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音乐的两种风格
机械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 孔迎晓 3013201040
欧洲音乐史中,德国音乐以它独特的魅力熠熠生光。它的产生 发展与德国厚重的文化密
不可分。在常人眼中,德国人是一群只知道埋头苦干毫无情调的工程师,事实绝不是这样。 路德维希这样评价:“对于永远也不会成为信念的无穷世界的追求,以及思想从逻辑 清晰到神秘 不可知的不断变化飞跃,这是德国人在思考问题和去除心魔时两种势均力敌的力量。他们构成了德国人的内心世界。这股力量对外驱除他们统治世界,对内则诱使他们转向音乐。”这便是德国音乐的源泉。
如同中国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德国音乐也大致分为两类,就像德国人的性格,有
时沉静理智,有时充满幻想与狂乐。巴赫的作品中散发着理性的光芒,他的音乐和浮士德作为一名的追究精神相结合,有点像楚大夫屈原在《天问》中的一声声追问。正是这种探求精神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但是人的内心光有理性还不够,还要些感性的东西来滋润,这类作品的代表人物有舒伯特 舒曼 门德尔松和亨德尔等。我对于德国音乐最早的印象是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的一个片段。那是迪士尼的一部动画的插曲,写的是两棵真心相爱的树经历森林大火最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所有生物都来为他们庆祝,场面十分感人。听门德尔松的音乐,能体会到一种极度优雅的精致美,瓦格纳称他为“一流的风景画家”,虽然他的作品和贝多芬比起来力度稍显不足,但脆弱中有一种无可比拟的精致美。
听巴赫的《Air in G 》,能体会到一种有序诗意的美,仿佛是巴赫本人在布满落叶的道路
上散步,两边是高大的梧桐树,气氛安宁静谧。舒伯特等人的音乐听起来就像中国的山水画,是一种自然随性的美。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夜曲》,随着音符的流动,一对恋人出现在傍晚的莱茵河边,月亮缓慢升起,皎洁的月光倾泻在松软的沙滩上,美丽的女孩翩翩起舞,像一只轻盈的蝴蝶。和舒曼同时代的德国浪漫派作家艾辛多夫的《月夜》或许能很好的描述这一美丽浪漫的情境:
苍穹仿佛悄悄地
在亲吻着大地
大地只好把天空
拥入繁花梦里
清风啊掠过田野
阵阵麦浪翻动
传来轻轻的林涛
星光辉耀夜空
我的灵魂舒展开
它的两扇羽翼
飞过寂静的原野
仿佛飞向家里
在这里,诗、曲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听觉体验。
除了音乐的的表现内容,在表现方式上巴赫派与舒伯特派也有很大的区别。巴赫的音乐,像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歌,强调框架,对仗工整,平仄押韵。从声乐到器乐,巴赫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德国凝重的风格,是德国音乐整体框架的构建者。他在规律平静的生活完成了各种音乐表达形式的拓展,完成了多部音乐理论著作。他的最高成就是在生命终点前完成的《音乐的奉献》与《赋格的艺术》,他的《平均律协奏曲集》颠覆了意大利模式,达到了器乐表现的最高水准,托卡塔也在这时候达到最高水平。
和巴赫同一时期的另一位作曲家亨德尔可归入舒伯特派,他的生平和李白很相似,生前都得到了足够的荣耀。李白曾是唐玄宗的御用文人,亨德尔加入英国国籍后,受到王室和贵族的长期追捧,享尽荣华富贵。少了些许清净,他的管弦乐作品与巴赫相比没什么实质性的贡献,他的重要性体现在歌剧与清唱剧中,擅长用辉煌的器乐与庄严合唱烘托,精美独唱与重唱此起彼伏,比巴赫的要好听。
经过了巴洛克时期便进入了古典主义时期,德国音乐的两种风格也在各自发展中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带给人更加丰富精彩的体验。
德国音乐的两种风格
机械工程学院 工程力学 孔迎晓 3013201040
欧洲音乐史中,德国音乐以它独特的魅力熠熠生光。它的产生 发展与德国厚重的文化密
不可分。在常人眼中,德国人是一群只知道埋头苦干毫无情调的工程师,事实绝不是这样。 路德维希这样评价:“对于永远也不会成为信念的无穷世界的追求,以及思想从逻辑 清晰到神秘 不可知的不断变化飞跃,这是德国人在思考问题和去除心魔时两种势均力敌的力量。他们构成了德国人的内心世界。这股力量对外驱除他们统治世界,对内则诱使他们转向音乐。”这便是德国音乐的源泉。
如同中国宋词中的豪放派与婉约派,德国音乐也大致分为两类,就像德国人的性格,有
时沉静理智,有时充满幻想与狂乐。巴赫的作品中散发着理性的光芒,他的音乐和浮士德作为一名的追究精神相结合,有点像楚大夫屈原在《天问》中的一声声追问。正是这种探求精神促进了文明的发展。但是人的内心光有理性还不够,还要些感性的东西来滋润,这类作品的代表人物有舒伯特 舒曼 门德尔松和亨德尔等。我对于德国音乐最早的印象是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的一个片段。那是迪士尼的一部动画的插曲,写的是两棵真心相爱的树经历森林大火最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所有生物都来为他们庆祝,场面十分感人。听门德尔松的音乐,能体会到一种极度优雅的精致美,瓦格纳称他为“一流的风景画家”,虽然他的作品和贝多芬比起来力度稍显不足,但脆弱中有一种无可比拟的精致美。
听巴赫的《Air in G 》,能体会到一种有序诗意的美,仿佛是巴赫本人在布满落叶的道路
上散步,两边是高大的梧桐树,气氛安宁静谧。舒伯特等人的音乐听起来就像中国的山水画,是一种自然随性的美。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夜曲》,随着音符的流动,一对恋人出现在傍晚的莱茵河边,月亮缓慢升起,皎洁的月光倾泻在松软的沙滩上,美丽的女孩翩翩起舞,像一只轻盈的蝴蝶。和舒曼同时代的德国浪漫派作家艾辛多夫的《月夜》或许能很好的描述这一美丽浪漫的情境:
苍穹仿佛悄悄地
在亲吻着大地
大地只好把天空
拥入繁花梦里
清风啊掠过田野
阵阵麦浪翻动
传来轻轻的林涛
星光辉耀夜空
我的灵魂舒展开
它的两扇羽翼
飞过寂静的原野
仿佛飞向家里
在这里,诗、曲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听觉体验。
除了音乐的的表现内容,在表现方式上巴赫派与舒伯特派也有很大的区别。巴赫的音乐,像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诗歌,强调框架,对仗工整,平仄押韵。从声乐到器乐,巴赫都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德国凝重的风格,是德国音乐整体框架的构建者。他在规律平静的生活完成了各种音乐表达形式的拓展,完成了多部音乐理论著作。他的最高成就是在生命终点前完成的《音乐的奉献》与《赋格的艺术》,他的《平均律协奏曲集》颠覆了意大利模式,达到了器乐表现的最高水准,托卡塔也在这时候达到最高水平。
和巴赫同一时期的另一位作曲家亨德尔可归入舒伯特派,他的生平和李白很相似,生前都得到了足够的荣耀。李白曾是唐玄宗的御用文人,亨德尔加入英国国籍后,受到王室和贵族的长期追捧,享尽荣华富贵。少了些许清净,他的管弦乐作品与巴赫相比没什么实质性的贡献,他的重要性体现在歌剧与清唱剧中,擅长用辉煌的器乐与庄严合唱烘托,精美独唱与重唱此起彼伏,比巴赫的要好听。
经过了巴洛克时期便进入了古典主义时期,德国音乐的两种风格也在各自发展中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带给人更加丰富精彩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