤教版教材,高中物理选修3-2第一章第三节"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 二.设计思想 <楞次定律>这一节研究的是判定感应电流 ...查看


  • 实践与反思模板
  • 实践与反思 课题:小数加减法的简算 科目: 数学 提供者:郭玉英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对象: 四年级 课时:1 课时 单位: 勐海县西定乡中心小学 本节课以校园体育运动为背景, 学习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的应 用.采用对比的方式呈现两 ...查看


  • 九年级物理教科版焦耳定律教案
  • <焦耳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②知道焦耳定律 ③ 知道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知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 通过学习电热的利用和 ...查看


  •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案(2)
  • 2 0 0 9--2 0 1 0 学年度上学期六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人:张兆元 本册教案的说明: 1.单元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教案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和教学后记等7部分组成.其中教学过程 ...查看


  • 优化教学设计
  • 优化教学设计,打造高效化学课堂 作为特级教师,笔者每年都观摩.评价了大量的研讨课.汇报课.示范课和评优课等,也因此拜读了做课教师精心预设的教学设计.笔者发现,凡是有效课堂,其教学设计都具有独创性.实用性.发展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基本特征.因 ...查看


  • 孟德尔二教材分析
  • 1.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和地位: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新课程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内容.本章共有两节第一节讲解的是基因的分离定律,考虑一对遗传因子在减数分裂时所表现出的规律:那么同时 ...查看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__光的反射
  • 第一节 光的反射 正安县市坪民族中学 田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应用反射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来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4.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并 ...查看


  • 库仑定律教学设计 1
  •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的核心是库仑定律,它是静电学的第一个实验定律,是学习电场强度的基础.本节教学内容主线有两条:第一条为知识层面上的,掌握真空中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即库仑定律:第二条为方法层面上的,即如何研究多个变量之 ...查看


  • 小数加减法
  •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共6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1.72页<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 目标 1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