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碎片之狼外婆

狼外婆

如果说我的幼儿时期有什么事情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的话,那就要数贾庄村的“狼外婆”了。

《小红帽》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故事中一头大灰狼吃掉了小红帽的外婆,还扮成外婆的模样想要吃掉小红帽,但是最终被猎人剖开了肚子。在我们大刘庄的贾庄村,也住着一位“狼外婆”,她虽然不是大灰狼变得,但是在我幼儿时期,她却是我心中比大灰狼还要可怕的人„„

再说狼外婆以前,我想插一些题外话,就是关于我们那里的姓氏的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不论男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是在封建社会,妇女由于地位地下,没有自己的名字。即使有名字的,在嫁人之后也变成了某某氏。比如说张三娶了个媳妇,他媳妇的父亲姓钱,那么这个女的就叫张钱氏。从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窥视出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多么地下。到了现代社会,妇女解放了,男女也平等了,女人也有“名字”了。但是,在我的幼儿时期,仍然有着封建社会的痕迹,虽然没那么严重,但是妇女的名字名字依然“没有”。

你可能会问了,既然妇女没有名字,那叫妇女的时候怎么叫呢?总不能老是“唉”“唉”的吧?当然不是,打个比方,小明的名字叫刘明,他爸爸的名字叫刘刚,那么在家中,小明的父亲会管小明的母亲叫小明或刘明,而在外面,小明的母亲会被叫做“刘刚家”。也就是说,载我们那里男主人的名字后面加个“家”字,就是女主人的名字。

言归正传,这位“狼外婆”的丈夫(已经逝世)叫“贾兴石”(音译),而这个“狼外婆”就理所当然地叫“贾兴石家”。大家都这么叫,至于她的真实名字,基本上没有人能知道。

“狼外婆”的家位于贾庄村的东部,那是一个很破旧的房子,只有一间屋子,是那种很早的土坯房(那时我加也是土坯房)。房子门口有一个灶台,灶台周围的那一堵墙被熏得黑乎乎的,在我的记忆里,那一片乌黑代表着我深深的恐惧。

我对她的恐惧来自各种各样的传言,加上我平时见到她的恐怖模样在我心底里就深深地发上了烙印。以至于我每次到贾庄时都会躲着她的房子好远。就算绕远路多走半小时我也从不敢靠近她家半步。

“狼外婆”有精神病,这或许是我惧怕她的原因之一吧。在我的记忆力,“狼外婆”的形象那个一身黑衣服,蓬头垢面,疯疯癫癫的形象。有几次我“不小心”(要知道,就算故意躲着,有时也会遇上,因为她会满村游荡)遇见她的时候都是心惊胆战,有一次甚至被她吓哭了在街上疯跑„„

为什么我如此惧怕她?因为那些关于她的传言。与其说我怕的是“狼外婆”到不如说我怕的是那些关于狼外婆的传言。

传言一:杀夫弃子。老听名字就让人心惊胆寒。这可是只有在鬼片里才有的镜头啊!传说狼外婆是有老公的(废话,她肯定有老公,要不然怎么会叫“贾兴石家”,怎么会有孩子呢!),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天,她突然发疯,把老公杀了,然后把儿子给扔到了河里。

传言二:大锅煮儿子,不知道为什么,凡是关于“狼外婆”的传言都跟杀人有关,仿佛她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一般。但是当时我还小,不知道辨别是非真假,所以一直对这些传言深信不疑,这个传言没有涉及到她的丈夫,只是说的她是如何虐杀儿子的。传言中“狼外婆”有八个儿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但是都是在生下来后不久被她杀了。有的是被她掐死的,有的是被她扔到河里淹死的(狼外婆家不远处就是西河,那是一条我们村子包括整个武庄乡最大的一条河也是唯一一条河)还有的是让狼外婆放进锅里煮了……

暂且不管这些传言的可信度有多少,但至少,它们在我的童年里对我起到了很有效的恐吓的作用。那时的我对这些传言深信不疑,从来不敢靠近她家半步,那时,不论是我的妈妈,还是村里面其他做父母的,吓唬孩子最有效的一句话就是:“再哭(闹)就让贾兴石家把你抱走。”当听到这一句话,我保证所有的孩子都会乖乖的把嘴闭上。可见,她在小孩子们心中的形象简直比真正的狼外婆都要可怕。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好像所有关乎狼外婆的一切都是听说,要么就是传言,但是要说亲眼所见,还真是有一件。

那应该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要去贾庄村玩,路过狼外婆的家。狼外婆的家很好辨认:在她家的门口(这个门可以说是屋门也可以说是院门,因为她家就一间房子,连院墙都没有)。有个一小土灶,

非常原始,非常简单的那种,墙上被烟熏的黑黑的。这就是她家的标志。

当时她家的屋门(大门)是锁着的(当时的门不是铁门,而是那种很古老的木制门,而且还很古老的是在门上边上锁的那种。估计现在农村很少见了,不过要说现在我们村里老宅子里可能还有这种木门。)看到这我心里就松了一口气,最起码路过她家门口时不会再那么提心吊胆的了。

可是我不知道是不是那天我倒霉,还真就应了那句俗话是怕什么来什么。我故意躲着走的生怕碰见她,但是没想到还是在路上碰见了。

我当时真的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狼外婆依旧是那身黑色的装扮(她也不可能换出第二身来),头发蓬松,但是眼睛好像挺有神。她先跟我打了招呼:“来玩啊?”(具体说什么我记不清了,反正大概是这个意思)我:“嗯。”她又说:“去家里坐会去吧?”(当时我们的家乡话原话应该是“家去玩玩去吧?”是一种客套话,类似于进来坐坐)我说:“不用了。”“哦。”她好像有些失望。我当时拒绝一方面是我真不想去,要回家。另一方面主要还是怕她把我也放进锅里煮了。

说完话我就快步离开了,而她并没有跟来。

这一次算是我跟她之间比较正式的也是唯一一次交谈,其他的时候要么是见不着她,要么就是看见她远远躲着她。通过这次见面,我发现她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甚至还有点慈祥、和蔼。使我开始怀疑传言的真实性。即便是这样,每每走过她家时还是心有余悸,总是想办法躲着不去见她。

随着我渐渐的长大,对她的恐惧也渐渐减少,每次走到她家的时候,虽然不像以前那么恐惧,但是心里依然提心吊胆,总有一点不安。

突然有一天,爸爸跟我说:“贾兴石家死了。”我感觉心紧了一下,然后前所未有的放松了,但是我却没有欢呼,也并不高兴。相反反而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多年的恐惧顷刻间烟消云散,或许就是这种心情吧?

葬礼那天我没有去,以前我是比较喜欢看“热闹”的,红白喜事都少不了我们小孩子。但是后来,葬礼我就不怎么去了。听说葬礼还是比较好的,是村里给办的。人去的还很多,好歹她老人家有个归宿了。在这里要提的是葬礼上哭的最厉害的一个人——“老鹅”。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狼外婆是没有儿女的,她的葬礼上也不会有人哭,大家只是按照仪式把她的葬礼办了。但是在她的葬礼上,却有一个人哭的是昏天暗地、日月无光。这个人就是“老鹅”。

在我们村里,许多人对别人的称呼都是称呼外号的。比如“老鹅”、“迷糊”、“二百斤”等等。有时,人们只记得一个人的外号,连他们的真名都不记得了。

“老鹅”就是那个人的外号。至于她真名叫什么,我还真不知道。但是他的“事迹”村里人没有不知道的。他神经也不是很正常。平时还好,只要是谁家一死人,他就会买上冥纸钱,去人家葬礼上去“吊孝”。绝大多数时候还会在人家葬礼上大哭一场。有事甚至比主家还厉害。那哭的叫一个惨啊,眼泪哗哗的,好像死去的是他的亲人一般。

之所以会这样,可能与他的父亲的死有关。据说他的父亲的去世给他很大的打击,也是导致他精神不正常的原因之一吧。每年清明,他都会去父亲坟前上坟、磕头、痛哭。有时想起来就去,别人家有白事他也去哭上一嗓子,而且绝对货真价实的掉眼泪。

这次“狼外婆”的去世也不例外。贾兴石家死了,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好事,没有人会为她奔丧,上坟,只有一个神经不正常的“老鹅”在那里痛哭流涕,在旁人眼里他们都是疯子。可是疯子尚且能为一个人的逝去而流泪,能为一个生命的消失而痛哭,何况我们这些正常的人呢?

如今,起名字已经越来越被家长们重视了。只要媳妇怀了孕,就会全家总动员去翻辞海啊什么的,绞尽脑汁的去为未来的孩子取一个名字,甚至还有人去专门的测字取名公司。由此可见,人们对名字的重视程度。

人的名字无非是父母取的,有的也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取的。但是我的名字却很特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的名字是自己取的。虽然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它却是真事。

我叫刘绍晨。但是这名字既不是父母给我取的,也不是爷爷奶奶给我取的(说实话,连我爸都没见过我爷爷奶奶几面,我就更没戏了。)而是我自己取的。说起这个名字,还得从我很小的时候说起。

我是早上出生的,因此我父母给我取名叫“刘阳”,意为早上升起的太阳。同时还有一个谐音(估计当时没考虑的巧合)“留洋”,意思是好好学习,将来出国留洋。但是不着调怎么回事,我又多出来两个名字“刘

绍栋”和“刘绍田”。(“绍”字是我的辈分,我们刘家的辈字排列是“凤飞玉希振,绍天宝成京,”除了希振绍天宝之外,其他都是音译,因为我至今没见过“宝”字辈以下和“希”字辈以上的人)。我排字为绍(少)。我儿子应当叫刘天某,但是让我纳闷的是“刘绍田”和“刘绍栋”这两个名字是谁取的呢?

不管谁取的,它们已经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小小的麻烦。在那段混乱的日子里,我今天叫这个名字,明天叫那个名字,光名字就有三、四个。搞的别人和我都无所适从。这还表现在我活的奖状和证书时出现的问题:这个奖状上写的是“刘洋”,那个成了“刘阳”……我到底叫什么呢?

得了,自己取一个吧。

于是在一次很正式的场合上(后来才知道那是户口登记),我说我叫“刘绍晨”当时写这个名字的是我的一个老师,她觉得这么名字也挺好听的,于是我的名字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再后来,我的名字就正式确定了“刘绍晨”,小名叫“刘阳”。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别人对我名字的误读,以至于在后来的各种奖状证书上出现了许多谐音字,如“刘少晨”、“刘少臣”、“刘绍辰”等等。当时还小,写的不规范,加上发奖机构(多数是老师)没有责任心,所以导致了我的各种证书上名字“奇形怪状”什么样的都有。一直到我上初中以后,这种情况才渐渐好转。

名字说完了,下面开始说一下外号吧。

在我们农村,外号基本上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那么一个阶段,外号的取法也是五花八门,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这三类:1、按照长相来取的外号,别人可能因为你的长相或者某一身体特征来给你去一个外号,比如我们那里有一位维修家电的就叫他“瘸巴”。只因为他的腿有些残疾。2、按照你的某一事件取的外号。有可能你干了一件人尽皆知的事情,由此别人给你取个外号,例如:“张算计”这就是根据他为人处事处处算计而给他取的外号。3、按照姓名取的外号。这种外号是最容易取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外号,而我的外号也是这一种。

因为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小名叫“刘阳”,所以我的外号“理所当然”的叫“羊头”。

这个外号从幼儿园一直叫到了初中。

在初中的时候,我的外号还向外延伸了一下,加上了两个字:司令。为什么呢?这还要提一下我们“众头国”的事情。

初中的时候,我们几个好朋友成立了一个“众头国”。国王是刘震,我是羊头,任司令;张明亮是驴头,任法官;刘绍记是鸡头,任职忘了;刘少亮是*头(为了避免被和谐,此处字用*代替)任市长;刘晓是猪头,任元帅。我们几个是“众头国”的成员,同时在生活上也是最要好的兄弟。在“众头国”里,我们都有我们自己的法律,有我们自己的报纸(羊头晚报)还有我们自己的新闻。什么有人要出重金暗杀市长啦,某司令发动军事政变啦,什么新法律颁布实施啦等等都会在我们自己的报纸上以新闻的形式出现。

现在长大了,外号叫的也少了,同时也渐渐的淡忘了。可是每当回想起来的时候,心头总是会浮现出与之相关的一些人和一些事,难以忘怀~~~~~~

说完了我自己的外号,再来说一下我爸的外号。没错,我父亲也有外号。而且,不光我爸有,我妈也有。而且他们的外号还跟一出戏有关系。

但凡对戏曲有点了解的人们都知道,豫剧中有一个戏曲选段是这样唱的:“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知心话;亲家母咱都坐下啊,咱俩随便拉一拉。”这两句正是出自著名豫剧《朝阳沟》选段。

豫剧《朝阳沟》讲的是高中生栓保和银环毕业后回到家乡支援农村建设的故事。期间,银环因为是城里人,不熟悉农村,闹出了许多笑话,因而萌生了退意,想回家,而恰巧此时家中母亲又写信来说生病需要她回家照顾。恰巧此时遇见村支书,村支书得知后对她进行了教育,并让她先回家探母,但当银环回家后却发现母亲其实是不想让她在农村受苦而装病骗她时她又赌气回到了农村。这一次,她表现的石粉勤劳,肯吃苦,很快变成了村里的能手。而银环妈也跟着来到了农村,一开始还大吵大闹的,后来经过村支书的教育她明白了农村的好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与栓保妈成了一对欢喜亲家的故事。

《朝阳沟》的故事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村的巨大变化和新旧思想的交替,其中银环跟栓保的爱情更是激励着不知多少青年男女。我爸就是《朝阳沟》的“狂热粉丝”之一。故我父亲外号“栓保”,我母亲外号“银环”。

但是,就仅仅因为我爸喜欢看《朝阳沟》就给他取了这个外号吗?确切的说是的,但是这个“喜欢”并不能代表我爸对《朝阳沟》的迷恋,甚至说他是《朝阳沟》的“狂热粉丝”一点都不过分。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看一下我爸的一个故事就知道了。

这个故事是我妈给我讲的。

在我爸年轻的时候(大概年级应该与栓保差不多),镇上有一次一年一度的会(类似于赶大集一类的,但是时间要更长,规模也更大)当时说这次会唱戏的戏班要表演豫剧《朝阳沟》的时候,我爸带上几个窝头就去了镇里。这时高潮来了。听我妈说,这次会一共赶了七天,我爸却在戏台前坐了八天,去之前手里拿着几个窝头,戏散了之后还在手里拿着~~~

但是听完这个故事我笑得连刚吃进嘴里的饭都笑得喷了出来。我爸对《朝阳沟》的感情竟岂能用“迷恋”来形容得了的?那简直是太疯狂了!因此,他的“栓保”这个外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段故事,都蕴含着一些意义,外号也不例外,它们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有时候还代表着一段故事、一种感情、甚至一段时光…

狼外婆

如果说我的幼儿时期有什么事情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的话,那就要数贾庄村的“狼外婆”了。

《小红帽》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故事中一头大灰狼吃掉了小红帽的外婆,还扮成外婆的模样想要吃掉小红帽,但是最终被猎人剖开了肚子。在我们大刘庄的贾庄村,也住着一位“狼外婆”,她虽然不是大灰狼变得,但是在我幼儿时期,她却是我心中比大灰狼还要可怕的人„„

再说狼外婆以前,我想插一些题外话,就是关于我们那里的姓氏的问题。

一般来说,我们不论男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是在封建社会,妇女由于地位地下,没有自己的名字。即使有名字的,在嫁人之后也变成了某某氏。比如说张三娶了个媳妇,他媳妇的父亲姓钱,那么这个女的就叫张钱氏。从这一点我们就能够窥视出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多么地下。到了现代社会,妇女解放了,男女也平等了,女人也有“名字”了。但是,在我的幼儿时期,仍然有着封建社会的痕迹,虽然没那么严重,但是妇女的名字名字依然“没有”。

你可能会问了,既然妇女没有名字,那叫妇女的时候怎么叫呢?总不能老是“唉”“唉”的吧?当然不是,打个比方,小明的名字叫刘明,他爸爸的名字叫刘刚,那么在家中,小明的父亲会管小明的母亲叫小明或刘明,而在外面,小明的母亲会被叫做“刘刚家”。也就是说,载我们那里男主人的名字后面加个“家”字,就是女主人的名字。

言归正传,这位“狼外婆”的丈夫(已经逝世)叫“贾兴石”(音译),而这个“狼外婆”就理所当然地叫“贾兴石家”。大家都这么叫,至于她的真实名字,基本上没有人能知道。

“狼外婆”的家位于贾庄村的东部,那是一个很破旧的房子,只有一间屋子,是那种很早的土坯房(那时我加也是土坯房)。房子门口有一个灶台,灶台周围的那一堵墙被熏得黑乎乎的,在我的记忆里,那一片乌黑代表着我深深的恐惧。

我对她的恐惧来自各种各样的传言,加上我平时见到她的恐怖模样在我心底里就深深地发上了烙印。以至于我每次到贾庄时都会躲着她的房子好远。就算绕远路多走半小时我也从不敢靠近她家半步。

“狼外婆”有精神病,这或许是我惧怕她的原因之一吧。在我的记忆力,“狼外婆”的形象那个一身黑衣服,蓬头垢面,疯疯癫癫的形象。有几次我“不小心”(要知道,就算故意躲着,有时也会遇上,因为她会满村游荡)遇见她的时候都是心惊胆战,有一次甚至被她吓哭了在街上疯跑„„

为什么我如此惧怕她?因为那些关于她的传言。与其说我怕的是“狼外婆”到不如说我怕的是那些关于狼外婆的传言。

传言一:杀夫弃子。老听名字就让人心惊胆寒。这可是只有在鬼片里才有的镜头啊!传说狼外婆是有老公的(废话,她肯定有老公,要不然怎么会叫“贾兴石家”,怎么会有孩子呢!),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天,她突然发疯,把老公杀了,然后把儿子给扔到了河里。

传言二:大锅煮儿子,不知道为什么,凡是关于“狼外婆”的传言都跟杀人有关,仿佛她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一般。但是当时我还小,不知道辨别是非真假,所以一直对这些传言深信不疑,这个传言没有涉及到她的丈夫,只是说的她是如何虐杀儿子的。传言中“狼外婆”有八个儿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但是都是在生下来后不久被她杀了。有的是被她掐死的,有的是被她扔到河里淹死的(狼外婆家不远处就是西河,那是一条我们村子包括整个武庄乡最大的一条河也是唯一一条河)还有的是让狼外婆放进锅里煮了……

暂且不管这些传言的可信度有多少,但至少,它们在我的童年里对我起到了很有效的恐吓的作用。那时的我对这些传言深信不疑,从来不敢靠近她家半步,那时,不论是我的妈妈,还是村里面其他做父母的,吓唬孩子最有效的一句话就是:“再哭(闹)就让贾兴石家把你抱走。”当听到这一句话,我保证所有的孩子都会乖乖的把嘴闭上。可见,她在小孩子们心中的形象简直比真正的狼外婆都要可怕。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好像所有关乎狼外婆的一切都是听说,要么就是传言,但是要说亲眼所见,还真是有一件。

那应该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要去贾庄村玩,路过狼外婆的家。狼外婆的家很好辨认:在她家的门口(这个门可以说是屋门也可以说是院门,因为她家就一间房子,连院墙都没有)。有个一小土灶,

非常原始,非常简单的那种,墙上被烟熏的黑黑的。这就是她家的标志。

当时她家的屋门(大门)是锁着的(当时的门不是铁门,而是那种很古老的木制门,而且还很古老的是在门上边上锁的那种。估计现在农村很少见了,不过要说现在我们村里老宅子里可能还有这种木门。)看到这我心里就松了一口气,最起码路过她家门口时不会再那么提心吊胆的了。

可是我不知道是不是那天我倒霉,还真就应了那句俗话是怕什么来什么。我故意躲着走的生怕碰见她,但是没想到还是在路上碰见了。

我当时真的傻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狼外婆依旧是那身黑色的装扮(她也不可能换出第二身来),头发蓬松,但是眼睛好像挺有神。她先跟我打了招呼:“来玩啊?”(具体说什么我记不清了,反正大概是这个意思)我:“嗯。”她又说:“去家里坐会去吧?”(当时我们的家乡话原话应该是“家去玩玩去吧?”是一种客套话,类似于进来坐坐)我说:“不用了。”“哦。”她好像有些失望。我当时拒绝一方面是我真不想去,要回家。另一方面主要还是怕她把我也放进锅里煮了。

说完话我就快步离开了,而她并没有跟来。

这一次算是我跟她之间比较正式的也是唯一一次交谈,其他的时候要么是见不着她,要么就是看见她远远躲着她。通过这次见面,我发现她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甚至还有点慈祥、和蔼。使我开始怀疑传言的真实性。即便是这样,每每走过她家时还是心有余悸,总是想办法躲着不去见她。

随着我渐渐的长大,对她的恐惧也渐渐减少,每次走到她家的时候,虽然不像以前那么恐惧,但是心里依然提心吊胆,总有一点不安。

突然有一天,爸爸跟我说:“贾兴石家死了。”我感觉心紧了一下,然后前所未有的放松了,但是我却没有欢呼,也并不高兴。相反反而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多年的恐惧顷刻间烟消云散,或许就是这种心情吧?

葬礼那天我没有去,以前我是比较喜欢看“热闹”的,红白喜事都少不了我们小孩子。但是后来,葬礼我就不怎么去了。听说葬礼还是比较好的,是村里给办的。人去的还很多,好歹她老人家有个归宿了。在这里要提的是葬礼上哭的最厉害的一个人——“老鹅”。

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狼外婆是没有儿女的,她的葬礼上也不会有人哭,大家只是按照仪式把她的葬礼办了。但是在她的葬礼上,却有一个人哭的是昏天暗地、日月无光。这个人就是“老鹅”。

在我们村里,许多人对别人的称呼都是称呼外号的。比如“老鹅”、“迷糊”、“二百斤”等等。有时,人们只记得一个人的外号,连他们的真名都不记得了。

“老鹅”就是那个人的外号。至于她真名叫什么,我还真不知道。但是他的“事迹”村里人没有不知道的。他神经也不是很正常。平时还好,只要是谁家一死人,他就会买上冥纸钱,去人家葬礼上去“吊孝”。绝大多数时候还会在人家葬礼上大哭一场。有事甚至比主家还厉害。那哭的叫一个惨啊,眼泪哗哗的,好像死去的是他的亲人一般。

之所以会这样,可能与他的父亲的死有关。据说他的父亲的去世给他很大的打击,也是导致他精神不正常的原因之一吧。每年清明,他都会去父亲坟前上坟、磕头、痛哭。有时想起来就去,别人家有白事他也去哭上一嗓子,而且绝对货真价实的掉眼泪。

这次“狼外婆”的去世也不例外。贾兴石家死了,可能对于一些人来说是好事,没有人会为她奔丧,上坟,只有一个神经不正常的“老鹅”在那里痛哭流涕,在旁人眼里他们都是疯子。可是疯子尚且能为一个人的逝去而流泪,能为一个生命的消失而痛哭,何况我们这些正常的人呢?

如今,起名字已经越来越被家长们重视了。只要媳妇怀了孕,就会全家总动员去翻辞海啊什么的,绞尽脑汁的去为未来的孩子取一个名字,甚至还有人去专门的测字取名公司。由此可见,人们对名字的重视程度。

人的名字无非是父母取的,有的也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取的。但是我的名字却很特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的名字是自己取的。虽然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它却是真事。

我叫刘绍晨。但是这名字既不是父母给我取的,也不是爷爷奶奶给我取的(说实话,连我爸都没见过我爷爷奶奶几面,我就更没戏了。)而是我自己取的。说起这个名字,还得从我很小的时候说起。

我是早上出生的,因此我父母给我取名叫“刘阳”,意为早上升起的太阳。同时还有一个谐音(估计当时没考虑的巧合)“留洋”,意思是好好学习,将来出国留洋。但是不着调怎么回事,我又多出来两个名字“刘

绍栋”和“刘绍田”。(“绍”字是我的辈分,我们刘家的辈字排列是“凤飞玉希振,绍天宝成京,”除了希振绍天宝之外,其他都是音译,因为我至今没见过“宝”字辈以下和“希”字辈以上的人)。我排字为绍(少)。我儿子应当叫刘天某,但是让我纳闷的是“刘绍田”和“刘绍栋”这两个名字是谁取的呢?

不管谁取的,它们已经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小小的麻烦。在那段混乱的日子里,我今天叫这个名字,明天叫那个名字,光名字就有三、四个。搞的别人和我都无所适从。这还表现在我活的奖状和证书时出现的问题:这个奖状上写的是“刘洋”,那个成了“刘阳”……我到底叫什么呢?

得了,自己取一个吧。

于是在一次很正式的场合上(后来才知道那是户口登记),我说我叫“刘绍晨”当时写这个名字的是我的一个老师,她觉得这么名字也挺好听的,于是我的名字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再后来,我的名字就正式确定了“刘绍晨”,小名叫“刘阳”。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别人对我名字的误读,以至于在后来的各种奖状证书上出现了许多谐音字,如“刘少晨”、“刘少臣”、“刘绍辰”等等。当时还小,写的不规范,加上发奖机构(多数是老师)没有责任心,所以导致了我的各种证书上名字“奇形怪状”什么样的都有。一直到我上初中以后,这种情况才渐渐好转。

名字说完了,下面开始说一下外号吧。

在我们农村,外号基本上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那么一个阶段,外号的取法也是五花八门,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这三类:1、按照长相来取的外号,别人可能因为你的长相或者某一身体特征来给你去一个外号,比如我们那里有一位维修家电的就叫他“瘸巴”。只因为他的腿有些残疾。2、按照你的某一事件取的外号。有可能你干了一件人尽皆知的事情,由此别人给你取个外号,例如:“张算计”这就是根据他为人处事处处算计而给他取的外号。3、按照姓名取的外号。这种外号是最容易取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外号,而我的外号也是这一种。

因为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小名叫“刘阳”,所以我的外号“理所当然”的叫“羊头”。

这个外号从幼儿园一直叫到了初中。

在初中的时候,我的外号还向外延伸了一下,加上了两个字:司令。为什么呢?这还要提一下我们“众头国”的事情。

初中的时候,我们几个好朋友成立了一个“众头国”。国王是刘震,我是羊头,任司令;张明亮是驴头,任法官;刘绍记是鸡头,任职忘了;刘少亮是*头(为了避免被和谐,此处字用*代替)任市长;刘晓是猪头,任元帅。我们几个是“众头国”的成员,同时在生活上也是最要好的兄弟。在“众头国”里,我们都有我们自己的法律,有我们自己的报纸(羊头晚报)还有我们自己的新闻。什么有人要出重金暗杀市长啦,某司令发动军事政变啦,什么新法律颁布实施啦等等都会在我们自己的报纸上以新闻的形式出现。

现在长大了,外号叫的也少了,同时也渐渐的淡忘了。可是每当回想起来的时候,心头总是会浮现出与之相关的一些人和一些事,难以忘怀~~~~~~

说完了我自己的外号,再来说一下我爸的外号。没错,我父亲也有外号。而且,不光我爸有,我妈也有。而且他们的外号还跟一出戏有关系。

但凡对戏曲有点了解的人们都知道,豫剧中有一个戏曲选段是这样唱的:“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知心话;亲家母咱都坐下啊,咱俩随便拉一拉。”这两句正是出自著名豫剧《朝阳沟》选段。

豫剧《朝阳沟》讲的是高中生栓保和银环毕业后回到家乡支援农村建设的故事。期间,银环因为是城里人,不熟悉农村,闹出了许多笑话,因而萌生了退意,想回家,而恰巧此时家中母亲又写信来说生病需要她回家照顾。恰巧此时遇见村支书,村支书得知后对她进行了教育,并让她先回家探母,但当银环回家后却发现母亲其实是不想让她在农村受苦而装病骗她时她又赌气回到了农村。这一次,她表现的石粉勤劳,肯吃苦,很快变成了村里的能手。而银环妈也跟着来到了农村,一开始还大吵大闹的,后来经过村支书的教育她明白了农村的好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与栓保妈成了一对欢喜亲家的故事。

《朝阳沟》的故事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农村的巨大变化和新旧思想的交替,其中银环跟栓保的爱情更是激励着不知多少青年男女。我爸就是《朝阳沟》的“狂热粉丝”之一。故我父亲外号“栓保”,我母亲外号“银环”。

但是,就仅仅因为我爸喜欢看《朝阳沟》就给他取了这个外号吗?确切的说是的,但是这个“喜欢”并不能代表我爸对《朝阳沟》的迷恋,甚至说他是《朝阳沟》的“狂热粉丝”一点都不过分。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看一下我爸的一个故事就知道了。

这个故事是我妈给我讲的。

在我爸年轻的时候(大概年级应该与栓保差不多),镇上有一次一年一度的会(类似于赶大集一类的,但是时间要更长,规模也更大)当时说这次会唱戏的戏班要表演豫剧《朝阳沟》的时候,我爸带上几个窝头就去了镇里。这时高潮来了。听我妈说,这次会一共赶了七天,我爸却在戏台前坐了八天,去之前手里拿着几个窝头,戏散了之后还在手里拿着~~~

但是听完这个故事我笑得连刚吃进嘴里的饭都笑得喷了出来。我爸对《朝阳沟》的感情竟岂能用“迷恋”来形容得了的?那简直是太疯狂了!因此,他的“栓保”这个外号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一段故事,都蕴含着一些意义,外号也不例外,它们不仅仅是一个代号,有时候还代表着一段故事、一种感情、甚至一段时光…


相关文章

  • 2013中考满分作文
  • 2013山东济宁中考满分作文:成长的快乐 快乐是对童年棒棒糖的美好回忆,快乐是让出座位时他人微笑的回报.快乐是付出艰辛努力时手捧奖杯的泪水.快乐是在游泳时和朋友们嬉戏打闹.快乐是在游乐场里兴奋的尖叫声.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有过很多的快乐回忆. ...查看


  • 记忆里的那几抹青草香
  • "鱼缸里的水是温暖的.可是有些鱼,它们会成群地穿越寒冷的海洋,迁徙到辽阔的远方.因为那里有它们的家." ――题记 一个人的时候,回忆总让人温暖,不论怎样,那些在暖风中闪着光亮的碎片,总是带着让人感动的色彩.所以,我总是庆 ...查看


  • 如何写好作文开头教案
  • <如何写好作文开头>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文开头的重要性. 2.了解并掌握几种常见的作文开头方法,能把掌握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学习重难点:了解并掌握几种常见的作文开头方法,能把掌握的方法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课前准备: ...查看


  • 伤感说说,我的心里话
  • 篇一:伤感说说我的心里话 一. 是不是说不出口的痛,都成了止不住的伤口. 二.有人为了守护 幸福而存在,亦有人为了成全真爱而离开. 三.别轻易对别人 说爱,别固执的将别人心门打开,又玩笑着离开. 四.当你做对的时 候,没有人会记得:当你做错 ...查看


  • 李娟[爱吐舌头的外婆]
  • 我的阿勒泰-李娟 2011-06-05 20:23:45 <爱吐舌头的外婆> 外婆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是吐舌头.通常这一动作会出现在做了错事之后.而她做了错事通常会先掖着瞒着,如打碎了糖罐子,就悄悄把碎片扫一扫,剩糖撮一撮,换 ...查看


  • 亲情作文素材
  • 亲情类作文素材 [歌颂亲情经典语言] 1.母爱是一本我终生无法读完的巨著:母爱是一片我永远也飞不出的天空. 2.母爱是迷惘时苦口婆心的规劝:母爱是远行时一声殷切的叮咛:母爱是孤苦无助时慈祥的微笑. 3.是母亲慈祥的笑容驱散了我心中的迷雾:是 ...查看


  • 家庭的爱作文素材
  • 家庭作文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她像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一样不可或缺,她是我们放学后不用考虑就会径自走向的那个地方.那里有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藏着无数看似平淡却很深沉的爱的故事.听-- 这是两只兔子的故事. ...查看


  • [我的外婆作文]记忆中的外婆
  •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记忆的匣子,里面装满了我们对往事的回忆,对故人的思念. 记忆中,我活泼顽皮;记忆中,外婆温婉慈祥. 外婆在我的记忆中,是美丽的.白皙的皮肤,鹅蛋脸,眼睛.鼻子.嘴巴精致的搭配不难看出七十多岁的外婆年轻时的美艳. 外婆在 ...查看


  • 拾起幸福的碎片 (赵晟含) 新起点作文
  • 拾起幸福的碎片(赵晟含) 幸福呢?不同的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对于一个奔波在外的奋斗者来说,过年和家人吃一顿年夜饭就是幸福: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每年见一次父母就是幸福„„ 对于我来说,有父母就是幸福,有家庭就是幸福.当然,在我看来,许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