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12月第20卷第6期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CM December 2010,20(6)
39
·方药研究·
HPLC 法研究川芎-白芍单煎及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郑春松1,叶蕻芝1,刘献祥1,罗美容2,温雪芬2,周常恩
1
(1. 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福建福州350108;2.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
目的
研究川芎-白芍单煎及共煎液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索
方法
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以乙腈-0.2%的磷
结果
阿魏酸回
两味中药配伍应用的变化规律。
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mL /min ;柱温:35℃;检测波长分别为324nm 、233nm ,测定追踪川芎-白芍共煎液与单煎液中主要有效成分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的变化。
归方程为Y =51.989X -11.444(r =0.9998),在11.7~210.6μg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RSD 为0.22%;芍药苷回归方程为Y =15.201X -29.802(r =0.9999),在16.1~966
μg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7%,RSD 为0.97%;川芎-白芍共煎液中阿魏酸
含量比川芎单煎液中平均升高24.04%,芍药苷含量比白芍单煎液中平均升高17.47%。
关键词:川芎;白芍;阿魏酸;芍药苷;单煎;共煎;高效液相色谱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627(2010)06-0039-05
结论
川
芎-白芍共煎液中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高于各单煎液中含量,两者配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药对”既是复方的一种特殊形式,又是复方的组方基础。通过“药对”化学成分的研究,有利于复方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活性成分的研究,有利于复方的剖析与理解,使之更好的应用于临床[1-2]。因此,“药对”的研究将为中药复方的配伍研究提供最基本的依据,并揭示配伍理论的规律。
川芎-白芍源于《本草求真》中,为常用活血化瘀“药对”[3-4]。据报道,阿魏酸是川芎药材水溶性提取物中的主要单体活性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等功能;芍药苷是白芍药材水溶性提取物中的主要单体活性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和逆转低血压等作用,其都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良好的疗效[5-7]。本实验采用RP-
徽)均购于福州惠好药店,由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中药生药室叶蕻芝副研究员鉴定。芍药苷对照品(批号:110736-200933)、阿魏酸对照品(批号:
110773-200611)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
品。乙腈、甲醇为色谱纯,液相用水为超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HPLC 法研究和探讨川芎、白芍两味药物单煎与共
煎液中活性成分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的变化,为传统中药组方原理、中药复方方剂分析和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2方法
2.1色谱条件色谱柱:Phenomenex Gemini C18(250*4.6mm ,5μm )色谱柱;流动相:A-乙腈,B-0.2%的磷酸梯度洗脱:0~5min 5%-10%,5~25min 10%-20%,25~45min 20%,45~60min 20%-100%;流速:0.8mL /min ;检测波长:阿魏酸为324nm ,芍药苷为233nm ;柱温:35℃;进样量:10μL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阿魏酸对照品29.25mg ,30%的甲醇定容到25mL ,即得1.17mg /mL 的溶液;芍药苷对照品40.25mg ,30%的甲醇定容到25mL ,即得1.61mg /mL 的溶液,作为
各自的对照品储备液。
1仪器与试药
Aig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G1329A 自动进样器,G1316A 柱温箱,G1315D 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 ),G1311A 四元梯度泵,G1322A 在线脱气机,Aiglent-Chemstation 化学工作站,美国Aiglent
公司。川芎药材(产地:四川)、白芍药材(产地:安
2.3供试品的制备川芎-白芍合煎液:称取川
芎、白芍各约2.5g ,混匀,用10倍量的纯水浸泡
40min 后,回流1h ;倾出提取液后,药渣用8倍量的纯水回流提取1h ,合并2次提取液,浓缩后的样品用30%甲醇定容为25mL 。川芍单煎液:称取
收稿日期:2010-05-23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0Y0029),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A 类(JA09129),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课题(2009-1-35),福建
省中医药科研重点课题(WZZG090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J01196)
作者简介:郑春松(1982—),男,硕士,主要从事骨性关节炎中药研究。
通信作者:刘献祥(1963—),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email protected]
40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0卷
川芍约2.5g ,处理方法同上。白芍单煎液:称取白芍约2.5g ,处理方法同上。
件下进行测定,结果阿魏酸的保留时间约在30.9
3结果
3.1系统性适用性试验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体积比为1∶1)10μL ,在上述选定的色谱条
min ,芍药苷的保留时间约在25.1min ,两成分峰计算色谱柱理论塔板均大于2000,峰形对称,两峰的分离度都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均大于1.5),见图1。
信号强度/m A U
时间/min
信号强度/m A U
时间/min
图1
混合对照品的色谱图(1-芍药苷,2-阿魏酸)
3.2专属性试验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各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单煎、合煎液中的其
他成分不干扰阿魏酸和芍药苷的测定。结果见图
2~图4。
信号强度/m A U
时间/min
图2
川芎单煎液的色谱图(2-阿魏酸)
3.3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吸取阿魏酸对照品归方程为:Y =51.989X -11.444(r =0.9998);芍药苷在16.1~966μg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 =15.201X -29.802(r =0.9999)。
储备液(1.17mg /mL )各1.8、1.2、0.8、0.4、0.2、0.1
mL 置1至6号10mL 棕色量瓶中,再从芍药苷对照品储备液中(1.61mg /mL )精密吸取6.0、4.0、2.5、1.0、0.5、0.1mL 分别置上述量瓶中,用30%甲醇定容。依次取上述溶液各10μL 进样检测分析,分别以阿魏酸和芍药苷的色谱峰面积(Y )为纵坐标,其对应浓度(X )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阿魏酸在11.7~210.6μg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
3.4精密度试验取供试品溶液(川芎白芍合
煎,批号为20100411)连续进样6次,每次10μL ,测定阿魏酸和芍药苷峰面积积分值,RSD 分别为
0.29%和0.55%,表明仪器具有良好的精密度。3.5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川芎、白芍、川芎-白芍样品各6份,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
第6期郑春松等:HPLC 法研究川芎-白芍单煎及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41
U
A m /度强号信时间图3/min
白芍单煎液的色谱图(1-芍药苷)
U
A m /度强号信时间/min
U
A m /度强号信时间/min
图4
川芎和白芍共煎液的色谱图(1-芍药苷,2-阿魏酸)
液,10μL 进样检测分析,结果单煎液中阿魏酸和含量小于其在合煎液中的含量,芍药苷在白芍单芍药苷含量的RSD 分别为1.36%和1.09%,共煎煎液中的含量亦小于其在合煎液中的含量,表明
液中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的RSD 分别为1.54%和
2味中药在合煎之后有利于其有效成分阿魏酸和
1.37%。
芍药苷的溶出。
3.6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4讨论
0,2,4,8,12,24h 进样测定,单煎液中阿魏酸的4.1检测波长的选择经过二极管阵列检测分RSD 为0.65%,芍药苷的RSD 为0.56%,共煎液中析,阿魏酸在324nm 处有最大吸收,芍药苷在233阿魏酸和芍药苷的RSD 则分别为1.75%和1.65%,nm 处有最大吸收。而且,川芎单煎液和合煎液在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h 内稳定。
324nm 、白芍单煎液和合煎液在233nm 处均有较3.7加样回收率试验取批号为20100411的川强的吸收,故选择在324nm 和233nm 处分别检
芎白芍合煎样品6份,分别精密加入含阿魏酸和
测分析煎煮液中的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变化。
芍药苷的对照品溶液适量,按照同样方法测定并4.2流动相和梯度的选择流动相中加入少量
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磷酸后,阿魏酸和芍药苷峰形都比较理想。在煎液3.8样品测定分别取不同批次的川芎、白芍药
中芍药苷峰附近的杂峰较多干扰比较大,经过甲材,按照“2.3”项下方法制备,并按上述色谱条件醇-水、乙腈-水、乙腈-水-冰醋酸等洗脱系统比进行测定,结果见表2。阿魏酸在川芎单煎液中的
较,且甲醇在低波长区吸收较为明显,采用最大吸
42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表1
加样回收率试验(n =6)
测得量/mg
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第20卷
指标成分阿魏酸
样本含量/mg 加入量/mg
芍药苷
0.16160.16160.16160.16160.16160.16161.43711.43711.43711.43711.43711.4371
表2
0.16380.16380.16380.16380.16380.16381.43291.43291.43291.43291.43291.43290.32520.32510.32370.32530.32440.32452.86462.85142.82632.85422.86212.847499.8799.8298.9899.9499.3699.4899.6298.7096.9598.9099.4598.42
99.58
RSD /%0.37
98.670.97
川芎-白芍合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n =6)
批号样品川芎白芍川芎白芍合煎
阿魏酸/(μg /mL )芍药苷/(μg /mL )
RSD /%
阿魏酸
芍药苷
配伍后与配伍前有效成分含量比值阿魏酸
芍药苷
2010041159.1264.6382.5598.7248.6269.63
571.96574.87177.15242.3393.84108.02
1.361.541.311.501.291.55
1.091.371.111.351.051.32
1.0932
1.0051
20100412川芎白芍川芎白芍合煎
1.19591.3679
20100413川芎白芍川芎白芍合煎
1.43211.1511
收法产生的基线有波动,本次实验所采用的梯度对峰的分离情况较理想。
影响有待于进一步实验。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对川芎-白芍共煎液中更为复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有可能从本质上阐明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揭示中药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
参考文献:
[1][2][3][4]
殷岳会. 中药方剂的配伍研究[J ]. 中医药导报,2008,14(6):
4.3阿魏酸和芍药苷的稳定性初步考查阿魏
酸结构中有酚羟基和苯环共轭的双键而使其不稳定,特别是光不稳定,配制都应存放在棕色量瓶里。低温保存下,阿魏酸在2d 后在32.481min 处明显出现一个小峰。文献报道后面的小峰为阿魏酸的顺式结构,经过波长检测光谱图及最大吸收跟阿魏酸有较大的差异,可能是阿魏酸的分解产物,观察7d 后小峰没有增大的趋势。芍药苷对照品溶液低温放置7d 后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表明芍药苷相对稳定。
124-125.
李国辉,李晓如,刘少印. 药对桂枝-羌活挥发油成分分析[J ]. 亚太传统医药,2008,4(7):14-18.
吴正平. 川芎药对配伍浅释[J ]. 陕西中医,2007,28(10):
1399.
郑春松,叶蕻芝,刘献祥,等. 药对川芎-白芍与其单味药挥发油的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研究[J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14(6):646-649. [5][6][7]
黄瑾,胡晋红,朱全刚. 阿魏酸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J ]. 中药材,2001,24(7):522-526.
吴春福.芍药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概况[J ].中药通报,
4.4川芎与白芍配伍合理性探讨川芎、白芍这
二味中药存在于多种中药复方中,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临床经验方“精制透骨消痛方”中川芎、白芍作为辅药,用以增强主药巴戟天补肾阳、壮筋骨和祛风湿的功能。本实验检测到川芎、白芍共煎后有利于其特征成分阿魏酸和芍药苷在煎液中含量的提高,表明其配伍有一定的合理性。当然,阿魏酸、芍药苷不能完全相当于川芎和白芍,且对主药以及其它各味中药含量的
[7]
1985,10(6):43-46.
ZHENG CHUN-SONG ,XU XIAO-JIE ,LIU XIAN-XIANG ,et al. Computational Pharmacology of Jingzhi Tougu Xiaotong Granule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Osteoarthritis [J ]. Acta Phys. Chim. Sin. ,2010,26(3):775-783.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12月第20卷第6期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CM December 2010,20(6)
43
闽产九节茶浸膏的质量分析
陈
强
(福建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处,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
目的
探讨建立福建三明产九节茶浸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结果
方法
采用HPLC 法测定
九节茶浸膏中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的含量。(RSD =1.82%,n =6)。
中图分类号:R282.71
结论
异嗪皮啶、迷迭香酸在0.005~0.199μg 、0.008~
0.334μg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45%(RSD =2.79%,n =6),97.70%
为制定闽产九节茶浸膏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627(2010)06-0043-03
关键词:九节茶;异嗪皮啶;迷迭香酸;HPLC 法
九节茶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glabra (Thunb. )Nakai 的干燥地上部分,收载于《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是较常用中药,常作为中成药生产的原药材。九节茶以接骨草之名始见于《本草拾遗》,陈藏器曰:“接骨草苗如竹苗……,此草丛生,高二、三尺。叶大如柳而厚。茎有节,色绿而圆,花白午开,自三月至九月不绝。枝叶捣汁,可治跌打损伤。九月内剖根分种”。《植物名实图考》
载有接骨木,所载图与九节茶一致。《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肿节风以全株入药,九节茶以肿节风的地上部分入药。草珊瑚属植物为多年生亚灌木,生于山坡林间荫湿处,海拔400-1500m ,分布在我国华东、中南和西南各地,以江西、福建的草珊瑚自然分布中心区质量较佳[1]。《中国植物志》、《中华本草》中均记载福建为主产地之一。福建三明市三元区自2007年起在阔叶林下种植草珊瑚,现种
收稿日期:2010-04-16
基金资助: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Y2004),福建省教育厅A 类科技项目(JA10158)作者简介:陈强(1962—),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制剂和新药研究工作。
!!!!!!!!!!!!!!!!!
Study on Content Change of Active Ingredient in Single and Mixed Decoction of Rhizoma Chuanxiong and Radix Paeoniae Alba by HPLC
ZHENG Chun-song, YE Hong-zhi, LIU Xian-xiang, et al
(FujianAcademy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FUTCM,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tent changes of ferulic acid and paeoniflorin in the single and mixed decoction of Rhizoma Chuanxiong and Radix Paeoniae Alba , and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herbs compatibility. Methods A RP -HPLC was performed on Phenomenex Gemini C18column with gradient elution of acetonitrile-0.2%phosphoric acid solution as mobile phase, flow rate was 0.8mL /min, the detective wavelength were 324nm, 233nm respectively, and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5℃.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s of ferulic acid and paeoniflorin were 11.7-210.6μg /mL (Y=51.989X -11.444, r =0.9998), 16.1-966μg /mL (Y=15.201X -29.802, r =0.9999)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99.58%(RSD=0.22%),98.67%(RSD=0.97%)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of ferulic acid in the mixed decoction was 24.04%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ingle decoction of Rhizoma Chuanxiong , and paeoniflorin content was 17.47%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ingle decoction of Radix Paeoniae Alba . Conclusion The content of ferulic acid, paeoniflorin in mixed decoction is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e single decoction of Rhizoma Chuanxiong , Radix Paeoniae Alba , which reveals a scientific compatibility of the two Chinese herbs.
KEY WORDS:Rhizoma Chuanxiong ; Radix Paeoniae Alba ; ferulic acid; paeoniflorin; single decoction; mixed decoction; HPLC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12月第20卷第6期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CM December 2010,20(6)
39
·方药研究·
HPLC 法研究川芎-白芍单煎及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郑春松1,叶蕻芝1,刘献祥1,罗美容2,温雪芬2,周常恩
1
(1. 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福建福州350108;2.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摘要:
目的
研究川芎-白芍单煎及共煎液中有效成分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的变化,初步探索
方法
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以乙腈-0.2%的磷
结果
阿魏酸回
两味中药配伍应用的变化规律。
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mL /min ;柱温:35℃;检测波长分别为324nm 、233nm ,测定追踪川芎-白芍共煎液与单煎液中主要有效成分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的变化。
归方程为Y =51.989X -11.444(r =0.9998),在11.7~210.6μg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RSD 为0.22%;芍药苷回归方程为Y =15.201X -29.802(r =0.9999),在16.1~966
μg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7%,RSD 为0.97%;川芎-白芍共煎液中阿魏酸
含量比川芎单煎液中平均升高24.04%,芍药苷含量比白芍单煎液中平均升高17.47%。
关键词:川芎;白芍;阿魏酸;芍药苷;单煎;共煎;高效液相色谱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627(2010)06-0039-05
结论
川
芎-白芍共煎液中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高于各单煎液中含量,两者配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药对”既是复方的一种特殊形式,又是复方的组方基础。通过“药对”化学成分的研究,有利于复方的化学成分、特别是活性成分的研究,有利于复方的剖析与理解,使之更好的应用于临床[1-2]。因此,“药对”的研究将为中药复方的配伍研究提供最基本的依据,并揭示配伍理论的规律。
川芎-白芍源于《本草求真》中,为常用活血化瘀“药对”[3-4]。据报道,阿魏酸是川芎药材水溶性提取物中的主要单体活性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等功能;芍药苷是白芍药材水溶性提取物中的主要单体活性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和逆转低血压等作用,其都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有良好的疗效[5-7]。本实验采用RP-
徽)均购于福州惠好药店,由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中药生药室叶蕻芝副研究员鉴定。芍药苷对照品(批号:110736-200933)、阿魏酸对照品(批号:
110773-200611)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
品。乙腈、甲醇为色谱纯,液相用水为超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HPLC 法研究和探讨川芎、白芍两味药物单煎与共
煎液中活性成分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的变化,为传统中药组方原理、中药复方方剂分析和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2方法
2.1色谱条件色谱柱:Phenomenex Gemini C18(250*4.6mm ,5μm )色谱柱;流动相:A-乙腈,B-0.2%的磷酸梯度洗脱:0~5min 5%-10%,5~25min 10%-20%,25~45min 20%,45~60min 20%-100%;流速:0.8mL /min ;检测波长:阿魏酸为324nm ,芍药苷为233nm ;柱温:35℃;进样量:10μL 。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阿魏酸对照品29.25mg ,30%的甲醇定容到25mL ,即得1.17mg /mL 的溶液;芍药苷对照品40.25mg ,30%的甲醇定容到25mL ,即得1.61mg /mL 的溶液,作为
各自的对照品储备液。
1仪器与试药
Aig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G1329A 自动进样器,G1316A 柱温箱,G1315D 型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 ),G1311A 四元梯度泵,G1322A 在线脱气机,Aiglent-Chemstation 化学工作站,美国Aiglent
公司。川芎药材(产地:四川)、白芍药材(产地:安
2.3供试品的制备川芎-白芍合煎液:称取川
芎、白芍各约2.5g ,混匀,用10倍量的纯水浸泡
40min 后,回流1h ;倾出提取液后,药渣用8倍量的纯水回流提取1h ,合并2次提取液,浓缩后的样品用30%甲醇定容为25mL 。川芍单煎液:称取
收稿日期:2010-05-23
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0Y0029),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A 类(JA09129),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课题(2009-1-35),福建
省中医药科研重点课题(WZZG0901),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0J01196)
作者简介:郑春松(1982—),男,硕士,主要从事骨性关节炎中药研究。
通信作者:刘献祥(1963—),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 :[email protected]
40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第20卷
川芍约2.5g ,处理方法同上。白芍单煎液:称取白芍约2.5g ,处理方法同上。
件下进行测定,结果阿魏酸的保留时间约在30.9
3结果
3.1系统性适用性试验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体积比为1∶1)10μL ,在上述选定的色谱条
min ,芍药苷的保留时间约在25.1min ,两成分峰计算色谱柱理论塔板均大于2000,峰形对称,两峰的分离度都达到基线分离(分离度均大于1.5),见图1。
信号强度/m A U
时间/min
信号强度/m A U
时间/min
图1
混合对照品的色谱图(1-芍药苷,2-阿魏酸)
3.2专属性试验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各10μL ,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单煎、合煎液中的其
他成分不干扰阿魏酸和芍药苷的测定。结果见图
2~图4。
信号强度/m A U
时间/min
图2
川芎单煎液的色谱图(2-阿魏酸)
3.3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吸取阿魏酸对照品归方程为:Y =51.989X -11.444(r =0.9998);芍药苷在16.1~966μg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 =15.201X -29.802(r =0.9999)。
储备液(1.17mg /mL )各1.8、1.2、0.8、0.4、0.2、0.1
mL 置1至6号10mL 棕色量瓶中,再从芍药苷对照品储备液中(1.61mg /mL )精密吸取6.0、4.0、2.5、1.0、0.5、0.1mL 分别置上述量瓶中,用30%甲醇定容。依次取上述溶液各10μL 进样检测分析,分别以阿魏酸和芍药苷的色谱峰面积(Y )为纵坐标,其对应浓度(X )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阿魏酸在11.7~210.6μg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
3.4精密度试验取供试品溶液(川芎白芍合
煎,批号为20100411)连续进样6次,每次10μL ,测定阿魏酸和芍药苷峰面积积分值,RSD 分别为
0.29%和0.55%,表明仪器具有良好的精密度。3.5重复性试验取同一批川芎、白芍、川芎-白芍样品各6份,按“2.3”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
第6期郑春松等:HPLC 法研究川芎-白芍单煎及共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41
U
A m /度强号信时间图3/min
白芍单煎液的色谱图(1-芍药苷)
U
A m /度强号信时间/min
U
A m /度强号信时间/min
图4
川芎和白芍共煎液的色谱图(1-芍药苷,2-阿魏酸)
液,10μL 进样检测分析,结果单煎液中阿魏酸和含量小于其在合煎液中的含量,芍药苷在白芍单芍药苷含量的RSD 分别为1.36%和1.09%,共煎煎液中的含量亦小于其在合煎液中的含量,表明
液中阿魏酸和芍药苷含量的RSD 分别为1.54%和
2味中药在合煎之后有利于其有效成分阿魏酸和
1.37%。
芍药苷的溶出。
3.6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4讨论
0,2,4,8,12,24h 进样测定,单煎液中阿魏酸的4.1检测波长的选择经过二极管阵列检测分RSD 为0.65%,芍药苷的RSD 为0.56%,共煎液中析,阿魏酸在324nm 处有最大吸收,芍药苷在233阿魏酸和芍药苷的RSD 则分别为1.75%和1.65%,nm 处有最大吸收。而且,川芎单煎液和合煎液在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h 内稳定。
324nm 、白芍单煎液和合煎液在233nm 处均有较3.7加样回收率试验取批号为20100411的川强的吸收,故选择在324nm 和233nm 处分别检
芎白芍合煎样品6份,分别精密加入含阿魏酸和
测分析煎煮液中的阿魏酸和芍药苷的含量变化。
芍药苷的对照品溶液适量,按照同样方法测定并4.2流动相和梯度的选择流动相中加入少量
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磷酸后,阿魏酸和芍药苷峰形都比较理想。在煎液3.8样品测定分别取不同批次的川芎、白芍药
中芍药苷峰附近的杂峰较多干扰比较大,经过甲材,按照“2.3”项下方法制备,并按上述色谱条件醇-水、乙腈-水、乙腈-水-冰醋酸等洗脱系统比进行测定,结果见表2。阿魏酸在川芎单煎液中的
较,且甲醇在低波长区吸收较为明显,采用最大吸
42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
表1
加样回收率试验(n =6)
测得量/mg
回收率/%
平均回收率/%
第20卷
指标成分阿魏酸
样本含量/mg 加入量/mg
芍药苷
0.16160.16160.16160.16160.16160.16161.43711.43711.43711.43711.43711.4371
表2
0.16380.16380.16380.16380.16380.16381.43291.43291.43291.43291.43291.43290.32520.32510.32370.32530.32440.32452.86462.85142.82632.85422.86212.847499.8799.8298.9899.9499.3699.4899.6298.7096.9598.9099.4598.42
99.58
RSD /%0.37
98.670.97
川芎-白芍合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n =6)
批号样品川芎白芍川芎白芍合煎
阿魏酸/(μg /mL )芍药苷/(μg /mL )
RSD /%
阿魏酸
芍药苷
配伍后与配伍前有效成分含量比值阿魏酸
芍药苷
2010041159.1264.6382.5598.7248.6269.63
571.96574.87177.15242.3393.84108.02
1.361.541.311.501.291.55
1.091.371.111.351.051.32
1.0932
1.0051
20100412川芎白芍川芎白芍合煎
1.19591.3679
20100413川芎白芍川芎白芍合煎
1.43211.1511
收法产生的基线有波动,本次实验所采用的梯度对峰的分离情况较理想。
影响有待于进一步实验。在本研究的基础上,对川芎-白芍共煎液中更为复杂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有可能从本质上阐明中药复方的物质基础,揭示中药方剂配伍的科学内涵。
参考文献:
[1][2][3][4]
殷岳会. 中药方剂的配伍研究[J ]. 中医药导报,2008,14(6):
4.3阿魏酸和芍药苷的稳定性初步考查阿魏
酸结构中有酚羟基和苯环共轭的双键而使其不稳定,特别是光不稳定,配制都应存放在棕色量瓶里。低温保存下,阿魏酸在2d 后在32.481min 处明显出现一个小峰。文献报道后面的小峰为阿魏酸的顺式结构,经过波长检测光谱图及最大吸收跟阿魏酸有较大的差异,可能是阿魏酸的分解产物,观察7d 后小峰没有增大的趋势。芍药苷对照品溶液低温放置7d 后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表明芍药苷相对稳定。
124-125.
李国辉,李晓如,刘少印. 药对桂枝-羌活挥发油成分分析[J ]. 亚太传统医药,2008,4(7):14-18.
吴正平. 川芎药对配伍浅释[J ]. 陕西中医,2007,28(10):
1399.
郑春松,叶蕻芝,刘献祥,等. 药对川芎-白芍与其单味药挥发油的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指纹图谱研究[J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14(6):646-649. [5][6][7]
黄瑾,胡晋红,朱全刚. 阿魏酸及其衍生物的药理作用[J ]. 中药材,2001,24(7):522-526.
吴春福.芍药及其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概况[J ].中药通报,
4.4川芎与白芍配伍合理性探讨川芎、白芍这
二味中药存在于多种中药复方中,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临床经验方“精制透骨消痛方”中川芎、白芍作为辅药,用以增强主药巴戟天补肾阳、壮筋骨和祛风湿的功能。本实验检测到川芎、白芍共煎后有利于其特征成分阿魏酸和芍药苷在煎液中含量的提高,表明其配伍有一定的合理性。当然,阿魏酸、芍药苷不能完全相当于川芎和白芍,且对主药以及其它各味中药含量的
[7]
1985,10(6):43-46.
ZHENG CHUN-SONG ,XU XIAO-JIE ,LIU XIAN-XIANG ,et al. Computational Pharmacology of Jingzhi Tougu Xiaotong Granule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Osteoarthritis [J ]. Acta Phys. Chim. Sin. ,2010,26(3):775-783.
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12月第20卷第6期Journ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CM December 2010,20(6)
43
闽产九节茶浸膏的质量分析
陈
强
(福建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处,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
目的
探讨建立福建三明产九节茶浸膏的质量控制方法。
结果
方法
采用HPLC 法测定
九节茶浸膏中异嗪皮啶、迷迭香酸的含量。(RSD =1.82%,n =6)。
中图分类号:R282.71
结论
异嗪皮啶、迷迭香酸在0.005~0.199μg 、0.008~
0.334μg 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45%(RSD =2.79%,n =6),97.70%
为制定闽产九节茶浸膏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627(2010)06-0043-03
关键词:九节茶;异嗪皮啶;迷迭香酸;HPLC 法
九节茶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glabra (Thunb. )Nakai 的干燥地上部分,收载于《广东省中药材标准》(第一册),是较常用中药,常作为中成药生产的原药材。九节茶以接骨草之名始见于《本草拾遗》,陈藏器曰:“接骨草苗如竹苗……,此草丛生,高二、三尺。叶大如柳而厚。茎有节,色绿而圆,花白午开,自三月至九月不绝。枝叶捣汁,可治跌打损伤。九月内剖根分种”。《植物名实图考》
载有接骨木,所载图与九节茶一致。《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肿节风以全株入药,九节茶以肿节风的地上部分入药。草珊瑚属植物为多年生亚灌木,生于山坡林间荫湿处,海拔400-1500m ,分布在我国华东、中南和西南各地,以江西、福建的草珊瑚自然分布中心区质量较佳[1]。《中国植物志》、《中华本草》中均记载福建为主产地之一。福建三明市三元区自2007年起在阔叶林下种植草珊瑚,现种
收稿日期:2010-04-16
基金资助: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Y2004),福建省教育厅A 类科技项目(JA10158)作者简介:陈强(1962—),男,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制剂和新药研究工作。
!!!!!!!!!!!!!!!!!
Study on Content Change of Active Ingredient in Single and Mixed Decoction of Rhizoma Chuanxiong and Radix Paeoniae Alba by HPLC
ZHENG Chun-song, YE Hong-zhi, LIU Xian-xiang, et al
(FujianAcademy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FUTCM, Fuzhou, Fujian 350108,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ntent changes of ferulic acid and paeoniflorin in the single and mixed decoction of Rhizoma Chuanxiong and Radix Paeoniae Alba , and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herbs compatibility. Methods A RP -HPLC was performed on Phenomenex Gemini C18column with gradient elution of acetonitrile-0.2%phosphoric acid solution as mobile phase, flow rate was 0.8mL /min, the detective wavelength were 324nm, 233nm respectively, and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35℃. Results The linear ranges of ferulic acid and paeoniflorin were 11.7-210.6μg /mL (Y=51.989X -11.444, r =0.9998), 16.1-966μg /mL (Y=15.201X -29.802, r =0.9999)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99.58%(RSD=0.22%),98.67%(RSD=0.97%)respectively. The content of ferulic acid in the mixed decoction was 24.04%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ingle decoction of Rhizoma Chuanxiong , and paeoniflorin content was 17.47%higher than that in the single decoction of Radix Paeoniae Alba . Conclusion The content of ferulic acid, paeoniflorin in mixed decoction is respectively higher than the single decoction of Rhizoma Chuanxiong , Radix Paeoniae Alba , which reveals a scientific compatibility of the two Chinese herbs.
KEY WORDS:Rhizoma Chuanxiong ; Radix Paeoniae Alba ; ferulic acid; paeoniflorin; single decoction; mixed decoction; HP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