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

我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口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的高低将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既然要研究人口素质就要清楚什么是人口?什么是素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不仅数量多,而且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也比较低。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共同发展,我国更多的面临人口素质问题。相较而言,农村人口素质问题是重中之重,响应国家政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最关键的是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当然,要想提高我国总体人口素质,其中就包括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正是这四句话,对我国人口计生工作做了准确的定位,指明了方向与道路,也提出了任务和要求。即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人口素质的现状及文化素质底下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 现状 影响 对策

引言

人口文化素质是衡量人口素质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他对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等都有积极影响。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生活水平越高,它对教育、文化、科技、艺术、体育等事业的要求也越高、越复杂。人口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在人口文化素质较高的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也较快,反之亦然。 在1949年之前,文盲占全国人口的8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教事业有了巨大发展。同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尽管我国几十年来人口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总的来看,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仍然偏低且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农村人口素质低下正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录

0、引言………………………………………………………………1

1、人口素质理论研究的对象………………………………………4

1.1什么是人口…………………………………………………4

1.2从劳动中,才能确定人口素质内容………………………4

1.3人口素质定义………………………………………………5

2、我国各个阶段人口素质…………………………………………6

2.1、 建国初、中期人口素质…………………………………6

2.2、 我国现阶段人口素质……………………………………8

3、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方法 ……………………………………9

3.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 ………………………………9

3.1.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意义 …………………9

3.1.2、如何实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 ……………10

3.2、全面推进全民健康工程 …………………………………11

3.2.1、全面推进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3.2.2、如何全面推进全民健康工程的实施 ……………12

3.3、全面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 ……………………………13

3.3.1、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的重要意义 ……………13

3.3.2、如何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 ……………………14

1、 人口素质理论研究的对象

1.1、 什么是人口

人口范畴是人口学的核心范畴。马克思认为,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①“抛开构成人口的阶段,人口就是一个抽象。”②什么是人口呢?人口就是又具有生命和劳动本能的人类个体或群体在所生活的社会区域中组成的总体。生命是人口的自然属性。劳动本能,是人口的社会属性。马克思说:“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③劳动,作为永恒的自然必然性,是人口所独具的本能。不论是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还是没有发育成熟、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

1.2、从劳动中,才能确定人口素质内容

人口是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人口素质既是揭示人口素质这一范畴,就是要揭示反映人口这种复杂的物质规定性和特性。什么是反映人口社会属性的人口素质呢?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之所以具有社会属性,是由于人们能从实物资料生产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所决定的。或者说是由于劳动,才构成了人的社会属性。

劳动虽然是人的本质特征,但劳动却不能作为人口素质内容。劳动本身是劳动过程的一个要素,劳动过程是有目的的活动,是由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劳动使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但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生命活

动,更主要的,人的劳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是一种积极地、创造性的活动,这是与一些动物累死人的活动的根本不同。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类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密封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前,已经在他的头脑中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的存在着。”④人类劳动受人的智力指导,任何一项人类劳动,及时最简单的人类劳动,也离不开一定的智力指导。由于人的智力参与,就是人的劳动与动物中类似人类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这说明,人的智力是构成人的本质特征的基本成分,最集中深刻反映了人的社会属性。

上述分析说明,人口素质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人的身体素质,二是人的智力素质。人的身体素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人的体力。人口素质内容可归结为人的体力、智力两方面。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2页 《资本论》第一卷,第5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第131页

1.3、人口素质定义

什么是人口素质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没有给出过

定义,但他们对劳动力的定义对我们应有启发。我国人口学

者对人口素质下过定义。一种观点认为:人口素质是“特定的人口所具有的一定属性。”①笔者对这个定义很难苟同。因为人口是多种属性的集合体,人口学所研究的人口素质,应当有它明确的规定性,把人口“具有一定属性”作为人口素质定义,实际上没有揭示任何规定性,因此,这个定义不能说是科学的。

苏联人口学者也曾给人口素质下过定义。他们认为,人

口素质就是“使人们的劳动能力能同他赖以运用并发挥出来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并把这种适应关系保持下去的一种方式。”②苏联人口学者借用了马克思对劳动力下定义的方法,这个定义基本上是可取的。给人口素质下个更确切的定义就是:人口素质是活的人体中存在的体力、智力同他赖以运用并发挥出来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并把这种适应关系保持下去的一种能力。人是处在普通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的,人们从事着生产活动 、社会活动,只有同客观物质条件相联系,人口素质的内在规定性才能凸现出来。

-------------------------------

① 参阅梁中堂等著《人口素质论》,山西人民出版社,第5页

② 参阅侯文若译《人口学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1页

2、 我国各个阶段人口素质

2.1、建国初、中期人口素质

1949-1959年,在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人,在三反五反、抗美援朝、土地革命等运动和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雄人物的熏陶下,造就了他们能吃苦赖劳的敬业精神,同时很好的继承

了我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他们不愧为现代中国的脊梁,这批人现在即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有今天的成就,他们功不可没!永远值得我们尊敬。这代人素质还是可以的。

1959-1975年,1959-1961全国闹饥荒,这几年几乎没什么出生率,刚刚恢复生产后文化大革命又暴风骤雨般袭来,一来就是10年,与其说是次政治动乱还不如说是一场灾难更贴切,这期间出生的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大家可以想想,在一个无视法律、人权、道德的社会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素质能有多高,这代人也是中国目前腐败的主力军!你也许会说现在是五十年代的人在掌权,其实不然,五十年代的人多为国家部省一级的高层官员,而目前腐败最严重的是地市一级和基层的官员,恰恰这一级的官员比例最大就是1959-1975年出生的人!所以说这一代,算是中国比较差劲的一代!

1975-1986年这其中又分实行计划生育前后的两代,这里我就不单独说独生子女了,我怕一说到这个话题又要越扯越远,笼统的说,这一代就是大家统称的“80后”,我认为,这是目前中国最优秀的一代!是的,如果你是50领导,你会抱怨“80后”对你不够尊重;如果你是60专家,你会觉得“80后”浅薄浮飘;如果你是70骨干,你会觉得“80后”缺少勤奋苦干的精神。但是,你们不能漠视“80后”的长处: 我们拥有一切优先体验的能力:在爸妈都不懂的情况下,可以拥有电脑、上网和用QQ与MSN聊天;我们通过网络和MP3知道最多流行的

歌曲,我们比前代人更会搜罗知识和信息,从而具有比前代人更多扩展见识和探索组合知识的热情,那么,这些说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80后”比以住的任何一代同龄人更具有见识,更有自己的意见,更强调表现自己是有价值的独立存在!因此,我们敢于创新、欣赏创新、尝试创新、享受创新!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代更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理念!

2.2、我国现阶段人口素质

1987出生至今,具体时间段现在还不好确定,也许是中国建国以来质量最差的一代!如果说我们第三代属于拜金主义的话,那么他们就纯粹是金钱的奴隶,而且道德的沦丧也达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地步,也许和最近几年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垃圾文化有关,其实有的文化在其本国都是禁止的,到中国确成了时尚,还有就是现在社会的贫富差分、腐败等,也对这代孩子心理有很大影响,现在十几岁的小娃儿,好多就连我们这些二十几的都怕,随时身上都摸得出来刀,从目前犯罪率的低龄化趋势来看,如果国家再不引起重视,令人担忧啊!

现阶段城市里的富二代,官二代,也有一部分虽然受到更好的教育但他们的素质是相当的低下。这也值得让我们反思,是不是现在的生活过于安逸,是的一部分人为所欲为,做事以自我为中心。相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总体还是不理想,毕竟我国人口基数大,在各种环境下基本上都能影响到一大部分人。所谓,学好,难;学坏,易。在国家整体素质不是很高

的情况下,难免会受各种影响,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升。

3、 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方法

3.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发展现代科技的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国际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20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教育发展滞后,低素质的人口就是沉重的负担;如果优先发展教育,就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先加快发展教育,是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对社会和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3.1.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意义

(1)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要途径。当今的国际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就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努力提高我国劳动者中科技人才的比例,提高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建立健全各种创新体系,关键环节是人才培养。创新就要靠人才,而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得靠教育。

(3)教育是知识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基地。知识创新是学校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只有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研究解决经济社会

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4)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形成全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教育可以引导青年人树立远大理想,锻炼优秀品质,不断开阔视野,勇于进取创新,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总之,“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要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化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全社会的实际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和保持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3.1.2、如何实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

教育优先发展,即坚持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教育优先发展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只有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和科学水平,才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教育优先发展政策是社会各个方面改革和发展政策的重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即坚持把教育放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先行位置并适度超前发展,要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必须加大教育投入,注重改革和培训体制。深化教育和培训体制改革,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培养紧缺人才,使人才层次结构符合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二是必须把重点放在农村。三是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扶持,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边疆贫困县尤其是农业化的职中,争取实行免费教育;加大对贫困县或农业化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的投

入力度,全面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贫困县的职业学校,应从初中办起,强化教师的配备;适当提高职业学校老师的待遇,鼓励人才向职业学校倾斜;增加职业学校的平均公用经费,增加专业培训经费。

3.2、全面推进全民健康工程

“全民健康工程”是1998年我国政府提出的又一个基本政策,旨在增强全民族的健康意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是关系到我国

3.6亿家庭和13亿人口的重大民生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3.2.1、全面推进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推进全民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意识,自觉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全民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保证,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1)推进全民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中国人口众多,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医疗卫生水平和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还不够高,全国各地的发展又不平衡。因此,健康教育作为医学科学与全民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科教兴国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当前普及卫生科普知识的首选措施。

(2)推进全民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健康教育是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做好全民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节约卫生资源和医疗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推进全民健康教育的可行性。首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传播健康科普知识的条件已经成熟;其次,我国拥有大量的国内外知名医

学专家和健康教育专家;再次,我国拥有大量网民,在家中就可获得卫生保健、医学科普知识。

3.2.2、如何全面推进全民健康工程的实施

(1)加大卫生投入,扎实推进全民健康工程。现阶段,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迅猛,规模空间扩大,服务能力空前提高,但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如: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政府投入卫生经费不足。由于这些情况,政府应该加大卫生经费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保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扎实推进全民健康工程。

(2)构建全民健康保障制度。1998年启动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让更多的人获得基本医疗保障,从整体上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因此,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构建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健康保障制度,是确保全民健康工程实施的先决条件。

(3)强化政府责任,扩大覆盖范围。保障全民的基本医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各级政府要针对社会成员的城乡分布、就业状况、收入特点以及风险程度进行分类,有步骤、分阶段、先易后难地逐步扩大覆盖范围,直至全面建立覆盖全国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总之,构建全民健康保障制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需要,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要

求,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循序渐进地推进,就必将会有更多的人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

3.3、全面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引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就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现在社会的道德失范行为还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不讲信用、腐败等行为依然存在。因此,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信用体系,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3.3.1、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的重要意义

(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精神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共同推进的宏伟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使利己和利他得到统一和相互促进,市场交易双方以及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成为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用经济的、行政的、法治的管理手段保障公平竞争和照顾社会公平。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只有把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和国家长治久安。

3.3.2、如何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

公民道德建设是关系全民族素质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民众的积极参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人类文明才能取得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努力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应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政府领导要高度重视。措施要具体实在,进行专门部署,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的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推进公民道德振兴工作。

(2)群众要广泛参与。人民群众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应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积极开展道德规范活动。

(3)要充分发挥道德典型的示范作用。先进典型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脊梁,大众的楷模,要努力发挥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道德风貌对各阶层群众的强烈示范效果。

(4)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5)要做到“人人参与”。从基本规范做起,从自身做起,把“基本规范”自始至终的贯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结语: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坚持不懈,不断提高道德水平,才能最终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总之,建国以来,通过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我国人口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人口素质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正确认识这一现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真正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适应世界经济和时代潮流发展对于我们的要求,才能使中国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大国,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建立一个强大、繁荣、昌盛、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资本论》

参阅梁中堂等著《人口素质论》

参阅侯文若译《人口学体系》

作者简介

何 灿、男、1991/03/02 郑州航院东校区、450000、[email protected] 电话[1**********]

裴金芳、女、1995/03/20 郑州航院东校区、450000、[email protected] 电话[1**********]

赵晨光、男、1994/05/13 郑州航院东校区、450000、[email protected] 电话[1**********]

我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口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的高低将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既然要研究人口素质就要清楚什么是人口?什么是素质?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不仅数量多,而且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也比较低。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共同发展,我国更多的面临人口素质问题。相较而言,农村人口素质问题是重中之重,响应国家政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最关键的是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当然,要想提高我国总体人口素质,其中就包括党的十八大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正是这四句话,对我国人口计生工作做了准确的定位,指明了方向与道路,也提出了任务和要求。即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人口素质的现状及文化素质底下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人口科学文化素质 现状 影响 对策

引言

人口文化素质是衡量人口素质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他对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等都有积极影响。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生活水平越高,它对教育、文化、科技、艺术、体育等事业的要求也越高、越复杂。人口文化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在人口文化素质较高的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也较快,反之亦然。 在1949年之前,文盲占全国人口的8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教事业有了巨大发展。同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比较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4656573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0413094人,文盲率[8]由6.72%下降为4.08%,下降2.64个百分点。

尽管我国几十年来人口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总的来看,我国人口文化素质仍然偏低且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农村人口素质低下正成为制约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录

0、引言………………………………………………………………1

1、人口素质理论研究的对象………………………………………4

1.1什么是人口…………………………………………………4

1.2从劳动中,才能确定人口素质内容………………………4

1.3人口素质定义………………………………………………5

2、我国各个阶段人口素质…………………………………………6

2.1、 建国初、中期人口素质…………………………………6

2.2、 我国现阶段人口素质……………………………………8

3、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方法 ……………………………………9

3.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 ………………………………9

3.1.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意义 …………………9

3.1.2、如何实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 ……………10

3.2、全面推进全民健康工程 …………………………………11

3.2.1、全面推进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3.2.2、如何全面推进全民健康工程的实施 ……………12

3.3、全面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 ……………………………13

3.3.1、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的重要意义 ……………13

3.3.2、如何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 ……………………14

1、 人口素质理论研究的对象

1.1、 什么是人口

人口范畴是人口学的核心范畴。马克思认为,人口“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①“抛开构成人口的阶段,人口就是一个抽象。”②什么是人口呢?人口就是又具有生命和劳动本能的人类个体或群体在所生活的社会区域中组成的总体。生命是人口的自然属性。劳动本能,是人口的社会属性。马克思说:“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③劳动,作为永恒的自然必然性,是人口所独具的本能。不论是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还是没有发育成熟、不具备劳动能力的人口。

1.2、从劳动中,才能确定人口素质内容

人口是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统一。人口素质既是揭示人口素质这一范畴,就是要揭示反映人口这种复杂的物质规定性和特性。什么是反映人口社会属性的人口素质呢?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之所以具有社会属性,是由于人们能从实物资料生产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所决定的。或者说是由于劳动,才构成了人的社会属性。

劳动虽然是人的本质特征,但劳动却不能作为人口素质内容。劳动本身是劳动过程的一个要素,劳动过程是有目的的活动,是由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这三个要素构成的。

劳动使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但劳动不仅仅是一种生命活

动,更主要的,人的劳动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是一种积极地、创造性的活动,这是与一些动物累死人的活动的根本不同。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类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密封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前,已经在他的头脑中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的存在着。”④人类劳动受人的智力指导,任何一项人类劳动,及时最简单的人类劳动,也离不开一定的智力指导。由于人的智力参与,就是人的劳动与动物中类似人类活动有着本质的不同。这说明,人的智力是构成人的本质特征的基本成分,最集中深刻反映了人的社会属性。

上述分析说明,人口素质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人的身体素质,二是人的智力素质。人的身体素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成是人的体力。人口素质内容可归结为人的体力、智力两方面。

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2页 《资本论》第一卷,第5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第131页

1.3、人口素质定义

什么是人口素质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没有给出过

定义,但他们对劳动力的定义对我们应有启发。我国人口学

者对人口素质下过定义。一种观点认为:人口素质是“特定的人口所具有的一定属性。”①笔者对这个定义很难苟同。因为人口是多种属性的集合体,人口学所研究的人口素质,应当有它明确的规定性,把人口“具有一定属性”作为人口素质定义,实际上没有揭示任何规定性,因此,这个定义不能说是科学的。

苏联人口学者也曾给人口素质下过定义。他们认为,人

口素质就是“使人们的劳动能力能同他赖以运用并发挥出来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并把这种适应关系保持下去的一种方式。”②苏联人口学者借用了马克思对劳动力下定义的方法,这个定义基本上是可取的。给人口素质下个更确切的定义就是:人口素质是活的人体中存在的体力、智力同他赖以运用并发挥出来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并把这种适应关系保持下去的一种能力。人是处在普通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的,人们从事着生产活动 、社会活动,只有同客观物质条件相联系,人口素质的内在规定性才能凸现出来。

-------------------------------

① 参阅梁中堂等著《人口素质论》,山西人民出版社,第5页

② 参阅侯文若译《人口学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1页

2、 我国各个阶段人口素质

2.1、建国初、中期人口素质

1949-1959年,在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人,在三反五反、抗美援朝、土地革命等运动和黄继光、邱少云、雷锋等英雄人物的熏陶下,造就了他们能吃苦赖劳的敬业精神,同时很好的继承

了我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他们不愧为现代中国的脊梁,这批人现在即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有今天的成就,他们功不可没!永远值得我们尊敬。这代人素质还是可以的。

1959-1975年,1959-1961全国闹饥荒,这几年几乎没什么出生率,刚刚恢复生产后文化大革命又暴风骤雨般袭来,一来就是10年,与其说是次政治动乱还不如说是一场灾难更贴切,这期间出生的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大家可以想想,在一个无视法律、人权、道德的社会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素质能有多高,这代人也是中国目前腐败的主力军!你也许会说现在是五十年代的人在掌权,其实不然,五十年代的人多为国家部省一级的高层官员,而目前腐败最严重的是地市一级和基层的官员,恰恰这一级的官员比例最大就是1959-1975年出生的人!所以说这一代,算是中国比较差劲的一代!

1975-1986年这其中又分实行计划生育前后的两代,这里我就不单独说独生子女了,我怕一说到这个话题又要越扯越远,笼统的说,这一代就是大家统称的“80后”,我认为,这是目前中国最优秀的一代!是的,如果你是50领导,你会抱怨“80后”对你不够尊重;如果你是60专家,你会觉得“80后”浅薄浮飘;如果你是70骨干,你会觉得“80后”缺少勤奋苦干的精神。但是,你们不能漠视“80后”的长处: 我们拥有一切优先体验的能力:在爸妈都不懂的情况下,可以拥有电脑、上网和用QQ与MSN聊天;我们通过网络和MP3知道最多流行的

歌曲,我们比前代人更会搜罗知识和信息,从而具有比前代人更多扩展见识和探索组合知识的热情,那么,这些说法意味着什么?意味着“80后”比以住的任何一代同龄人更具有见识,更有自己的意见,更强调表现自己是有价值的独立存在!因此,我们敢于创新、欣赏创新、尝试创新、享受创新!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代更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理念!

2.2、我国现阶段人口素质

1987出生至今,具体时间段现在还不好确定,也许是中国建国以来质量最差的一代!如果说我们第三代属于拜金主义的话,那么他们就纯粹是金钱的奴隶,而且道德的沦丧也达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地步,也许和最近几年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垃圾文化有关,其实有的文化在其本国都是禁止的,到中国确成了时尚,还有就是现在社会的贫富差分、腐败等,也对这代孩子心理有很大影响,现在十几岁的小娃儿,好多就连我们这些二十几的都怕,随时身上都摸得出来刀,从目前犯罪率的低龄化趋势来看,如果国家再不引起重视,令人担忧啊!

现阶段城市里的富二代,官二代,也有一部分虽然受到更好的教育但他们的素质是相当的低下。这也值得让我们反思,是不是现在的生活过于安逸,是的一部分人为所欲为,做事以自我为中心。相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素质也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总体还是不理想,毕竟我国人口基数大,在各种环境下基本上都能影响到一大部分人。所谓,学好,难;学坏,易。在国家整体素质不是很高

的情况下,难免会受各种影响,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升。

3、 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方法

3.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发展现代科技的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国际经济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20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我国是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果教育发展滞后,低素质的人口就是沉重的负担;如果优先发展教育,就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先加快发展教育,是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对社会和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3.1.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意义

(1)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主要途径。当今的国际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就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努力提高我国劳动者中科技人才的比例,提高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2)教育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建立健全各种创新体系,关键环节是人才培养。创新就要靠人才,而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得靠教育。

(3)教育是知识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基地。知识创新是学校的社会责任,高等教育只有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研究解决经济社会

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4)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形成全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教育可以引导青年人树立远大理想,锻炼优秀品质,不断开阔视野,勇于进取创新,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总之,“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要把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真正化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全社会的实际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和保持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3.1.2、如何实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

教育优先发展,即坚持教育在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教育优先发展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只有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和科学水平,才能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在国家的发展战略中,教育优先发展政策是社会各个方面改革和发展政策的重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即坚持把教育放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先行位置并适度超前发展,要努力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必须加大教育投入,注重改革和培训体制。深化教育和培训体制改革,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尤其是培养紧缺人才,使人才层次结构符合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把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二是必须把重点放在农村。三是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扶持,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边疆贫困县尤其是农业化的职中,争取实行免费教育;加大对贫困县或农业化职业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的投

入力度,全面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贫困县的职业学校,应从初中办起,强化教师的配备;适当提高职业学校老师的待遇,鼓励人才向职业学校倾斜;增加职业学校的平均公用经费,增加专业培训经费。

3.2、全面推进全民健康工程

“全民健康工程”是1998年我国政府提出的又一个基本政策,旨在增强全民族的健康意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是关系到我国

3.6亿家庭和13亿人口的重大民生问题,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3.2.1、全面推进全民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推进全民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意识,自觉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全民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保证,有以下三方面的重要意义:

(1)推进全民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中国人口众多,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医疗卫生水平和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还不够高,全国各地的发展又不平衡。因此,健康教育作为医学科学与全民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科教兴国的重要内容,是解决当前普及卫生科普知识的首选措施。

(2)推进全民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健康教育是卫生保健的战略措施,做好全民健康教育工作,对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节约卫生资源和医疗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推进全民健康教育的可行性。首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传播健康科普知识的条件已经成熟;其次,我国拥有大量的国内外知名医

学专家和健康教育专家;再次,我国拥有大量网民,在家中就可获得卫生保健、医学科普知识。

3.2.2、如何全面推进全民健康工程的实施

(1)加大卫生投入,扎实推进全民健康工程。现阶段,我国卫生事业发展迅猛,规模空间扩大,服务能力空前提高,但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如: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费用上涨过快;政府投入卫生经费不足。由于这些情况,政府应该加大卫生经费投入,特别是对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保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扎实推进全民健康工程。

(2)构建全民健康保障制度。1998年启动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让更多的人获得基本医疗保障,从整体上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因此,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构建覆盖社会全体成员的健康保障制度,是确保全民健康工程实施的先决条件。

(3)强化政府责任,扩大覆盖范围。保障全民的基本医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各级政府要针对社会成员的城乡分布、就业状况、收入特点以及风险程度进行分类,有步骤、分阶段、先易后难地逐步扩大覆盖范围,直至全面建立覆盖全国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总之,构建全民健康保障制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需要,只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要

求,统筹规划、合理部署,循序渐进地推进,就必将会有更多的人的健康得到有效的保障。

3.3、全面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引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公民道德就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公民都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规范的总和。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深入人心,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现在社会的道德失范行为还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不讲信用、腐败等行为依然存在。因此,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是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信用体系,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3.3.1、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的重要意义

(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精神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共同推进的宏伟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使利己和利他得到统一和相互促进,市场交易双方以及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成为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用经济的、行政的、法治的管理手段保障公平竞争和照顾社会公平。

(3)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依法治国与依德治国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只有把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治国理政的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和国家长治久安。

3.3.2、如何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

公民道德建设是关系全民族素质的一项重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民众的积极参与、社会的广泛关注,人类文明才能取得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努力实施公民道德振兴计划,应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政府领导要高度重视。措施要具体实在,进行专门部署,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的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推进公民道德振兴工作。

(2)群众要广泛参与。人民群众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应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积极开展道德规范活动。

(3)要充分发挥道德典型的示范作用。先进典型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脊梁,大众的楷模,要努力发挥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道德风貌对各阶层群众的强烈示范效果。

(4)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5)要做到“人人参与”。从基本规范做起,从自身做起,把“基本规范”自始至终的贯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真正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结语: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坚持不懈,不断提高道德水平,才能最终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

总之,建国以来,通过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我国人口的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但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我国的人口素质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正确认识这一现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真正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适应世界经济和时代潮流发展对于我们的要求,才能使中国真正成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大国,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建立一个强大、繁荣、昌盛、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资本论》

参阅梁中堂等著《人口素质论》

参阅侯文若译《人口学体系》

作者简介

何 灿、男、1991/03/02 郑州航院东校区、450000、[email protected] 电话[1**********]

裴金芳、女、1995/03/20 郑州航院东校区、450000、[email protected] 电话[1**********]

赵晨光、男、1994/05/13 郑州航院东校区、450000、[email protected] 电话[1**********]


相关文章

  • 女性受教育程度与人口素质
  • 作者:李亚东许燕平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1年04期 中图分类号:G776 文献标识码:A 梁启超在<倡设女学堂启>中,曾为女学疾声呐喊:"故治天下之大二本:曰正人心,广人才.而二者之本,必自蒙养始.蒙养之本,必自母 ...查看


  • 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 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年) 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我国人口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在目前低生育水平人口状况下,计划生育国策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提高出生人口 ...查看


  • 放开计划生育政策
  • 放开二胎政策势在必行 摘 要:人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基本的载体.人口问题是关乎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人口数量问题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鉴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和增长速度过快的情况,国家制定 ...查看


  •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13.39亿人 2011年04月28日 10:18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订阅<新世纪> | 注册财新网 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第1号公报,全国总人口为13.397亿人. 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9 ...查看


  • 人口与环境
  • 人口与环境(一) 一.知识结构 二.本单元基本内容概述 本单元仅仅抓住人地关系主线,通过分析人口现象的各个侧面(如: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迁移等)与环境的关系及其互动性影响,来研究人口问题,讨论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使人口问题落脚 ...查看


  • 人口因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 人口因素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同各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人口不是一个静止的总体,它永远处于错综复杂时空运动过程之中. 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研究所有人口问题中最基本的出 ...查看


  • 中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 中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杨志翔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结合目前中国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中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的策略:提供完善优质的服务.开发富有老年特 ...查看


  • 我国人口与就业的现状及趋势分析
  • ! 一.我国人口现状与趋势分析(一)人口总量及构成分析 中国大力加强计划生育.切实控制人口增#0人口总量分析.自,'世纪1'年代以来, 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年末全国总人口为#,02,亿人,其中男性和女性分别占出生率为#,0&a ...查看


  • 1.2众多的人口教案(精华版)
  • 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