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哈工大航天馆有感
今天由郭老师带领我们大骨班的学员到哈工大航天馆进行参观学习。在哈工大航天馆,你可以看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等实物与模型,还有部分航天器、导弹等实物„„100多见展品,每一件展品,都系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这些展品中的模型和实物,许多都代表着中国航天史的开端。
为了加强学生的航天国防传统教育,普及航天知识,宣传我国空间科技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成就,哈工大于1986年建立了航天馆,并于2007年6月9日迁入新馆,目前,哈工大航天馆已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的综合性展馆。是哈工大重要的教学、科研场地,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基地和相关科技培训、科学实验等工作的平台,是向公众开放的综合性航天科技博物馆。
当我们走入航天馆时,有2名航天学院的学生正在为参观者进行讲解。担任讲解员的学生说,航天馆不仅对校内师生开放,还免费对社会各界开放。哈工大航天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人员3万人次,其中包括香港特首曾荫权;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哈工大知名校友栾恩杰;哈工大兼职教授、航天英雄杨利伟等。
讲解员讲解道,展馆共分室内室外两个展区,共收集航天展品100余件。室内展区分为航天器、发动机、导弹、火箭、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发展历程、宇宙知识、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等部分。室外展区包括俄罗斯“资源号”返回舱、“长征一号”火箭、“东风二号”导弹及神舟五号飞船1:1模型。哈工大航天馆里藏着我国航天史上诸多第一。
讲解员介绍说,这些第一记录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这些第一包括: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发的有明确应用目标的立体传输测绘卫星;我国第一种舰舰导弹--上游一号舰舰导弹的实物;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我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空舰导弹--鹰击六号空舰导弹实物;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关于神舟系列,解说员介绍说,神舟一号飞船是我国发射的第一艘实验型飞船,着重考核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可行性;神舟二号飞船是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三号是神舟二号的改进型;神舟四号进一步提高了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五号搭载了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飞行21小时38分钟;神舟六号在两人多天任务、轨道舱功能使用、航天员安全性、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并搭载两名宇航员。
通过今天的参观与学习,让我对航天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更要学习航天员的精神,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生。
临床院:秦正巍
哈工大报讯(研究生记者团 吴广东 孙浩/文 李凯/图)畅游工大历史之河,聆听工大奋斗凯歌。为了使新入学的研究生尽快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学校统一组织了2010级研究生于9月1-3日分院系参观了哈工大博物馆和航天馆。
研究生新生怀着激动、期盼的心情来到哈工大博物馆,感受着百年建筑散发出的沧桑情怀与人文精神。伴随着讲解员的精彩讲解,同学们参观了一楼7个校史展厅,共同重温了哈工大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了解不同时期我校的发展状况,以及为国家发展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随后同学们又参观了二楼专题展厅,共同熟识我校培养出的杰出人才和知名校友,并了解学校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以及哈工大所具有的光荣革命传统。
哈工大航天馆是国内高校最大航天馆。新生参观过程中,航天馆讲解员生动地介绍了航天馆的珍贵实物,并配以深入浅出的知识,让新生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所认识。“今天来到这里,不但知道自己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为
来哈工大求学而感到自豪。”一位新生说。
参观结束后,很多同学表示:“很受教育和感染,能学习生活在这样一所有着光荣传统和悠久历史的大学里,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骄傲。”“作为一名哈工大人,我们深刻意识到了所肩负的重任。”
为迎接建党91周年,庆祝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我社党支部近日组织全体党员、党的积极分子及部分群众参观了国内高校中最大最齐全的航天馆——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
在航天馆内,大家认真倾听了学生志愿者的讲解,参观了包括“长征一号”火箭、神州系列卫星返回舱在内的数百件珍贵展品和历史实物,看到了世界航天和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深入了解了哈工大多年来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对中国航天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通过本次活动,加深了我社广大党员及员工对哈工大的了解,增强了作为一名哈工大人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我社将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进一步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我社全体党员、积极分子及部分群众参观哈工大航天馆合影
南岗区科技局组织企业家参观哈工大航天馆
http://hljwmw.dbw.cn 2009-5-12 8:33:33
为进一步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使科技企业深刻感受高校在科研和知识创新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拓宽高校与企业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得到转化,为科技创新服务,5月6日下午,区科技局组织上洋包装制品、兴言科技、隆华艺美、合昌科技等20位民营科技企业负责人和项目总监到哈工大参观学习,本次活动还邀请了20名区政协委员和
区工商联委员代表,共同参观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园内的航天馆和机器人实验室。
在航天馆内,企业家们看到了世界航天和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以及哈工大在中国航天领域所做的贡献,参观了包括“长征一号”火箭、神州系列卫星返回舱等数百件的珍贵展品和历史实物。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机器人馆中,参观了智能型、纳米微动型机器人在工业和医疗等各领域的成熟应用及未来前景,参观过程中
企业家们不时地发出赞叹之声。
活动结束后,企业家纷纷表示此次参观机会难得,能够走进高校,与国际、国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
员面对面,深刻感受高校蕴藏的巨大科技能量,对企业本身来讲增加了自主创新的动力。与高校密切合作,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的一条新途径和新形式,希望政府能多搭建类似的平台,为校企合作创
造机会,以校企合作推进创新和科学发展,进而实现地方、高校和企业三方共赢的目标。
区科技局将在下一步继续与哈工大进行商讨,组织召开一次产学研合作推进会,为有技术、人才需求的企业与哈工大专家搭建对接平台。适时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和各类科技人员深入企业,为企业
搞好服务,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哈轴技术中心党总支积极开展特色党日活动,11月28日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四十多人,参观了哈工大航天馆。 哈工大航天馆共分为航天器、发动机、导弹、火箭;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发展历程、宇宙知识;哈工大与中国航天、哈工大科研展等三个展区,共收集航天展品100余件,其中包括 “长征一号”火箭、“东风二号”导弹、返回式卫星返回舱等珍贵展品。 通过参观,使大家对“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及“嫦娥一号”卫星,有了更深的了解,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感到十分骄傲。同时大家更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中有哈轴生产的轴承感到光荣和自豪。大家表示,今后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按公司要求把各自担负的工作做好,促进哈轴又好又快发展。(哈轴)
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我国在远古时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公元前1700年,我国有"顺风飞车,日行万里"之说,还绘制了飞车腾云驾雾的想像图。外国也有许多有关月亮的美好传说。 自从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来,到1990年12日本、印度、以色列和英国等国家以及欧洲航天局先后研制出约80种运载火箭,修建了10多个大型航天发射场,建立了完善的地球测控网,世界各国和地区先后发射成功4127个航天器。其中包括3875141个载人航天器,111个空间探测器,几十个应用卫星系统投入运行。目前航天员在太空的持续飞行时间长达438天,有12名航天员踏上月球。空间探测器的探测活动大大更新了有关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文方面的知识。到上世纪末,已有5000多个航天器上天。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航天活动,利用航天技术成果,或制定了本国航天活动计划。航天活动成为国民经济和军事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它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汇集了20力学、热力学、材料学、医学、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自动控制、喷气推进、计算机、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学等对航天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些科学技术在航天应用中互相交叉和渗透,产生了一些新学科,使航天科学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航天技术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哈工大一直以航天、国防特色著称,为了加强学生的航天国防传统教育,普及航天知识,宣传我国空间科学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成就,哈工大于1986年建立了航天馆。航天馆的部分展品由各单位捐赠的模型、实物或资金建设而成,文字内容参阅了大量的航天、国防科技文
献资料。航天馆于今年6月9日迁入新馆。新馆位于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室内展区分为航天器、发动机、导弹、火箭、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发展历程、宇宙知识、哈工大与中国航天、哈工大科研展等部分。展馆共收集航天展品100余件,其中包括了如俄罗斯“资源号”返回舱、“长征一号”火箭、“东风二号”导弹,返回式卫星返回舱等珍贵的展品。
航天馆不仅对校内师生开放,还将对外开放,它将成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基地,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成为相关科技培训、科学试验等工作的平台。
在哈工大航天馆,你可以看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等实物与模型,还有部分航天器、导弹等实物……100多件展品,每一件展品,都系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这些展品中的模型和实物,许多都代表着中国航天史的开端。26日,记者走入位于哈工大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一楼的哈工大航天馆。
国内高校最大航天馆
-
->
“哈工大的航天馆是国内高校里最大的航天馆,是哈工大重要的教学、科研场地,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基地和相关科技培训、科学试验等工作的平台,是向公众开放的综合性航天科技博物馆。每名哈工大学子都会到航天馆参观学习。”在航天馆里担任解说员的李垚老师说。 谈到航天馆的由来,李垚老师介绍,为了加强学生的航天国防传统教育,普及航天知识,宣传我国空间科学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成就,哈工大于1986年建立了航天馆。航天馆的部分展品由各单位捐赠的模型、实物建设而成,文字内容参阅了大量的航天、国防科技文献资料。 学生担任讲解员
哈工大航天馆于2007年6月9日迁入新馆,目前,哈工大航天馆已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的综合性展馆。
26日14时,当记者走入航天馆时,3名航天学院的大三学生正在对参观者进行讲解。担任讲解员的大三学生李欣禹说,航天馆不仅对校内师生开放,还免费对社会各界开放,每周
三、周五的14时至16时30分,每周六的9时至12时为公众开放日。“我们一共有10名解说员,在上岗之前都得接受培训,当讲解员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
“来航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比较多。”李欣禹有些骄傲地介绍,哈工大航天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人员近3万人次,其中包括香港特首曾荫权;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哈工大知名校友栾恩杰;哈工大兼职教授、航天英雄杨利伟等。
馆藏航天史上诸多第一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馆共分室内室外两个展区,共收集航天展品100余件。室内展区分为航天器、发动机、导弹、火箭、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发展历程、宇宙知识、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等部分。室外展区包括俄罗斯“资源号”返回舱、“长征一号”火箭、“东风二号”导弹及神舟五号飞船1:1模型。
哈工大航天馆里藏着我国航天史上诸多第一。讲解员介绍说,这些第一记录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这些第一包括: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发的有明确应用目标的立体传输型测绘卫星;我国第一种舰舰导弹——上游一号舰舰导弹的实物;我国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我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空舰导弹——鹰击六号空舰导弹实物;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参观哈工大航天馆有感
今天由郭老师带领我们大骨班的学员到哈工大航天馆进行参观学习。在哈工大航天馆,你可以看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等实物与模型,还有部分航天器、导弹等实物„„100多见展品,每一件展品,都系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这些展品中的模型和实物,许多都代表着中国航天史的开端。
为了加强学生的航天国防传统教育,普及航天知识,宣传我国空间科技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成就,哈工大于1986年建立了航天馆,并于2007年6月9日迁入新馆,目前,哈工大航天馆已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的综合性展馆。是哈工大重要的教学、科研场地,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基地和相关科技培训、科学实验等工作的平台,是向公众开放的综合性航天科技博物馆。
当我们走入航天馆时,有2名航天学院的学生正在为参观者进行讲解。担任讲解员的学生说,航天馆不仅对校内师生开放,还免费对社会各界开放。哈工大航天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人员3万人次,其中包括香港特首曾荫权;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哈工大知名校友栾恩杰;哈工大兼职教授、航天英雄杨利伟等。
讲解员讲解道,展馆共分室内室外两个展区,共收集航天展品100余件。室内展区分为航天器、发动机、导弹、火箭、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发展历程、宇宙知识、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等部分。室外展区包括俄罗斯“资源号”返回舱、“长征一号”火箭、“东风二号”导弹及神舟五号飞船1:1模型。哈工大航天馆里藏着我国航天史上诸多第一。
讲解员介绍说,这些第一记录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这些第一包括: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发的有明确应用目标的立体传输测绘卫星;我国第一种舰舰导弹--上游一号舰舰导弹的实物;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我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空舰导弹--鹰击六号空舰导弹实物;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关于神舟系列,解说员介绍说,神舟一号飞船是我国发射的第一艘实验型飞船,着重考核整个载人航天工程的可行性;神舟二号飞船是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三号是神舟二号的改进型;神舟四号进一步提高了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神舟五号搭载了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飞行21小时38分钟;神舟六号在两人多天任务、轨道舱功能使用、航天员安全性、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并搭载两名宇航员。
通过今天的参观与学习,让我对航天事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更要学习航天员的精神,学好专业知识,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生。
临床院:秦正巍
哈工大报讯(研究生记者团 吴广东 孙浩/文 李凯/图)畅游工大历史之河,聆听工大奋斗凯歌。为了使新入学的研究生尽快了解学校发展历史,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学校统一组织了2010级研究生于9月1-3日分院系参观了哈工大博物馆和航天馆。
研究生新生怀着激动、期盼的心情来到哈工大博物馆,感受着百年建筑散发出的沧桑情怀与人文精神。伴随着讲解员的精彩讲解,同学们参观了一楼7个校史展厅,共同重温了哈工大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了解不同时期我校的发展状况,以及为国家发展建设做出的重大贡献;随后同学们又参观了二楼专题展厅,共同熟识我校培养出的杰出人才和知名校友,并了解学校在航空航天方面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以及哈工大所具有的光荣革命传统。
哈工大航天馆是国内高校最大航天馆。新生参观过程中,航天馆讲解员生动地介绍了航天馆的珍贵实物,并配以深入浅出的知识,让新生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所认识。“今天来到这里,不但知道自己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为
来哈工大求学而感到自豪。”一位新生说。
参观结束后,很多同学表示:“很受教育和感染,能学习生活在这样一所有着光荣传统和悠久历史的大学里,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骄傲。”“作为一名哈工大人,我们深刻意识到了所肩负的重任。”
为迎接建党91周年,庆祝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我社党支部近日组织全体党员、党的积极分子及部分群众参观了国内高校中最大最齐全的航天馆——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馆。
在航天馆内,大家认真倾听了学生志愿者的讲解,参观了包括“长征一号”火箭、神州系列卫星返回舱在内的数百件珍贵展品和历史实物,看到了世界航天和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深入了解了哈工大多年来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对中国航天事业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通过本次活动,加深了我社广大党员及员工对哈工大的了解,增强了作为一名哈工大人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我社将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进一步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我社全体党员、积极分子及部分群众参观哈工大航天馆合影
南岗区科技局组织企业家参观哈工大航天馆
http://hljwmw.dbw.cn 2009-5-12 8:33:33
为进一步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使科技企业深刻感受高校在科研和知识创新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拓宽高校与企业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高校科研成果得到转化,为科技创新服务,5月6日下午,区科技局组织上洋包装制品、兴言科技、隆华艺美、合昌科技等20位民营科技企业负责人和项目总监到哈工大参观学习,本次活动还邀请了20名区政协委员和
区工商联委员代表,共同参观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园内的航天馆和机器人实验室。
在航天馆内,企业家们看到了世界航天和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以及哈工大在中国航天领域所做的贡献,参观了包括“长征一号”火箭、神州系列卫星返回舱等数百件的珍贵展品和历史实物。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机器人馆中,参观了智能型、纳米微动型机器人在工业和医疗等各领域的成熟应用及未来前景,参观过程中
企业家们不时地发出赞叹之声。
活动结束后,企业家纷纷表示此次参观机会难得,能够走进高校,与国际、国内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人
员面对面,深刻感受高校蕴藏的巨大科技能量,对企业本身来讲增加了自主创新的动力。与高校密切合作,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结合的一条新途径和新形式,希望政府能多搭建类似的平台,为校企合作创
造机会,以校企合作推进创新和科学发展,进而实现地方、高校和企业三方共赢的目标。
区科技局将在下一步继续与哈工大进行商讨,组织召开一次产学研合作推进会,为有技术、人才需求的企业与哈工大专家搭建对接平台。适时组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教授和各类科技人员深入企业,为企业
搞好服务,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
哈轴技术中心党总支积极开展特色党日活动,11月28日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四十多人,参观了哈工大航天馆。 哈工大航天馆共分为航天器、发动机、导弹、火箭;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发展历程、宇宙知识;哈工大与中国航天、哈工大科研展等三个展区,共收集航天展品100余件,其中包括 “长征一号”火箭、“东风二号”导弹、返回式卫星返回舱等珍贵展品。 通过参观,使大家对“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及“嫦娥一号”卫星,有了更深的了解,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感到十分骄傲。同时大家更为祖国航空航天事业中有哈轴生产的轴承感到光荣和自豪。大家表示,今后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按公司要求把各自担负的工作做好,促进哈轴又好又快发展。(哈轴)
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我国在远古时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公元前1700年,我国有"顺风飞车,日行万里"之说,还绘制了飞车腾云驾雾的想像图。外国也有许多有关月亮的美好传说。 自从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来,到1990年12日本、印度、以色列和英国等国家以及欧洲航天局先后研制出约80种运载火箭,修建了10多个大型航天发射场,建立了完善的地球测控网,世界各国和地区先后发射成功4127个航天器。其中包括3875141个载人航天器,111个空间探测器,几十个应用卫星系统投入运行。目前航天员在太空的持续飞行时间长达438天,有12名航天员踏上月球。空间探测器的探测活动大大更新了有关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文方面的知识。到上世纪末,已有5000多个航天器上天。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航天活动,利用航天技术成果,或制定了本国航天活动计划。航天活动成为国民经济和军事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它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汇集了20力学、热力学、材料学、医学、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自动控制、喷气推进、计算机、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学等对航天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些科学技术在航天应用中互相交叉和渗透,产生了一些新学科,使航天科学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航天技术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哈工大一直以航天、国防特色著称,为了加强学生的航天国防传统教育,普及航天知识,宣传我国空间科学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成就,哈工大于1986年建立了航天馆。航天馆的部分展品由各单位捐赠的模型、实物或资金建设而成,文字内容参阅了大量的航天、国防科技文
献资料。航天馆于今年6月9日迁入新馆。新馆位于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室内展区分为航天器、发动机、导弹、火箭、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发展历程、宇宙知识、哈工大与中国航天、哈工大科研展等部分。展馆共收集航天展品100余件,其中包括了如俄罗斯“资源号”返回舱、“长征一号”火箭、“东风二号”导弹,返回式卫星返回舱等珍贵的展品。
航天馆不仅对校内师生开放,还将对外开放,它将成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基地,青少年航天科普教育的重要窗口,成为相关科技培训、科学试验等工作的平台。
在哈工大航天馆,你可以看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等实物与模型,还有部分航天器、导弹等实物……100多件展品,每一件展品,都系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这些展品中的模型和实物,许多都代表着中国航天史的开端。26日,记者走入位于哈工大科技园国际会议中心一楼的哈工大航天馆。
国内高校最大航天馆
-
->
“哈工大的航天馆是国内高校里最大的航天馆,是哈工大重要的教学、科研场地,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基地和相关科技培训、科学试验等工作的平台,是向公众开放的综合性航天科技博物馆。每名哈工大学子都会到航天馆参观学习。”在航天馆里担任解说员的李垚老师说。 谈到航天馆的由来,李垚老师介绍,为了加强学生的航天国防传统教育,普及航天知识,宣传我国空间科学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成就,哈工大于1986年建立了航天馆。航天馆的部分展品由各单位捐赠的模型、实物建设而成,文字内容参阅了大量的航天、国防科技文献资料。 学生担任讲解员
哈工大航天馆于2007年6月9日迁入新馆,目前,哈工大航天馆已成为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展品种类最全的综合性展馆。
26日14时,当记者走入航天馆时,3名航天学院的大三学生正在对参观者进行讲解。担任讲解员的大三学生李欣禹说,航天馆不仅对校内师生开放,还免费对社会各界开放,每周
三、周五的14时至16时30分,每周六的9时至12时为公众开放日。“我们一共有10名解说员,在上岗之前都得接受培训,当讲解员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了解更多的航天知识。”
“来航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比较多。”李欣禹有些骄傲地介绍,哈工大航天馆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参观人员近3万人次,其中包括香港特首曾荫权;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哈工大知名校友栾恩杰;哈工大兼职教授、航天英雄杨利伟等。
馆藏航天史上诸多第一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馆共分室内室外两个展区,共收集航天展品100余件。室内展区分为航天器、发动机、导弹、火箭、中国航天和世界航天发展历程、宇宙知识、哈工大与中国航天等部分。室外展区包括俄罗斯“资源号”返回舱、“长征一号”火箭、“东风二号”导弹及神舟五号飞船1:1模型。
哈工大航天馆里藏着我国航天史上诸多第一。讲解员介绍说,这些第一记录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这些第一包括:我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哈尔滨工业大学自主研发的有明确应用目标的立体传输型测绘卫星;我国第一种舰舰导弹——上游一号舰舰导弹的实物;我国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模型;我国第一种自行研制的空舰导弹——鹰击六号空舰导弹实物;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