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东汉与西汉合称汉朝。下列有关东汉末年局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政局混乱 B.经济发展

C.国富民强 D.中央集权

2.(2011·广西贵港)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哪一个军阀( )。

A.刘备 B.袁绍 C.孙权 D.刘禅

3.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蜀相》诗中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的“老臣”指的是( )。

A.曹操 B.周瑜

C.诸葛亮 D.孙权

4.图文结合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示意图与哪一战役有关(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5

参考答案: 1. 答案:A

2. 答案:B

3. 答案:C

4. 答案:D

1.下列对东汉末年的描述,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

①群雄并起 ②军阀混战 ③名存实亡 ④皇权强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C.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D.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3.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几幅连环画以及影视剧照,其中反映官渡之战的图片是( )。

5.“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阳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袁绍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6.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 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下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 )。

A.成都 B.长安

C.洛阳 D.建业

8.结束三国鼎立并于280年统一全国的政权是( )。

A.东汉 B.西晋

C.魏 D.吴

9.下列为下图故事梗概,请判断正误。

公元200年,曹操发兵南下,企图完成统一战争,但在赤壁一带遭遇孙刘联军的顽强阻击。由于曹军不习水战,经不住黄河之水对战船的冲击,所以采取连环计策,把战船用铁链统统连了起来。这一致命的弱点被诸葛亮的部将黄盖发现,他建议用诈降计和火攻策破之。一天夜里,东北风起,十艘装满浸油柴草的战船乘着风势驶向北岸。冲天大火很快蔓延开来,并波及岸边的营寨,曹军大败,损失人马过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

这段故事的叙述中有许多错误,你能说出5处吗?

10.阅读材料:

材料一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三国》主题曲《英雄往来天地间》

大梦方觉 山川依旧

古战场上 几度春秋

路没有头 情不能收

检点平生 志未筹

青梅煮酒 要把话儿说透

天下英雄 谁是英雄

烈火飞舟 你必须回头

江东子弟也风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周郎”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3)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欣赏他的原因。

11.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给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2)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倒退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3)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参考答案: 1. 解析:东汉末年,国家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皇权衰弱。

答案:A

2. 解析: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分析四个选项,很显然B、C两项属于经济方面,D项属于军事方面,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 解析:从时间和事件可以确定该战役是官渡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巨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7年,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

答案:C

4. 解析:火烧乌巢发生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采取许攸的计谋,烧毁袁绍军粮。 答案:C

5. 解析:“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的是刘备为了招揽人才,请出在襄樊隆中的诸葛亮,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6. 解析:曹操生前并没有称帝,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

答案:A

7. 解析:图中a区所示政权是蜀,其都城是成都。

答案:A

8. 答案:B

9. 答案:200——208年;黄河——长江;诸葛亮——周瑜;东北风起——东南风起;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10. 参考答案:(1)赤壁之战。周瑜。

(2)魏国、蜀国和吴国。曹丕、刘备、孙权。

(3)如欣赏曹操,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善于谋略。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促进了北方生产的发展。

11. 参考答案:(1)①曹操,②袁绍,③刘备,④孙权,⑤曹操;A魏,B蜀,C吴。

(2)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割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了局部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从这些史实看,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应该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他也不是汉朝的奸臣。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惟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

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了北方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及诗人。

三国鼎立

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城濮之战

2.(2010·湖北咸宁)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

A.200年 B.208年 C.220年 D.222年

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

A.士兵不习水战 B.骄傲轻敌 C.后方起兵 D.士兵疲惫

4.下图中的故事发生在 „( )

A.官渡之战前 B.赤壁之战前 C.蜀汉政权建立后 D.西晋建立时

5.“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林俊杰的歌曲《曹操》深受大家喜爱。那么,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6.(2010·福建漳州)下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 „( )

A.成都 B.长安 C.洛阳 D.建业

7.阅读下列材料:

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请完成:

(1)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谁?

(2)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诗?

(3)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参考答案: 1. 答案:A

2. 答案:A

3. 解析:官渡之战中袁绍骄傲轻敌,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这是他们失败的共同原因。

答案:B

4. 答案:B

5. 答案:B

6. 解析:图中a区所示政权是蜀,其都城是成都。 答案:A

7. 参考答案:(1)诸葛亮。

(2)功盖三分国。

(3)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孟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

A.曹操和孙权 B.袁绍和曹操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2.东汉末年,曹操在强敌如林的情况下,最终统一了北方,他所具备的条件是( )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②三次发布求贤令,招贤纳士重人才 ③实行屯田,保证部队的军粮供应 ④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官渡之战的性质是( )

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

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

4.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是我们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曹操没能做到( )

A.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 B.基本上统一北方

C.指挥赤壁之战 D.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6.三国时期称帝的是( )

A.曹操、刘备、孙权 B.曹操、诸葛亮、孙策

C.曹丕、刘备、孙权 D.曹丕、诸葛亮、孙权

7.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于公元3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其中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是( )

A.魏 B.蜀汉 C.吴 D.东晋

8.下图所示局面中的魏国定都于( )

三国鼎立示意图

A.长安 B.建业 C.成都 D.洛阳

9.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给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2)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倒退吗?请说一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3)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10.吴宇森的史诗巨作《赤壁(下)》在北京举行了首映新闻发布会,13位主演齐齐亮相,场面颇为壮观。导演吴宇森在发布会上为感谢主演们对电影所作出的努力,用上了古代的“授印”之礼。帝王印赠给了张丰毅扮演的魏国“统帅”,智者印则是送给了金城武和梁朝伟扮演的人物(如下图)。请完成:

(1)图1张丰毅饰演的人物曾经一统北方,他是谁?在他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张丰毅在饰演此人物时会演出他的什么气质?

(2)图2金城武扮演的人物足智多谋,蜀国建立后,他担任丞相。请问他是谁?请写一个与他有关的成语。

(3)图3是梁朝伟饰演的水军大都督,“风流倜傥,英姿勃发”。在“赤壁”一战中,他使用什么方法大败曹军?

(4)赤壁一战的结果是曹操没有想到的,孙刘联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此役对当时的形势有何影响?能说明什么?

参考答案: 1. 答案:B

2. 解析:①②③是曹操为势力壮大所采取的措施。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此后,他又陆续消灭北方其他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

答案:D

3. 答案:A

4. 答案:C

5. 解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都城洛阳。

答案:D

6. 答案:C

7. 解析:东汉末年,曹操通过官渡之战等陆续消灭了北方其他军阀,统一北方;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答案:A

8. 解析:三国中魏国的都城在洛阳。

答案:D

9. 参考答案:(1)①曹操 ②袁绍 ③刘备 ④孙权 ⑤曹操 A魏 B蜀 C吴

(2)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割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魏、蜀、吴统治者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

出,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从这些史实看,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应该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我认为他不是汉朝的奸臣。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

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了北方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及诗人。(言之有理即可)

10. 参考答案:(1)曹操。官渡之战。霸气、雄才大略。

(2)诸葛亮。三顾茅庐。

(3)火攻的方法。

(4)孙刘联军擅长水战,水军实力占优势;联军指挥得当,特别是火攻策略的实施。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说明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不成熟。

1.东汉与西汉合称汉朝。下列有关东汉末年局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政局混乱 B.经济发展

C.国富民强 D.中央集权

2.(2011·广西贵港)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了哪一个军阀( )。

A.刘备 B.袁绍 C.孙权 D.刘禅

3.唐代大诗人杜甫在《蜀相》诗中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的“老臣”指的是( )。

A.曹操 B.周瑜

C.诸葛亮 D.孙权

4.图文结合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示意图与哪一战役有关(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5

参考答案: 1. 答案:A

2. 答案:B

3. 答案:C

4. 答案:D

1.下列对东汉末年的描述,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

①群雄并起 ②军阀混战 ③名存实亡 ④皇权强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事集团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招贤纳士,实行屯田

C.奖励农耕,发展生产 D.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3.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几幅连环画以及影视剧照,其中反映官渡之战的图片是( )。

5.“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阳隆中,下列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袁绍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6.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 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下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 )。

A.成都 B.长安

C.洛阳 D.建业

8.结束三国鼎立并于280年统一全国的政权是( )。

A.东汉 B.西晋

C.魏 D.吴

9.下列为下图故事梗概,请判断正误。

公元200年,曹操发兵南下,企图完成统一战争,但在赤壁一带遭遇孙刘联军的顽强阻击。由于曹军不习水战,经不住黄河之水对战船的冲击,所以采取连环计策,把战船用铁链统统连了起来。这一致命的弱点被诸葛亮的部将黄盖发现,他建议用诈降计和火攻策破之。一天夜里,东北风起,十艘装满浸油柴草的战船乘着风势驶向北岸。冲天大火很快蔓延开来,并波及岸边的营寨,曹军大败,损失人马过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

这段故事的叙述中有许多错误,你能说出5处吗?

10.阅读材料:

材料一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材料二 《三国》主题曲《英雄往来天地间》

大梦方觉 山川依旧

古战场上 几度春秋

路没有头 情不能收

检点平生 志未筹

青梅煮酒 要把话儿说透

天下英雄 谁是英雄

烈火飞舟 你必须回头

江东子弟也风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周郎”指的是谁?

(2)材料二中“三国”指哪三国?三国的建立者分别是谁?

(3)三国时期,英雄辈出,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位,请用一句话说明你欣赏他的原因。

11.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给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2)统一是历史的主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倒退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3)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参考答案: 1. 解析:东汉末年,国家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皇权衰弱。

答案:A

2. 解析: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要求的是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分析四个选项,很显然B、C两项属于经济方面,D项属于军事方面,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 解析:从时间和事件可以确定该战役是官渡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巨鹿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7年,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

答案:C

4. 解析:火烧乌巢发生在官渡之战中,曹操采取许攸的计谋,烧毁袁绍军粮。 答案:C

5. 解析:“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的是刘备为了招揽人才,请出在襄樊隆中的诸葛亮,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6. 解析:曹操生前并没有称帝,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

答案:A

7. 解析:图中a区所示政权是蜀,其都城是成都。

答案:A

8. 答案:B

9. 答案:200——208年;黄河——长江;诸葛亮——周瑜;东北风起——东南风起;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10. 参考答案:(1)赤壁之战。周瑜。

(2)魏国、蜀国和吴国。曹丕、刘备、孙权。

(3)如欣赏曹操,因为他有远大的志向,善于谋略。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了北方,促进了北方生产的发展。

11. 参考答案:(1)①曹操,②袁绍,③刘备,④孙权,⑤曹操;A魏,B蜀,C吴。

(2)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割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实现了局部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从这些史实看,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应该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他也不是汉朝的奸臣。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断,惟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

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了北方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及诗人。

三国鼎立

1.奠定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城濮之战

2.(2010·湖北咸宁)曹操军队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军队的官渡之战发生于哪一年( )

A.200年 B.208年 C.220年 D.222年

3.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失败一方主观上的共同原因是( )

A.士兵不习水战 B.骄傲轻敌 C.后方起兵 D.士兵疲惫

4.下图中的故事发生在 „( )

A.官渡之战前 B.赤壁之战前 C.蜀汉政权建立后 D.西晋建立时

5.“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林俊杰的歌曲《曹操》深受大家喜爱。那么,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6.(2010·福建漳州)下图《三国政权形势图》中a区所示政权的都城在 „( )

A.成都 B.长安 C.洛阳 D.建业

7.阅读下列材料:

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请完成:

(1)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谁?

(2)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诗?

(3)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参考答案: 1. 答案:A

2. 答案:A

3. 解析:官渡之战中袁绍骄傲轻敌,赤壁之战中曹操骄傲轻敌,这是他们失败的共同原因。

答案:B

4. 答案:B

5. 答案:B

6. 解析:图中a区所示政权是蜀,其都城是成都。 答案:A

7. 参考答案:(1)诸葛亮。

(2)功盖三分国。

(3)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七擒孟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封建军阀是( )

A.曹操和孙权 B.袁绍和曹操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2.东汉末年,曹操在强敌如林的情况下,最终统一了北方,他所具备的条件是( )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②三次发布求贤令,招贤纳士重人才 ③实行屯田,保证部队的军粮供应 ④官渡之战,打败袁绍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官渡之战的性质是( )

A.军事割据集团的争霸兼并战争 B.农民起义军反封建王朝的战争

C.皇族内部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 D.少数民族反对民族压迫的战争

4.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①都发生在三国时期 ②都是我们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5.东汉末年,割据一方的曹操没能做到( )

A.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 B.基本上统一北方

C.指挥赤壁之战 D.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6.三国时期称帝的是( )

A.曹操、刘备、孙权 B.曹操、诸葛亮、孙策

C.曹丕、刘备、孙权 D.曹丕、诸葛亮、孙权

7.东汉末年,经过长期的军阀混战,相互兼并,于公元3世纪20年代,形成了三国鼎立局面。其中在中国北方建立的政权是( )

A.魏 B.蜀汉 C.吴 D.东晋

8.下图所示局面中的魏国定都于( )

三国鼎立示意图

A.长安 B.建业 C.成都 D.洛阳

9.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来说,“鼎”有三足。我国历史上曾出现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为“三国鼎立”。请你完成下列有关“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

(1)小明在学习完“三国鼎立”后,为了加强记忆,用图示给这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小结,请你把他没有完成的内容补充完整。

(2)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东汉是统一政权,而其后的三国是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倒退吗?请说一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3)有人说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是汉朝的奸臣,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运用历史的观点来表述自己的见解。

10.吴宇森的史诗巨作《赤壁(下)》在北京举行了首映新闻发布会,13位主演齐齐亮相,场面颇为壮观。导演吴宇森在发布会上为感谢主演们对电影所作出的努力,用上了古代的“授印”之礼。帝王印赠给了张丰毅扮演的魏国“统帅”,智者印则是送给了金城武和梁朝伟扮演的人物(如下图)。请完成:

(1)图1张丰毅饰演的人物曾经一统北方,他是谁?在他统一北方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关键性战役是什么?张丰毅在饰演此人物时会演出他的什么气质?

(2)图2金城武扮演的人物足智多谋,蜀国建立后,他担任丞相。请问他是谁?请写一个与他有关的成语。

(3)图3是梁朝伟饰演的水军大都督,“风流倜傥,英姿勃发”。在“赤壁”一战中,他使用什么方法大败曹军?

(4)赤壁一战的结果是曹操没有想到的,孙刘联军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此役对当时的形势有何影响?能说明什么?

参考答案: 1. 答案:B

2. 解析:①②③是曹操为势力壮大所采取的措施。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此后,他又陆续消灭北方其他军阀,基本统一了北方。

答案:D

3. 答案:A

4. 答案:C

5. 解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都城洛阳。

答案:D

6. 答案:C

7. 解析:东汉末年,曹操通过官渡之战等陆续消灭了北方其他军阀,统一北方;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 答案:A

8. 解析:三国中魏国的都城在洛阳。

答案:D

9. 参考答案:(1)①曹操 ②袁绍 ③刘备 ④孙权 ⑤曹操 A魏 B蜀 C吴

(2)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是因为,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割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魏、蜀、吴统治者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

出,完成了各自境内的相对统一,并采取了一些稳定社会、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人民生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从这些史实看,从汉朝的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既有利于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也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这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3)不同意。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应该生活在东汉末年。因为220年曹丕建立魏国,标志着东汉的结束。我认为他不是汉朝的奸臣。因为从历史事实来看,曹操能谋善

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统一了北方,结束了黄河流域长期的战乱。他重视农耕,大兴屯田,发展了北方经济。他的所作所为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曹操可以称得上是东汉末年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及诗人。(言之有理即可)

10. 参考答案:(1)曹操。官渡之战。霸气、雄才大略。

(2)诸葛亮。三顾茅庐。

(3)火攻的方法。

(4)孙刘联军擅长水战,水军实力占优势;联军指挥得当,特别是火攻策略的实施。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说明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不成熟。


相关文章

  • 三国鼎立教案
  • <三国鼎立>教案 博山七中 刘超 课 题:鲁教版历史六年级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 探究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 2.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本史实及 ...查看


  • 三国鼎立是怎样形成的
  • 三国鼎立是怎样形成的?????? 2011-12-17 11:47很爱很爱qq111 | 分类:历史话题 | 浏览2195次 分享到: 2011-12-17 11:58 天天爱答题,20元话费等你拿~ 提问者采纳 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 ...查看


  •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1
  • 第20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 ...查看


  •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 <三国鼎立>教学案例 [课标要求]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事实.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是"政权分立"中的一个代表课.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认识到" ...查看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观课报告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观课报告 由崔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总体上是一堂好课.这一堂课从大的方向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精神.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改课. 首先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具体.恰当.本课的教学 ...查看


  • 初中历史三国鼎立说课稿
  • <三国鼎立>说课稿 说课内容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下面,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 ...查看


  • 七年级上册历史重点总结
  • 七年级上册历史总复习 第一学习主题: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170 2.距今约70万年-20 北京西南的周口店,他们的体质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与现代人有明显的差别.个子略比现代人稍矮, ...查看


  • 第1课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 第一学习主题 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 ...查看


  • 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课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识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时间.特点.历史作用2.识记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三国经济概况. 分析: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认识:从东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