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回放】刘邦的去世,让吕雉大松一口气,整个大汉天下基本归于她的掌中。当初差点儿夺了刘盈太子之位的如意被她毒死;当初带给她心灵煎熬的戚夫人被她变成“人彘”;坐错座次的刘肥献上城邑才保住性命;逼迫刘盈娶自己的外孙女为后……刘盈病逝后,她又扶立三岁的婴儿成帝,并临朝称制,做起了实质上的皇帝。 封王 从狭小的闺房,走上了浩大的朝堂,这一切让吕雉始料未及。本以为皇太后就是自己人生的顶点,没想到不知不觉中竟成了刘家王朝的主宰者。 大权在握,本应欣喜异常,可是此时的她却感到从未有过的无力、忧虑和恐惧。高处不胜寒,四面八方射过来的刘姓子孙的目光总让她感到如芒在背。手中的权杖握得越紧,越是感到它要像沙一样流走,此时的她已经患上了强迫症及妄想症,每一个稍稍走近她权杖的人,都会被她视为大敌。因为走到这里她已倾尽所能,付出了一切,可是如今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她却觉得仿佛什么都没有得到一样地空虚,要填补这巨大的空洞,她必须做些什么,要不然便会如脚踏云端一般不踏实。 虽然现在吕氏家族的人都已手握重权,可是他们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王,他们还是在为刘姓江山出生入死,而刘家的人不论有没有功劳,都个个封王。记得父亲曾经说过,吕家的荣耀全系于她,而如今她已有了这个能力,她要完成父亲的夙愿,让吕氏家族也带着耀眼的光环,同时也为自己的权杖找一个支点。 高后元年(前187年),吕雉在朝堂之上正式提出要封诸吕为王。耿介的王陵率先站出来坚决反对。他说:“高帝在时曾杀白马与群臣歃血为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现在要封吕氏为王的话,是违反誓言。” 吕雉看着态度强硬的王陵,想起刘邦对他的评价“少憨”,知道他倔强不会变通,便把他晾起来,不去理会,接着把目光投向陈平和太尉周勃,她觉得至少在陈平这里应该能听到令她满意的答案。陈平和周勃两人对视一下,意见出奇一致地说:“高皇帝定天下,分封子弟为王。现在太后临朝称制,和做皇帝没什么两样,想分封子侄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吕雉点点头,深感欣慰。她本以为要做一番努力才能让群臣屈服,没想到会如此顺利,看来权力真是无所不能,所向披靡。 当朝争执后,吕雉看到王陵不听话,放在身边也是个绊脚石,索性把他从眼前移走,让他做皇帝的太傅,夺去了他的相权。王陵称病免职归乡后,吕雉将左右逢源的陈平升为右丞相,任命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 虽然已下定决心要封吕姓为王,但是吕雉并没有大刀阔斧、一蹴而就。而是先追封已故的父亲临泗侯为宣王,然后又追封已故的兄长吕泽为悼武王。封两个死人为王,是试试众人的反应,以此来给刘邦“非刘不王”的誓约打下一个缺口。看来吕雉很忌讳刘邦的“白马之盟”,一向勇往直前的她也小心翼翼起来。 一石下去,连个小浪花都没看到,朝中众臣一如既往,没有一个反对的声音,吕雉终于放下心来。鲁元公主去世,为了悼念女儿,安慰失去母亲的外孙,并借此开拓阵地,吕雉随即封鲁元的儿子张偃为鲁王,张偃是吕雉封的第一个活着的异姓王。接下来吕雉一口气将刘盈的几个儿子都封为王侯:刘强封为淮阳王,刘不疑封为恒山王,刘山封为襄城侯,刘朝封为轵侯,刘武封为壶关侯。 封过了所有她认为可以封为王侯的人之后,吕雉觉得这一战到了完美的收官时刻,轮也该轮到吕姓族人了,于是,她派张释暗示臣下上书请求封吕氏为王。那些聪明的大臣马上上书请求立悼武王吕泽的长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吕雉欣然许之,并割齐国的济南郡为吕国,封已故建城侯吕释之次子吕禄为胡陵侯(其长子有罪被废)。 无奈吕台福浅命薄,封王后第二年便追父而去,其子吕嘉继承了吕王的称号。同年去世的还有恒山王刘不疑,继承他称号的是襄城侯刘山,被更名为刘义。“四年,封吕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及诸侯丞相五人。”吕嘉在高后六年被废,吕台之弟吕产被封为吕王。 吕雉称制的几年中,陆续封了数不清的王侯,一部分是为了给吕氏封王打基础,一部分是为了笼络人心。她用权力之笔随心所欲地指点刘姓江山,淋漓尽致地挥洒涂鸦。权力真的能让人醉于其中不可自拔,吕雉恣意地品尝着权力酿给她的美酒。可是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让她不得不清醒的事。 小皇帝渐渐长大了,不经意间听到了关于自己身世的秘密。这个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并不明白自己的处境,以为自己身为皇帝,是书中所说的真命天子,可以为所欲为。听到亲生母亲为人所杀,他脱口说道:“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 祸从口出,朝臣们不久便被告知,皇帝病了。宝座上只坐着吕雉一个人,她面沉似水,群臣们感到气氛异常,都不敢做声,等着她发话。吕雉轻咳一声道:“凡有天下治为万民命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病久不已,乃失惑乱,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不可属天下,其代之。”也就是说,皇帝久病不愈以致神志失常,不能继承帝位供奉宗庙祭祀了,应该找人代替他。明哲保身的群臣们都倒身下拜道:“皇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群臣顿首奉诏。”吕雉看着顿首如鸡啄米般的大臣们,不禁暗自冷笑,这些人都成了自己手中的提线木偶,只要她轻轻一拉,他们便会随着左右摇摆,这种感觉真是过瘾。 纯洁得如一张白纸的小皇帝被囚禁在永巷之中,和不知道怎么便当上了皇帝一样,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废掉的,更不知是怎么死于非命的。同年五月,吕雉立恒山王刘义为帝,并更名为弘。 施政 小时候看过一本关于吕雉的小人书,画中的吕雉头戴凤冠,坐于宝座之上,一手持剑,一手扶案,威风凛凛地看着她的江山,那画面至今仍记忆犹新。一直认为如此残暴的女人,她的百姓一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遍查史书,得到的答案却恰恰相反。 坐在权力顶峰的十多年里,吕后的作为不仅仅是玩弄权术。如果那样,她也称不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政治家了。事实上,在吕后统治时期,大汉王朝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不错的发展,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史公对吕雉的政绩做了中肯的评价:“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也就是说,吕雉称制期间,老百姓还算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可以看出吕雉虽在宫廷之中披荆斩棘,挥鞭牧敌,在治国上却还一直遵循刘邦制定的无为而治方针: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恢复经济。让刚从战乱中脱身的百姓可以喘一口气。 吕雉对政敌虽然残忍无比,却多次修法,放宽对普通官员、百姓的法度。她作优裕法,规定中上层功臣和官吏犯法的全受宽容不入狱;她实行减刑,将判服舂米四年劳役刑的犯人减为供给宗庙三年柴薪等;又颁赎罪法,凡判死刑的可买爵赎免;惠帝四年,更下令“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自此,秦末以来长期珍藏的古书开始现于人世;高后元年,吕雉又废秦时的“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卸下了束缚百姓精神的枷锁,即使犯重罪也不株连父族、母族、妻族,也不再以言论治罪。 整个吕后统治时期,汉朝和匈奴一直保持友好关系,维持了边疆和平,为汉朝休养生息政策的执行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高后五年,吕雉“令戍卒岁更”,也就是缩短军官士卒守边时间(秦以来戍卒服役是无期的)。她还吸取秦的教训,合理征用民力,减轻百姓负担。在修筑长安城时,征发民力每次都是一个月,还都选在农闲之时,不至于让百姓怨声载道。
虽然身居最高位,吕雉却对奢侈品没有特殊的嗜好。刘邦比较喜欢声色,而惠帝、吕后统治期间却从无过分奢华铺张,形成了汉初的节俭风气,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不起刘家的吕雉,可以说对得起万家灯火。 归宿 高后七年(前181年),吕雉60岁了,在这七年之中,她随心所欲、心想事成,一切都是唾手可得。她明白这都是权力的功劳,她对手中的权杖越来越爱不释手,夺走它无异于割她的肉,抽她的骨。 刘邦的子孙们现在看来也都还顺从服帖,她为他们选的妻子也都是吕家的女儿。如今,一个懂事听话的傀儡皇帝对她言听计从,将来她也会为他选一个吕氏皇后,吕家、刘家从此将不分彼此。可是,看似平静的湖面下往往暗藏着漩涡,吕雉虽然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人的位置,却管不了心的方向。 吕刘联姻只是吕雉的一厢情愿,刘家的儿孙看到吕家势力如日中天,早就恨之入骨,怎么会同吕家的女儿情投意合呢!因如意被杀而继任为赵王的刘友,采用精神虐待的方式报复吕家,对吕姓王后整日冷若冰霜、敬而远之。赵王后平日在家养尊处优,何曾受过这等委屈,尤其当她看到刘友和其他的姬妾卿卿我我时,更是妒火中烧,为了报复让自己饱受折磨的刘友,她愤然离家。 赵王后跪在吕雉面前,哭哭啼啼地诉说自己的不幸。吕雉闭着眼不耐烦地皱了皱眉,她不爱听这些争风吃醋的事,这些她经历的太多了,在她看来,这种事只不过是袍子里的跳蚤,并不重要。赵王后看了看太后,明白这些小打小闹太后并不关心,便拿出杀手锏。她爬了几步凑上前对太后说:“刘友经常在家发牢骚说:‘吕氏怎么能封王呢!太后百年后,我一定要收拾他们。’”吕雉蓦然睁开了眼睛,凛冽的目光瞪得赵王后一哆嗦。 这一状正好触到了吕雉的痛处,这些年来她小心翼翼,一步步稳扎稳打才得以封诸吕为王。即使事情已成定局,她还经常想起当年王陵在朝堂上所说的“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她知道自己活着一天,便没有人敢动吕家的人一根手指头,可是一旦自己撒手西去,一切都不敢想象。如今竟有人敢公然质问吕氏怎么能封吕姓为王,还说要在她死后收拾他们,这让吕雉勃然大怒,她立刻派人召刘友进京。吕雉不愿听刘友的任何解释,她不信吕家的人还信任谁呢!她将刘友“冷藏”在官邸之中,不让任何人接近他,更不许任何人给他送食物,“其群臣或窃馈,辄捕论之”。 刘友没吃没喝,不几日便奄奄一息,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可不甘心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去。刘邦的儿子大多遗传了他的音乐细胞,临死之前,刘友留下了一首歌自我陈情:“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举直!于嗟不可悔兮宁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天报仇。”意思是说,诸吕朝中掌大权啊,刘氏江山实已危;以势胁迫诸王侯啊,强行嫁女为我妃。我妃嫉妒其无比啊,竟然谗言诬我罪;谗女害人又乱国啊,不料皇上也蒙昧。并非是我无忠臣啊,如今失国为哪般?途中自尽弃荒野啊,曲直是非天能辨。可惜悔之时已晚啊,宁愿及早入黄泉。为王却将饥饿死啊,无声无息有谁怜!吕氏天理已灭绝啊,祈望苍天报仇冤。 对于他的自辩,吕雉没有理会,更不会手软,他是不是被诬陷不是关键,关键是她要杀鸡儆猴,以正视听,况且少一个刘姓子孙也不是什么坏事。正月十八,赵王刘友被活活饿死。但是他的死并不足以平息吕雉的愤怒,死后,吕雉又削去他的王号,将其尸体草草埋在长安百姓的坟墓堆里。 不知为什么,刘友死后,日里夜里只要一闲下来,“吕氏绝理兮天报仇”就回荡在吕雉耳边。现在的她什么都不怕,也没有谁可以战胜她,可是上天呢?刘友口中的苍天当然会看到她的所作所为,苍天会原谅她吗? 这一年的正月三十,“日食,昼晦”。这一普通的天文现象在古时和洪水、大旱一样都被视为上天对当权者劣行的警示。吕雉看着黑压压的天,压抑得透不过气来,难道报应真的来了吗?心浮气躁的她对左右心腹们说:“此为我也!”如此对号入座,她是真的认定自己错了,并开始反思其所作所为。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她在权力这条河中已经游得太远,潜得太深,一旦停下来一定会被激流冲得不见踪影。所以她必须要走下去,一步也不能停。 赵王如意―被毒死,赵王刘友―被饿死,赵王已然成了一个不祥的称号。所以当刘恢被封为赵王时,心情沉重、手足无措。新赵王后是吕王吕产的千金,她更是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本是赵王宫,却变成囚禁赵王的监牢,“从官皆诸吕,擅权,微伺赵王”。刘恢日夜处于吕家人的监视之下,像一只掉入蛛网的苍蝇,越是挣扎被缚得越紧。 他根本不喜欢那个姓吕的女人,他看到她便不自在,所以便日夜躲在一个宠姬的房中。赵王后受到冷落当然气不打一处来,心狠手辣的她派人毒害了刘恢的爱姬。刘恢眼看着如花的美人香消玉殒却无能为力,悲愤交加又无处宣泄,只能寄情于歌曲。可是苍白的歌曲无力拯救他,做了不到半年的赵王,他便含恨自杀了。 “因妇人弃宗庙礼”,吕雉以这个理由废除了他的王号,也就是取消了他的后代继承王位的权利。第三个赵王也死于非命,这让旁观者都不寒而栗。吕雉要徙代王刘恒来做赵王,刘恒战战兢兢地上书说愿永驻代地,卫守边塞。 看到刘家没有人敢再做赵王,吕雉便立吕释之的儿子吕禄为赵王,并尊吕释之为赵昭王。对刘家人如有魔咒的赵王王位,吕家人一坐于其上,所有不祥便都烟消云散了。 齐王刘肥在惠帝六年就已去世,封号王位由他的长子刘襄继承,他的另两个儿子刘章、刘兴居先后被封为朱虚侯、东弁侯,并进长安宫中值宿护卫。 《齐悼惠王世家》中记载:“(哀王)二年,高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哀王八年,高后割齐琅邪郡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从“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到割出城阳郡、济南郡、琅邪郡,齐已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刘肥的儿子们自然心意难平。 此时朱虚侯刘章已年逾二十,他娶了吕禄的女儿为妻。别人取了吕家女儿都会气焰矮三分,或者把妻子视若仇人,但刘章却和妻子如胶似漆。吕禄的女儿因此觉得幸福万分,女人出嫁从夫,有了夫君的疼爱便有了一切,所以她的一颗心便全都放在刘章身上,从心里认同了自己刘家媳妇的身份。刘章与吕雉相处得也相当融洽,以至于吕雉放心地将护卫宫廷的重任交给他。 处事如此,明眼人已经看出了他的与众不同。 高后七年(前181年),宫中举办了一次家宴,吕雉命刘章担任酒吏,执掌酒令。刘章请求以军法行酒,吕雉没有多想,允之。酒酣之时,吕雉醉眼朦胧中看到刘章走了过来,请求吟唱《耕田歌》为大家助兴。吕雉哈哈笑道:“你父亲说说种地还差不多,你一生下来就是王子,怎么会懂得这些呢!”刘章借着酒劲儿坚持说:“臣知之。”吕雉看他有些醉意,便心不在焉地应许了。 刘章挺身而立、高声作答道:“深耕既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吕雉一下子清醒了过来。她放下酒杯坐直身子,抬起眼睛盯住刘章。诸吕也觉得歌的味道不对,整个大殿顿时静了下来。“非其种者”当然指的就是她们吕姓王侯占了他们刘家的位置,他们刘家人要将这些杂草“锄而去之”。没想到这个平日听话的刘章居然如此胆大,敢以这种形式讽谏她。一时间,吕雉竟有些恍惚,她定定地盯着他,酒后的刘章竟坦然自若、毫不畏惧。吕雉在他身上看到了当年刘邦的影子,这一刻、这一切,仿佛是刘邦在质问她将刘家子弟置于何处。 虽心向吕家,吕雉却深知自己的这些侄儿侄孙中并没有可堪大任之才,他们不过是依仗着她在狐假虎威罢了。她要保护吕家的人,但她毕竟不能杀掉所有的刘家人。吕雉一句话也没说,挥手让刘章退下。
酒席上的人都感到了气氛的阴沉,吕家的一个子弟本就醉了,看到气氛不对,怕有人再灌他酒,就乘乱离席而走。酒兴正浓的刘章看到吕家人逃酒,立刻追了过去,拔剑斩了此人,然后马上转身回到吕雉面前说道:“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当所有人都张口结舌、目瞪口呆时,吕雉第一个明白过来,她心中又惊又怒,惊的是人就死在自己眼皮底下,怒的是刘章竟然敢当着她的面杀吕家的人。但宴会初始她便许之以军法,如今他真的按军法处置,自己也只能哑口无言。 “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吕家的人怕了刘章,朝中的大臣也都像找到组织般地聚了过去,“刘氏为益”。 这次宴会给了年迈的吕雉一记响亮的耳光,多年来一直处于权力构造的宝塔之上,看惯了吕家子弟谄媚的笑脸,对刘家儿孙的唯唯诺诺也习以为常。她以为刘家子弟都已被她的恐怖政策驯服,没想到他们表面上毕恭毕敬,实际上却血气方刚、渐成气候。自己尚且在世他们就已公然反抗,一旦自己归西,那帮不成气的侄子侄孙们又如何是他们的对手!从此吕雉总是心事重重,她想要给吕家子孙们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转眼已是高后八年(前180年),吕雉的身体还算强健,精气神却眼瞧着一天不如一天。最近她有时会梦见刘邦,梦中的刘邦对她总是斥责,问她为什么残害刘家子孙,为什么要虐杀戚夫人,为什么封吕姓为王。不知为什么,更多闯入她梦中的却是刘如意,刘如意总是眨着无辜的眼睛,怨恨地看着她,然后便变成七窍流血的恶鬼向她扑来。她总是汗淋淋地被噩梦惊醒,虽然才夜半时分,但她却不敢也不能再睡。 这一年三月,吕雉专门到市郊水滨举行祭祀活动,请求灞神驱除缠绕在自己身边的恶鬼。这本来是历年都要举行的宗教活动,但是今年她的心情格外沉重。梦中刘如意的眼睛又出现在她面前,所以便草草结束了祭祀返回宫中。路过轵道(今西安市东北)时,神情恍惚的她忽然感到有一只像黑狗一样的东西蹿了出来钻进自己的怀中,可是仔细一看却又什么都没有。 回到宫中,吕雉立刻召人占卦。占卜的人算了一回,说道:“赵王如意为祟。”也就是说,是刘如意的鬼魂在作祟,这样的回答正好应了吕雉心头的结。此后她无时无刻不觉得如意缠着她,诅咒着她,摧残着她的身体和精神。她衰弱得异常迅速,似乎只是一夜之间,她便成了一个病弱不堪的垂老之人。据记载,她的病为“掖伤”,也就是腋下疼痛难忍,以至于躺在床上再也起不来了。 后人大多认为前来占卜的人是保刘派的,但也有些人说不是,因为如果是保刘派,何不干脆说是戚夫人。吕雉对戚夫人的伤害最大,也应该最怕戚夫人的鬼魂。但他们忘了一点,对吕雉来说,戚夫人无论怎么死都是罪有应得,但是刘如意,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可算得上是吕雉所杀之人中最无辜的,所以吕雉对他的愧疚也应该是第一位的。这也就可以解释吕雉的心魔为什么是刘如意而不是戚夫人了,也可以解释保刘派的术士为什么要说是如意作崇,算命的人应该都是大半个心理专家。 虽然疾病缠身,吕雉早就操碎了的心还在继续工作着,她看到外孙张偃除了自己再没任何依仗,便在这一年的四月,封张敖姬妾所生的两个儿子为侯,来增加张偃的势力。为了笼络人心,她将宫中的宦官一一加以封赏,“诸中宦者令丞皆为关内侯,食邑五百户”。手笔之大,可见她心中有多么不安。 七月中旬,吕雉已经病入膏肓,她看到了死神的影子,听到了死神的召唤,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她明白刘家的人早就拧成一股绳眼巴巴地等着这一天,没有了她的吕家将是什么样子,她不敢去想。如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她所有能给的都给吕家,之后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想要保住吕家的地位,就得保住小皇帝的皇位,要保住皇位就要控制京师的军队。她任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率北军;任命吕产为相国并统率南军,控制首都和皇宫的守卫部队;同时又立吕禄的女儿为皇后。这样,军权、政权便全都牢牢地握在了吕家人的手中。 吕雉耗尽平生的智慧和储备,为侄儿侄孙们铺好了路后,已经灯枯油尽了,眼看着就要随风逝去,她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叮嘱吕禄、吕产说:“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意思就是高帝平定天下后,曾和大臣们立下誓约,说:“不是刘氏子弟却称王的,天下共同诛讨他。”现在吕家人被封为王,大臣们心中不平。我如果死了,皇帝年轻,大臣们恐怕要作乱。你们一定要握住兵权,保卫皇宫,千万不要为我送丧,不要被人所制。 留下这几句话,61岁的吕雉终于闭上了眼睛,带着不安、不舍和不放心离开了人世。这一年是她成为皇后的第22年,成为皇太后的第15年,也是她临朝称制,开历史上女主主政的第八年。 她“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大赦天下。”如此慷慨大方是要告诉所有的大臣,她可以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也应该给她相等的回报。但是这一次她错了,这是她最后一次所能给予的,可是他们想要的太多、太多。 毁灭 吕家出了一个吕雉,也许便注定了阴盛阳衰的命运。吕家的所有豪气聪明大约全给了吕雉,吕家的男人个个没头脑,没胆识,都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吕雉撒手一去,吕禄、吕产立刻封锁消息,打算先发制人,但又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迟迟不能决定行动日期。 刘家的子孙却继承了刘邦精明强干的个性,尤其是刘肥的儿子们,似乎是隔代遗传,充分继承了刘邦身上的优秀基因。刘章通过妻子得知吕雉的死讯,并“阴知其谋”,知道机会来了,立刻派人通知兄长―齐王刘襄。刘襄也不是等闲之辈,立即起兵,并施计软禁了琅邪王刘泽,用刘泽的名义调集齐、琅邪两国的军队向西进攻,一转眼就包围了济南。朝内的陈平、周勃也闻风而动,里应外合。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周勃联合刘氏子孙,杀了吕产,吕氏宗族无论老幼,都难逃一死。吕雉这棵苦苦支撑的大树一倒,缠在她身上的藤萝也都随之枯萎,吕家的故事随之也就结束了。 不,没有结束,当今的小皇帝刘弘,还有刘盈的其他几个儿子虽都姓刘,但他们身上却流着吕家的血,他们当然没能继续做皇帝,怎么处置他们成了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杀无赦。罪名为他们不是刘盈的亲生儿子,其实他们的死因却恰恰是他们是刘盈的亲生儿子,吕雉的亲外孙。 编 辑/蔡元元
【上期回放】刘邦的去世,让吕雉大松一口气,整个大汉天下基本归于她的掌中。当初差点儿夺了刘盈太子之位的如意被她毒死;当初带给她心灵煎熬的戚夫人被她变成“人彘”;坐错座次的刘肥献上城邑才保住性命;逼迫刘盈娶自己的外孙女为后……刘盈病逝后,她又扶立三岁的婴儿成帝,并临朝称制,做起了实质上的皇帝。 封王 从狭小的闺房,走上了浩大的朝堂,这一切让吕雉始料未及。本以为皇太后就是自己人生的顶点,没想到不知不觉中竟成了刘家王朝的主宰者。 大权在握,本应欣喜异常,可是此时的她却感到从未有过的无力、忧虑和恐惧。高处不胜寒,四面八方射过来的刘姓子孙的目光总让她感到如芒在背。手中的权杖握得越紧,越是感到它要像沙一样流走,此时的她已经患上了强迫症及妄想症,每一个稍稍走近她权杖的人,都会被她视为大敌。因为走到这里她已倾尽所能,付出了一切,可是如今站在金字塔的顶端,她却觉得仿佛什么都没有得到一样地空虚,要填补这巨大的空洞,她必须做些什么,要不然便会如脚踏云端一般不踏实。 虽然现在吕氏家族的人都已手握重权,可是他们没有一个是真正的王,他们还是在为刘姓江山出生入死,而刘家的人不论有没有功劳,都个个封王。记得父亲曾经说过,吕家的荣耀全系于她,而如今她已有了这个能力,她要完成父亲的夙愿,让吕氏家族也带着耀眼的光环,同时也为自己的权杖找一个支点。 高后元年(前187年),吕雉在朝堂之上正式提出要封诸吕为王。耿介的王陵率先站出来坚决反对。他说:“高帝在时曾杀白马与群臣歃血为盟:‘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现在要封吕氏为王的话,是违反誓言。” 吕雉看着态度强硬的王陵,想起刘邦对他的评价“少憨”,知道他倔强不会变通,便把他晾起来,不去理会,接着把目光投向陈平和太尉周勃,她觉得至少在陈平这里应该能听到令她满意的答案。陈平和周勃两人对视一下,意见出奇一致地说:“高皇帝定天下,分封子弟为王。现在太后临朝称制,和做皇帝没什么两样,想分封子侄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吕雉点点头,深感欣慰。她本以为要做一番努力才能让群臣屈服,没想到会如此顺利,看来权力真是无所不能,所向披靡。 当朝争执后,吕雉看到王陵不听话,放在身边也是个绊脚石,索性把他从眼前移走,让他做皇帝的太傅,夺去了他的相权。王陵称病免职归乡后,吕雉将左右逢源的陈平升为右丞相,任命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 虽然已下定决心要封吕姓为王,但是吕雉并没有大刀阔斧、一蹴而就。而是先追封已故的父亲临泗侯为宣王,然后又追封已故的兄长吕泽为悼武王。封两个死人为王,是试试众人的反应,以此来给刘邦“非刘不王”的誓约打下一个缺口。看来吕雉很忌讳刘邦的“白马之盟”,一向勇往直前的她也小心翼翼起来。 一石下去,连个小浪花都没看到,朝中众臣一如既往,没有一个反对的声音,吕雉终于放下心来。鲁元公主去世,为了悼念女儿,安慰失去母亲的外孙,并借此开拓阵地,吕雉随即封鲁元的儿子张偃为鲁王,张偃是吕雉封的第一个活着的异姓王。接下来吕雉一口气将刘盈的几个儿子都封为王侯:刘强封为淮阳王,刘不疑封为恒山王,刘山封为襄城侯,刘朝封为轵侯,刘武封为壶关侯。 封过了所有她认为可以封为王侯的人之后,吕雉觉得这一战到了完美的收官时刻,轮也该轮到吕姓族人了,于是,她派张释暗示臣下上书请求封吕氏为王。那些聪明的大臣马上上书请求立悼武王吕泽的长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吕雉欣然许之,并割齐国的济南郡为吕国,封已故建城侯吕释之次子吕禄为胡陵侯(其长子有罪被废)。 无奈吕台福浅命薄,封王后第二年便追父而去,其子吕嘉继承了吕王的称号。同年去世的还有恒山王刘不疑,继承他称号的是襄城侯刘山,被更名为刘义。“四年,封吕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及诸侯丞相五人。”吕嘉在高后六年被废,吕台之弟吕产被封为吕王。 吕雉称制的几年中,陆续封了数不清的王侯,一部分是为了给吕氏封王打基础,一部分是为了笼络人心。她用权力之笔随心所欲地指点刘姓江山,淋漓尽致地挥洒涂鸦。权力真的能让人醉于其中不可自拔,吕雉恣意地品尝着权力酿给她的美酒。可是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让她不得不清醒的事。 小皇帝渐渐长大了,不经意间听到了关于自己身世的秘密。这个只有六七岁的孩子并不明白自己的处境,以为自己身为皇帝,是书中所说的真命天子,可以为所欲为。听到亲生母亲为人所杀,他脱口说道:“后安能杀吾母而名我?我未壮,壮即为变。” 祸从口出,朝臣们不久便被告知,皇帝病了。宝座上只坐着吕雉一个人,她面沉似水,群臣们感到气氛异常,都不敢做声,等着她发话。吕雉轻咳一声道:“凡有天下治为万民命者,盖之如天,容之如地,上有欢心以安百姓,百姓欣然以事其上,欢欣交通而天下治。今皇帝病久不已,乃失惑乱,不能继嗣奉宗庙祭祀,不可属天下,其代之。”也就是说,皇帝久病不愈以致神志失常,不能继承帝位供奉宗庙祭祀了,应该找人代替他。明哲保身的群臣们都倒身下拜道:“皇太后为天下齐民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群臣顿首奉诏。”吕雉看着顿首如鸡啄米般的大臣们,不禁暗自冷笑,这些人都成了自己手中的提线木偶,只要她轻轻一拉,他们便会随着左右摇摆,这种感觉真是过瘾。 纯洁得如一张白纸的小皇帝被囚禁在永巷之中,和不知道怎么便当上了皇帝一样,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废掉的,更不知是怎么死于非命的。同年五月,吕雉立恒山王刘义为帝,并更名为弘。 施政 小时候看过一本关于吕雉的小人书,画中的吕雉头戴凤冠,坐于宝座之上,一手持剑,一手扶案,威风凛凛地看着她的江山,那画面至今仍记忆犹新。一直认为如此残暴的女人,她的百姓一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遍查史书,得到的答案却恰恰相反。 坐在权力顶峰的十多年里,吕后的作为不仅仅是玩弄权术。如果那样,她也称不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政治家了。事实上,在吕后统治时期,大汉王朝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不错的发展,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史公对吕雉的政绩做了中肯的评价:“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也就是说,吕雉称制期间,老百姓还算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可以看出吕雉虽在宫廷之中披荆斩棘,挥鞭牧敌,在治国上却还一直遵循刘邦制定的无为而治方针: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发展生产、恢复经济。让刚从战乱中脱身的百姓可以喘一口气。 吕雉对政敌虽然残忍无比,却多次修法,放宽对普通官员、百姓的法度。她作优裕法,规定中上层功臣和官吏犯法的全受宽容不入狱;她实行减刑,将判服舂米四年劳役刑的犯人减为供给宗庙三年柴薪等;又颁赎罪法,凡判死刑的可买爵赎免;惠帝四年,更下令“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自此,秦末以来长期珍藏的古书开始现于人世;高后元年,吕雉又废秦时的“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卸下了束缚百姓精神的枷锁,即使犯重罪也不株连父族、母族、妻族,也不再以言论治罪。 整个吕后统治时期,汉朝和匈奴一直保持友好关系,维持了边疆和平,为汉朝休养生息政策的执行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高后五年,吕雉“令戍卒岁更”,也就是缩短军官士卒守边时间(秦以来戍卒服役是无期的)。她还吸取秦的教训,合理征用民力,减轻百姓负担。在修筑长安城时,征发民力每次都是一个月,还都选在农闲之时,不至于让百姓怨声载道。
虽然身居最高位,吕雉却对奢侈品没有特殊的嗜好。刘邦比较喜欢声色,而惠帝、吕后统治期间却从无过分奢华铺张,形成了汉初的节俭风气,为后来的“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不起刘家的吕雉,可以说对得起万家灯火。 归宿 高后七年(前181年),吕雉60岁了,在这七年之中,她随心所欲、心想事成,一切都是唾手可得。她明白这都是权力的功劳,她对手中的权杖越来越爱不释手,夺走它无异于割她的肉,抽她的骨。 刘邦的子孙们现在看来也都还顺从服帖,她为他们选的妻子也都是吕家的女儿。如今,一个懂事听话的傀儡皇帝对她言听计从,将来她也会为他选一个吕氏皇后,吕家、刘家从此将不分彼此。可是,看似平静的湖面下往往暗藏着漩涡,吕雉虽然可以随心所欲地安排人的位置,却管不了心的方向。 吕刘联姻只是吕雉的一厢情愿,刘家的儿孙看到吕家势力如日中天,早就恨之入骨,怎么会同吕家的女儿情投意合呢!因如意被杀而继任为赵王的刘友,采用精神虐待的方式报复吕家,对吕姓王后整日冷若冰霜、敬而远之。赵王后平日在家养尊处优,何曾受过这等委屈,尤其当她看到刘友和其他的姬妾卿卿我我时,更是妒火中烧,为了报复让自己饱受折磨的刘友,她愤然离家。 赵王后跪在吕雉面前,哭哭啼啼地诉说自己的不幸。吕雉闭着眼不耐烦地皱了皱眉,她不爱听这些争风吃醋的事,这些她经历的太多了,在她看来,这种事只不过是袍子里的跳蚤,并不重要。赵王后看了看太后,明白这些小打小闹太后并不关心,便拿出杀手锏。她爬了几步凑上前对太后说:“刘友经常在家发牢骚说:‘吕氏怎么能封王呢!太后百年后,我一定要收拾他们。’”吕雉蓦然睁开了眼睛,凛冽的目光瞪得赵王后一哆嗦。 这一状正好触到了吕雉的痛处,这些年来她小心翼翼,一步步稳扎稳打才得以封诸吕为王。即使事情已成定局,她还经常想起当年王陵在朝堂上所说的“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她知道自己活着一天,便没有人敢动吕家的人一根手指头,可是一旦自己撒手西去,一切都不敢想象。如今竟有人敢公然质问吕氏怎么能封吕姓为王,还说要在她死后收拾他们,这让吕雉勃然大怒,她立刻派人召刘友进京。吕雉不愿听刘友的任何解释,她不信吕家的人还信任谁呢!她将刘友“冷藏”在官邸之中,不让任何人接近他,更不许任何人给他送食物,“其群臣或窃馈,辄捕论之”。 刘友没吃没喝,不几日便奄奄一息,他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可不甘心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去。刘邦的儿子大多遗传了他的音乐细胞,临死之前,刘友留下了一首歌自我陈情:“诸吕用事兮刘氏危,迫胁王侯兮授我妃。我妃既妒兮诬我以恶,谗女乱国兮上曾不寤。我无忠臣兮何故弃国?自决中野兮苍天举直!于嗟不可悔兮宁蚤自财。为王而饿死兮谁者怜之!吕氏绝理兮天报仇。”意思是说,诸吕朝中掌大权啊,刘氏江山实已危;以势胁迫诸王侯啊,强行嫁女为我妃。我妃嫉妒其无比啊,竟然谗言诬我罪;谗女害人又乱国啊,不料皇上也蒙昧。并非是我无忠臣啊,如今失国为哪般?途中自尽弃荒野啊,曲直是非天能辨。可惜悔之时已晚啊,宁愿及早入黄泉。为王却将饥饿死啊,无声无息有谁怜!吕氏天理已灭绝啊,祈望苍天报仇冤。 对于他的自辩,吕雉没有理会,更不会手软,他是不是被诬陷不是关键,关键是她要杀鸡儆猴,以正视听,况且少一个刘姓子孙也不是什么坏事。正月十八,赵王刘友被活活饿死。但是他的死并不足以平息吕雉的愤怒,死后,吕雉又削去他的王号,将其尸体草草埋在长安百姓的坟墓堆里。 不知为什么,刘友死后,日里夜里只要一闲下来,“吕氏绝理兮天报仇”就回荡在吕雉耳边。现在的她什么都不怕,也没有谁可以战胜她,可是上天呢?刘友口中的苍天当然会看到她的所作所为,苍天会原谅她吗? 这一年的正月三十,“日食,昼晦”。这一普通的天文现象在古时和洪水、大旱一样都被视为上天对当权者劣行的警示。吕雉看着黑压压的天,压抑得透不过气来,难道报应真的来了吗?心浮气躁的她对左右心腹们说:“此为我也!”如此对号入座,她是真的认定自己错了,并开始反思其所作所为。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她在权力这条河中已经游得太远,潜得太深,一旦停下来一定会被激流冲得不见踪影。所以她必须要走下去,一步也不能停。 赵王如意―被毒死,赵王刘友―被饿死,赵王已然成了一个不祥的称号。所以当刘恢被封为赵王时,心情沉重、手足无措。新赵王后是吕王吕产的千金,她更是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本是赵王宫,却变成囚禁赵王的监牢,“从官皆诸吕,擅权,微伺赵王”。刘恢日夜处于吕家人的监视之下,像一只掉入蛛网的苍蝇,越是挣扎被缚得越紧。 他根本不喜欢那个姓吕的女人,他看到她便不自在,所以便日夜躲在一个宠姬的房中。赵王后受到冷落当然气不打一处来,心狠手辣的她派人毒害了刘恢的爱姬。刘恢眼看着如花的美人香消玉殒却无能为力,悲愤交加又无处宣泄,只能寄情于歌曲。可是苍白的歌曲无力拯救他,做了不到半年的赵王,他便含恨自杀了。 “因妇人弃宗庙礼”,吕雉以这个理由废除了他的王号,也就是取消了他的后代继承王位的权利。第三个赵王也死于非命,这让旁观者都不寒而栗。吕雉要徙代王刘恒来做赵王,刘恒战战兢兢地上书说愿永驻代地,卫守边塞。 看到刘家没有人敢再做赵王,吕雉便立吕释之的儿子吕禄为赵王,并尊吕释之为赵昭王。对刘家人如有魔咒的赵王王位,吕家人一坐于其上,所有不祥便都烟消云散了。 齐王刘肥在惠帝六年就已去世,封号王位由他的长子刘襄继承,他的另两个儿子刘章、刘兴居先后被封为朱虚侯、东弁侯,并进长安宫中值宿护卫。 《齐悼惠王世家》中记载:“(哀王)二年,高后立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哀王八年,高后割齐琅邪郡立营陵侯刘泽为琅邪王”。从“食七十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到割出城阳郡、济南郡、琅邪郡,齐已被分割得七零八落,刘肥的儿子们自然心意难平。 此时朱虚侯刘章已年逾二十,他娶了吕禄的女儿为妻。别人取了吕家女儿都会气焰矮三分,或者把妻子视若仇人,但刘章却和妻子如胶似漆。吕禄的女儿因此觉得幸福万分,女人出嫁从夫,有了夫君的疼爱便有了一切,所以她的一颗心便全都放在刘章身上,从心里认同了自己刘家媳妇的身份。刘章与吕雉相处得也相当融洽,以至于吕雉放心地将护卫宫廷的重任交给他。 处事如此,明眼人已经看出了他的与众不同。 高后七年(前181年),宫中举办了一次家宴,吕雉命刘章担任酒吏,执掌酒令。刘章请求以军法行酒,吕雉没有多想,允之。酒酣之时,吕雉醉眼朦胧中看到刘章走了过来,请求吟唱《耕田歌》为大家助兴。吕雉哈哈笑道:“你父亲说说种地还差不多,你一生下来就是王子,怎么会懂得这些呢!”刘章借着酒劲儿坚持说:“臣知之。”吕雉看他有些醉意,便心不在焉地应许了。 刘章挺身而立、高声作答道:“深耕既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吕雉一下子清醒了过来。她放下酒杯坐直身子,抬起眼睛盯住刘章。诸吕也觉得歌的味道不对,整个大殿顿时静了下来。“非其种者”当然指的就是她们吕姓王侯占了他们刘家的位置,他们刘家人要将这些杂草“锄而去之”。没想到这个平日听话的刘章居然如此胆大,敢以这种形式讽谏她。一时间,吕雉竟有些恍惚,她定定地盯着他,酒后的刘章竟坦然自若、毫不畏惧。吕雉在他身上看到了当年刘邦的影子,这一刻、这一切,仿佛是刘邦在质问她将刘家子弟置于何处。 虽心向吕家,吕雉却深知自己的这些侄儿侄孙中并没有可堪大任之才,他们不过是依仗着她在狐假虎威罢了。她要保护吕家的人,但她毕竟不能杀掉所有的刘家人。吕雉一句话也没说,挥手让刘章退下。
酒席上的人都感到了气氛的阴沉,吕家的一个子弟本就醉了,看到气氛不对,怕有人再灌他酒,就乘乱离席而走。酒兴正浓的刘章看到吕家人逃酒,立刻追了过去,拔剑斩了此人,然后马上转身回到吕雉面前说道:“有亡酒一人,臣谨行法斩之!”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当所有人都张口结舌、目瞪口呆时,吕雉第一个明白过来,她心中又惊又怒,惊的是人就死在自己眼皮底下,怒的是刘章竟然敢当着她的面杀吕家的人。但宴会初始她便许之以军法,如今他真的按军法处置,自己也只能哑口无言。 “自是之后,诸吕惮朱虚侯,虽大臣皆依朱虚侯。”吕家的人怕了刘章,朝中的大臣也都像找到组织般地聚了过去,“刘氏为益”。 这次宴会给了年迈的吕雉一记响亮的耳光,多年来一直处于权力构造的宝塔之上,看惯了吕家子弟谄媚的笑脸,对刘家儿孙的唯唯诺诺也习以为常。她以为刘家子弟都已被她的恐怖政策驯服,没想到他们表面上毕恭毕敬,实际上却血气方刚、渐成气候。自己尚且在世他们就已公然反抗,一旦自己归西,那帮不成气的侄子侄孙们又如何是他们的对手!从此吕雉总是心事重重,她想要给吕家子孙们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转眼已是高后八年(前180年),吕雉的身体还算强健,精气神却眼瞧着一天不如一天。最近她有时会梦见刘邦,梦中的刘邦对她总是斥责,问她为什么残害刘家子孙,为什么要虐杀戚夫人,为什么封吕姓为王。不知为什么,更多闯入她梦中的却是刘如意,刘如意总是眨着无辜的眼睛,怨恨地看着她,然后便变成七窍流血的恶鬼向她扑来。她总是汗淋淋地被噩梦惊醒,虽然才夜半时分,但她却不敢也不能再睡。 这一年三月,吕雉专门到市郊水滨举行祭祀活动,请求灞神驱除缠绕在自己身边的恶鬼。这本来是历年都要举行的宗教活动,但是今年她的心情格外沉重。梦中刘如意的眼睛又出现在她面前,所以便草草结束了祭祀返回宫中。路过轵道(今西安市东北)时,神情恍惚的她忽然感到有一只像黑狗一样的东西蹿了出来钻进自己的怀中,可是仔细一看却又什么都没有。 回到宫中,吕雉立刻召人占卦。占卜的人算了一回,说道:“赵王如意为祟。”也就是说,是刘如意的鬼魂在作祟,这样的回答正好应了吕雉心头的结。此后她无时无刻不觉得如意缠着她,诅咒着她,摧残着她的身体和精神。她衰弱得异常迅速,似乎只是一夜之间,她便成了一个病弱不堪的垂老之人。据记载,她的病为“掖伤”,也就是腋下疼痛难忍,以至于躺在床上再也起不来了。 后人大多认为前来占卜的人是保刘派的,但也有些人说不是,因为如果是保刘派,何不干脆说是戚夫人。吕雉对戚夫人的伤害最大,也应该最怕戚夫人的鬼魂。但他们忘了一点,对吕雉来说,戚夫人无论怎么死都是罪有应得,但是刘如意,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可算得上是吕雉所杀之人中最无辜的,所以吕雉对他的愧疚也应该是第一位的。这也就可以解释吕雉的心魔为什么是刘如意而不是戚夫人了,也可以解释保刘派的术士为什么要说是如意作崇,算命的人应该都是大半个心理专家。 虽然疾病缠身,吕雉早就操碎了的心还在继续工作着,她看到外孙张偃除了自己再没任何依仗,便在这一年的四月,封张敖姬妾所生的两个儿子为侯,来增加张偃的势力。为了笼络人心,她将宫中的宦官一一加以封赏,“诸中宦者令丞皆为关内侯,食邑五百户”。手笔之大,可见她心中有多么不安。 七月中旬,吕雉已经病入膏肓,她看到了死神的影子,听到了死神的召唤,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她明白刘家的人早就拧成一股绳眼巴巴地等着这一天,没有了她的吕家将是什么样子,她不敢去想。如今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她所有能给的都给吕家,之后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想要保住吕家的地位,就得保住小皇帝的皇位,要保住皇位就要控制京师的军队。她任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率北军;任命吕产为相国并统率南军,控制首都和皇宫的守卫部队;同时又立吕禄的女儿为皇后。这样,军权、政权便全都牢牢地握在了吕家人的手中。 吕雉耗尽平生的智慧和储备,为侄儿侄孙们铺好了路后,已经灯枯油尽了,眼看着就要随风逝去,她拼尽最后一丝气力叮嘱吕禄、吕产说:“高帝已定天下,与大臣约,曰‘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意思就是高帝平定天下后,曾和大臣们立下誓约,说:“不是刘氏子弟却称王的,天下共同诛讨他。”现在吕家人被封为王,大臣们心中不平。我如果死了,皇帝年轻,大臣们恐怕要作乱。你们一定要握住兵权,保卫皇宫,千万不要为我送丧,不要被人所制。 留下这几句话,61岁的吕雉终于闭上了眼睛,带着不安、不舍和不放心离开了人世。这一年是她成为皇后的第22年,成为皇太后的第15年,也是她临朝称制,开历史上女主主政的第八年。 她“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大赦天下。”如此慷慨大方是要告诉所有的大臣,她可以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也应该给她相等的回报。但是这一次她错了,这是她最后一次所能给予的,可是他们想要的太多、太多。 毁灭 吕家出了一个吕雉,也许便注定了阴盛阳衰的命运。吕家的所有豪气聪明大约全给了吕雉,吕家的男人个个没头脑,没胆识,都是典型的纨绔子弟。吕雉撒手一去,吕禄、吕产立刻封锁消息,打算先发制人,但又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迟迟不能决定行动日期。 刘家的子孙却继承了刘邦精明强干的个性,尤其是刘肥的儿子们,似乎是隔代遗传,充分继承了刘邦身上的优秀基因。刘章通过妻子得知吕雉的死讯,并“阴知其谋”,知道机会来了,立刻派人通知兄长―齐王刘襄。刘襄也不是等闲之辈,立即起兵,并施计软禁了琅邪王刘泽,用刘泽的名义调集齐、琅邪两国的军队向西进攻,一转眼就包围了济南。朝内的陈平、周勃也闻风而动,里应外合。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周勃联合刘氏子孙,杀了吕产,吕氏宗族无论老幼,都难逃一死。吕雉这棵苦苦支撑的大树一倒,缠在她身上的藤萝也都随之枯萎,吕家的故事随之也就结束了。 不,没有结束,当今的小皇帝刘弘,还有刘盈的其他几个儿子虽都姓刘,但他们身上却流着吕家的血,他们当然没能继续做皇帝,怎么处置他们成了一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杀无赦。罪名为他们不是刘盈的亲生儿子,其实他们的死因却恰恰是他们是刘盈的亲生儿子,吕雉的亲外孙。 编 辑/蔡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