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SOUTHEASTASIANSTUDIES
浅析新加坡的公共外交
杨
毅
杨玉灵
北京100089)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新加坡;公共外交;软实力;国家形象[摘
要]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在对外关
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更是重视公共外交,使公共外交在其对外战略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通过开展公共外交,新加坡这一小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得到改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提升。但也由于小国的限制,新加坡的公共外交也存在着巨大局限。
[中图分类号]D8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99(2012)03-0004-05
AnAnalysisonSingapore'sPublicDiplomacy
YangYi&YangYuling
(SchoolofInternationalRelationsandDiplomacy,BeijingForeignStudiesUniversity,Beijing100089,China)Keywords:Singapore;PublicDiplomacy;SoftPower;NationalImage
Abstract:Asanewformofdiplomacy,publicdiplomacyplaysamoreandmoreactiveroleininternationalrela-tionsinrecentyears.Sinceitsindependence,Singaporehasachievednotableachievementsinitsdiplomacy.Pub-licdiplomacyisaneffectiveformofSingapore'sdiplomacyandhasspecialsignificanceinitsdiplomacystrategy.Publicdiplomacyhasimprovedthissmallstate'sinternationalimageandenhanceditsinternationalinfluence.How-ever,asasmallstateintheworld,Singapore'spublicdiplomacyisrestrictedtoalargeextent.新加坡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南端,与马来西亚一水之隔,国土面积仅有710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是典型的城市国家。但是,小国寡民的新加坡没有淹没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反而发展成为东南亚诸国中的璀璨明珠。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开始摆脱依靠转口贸易的局面,着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跻身发达国家之列。2010年,新加坡GDP增速为14.5%,超越中国;人均GDP更
[1]
是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与中国崛起面临诸多质疑不同的是,新加坡的经济腾飞不仅没有引起邻国乃至世界的恐慌,反而为其赢得了令人瞩目的国际声望和赞誉。2010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一项调查结果,56个国家12万民众对全
球20个主要国家的国家形象进行评估,前六名分别为日本、德国、新加坡、美国、中国和英国。新加坡相对其他国家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总体经济实力上都有一定差距,但它所受到的认可程度让其他相同大小的国家望尘莫及。
然而,从历史角度看,新加坡并非从建国伊始就享有如此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国际声望。周边安全
,“新加坡自治后,特别是与马来西亚与信任方面
分离时,面临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安全问题……新加坡作为广阔的马来人世界中的一个以华人为主
[2]”体的小国,从来就有受孤立甚至受夹击之虞。
民族方面,新加坡国内华人占近77%,马来人占13.9%,印度裔占7.9%,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移民;国内宗教信仰非常多元化,佛教、道教、印度
[收稿日期]2011-10-09[作者简介]杨毅,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杨玉灵,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4
SOUTHEASTASIANSTUDIES
教、天主教以及基督教均有较大影响。多元化的新加坡不仅成功避免了冲突,还成为各国人民向往的开放和谐社会。
新加坡到底是如何塑造出如此成功的国际形象?或者说,新加坡国内为了自身发展定然做出了诸多努力,但是这些努力又是通过何种途径为世界人民所知?本文将分析新加坡公共外交的发展与国家形象塑造二者之间的互动。
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
济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又能帮助增强一个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并且促进该国企业的发展。
提到新加坡,除了狮城,另一个众人皆知的称
。新加坡优美宜居的环境不仅号就是“花园城市”
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还成功吸引了大量外资。此外,优美宜人的环境使数以千万计的国际游客赴新加坡旅游,这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将新加坡美丽国家的形象传播开来。其实,新加坡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已然意识到环境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1992年,新加坡开始制定
,并据并执行具有全局性的环境管理“绿色计划”
此成立环境教育、环境技术开发、节约能源、清洁技术、噪音控制和自然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工作小组。这些小组的工作属于新加坡的国内政策。这些国内政策经过新加坡政府的努力,现在已被国际社会所熟知并认可。
首先,国家品牌战略强调的是将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品牌”进行宣传,并使其为世人所熟知,因而这个品牌必须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也就是说国家在打造形象名片时应突出本城市或者是本国最大的特色,新加坡的“花园城市”理念正是找到了这个关键的着眼点。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适宜各种植被生长,加之国土面积极小,要实行全城绿化政策,可行性和效率很高,打造“花园城市”的客观条件极其优越。新加坡最初的绿色计划都是从关键的交通枢纽以及外国人比较聚集的地方开始,这样就能第一时间让国际友人看到新
[5]
加坡的特色。
其次,从新加坡打造“花园城市”形象的成功经验来看,将优秀的国内政策在国际会议和论坛上进行展示是增强国际认可度的重要手段。1992年5月,新加坡当时的环境保护部制定了第一份“绿色计划”(SingaporeGreenPlan),2002年8月
,之后在2006出台了第二份新的计划“SGP2012”
年3月又进行了一次修改。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加坡制定第一份绿色计划之后一个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就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新加坡政府便利用此次重要的国际场合,对其“绿色计划”进行进一步的宣传和介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第二份“绿色计划”也于公布后一个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一届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
[6]
会议上进行了宣传和介绍。在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高端会议上将新加坡的国内计划进行介绍,这种高规格的待遇是对新加坡国家建设成就的5
一
新加坡公共外交战略的特征和经验
公共外交通常是指“为了有助于达成本国的对外利益与目的,提高本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国际形象,加深对本国的理解,通过与国外的个人及组织建立联系、保持对话、传递信息相互交流等
[3]”形式而进行的相关活动。从广义上来讲,只要
是有助于建立本国在他国民众中的良好形象,提升本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的行为都应该纳入到公共外交的范畴中来。
尽管新加坡没有专门的机构,甚至都没有制定相关战略来开展公共外交,但新加坡完善国内各项事业的诸多措施都可以作为公共外交的开展手段进
。“新加坡良好的国家形象不是刻意为之,行研究
各种有助于其国际形象建设的政策实施都是为了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质
[4]”量,客观上为其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声望。但从
公共外交的视角分析,新加坡的案例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将就新加坡最为成功且值得借鉴的两个公共外交领域的战略进行研究,分别是打造国家名片的“花园城市”战略以及负责对外
。援助的“新加坡合作项目”
(一)“花园城市”———国家品牌战略与公共外交的开展
经济学中,品牌作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程度,其重要性已经得到充分的认可和重视。品牌是能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而这种增值的源泉正来自于消费者对产品所形成的认可。现今各种产品和服务在营销战略中无不突出品牌打造的必要性。国家和企业在这个层面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有赢得特定群体喜好和认可的诉求。国家品牌的概念最早由英国营销专家西蒙·安霍尔特(SimonAnholt)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安霍尔特认为,帮助一个国家树立并传播鲜明的品牌形象能够吸引外国投资者和旅游者,从而加速经
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
高度认可。加之这些会议受到媒体以及公众的高度重视,无疑又将进一步加深各国人民对新加坡“花园城市”形象的认可度。
(二)“新加坡合作计划”———对外援助与公共外交的发展
对外援助是指一国或集团提供资金或物品帮助受援国摆脱困境或实现发展的形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对外决
。“对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对外援助也不例外
外援助是大国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在促进受援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服务于援助国自身的国
[7]”家利益。对外援助不仅能增强援助国的海外政
治和经济利益,而且处理得当对于软实力提升也是有重大促进作用的。
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就一直受到发达国家的
。“新加坡很幸运地从发达国家获得了各多方援助
种发展援助,包括资金、政策建议和技术支持。提供援助的不仅有日本和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有诸如联合国发展计划(UNDP)这样的国际组织以及像荷兰经济学家AlbertWinsemius这样的个人援助。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新加坡得以从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国家,并因其高速的经济发展,良好的社会治理,强大且有效的公共
[8]”机构得到世界的认可。正是因为这段接受各国
援助得到发展的历史,新加坡在跻身发达国家之列后也开始开展对外援助。1992年,新加坡提出“新加坡合作计划”(SingaporeCooperationPro-gram),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针,
,“新加坡合主要针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援助。如今
作计划”已经对来自169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超
000名政府官员进行了培训[9],培训项目均过68,
是新加坡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包括公共管理、贸易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民航、港口
。“新加坡合作管理、教育、医疗以及信息技术等
计划”最重大的意义在于成功规避了对外援助所遭到的负面评价,成功提升了新加坡在周边国家的形象,是新加坡公共外交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如下:
,“新加坡合作计划”首先,从援助形式上看
的所有项目都是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受援国在某一领域的人力资源质量,而不是像传统的对外援助那样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大量资金和贷款。新加坡虽是发达国家,但由于国家小,综合实力有限,无法像美
,“授人国、日本或德国那样进行慷慨捐赠。但是
6
SOUTHEASTASIANSTUDIES
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针不仅有利于受援国的
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帮助援助国规避各种负面揣测。在对中国对外援助的评价中,就存在负面的反。“受援国和西方国家攻击中国不附加任何政治馈
条件的援助破坏了良治,炒作中国的援助是一种新
[10]”殖民主义。相反,新加坡的这种技术培训不仅
履行了作为发达国家的义务,还提升了国际形象,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国际认可。
,“新加坡合作计划”的大多数项目都与其次
第三国或国际组织合作。这种合作方式不仅为新加坡赢得了更多的经济和技术支持,减轻了本国的负担,保证了援助项目的顺利进行;从公共外交的角度来说,其重要意义在于新加坡不仅在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中树立了负责任国家的形象,同时多方合作的形式增强了合作项目的合法性,减少了受援国的顾虑,对于新加坡在周边国家国际形象的提升功不可没。从“新加坡合作计划”的官方介绍中可知,目前共有15个国家和18个国际组织同新加坡建立起了合作关系。这15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匈牙利、日本、约旦、韩国和挪威等;国际组织中既有金融类的亚洲发展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有特定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专业组织比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其他少数私人基金会等。
,“新加坡合作计划”的援助对象非常明第三
确,主要针对东盟成员国。与东盟密切合作是新加坡公共外交的重要舞台。从建国初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到如今一体化的推进、互信和合作的增强,这与新加坡的外交努力密不可分,加上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隔阂更容易消除。当然,差异和矛盾依然存在,外交仍有摩擦。
2000年11月第四届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上,,并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提出了“东盟一体化倡议”
制定了一系列人力资源发展项目来实现这个目[11]
标。“新加坡已分两批拨款近9000万新元(约合5900万美元),用于2001—2008年期间的培训项目,至今,共有1.8万名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4国的人员参与了由新加坡合作计划负责
[12]”的各种培训课程和工作坊。在2007年的东盟领
导人会议期间,新加坡又为这一项目增加3000万新元(约合2000万美元),用于2009至2011年期
[13]
间东盟欠发达国家的人员培训。
(三)多管齐下的公共外交
除了“花园城市”和“新加坡合作计划”这
SOUTHEASTASIANSTUDIES
两个最为值得学习借鉴的公共外交战略之外,新加坡还在文化教育、旅游以及青少年交流方面为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而努力。文化教育方面,新加坡一
,“大力发展国直将自己视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民教育的同时也在通过各种优惠的措施和政策吸引
[14]”国际化的氛围、世界各国的学生来新加坡求学。
便捷的国际交通以及优质的教育成功吸引了大量国
外学生来新加坡学习。2008年,新加坡的留学生达到9万多名,分别来自120个国家,占新加坡人口总数的近2%。留学生是公共外交开展的重要参与者,比起旅游者而言,他们通常在留学国家生活学习的时间更久,对该国的社会文化了解更深,从某种意义上会极大地影响母国人民对留学国家的印象。
至于民间外交,弹丸之地的新加坡不可能像大国那样进行全球性的国家公关,侧重点主要放在东南亚地区。主要依靠的组织和项目除了上文提到的“新加坡合作计划”外,还值得一提的就是“新加坡国际基金会”(SingaporeInternationalFoundation)所组织的相关活动。该基金会成立于1991年,旨在通过观念、技能和经验共享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各国生活水平并且给新加坡
[15]
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该基金会最值得学习的方面是,志愿者大都来自于青年学生或者青年企业家,去其他国家开展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全球化思维。同时,青年学生的形象更为单纯,通过年轻人与其他国家人民交流,可以让其他国家更加真实地了解新加坡,更好地增进新加坡与其他国家的友谊。
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
开展公共外交宣传了新加坡,也宣传了新加坡特有的国家文化,促进其他国家对新加坡的理解和信任,增强了新加坡的国际影响力。公共外交保证了新加坡能够在国际事务,特别是东盟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在东盟国家中,新加坡经济最为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对地区发展也能够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周边国家既需要新加坡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援助,也担心一个强大的新加坡会对自身发展构成制约,因而对新加坡心存芥蒂。新加坡通过开展公共外交,有效地缓解了周边国家的这种担忧,为其在东盟内部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新加坡对于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贡献最多的是理念。这种通过理念的引导,促进了东盟内部的团结协作,在提高东盟整体实力的同时,更推动了新加坡的发展,提高了它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新加坡开展公共外交的具体举措,对于新加坡自身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打造“花园城市”的计划,使新加坡加大了在基础设施及国内服务水平方面的投资及管理力度,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极大地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新加坡的支柱产业。每年进入新加坡的外国游客人数是其本国人口的两倍,旅游业每年为新加坡创汇50亿新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同时,新加坡政府也提出要建设“创意新加坡”的口号,要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亚洲的设计中心。对创意产业的支持,提升了新加坡在各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一个积极、健康的现代化新加坡成为人们认识的主流,对创意产业的倡导也是符合新加坡国情的明智之举。在这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其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正在逐年增加,在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新加坡的国际信誉。
公共外交的开展树立了新加坡亲善友好的公民形象以及负责任的国家形象,这进一步巩固了新加坡与其它国家的外交关系,营造了极为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了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它所开展的援助项目与培训课程,为新加坡更多地争取周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奠定了基础,这反过来又可以很好地巩固新加坡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
公共外交的开展为新加坡海外战略提供了基础。特殊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制造业不可能成为新加坡的支柱,因而其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导,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也较高。但这也引起一些国家的不满和不安。通过公共外交,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7
二新加坡公共外交的目标与作用
作为小国,新加坡进行公共外交的目标和实践方式与大国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作为“硬实力”的辅助手段,大国公共外交主要致力于改变形象或“重树品牌”(Re-branding),以获得拥护和追随,而小国公共外交主要是为了引起世界传媒和民众的注意(CaptureAttention),促进他国对本国的了[16]
解。新加坡的公共外交在战略目标上基本符合这一定位,也就是通过相关的项目,在海外展示其良好的国家形象,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可以说,新加坡的公共外交自一开始,就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它为新加坡赢得了更加良好的国际形象,为更好地维护和实现新加坡的国家利益做出了贡献。
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
流,可以降低其它国家对新加坡的反感,树立一个友好亲善的国家形象,为新加坡海外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SOUTHEASTASIANSTUDIES
适用于任何国家和地区,只是一个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样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国同国际社会的接触在不断加深,其对外部世界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也为新加坡公共外交的发展提出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要求。
三新加坡公共外交的挑战
新加坡公共外交的开展主要依托于政府,特别是政府外事部门的参与和协调,因而国家的力量过于强大。这固然能够最有效地调动国家资源,开展公共外交,但也压制了诸如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团体,甚至是个人在公共外交中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而世界各国成功开展公共外交的事例表明,这些非官方机构在开展公共外交中的作用绝不能小觑。
从世界各国开展公共外交的经验来看,对外文化交流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个立国不到50年的国家来说,新加坡自身的文化融合尚在进行过程中。跟那些历史悠久的国家比起来,新加坡能否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便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了;面对着中国、韩国、日本以及泰国这样历史悠久、文化独具特色的国家在开展公共外交上的种种举措,新加坡的文化魅力似乎显得不是那么厚重与深邃,这对其更卓有成效地开展公共外交构成了很大制约。
同时,过多地依靠提供国际援助和公共服务培训的方式开展公共外交也存在着局限。新加坡在国家建设上固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的经验并非
【注
[1]DepartmentofStatisticsSingapore,KeyAnnualIndica-tors,http://www.singstat.gov.sg/stats/keyind.html#econind,2011-08-10.
[2]陈杰:《新加坡外交———其生存之道》,《东南亚研究》1988年第1期。
[3]〈日〉金子将史、北野充主编《公共外交“舆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时代”的外交战略》
[4]本文作者对新加坡驻华使馆一秘谢伟文先生的访谈,访谈日期:2011年4月26日。
[5]同[4]。
[6]Chew,Valerie,SingaporeGreenPlan,http://info-pedia.nl.sg/articles/SIP_1370_2008-11-22.html,2011-08-15.
[7]毛小菁:《发达国家对外援助中的经济利益》,《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10期。
[8]Dr.N.C.Saxena,VirtuousCycles:TheSingaporePublicServiceandNationalDevelopment,CivilServiceCollegePress,p.150.
四结论:新加坡公共外交的启示
在全球化高度发达的21世纪,互联网技术和
媒体的发展让国家间联系的深度和广度都大为提升,国内事务的发展不仅是为国内人民服务,处理得当更可以促进外交的发展,在国家形象和软实力问题上更是如此。新加坡即是最好的证明,其公共外交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国内建设。将国内事务处理好,经济蓬勃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国民素质得到提高,国际认可度和吸引力也就随之上升。
就公共外交的开展途径而言,城市/国家品牌战略、对外援助、文化教育交流(留学生)、旅游以及民间外交等都可以成为公共外交腾飞的左膀右臂。各国在开展公共外交时,要清楚地了解本国的特色所在,充分利用本国现有的成果进行国际化展示,但是这种文化和意识上的改变需要相当长时间来对对象国国民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公共外交的开展也绝不能只顾眼前,一蹴而就,因此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释】
[9]“新加坡合作计划”简介,OfficialwebsiteofSCP,http://app.scp.gov.sg/,2011-09-02。
《中国对外援助:成就、教训
》,《国际展望》2010年第1期。和良性发展[11]同[7]。[12]郑晓奕:《新加坡宣布为东盟欠发达国家增加培
,新华社,http://www.gx.xinhuanet.com/dm/2007训拨款》
-11/21/content_11728821.htm,2011-09-12。
[13]同[12]。
[14]王黎晨:《从留学到移民———改革开放后中国前
》,《东南亚》2007年第3、4期。往新加坡的留学生
[15]参见“新加坡国际基金会”简介,http://www.sif.org.sg/who-we-are/overview.html,2011-08-15。
[16]J.Batora,“PublicDiplomacyinMiddle-sizedStates:NorwayandCanada”,inD.Kellyed.,DiscussionPaperinDi-plomacy,NetherlandsInstituteofInternationalRelationsCle-agendaelandAntwerpUniversity,2005.
[10]杨鸿玺、陈开明:
【责任编辑:李皖南】
8
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SOUTHEASTASIANSTUDIES
浅析新加坡的公共外交
杨
毅
杨玉灵
北京100089)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新加坡;公共外交;软实力;国家形象[摘
要]作为一种新的外交形式,公共外交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加坡自独立以来,在对外关
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更是重视公共外交,使公共外交在其对外战略中发挥着特殊作用。通过开展公共外交,新加坡这一小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得到改善,国际影响力也得到提升。但也由于小国的限制,新加坡的公共外交也存在着巨大局限。
[中图分类号]D8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99(2012)03-0004-05
AnAnalysisonSingapore'sPublicDiplomacy
YangYi&YangYuling
(SchoolofInternationalRelationsandDiplomacy,BeijingForeignStudiesUniversity,Beijing100089,China)Keywords:Singapore;PublicDiplomacy;SoftPower;NationalImage
Abstract:Asanewformofdiplomacy,publicdiplomacyplaysamoreandmoreactiveroleininternationalrela-tionsinrecentyears.Sinceitsindependence,Singaporehasachievednotableachievementsinitsdiplomacy.Pub-licdiplomacyisaneffectiveformofSingapore'sdiplomacyandhasspecialsignificanceinitsdiplomacystrategy.Publicdiplomacyhasimprovedthissmallstate'sinternationalimageandenhanceditsinternationalinfluence.How-ever,asasmallstateintheworld,Singapore'spublicdiplomacyisrestrictedtoalargeextent.新加坡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南端,与马来西亚一水之隔,国土面积仅有710平方公里,人口500多万,是典型的城市国家。但是,小国寡民的新加坡没有淹没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反而发展成为东南亚诸国中的璀璨明珠。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开始摆脱依靠转口贸易的局面,着力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步跻身发达国家之列。2010年,新加坡GDP增速为14.5%,超越中国;人均GDP更
[1]
是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与中国崛起面临诸多质疑不同的是,新加坡的经济腾飞不仅没有引起邻国乃至世界的恐慌,反而为其赢得了令人瞩目的国际声望和赞誉。2010年1月,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一项调查结果,56个国家12万民众对全
球20个主要国家的国家形象进行评估,前六名分别为日本、德国、新加坡、美国、中国和英国。新加坡相对其他国家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总体经济实力上都有一定差距,但它所受到的认可程度让其他相同大小的国家望尘莫及。
然而,从历史角度看,新加坡并非从建国伊始就享有如此稳定的周边环境和国际声望。周边安全
,“新加坡自治后,特别是与马来西亚与信任方面
分离时,面临一系列的经济、政治和安全问题……新加坡作为广阔的马来人世界中的一个以华人为主
[2]”体的小国,从来就有受孤立甚至受夹击之虞。
民族方面,新加坡国内华人占近77%,马来人占13.9%,印度裔占7.9%,还有很多其他国家移民;国内宗教信仰非常多元化,佛教、道教、印度
[收稿日期]2011-10-09[作者简介]杨毅,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杨玉灵,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4
SOUTHEASTASIANSTUDIES
教、天主教以及基督教均有较大影响。多元化的新加坡不仅成功避免了冲突,还成为各国人民向往的开放和谐社会。
新加坡到底是如何塑造出如此成功的国际形象?或者说,新加坡国内为了自身发展定然做出了诸多努力,但是这些努力又是通过何种途径为世界人民所知?本文将分析新加坡公共外交的发展与国家形象塑造二者之间的互动。
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
济发展。反过来,经济的发展又能帮助增强一个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并且促进该国企业的发展。
提到新加坡,除了狮城,另一个众人皆知的称
。新加坡优美宜居的环境不仅号就是“花园城市”
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还成功吸引了大量外资。此外,优美宜人的环境使数以千万计的国际游客赴新加坡旅游,这不仅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将新加坡美丽国家的形象传播开来。其实,新加坡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已然意识到环境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1992年,新加坡开始制定
,并据并执行具有全局性的环境管理“绿色计划”
此成立环境教育、环境技术开发、节约能源、清洁技术、噪音控制和自然保护等多个领域的工作小组。这些小组的工作属于新加坡的国内政策。这些国内政策经过新加坡政府的努力,现在已被国际社会所熟知并认可。
首先,国家品牌战略强调的是将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品牌”进行宣传,并使其为世人所熟知,因而这个品牌必须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也就是说国家在打造形象名片时应突出本城市或者是本国最大的特色,新加坡的“花园城市”理念正是找到了这个关键的着眼点。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气候湿热,适宜各种植被生长,加之国土面积极小,要实行全城绿化政策,可行性和效率很高,打造“花园城市”的客观条件极其优越。新加坡最初的绿色计划都是从关键的交通枢纽以及外国人比较聚集的地方开始,这样就能第一时间让国际友人看到新
[5]
加坡的特色。
其次,从新加坡打造“花园城市”形象的成功经验来看,将优秀的国内政策在国际会议和论坛上进行展示是增强国际认可度的重要手段。1992年5月,新加坡当时的环境保护部制定了第一份“绿色计划”(SingaporeGreenPlan),2002年8月
,之后在2006出台了第二份新的计划“SGP2012”
年3月又进行了一次修改。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加坡制定第一份绿色计划之后一个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就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新加坡政府便利用此次重要的国际场合,对其“绿色计划”进行进一步的宣传和介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第二份“绿色计划”也于公布后一个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第一届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
[6]
会议上进行了宣传和介绍。在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高端会议上将新加坡的国内计划进行介绍,这种高规格的待遇是对新加坡国家建设成就的5
一
新加坡公共外交战略的特征和经验
公共外交通常是指“为了有助于达成本国的对外利益与目的,提高本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国际形象,加深对本国的理解,通过与国外的个人及组织建立联系、保持对话、传递信息相互交流等
[3]”形式而进行的相关活动。从广义上来讲,只要
是有助于建立本国在他国民众中的良好形象,提升本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的行为都应该纳入到公共外交的范畴中来。
尽管新加坡没有专门的机构,甚至都没有制定相关战略来开展公共外交,但新加坡完善国内各项事业的诸多措施都可以作为公共外交的开展手段进
。“新加坡良好的国家形象不是刻意为之,行研究
各种有助于其国际形象建设的政策实施都是为了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本国人民的生活质
[4]”量,客观上为其赢得了较高的国际声望。但从
公共外交的视角分析,新加坡的案例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将就新加坡最为成功且值得借鉴的两个公共外交领域的战略进行研究,分别是打造国家名片的“花园城市”战略以及负责对外
。援助的“新加坡合作项目”
(一)“花园城市”———国家品牌战略与公共外交的开展
经济学中,品牌作为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程度,其重要性已经得到充分的认可和重视。品牌是能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而这种增值的源泉正来自于消费者对产品所形成的认可。现今各种产品和服务在营销战略中无不突出品牌打造的必要性。国家和企业在这个层面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有赢得特定群体喜好和认可的诉求。国家品牌的概念最早由英国营销专家西蒙·安霍尔特(SimonAnholt)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安霍尔特认为,帮助一个国家树立并传播鲜明的品牌形象能够吸引外国投资者和旅游者,从而加速经
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
高度认可。加之这些会议受到媒体以及公众的高度重视,无疑又将进一步加深各国人民对新加坡“花园城市”形象的认可度。
(二)“新加坡合作计划”———对外援助与公共外交的发展
对外援助是指一国或集团提供资金或物品帮助受援国摆脱困境或实现发展的形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现实主义的观点,国家对外决
。“对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对外援助也不例外
外援助是大国推行对外政策的重要工具,在促进受援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服务于援助国自身的国
[7]”家利益。对外援助不仅能增强援助国的海外政
治和经济利益,而且处理得当对于软实力提升也是有重大促进作用的。
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就一直受到发达国家的
。“新加坡很幸运地从发达国家获得了各多方援助
种发展援助,包括资金、政策建议和技术支持。提供援助的不仅有日本和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还有诸如联合国发展计划(UNDP)这样的国际组织以及像荷兰经济学家AlbertWinsemius这样的个人援助。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新加坡得以从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国家,并因其高速的经济发展,良好的社会治理,强大且有效的公共
[8]”机构得到世界的认可。正是因为这段接受各国
援助得到发展的历史,新加坡在跻身发达国家之列后也开始开展对外援助。1992年,新加坡提出“新加坡合作计划”(SingaporeCooperationPro-gram),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针,
,“新加坡合主要针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援助。如今
作计划”已经对来自169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超
000名政府官员进行了培训[9],培训项目均过68,
是新加坡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包括公共管理、贸易和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民航、港口
。“新加坡合作管理、教育、医疗以及信息技术等
计划”最重大的意义在于成功规避了对外援助所遭到的负面评价,成功提升了新加坡在周边国家的形象,是新加坡公共外交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表现如下:
,“新加坡合作计划”首先,从援助形式上看
的所有项目都是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受援国在某一领域的人力资源质量,而不是像传统的对外援助那样直接或间接地提供大量资金和贷款。新加坡虽是发达国家,但由于国家小,综合实力有限,无法像美
,“授人国、日本或德国那样进行慷慨捐赠。但是
6
SOUTHEASTASIANSTUDIES
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针不仅有利于受援国的
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帮助援助国规避各种负面揣测。在对中国对外援助的评价中,就存在负面的反。“受援国和西方国家攻击中国不附加任何政治馈
条件的援助破坏了良治,炒作中国的援助是一种新
[10]”殖民主义。相反,新加坡的这种技术培训不仅
履行了作为发达国家的义务,还提升了国际形象,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国际认可。
,“新加坡合作计划”的大多数项目都与其次
第三国或国际组织合作。这种合作方式不仅为新加坡赢得了更多的经济和技术支持,减轻了本国的负担,保证了援助项目的顺利进行;从公共外交的角度来说,其重要意义在于新加坡不仅在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中树立了负责任国家的形象,同时多方合作的形式增强了合作项目的合法性,减少了受援国的顾虑,对于新加坡在周边国家国际形象的提升功不可没。从“新加坡合作计划”的官方介绍中可知,目前共有15个国家和18个国际组织同新加坡建立起了合作关系。这15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匈牙利、日本、约旦、韩国和挪威等;国际组织中既有金融类的亚洲发展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有特定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专业组织比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其他少数私人基金会等。
,“新加坡合作计划”的援助对象非常明第三
确,主要针对东盟成员国。与东盟密切合作是新加坡公共外交的重要舞台。从建国初与周边国家的紧张关系到如今一体化的推进、互信和合作的增强,这与新加坡的外交努力密不可分,加上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隔阂更容易消除。当然,差异和矛盾依然存在,外交仍有摩擦。
2000年11月第四届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上,,并新加坡总理吴作栋提出了“东盟一体化倡议”
制定了一系列人力资源发展项目来实现这个目[11]
标。“新加坡已分两批拨款近9000万新元(约合5900万美元),用于2001—2008年期间的培训项目,至今,共有1.8万名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4国的人员参与了由新加坡合作计划负责
[12]”的各种培训课程和工作坊。在2007年的东盟领
导人会议期间,新加坡又为这一项目增加3000万新元(约合2000万美元),用于2009至2011年期
[13]
间东盟欠发达国家的人员培训。
(三)多管齐下的公共外交
除了“花园城市”和“新加坡合作计划”这
SOUTHEASTASIANSTUDIES
两个最为值得学习借鉴的公共外交战略之外,新加坡还在文化教育、旅游以及青少年交流方面为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而努力。文化教育方面,新加坡一
,“大力发展国直将自己视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民教育的同时也在通过各种优惠的措施和政策吸引
[14]”国际化的氛围、世界各国的学生来新加坡求学。
便捷的国际交通以及优质的教育成功吸引了大量国
外学生来新加坡学习。2008年,新加坡的留学生达到9万多名,分别来自120个国家,占新加坡人口总数的近2%。留学生是公共外交开展的重要参与者,比起旅游者而言,他们通常在留学国家生活学习的时间更久,对该国的社会文化了解更深,从某种意义上会极大地影响母国人民对留学国家的印象。
至于民间外交,弹丸之地的新加坡不可能像大国那样进行全球性的国家公关,侧重点主要放在东南亚地区。主要依靠的组织和项目除了上文提到的“新加坡合作计划”外,还值得一提的就是“新加坡国际基金会”(SingaporeInternationalFoundation)所组织的相关活动。该基金会成立于1991年,旨在通过观念、技能和经验共享创造出更美好的世界,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各国生活水平并且给新加坡
[15]
人民和其他国家人民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该基金会最值得学习的方面是,志愿者大都来自于青年学生或者青年企业家,去其他国家开展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全球化思维。同时,青年学生的形象更为单纯,通过年轻人与其他国家人民交流,可以让其他国家更加真实地了解新加坡,更好地增进新加坡与其他国家的友谊。
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
开展公共外交宣传了新加坡,也宣传了新加坡特有的国家文化,促进其他国家对新加坡的理解和信任,增强了新加坡的国际影响力。公共外交保证了新加坡能够在国际事务,特别是东盟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在东盟国家中,新加坡经济最为发达,国际化程度最高,对地区发展也能够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周边国家既需要新加坡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援助,也担心一个强大的新加坡会对自身发展构成制约,因而对新加坡心存芥蒂。新加坡通过开展公共外交,有效地缓解了周边国家的这种担忧,为其在东盟内部发挥作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新加坡对于东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贡献最多的是理念。这种通过理念的引导,促进了东盟内部的团结协作,在提高东盟整体实力的同时,更推动了新加坡的发展,提高了它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新加坡开展公共外交的具体举措,对于新加坡自身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打造“花园城市”的计划,使新加坡加大了在基础设施及国内服务水平方面的投资及管理力度,使其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极大地刺激了旅游业的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新加坡的支柱产业。每年进入新加坡的外国游客人数是其本国人口的两倍,旅游业每年为新加坡创汇50亿新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同时,新加坡政府也提出要建设“创意新加坡”的口号,要将新加坡建设成为亚洲的设计中心。对创意产业的支持,提升了新加坡在各国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一个积极、健康的现代化新加坡成为人们认识的主流,对创意产业的倡导也是符合新加坡国情的明智之举。在这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其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正在逐年增加,在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新加坡的国际信誉。
公共外交的开展树立了新加坡亲善友好的公民形象以及负责任的国家形象,这进一步巩固了新加坡与其它国家的外交关系,营造了极为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了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它所开展的援助项目与培训课程,为新加坡更多地争取周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奠定了基础,这反过来又可以很好地巩固新加坡自身的国家安全利益。
公共外交的开展为新加坡海外战略提供了基础。特殊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制造业不可能成为新加坡的支柱,因而其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导,经济的国际化程度也较高。但这也引起一些国家的不满和不安。通过公共外交,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7
二新加坡公共外交的目标与作用
作为小国,新加坡进行公共外交的目标和实践方式与大国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作为“硬实力”的辅助手段,大国公共外交主要致力于改变形象或“重树品牌”(Re-branding),以获得拥护和追随,而小国公共外交主要是为了引起世界传媒和民众的注意(CaptureAttention),促进他国对本国的了[16]
解。新加坡的公共外交在战略目标上基本符合这一定位,也就是通过相关的项目,在海外展示其良好的国家形象,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可以说,新加坡的公共外交自一开始,就服务于国家发展的需要,它为新加坡赢得了更加良好的国际形象,为更好地维护和实现新加坡的国家利益做出了贡献。
东南亚研究2012年第3期
流,可以降低其它国家对新加坡的反感,树立一个友好亲善的国家形象,为新加坡海外战略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
SOUTHEASTASIANSTUDIES
适用于任何国家和地区,只是一个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样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国同国际社会的接触在不断加深,其对外部世界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这也为新加坡公共外交的发展提出了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要求。
三新加坡公共外交的挑战
新加坡公共外交的开展主要依托于政府,特别是政府外事部门的参与和协调,因而国家的力量过于强大。这固然能够最有效地调动国家资源,开展公共外交,但也压制了诸如非政府组织、民间社会团体,甚至是个人在公共外交中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而世界各国成功开展公共外交的事例表明,这些非官方机构在开展公共外交中的作用绝不能小觑。
从世界各国开展公共外交的经验来看,对外文化交流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个立国不到50年的国家来说,新加坡自身的文化融合尚在进行过程中。跟那些历史悠久的国家比起来,新加坡能否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便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了;面对着中国、韩国、日本以及泰国这样历史悠久、文化独具特色的国家在开展公共外交上的种种举措,新加坡的文化魅力似乎显得不是那么厚重与深邃,这对其更卓有成效地开展公共外交构成了很大制约。
同时,过多地依靠提供国际援助和公共服务培训的方式开展公共外交也存在着局限。新加坡在国家建设上固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的经验并非
【注
[1]DepartmentofStatisticsSingapore,KeyAnnualIndica-tors,http://www.singstat.gov.sg/stats/keyind.html#econind,2011-08-10.
[2]陈杰:《新加坡外交———其生存之道》,《东南亚研究》1988年第1期。
[3]〈日〉金子将史、北野充主编《公共外交“舆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时代”的外交战略》
[4]本文作者对新加坡驻华使馆一秘谢伟文先生的访谈,访谈日期:2011年4月26日。
[5]同[4]。
[6]Chew,Valerie,SingaporeGreenPlan,http://info-pedia.nl.sg/articles/SIP_1370_2008-11-22.html,2011-08-15.
[7]毛小菁:《发达国家对外援助中的经济利益》,《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10期。
[8]Dr.N.C.Saxena,VirtuousCycles:TheSingaporePublicServiceandNationalDevelopment,CivilServiceCollegePress,p.150.
四结论:新加坡公共外交的启示
在全球化高度发达的21世纪,互联网技术和
媒体的发展让国家间联系的深度和广度都大为提升,国内事务的发展不仅是为国内人民服务,处理得当更可以促进外交的发展,在国家形象和软实力问题上更是如此。新加坡即是最好的证明,其公共外交发展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都是国内建设。将国内事务处理好,经济蓬勃发展,环境得到改善,国民素质得到提高,国际认可度和吸引力也就随之上升。
就公共外交的开展途径而言,城市/国家品牌战略、对外援助、文化教育交流(留学生)、旅游以及民间外交等都可以成为公共外交腾飞的左膀右臂。各国在开展公共外交时,要清楚地了解本国的特色所在,充分利用本国现有的成果进行国际化展示,但是这种文化和意识上的改变需要相当长时间来对对象国国民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公共外交的开展也绝不能只顾眼前,一蹴而就,因此它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释】
[9]“新加坡合作计划”简介,OfficialwebsiteofSCP,http://app.scp.gov.sg/,2011-09-02。
《中国对外援助:成就、教训
》,《国际展望》2010年第1期。和良性发展[11]同[7]。[12]郑晓奕:《新加坡宣布为东盟欠发达国家增加培
,新华社,http://www.gx.xinhuanet.com/dm/2007训拨款》
-11/21/content_11728821.htm,2011-09-12。
[13]同[12]。
[14]王黎晨:《从留学到移民———改革开放后中国前
》,《东南亚》2007年第3、4期。往新加坡的留学生
[15]参见“新加坡国际基金会”简介,http://www.sif.org.sg/who-we-are/overview.html,2011-08-15。
[16]J.Batora,“PublicDiplomacyinMiddle-sizedStates:NorwayandCanada”,inD.Kellyed.,DiscussionPaperinDi-plomacy,NetherlandsInstituteofInternationalRelationsCle-agendaelandAntwerpUniversity,2005.
[10]杨鸿玺、陈开明:
【责任编辑:李皖南】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