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震云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新写实小说不避生活的平庸和琐碎,细致入微的描写了日常家居生活和工作单位的零零总总。作者以感性的方式通过平淡生活表面下的沉重和人与生活对抗中的渺小真实的还原了繁琐的庸碌生活本相,再现了小人物或底层人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虽然小说一直在用庸碌的琐碎生活描写,但又没有流于平庸和琐碎,作者用鲜明特色的“刘氏幽默”直面灰色人生,还原本来生活,理解和注解了生命。 关键词:庸碌生活 新写实主义 “刘氏幽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间,短短十几年,一种“大众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大众文化的主流。 在“书写衣食住行、关注人生冷暖”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一种新的大众文学样式――“新写实小说”由此产生。本文拟在通过刘震云笔下《一地鸡毛》的庸碌生活,探寻琐碎庸常下面思想的广阔与深刻,从而解读写实作家刘震云的幽默智慧。 一、被“刘氏幽默”消解的庸碌生活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有一个共同点:来源于生活,是一种艺术方法。写实小说作家刘震云就是一位把幽默做到极致的大师。刘震云认为,在他人的作品中,所谓“幽默”笑的是词语,是事件,皆在表面;而自己所推崇的“幽默”,说的是事件背后的不同见识,保质期特别长。他的幽默是那而不带表情的,表面看似漫不经心,却深谙卖弄关子之道。的确他写故事的幽默智慧能让人笑着哭泣,笑得越狠,哭得越痛。这也就是刘氏幽默的智慧。 小说《一地鸡毛》其实写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故事围绕北京的小市民小林的生活,由排队买豆腐忘放冰箱开始的小如芝麻的事情展开,然后又由老婆调动工作,孩子入托,老家来人以及帮以前的同事卖鸭子收钱的鸡毛蒜皮小事一步一步的叙说,最终呈现了那个时代的庸碌生活和人情事故。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刘震云就是一位反讽的语言大师。他的幽默语言,字字生辉。刘氏幽默的语言本色是:机智幽默,且朴实而略带微讽。他要的幽默功效是:哭了之后,转念一想,又扑哧笑了。过后想起,仍很酸楚。所谓相同的人和事,不同的言和理。的确,刘震云所说的幽默就是当时听着没啥,过后仔细琢磨,总能让人会心一笑。胡克清曾把王朔和刘震云并称为京城两利嘴,但刘震云的语言则更内敛含蓄,刘震云的调侃引发的笑是“嘿嘿嘿”,王朔的比较锋芒毕露,往往引发的是哈哈大笑。 二、酸楚的幽默功效-用实话消解“庸碌生活” 《一地鸡毛》写出来后,起先大家并没看好这部作品,认为很琐碎,不是完整的故事。但很快《一地鸡毛》就成为了“新写实派”的开创作品。起了个大早去排队买豆腐的小林曾今这样抱怨:“天底下穷人多了真不是好事”。因为比小林起得早去排队的人很多,又因为快轮到自己时,严格卡时的上班时间也到了,小林再也不知道去抱怨谁,他知道也不能怨这些和他一样的穷人。所以,他只能感叹或者抱怨上苍对穷人的不公。可是在观者看来这种语言的幽默,是一种很随意的幽默,它淡淡的、不经意间的自然流露,让人发愣、深思、顿悟、大笑之后又让人回味无穷的幽默,不仅幽默,而且还“冷”。 又如:作者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晚饭是一个炒豆角,一个炒豆芽,一碟子小泥肠,一碗昨天剩下的杂烩菜。小泥肠主要是让孩子吃的,其它三个菜是让小林、小林老婆和保姆吃的。但保姆不吃剩菜,说她一吃剩菜就闹肚子。为此小老婆还和保姆吵过一架,说你倒成贵族了,我还吃剩菜,你倒闹肚子,过去你在农村吃什么来着?保姆便又哭又闹,闹罢工,要换人家。最后还是小林从中斡旋,才又把她留下。把人留下人家就有了资本,从此更不吃剩菜。小林老婆也没办法,吃饭时只好和小林先吃剩菜,剩菜吃完再吃新的。吃饭时孩子很闹,抓东抓西的,看样子有些想流鼻涕,小老婆怀疑她是否感冒了。好歹把饭吃完,已经快八点半了。按照惯例,这时保姆洗碗,小林给孩子洗澡,老婆应该上床睡觉。”平民的生活气息迎面扑来,油盐酱醋的味道就在这晚饭的进行中,用琐碎诉说的琐碎把庸俗的生活淋漓尽致的阐述着,可是这种的庸俗却没有营造成一种反感的气氛,相反,小说中这种生活的琐碎压力在小肚鸡肠的诉说下让读者会心一笑,庸碌的生活,在作者的匠心独运的笔触下真实的留露了。又因为作者朴实而又单纯的语言,渲染了主人公真挚情感的可爱,所以这种庸碌被幽默消解了,有点阿Q的自我满足,而这种自我满足的精神正是高压力下生存人们所需要的。 王朔曾评价《一地鸡毛》为:一扫以往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传统伦理道德,绝无仅有地反映了小市民的真实生活。的确,《一地鸡毛》做到了消解神圣、还原世俗生活的真实。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了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 有人曾经问刘震云:和你交流,读你作品,大家都觉得你特别幽默,如果想提升自我的幽默感,有何建议?他说:“说实话最幽默”。作者的语言是活生生现实版,酸楚而又无奈生活的用无奈的现实去表达,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苦难是冰,幽默是水,我们的这个民族苦难特别多,用苦难来化解苦难是化解不了的,但如果你换成一种幽默的态度,可能这个苦难就会变成一块冰,冰掉在幽默的水里,很快就会化掉。 三、幽默艺术下的人文关注 有读者评价说的:“其实刘震云的那些故事都不算什么,也就太阳底下那些事儿,可他就是叫你哭笑不得。” 小说塑造的人物是普通百姓,人们在他们身上不难找到自己的影子,小说演绎着大众文化的万种风情,消解了读者与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精神隔膜,让读者面对生命之真实,从而产生精神共鸣,小说的大众化写作影响深远。小说看似白开水般的在记录一般人的生活,但通过仔细品读能够感受到作品内在的深意、感受到作者独特的幽默智慧。他的幽默智慧,不是笑过之后就忘记,令人忍俊不禁的智慧火花背后,往往隐藏了更深一层的意义。 小说《一地鸡毛》中的小两口也老嘀咕怎样对付保姆,但是小人物的善良和仁慈之心还是起了作用,文中写到“保姆一走,小林老婆又哭了,觉得保姆在这干了两年多,把孩子看大,现在这么走了很不好,赶忙让小林到阳台上,给保姆再扔下一个月的工资”,这个行为对于并不宽裕的他们来说很不容易。平庸琐碎的生活在小林精神上造成的压抑与伤害。在文中可以从这样的细节看出来:“老婆入睡快,醒来脑子也清醒的快,不像小林,睡觉醒来半天都是木的,得半个小时才能缓过来。”作者就是要让读者看见小林和现实的游离,在睡梦和清醒间有一段空白的缓冲,这是陌生周围世界,拒绝现状的一种方式。在《一地鸡毛》中表现的最突出的要算小林的人生哲学:自我解嘲的精神胜利法。类同于鲁迅笔下的阿Q,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弱者无法获得时候的自我安慰。 在小说《一地鸡毛》中作者笔下的小林甘做普通市民,承认卑微,适应卑微,不仅如此,还尽量保持乐观,还要在平淡的人生中寻找和品味那一丝一屡的快乐。这种“快乐”的产生证明了芸芸众生与生俱来的生命力量,证明了最质朴的底层人生存本身所蕴含的耐力、毅力,同时这“快乐”更包含了小人物的无奈与辛酸。不是理想不重要,而是整个社会所提供的生存机制中存在太多的倾斜度,多数人难以得到更为公平、公正的实现自我理想的机会。所以“理想”贬值了、降格了,变为只要能够“活着”就证明了个体的存在。如对小林老婆的描写:小林的老婆没结婚之前是一个静静的、眉清目秀的姑娘。甚至与她在一起,小林能感到淡淡的诗意。没想到几年之后,这位安静的富有诗意的姑娘,会变成一个爱唠叨、不梳头、还学会夜里滴水偷水的家庭妇女!再如对小林的大学同学“小李白”的描写:当年在学校时喜欢写诗,“小李白”很有才,又勤奋,平均一天写三首诗,诗在一些报刊还发表过,豪放洒脱,上下几千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在话下。现在却成了一个买板鸭的个体经营户!当小林问:还写诗吗?“小李白”朝地上啐了一口浓痰:"狗屁!那是年轻时不懂事!诗是什么,诗是搔首弄姿混扯蛋!如果现在还写诗,不得饿死!混呗!活脱脱的换了一个人似的。因为活着的现实,小人物们人们承认了卑微,适应了卑微,不仅如此,还尽量保持了乐观!尽管《一地鸡毛》的叙写是这样的低调和平淡,但绝望的情绪还是曲折地传达出来,由此也就意味着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立场艰难的保持。它活生生地勾画出人们所处的那种无可抗挣的处境,揭示出这种处境的荒谬性。作品叙述的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又都被揭露为无价值,正是这无价值本身构成了人生的沉重。再如小林被一拉去帮忙收帐,起初感到很不好意思,觉得是丢人现眼的事,可是没几天下来,很容易地就挣到了钱,他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小说中形容他的心态:“小林感到就好像当娼妓,头一次接客总是害怕、害臊,时间一长,态度就大方了,接谁都一样。”小说对关注的转变达到了一种认识的高度,也吻合了现实。 四、刘氏幽默”影响下的渐行渐远的“庸碌生活” 具有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双重生活体验的写实作家刘震云灵魂深处认同平民百姓情感,他用生活和工作的的琐碎诉说琐碎,这种卑微,琐屑,非英雄化的生活是作者用他自己的幽默智慧为读者呈现的平民百姓真实而无矫饰的生存状态。揭示权威话语、精英话语覆盖下生命流动的本真状态,“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机智反讽的叙述中,幽默智慧生发的火花让读者形象生动的看到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曲折和波澜。 把人文的关怀统统抛出,把感受和想象的权利留给读者,在现实的今天,在全民蜗居的今天,我们新的价值观和精神支柱的建立不是一挥而就的那么简单,刘震云用他的幽默智慧关注现实,领悟生活,反讽人生,为建构未来新世界的我们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刘震云.一地鸡毛[M]. [2]杨联芬.中国现代小说导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3]郭宝亮.泪透人生与历史的迷雾:刘震云的小说世界[M].
摘要:刘震云是新写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新写实小说不避生活的平庸和琐碎,细致入微的描写了日常家居生活和工作单位的零零总总。作者以感性的方式通过平淡生活表面下的沉重和人与生活对抗中的渺小真实的还原了繁琐的庸碌生活本相,再现了小人物或底层人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虽然小说一直在用庸碌的琐碎生活描写,但又没有流于平庸和琐碎,作者用鲜明特色的“刘氏幽默”直面灰色人生,还原本来生活,理解和注解了生命。 关键词:庸碌生活 新写实主义 “刘氏幽默”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间,短短十几年,一种“大众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大众文化的主流。 在“书写衣食住行、关注人生冷暖”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一种新的大众文学样式――“新写实小说”由此产生。本文拟在通过刘震云笔下《一地鸡毛》的庸碌生活,探寻琐碎庸常下面思想的广阔与深刻,从而解读写实作家刘震云的幽默智慧。 一、被“刘氏幽默”消解的庸碌生活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幽默有一个共同点:来源于生活,是一种艺术方法。写实小说作家刘震云就是一位把幽默做到极致的大师。刘震云认为,在他人的作品中,所谓“幽默”笑的是词语,是事件,皆在表面;而自己所推崇的“幽默”,说的是事件背后的不同见识,保质期特别长。他的幽默是那而不带表情的,表面看似漫不经心,却深谙卖弄关子之道。的确他写故事的幽默智慧能让人笑着哭泣,笑得越狠,哭得越痛。这也就是刘氏幽默的智慧。 小说《一地鸡毛》其实写的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故事围绕北京的小市民小林的生活,由排队买豆腐忘放冰箱开始的小如芝麻的事情展开,然后又由老婆调动工作,孩子入托,老家来人以及帮以前的同事卖鸭子收钱的鸡毛蒜皮小事一步一步的叙说,最终呈现了那个时代的庸碌生活和人情事故。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刘震云就是一位反讽的语言大师。他的幽默语言,字字生辉。刘氏幽默的语言本色是:机智幽默,且朴实而略带微讽。他要的幽默功效是:哭了之后,转念一想,又扑哧笑了。过后想起,仍很酸楚。所谓相同的人和事,不同的言和理。的确,刘震云所说的幽默就是当时听着没啥,过后仔细琢磨,总能让人会心一笑。胡克清曾把王朔和刘震云并称为京城两利嘴,但刘震云的语言则更内敛含蓄,刘震云的调侃引发的笑是“嘿嘿嘿”,王朔的比较锋芒毕露,往往引发的是哈哈大笑。 二、酸楚的幽默功效-用实话消解“庸碌生活” 《一地鸡毛》写出来后,起先大家并没看好这部作品,认为很琐碎,不是完整的故事。但很快《一地鸡毛》就成为了“新写实派”的开创作品。起了个大早去排队买豆腐的小林曾今这样抱怨:“天底下穷人多了真不是好事”。因为比小林起得早去排队的人很多,又因为快轮到自己时,严格卡时的上班时间也到了,小林再也不知道去抱怨谁,他知道也不能怨这些和他一样的穷人。所以,他只能感叹或者抱怨上苍对穷人的不公。可是在观者看来这种语言的幽默,是一种很随意的幽默,它淡淡的、不经意间的自然流露,让人发愣、深思、顿悟、大笑之后又让人回味无穷的幽默,不仅幽默,而且还“冷”。 又如:作者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 “晚饭是一个炒豆角,一个炒豆芽,一碟子小泥肠,一碗昨天剩下的杂烩菜。小泥肠主要是让孩子吃的,其它三个菜是让小林、小林老婆和保姆吃的。但保姆不吃剩菜,说她一吃剩菜就闹肚子。为此小老婆还和保姆吵过一架,说你倒成贵族了,我还吃剩菜,你倒闹肚子,过去你在农村吃什么来着?保姆便又哭又闹,闹罢工,要换人家。最后还是小林从中斡旋,才又把她留下。把人留下人家就有了资本,从此更不吃剩菜。小林老婆也没办法,吃饭时只好和小林先吃剩菜,剩菜吃完再吃新的。吃饭时孩子很闹,抓东抓西的,看样子有些想流鼻涕,小老婆怀疑她是否感冒了。好歹把饭吃完,已经快八点半了。按照惯例,这时保姆洗碗,小林给孩子洗澡,老婆应该上床睡觉。”平民的生活气息迎面扑来,油盐酱醋的味道就在这晚饭的进行中,用琐碎诉说的琐碎把庸俗的生活淋漓尽致的阐述着,可是这种的庸俗却没有营造成一种反感的气氛,相反,小说中这种生活的琐碎压力在小肚鸡肠的诉说下让读者会心一笑,庸碌的生活,在作者的匠心独运的笔触下真实的留露了。又因为作者朴实而又单纯的语言,渲染了主人公真挚情感的可爱,所以这种庸碌被幽默消解了,有点阿Q的自我满足,而这种自我满足的精神正是高压力下生存人们所需要的。 王朔曾评价《一地鸡毛》为:一扫以往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传统伦理道德,绝无仅有地反映了小市民的真实生活。的确,《一地鸡毛》做到了消解神圣、还原世俗生活的真实。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了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 有人曾经问刘震云:和你交流,读你作品,大家都觉得你特别幽默,如果想提升自我的幽默感,有何建议?他说:“说实话最幽默”。作者的语言是活生生现实版,酸楚而又无奈生活的用无奈的现实去表达,正如他所说的那样:苦难是冰,幽默是水,我们的这个民族苦难特别多,用苦难来化解苦难是化解不了的,但如果你换成一种幽默的态度,可能这个苦难就会变成一块冰,冰掉在幽默的水里,很快就会化掉。 三、幽默艺术下的人文关注 有读者评价说的:“其实刘震云的那些故事都不算什么,也就太阳底下那些事儿,可他就是叫你哭笑不得。” 小说塑造的人物是普通百姓,人们在他们身上不难找到自己的影子,小说演绎着大众文化的万种风情,消解了读者与作品中人物之间的精神隔膜,让读者面对生命之真实,从而产生精神共鸣,小说的大众化写作影响深远。小说看似白开水般的在记录一般人的生活,但通过仔细品读能够感受到作品内在的深意、感受到作者独特的幽默智慧。他的幽默智慧,不是笑过之后就忘记,令人忍俊不禁的智慧火花背后,往往隐藏了更深一层的意义。 小说《一地鸡毛》中的小两口也老嘀咕怎样对付保姆,但是小人物的善良和仁慈之心还是起了作用,文中写到“保姆一走,小林老婆又哭了,觉得保姆在这干了两年多,把孩子看大,现在这么走了很不好,赶忙让小林到阳台上,给保姆再扔下一个月的工资”,这个行为对于并不宽裕的他们来说很不容易。平庸琐碎的生活在小林精神上造成的压抑与伤害。在文中可以从这样的细节看出来:“老婆入睡快,醒来脑子也清醒的快,不像小林,睡觉醒来半天都是木的,得半个小时才能缓过来。”作者就是要让读者看见小林和现实的游离,在睡梦和清醒间有一段空白的缓冲,这是陌生周围世界,拒绝现状的一种方式。在《一地鸡毛》中表现的最突出的要算小林的人生哲学:自我解嘲的精神胜利法。类同于鲁迅笔下的阿Q,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弱者无法获得时候的自我安慰。 在小说《一地鸡毛》中作者笔下的小林甘做普通市民,承认卑微,适应卑微,不仅如此,还尽量保持乐观,还要在平淡的人生中寻找和品味那一丝一屡的快乐。这种“快乐”的产生证明了芸芸众生与生俱来的生命力量,证明了最质朴的底层人生存本身所蕴含的耐力、毅力,同时这“快乐”更包含了小人物的无奈与辛酸。不是理想不重要,而是整个社会所提供的生存机制中存在太多的倾斜度,多数人难以得到更为公平、公正的实现自我理想的机会。所以“理想”贬值了、降格了,变为只要能够“活着”就证明了个体的存在。如对小林老婆的描写:小林的老婆没结婚之前是一个静静的、眉清目秀的姑娘。甚至与她在一起,小林能感到淡淡的诗意。没想到几年之后,这位安静的富有诗意的姑娘,会变成一个爱唠叨、不梳头、还学会夜里滴水偷水的家庭妇女!再如对小林的大学同学“小李白”的描写:当年在学校时喜欢写诗,“小李白”很有才,又勤奋,平均一天写三首诗,诗在一些报刊还发表过,豪放洒脱,上下几千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不在话下。现在却成了一个买板鸭的个体经营户!当小林问:还写诗吗?“小李白”朝地上啐了一口浓痰:"狗屁!那是年轻时不懂事!诗是什么,诗是搔首弄姿混扯蛋!如果现在还写诗,不得饿死!混呗!活脱脱的换了一个人似的。因为活着的现实,小人物们人们承认了卑微,适应了卑微,不仅如此,还尽量保持了乐观!尽管《一地鸡毛》的叙写是这样的低调和平淡,但绝望的情绪还是曲折地传达出来,由此也就意味着小说对于知识分子立场艰难的保持。它活生生地勾画出人们所处的那种无可抗挣的处境,揭示出这种处境的荒谬性。作品叙述的都是真实存在的,但又都被揭露为无价值,正是这无价值本身构成了人生的沉重。再如小林被一拉去帮忙收帐,起初感到很不好意思,觉得是丢人现眼的事,可是没几天下来,很容易地就挣到了钱,他也就习惯成自然了,小说中形容他的心态:“小林感到就好像当娼妓,头一次接客总是害怕、害臊,时间一长,态度就大方了,接谁都一样。”小说对关注的转变达到了一种认识的高度,也吻合了现实。 四、刘氏幽默”影响下的渐行渐远的“庸碌生活” 具有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双重生活体验的写实作家刘震云灵魂深处认同平民百姓情感,他用生活和工作的的琐碎诉说琐碎,这种卑微,琐屑,非英雄化的生活是作者用他自己的幽默智慧为读者呈现的平民百姓真实而无矫饰的生存状态。揭示权威话语、精英话语覆盖下生命流动的本真状态,“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机智反讽的叙述中,幽默智慧生发的火花让读者形象生动的看到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曲折和波澜。 把人文的关怀统统抛出,把感受和想象的权利留给读者,在现实的今天,在全民蜗居的今天,我们新的价值观和精神支柱的建立不是一挥而就的那么简单,刘震云用他的幽默智慧关注现实,领悟生活,反讽人生,为建构未来新世界的我们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刘震云.一地鸡毛[M]. [2]杨联芬.中国现代小说导论[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 [3]郭宝亮.泪透人生与历史的迷雾:刘震云的小说世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