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摘 要】作文是考试中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贴近生活,用自己的眼和心去观察、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感悟生活 真情实感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课题,寻求这个“病症”的原因,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倡导学生贴近生活   写作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在生活中的总结和概括。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描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是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这段文字写出了荷塘月色的朦胧美。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一个“泻”字给人一种乳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把水气、月色交织以及雾的轻柔自上而下写活了。通过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那么,作者对朦胧月色下的荷塘为何刻画得如此逼真感人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他细致入微的观察、感悟和思考,最后从生活中概括、归纳出来,才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不贴近生活,空洞无物,难以写出一篇好文章。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搬硬套,随意堆砌词句,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到头来词不达意,文不对题。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倡导学生全景式地贴近生活,用自己的眼和心去观察、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在写作中“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二、引导学生广泛积累   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耐心整理。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一旦作文即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章,注重搜集写作材料,就像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就是要多读书,书读得越多,知识才会越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如有“神”助。当然,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还要会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深思熟虑,认真搜集,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转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水到渠成,内容应笔而生,犹如泉涌,滔滔不竭,下笔方能成章。   三、鼓励学生借鉴、创新   人们的学习过程主要来源于间接知识,要有选择性地借鉴前人的知识精华。效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效仿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鼓励效仿和借鉴范文。即使刚模仿时比较生硬,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好的文章我们可以效仿其中的篇章结构、遣词造句、思想风格等。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效仿过古人的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效仿。效仿是创新的一步,是创新的源泉,但不能一味地效仿,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效仿时还要加以创新,树立好文风。   四、说写巧结合   在平常生活中,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学生屡见不鲜,一旦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有些虽说了半天也没有表达清楚,他们所说的内容并没有认真细致地进行归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在写作中就必须严格要求围绕中心选择素材,并恰如其分地布局到文章当中。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先构思好,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该要,哪些不该要,哪些先说,哪些后说,然后对所说的内容认真地进行归纳整理。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结合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能力,而且通过口头语言的叙述,进而提高其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说、写达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的目的。   五、写片段、记日记   写片段、记日记是训练写作的基本功,篇幅短小,结构简单,所需时间又不多,是学生茶余饭后均可进行的写作。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以巩固其写作的基础。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强调学生多练笔,大至评论国事,小至遣词造句,只要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都可随笔记录。这样,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作文时还可就地取材,信手拈来,这对训练写作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义市第四中学。

  【摘 要】作文是考试中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贴近生活,用自己的眼和心去观察、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写作能力 感悟生活 真情实感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课题,寻求这个“病症”的原因,对症下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倡导学生贴近生活   写作来源于生活,是作者在生活中的总结和概括。例如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描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是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这段文字写出了荷塘月色的朦胧美。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一个“泻”字给人一种乳白色而又鲜明欲滴的实感;一个“浮”字把水气、月色交织以及雾的轻柔自上而下写活了。通过叶、花的安谧、恬静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那么,作者对朦胧月色下的荷塘为何刻画得如此逼真感人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他细致入微的观察、感悟和思考,最后从生活中概括、归纳出来,才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不贴近生活,空洞无物,难以写出一篇好文章。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搬硬套,随意堆砌词句,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到头来词不达意,文不对题。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倡导学生全景式地贴近生活,用自己的眼和心去观察、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在写作中“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   二、引导学生广泛积累   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耐心整理。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一旦作文即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文章,注重搜集写作材料,就像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就是要多读书,书读得越多,知识才会越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如有“神”助。当然,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还要会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过:“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深思熟虑,认真搜集,融会贯通,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转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水到渠成,内容应笔而生,犹如泉涌,滔滔不竭,下笔方能成章。   三、鼓励学生借鉴、创新   人们的学习过程主要来源于间接知识,要有选择性地借鉴前人的知识精华。效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效仿有较强的针对性,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鼓励效仿和借鉴范文。即使刚模仿时比较生硬,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好的文章我们可以效仿其中的篇章结构、遣词造句、思想风格等。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效仿过古人的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效仿。效仿是创新的一步,是创新的源泉,但不能一味地效仿,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效仿时还要加以创新,树立好文风。   四、说写巧结合   在平常生活中,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学生屡见不鲜,一旦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有些虽说了半天也没有表达清楚,他们所说的内容并没有认真细致地进行归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在写作中就必须严格要求围绕中心选择素材,并恰如其分地布局到文章当中。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先构思好,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该要,哪些不该要,哪些先说,哪些后说,然后对所说的内容认真地进行归纳整理。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培养学生口头作文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结合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的能力,而且通过口头语言的叙述,进而提高其书面语言表达的能力,使学生说、写达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的目的。   五、写片段、记日记   写片段、记日记是训练写作的基本功,篇幅短小,结构简单,所需时间又不多,是学生茶余饭后均可进行的写作。一般地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以巩固其写作的基础。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仅可以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为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强调学生多练笔,大至评论国事,小至遣词造句,只要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都可随笔记录。这样,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作文时还可就地取材,信手拈来,这对训练写作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作者单位:贵州省兴义市第四中学。


相关文章

  • 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摘 要] 高中英语写作能力是高中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只有依靠长期积累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本文针对高中英语教学展开讨论,分析了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查看


  • 大学生如何提高公文写作水平和质量
  • [摘要] 公文写作是大学生写作水平的体现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必要竞争能力,但是目前一些大学生的公文写作水平能力令人堪忧.提高公文写作水平,首先要从造成目前公文写作现状的根源入手,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其中的弊端,找出提高大学生公文写作水平的方法,保 ...查看


  • 小学高年级作文辅导
  • 小学高年级作文辅导 谈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 这是一篇关于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高年级作文教学,高年级小学生,读书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明确定位:就写作而言,小学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培养作家,而是培养愿写.会写.爱写的素质学生,帮助学生克 ...查看


  • 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新途径
  • 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新途径 宋宇 贵州省织金县实兴中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传统英语写作方法逐渐暴露出不足.探索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新途径就十分有其必要性.本论文重在阐述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新途径.新途径有:LSRW(优 ...查看


  • 英语写作_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重新定位
  • 2003年5冗外语教学 May.2009 第2l巷第3期 ForeignLanguageEducation V01.2I No 3 英语写作:课程目标与教学方法的重新定位 刘爱英 (四川外语学院科研处重庆400031) 摘要:英语写作课具有 ...查看


  • 高中生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英语写作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写作能力是以读和听为基础的, 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其他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写作能力;良好的习惯;摘要写作 [Abstract]the pu ...查看


  • 科研成果浅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 浅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写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教师教学的难点.只有突破这一难关,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能只靠几节作文指导课和讲读课,它需要多方 ...查看


  •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几种方法]
  •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浅谈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几种方法> 书面表达是近几年初中英语中考的重要题型,是一种反映学生表达.传递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语言交流能力的十分重要的语言测试手段,同时也是用于测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活用能力的 ...查看


  • 语文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语文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作者:黄倩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4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与深化,在语文教学当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重点 ...查看


  • 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_4
  • 中学生英语写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 张秀珍 内容提要:写作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因 此,加强写作训练.打好写作基础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或者说在培养学生 的交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