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3-12 20:56, , 3470 字, 0/47, 原创 | 引用
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怎样的形象,对这一点,有的教师很少考虑,而有威信的教师往往能“设身处地”进行“心理位移”,以学生的目光(他们的需要、期望、价值观)来考察“怎样才算是一个好教师。他们能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心理特点来选择教育措施,从而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国内外心理学工作者做过不少的调查,发现小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教学方法灵活、活泼、开朗,能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游戏,对学生是宽容热心的。他们不喜欢的教师是:教学方法呆板、好训斥人、有偏心。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喜欢的教师是:知识渊博、讲课生动、逻辑性强,品德高尚,有事业心。他们不喜欢的教师是:教学枯燥无味,经常责骂学生,对学生没有同情心,处理问题不公正,自私。当然这在不同的学校、不同学生身上反映是不同的。
下面是日本心理学家的调查材料:
1980年华东师大学生,在中学初二和高二各一个较好的班级中也进行过调查,结果见表19。
此外,他们在550名高中生中,调查了“你是否尊敬你的班主任?为什么?”结果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作了肯定回答,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班主任的情操是高尚的”。他们之所以尊敬班主任的原因有三:关心学生,课上得好,办事公正。进一步追问他们的班主任“课上得怎么好”时,多数学生回答是:“生动、有吸引力”,“讲课富有激情,有鼓动性”,“含蓄、有幽默感”。谈到班主任性格时,许多学生都喜欢“和蔼可亲”、“精明能干”、“幽默风趣”。当谈到班主任仪表时,则纷纷提出:“大方”、“整洁”、“朴素”等。
广东教育学院心理学教师,在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中学校长学习班里,通过校长们进行了一次“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师”的调查研究。调查是在2638名初中学生、1777名高中学生中进行的。采用问卷法。让学生回答“你喜欢的是怎样的教师?请从下列提纲中选择五项,在其前面填上你喜欢的1、2、3、4、5项次序”,然后回答“在班中你喜欢的教师有多少个,如你愿意,请写其姓名。”不喜欢的教师如同上面一样,只是在答不喜欢的教师有多少个时,不用列其姓名。调查结果如下:
从上面的调查,我们看到两点:首先,初中学生喜欢的教师中“教学方法好”的人数最多,占第一位。他们认为,教学方法好,用他们听得懂、学得明的方法来教学的教师,便是好教师。而高中学生人数最多的是要求教师“知识广博肯教人”。这是由于高中学生认识兴趣比较广泛,要求扩展知识面,加上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发展,他们要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所以比初中学生更强调教师要知识渊博。当然高中学生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好(占第二位),他们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知识渊博”的程度有关系。可见这些差异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是分不开的。
其次,初中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比高中生来说,更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方面,即师生关系的心理品质。他们热切地期望教师爱护、尊重他们,公正地对待他们。在不喜欢的教师品质中,“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对同学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和“偏爱不公正”这三项占人数最多。而高中学生对不喜欢的教师品质中,人数最多的是“教学方法枯燥无味”而“偏爱不公正”只占第五位。可见初高中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的原因很多,从学生主观方面来说,主要是由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初中学生已进入少年期,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自我意识中出现了“成熟感”,不喜欢别人把他们当“小孩”看待;他们要求“独立”,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要求别人尊重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所以那些“经常责骂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偏爱不公正”的教师,是同少年心理特点相矛盾的,他们不受学生的欢迎是很自然的了。而高中学生虽然也同样有希望得到别人的爱与尊重的需要,但由于他们已进入青年期,教师确实不把他们看成“小孩”,客观上比较尊重他们,这方面的主客观矛盾就不那么突出了,师生在情感方面的冲突相对地减少,所以,“教学枯燥无味”的教师就不为学生欢迎。
以上材料虽然不全面,但对教师来说,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呢?
第一,情感吸引。教师对学生建立十分融洽的情感关系,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愿意接近教师,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就容易接受。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循循善诱、和蔼可亲、严格要求、鼓励学生上进的教师,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而那些不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冷淡、不关心学生的悲欢情绪,把学生作为自己使唤的工具,对学生偏激、尖酸、刻薄、讽刺、挖苦的教师是不会受到欢迎的。教师精神不振、愁眉苦脸、表情呆板,学生就会敬而远之。第二,品格吸引。教师的品格主要是:思想、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反映在教师的言行中。品格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是吸引学生的基础。教师若具有公正无私,不偏不袒、认真负责、不辞劳苦、待人真诚、忠厚老实、言行一致的品格,肯定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而那些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溜须拍马、心胸窄狭、妒忌心强、自我中心、自高自大、私心重的教师,是学生所嫌弃的。
第三,知识吸引。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丰富的教师,能用自己全部的知识和智慧,用生动的比喻、精辟入理的分析、生趣盎然的讲述,使课堂包容四海、辉映人生,这样的教师是受学生欢迎的。
第四,才能吸引。教师的才能,更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重要因素。教学有方,能歌善舞、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感召力、清晰的语言表达力、教育机智的应变能力以及善于因材施教的能力……等等,无疑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倾到和迷恋。
第五,熟识理解。教师要成为学生所喜爱的老师,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是平易近人、多接近学生、跟学生交朋友,你了解学生,学生也了解你。只有多接近学生,熟识了解学生,才能理解学生,和学生心心相印,容易取得和学生在信念、态度、价值观上的共识。这样不仅建立了尊师爱生的友谊,而更重要的是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人,因而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亲切感和信赖感。
2007-03-12 20:56, , 3470 字, 0/47, 原创 | 引用
学生心目中的教师是怎样的形象,对这一点,有的教师很少考虑,而有威信的教师往往能“设身处地”进行“心理位移”,以学生的目光(他们的需要、期望、价值观)来考察“怎样才算是一个好教师。他们能从学生的生活习惯、心理特点来选择教育措施,从而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国内外心理学工作者做过不少的调查,发现小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教学方法灵活、活泼、开朗,能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游戏,对学生是宽容热心的。他们不喜欢的教师是:教学方法呆板、好训斥人、有偏心。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喜欢的教师是:知识渊博、讲课生动、逻辑性强,品德高尚,有事业心。他们不喜欢的教师是:教学枯燥无味,经常责骂学生,对学生没有同情心,处理问题不公正,自私。当然这在不同的学校、不同学生身上反映是不同的。
下面是日本心理学家的调查材料:
1980年华东师大学生,在中学初二和高二各一个较好的班级中也进行过调查,结果见表19。
此外,他们在550名高中生中,调查了“你是否尊敬你的班主任?为什么?”结果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作了肯定回答,他们都认为“自己的班主任的情操是高尚的”。他们之所以尊敬班主任的原因有三:关心学生,课上得好,办事公正。进一步追问他们的班主任“课上得怎么好”时,多数学生回答是:“生动、有吸引力”,“讲课富有激情,有鼓动性”,“含蓄、有幽默感”。谈到班主任性格时,许多学生都喜欢“和蔼可亲”、“精明能干”、“幽默风趣”。当谈到班主任仪表时,则纷纷提出:“大方”、“整洁”、“朴素”等。
广东教育学院心理学教师,在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中学校长学习班里,通过校长们进行了一次“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师”的调查研究。调查是在2638名初中学生、1777名高中学生中进行的。采用问卷法。让学生回答“你喜欢的是怎样的教师?请从下列提纲中选择五项,在其前面填上你喜欢的1、2、3、4、5项次序”,然后回答“在班中你喜欢的教师有多少个,如你愿意,请写其姓名。”不喜欢的教师如同上面一样,只是在答不喜欢的教师有多少个时,不用列其姓名。调查结果如下:
从上面的调查,我们看到两点:首先,初中学生喜欢的教师中“教学方法好”的人数最多,占第一位。他们认为,教学方法好,用他们听得懂、学得明的方法来教学的教师,便是好教师。而高中学生人数最多的是要求教师“知识广博肯教人”。这是由于高中学生认识兴趣比较广泛,要求扩展知识面,加上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发展,他们要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所以比初中学生更强调教师要知识渊博。当然高中学生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好(占第二位),他们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知识渊博”的程度有关系。可见这些差异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是分不开的。
其次,初中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比高中生来说,更偏重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方面,即师生关系的心理品质。他们热切地期望教师爱护、尊重他们,公正地对待他们。在不喜欢的教师品质中,“经常责骂学生、讨厌学生”、“对同学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和“偏爱不公正”这三项占人数最多。而高中学生对不喜欢的教师品质中,人数最多的是“教学方法枯燥无味”而“偏爱不公正”只占第五位。可见初高中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的原因很多,从学生主观方面来说,主要是由初、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初中学生已进入少年期,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自我意识中出现了“成熟感”,不喜欢别人把他们当“小孩”看待;他们要求“独立”,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要求别人尊重他们,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所以那些“经常责骂学生”,“没有同情心把人看死”,“偏爱不公正”的教师,是同少年心理特点相矛盾的,他们不受学生的欢迎是很自然的了。而高中学生虽然也同样有希望得到别人的爱与尊重的需要,但由于他们已进入青年期,教师确实不把他们看成“小孩”,客观上比较尊重他们,这方面的主客观矛盾就不那么突出了,师生在情感方面的冲突相对地减少,所以,“教学枯燥无味”的教师就不为学生欢迎。
以上材料虽然不全面,但对教师来说,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教师如何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呢?
第一,情感吸引。教师对学生建立十分融洽的情感关系,学生便会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愿意接近教师,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就容易接受。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循循善诱、和蔼可亲、严格要求、鼓励学生上进的教师,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而那些不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冷淡、不关心学生的悲欢情绪,把学生作为自己使唤的工具,对学生偏激、尖酸、刻薄、讽刺、挖苦的教师是不会受到欢迎的。教师精神不振、愁眉苦脸、表情呆板,学生就会敬而远之。第二,品格吸引。教师的品格主要是:思想、道德、品行、人格、作风等,反映在教师的言行中。品格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是吸引学生的基础。教师若具有公正无私,不偏不袒、认真负责、不辞劳苦、待人真诚、忠厚老实、言行一致的品格,肯定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理想教师。而那些口是心非、言行不一、溜须拍马、心胸窄狭、妒忌心强、自我中心、自高自大、私心重的教师,是学生所嫌弃的。
第三,知识吸引。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知识丰富的教师,能用自己全部的知识和智慧,用生动的比喻、精辟入理的分析、生趣盎然的讲述,使课堂包容四海、辉映人生,这样的教师是受学生欢迎的。
第四,才能吸引。教师的才能,更成为学生心目中理想教师的重要因素。教学有方,能歌善舞、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感召力、清晰的语言表达力、教育机智的应变能力以及善于因材施教的能力……等等,无疑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倾到和迷恋。
第五,熟识理解。教师要成为学生所喜爱的老师,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是平易近人、多接近学生、跟学生交朋友,你了解学生,学生也了解你。只有多接近学生,熟识了解学生,才能理解学生,和学生心心相印,容易取得和学生在信念、态度、价值观上的共识。这样不仅建立了尊师爱生的友谊,而更重要的是学生把教师当作知心人,因而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亲切感和信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