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2004年/05月/17日/
我国对外投资起步比较晚, 但增长速度较快十年间, 对外投资年均增
长76. 8%面对这种形势, 我们应如何把握对外投资的战略目标? 作者提出
我国对外投资的战略选择
我国对外投资起步比较晚, 从1979年开始才有计划地对外投资。截止到2003年10月底, 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非金融类中资企业7360家, 中方协议投资额110亿美元。
我国对外投资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对外投资规模小。
同我国吸收的国外投资相比, 我国的对外投资额还非常小。
二是对外投资年增长速度快。从1993年 2002年10年间, 对外投资平均增长76. 8%。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 我国对外投资发展将更加迅猛。
对外投资的原则与目标
发展对外投资是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的客观要求, 也是我国多年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后的必然趋势。开展对外投资, 有利于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
一、我国对外投资的基本原则是要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增长。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 改革与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双翼。对外投资要符合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要从总体上把握开展对外投资的方向。我国对外投资要把对外投资的宏观效益与海外投资企业的自身效益结合起来。对外投资项目, 要在搞好项目自身效益的基础上, 促进我国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扩大出口。
二、我国对外投资应以出口导向型投资为主目标。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来说在世界上还比较落后,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属于赶超型的发展战略, 而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能则是迅速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赶超战略的最有效途径。因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及管理应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首要目标。所以对外投资应首先着眼于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出口以及通过对外投资来带动新的出口。
我们应积极发展输出适用技术型对外投资和研究开发型对外投资。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研究开发型投资必须在我国对外投资目标中占重要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我国处于产品生产周期的最后阶段的落后局面。另一方面, 以输出适用技术为特征的对外投资, 对于提高我国技术的创新能力、再生能力和适应能力, 对于增强我国的自力更生能力, 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们还应积极开展以资源开发为导向的对外投资。虽然我国地大物博, 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 到2020年, 我国的石油需要量将达到4亿吨, 而自产石油供给缺口将继续扩大。从长远来看, 一些能源资源项目投资必须从战略上给予重视, 以维护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我国的对外投资战略, 主要包括我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和行业战略、对外投资的主体定位战略等。
一、对外投资的地区和行业战略。我国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时, 应该按照比较优势原则, 主要投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产业。首先, 我国可以较好地利用我们在技术上的相对优势, 扩大对东道国的出口。其次, 一些发展中国家不仅需要先进产品和技术, 而且更需要相对陈旧的 适用产品和技术! 。而我国企业则拥有这方面的相对优势, 迎合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要求。
我国在对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时, 在行业上应着眼于高技术行业。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 我国在发达国家的投资应偏重于高技术行业, 以发挥后发优势。首要目的是要获得其最新生产技术、管理销售技能, 实现我国的产业升级。
二、对外投资主体定位战略。跨国公司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 因而跨国公司的发展问题是我国对外投资战略与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这些跨国公司去海外投资, 参与国际竞争, 是发展我国海外投资的关键所在。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 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宜采取的策略是:
在企业规模上应以发展专业性公司为主, 建立横向型跨国公司。横向型跨国公司的主要优势是在于它能内部转让国内生产中形成的诸如生产技术、市场销售技能和商标等无形资产优势。此外, 横向跨国公司要求母公司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也较少, 所以对经济实力不十分强、刚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经验并不丰富的我国企业来说, 横向跨国公司是十分可行的模式。
在投资形式上, 应以合资形式为主。采取合资形式, 一方面可以弥补我方资金不足的缺陷,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合资形式和东道国共同经营、共担投资风险, 并且还可避免国有化等政治风险, 可避免伤害当地居民的民族感情, 缓和因投资而可能引起的摩擦。此外, 还可利用东道国合作方熟悉当地情况、关系广、人缘熟的优势, 能多为公司招揽项目。
对外投资的宏观管理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整体经济水平还不高, 竞争力较弱, 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 很难改变我国处于产品生产周期的最后阶段的落后局面。因此要大力扶持一批跨国企业, 使其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同时, 要充分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来保证我国跨国企业健康发展; 设立专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管理机构, 对海外投资进行宏观协调和统一管理, 并制定相应政策; 要认真处理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问题, 切实把握跨国企业的发展速度, 要使海外投资的发展适合我国国力的可能, 并服从于国内经济建设全局。我们要制定我国海外投资的鼓励和保护性措施:
一、对海外投资所能提供的鼓励性措施主要有:提供信贷与津贴以增强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特别是对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海外项目要予以津贴支持; 为海外投资前进行的调查与可行性研究提供资金津贴, 为项目提供贷款担保等; 提供东道国投资机会的信息, 帮助选择并认定合资经营对象, 制定技术协助计划、设立投资咨询服务活动等等。
二、对海外投资的保护性措施涉及的是对海外投资所受待遇与利益保护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海外投资的风险问题以及避免双重课税, 对此通常可采用的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同东道国签订双边投资促进与保护条约, 包括避免双重课税协定等; 二是通过我国官方机构对在东道国的投资给予政治风险方面的担保, 如美国 海外私人投资公司! 对其投资者担保政治风险。文/中国人民大学赵恩渊
经济日报/2004年/05月/17日/
我国对外投资起步比较晚, 但增长速度较快十年间, 对外投资年均增
长76. 8%面对这种形势, 我们应如何把握对外投资的战略目标? 作者提出
我国对外投资的战略选择
我国对外投资起步比较晚, 从1979年开始才有计划地对外投资。截止到2003年10月底, 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和备案设立的境外非金融类中资企业7360家, 中方协议投资额110亿美元。
我国对外投资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对外投资规模小。
同我国吸收的国外投资相比, 我国的对外投资额还非常小。
二是对外投资年增长速度快。从1993年 2002年10年间, 对外投资平均增长76. 8%。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 我国对外投资发展将更加迅猛。
对外投资的原则与目标
发展对外投资是国际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的客观要求, 也是我国多年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后的必然趋势。开展对外投资, 有利于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
一、我国对外投资的基本原则是要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协调稳定持续增长。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 改革与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双翼。对外投资要符合我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 要从总体上把握开展对外投资的方向。我国对外投资要把对外投资的宏观效益与海外投资企业的自身效益结合起来。对外投资项目, 要在搞好项目自身效益的基础上, 促进我国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扩大出口。
二、我国对外投资应以出口导向型投资为主目标。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来说在世界上还比较落后, 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属于赶超型的发展战略, 而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技能则是迅速地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现赶超战略的最有效途径。因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及管理应是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首要目标。所以对外投资应首先着眼于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出口以及通过对外投资来带动新的出口。
我们应积极发展输出适用技术型对外投资和研究开发型对外投资。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研究开发型投资必须在我国对外投资目标中占重要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改变我国处于产品生产周期的最后阶段的落后局面。另一方面, 以输出适用技术为特征的对外投资, 对于提高我国技术的创新能力、再生能力和适应能力, 对于增强我国的自力更生能力, 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我们还应积极开展以资源开发为导向的对外投资。虽然我国地大物博, 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例如, 到2020年, 我国的石油需要量将达到4亿吨, 而自产石油供给缺口将继续扩大。从长远来看, 一些能源资源项目投资必须从战略上给予重视, 以维护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我国的对外投资战略, 主要包括我国对外投资的地区和行业战略、对外投资的主体定位战略等。
一、对外投资的地区和行业战略。我国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时, 应该按照比较优势原则, 主要投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产业。首先, 我国可以较好地利用我们在技术上的相对优势, 扩大对东道国的出口。其次, 一些发展中国家不仅需要先进产品和技术, 而且更需要相对陈旧的 适用产品和技术! 。而我国企业则拥有这方面的相对优势, 迎合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要求。
我国在对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时, 在行业上应着眼于高技术行业。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 我国在发达国家的投资应偏重于高技术行业, 以发挥后发优势。首要目的是要获得其最新生产技术、管理销售技能, 实现我国的产业升级。
二、对外投资主体定位战略。跨国公司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 因而跨国公司的发展问题是我国对外投资战略与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依靠这些跨国公司去海外投资, 参与国际竞争, 是发展我国海外投资的关键所在。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状况, 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宜采取的策略是:
在企业规模上应以发展专业性公司为主, 建立横向型跨国公司。横向型跨国公司的主要优势是在于它能内部转让国内生产中形成的诸如生产技术、市场销售技能和商标等无形资产优势。此外, 横向跨国公司要求母公司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也较少, 所以对经济实力不十分强、刚开始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经验并不丰富的我国企业来说, 横向跨国公司是十分可行的模式。
在投资形式上, 应以合资形式为主。采取合资形式, 一方面可以弥补我方资金不足的缺陷,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合资形式和东道国共同经营、共担投资风险, 并且还可避免国有化等政治风险, 可避免伤害当地居民的民族感情, 缓和因投资而可能引起的摩擦。此外, 还可利用东道国合作方熟悉当地情况、关系广、人缘熟的优势, 能多为公司招揽项目。
对外投资的宏观管理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整体经济水平还不高, 竞争力较弱, 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 很难改变我国处于产品生产周期的最后阶段的落后局面。因此要大力扶持一批跨国企业, 使其在国际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同时, 要充分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来保证我国跨国企业健康发展; 设立专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管理机构, 对海外投资进行宏观协调和统一管理, 并制定相应政策; 要认真处理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问题, 切实把握跨国企业的发展速度, 要使海外投资的发展适合我国国力的可能, 并服从于国内经济建设全局。我们要制定我国海外投资的鼓励和保护性措施:
一、对海外投资所能提供的鼓励性措施主要有:提供信贷与津贴以增强跨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特别是对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海外项目要予以津贴支持; 为海外投资前进行的调查与可行性研究提供资金津贴, 为项目提供贷款担保等; 提供东道国投资机会的信息, 帮助选择并认定合资经营对象, 制定技术协助计划、设立投资咨询服务活动等等。
二、对海外投资的保护性措施涉及的是对海外投资所受待遇与利益保护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海外投资的风险问题以及避免双重课税, 对此通常可采用的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同东道国签订双边投资促进与保护条约, 包括避免双重课税协定等; 二是通过我国官方机构对在东道国的投资给予政治风险方面的担保, 如美国 海外私人投资公司! 对其投资者担保政治风险。文/中国人民大学赵恩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