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儿童年龄特点

2-3岁儿童年龄特点

科学

发展水平:

1. 好奇心强,对外部特征明显,而且变化的事物兴趣很大。

2. 对动植物感兴趣,喜欢观察动物的动作。

3. 喜欢自己的动作产生的反应,比如敲一下风铃,风铃响了,他会接着敲,然后满意的欣赏自己产生的效果。

发展需要:

1. 提供各种各样与儿童生活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物体,要求颜色鲜艳,有变化。

2. 提供一些易发芽的植物和可以亲近的动物,让孩子亲眼看见变化。

3. 用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们一日常规,比如起床对谁问好,如何准备睡觉等等。

4. 在让他们了解规则时候要从儿童的心理反映出发,尽量采取跳跃性大的语言或者动作。 社会和自我

发展水平:

1. 在2岁左右,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和自己身体的感觉,但在表达自己的愿望时,总要把自己的名字挂载前头,如“宝宝吃糖”。说明幼儿仍然不能把自己和外界环境分开来。

2. 在2岁半后,幼儿把对自己的称呼从名字改成了“我”。这是幼儿终于把自己和客体分开的标志。这个时候幼儿处于“我自己……”的阶段,尽管不太会自己吃饭,但仍要自己拿勺,尽管走路不太好,也要自己找。独立性增强。

3. 自我评价依靠老师或者其他成人的评价。

4. 性别意识刚刚开始萌芽,只是知道自己是女孩或男孩,至于为什么会是男孩或是女孩以及分别的性别行为是什么,则不知道。

5. 已经出现各种各样的情感,包括嫉妒,但没有精确的分化。比如不明白痛苦和愤怒的区别。

6. 在同伴交往中,多进行独自游戏或者平行游戏,喜欢挨在一起游戏,但不会有明确的合作。

7. 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弱,孩子一着急可能会出现拳脚攻击的问题。

发展需要:

1. 尽量保护幼儿的独立性,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性别等等。

2.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尽量避免儿童产生嫉妒的消极情感。

3. 对孩子的排泄活动要采取适当的态度,不要过多申斥。

4. 不为儿童提供非亲社会性行为的榜样,如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要及时制止。 身体与运动

发展水平:

1. 骨骼短而细,非常柔软。肌肉重量占身体重量的30%以下,肌肉特别容易疲劳。扁桃体开始发育,声带短。心脏的容积为出生时的两倍,胃容积很小。排尿次数多。植物型神经发育基本形成,但动作的平衡还有待发展。

2. 生长发育的速度较前慢些,活动能力开始加强

3. 不能自如的运用双腿进行上下楼梯的活动,而且在活动过程中只能进行简单的动作,手和腿的动作不能协调。

4. 发展大脑皮质的机制逐步完善,第二信号系统迅速建立。从母体获得的免疫能力已经消失。

发展需要:

1. 合理的营养膳食和卫生习惯。

2. 适当的户外活动。活动要动静交替。

3. 要进行适合这个年龄段的体育游戏,动作幅度不要太大,要简单,有必要的重复。

4.因先天的免疫能力消失,加上与外界接触机会增多,易患各种传染病,应该重视预防措施。

数学

发展水平:

1. 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但这种知觉是泛化的。比如他们对东西的描述都是用“多多”,“好多”来表示,而不去考虑物体的精确数量,比如玩玩具时候有五块积木,在孩子不注意的情况下拿走两块,孩子也不会察觉。同时也不会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了。另外,也不会进行精确的数字对应了。如上面有三朵花,孩子下面同样会放上三朵花这种情况在这个年龄段很难看到。

2. 对物体的特征开始感觉,有了一些具体概念分类的方法。但大多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比如他们经常见的人,动物等等。不能进行一级类概念的分类,如水果,车辆等等。

3. 基本不会加减运算。

4. 能够对大小物体做出正确反应,能按照成人的语言指示选择大的或小的物体,但不能用

积极词汇来表示。

5. 对物体的形状感知很匆忙,难于辨认一些相似的形状。

6. 能够以自己为参照点认识上和下,但对前后等认识不精确。

7. 能认识差异比较大的时间概念,比如白天,晚上,与自己的经验相联系,认为白天就是

在幼儿园,晚上就是睡觉。

发展需要:

1. 设计活动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2. 尽量提供比较有差异的物体来让孩子辨别和确认,切忌选择相似性的物体来引导孩子。

3. 设计活动从儿童本身出发,不要以其他人为参照点。

艺术

发展水平:

1. 绘画水平属于涂鸦期。这个阶段属于无目的地乱笔画,常常用五个手指头抓着笔在纸上

乱涂乱画些杂乱的线条,这是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无明确的作画意图。在两岁半以后,出现简单的绘画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

2. 手工活动中,不能有目的地制作形象,如在泥塑活动中,只是手握油泥或拍打油泥,时

而掰开时而揉成一团,享受油泥或者粘土的触觉感以及形态的变化感。使用剪刀也只是满足于手工操作的过程,享受着自主活动的快感,体验手工工具和材料的特性。

3. 在欣赏作品时,没有具体的标准,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熟悉程度和以往经验的契合程度来

确定喜欢与不喜欢。往往会对简单夸张,颜色鲜亮或者韵律明快的作品产生好感。同时直接以动作和活动表示出来,遇到自己喜欢的物体,就要去摸摸,看看。

4. 在唱歌时,因为声带的限制,短而柔嫩,喜欢韵律强,简单的儿童歌曲。能够跟着音乐

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拍手或者跺脚。÷

发展需要;

1.

2.

3.

4.

5. 为幼儿提供优美的环境,要求色彩明快,颜色鲜亮,与儿童生活经验息息相关。 为儿童提供各种接触手工材料的机会,鼓励他们的每一次创造。 和儿童一起聆听动听的乐曲,可以训练儿童对音乐的敏感性。 到美丽的户外环境中,给孩子熏陶。 为儿童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比如在音乐的陪伴下伴以相应的动作等等。

语言

2-2岁半

发展水平:

1. 语音逐渐规范,发不出的语音减少。对zh,ch,sh,r发音困难,少数孩子发g,k,h,u,e困难。

2. 运用多种简单句句型,如简单主谓句“宝宝睡觉”,简单谓宾句“不要娃娃了”,简单主谓宾句“宝宝上幼儿园”,复杂谓语句“给我玩具玩”。

3. 复合句初步发展。大多数为三词句,四词句,句子不连贯,加上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说明。

4. 出现疑问句。如“是吗,老师呢,走吧”“这是谁”“怎么办”“娃娃在哪儿”“这是什么”“什么时候玩”“为什么”等等。

5. 使用结尾策略。如问“吃了没有(刚吃完饭)”答“没有”;问“出去玩,好不好”(扔掉玩具,准备出去)答“不好”。

发展需要:

1. 触摸实物。触摸与生活有关的实物。

2. 看无文画册。看图说话,看图听故事。

3. 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说话。

4. 听故事,学儿歌。

2岁半-3岁

发展水平:

1. 词汇量增加,对新词感兴趣。 喜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

2. 开始使用人称代词,最常用“我”“我们”。

3. 喜欢模仿故事,对文学语言感兴趣。

4. 说出完整的句子,出现了多词句和复合句。句子的含词量有5-6个单词。联合复句居多,如“要…….还要……”“有……还有……”,递进复句“不但……而且……”“先……再……然后…….”和选择复句(或者……或者……)开始有所发展。

5. 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话像口吃,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发展需要:

1. 提供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说话时和一定的语言环境相结合。

2. 欣赏文学作品,重复和理解内容。听故事时主要让儿童感受,同时复述一些感兴趣的片

断。

3. 和儿童交谈。围绕一个中心讨论,发展对白言语。

4. 开展游戏活动,来练习听力,发音和用词。如“听动物叫”“送南瓜”“开商店”。

5. 开展早期集体阅读活动。主要和同伴分享集体阅读的快乐。

2-3岁儿童年龄特点

科学

发展水平:

1. 好奇心强,对外部特征明显,而且变化的事物兴趣很大。

2. 对动植物感兴趣,喜欢观察动物的动作。

3. 喜欢自己的动作产生的反应,比如敲一下风铃,风铃响了,他会接着敲,然后满意的欣赏自己产生的效果。

发展需要:

1. 提供各种各样与儿童生活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物体,要求颜色鲜艳,有变化。

2. 提供一些易发芽的植物和可以亲近的动物,让孩子亲眼看见变化。

3. 用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们一日常规,比如起床对谁问好,如何准备睡觉等等。

4. 在让他们了解规则时候要从儿童的心理反映出发,尽量采取跳跃性大的语言或者动作。 社会和自我

发展水平:

1. 在2岁左右,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和自己身体的感觉,但在表达自己的愿望时,总要把自己的名字挂载前头,如“宝宝吃糖”。说明幼儿仍然不能把自己和外界环境分开来。

2. 在2岁半后,幼儿把对自己的称呼从名字改成了“我”。这是幼儿终于把自己和客体分开的标志。这个时候幼儿处于“我自己……”的阶段,尽管不太会自己吃饭,但仍要自己拿勺,尽管走路不太好,也要自己找。独立性增强。

3. 自我评价依靠老师或者其他成人的评价。

4. 性别意识刚刚开始萌芽,只是知道自己是女孩或男孩,至于为什么会是男孩或是女孩以及分别的性别行为是什么,则不知道。

5. 已经出现各种各样的情感,包括嫉妒,但没有精确的分化。比如不明白痛苦和愤怒的区别。

6. 在同伴交往中,多进行独自游戏或者平行游戏,喜欢挨在一起游戏,但不会有明确的合作。

7. 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弱,孩子一着急可能会出现拳脚攻击的问题。

发展需要:

1. 尽量保护幼儿的独立性,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性别等等。

2.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尽量避免儿童产生嫉妒的消极情感。

3. 对孩子的排泄活动要采取适当的态度,不要过多申斥。

4. 不为儿童提供非亲社会性行为的榜样,如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要及时制止。 身体与运动

发展水平:

1. 骨骼短而细,非常柔软。肌肉重量占身体重量的30%以下,肌肉特别容易疲劳。扁桃体开始发育,声带短。心脏的容积为出生时的两倍,胃容积很小。排尿次数多。植物型神经发育基本形成,但动作的平衡还有待发展。

2. 生长发育的速度较前慢些,活动能力开始加强

3. 不能自如的运用双腿进行上下楼梯的活动,而且在活动过程中只能进行简单的动作,手和腿的动作不能协调。

4. 发展大脑皮质的机制逐步完善,第二信号系统迅速建立。从母体获得的免疫能力已经消失。

发展需要:

1. 合理的营养膳食和卫生习惯。

2. 适当的户外活动。活动要动静交替。

3. 要进行适合这个年龄段的体育游戏,动作幅度不要太大,要简单,有必要的重复。

4.因先天的免疫能力消失,加上与外界接触机会增多,易患各种传染病,应该重视预防措施。

数学

发展水平:

1. 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但这种知觉是泛化的。比如他们对东西的描述都是用“多多”,“好多”来表示,而不去考虑物体的精确数量,比如玩玩具时候有五块积木,在孩子不注意的情况下拿走两块,孩子也不会察觉。同时也不会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了。另外,也不会进行精确的数字对应了。如上面有三朵花,孩子下面同样会放上三朵花这种情况在这个年龄段很难看到。

2. 对物体的特征开始感觉,有了一些具体概念分类的方法。但大多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比如他们经常见的人,动物等等。不能进行一级类概念的分类,如水果,车辆等等。

3. 基本不会加减运算。

4. 能够对大小物体做出正确反应,能按照成人的语言指示选择大的或小的物体,但不能用

积极词汇来表示。

5. 对物体的形状感知很匆忙,难于辨认一些相似的形状。

6. 能够以自己为参照点认识上和下,但对前后等认识不精确。

7. 能认识差异比较大的时间概念,比如白天,晚上,与自己的经验相联系,认为白天就是

在幼儿园,晚上就是睡觉。

发展需要:

1. 设计活动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2. 尽量提供比较有差异的物体来让孩子辨别和确认,切忌选择相似性的物体来引导孩子。

3. 设计活动从儿童本身出发,不要以其他人为参照点。

艺术

发展水平:

1. 绘画水平属于涂鸦期。这个阶段属于无目的地乱笔画,常常用五个手指头抓着笔在纸上

乱涂乱画些杂乱的线条,这是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无明确的作画意图。在两岁半以后,出现简单的绘画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

2. 手工活动中,不能有目的地制作形象,如在泥塑活动中,只是手握油泥或拍打油泥,时

而掰开时而揉成一团,享受油泥或者粘土的触觉感以及形态的变化感。使用剪刀也只是满足于手工操作的过程,享受着自主活动的快感,体验手工工具和材料的特性。

3. 在欣赏作品时,没有具体的标准,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熟悉程度和以往经验的契合程度来

确定喜欢与不喜欢。往往会对简单夸张,颜色鲜亮或者韵律明快的作品产生好感。同时直接以动作和活动表示出来,遇到自己喜欢的物体,就要去摸摸,看看。

4. 在唱歌时,因为声带的限制,短而柔嫩,喜欢韵律强,简单的儿童歌曲。能够跟着音乐

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拍手或者跺脚。÷

发展需要;

1.

2.

3.

4.

5. 为幼儿提供优美的环境,要求色彩明快,颜色鲜亮,与儿童生活经验息息相关。 为儿童提供各种接触手工材料的机会,鼓励他们的每一次创造。 和儿童一起聆听动听的乐曲,可以训练儿童对音乐的敏感性。 到美丽的户外环境中,给孩子熏陶。 为儿童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比如在音乐的陪伴下伴以相应的动作等等。

语言

2-2岁半

发展水平:

1. 语音逐渐规范,发不出的语音减少。对zh,ch,sh,r发音困难,少数孩子发g,k,h,u,e困难。

2. 运用多种简单句句型,如简单主谓句“宝宝睡觉”,简单谓宾句“不要娃娃了”,简单主谓宾句“宝宝上幼儿园”,复杂谓语句“给我玩具玩”。

3. 复合句初步发展。大多数为三词句,四词句,句子不连贯,加上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说明。

4. 出现疑问句。如“是吗,老师呢,走吧”“这是谁”“怎么办”“娃娃在哪儿”“这是什么”“什么时候玩”“为什么”等等。

5. 使用结尾策略。如问“吃了没有(刚吃完饭)”答“没有”;问“出去玩,好不好”(扔掉玩具,准备出去)答“不好”。

发展需要:

1. 触摸实物。触摸与生活有关的实物。

2. 看无文画册。看图说话,看图听故事。

3. 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说话。

4. 听故事,学儿歌。

2岁半-3岁

发展水平:

1. 词汇量增加,对新词感兴趣。 喜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

2. 开始使用人称代词,最常用“我”“我们”。

3. 喜欢模仿故事,对文学语言感兴趣。

4. 说出完整的句子,出现了多词句和复合句。句子的含词量有5-6个单词。联合复句居多,如“要…….还要……”“有……还有……”,递进复句“不但……而且……”“先……再……然后…….”和选择复句(或者……或者……)开始有所发展。

5. 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说话像口吃,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发展需要:

1. 提供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说话时和一定的语言环境相结合。

2. 欣赏文学作品,重复和理解内容。听故事时主要让儿童感受,同时复述一些感兴趣的片

断。

3. 和儿童交谈。围绕一个中心讨论,发展对白言语。

4. 开展游戏活动,来练习听力,发音和用词。如“听动物叫”“送南瓜”“开商店”。

5. 开展早期集体阅读活动。主要和同伴分享集体阅读的快乐。


相关文章

  • 儿童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
  • 2006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图分类号:B84411 文献标识码:A 第1期 文章编号:100124918(2006)[1**********] 儿童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 赵章留 寇 1 2 3 (11衡水师范学院教育教研室,河北 0 ...查看


  • 小学生心理学--教学大纲 1
  • 第一章 小学儿童心理学概述 1.教学目标 (1)了解儿童心理学的界定: (2)理解小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了解心理学研究设计的类型: (4)掌握小学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2.基本内容 (1)儿童心理学的界定: (2)小学儿 ...查看


  • 学前心理学教案
  • 教学教案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句话概括地说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 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指从初生到成熟时期(一般指 ...查看


  • 665例上海儿童心理咨询个案研究报告
  • XINLITANSUO 心理探索 665例上海儿童心理咨询个案研究报告 ---非医学模式的分析 随着各地临床个案的积累,有了一些群体资料的分析④⑤⑥⑦,但倾向于医学模式,反映出的儿童问题往往都比较严重,缺乏普遍性.但随着世界健康观念的转变, ...查看


  • 发展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 一.名词解释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地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发展范围,应当包括两个 ...查看


  •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设计
  • WHO 为谁设计? 2002年联合国把"儿童"年龄的上限从14周岁上升到18周岁,经研究表明,3-12周岁是孩子玩心最重的阶段,所以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都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其中3-6岁年龄段的儿童 ...查看


  •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不详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 儿童年满三岁,可以进入幼儿园小班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的学前教育.但由于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改变,进入幼儿园成了儿童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对其心理发展有很明显的影响.大部 ...查看


  • 婴幼儿年龄特点
  • 2--3岁幼儿年龄特点 1. 有独立倾向,生活自理行为开始出现. 2岁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倾向.他们尝试着自己洗手,用小匙进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在如厕方面懂得表示需要,并能在成人的帮助下自行如厕.但由于受动作能力发展的制约 ...查看


  • 学前儿童焦虑的发展特点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年第17卷第6期··723 学前儿童焦虑的发展特点 赵金霞1,王美芳2 (1. 临沂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山东临沂276005:2.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 目的:考察学前儿童焦虑的 ...查看


  • 儿童发展心理学
  •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1.第1题 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是( )C.青春期 2.第2题 按照艾里克森的观点,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 )C.发展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3.第3题 以下不属于高中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