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对学校管理的启示

  王阳明被誉为“明朝一哥”,他是我国历史上能够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种人生境界的不多人物之一。其中“立言”是指他所创的“心学”。王明阳心学虽属唯心主义范畴,但有其合理的内核,运用过程中起过很好的作用。王阳明用后半生来实践和宣传他的“心学”,屡试不爽,影响深远,对后世犹堪,远超中国本土范围,王明阳“心学”曾是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理论基础。

  王阳明的“心学”概括起来包括三点:(1)人性即天理。人性是天生的,例如,生存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等等。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从人的天性出发,来制定人性化的游戏规则,因为符合人性,所以大家都接受它,没有异议,故而自觉遵守。(2)知行合一。历史上对此观点有两种解释,以陶行知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知行合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毛泽东亦赞同此观点。此观点本身没有错,但王阳明的本意应该是人的认知与他的行为是不可分割的。即行为受认知支配,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本人与中山大学陈大海教授做过交流,他亦赞同后一种观点。王阳明晚年剿匪实践中使用的策略即是该理念的生动体现。(3)致良知。王阳明认为“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实这和儒家提倡的“慎独”大体相近。但不同的是更进了一步。汉杨震拒受金,面对徒弟半夜三更送来的金条,杨老夫子并没有照收不误,他认为人在做,天在看。故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说法。其廉洁经得起考验,传颂千古。所谓“良知”,可以理解为“底线”,是原则问题。现实生活中要求我们在不违反原则、底线前提下,将原则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这相当于孔夫子的“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就可以理解为“原则”。

  就教育而言,王明阳对教育有独到的理解。他把教育看做是一棵树苗,呼吁人们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树根上,适当地浇水、施肥、除草、松土、杀虫,而不是过多地把精力放在枝叶上。这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当今中国过激的应试教育很有讽刺的味道。

  在学校管理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无外乎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对学校管理亦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管理之教师管理

  哲人告诉我们,人性即天理,人性化管理不是可有可无的。现在提倡文化管理,就是以人性化为前提的。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校长必须深刻理解领悟“人性即天理”的含义。制定的规章制度应使教师感觉是真正人性化的,有压力但没有压抑的。

  例如婚假、产假问题长期困扰学校,从人性角度来讲,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但从学生的角度或从学校教师紧缺的角度来说,永远都是两难选择。有些学校为此制定了针对性的附加规章制度,结果老师们不高兴。老师不高兴能教好学生吗?不能。正确的做法是坚决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让老师放足假。实在有困难,学校另想办法,但同时提倡奉献,允许调整。实际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选择利用学校假期结婚。所以领导者要相信教师是有良心的,并且对于一些无法做到或在目前条件下做不到的事情,要说明原因,争取教师们的理解。

  在制定并切实履行人性化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学校管理层要认识到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已达到教师知行合一的目标。如果你想改变教师的行为,让他自觉奉献,你首先要改变他的认知,提高他的思想觉悟,让他感悟为人师表的价值所在。所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少不了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目的只有一个:改变认知,让教师们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者用良知去唤醒受教育者的良知。

  二、学校管理之学生管理

  现在的学生心灵比较脆弱,不少自杀事件都是因为受老师批评引致。如果学校宣传人性化管理,杜绝简单、直接粗暴的教育方式,取之以尊重人性的方式,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杜绝侮辱性语言,将会大幅减少同类事件的发生。从实践角度来讲,不难办到,就是不断向教师讲清“人性即天理”所含的道理,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这一理念在管理学生中的作用。

  学校要协助家长朋友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学生发型问题,正确的做法不是强制学生必须理同样的发型,而应是向学生讲清楚允许选择,但前提是阳光、健康,相信学生们绝对没有异议。

  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要把“底线”亮明给教师和学生,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他们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的管理就容易得多了。亮明底线,交代原则,充分相信老师和学生,这样,一所充满活力、欢乐和谐、不断进步的学校就一定会出现。这是校长们最应该做的工作,也是搞好学校行之有效的途径。

  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看似简单的道理让我们领悟一辈子,亦让我们受用一辈,成为工作、生活的指路明灯。王阳明的“心学”包含的合理内核,亦不例外。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中学)

  

  (责任编辑:孔荣)

  

  王阳明被誉为“明朝一哥”,他是我国历史上能够达到“立德”、“立功”、“立言”三种人生境界的不多人物之一。其中“立言”是指他所创的“心学”。王明阳心学虽属唯心主义范畴,但有其合理的内核,运用过程中起过很好的作用。王阳明用后半生来实践和宣传他的“心学”,屡试不爽,影响深远,对后世犹堪,远超中国本土范围,王明阳“心学”曾是日本明治维新运动的理论基础。

  王阳明的“心学”概括起来包括三点:(1)人性即天理。人性是天生的,例如,生存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等等。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从人的天性出发,来制定人性化的游戏规则,因为符合人性,所以大家都接受它,没有异议,故而自觉遵守。(2)知行合一。历史上对此观点有两种解释,以陶行知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知行合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毛泽东亦赞同此观点。此观点本身没有错,但王阳明的本意应该是人的认知与他的行为是不可分割的。即行为受认知支配,有什么样的认知,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本人与中山大学陈大海教授做过交流,他亦赞同后一种观点。王阳明晚年剿匪实践中使用的策略即是该理念的生动体现。(3)致良知。王阳明认为“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其实这和儒家提倡的“慎独”大体相近。但不同的是更进了一步。汉杨震拒受金,面对徒弟半夜三更送来的金条,杨老夫子并没有照收不误,他认为人在做,天在看。故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说法。其廉洁经得起考验,传颂千古。所谓“良知”,可以理解为“底线”,是原则问题。现实生活中要求我们在不违反原则、底线前提下,将原则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这相当于孔夫子的“随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就可以理解为“原则”。

  就教育而言,王明阳对教育有独到的理解。他把教育看做是一棵树苗,呼吁人们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树根上,适当地浇水、施肥、除草、松土、杀虫,而不是过多地把精力放在枝叶上。这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当今中国过激的应试教育很有讽刺的味道。

  在学校管理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无外乎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对学校管理亦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学校管理之教师管理

  哲人告诉我们,人性即天理,人性化管理不是可有可无的。现在提倡文化管理,就是以人性化为前提的。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校长必须深刻理解领悟“人性即天理”的含义。制定的规章制度应使教师感觉是真正人性化的,有压力但没有压抑的。

  例如婚假、产假问题长期困扰学校,从人性角度来讲,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但从学生的角度或从学校教师紧缺的角度来说,永远都是两难选择。有些学校为此制定了针对性的附加规章制度,结果老师们不高兴。老师不高兴能教好学生吗?不能。正确的做法是坚决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让老师放足假。实在有困难,学校另想办法,但同时提倡奉献,允许调整。实际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选择利用学校假期结婚。所以领导者要相信教师是有良心的,并且对于一些无法做到或在目前条件下做不到的事情,要说明原因,争取教师们的理解。

  在制定并切实履行人性化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学校管理层要认识到对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已达到教师知行合一的目标。如果你想改变教师的行为,让他自觉奉献,你首先要改变他的认知,提高他的思想觉悟,让他感悟为人师表的价值所在。所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少不了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目的只有一个:改变认知,让教师们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者用良知去唤醒受教育者的良知。

  二、学校管理之学生管理

  现在的学生心灵比较脆弱,不少自杀事件都是因为受老师批评引致。如果学校宣传人性化管理,杜绝简单、直接粗暴的教育方式,取之以尊重人性的方式,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杜绝侮辱性语言,将会大幅减少同类事件的发生。从实践角度来讲,不难办到,就是不断向教师讲清“人性即天理”所含的道理,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这一理念在管理学生中的作用。

  学校要协助家长朋友一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比如学生发型问题,正确的做法不是强制学生必须理同样的发型,而应是向学生讲清楚允许选择,但前提是阳光、健康,相信学生们绝对没有异议。

  所以,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要把“底线”亮明给教师和学生,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他们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的管理就容易得多了。亮明底线,交代原则,充分相信老师和学生,这样,一所充满活力、欢乐和谐、不断进步的学校就一定会出现。这是校长们最应该做的工作,也是搞好学校行之有效的途径。

  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问,看似简单的道理让我们领悟一辈子,亦让我们受用一辈,成为工作、生活的指路明灯。王阳明的“心学”包含的合理内核,亦不例外。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中学)

  

  (责任编辑:孔荣)

  


相关文章

  • 王阳明如何跨越状元父亲这座高山?
  • 郦波  文汇报2017-09-15第7版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王阳明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史留下了重要记录的人.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王阳明的少年时代却并没有让他的状元父亲省心.如果生活在今天,王阳明很可能是很多人心中的"问题少年" ...查看


  • 报刊佳作天天读8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
  • 报刊佳作天天读8 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 陈 凌 < 人民日报 >( 2016年01月11日 05 版) 最近,朋友圈里流行一个小游戏:七分钟内,连续写出数字1到300,不能停顿,也不能涂改.这道源于一所大学自主招生的考题,看似简单 ...查看


  • 第三课_宋明理学_教案
  • 第3课 宋明理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三教合一".宋明理学出现的社会历史背景:说出宋明理学各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其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从课本提取信息,探究历史问题:通过比较综合归纳,探究历史规律. 3 ...查看


  • 方之光.袁蓉: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转变的历史启示
  • 作者:方之光 袁蓉   发布时间:2010-3-11 9:16:22 摘要:国民党出于民族革命的政治需要,自成立起对太平天国一直采取隐恶扬善.完全肯定的态度.随着中共领导的武装斗争兴起和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国民党又从保卫孔孟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查看


  • 1.3宋明理学
  • 宋明理学 [导入新课] 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 ...查看


  • 儒释道的合流
  • 摘 要: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在与中国本土文化――儒学碰撞和交流的过程中,儒释道三者合流,最重要的产物是宋明理学.儒释道三者合流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的最好表现,也对我国法学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某种借鉴 ...查看


  • 台湾休闲农业对大陆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启示
  • 台湾休闲农业对大陆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启示 吴乔 郭雅玲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 福州350002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特点,总结台湾农业发展中的经验,从中得出对于大陆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启示. 关键词:台湾休闲农业:茶文化旅游 ...查看


  • 科技发展史结课论文
  • 浅谈中国科技发展 人类已经发展了几千年,科学技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也已发展了很长时间.什么是科技呢?科技实质上包括两个方面,那就是科学与技术.科学,指的是理论上的知识,而技术则是人类把科学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的方法.今天我要探讨的问题主要是科学而 ...查看


  • 历史必修三 1
  • 历史必修三知识整理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背景: 根本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奴隶制的瓦解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