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与低产林改造技术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国家油茶科学中心

一、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一)油茶良种选择

油茶高产林分建立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良种。且符合当地生产发展区域良种适生要求。无合适良种的地区发展油茶,可进行良种引种试验,试验后确定表现良好的良种用于生产。防止未经试验进行跨区域调运种苗。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各地选出一大批农家品种、家系、无性系和无性系品种。可选择产量高、性状特征明显、适合本区域栽培的主要良种。由于各地推出的良种数量太大(势必标准下降),有时连选育者自已都难以在田间判定。因此,生产上应选择精品良种,进行配比组合栽培。亚林、长林系列良种已在浙江省多处较大面积的栽培,表现较好,可以在浙江各地种植,其他系列品种要慎重选用。

目前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有赣石84-8,赣无11,岑软2号、赣447、赣抚20、长林53号、赣8、赣兴48、长林21号、长林27号、赣无1号、GLS赣州油1号、赣永5,66.4、长林40号、GLS赣州油2号、赣兴46、赣石83-1、岑软3号、长林23号、赣石84-3、长林4号、长林55号、赣永6、桂无1号、GLR1、湘林104 、赣石83-4、赣190、长林3号、GLS赣州油3号、GLS赣州油4号、GLS赣州油5号、桂无4号、赣无2、GLS6、湘林1、GLS7、GLR2、GLS8、GLS9、亚林4号、长林18号、亚林9号、湘林XLC15、湘5 、亚林1号、湘林XLJ14、岑溪软枝油茶。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定数量较多,因地制宜选用。

种苗生产提倡根据生产计划就地建立采穗和育苗基地。从而减少种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

(二) 油茶新品种栽植林地选择

1、土壤

油茶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易于丘陵和山区发展。只要能生长铁芒箕、映山红、乌饭树、盐肤木、白茅、杉树、马尾松、茶树等植物的地方都适宜栽种油茶。但要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基地,认真地选择造林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条件:

(1)pH值为5~6.5的酸性、微酸性的土壤为最好;

(2)pH小于4大于7的土壤和不透气的死黄泥土均不宜油茶生长;

(3)土壤通气、排水、保水性能良好,要求地下水位在地面1米以下,土壤含水率旱季应不低于15%,土壤中石砾含量以不超过20%,孔隙度应在。50%以上,以壤土、轻壤十、轻粘土为好每千克土壤中应含氮1.00~1.50g,每千克含石灰10%的土壤中含P205应不低于  60g,每kg土壤含K20不低于0.4g;

(4)土层厚度应在1m以上,少于40cm不宜作宜林地,每千克土壤中应含氮1.00—1.50g,每千克含石灰10%的土壤中含,P2O5应不低于60g,每公斤土壤含K2O不低于0.4g。

2、地势和坡向

(1)坡向:南坡、东南坡最好,东坡也较好,在平缓的北坡、西北坡,也可以种植。

(2)坡度:比较适宜栽种油茶的坡度,最好是在15度左右的缓坡地,不宜超过30度。

(3)海拔高度:普通油茶在200~600m之间生长良好,小果油茶在200~600m之间生长较好,攸县油茶在100~300m之间生长较好,浙江红花油茶在600~800m左右生长较好。

3、气候

林地选择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因素是避开有西北风和北风侵害的地段,并且通过人为措施,创造一些有利条件,如在北脊、山顶,特别是北坡、西北坡,栽植防风林带,或营造混交林等,创造有利于油茶开花结实的环境。

(三) 整地

1、目的

造林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翻松土壤,加深土层厚度,改良林地土壤结构,提高蓄水能力和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为油茶根系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山地栽培条件下,整地应与水土保持相结合。

2、时间

应在造林前三、四个月进行,这样有利于土壤充分风化。

3、整地方式

可根据立地条件、地形、坡度、经营水平高低、劳力等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全垦整地、带垦整地和块状整地的方式。

(1)全垦控地

全垦整地适于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不易造成水土流失。挖垦的方向应自下而上,深度视土壤情况而定,一般30cm左右。为了减轻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全垦后沿水平等高线每隔4~5行行距挖开一条30cm左右的排水沟。

(2)带垦整地

适用于造林地坡度在16~25度的山场使用。利于水土保持、也可进行短期间作。整地方式有以下两种:

a.水平阶梯整地

水平阶梯整地应在土层较厚的山坡上修建,此法虽用工多,却是一种一劳永逸,保水、保土、保肥的整地方式。此法的原则是“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湾顺势,小湾取直,外低内高”。具体操作为,先自上而下顺坡拉一条直线,而后按行距定点;再自各点沿水平方向环山定出等高点开带。垦带采取由上而下挖筑水平阶梯,阶梯坡面约3~5度左右。阶梯内侧挖成深宽各20cm左右的竹节沟,以利蓄水防旱和防止水土流失。阶梯宽度视坡度、造林的油茶物种和营林目的而定。一般生产性的普通油茶,带基宽度为3m左右。树体高大的越南油茶、厂宁红花油茶等可宽一些;树体紧凑、树冠狭小的攸县油茶,可窄些;计划长期间作的可以适当宽些。

b、斜坡带状整地

挖垦的方法与全垦相同,只是每隔一定距离留有一条不垦的草带而已。

(3)块状整地

在坡度较陡,坡面破碎以及“四旁”植树均可采用。先拉线定点,然后按规格挖穴,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先以表土填穴,然后以心土覆在穴面。此法虽然省工,但因整体范围小,改善林地条件的作用不如全垦和带垦整地的效果好。

(四) 油茶新品种苗木培育

油茶是异花授粉树种,如用种子育苗繁殖则后代变异大,单株产量及经济性状差别悬殊。现生产上一般不用实生苗造林。为了保持油茶优良特性,实现高产稳产,利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优良无性系苗造林非常有效,目前采用由韩宁林研究员发明的芽苗砧接培育良种嫁接苗非常普遍。此外还可扦插育苗。常用的芽苗砧嫁接育苗方法如下:

1、砧种的采集

油茶的采种期一般在生理成熟和种子成熟之间,即种子已经成熟而果实未开裂之前进行。

2、砧木的培育

茶果采后,不能晒,放在室内通风处让其自然开裂,选取大粒种子(粒重2~3g)在冰库或冷藏柜贮藏,保持0~2℃,在一年以内可随时取出培育砧木。冬春或夏初嫁接可用一般沙藏法贮藏。播种时间根据嫁接时间而定,可以分批播种。在播种前10天适当淋水催芽,待大部分种子裂口露白时即取出播于沙床或营养土容器中,深约3cm,覆沙后稍加压实,以利于胚茎生长粗壮。一般嫁接前35天(夏季)至45天(冬春)浸种播种。播种后注意保持充分湿润,促进胚茎生长。一般来说,发芽出土后15天至半年生的幼苗,种仁养分尚未完全消耗,嫁接比较适宜。

3、圃地选择

圃地宜设在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pH值5.5~6.5的黄壤、红壤地,高湿排水不良、粘重板结或干燥的沙土、碱性土不宜作苗圃。

4、整地作床

在嫁接前1个月开始整地,每亩用生石灰50kg,甲胺磷0.5kg撒于土表,然后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每亩施土杂肥20担,或复合肥100kg作底肥。整地后即开始作床,苗床宽以1.2m为宜。苗床作好后盖上一层黄心土,以减少杂草及病虫危害。然后盖上塑料薄膜,防止雨水冲刷,保持苗床干湿适宜。

5、搭荫棚

嫁接前搭好荫棚,荫棚的透光度要适宜,夏季少于40%,冬季60%一70%。

6、选取接穗

—、 供采穗的母株应为优良品种类型、优良单株或优良无性系,一般选用树冠外围中、上部叶芽饱满的当年木质化的春梢或半木质化的夏稍作接穗,粗细一般0.25~0.32cm。接穗以随采随用,采下的穗条要立即剪去多余的叶片,用湿布包裹,严格做好接穗保鲜。如需远距离调运,将枝条捆成几十根一束,基部用药棉包裹浸湿,用纸箱或铁桶盛装,避免积压和失水。运回后,立即解去捆扎带·,插放于阴凉处或暗室、薯窖的湿沙中。贮藏时间不宜超过一星期。采用75ppm2.4~D或150ppm萘乙酸或100ppm吲哚丁酸处理接穗48小时,能提高嫁接成活率。

7、嫁接方法

(1)嫁接时间:芽苗嫁接时间,除了3月中旬至5月中旬油茶抽梢期以外,其余时间均能嫁接。但以3月上旬、6月中旬和8月下旬的春梢、夏梢和秋梢萌发前15~20天嫁接成活率高,萌芽快,管理时间短而成苗率高。

(2)起砧、洗砧:将沙床育苗的裸根苗细心取出后,用清水洗沙土,盖上湿布;容器育苗的苗砧去表土露出根茎,用毛笔洗净根茎。苗砧放在室内操作台上备用。

(3)断砧、劈砧:用利刀或剪刀在芽苗种子的上方1~1.5cm处切断,随即用单面刀片从砧木正中髓心劈开,开口约1cm。

(4)套砧:用口径略大于砧木直径的铝博片裁成长约3cm,宽1cm,将砧木套住。

(5)削穗:根据穗条上叶片的大小剪去1/3~1/2的叶片,对于小叶可以不剪。然后用单面刀在接穗下节叶柄下方1~2mm处的左右两侧,各削一个15度、长约1 cm的双斜面,正交会于髓心,形成30度尖削度的楔形。再从上节叶柄上方2~3mm处截断,成为带一芽一叶的接穗,然后置清水器中待用,每削30~50个穗随即接完。

(6)接合:将接穗的薄楔形木质部插入苗砧、对齐,如砧穗粗细不一时,对齐叶柄一侧皮层即可。再将套筒轻轻一提,使砧穗紧接。接后即淋水保湿。

8、芽苗栽植

嫁接后的保湿,是成活的关键之一。嫁接后的苗木可栽入密封的保湿容器内,也可以直接栽于密封的苗床里,当大部分接穗萌芽开叶,便可拆除保湿罩,20~30天愈合以后,即移栽到荫棚圃地。亦可将苗直接栽于圃地,用塑料布套盖保湿,以形成封闭的条件,可省去移栽的手续。栽植密度为6~8万株/亩,先开10—15cm深的浅沟,苗子靠一边斜摆于沟中,使砧木根系舒展,然后覆土,深度已露出接口的牙膏套筒为宜,栽后洒定根水。

9、芽苗管理

(1)除萌去杂:从嫁接后20天左右开始,注意除去砧木萌芽和死亡单株。

(2)去花芽:由于接穗花芽、腋芽同时并存,影响苗木生长,应注意摘除花芽。

(3)调整温、湿度:嫁接后一个月若遇高温干旱,应增加覆盖减少透光度。若遇长期阴雨,可将薄膜两头揭开,同时应抓紧清沟排水。待7月中旬幼苗第二次抽梢时,雨后的早晚或阴天揭去塑料薄膜罩。

(4)病害防治

(5)移床扩田:第二年元月至2月进行移栽,每亩栽3~4万株。第二年的管理工作主要有除草、除杂、施肥、去顶和炭疽病的防治。

(6)芽砧苗的出圃标准:嫁接口愈合良好,无萌芽,有较多的须根和4~5个分布均匀的侧根,甲级苗高30cm以上,地径0.3cm以上,主干上有分枝,乙级苗高20~25cm。

(五) 油茶新品种定植技术

1、密度:造林密度根据油茶物种和经营目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每亩100~166株左右。

2、施底肥:结合整地每亩深施钙镁磷肥75kg或土杂肥2000kg,肥料与穴内底土充分拌匀。

3、苗木选择:造林的苗木规格、苗龄,因育苗的方法不同而有差别。但用于造林的苗木一定要根系发达,长势旺盛,苗茎粗壮,苗高20cm左右为宜,苗龄一般为1年生或1~2年生苗。

4、苗木品系的选择:油茶为异花授粉的树种,而且异树授粉的授粉率高,若选无性系进行栽植,为满足授粉需要,须选多个无性系(通常要求5个以上)混合配置,而且无性系的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最好一致,以利于授粉和便于采摘。

5、栽苗:栽植时间主要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苗木培育情况而定。一般在雨季或雨季前夕,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气造林为宜。栽植深度要适宜,不能埋叶或露根,根系舒展,主干正立,踩紧压实。苗木宜随起随栽,当天栽不完,必须假植;若需长途运输的苗木,应适当修剪主根和密集的枝叶,尽量带宿土或用黄泥浆,然后包装运输。栽苗时应将多个无性系打乱顺序栽植或进行间隔栽植,这样有利于授粉,提高座果率。

(六) 油茶新品种林分抚育管理

1、幼林抚育

油茶从种植到开花结实,一般需4~5年时间(采用良种嫁接苗,管理得当,还可提前1~2年挂果),这段时间,称为幼林。为了培育健壮、饱满的树冠,根系发达的油茶个体,必须在幼林期抓紧搞好抚育管理。

新品种栽植后头一年三伏天不能进行松土除草,以5月或9~10月份为宜。并不宜间种西瓜等藤本类作物。

幼林抚育的主要任务是松土除草、扶苗培蔸、间苗补植、幼树整形、病虫害防治等。

栽植后的头几年,要加强抚育。抚育的次数,要根据林地、幼林生长情况而定。新栽植的油茶园,最好每年抚育两次,直到成林。栽植后的次年春,要将林地内缺株的或生长差的,进行补植壮苗,补植的苗木最好和林地植株同龄,以便生长整齐,林相一致。

2、成林抚育管理

要促使大面积油茶高产稳产,就要抓好成林抚育管理。措施包括垦复、修剪、施肥、灌溉等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

(1)清园除杂:全面清除林内零星乔木和灌藤、茅、刺和油茶老残病虫株。

(2)调整林分:对疏密不均或过密的林分,间伐过密、弱株,林中空地则予补植。使林相整齐,分布合理,每亩调整到100株左右。

(3)垦复抚育:“3年一深垦,1年一中耕”。根据山场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全垦、带垦、穴垦和阶梯式垦复等不同方式,以利保持水土。缓坡全垦的油茶林地间种黄豆、花生等作物,实行以耕代抚。

(4)修剪:头年12月至第二年3月(收摘茶果后到春梢萌发前),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剪冠内,后剪冠外。一般剪去干枯枝、衰老枝、下脚枝、病虫枝、隐蔽枝、蚂蚁枝、寄生枝等。对徒长枝、交叉枝视情况合理修剪。对火烧后萌发的鉴筒枝应以疏删为主,每蔸选留l~2根好的培养,其余砍去。

(5)施肥:主要在冬、春、夏结合垦复抚育进行。油茶成林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各种肥料配合施用,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6)灌溉:在夏秋两季,正是油茶壮果长油阶段,迫切需要水分。应注意解决灌溉问题。

(7)断根培蔸:3月份在树冠外围挖30cm深的窄沟,截断老残根,再复土培蔸,促其萌发众多新细根,增强根系在土壤中的吸收能力。

(8)防治病虫害:油茶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应实行以营林措施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这就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情况;健全检疫制度、严格检疫工作;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9)间种绿肥:油茶成林间作一般以绿肥、豆类、油菜、花生为宜。

(10)放养蜂群:油茶是异花授粉树种,主要靠昆虫传递花粉,所以在油茶花期,在林,内按0.5巢箱/亩的放养量集中放养蜜蜂,随着昆虫活动的增加,其授精率也会明显提高。

(七) 采收

油茶果实的采收是油茶生产管理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油茶管理上的最后一环。油茶是以取籽榨油为目的,所以采收相对来讲,不要求那么严格。在果实采收前20~30天,要现场进行预测估产,做好采收计划和劳动力安排,高产新品种一般在10月20日前后开始采收。采收的时间应严格掌握,不能过早,过早采收茶果没有成熟,出油率低:采收过迟,延误了季节,茶果势必脱落失散,造成损失。因此必须适时采收,除了从季节上决定成熟期外,还应当注意观察茶果成熟的特征。茶蒲已经发红或发黄,果壳微裂,籽壳变黑发亮,籽仁显油时,便已成熟,应及时抓紧采收,采收时必须注意保花保果,要一个一个的山头、作业区完成,以防漏采。果实采回以后,一般堆放在晒场即可,采收要在几天内集中完成,否则,果实开裂,茶籽落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油茶低产林改造

(一) 油茶低产的原因

1、品种低劣。早期发展的油茶因没有科学的筛选和推广优良品种,一些群众盲目种植,

见苗就栽,造成品种良莠混杂、良少莠多。品种不纯使结籽率、出油率降低,从而造成油茶林的低产。由于品种混杂,造成花期不一致,影响授粉,从而影响产量;同时花期不一致还造成果实成熟期不一致,若统一时间采摘易造成含油率低,产油量下降。

2、经营管理粗放,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一些油茶林长期失管,长势不旺,产量低,大小年明显,林相混乱,细密不均,杂草灌木丛生,处于半荒芜状态。而进行抚育的油茶林,  则年年进行全面锄草,这种顺坡耕作的方式造成了雨水直接对地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不利于保土、保水、保肥,导致土壤退化、贫瘠板结,严重影响油茶生长结实。

3、密度严重偏大,造成油茶树冠交叉、拥挤、重叠、分枝极少,单株生长发育不良,呈现出比较典型的“细高个”,树冠表面积小、体积小,结实层薄,产量逐年下降。

4、老残林多,油茶林树龄老化,生长衰退,虽然油茶林寿命超过百年,盛果期有60年的时间。但许多20世纪70—80年代种植的壮龄油茶林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树势提前衰老,  树体结构差,枝条混乱重叠、枯干,病虫害严重,结实量少,成为产量低下的残次林分。

5、气候原因,7~8月正是油茶花芽分化的盛期,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此时却高温干旱,  影响水分代谢的正常进行,花芽分化减少,因而当年干果、干油,来年产量低。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一般为虫媒授粉,以异花授粉,尤其是以异株授粉效果为好,成果率高。盛花期温暖晴朗,昆虫活跃,花的成果率高,白花授粉成果率低。如果花期,特别是盛花期雨日太多,昆虫的活动大大受到限制,会使虫媒机会减少;或因雨水浇淋,冲洗花蕊,减少花蕊,分泌的花粉浓度,引诱昆虫能力降低,也会使虫媒机会减少,这就将直接影响正常授粉,座果率不高,致使减产。因此,水湿条件在油茶花期是至关重要的。

6、立地条件较差,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通气性差。

7、出油率下降,近几年,群众担心别人偷抢茶果,盲目提早收摘,导致油脂未充分转化而降低出油率,而且油质差,也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

(二) 油茶低产林的现状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是我国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全国栽培面积约为5500~6000万亩。但是现阶段我国油茶林大都处于粗放经营和野生状态,荒芜的油茶林约有1950万亩,所以平均每亩油茶产量很低,现阶段我国油茶林大体可分为4种,即乔灌混交林、灌木混交林、粗放管理的油茶林和集约经营的油茶林。在大别山、桐柏山海拔400m以上的油茶林常为乔灌混交林,在我国亚热带东部和南部地区多为灌木混交林,其他地区多为粗放管理的油茶林。除了集约经营的油茶林产量较高之外,其它几种组成的油茶林产量都很低。其中灌木混交林海公顷产果量仅为22.5~33.5kg,粗放管理的油茶林处于野生或实生状态,稀密不均,“几代同堂”,品种混杂,管理粗放,每公顷产油量37.5~60kg不等。

全国现有油茶林面积约为4500万亩,其中上个世纪80年代前建立的10万亩以上的油茶林基地县就有150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油茶的相对效益较低,忽视了对油茶林的管理,使其逐渐荒芜或半荒芜或处于粗放管理的状态。另外由于早期油茶林多为实生苗建园,故现有的大量油茶林普遍产量较低。现在全国油茶林平均亩产油约为3-5kg,远低于我国油茶速丰林标准;若经低改后提高到亩产油10kg,按照现在市场价格20元/kg,每年油茶可增加经济效益3.17亿元。

对油茶进行低产林改造是提高油茶产量的一种途径,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很多地区就已开始进行低产林改造,而且效果显著。1952年至1956年通过对大量油茶林进行垦复,产量由原来的0.5亿kg增加至0.8亿kg,比建国初期增加了一倍。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油茶林垦复面积不断扩大,再加上政策落实、科技成果不断推广等原因,进入80年代以后茶油的常年产量已达1.3亿kg。

通过全国各地区油茶林进行低改的试验结果和低改的经验可以看出,经过低改的油茶林其产量可以比没有低改的增产1~6倍。不同低产油茶林的情况和不同的低改措施,提高产量的程度是不等的。其中以对低产油茶林嫁接无性系进行综合改造的增产效果最佳,吴孔雄的研究结果表明,低产油茶林嫁接无性系效果增产幅度高达5.98倍。袁斌荣,岳进等的研究表明,采取深挖垦复,间密补稀,合理施肥,修枝整形,嫁接换冠等一系列改造措施,产量可增长5~6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新田乡里光村有油茶林面积积419.5hm2,油茶低改前平均为55.5kg/hm2,1990年开始对油茶进行低产林改造,1996年平均达390kg/hm2,是低改前的7倍。其次是实施三保(保水、保土、保肥)措施和修筑平台或环山水平带并配合其他常规低改措施,付达夫,王永安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三保措施的油茶林果实生产率最高,高出垦复的1.9倍,荒芜的6.2倍。江西上饶地区不同的公社或大队通过开挖水平带等低改措施增产达1~3倍。增产效果最小的是单纯的垦复和施肥,余林根,蓝林江,叶镜祥,王子水等的研究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产油量以施饼肥和磷肥的产油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65.2%和137.65%;平台区比全垦区要好,最高产量为对照的3.2倍。另外,实行立体经营模式也比单纯的油茶的产量要高,并且可以增加其他方面的经济效益。王保生,刘文英,卢冬梅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林采用立体经营后,由过去单一的收获油茶籽,改为多种经营,不仅经济效益明显增加,而且因林内小气候的改善,油茶籽的产量也明显增加。经萍乡郊区试种结果表明,1986—1989年3种采用多种经营方式的油茶林平均收入为964.05元/hm2,比单一油茶增加766.2元/hm2。油茶籽产量采用多种经营的平均为153kg/hm2,比单一油茶林增加105kg/hm2。其中以油茶林内间作翅荚林,林地种植狗牙根草的模式为最优,其经济效益为2565.3kg/hm2,油茶籽产量为217.5kg/hm2。

由于全国各地低产林的成因不同和低改的措施不同,故其低改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所以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不同低改方式,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油茶低产林改造策略与思路

1、按林分质量选择低改方式

低改方式的选择,要在广泛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林分质量,采取分类经营,从而确定与各类低产林特点相适应的改造方式。

第一类  林龄一致、有株行距的成林

这类林主要是加强土壤管理,适当修剪,增强树势,争取较大面积的增产,也可配合施肥或间作以获得稳产高产。

第二类  林龄不一、株行距不均、疏密不匀的成林

这类林在我国占很大的比重,情况错综复杂,故应分别类型逐步改造。1.改荒山为熟山;2,改混生林为纯林:3.改密林、疏林为密度适中林;4.改老残林为新林;5.改劣种为良种;6.改低产树体为高产树体;7,改粗放管理为集约经营。油茶低产林改造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低改方式,而且要以一种方式为主并结合其它的辅助方式。

2、 油茶低产林改造方法介绍

I  更新改造

(1)品种类型较好、株行距较均匀、生长势不过于衰老的低产林,可用截干萌芽更新或用火烧萌芽更新。此法的做法是,在严格做好放火措施的前提下,先将林地进行火烧,然后沿油茶树径部5~10cm处截断,使其伐根萌发新枝。此法有省工,2~3年结果,恢复产量快的优点。用此法进行更新的油茶林过后要进行全垦等抚育措施,以新枝萌发和生长速度。

(2)病虫害严重、植株稀疏不齐、生产能力极底的成林,则全砍、全垦、良种化、规格化重新造林。

(3)部分更新,在林间空地大的稀林,则按规格化的要求,定点补植良种壮苗或移植幼树。栽植点上原有的好树保留,差的砍掉或换冠,空的补上。

Ⅱ  逐步替代

(1)品种差、林相乱而尚有一定产量的林分,可选育良种壮苗,进行定点预栽,碰在点上的老残林或劣林砍除,不在点上的老残株分批砍去。但预栽的幼树必须保证必要的阳光,其上方遮光的老树枝条需砍除,侧方庇荫的枝条需适度修剪,以利幼树茁壮成长。最好用3~5年生的大苗带土移植造林。

(2)自然交替更新法,即在衰老株周围已有结实的新株时,可逐步将衰老株砍去。此法简便易行,对产量影响较少,适用于老、中、青三种油茶并存的林分。

Ⅲ 新品种置换

(1)低产油茶幼林低接换冠

对没有精细选种、管理不善、林木生长缓慢、产量低下的幼林可以实行低接换冠,其具体做法如下:

a、砧木处理

换冠前1个月对砧木进行修剪,剪去离地面高20—30cm处的枝桠条、过密枝条、病虫枝等,保留生长健壮的单株油茶树作换冠砧木,并进行全面垦复和施肥等处理。

b、接穗的采集

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良高产品种进行采集,外地采穗必须是在5月中下旬,晴天下午4时以后或阴天采集树冠中上部外围生长健壮木质化当年生春梢作接穗,切忌雨天或早晨有露水时采穗,快速嫁接,当天不能接完,放窑内或阴凉潮湿处贮藏;本地接穗随接随采。

c、换冠方法

可采用劈接、嵌和枝接、芽接等方法,以芽接成活率最高,嵌和枝接次之,劈接最差。芽接的其具体做法是:先在修剪好的砧木离地面20~30em处,选择树皮表面光滑平整的主杆上,横切一刀,长为1.5~2 cm,然后选接穗上有一个生长健壮叶芽的接穗,断掉2/3的叶片,在芽的正前方1cm处横切一刀之后,从芽的后方1.5~20cm处平削至芽前方的横切线,取出芽片,长约2—3cm,将其对准形成层嵌入切好的砧木处,把砧木上下的皮层包住芽片的两端,躇出芽和留下的叶片,用薄膜捆紧之后,罩上保护罩。

d、换冠管理

及时疏松土壤,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氮肥,促进愈合、萌芽和抽梢。接后15天内,如发现叶片枯萎,叶芽变色则没有接活,即补接;若叶片保持青绿色,未落,芽为默绿色,开始膨大,证明已经接活,保湿30天后,揭掉护罩,露芽,待萌芽抽梢后,松捆,并分次断砧。新梢长出后,防止人为或牲畜破坏,并用杆捆扎,以防风折或骗冠。此法,接点离地面20~30cm处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0%~93.3%。低接换冠前全断砧,成活率只有20%~30%;断砧2/3的成活率83.1%~86.7%;换冠嫁接1个月后全断砧的30%~45%,断砧2/3的成活率为96.3%~99.2%,断砧1/3的成活率为88.8%~90%。

(2) 低产油茶成林高接换冠

对低产劣质的油茶树可采用优良品种接穗对其进行高接换种。高接一般在树下距地面50—100cm的二级分枝部位进行常采用撕皮嵌接和切接两种嫁接方法。其技术要点如下:

a、砧木选择

换冠对象选择生长旺盛的幼林、壮龄林中基本不结果或常年结果在0.5kg/株以下的低产植株,树高、枝少采摘不便的植株。每株砧木选择2~4个分枝角度适当、干直光滑、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主枝。

b、穗条采集

穗条应在无性系采穗圃中选择。剪取树冠中上部外围,发育充实、健壮、腋芽饱满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采集穗条以早上为宜,采集后,分无性系放入清水中浸湿,甩干水后,挂上标签装入塑料袋中密封保湿。穗条一般随采随用,若要运输,应放到阴凉的地方,不要挤压穗条,运达目的地要立即一袋一袋摊放在阴湿的地方。若要贮藏,需每天取出透气,放入冷清水中浸泡降温3~5分钟,甩干水后再密封保鲜。

c、嫁接时期

以夏季和秋季嫁接为宜,夏接5月下旬至7月上旬,秋接9—10月。

d、嫁接方法

油茶嫁接方法以拉皮切接为好,方法为:

(a)断砧:把选好的砧木在离地面40~80 cm处锯断,断砧时注意防止砧木皮层撕裂,每株留2~3个主枝作营养枝和遮荫用,其余全部清除。

(b)削砧:用嫁接刀削平锯口,削面里高外低略有斜度。

(c)切砧拉皮:按接穗大小和长短,用单面刀片在砧木断口往下平行切两刀,深达木质部,然后将皮挑起拉开。

(d)拉切接穗:用单面刀片在穗条叶芽反面从芽基稍下方,平直往下斜拉一切面,长2cm左右,切面稍见木质部,基部可见髓心,在叶芽正下方斜切一短接口,切成20~30度的斜面,呈马耳形,在芽尖上方平切一刀,即成一芽一叶的接穗(叶片小的留一叶,叶片大的留1/2~1/3),接穗切好后放入清水中待用。

(e)插入接穗:接穗长切面朝内,对准形成层,紧靠一边插入拉皮槽内,接穗切面稍高出砧木断口(称露白),然后将砧术挑起的皮覆盖在接穗的短切面上。一个砧木可接1~3个接穗。

(f) 绑扎:用拉力较强,2~2,5cm宽的薄膜带自下而上绑扎接口,注意防止接穗移动。

(g) 保湿遮荫:绑扎接穗后,随即罩上塑料袋密封保湿,用牛皮纸按东西方向扎在塑料袋外层遮荫。

(h) 管理:嫁接后用毒笔在遮荫纸下方绕砧木画一圈,防止蚂蚁侵害。接后30天愈合抽梢,40天左右新梢由红色变绿色时,在傍晚除去保湿袋,但还需遮荫。当新梢长至6cm时,可解绑。为促进新梢生长,要适量施肥,每株施尿素、氯化钾各100g,防止人畜危害。

Ⅳ 强化抚育

对油茶的抚育措施,包括清山砍杂、垦复、修筑水平带或平台、开挖竹节沟和排水沟、控形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消山砍杂主要是砍除油茶林中的杂木和野藤,其时间安排在夏季和秋初季节为好,有利于“二杂”的干燥和减轻病虫害。砍杂时应注意保留对油茶生长或防止病虫害的有益植物,过后应及时搞好抚育管理工作。

垦复可以分为全垦、带状轮垦和穴垦,根据地势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垦复方式。全垦适于地势平坦,坡度15度以下的林地;15~25度的林地,适宜用带垦或穴垦:30度左右的林地,以穴垦为宜。垦复要因地、因时挖山,一般冬春深挖,夏季浅挖,冠外深挖,冠内浅挖。深挖垦复的深度至少在20cm以上,大概在20~30cm之间,浅挖一般在10cm左右。垦复的次数一般为3年一深挖,1年一浅挖。

修筑水平带或平台、开挖“竹节沟”和排水沟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肥,提高土壤肥力,还能以耕代抚便于管理,其具体做法如下:(1)修筑水平梯带在15度以下的林地梯面不能少于2.5m,15~25度的林地梯面不能少于1.7m,25~30度的林地梯面不能少于1m。梯面要里低外高,带距2.5~3m,株行距不等的油茶林分梯带的延伸只能以保持水平为原则。(2)“竹节沟”是在一条沟内隔4~7 m筑一个小土埂形似破开的竹节在梯面内侧修筑深宽度各20—60cm的许多小水堰,能起到良好的拦水和蓄水作用。如坡度较大,夏季暴雨容易使梯地冲毁必须每隔一段距离挖一条排水沟,山顶与山脚的通顶沟则应挖在山的分水线上而不能在合水线上开挖。

整形修剪是油茶低改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促使油茶树体管理向园林化过度的一项重要措施。修剪要因地、因林、因树制宜。一般向阳宜轻剪,阴坡可酌情多剪:密林适当重剪,稀林轻剪;冠下适当重剪,中上部轻剪或不剪:幼林轻剪,老树重剪;强树轻剪、弱树适当重剪的原则。修剪时要由下而上、由内而外,修除病虫枝、枯死枝和衰老枝,以及位置不当的徒长枝、重叠枝、交叉枝。对于树冠较浓密,郁闭度在0.7以上的密林,要疏掉角度小于45度的直立枝,适当压低冠高。力求做到修剪整形后树形美观,树体结构合理,树冠通风透光,以增加结果面积,提高结果枝座果率。修剪以冬季及早春为宜,即在茶果采摘后至春梢萌发前的一段时间,对于冻害严重的地段宜在早春修剪,剪下的枝条要在林外集中处理。一次修剪强度不宜过大,以免枝叶养分损耗过多,修剪后必须及时除萌和抹芽,并要加强垦复中耕、施肥、间作以及防治病虫害等管理工作。总之,整形修剪修剪要领是“砍除脚枝不伤皮,锯去残桩不藏蚁,病、虫、老、弱枝修去,上控下促要整齐,只宜疏删禁短截,强度适量枝干匀,修后残枝快运走,重在扩大结果面”。

油茶四季花果不断,有“抱子怀胎”之说,故养分消耗量很大。若不施肥,土壤肥力将逐年递减,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更谈不上高产稳产。所以对油茶林施肥是补充土壤养份消耗,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增加油茶结实量,达到丰产的重要措施。油茶施肥并不是所有的油茶林都要千篇一律,应区别对待,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油茶生长状况以及其他条件来确定是否施肥、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油茶施肥的种类可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其中有机肥包括土杂肥、绿肥和草木灰等,无机肥一般为氮、磷、钾、钙肥以及其他一些微肥等。油茶施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氮、磷、钾、钙肥等作为辅助肥料配合使用。施肥方法一般有3种,即沟施、穴施和叶面喷施,也可结合垦复抚育一起进行。沟施一般在树冠投影外围挖直沟(坡度较大时)或弧形沟(地势较平缓时),深度一般20 cm左右,油茶施肥的时间一般冬、春、夏均可,一般来说,冬肥可促进春季长枝长叶,夏肥则可促进壮果增产,并能缩小大小年,获得稳产高产。冬季以氮肥为主,促进春梢的萌发,一般每株施氮肥0.1~0.2 kg或复合肥0.4~0.6kg;春季可种植绿肥,改善土壤条件,可种植豆科植物或其他绿肥;夏季追施磷、钾肥,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一般每株施磷肥3—5 kg,施钾肥1~2 kg:施有机肥一般全年都可进行,但以冬春进行更好,一般每株施有机肥25~50kg。油茶树对钙、磷肥反应敏感,施后对树势的增强对开花结果和含油量的提高均有显著效果,故也可适量施加钙肥。对于微肥,可以结合油茶的生理特性进行适量叶面喷施。所有这些肥料的用量均要根据土壤状况、油茶生长情况、适用的时间等,进行合理的施肥。一般大年要增施磷、钾肥,以利于壮果、保果、促进花芽分化;小年增施氮肥,以利于抽梢发叶、壮果、保果。

油茶的抚育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常规措施和基础措施,也是提高油茶产量见效最快的措施。加强对油茶的抚育,不仅可以提高油茶的产量,还可以防止油茶病虫害的发生,所以对低产林进行改造必须强化抚育措施。

V质量栽培

对于相对集中,与人为活动区相对隔离的油茶林分,可采用成片规划成质量控制栽培林分,如有机栽培生产基地、森林食品生产基地等等。具体抚育管理措施要遵照相应的质量栽培规范或标准。

联系通讯地址及联系人: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省富阳市大桥路73号,邮编311400

姚小华,(0571)63310094(办)[email protected]

任华东,(0571)63326156(办)[email protected]

王开良,(0571)63379095(办)[email protected] 林  萍,(0571)63379095(办)[email protected]

油茶低改与优良新品种栽培技术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国家油茶科学中心

一、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一)油茶良种选择

油茶高产林分建立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良种。且符合当地生产发展区域良种适生要求。无合适良种的地区发展油茶,可进行良种引种试验,试验后确定表现良好的良种用于生产。防止未经试验进行跨区域调运种苗。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各地选出一大批农家品种、家系、无性系和无性系品种。可选择产量高、性状特征明显、适合本区域栽培的主要良种。由于各地推出的良种数量太大(势必标准下降),有时连选育者自已都难以在田间判定。因此,生产上应选择精品良种,进行配比组合栽培。亚林、长林系列良种已在浙江省多处较大面积的栽培,表现较好,可以在浙江各地种植,其他系列品种要慎重选用。

目前通过国家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有赣石84-8,赣无11,岑软2号、赣447、赣抚20、长林53号、赣8、赣兴48、长林21号、长林27号、赣无1号、GLS赣州油1号、赣永5,66.4、长林40号、GLS赣州油2号、赣兴46、赣石83-1、岑软3号、长林23号、赣石84-3、长林4号、长林55号、赣永6、桂无1号、GLR1、湘林104 、赣石83-4、赣190、长林3号、GLS赣州油3号、GLS赣州油4号、GLS赣州油5号、桂无4号、赣无2、GLS6、湘林1、GLS7、GLR2、GLS8、GLS9、亚林4号、长林18号、亚林9号、湘林XLC15、湘5 、亚林1号、湘林XLJ14、岑溪软枝油茶。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定数量较多,因地制宜选用。

种苗生产提倡根据生产计划就地建立采穗和育苗基地。从而减少种苗成本,提高造林质量。

(二) 油茶新品种栽植林地选择

1、土壤

油茶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易于丘陵和山区发展。只要能生长铁芒箕、映山红、乌饭树、盐肤木、白茅、杉树、马尾松、茶树等植物的地方都适宜栽种油茶。但要建设优质、高产、高效的生产基地,认真地选择造林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条件:

(1)pH值为5~6.5的酸性、微酸性的土壤为最好;

(2)pH小于4大于7的土壤和不透气的死黄泥土均不宜油茶生长;

(3)土壤通气、排水、保水性能良好,要求地下水位在地面1米以下,土壤含水率旱季应不低于15%,土壤中石砾含量以不超过20%,孔隙度应在。50%以上,以壤土、轻壤十、轻粘土为好每千克土壤中应含氮1.00~1.50g,每千克含石灰10%的土壤中含P205应不低于  60g,每kg土壤含K20不低于0.4g;

(4)土层厚度应在1m以上,少于40cm不宜作宜林地,每千克土壤中应含氮1.00—1.50g,每千克含石灰10%的土壤中含,P2O5应不低于60g,每公斤土壤含K2O不低于0.4g。

2、地势和坡向

(1)坡向:南坡、东南坡最好,东坡也较好,在平缓的北坡、西北坡,也可以种植。

(2)坡度:比较适宜栽种油茶的坡度,最好是在15度左右的缓坡地,不宜超过30度。

(3)海拔高度:普通油茶在200~600m之间生长良好,小果油茶在200~600m之间生长较好,攸县油茶在100~300m之间生长较好,浙江红花油茶在600~800m左右生长较好。

3、气候

林地选择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因素是避开有西北风和北风侵害的地段,并且通过人为措施,创造一些有利条件,如在北脊、山顶,特别是北坡、西北坡,栽植防风林带,或营造混交林等,创造有利于油茶开花结实的环境。

(三) 整地

1、目的

造林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翻松土壤,加深土层厚度,改良林地土壤结构,提高蓄水能力和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提高土壤肥力,为油茶根系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山地栽培条件下,整地应与水土保持相结合。

2、时间

应在造林前三、四个月进行,这样有利于土壤充分风化。

3、整地方式

可根据立地条件、地形、坡度、经营水平高低、劳力等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全垦整地、带垦整地和块状整地的方式。

(1)全垦控地

全垦整地适于坡度小于15度的缓坡地,不易造成水土流失。挖垦的方向应自下而上,深度视土壤情况而定,一般30cm左右。为了减轻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全垦后沿水平等高线每隔4~5行行距挖开一条30cm左右的排水沟。

(2)带垦整地

适用于造林地坡度在16~25度的山场使用。利于水土保持、也可进行短期间作。整地方式有以下两种:

a.水平阶梯整地

水平阶梯整地应在土层较厚的山坡上修建,此法虽用工多,却是一种一劳永逸,保水、保土、保肥的整地方式。此法的原则是“上挖下填,削高填低,大湾顺势,小湾取直,外低内高”。具体操作为,先自上而下顺坡拉一条直线,而后按行距定点;再自各点沿水平方向环山定出等高点开带。垦带采取由上而下挖筑水平阶梯,阶梯坡面约3~5度左右。阶梯内侧挖成深宽各20cm左右的竹节沟,以利蓄水防旱和防止水土流失。阶梯宽度视坡度、造林的油茶物种和营林目的而定。一般生产性的普通油茶,带基宽度为3m左右。树体高大的越南油茶、厂宁红花油茶等可宽一些;树体紧凑、树冠狭小的攸县油茶,可窄些;计划长期间作的可以适当宽些。

b、斜坡带状整地

挖垦的方法与全垦相同,只是每隔一定距离留有一条不垦的草带而已。

(3)块状整地

在坡度较陡,坡面破碎以及“四旁”植树均可采用。先拉线定点,然后按规格挖穴,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先以表土填穴,然后以心土覆在穴面。此法虽然省工,但因整体范围小,改善林地条件的作用不如全垦和带垦整地的效果好。

(四) 油茶新品种苗木培育

油茶是异花授粉树种,如用种子育苗繁殖则后代变异大,单株产量及经济性状差别悬殊。现生产上一般不用实生苗造林。为了保持油茶优良特性,实现高产稳产,利用无性繁殖技术培育优良无性系苗造林非常有效,目前采用由韩宁林研究员发明的芽苗砧接培育良种嫁接苗非常普遍。此外还可扦插育苗。常用的芽苗砧嫁接育苗方法如下:

1、砧种的采集

油茶的采种期一般在生理成熟和种子成熟之间,即种子已经成熟而果实未开裂之前进行。

2、砧木的培育

茶果采后,不能晒,放在室内通风处让其自然开裂,选取大粒种子(粒重2~3g)在冰库或冷藏柜贮藏,保持0~2℃,在一年以内可随时取出培育砧木。冬春或夏初嫁接可用一般沙藏法贮藏。播种时间根据嫁接时间而定,可以分批播种。在播种前10天适当淋水催芽,待大部分种子裂口露白时即取出播于沙床或营养土容器中,深约3cm,覆沙后稍加压实,以利于胚茎生长粗壮。一般嫁接前35天(夏季)至45天(冬春)浸种播种。播种后注意保持充分湿润,促进胚茎生长。一般来说,发芽出土后15天至半年生的幼苗,种仁养分尚未完全消耗,嫁接比较适宜。

3、圃地选择

圃地宜设在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疏松,pH值5.5~6.5的黄壤、红壤地,高湿排水不良、粘重板结或干燥的沙土、碱性土不宜作苗圃。

4、整地作床

在嫁接前1个月开始整地,每亩用生石灰50kg,甲胺磷0.5kg撒于土表,然后翻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每亩施土杂肥20担,或复合肥100kg作底肥。整地后即开始作床,苗床宽以1.2m为宜。苗床作好后盖上一层黄心土,以减少杂草及病虫危害。然后盖上塑料薄膜,防止雨水冲刷,保持苗床干湿适宜。

5、搭荫棚

嫁接前搭好荫棚,荫棚的透光度要适宜,夏季少于40%,冬季60%一70%。

6、选取接穗

—、 供采穗的母株应为优良品种类型、优良单株或优良无性系,一般选用树冠外围中、上部叶芽饱满的当年木质化的春梢或半木质化的夏稍作接穗,粗细一般0.25~0.32cm。接穗以随采随用,采下的穗条要立即剪去多余的叶片,用湿布包裹,严格做好接穗保鲜。如需远距离调运,将枝条捆成几十根一束,基部用药棉包裹浸湿,用纸箱或铁桶盛装,避免积压和失水。运回后,立即解去捆扎带·,插放于阴凉处或暗室、薯窖的湿沙中。贮藏时间不宜超过一星期。采用75ppm2.4~D或150ppm萘乙酸或100ppm吲哚丁酸处理接穗48小时,能提高嫁接成活率。

7、嫁接方法

(1)嫁接时间:芽苗嫁接时间,除了3月中旬至5月中旬油茶抽梢期以外,其余时间均能嫁接。但以3月上旬、6月中旬和8月下旬的春梢、夏梢和秋梢萌发前15~20天嫁接成活率高,萌芽快,管理时间短而成苗率高。

(2)起砧、洗砧:将沙床育苗的裸根苗细心取出后,用清水洗沙土,盖上湿布;容器育苗的苗砧去表土露出根茎,用毛笔洗净根茎。苗砧放在室内操作台上备用。

(3)断砧、劈砧:用利刀或剪刀在芽苗种子的上方1~1.5cm处切断,随即用单面刀片从砧木正中髓心劈开,开口约1cm。

(4)套砧:用口径略大于砧木直径的铝博片裁成长约3cm,宽1cm,将砧木套住。

(5)削穗:根据穗条上叶片的大小剪去1/3~1/2的叶片,对于小叶可以不剪。然后用单面刀在接穗下节叶柄下方1~2mm处的左右两侧,各削一个15度、长约1 cm的双斜面,正交会于髓心,形成30度尖削度的楔形。再从上节叶柄上方2~3mm处截断,成为带一芽一叶的接穗,然后置清水器中待用,每削30~50个穗随即接完。

(6)接合:将接穗的薄楔形木质部插入苗砧、对齐,如砧穗粗细不一时,对齐叶柄一侧皮层即可。再将套筒轻轻一提,使砧穗紧接。接后即淋水保湿。

8、芽苗栽植

嫁接后的保湿,是成活的关键之一。嫁接后的苗木可栽入密封的保湿容器内,也可以直接栽于密封的苗床里,当大部分接穗萌芽开叶,便可拆除保湿罩,20~30天愈合以后,即移栽到荫棚圃地。亦可将苗直接栽于圃地,用塑料布套盖保湿,以形成封闭的条件,可省去移栽的手续。栽植密度为6~8万株/亩,先开10—15cm深的浅沟,苗子靠一边斜摆于沟中,使砧木根系舒展,然后覆土,深度已露出接口的牙膏套筒为宜,栽后洒定根水。

9、芽苗管理

(1)除萌去杂:从嫁接后20天左右开始,注意除去砧木萌芽和死亡单株。

(2)去花芽:由于接穗花芽、腋芽同时并存,影响苗木生长,应注意摘除花芽。

(3)调整温、湿度:嫁接后一个月若遇高温干旱,应增加覆盖减少透光度。若遇长期阴雨,可将薄膜两头揭开,同时应抓紧清沟排水。待7月中旬幼苗第二次抽梢时,雨后的早晚或阴天揭去塑料薄膜罩。

(4)病害防治

(5)移床扩田:第二年元月至2月进行移栽,每亩栽3~4万株。第二年的管理工作主要有除草、除杂、施肥、去顶和炭疽病的防治。

(6)芽砧苗的出圃标准:嫁接口愈合良好,无萌芽,有较多的须根和4~5个分布均匀的侧根,甲级苗高30cm以上,地径0.3cm以上,主干上有分枝,乙级苗高20~25cm。

(五) 油茶新品种定植技术

1、密度:造林密度根据油茶物种和经营目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每亩100~166株左右。

2、施底肥:结合整地每亩深施钙镁磷肥75kg或土杂肥2000kg,肥料与穴内底土充分拌匀。

3、苗木选择:造林的苗木规格、苗龄,因育苗的方法不同而有差别。但用于造林的苗木一定要根系发达,长势旺盛,苗茎粗壮,苗高20cm左右为宜,苗龄一般为1年生或1~2年生苗。

4、苗木品系的选择:油茶为异花授粉的树种,而且异树授粉的授粉率高,若选无性系进行栽植,为满足授粉需要,须选多个无性系(通常要求5个以上)混合配置,而且无性系的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最好一致,以利于授粉和便于采摘。

5、栽苗:栽植时间主要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苗木培育情况而定。一般在雨季或雨季前夕,选择阴天或小雨天气造林为宜。栽植深度要适宜,不能埋叶或露根,根系舒展,主干正立,踩紧压实。苗木宜随起随栽,当天栽不完,必须假植;若需长途运输的苗木,应适当修剪主根和密集的枝叶,尽量带宿土或用黄泥浆,然后包装运输。栽苗时应将多个无性系打乱顺序栽植或进行间隔栽植,这样有利于授粉,提高座果率。

(六) 油茶新品种林分抚育管理

1、幼林抚育

油茶从种植到开花结实,一般需4~5年时间(采用良种嫁接苗,管理得当,还可提前1~2年挂果),这段时间,称为幼林。为了培育健壮、饱满的树冠,根系发达的油茶个体,必须在幼林期抓紧搞好抚育管理。

新品种栽植后头一年三伏天不能进行松土除草,以5月或9~10月份为宜。并不宜间种西瓜等藤本类作物。

幼林抚育的主要任务是松土除草、扶苗培蔸、间苗补植、幼树整形、病虫害防治等。

栽植后的头几年,要加强抚育。抚育的次数,要根据林地、幼林生长情况而定。新栽植的油茶园,最好每年抚育两次,直到成林。栽植后的次年春,要将林地内缺株的或生长差的,进行补植壮苗,补植的苗木最好和林地植株同龄,以便生长整齐,林相一致。

2、成林抚育管理

要促使大面积油茶高产稳产,就要抓好成林抚育管理。措施包括垦复、修剪、施肥、灌溉等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

(1)清园除杂:全面清除林内零星乔木和灌藤、茅、刺和油茶老残病虫株。

(2)调整林分:对疏密不均或过密的林分,间伐过密、弱株,林中空地则予补植。使林相整齐,分布合理,每亩调整到100株左右。

(3)垦复抚育:“3年一深垦,1年一中耕”。根据山场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全垦、带垦、穴垦和阶梯式垦复等不同方式,以利保持水土。缓坡全垦的油茶林地间种黄豆、花生等作物,实行以耕代抚。

(4)修剪:头年12月至第二年3月(收摘茶果后到春梢萌发前),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剪冠内,后剪冠外。一般剪去干枯枝、衰老枝、下脚枝、病虫枝、隐蔽枝、蚂蚁枝、寄生枝等。对徒长枝、交叉枝视情况合理修剪。对火烧后萌发的鉴筒枝应以疏删为主,每蔸选留l~2根好的培养,其余砍去。

(5)施肥:主要在冬、春、夏结合垦复抚育进行。油茶成林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为辅,各种肥料配合施用,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6)灌溉:在夏秋两季,正是油茶壮果长油阶段,迫切需要水分。应注意解决灌溉问题。

(7)断根培蔸:3月份在树冠外围挖30cm深的窄沟,截断老残根,再复土培蔸,促其萌发众多新细根,增强根系在土壤中的吸收能力。

(8)防治病虫害:油茶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应实行以营林措施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这就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情况;健全检疫制度、严格检疫工作;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9)间种绿肥:油茶成林间作一般以绿肥、豆类、油菜、花生为宜。

(10)放养蜂群:油茶是异花授粉树种,主要靠昆虫传递花粉,所以在油茶花期,在林,内按0.5巢箱/亩的放养量集中放养蜜蜂,随着昆虫活动的增加,其授精率也会明显提高。

(七) 采收

油茶果实的采收是油茶生产管理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油茶管理上的最后一环。油茶是以取籽榨油为目的,所以采收相对来讲,不要求那么严格。在果实采收前20~30天,要现场进行预测估产,做好采收计划和劳动力安排,高产新品种一般在10月20日前后开始采收。采收的时间应严格掌握,不能过早,过早采收茶果没有成熟,出油率低:采收过迟,延误了季节,茶果势必脱落失散,造成损失。因此必须适时采收,除了从季节上决定成熟期外,还应当注意观察茶果成熟的特征。茶蒲已经发红或发黄,果壳微裂,籽壳变黑发亮,籽仁显油时,便已成熟,应及时抓紧采收,采收时必须注意保花保果,要一个一个的山头、作业区完成,以防漏采。果实采回以后,一般堆放在晒场即可,采收要在几天内集中完成,否则,果实开裂,茶籽落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油茶低产林改造

(一) 油茶低产的原因

1、品种低劣。早期发展的油茶因没有科学的筛选和推广优良品种,一些群众盲目种植,

见苗就栽,造成品种良莠混杂、良少莠多。品种不纯使结籽率、出油率降低,从而造成油茶林的低产。由于品种混杂,造成花期不一致,影响授粉,从而影响产量;同时花期不一致还造成果实成熟期不一致,若统一时间采摘易造成含油率低,产油量下降。

2、经营管理粗放,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一些油茶林长期失管,长势不旺,产量低,大小年明显,林相混乱,细密不均,杂草灌木丛生,处于半荒芜状态。而进行抚育的油茶林,  则年年进行全面锄草,这种顺坡耕作的方式造成了雨水直接对地表的冲刷,水土流失严重,  不利于保土、保水、保肥,导致土壤退化、贫瘠板结,严重影响油茶生长结实。

3、密度严重偏大,造成油茶树冠交叉、拥挤、重叠、分枝极少,单株生长发育不良,呈现出比较典型的“细高个”,树冠表面积小、体积小,结实层薄,产量逐年下降。

4、老残林多,油茶林树龄老化,生长衰退,虽然油茶林寿命超过百年,盛果期有60年的时间。但许多20世纪70—80年代种植的壮龄油茶林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树势提前衰老,  树体结构差,枝条混乱重叠、枯干,病虫害严重,结实量少,成为产量低下的残次林分。

5、气候原因,7~8月正是油茶花芽分化的盛期,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此时却高温干旱,  影响水分代谢的正常进行,花芽分化减少,因而当年干果、干油,来年产量低。油茶是异花授粉植物,一般为虫媒授粉,以异花授粉,尤其是以异株授粉效果为好,成果率高。盛花期温暖晴朗,昆虫活跃,花的成果率高,白花授粉成果率低。如果花期,特别是盛花期雨日太多,昆虫的活动大大受到限制,会使虫媒机会减少;或因雨水浇淋,冲洗花蕊,减少花蕊,分泌的花粉浓度,引诱昆虫能力降低,也会使虫媒机会减少,这就将直接影响正常授粉,座果率不高,致使减产。因此,水湿条件在油茶花期是至关重要的。

6、立地条件较差,土层浅薄,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通气性差。

7、出油率下降,近几年,群众担心别人偷抢茶果,盲目提早收摘,导致油脂未充分转化而降低出油率,而且油质差,也是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

(二) 油茶低产林的现状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属于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是我国主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全国栽培面积约为5500~6000万亩。但是现阶段我国油茶林大都处于粗放经营和野生状态,荒芜的油茶林约有1950万亩,所以平均每亩油茶产量很低,现阶段我国油茶林大体可分为4种,即乔灌混交林、灌木混交林、粗放管理的油茶林和集约经营的油茶林。在大别山、桐柏山海拔400m以上的油茶林常为乔灌混交林,在我国亚热带东部和南部地区多为灌木混交林,其他地区多为粗放管理的油茶林。除了集约经营的油茶林产量较高之外,其它几种组成的油茶林产量都很低。其中灌木混交林海公顷产果量仅为22.5~33.5kg,粗放管理的油茶林处于野生或实生状态,稀密不均,“几代同堂”,品种混杂,管理粗放,每公顷产油量37.5~60kg不等。

全国现有油茶林面积约为4500万亩,其中上个世纪80年代前建立的10万亩以上的油茶林基地县就有150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油茶的相对效益较低,忽视了对油茶林的管理,使其逐渐荒芜或半荒芜或处于粗放管理的状态。另外由于早期油茶林多为实生苗建园,故现有的大量油茶林普遍产量较低。现在全国油茶林平均亩产油约为3-5kg,远低于我国油茶速丰林标准;若经低改后提高到亩产油10kg,按照现在市场价格20元/kg,每年油茶可增加经济效益3.17亿元。

对油茶进行低产林改造是提高油茶产量的一种途径,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很多地区就已开始进行低产林改造,而且效果显著。1952年至1956年通过对大量油茶林进行垦复,产量由原来的0.5亿kg增加至0.8亿kg,比建国初期增加了一倍。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油茶林垦复面积不断扩大,再加上政策落实、科技成果不断推广等原因,进入80年代以后茶油的常年产量已达1.3亿kg。

通过全国各地区油茶林进行低改的试验结果和低改的经验可以看出,经过低改的油茶林其产量可以比没有低改的增产1~6倍。不同低产油茶林的情况和不同的低改措施,提高产量的程度是不等的。其中以对低产油茶林嫁接无性系进行综合改造的增产效果最佳,吴孔雄的研究结果表明,低产油茶林嫁接无性系效果增产幅度高达5.98倍。袁斌荣,岳进等的研究表明,采取深挖垦复,间密补稀,合理施肥,修枝整形,嫁接换冠等一系列改造措施,产量可增长5~6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新田乡里光村有油茶林面积积419.5hm2,油茶低改前平均为55.5kg/hm2,1990年开始对油茶进行低产林改造,1996年平均达390kg/hm2,是低改前的7倍。其次是实施三保(保水、保土、保肥)措施和修筑平台或环山水平带并配合其他常规低改措施,付达夫,王永安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三保措施的油茶林果实生产率最高,高出垦复的1.9倍,荒芜的6.2倍。江西上饶地区不同的公社或大队通过开挖水平带等低改措施增产达1~3倍。增产效果最小的是单纯的垦复和施肥,余林根,蓝林江,叶镜祥,王子水等的研究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产油量以施饼肥和磷肥的产油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65.2%和137.65%;平台区比全垦区要好,最高产量为对照的3.2倍。另外,实行立体经营模式也比单纯的油茶的产量要高,并且可以增加其他方面的经济效益。王保生,刘文英,卢冬梅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林采用立体经营后,由过去单一的收获油茶籽,改为多种经营,不仅经济效益明显增加,而且因林内小气候的改善,油茶籽的产量也明显增加。经萍乡郊区试种结果表明,1986—1989年3种采用多种经营方式的油茶林平均收入为964.05元/hm2,比单一油茶增加766.2元/hm2。油茶籽产量采用多种经营的平均为153kg/hm2,比单一油茶林增加105kg/hm2。其中以油茶林内间作翅荚林,林地种植狗牙根草的模式为最优,其经济效益为2565.3kg/hm2,油茶籽产量为217.5kg/hm2。

由于全国各地低产林的成因不同和低改的措施不同,故其低改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所以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不同低改方式,以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油茶低产林改造策略与思路

1、按林分质量选择低改方式

低改方式的选择,要在广泛调查、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林分质量,采取分类经营,从而确定与各类低产林特点相适应的改造方式。

第一类  林龄一致、有株行距的成林

这类林主要是加强土壤管理,适当修剪,增强树势,争取较大面积的增产,也可配合施肥或间作以获得稳产高产。

第二类  林龄不一、株行距不均、疏密不匀的成林

这类林在我国占很大的比重,情况错综复杂,故应分别类型逐步改造。1.改荒山为熟山;2,改混生林为纯林:3.改密林、疏林为密度适中林;4.改老残林为新林;5.改劣种为良种;6.改低产树体为高产树体;7,改粗放管理为集约经营。油茶低产林改造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低改方式,而且要以一种方式为主并结合其它的辅助方式。

2、 油茶低产林改造方法介绍

I  更新改造

(1)品种类型较好、株行距较均匀、生长势不过于衰老的低产林,可用截干萌芽更新或用火烧萌芽更新。此法的做法是,在严格做好放火措施的前提下,先将林地进行火烧,然后沿油茶树径部5~10cm处截断,使其伐根萌发新枝。此法有省工,2~3年结果,恢复产量快的优点。用此法进行更新的油茶林过后要进行全垦等抚育措施,以新枝萌发和生长速度。

(2)病虫害严重、植株稀疏不齐、生产能力极底的成林,则全砍、全垦、良种化、规格化重新造林。

(3)部分更新,在林间空地大的稀林,则按规格化的要求,定点补植良种壮苗或移植幼树。栽植点上原有的好树保留,差的砍掉或换冠,空的补上。

Ⅱ  逐步替代

(1)品种差、林相乱而尚有一定产量的林分,可选育良种壮苗,进行定点预栽,碰在点上的老残林或劣林砍除,不在点上的老残株分批砍去。但预栽的幼树必须保证必要的阳光,其上方遮光的老树枝条需砍除,侧方庇荫的枝条需适度修剪,以利幼树茁壮成长。最好用3~5年生的大苗带土移植造林。

(2)自然交替更新法,即在衰老株周围已有结实的新株时,可逐步将衰老株砍去。此法简便易行,对产量影响较少,适用于老、中、青三种油茶并存的林分。

Ⅲ 新品种置换

(1)低产油茶幼林低接换冠

对没有精细选种、管理不善、林木生长缓慢、产量低下的幼林可以实行低接换冠,其具体做法如下:

a、砧木处理

换冠前1个月对砧木进行修剪,剪去离地面高20—30cm处的枝桠条、过密枝条、病虫枝等,保留生长健壮的单株油茶树作换冠砧木,并进行全面垦复和施肥等处理。

b、接穗的采集

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良高产品种进行采集,外地采穗必须是在5月中下旬,晴天下午4时以后或阴天采集树冠中上部外围生长健壮木质化当年生春梢作接穗,切忌雨天或早晨有露水时采穗,快速嫁接,当天不能接完,放窑内或阴凉潮湿处贮藏;本地接穗随接随采。

c、换冠方法

可采用劈接、嵌和枝接、芽接等方法,以芽接成活率最高,嵌和枝接次之,劈接最差。芽接的其具体做法是:先在修剪好的砧木离地面20~30em处,选择树皮表面光滑平整的主杆上,横切一刀,长为1.5~2 cm,然后选接穗上有一个生长健壮叶芽的接穗,断掉2/3的叶片,在芽的正前方1cm处横切一刀之后,从芽的后方1.5~20cm处平削至芽前方的横切线,取出芽片,长约2—3cm,将其对准形成层嵌入切好的砧木处,把砧木上下的皮层包住芽片的两端,躇出芽和留下的叶片,用薄膜捆紧之后,罩上保护罩。

d、换冠管理

及时疏松土壤,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氮肥,促进愈合、萌芽和抽梢。接后15天内,如发现叶片枯萎,叶芽变色则没有接活,即补接;若叶片保持青绿色,未落,芽为默绿色,开始膨大,证明已经接活,保湿30天后,揭掉护罩,露芽,待萌芽抽梢后,松捆,并分次断砧。新梢长出后,防止人为或牲畜破坏,并用杆捆扎,以防风折或骗冠。此法,接点离地面20~30cm处嫁接成活率最高,为80%~93.3%。低接换冠前全断砧,成活率只有20%~30%;断砧2/3的成活率83.1%~86.7%;换冠嫁接1个月后全断砧的30%~45%,断砧2/3的成活率为96.3%~99.2%,断砧1/3的成活率为88.8%~90%。

(2) 低产油茶成林高接换冠

对低产劣质的油茶树可采用优良品种接穗对其进行高接换种。高接一般在树下距地面50—100cm的二级分枝部位进行常采用撕皮嵌接和切接两种嫁接方法。其技术要点如下:

a、砧木选择

换冠对象选择生长旺盛的幼林、壮龄林中基本不结果或常年结果在0.5kg/株以下的低产植株,树高、枝少采摘不便的植株。每株砧木选择2~4个分枝角度适当、干直光滑、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主枝。

b、穗条采集

穗条应在无性系采穗圃中选择。剪取树冠中上部外围,发育充实、健壮、腋芽饱满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采集穗条以早上为宜,采集后,分无性系放入清水中浸湿,甩干水后,挂上标签装入塑料袋中密封保湿。穗条一般随采随用,若要运输,应放到阴凉的地方,不要挤压穗条,运达目的地要立即一袋一袋摊放在阴湿的地方。若要贮藏,需每天取出透气,放入冷清水中浸泡降温3~5分钟,甩干水后再密封保鲜。

c、嫁接时期

以夏季和秋季嫁接为宜,夏接5月下旬至7月上旬,秋接9—10月。

d、嫁接方法

油茶嫁接方法以拉皮切接为好,方法为:

(a)断砧:把选好的砧木在离地面40~80 cm处锯断,断砧时注意防止砧木皮层撕裂,每株留2~3个主枝作营养枝和遮荫用,其余全部清除。

(b)削砧:用嫁接刀削平锯口,削面里高外低略有斜度。

(c)切砧拉皮:按接穗大小和长短,用单面刀片在砧木断口往下平行切两刀,深达木质部,然后将皮挑起拉开。

(d)拉切接穗:用单面刀片在穗条叶芽反面从芽基稍下方,平直往下斜拉一切面,长2cm左右,切面稍见木质部,基部可见髓心,在叶芽正下方斜切一短接口,切成20~30度的斜面,呈马耳形,在芽尖上方平切一刀,即成一芽一叶的接穗(叶片小的留一叶,叶片大的留1/2~1/3),接穗切好后放入清水中待用。

(e)插入接穗:接穗长切面朝内,对准形成层,紧靠一边插入拉皮槽内,接穗切面稍高出砧木断口(称露白),然后将砧术挑起的皮覆盖在接穗的短切面上。一个砧木可接1~3个接穗。

(f) 绑扎:用拉力较强,2~2,5cm宽的薄膜带自下而上绑扎接口,注意防止接穗移动。

(g) 保湿遮荫:绑扎接穗后,随即罩上塑料袋密封保湿,用牛皮纸按东西方向扎在塑料袋外层遮荫。

(h) 管理:嫁接后用毒笔在遮荫纸下方绕砧木画一圈,防止蚂蚁侵害。接后30天愈合抽梢,40天左右新梢由红色变绿色时,在傍晚除去保湿袋,但还需遮荫。当新梢长至6cm时,可解绑。为促进新梢生长,要适量施肥,每株施尿素、氯化钾各100g,防止人畜危害。

Ⅳ 强化抚育

对油茶的抚育措施,包括清山砍杂、垦复、修筑水平带或平台、开挖竹节沟和排水沟、控形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消山砍杂主要是砍除油茶林中的杂木和野藤,其时间安排在夏季和秋初季节为好,有利于“二杂”的干燥和减轻病虫害。砍杂时应注意保留对油茶生长或防止病虫害的有益植物,过后应及时搞好抚育管理工作。

垦复可以分为全垦、带状轮垦和穴垦,根据地势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垦复方式。全垦适于地势平坦,坡度15度以下的林地;15~25度的林地,适宜用带垦或穴垦:30度左右的林地,以穴垦为宜。垦复要因地、因时挖山,一般冬春深挖,夏季浅挖,冠外深挖,冠内浅挖。深挖垦复的深度至少在20cm以上,大概在20~30cm之间,浅挖一般在10cm左右。垦复的次数一般为3年一深挖,1年一浅挖。

修筑水平带或平台、开挖“竹节沟”和排水沟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肥,提高土壤肥力,还能以耕代抚便于管理,其具体做法如下:(1)修筑水平梯带在15度以下的林地梯面不能少于2.5m,15~25度的林地梯面不能少于1.7m,25~30度的林地梯面不能少于1m。梯面要里低外高,带距2.5~3m,株行距不等的油茶林分梯带的延伸只能以保持水平为原则。(2)“竹节沟”是在一条沟内隔4~7 m筑一个小土埂形似破开的竹节在梯面内侧修筑深宽度各20—60cm的许多小水堰,能起到良好的拦水和蓄水作用。如坡度较大,夏季暴雨容易使梯地冲毁必须每隔一段距离挖一条排水沟,山顶与山脚的通顶沟则应挖在山的分水线上而不能在合水线上开挖。

整形修剪是油茶低改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促使油茶树体管理向园林化过度的一项重要措施。修剪要因地、因林、因树制宜。一般向阳宜轻剪,阴坡可酌情多剪:密林适当重剪,稀林轻剪;冠下适当重剪,中上部轻剪或不剪:幼林轻剪,老树重剪;强树轻剪、弱树适当重剪的原则。修剪时要由下而上、由内而外,修除病虫枝、枯死枝和衰老枝,以及位置不当的徒长枝、重叠枝、交叉枝。对于树冠较浓密,郁闭度在0.7以上的密林,要疏掉角度小于45度的直立枝,适当压低冠高。力求做到修剪整形后树形美观,树体结构合理,树冠通风透光,以增加结果面积,提高结果枝座果率。修剪以冬季及早春为宜,即在茶果采摘后至春梢萌发前的一段时间,对于冻害严重的地段宜在早春修剪,剪下的枝条要在林外集中处理。一次修剪强度不宜过大,以免枝叶养分损耗过多,修剪后必须及时除萌和抹芽,并要加强垦复中耕、施肥、间作以及防治病虫害等管理工作。总之,整形修剪修剪要领是“砍除脚枝不伤皮,锯去残桩不藏蚁,病、虫、老、弱枝修去,上控下促要整齐,只宜疏删禁短截,强度适量枝干匀,修后残枝快运走,重在扩大结果面”。

油茶四季花果不断,有“抱子怀胎”之说,故养分消耗量很大。若不施肥,土壤肥力将逐年递减,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更谈不上高产稳产。所以对油茶林施肥是补充土壤养份消耗,改良土壤,提高肥力,增加油茶结实量,达到丰产的重要措施。油茶施肥并不是所有的油茶林都要千篇一律,应区别对待,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油茶生长状况以及其他条件来确定是否施肥、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时间和施肥方法。油茶施肥的种类可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其中有机肥包括土杂肥、绿肥和草木灰等,无机肥一般为氮、磷、钾、钙肥以及其他一些微肥等。油茶施肥一般以有机肥为主,化学肥料氮、磷、钾、钙肥等作为辅助肥料配合使用。施肥方法一般有3种,即沟施、穴施和叶面喷施,也可结合垦复抚育一起进行。沟施一般在树冠投影外围挖直沟(坡度较大时)或弧形沟(地势较平缓时),深度一般20 cm左右,油茶施肥的时间一般冬、春、夏均可,一般来说,冬肥可促进春季长枝长叶,夏肥则可促进壮果增产,并能缩小大小年,获得稳产高产。冬季以氮肥为主,促进春梢的萌发,一般每株施氮肥0.1~0.2 kg或复合肥0.4~0.6kg;春季可种植绿肥,改善土壤条件,可种植豆科植物或其他绿肥;夏季追施磷、钾肥,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一般每株施磷肥3—5 kg,施钾肥1~2 kg:施有机肥一般全年都可进行,但以冬春进行更好,一般每株施有机肥25~50kg。油茶树对钙、磷肥反应敏感,施后对树势的增强对开花结果和含油量的提高均有显著效果,故也可适量施加钙肥。对于微肥,可以结合油茶的生理特性进行适量叶面喷施。所有这些肥料的用量均要根据土壤状况、油茶生长情况、适用的时间等,进行合理的施肥。一般大年要增施磷、钾肥,以利于壮果、保果、促进花芽分化;小年增施氮肥,以利于抽梢发叶、壮果、保果。

油茶的抚育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常规措施和基础措施,也是提高油茶产量见效最快的措施。加强对油茶的抚育,不仅可以提高油茶的产量,还可以防止油茶病虫害的发生,所以对低产林进行改造必须强化抚育措施。

V质量栽培

对于相对集中,与人为活动区相对隔离的油茶林分,可采用成片规划成质量控制栽培林分,如有机栽培生产基地、森林食品生产基地等等。具体抚育管理措施要遵照相应的质量栽培规范或标准。

联系通讯地址及联系人:

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省富阳市大桥路73号,邮编311400

姚小华,(0571)63310094(办)[email protected]

任华东,(0571)63326156(办)[email protected]

王开良,(0571)63379095(办)[email protected] 林  萍,(0571)63379095(办)[email protected]

油茶低改与优良新品种栽培技术


相关文章

  •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 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业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 ...查看


  •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
  • 油茶低产林的改造 摘要:分析油茶低产林的成因, 通过林业技术:管理, 修剪, 改头换接, 达到油茶丰产的要求. 关键词:低产林撂荒品种换接管理 近年来, 油茶产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中央领导就油茶发展作了重要批示, 明确要求加快油 ...查看


  • 福建省油茶产业2007年至2020年发展规划
  • 来源:     点击数:1628     添加时间:2009-5-6 11:56:34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之一.我国油茶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现有油茶林面积约500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 ...查看


  • 2013年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相关文件
  • 2013 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林产品 ...查看


  • 油用牡丹国家补贴政策资讯中国农牧网
  •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结合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等,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努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提高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 ...查看


  • 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 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结合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等,围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查看


  • 2017年中国槟榔市场调研及发展现状分析(目录)
  • 2017-2022年中国槟榔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华经情报网 www.huaon.com 公司介绍 北京艾凯德特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调研报告.行业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最专业的调研报告.行业咨询 ...查看


  • 2017年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目录)
  • 2017-2023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目 录) 华经情报网 www.huaon.com 公司介绍 北京艾凯德特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调研报告.行业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最专业的调研报告.行 ...查看


  • 2017年中国变频空调行业现状及市场前景预测(目录)
  • 2017-2022年中国变频空调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 告(目录) 华经情报网 www.huaon.com 公司介绍 北京艾凯德特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调研报告.行业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最大.最专业的调研报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