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支架手术的注意事项
根据卫生部质量控制中心的统计,我国心脏支架用量正迅猛增长,从2008年的18万个猛增到2009年的24万个,2010年很可能突破30万个,2012年达到40万个。面对心脏这颗人体唯一的“动力泵”,很多人觉得,放了支架犹如给心上了一份保险,于是生活依然和从前一样五彩缤纷,不管不顾。其实,支架也有寿命,也需要呵护。
三种情况可放支架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支架的确是能让心脏重获新生的一种好手段。但该不该放,什么时候放,放什么样的,都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情况量体裁衣。第一,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这类人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特别是药物控制不满意的,或者负荷试验提示有大面积的心肌缺血,就需要进一步做冠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达70%以上,或血管狭窄达50%以上、但心肌缺血症状明显的,可以接受支架置入。第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大多数都需要放支架,但可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负荷试验之后再决定,一旦发现大面积心肌缺血,就可以选择放了。第三,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梗,特别是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在发病12小时以内,最好在6小时以内紧急置入支架。对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治疗或抢救后仍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的,也应该尽早进行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
现在临床上使用均为金属支架,主要有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给金属裸支架穿上一层抗凝药的“外衣”,缓慢释放药物)两种。药物洗脱支架和裸支架所致死亡率并无差异,而且风险都比较低。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情况、用药情况、合并症等因素综合考虑用哪种,就好比买保险一样,货比三家,才能知道选哪个合适。
术后一年都要随诊
不少患者认为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而且用了价钱贵、质量好的进口支架,就等于让心脏进了保险箱,一辈子也不用担心了。其实,支架进口与否并不重要,不论支架怎么改进,解决的只是一段血管的问题,并没有“断根”。所以,即使投了“保”,但术后维护做不好,保险也可能随时失效,因此定期投保才能保证最大收益。出院后患者需要定期回医院复诊,到术后随访门诊处或负责您手术的医生处,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医生可以根据动脉是否通畅,决定是否调整药物用量与种类,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另外,手术后如果感觉到又出现类似术前的一些症状,不要忽视,应该尽快去医院检查。
出院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是随诊的关键时间点。此外,超过40岁的患者,应坚持每年检测血脂、血压、肝肾功能、肺部X线、心电图。
三类药,坚决不能少
支架手术仅仅解决了一小段血管的问题,如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仍然存在,仍会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就如同被淤泥阻塞的河道,植树造林、控制水土流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在支架术后坚持长期服药。
“坚决不能少”的三类药,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他汀类。植入体内的支架确实能保障在一段时间内这段血管不再狭窄,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血管内皮有轻微损伤,损伤的内皮会沿着支架重新长起来。此时,血小板又开始帮倒忙,一大群血小板堆集在一起,在损伤的地方又形成血栓,可能再次堵塞血管。所以要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患者应尽早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通常需要持续使用至少12个月,以有效防止缺血事件发生。随着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晚期血栓形成的报道增多,可以考虑延长服用氯吡格雷超过12个月。他汀类是降脂药,对患冠心病的病人而言,其作用不只在于降脂,更重要的是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化进展。
“视情况而定”的五类药,即β受体阻滞剂(β-BBB)、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硝酸盐类、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这些药主要是根据心脏的形态,冠状动脉痉挛等情况而具体应用的。
下决心戒掉烟盐懒
抽烟喝酒、大吃大喝、久坐不动是很多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果放了支架,这些坏习惯还不改,要不了多久,血管还是会堵。
绝对戒烟。吸烟会加速血小板凝集,引起心肌缺血,导致支架植入部位内膜再狭窄。一项国外研究资料显示,心脏支架手术后30—50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复发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因此心脏支架手术后,强烈建议冠心病患者戒烟。
适量运动。发病后2—3个月,患者可以开始适当运动,但要注意循序渐进。运动前一定要征求医生意见,确定运动量和运动时间。相对安全的形式是散步(每次20—30分钟,每周5次),其他锻炼项目还有太极拳、健身操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冬天活动时要注意保暖。脉搏超过110—120次/分钟,就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如果出现胸闷要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并停止运动一段时间。
改变饮食习惯。记住饮食“四忌”:一忌多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油、动物内脏等;二忌含糖食物;三忌高盐食物,钠能增加血浆渗透压,造成体内水钠潴留,促使血压升高;四忌饮食过多过饱,暴饮暴食。
让脆弱的心不再“返修”
心脏支架没有绝对的“使用期”或“寿命”,有的支架会伴随人的后半辈子,但有些支架在短时间内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支架附近损伤的血管内皮可能诱发血小板堆积,再次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另一方面,置入支架后保养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患者是否需要“返修”———再次放置支架或做心脏搭桥手术等。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不注意术后保养,复发率是10%,高脂血症患者则会达到20%,甚至30%。
支架术后如果出现下面情况,可能提示支架作用失效。首先是再发心绞痛,大多表现为活动后出现胸部不适感或者胸痛,最可能的原因是支架内发生再狭窄。其次是再发心肌梗死,通常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或者较严重的胸痛,可能的原因是支架内血栓形成。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接受相应的治疗。此外,如果是出现新的血管病变,也会有类似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并且最好再做一次冠脉造影检查,确定新的病变部位。 支架置入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有可能导致出血。因此,要注意观察有无大便发黑或者皮肤出现瘀斑,一旦发现及时咨询医生。
心脏支架手术的注意事项
根据卫生部质量控制中心的统计,我国心脏支架用量正迅猛增长,从2008年的18万个猛增到2009年的24万个,2010年很可能突破30万个,2012年达到40万个。面对心脏这颗人体唯一的“动力泵”,很多人觉得,放了支架犹如给心上了一份保险,于是生活依然和从前一样五彩缤纷,不管不顾。其实,支架也有寿命,也需要呵护。
三种情况可放支架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支架的确是能让心脏重获新生的一种好手段。但该不该放,什么时候放,放什么样的,都必须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情况量体裁衣。第一,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这类人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特别是药物控制不满意的,或者负荷试验提示有大面积的心肌缺血,就需要进一步做冠脉造影,发现血管狭窄达70%以上,或血管狭窄达50%以上、但心肌缺血症状明显的,可以接受支架置入。第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大多数都需要放支架,但可以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负荷试验之后再决定,一旦发现大面积心肌缺血,就可以选择放了。第三,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梗,特别是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接受急诊介入治疗,在发病12小时以内,最好在6小时以内紧急置入支架。对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治疗或抢救后仍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的,也应该尽早进行冠脉造影及支架置入。
现在临床上使用均为金属支架,主要有裸支架和药物洗脱支架(给金属裸支架穿上一层抗凝药的“外衣”,缓慢释放药物)两种。药物洗脱支架和裸支架所致死亡率并无差异,而且风险都比较低。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情况、用药情况、合并症等因素综合考虑用哪种,就好比买保险一样,货比三家,才能知道选哪个合适。
术后一年都要随诊
不少患者认为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而且用了价钱贵、质量好的进口支架,就等于让心脏进了保险箱,一辈子也不用担心了。其实,支架进口与否并不重要,不论支架怎么改进,解决的只是一段血管的问题,并没有“断根”。所以,即使投了“保”,但术后维护做不好,保险也可能随时失效,因此定期投保才能保证最大收益。出院后患者需要定期回医院复诊,到术后随访门诊处或负责您手术的医生处,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医生可以根据动脉是否通畅,决定是否调整药物用量与种类,以达到最佳的疗效。另外,手术后如果感觉到又出现类似术前的一些症状,不要忽视,应该尽快去医院检查。
出院后的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是随诊的关键时间点。此外,超过40岁的患者,应坚持每年检测血脂、血压、肝肾功能、肺部X线、心电图。
三类药,坚决不能少
支架手术仅仅解决了一小段血管的问题,如果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仍然存在,仍会对血管内壁造成损伤,就如同被淤泥阻塞的河道,植树造林、控制水土流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在支架术后坚持长期服药。
“坚决不能少”的三类药,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他汀类。植入体内的支架确实能保障在一段时间内这段血管不再狭窄,但与此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血管内皮有轻微损伤,损伤的内皮会沿着支架重新长起来。此时,血小板又开始帮倒忙,一大群血小板堆集在一起,在损伤的地方又形成血栓,可能再次堵塞血管。所以要用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这种情况的发生。患者应尽早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通常需要持续使用至少12个月,以有效防止缺血事件发生。随着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晚期血栓形成的报道增多,可以考虑延长服用氯吡格雷超过12个月。他汀类是降脂药,对患冠心病的病人而言,其作用不只在于降脂,更重要的是稳定斑块,延缓动脉粥样化进展。
“视情况而定”的五类药,即β受体阻滞剂(β-BBB)、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硝酸盐类、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CCB)。这些药主要是根据心脏的形态,冠状动脉痉挛等情况而具体应用的。
下决心戒掉烟盐懒
抽烟喝酒、大吃大喝、久坐不动是很多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如果放了支架,这些坏习惯还不改,要不了多久,血管还是会堵。
绝对戒烟。吸烟会加速血小板凝集,引起心肌缺血,导致支架植入部位内膜再狭窄。一项国外研究资料显示,心脏支架手术后30—50岁的吸烟男性的冠心病复发率高出不吸烟者3倍。因此心脏支架手术后,强烈建议冠心病患者戒烟。
适量运动。发病后2—3个月,患者可以开始适当运动,但要注意循序渐进。运动前一定要征求医生意见,确定运动量和运动时间。相对安全的形式是散步(每次20—30分钟,每周5次),其他锻炼项目还有太极拳、健身操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冬天活动时要注意保暖。脉搏超过110—120次/分钟,就应该立即停止运动。如果出现胸闷要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并停止运动一段时间。
改变饮食习惯。记住饮食“四忌”:一忌多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油、动物内脏等;二忌含糖食物;三忌高盐食物,钠能增加血浆渗透压,造成体内水钠潴留,促使血压升高;四忌饮食过多过饱,暴饮暴食。
让脆弱的心不再“返修”
心脏支架没有绝对的“使用期”或“寿命”,有的支架会伴随人的后半辈子,但有些支架在短时间内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支架附近损伤的血管内皮可能诱发血小板堆积,再次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另一方面,置入支架后保养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患者是否需要“返修”———再次放置支架或做心脏搭桥手术等。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不注意术后保养,复发率是10%,高脂血症患者则会达到20%,甚至30%。
支架术后如果出现下面情况,可能提示支架作用失效。首先是再发心绞痛,大多表现为活动后出现胸部不适感或者胸痛,最可能的原因是支架内发生再狭窄。其次是再发心肌梗死,通常表现为持续时间较长或者较严重的胸痛,可能的原因是支架内血栓形成。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接受相应的治疗。此外,如果是出现新的血管病变,也会有类似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并且最好再做一次冠脉造影检查,确定新的病变部位。 支架置入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有可能导致出血。因此,要注意观察有无大便发黑或者皮肤出现瘀斑,一旦发现及时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