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文水方言中的“来”“去”

学生姓名: 任志刚

指导教师: 陈向春 教授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学方向

学 号: [1**********]8

学习中心:山西省文水县奥鹏

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1 年10月

文水方言中的“来”“去”

摘要:山西文水方言属晋语并州片,内部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以文水(旧城庄)方言的“来”“去”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对旧城庄方言的“来”“去”不同读音的各种语法功能,进行全面、系统地描写和分析。本文研究发现,“来”“去”不同的语法功能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表意丰富。“来”“去”的这些不同用法有的与普通话相一致,有的则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别。本文对这些用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并对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文水(旧城庄)方言;来;去

目 录

一、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 ··································································································· 1

二、文水方言的“来”“去” ····························································································· 2

(一)来 ······························································································································ 2

(二)去 ······························································································································ 6

三、结语·································································································································· 9 参考文献: ··························································································································· 10

一、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

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太原盆地的西面边缘,吕梁山脉的东麓,在北纬37°15′00″至37°27′00″,东经111°29′46″至112°19′15″之间。文水县是山西省吕梁市下辖的一个县,因境内有文峪河而得名。北与交城县为邻,西与离石市相交,南与汾阳市接壤,东以汾河为界与祁县相望,东南靠近平遥县,东北与太原市的清徐县毗邻。总面积1067.9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人口43.07万。依2001年行政区域划分,共辖12个乡镇(7镇、5乡:城关镇、南安镇、开栅镇、南庄镇、刘胡兰镇、下曲镇、孝义镇、南武乡、西城乡、北张乡、西槽头乡、马西乡),199个行政村。

文水县矿藏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铅、银、石墨、石膏、石灰岩、砂、钾长石等,其中西部山区的煤、铁、石灰石和森林等资源较为丰富。县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故文峪河自西北向南,流贯全县平川地区,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该县农产品主要有小麦、谷子、高粱、玉米、棉花等,其中在南安镇有一片茂密的果园区。

文水县历史悠久,有着三千年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表明,文水县境内有旧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并且有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出土。由此可见,早在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在夏商时期,文水地属冀州,西周改归并州。春秋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晋置平陵邑,战国时期,地处赵国,名大陵邑。后赵为秦所灭,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大陵县,属太原郡。西汉设大陵县,又于县境南部及今平遥县境别置平陶县,县治在今城南之平陶村。王莽政权时期,又改名为大宁县,东汉时,复名大陵县。北魏废大陵县,而置受阳县,县治在今县城东十里之旧城庄。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因境内有文峪河水,“其水波多纹”,改受阳县为文水县,仍属并州。唐代女皇武则天当政时,以文水县为其故里,于唐天授元年(690年),改名为武兴县,神龙元年(705年),复为文水县。北宋元符年间,为了躲避文峪河水患的影响,县治移到今县城所在地。从唐至清,文水县均归太原郡(府)管辖。民国时期,文水县属冀宁道管辖。在抗日战争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建立文水县民主政府,属晋西北、晋绥八专署。解放后,曾先后分属汾阳专区、晋中专区,并最终于1971年,划归吕梁专区,一直至今。

文水方言属晋语并州片晋阳小片,与交城、祁县、平遥等十多个县城同属一个方言小片。

本文所用符号说明:采用国际音标注音。有两种形式:讨论的词语直接标音,不加方括号;给前面的词语注音,则加方括号。无字可写的尽量用同音字代替。

二、文水方言的“来”“去”

文水方言中“来”“去”两个词的读音比较特殊,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本文主要讨论了“来”“去”分别作谓语动词、趋向动词及助词的语法功能。

文水方言中“来”有两个读音:来1[]、来2[],“去”有三

个读音去1[]、去2[]、去3[]。“来”“去”的不同读音

表达不同的语法功能。

(一)来

文水方言中的“来”可作谓语动词、趋向动词和助词,这与普通话无明显差别。不同的是文水方言中“来”不同的读音不仅表示不同的语法功能,而且还表示不同的语气和时态。下面分别从“来”的两种读音来讨论其具体语法功能。

来1[]

来1的主要语法功能就是在句子中充当谓语。下面对来1的用法作具体分析。

一是从其他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即与“去”相对),如:

你电棉能不能来?(你明天能不能来?)

前儿我来的。(前天我来的。)

我年时来的北京。(我去年来的北京。)

兀家么电棉来1耿房来2了。(他

们明天来我家来。)

你刚来佬,我倒来佬有一阵阵了。(你刚来,我来了一会啦!)

你爱来不来,不来拉倒。(你愿意来就来,不来就算了。)

你怎来的了?(你是怎么来的?)

你啦一年来的?(你哪一年来的这里?)

给圪们来俩碗削面吧!(给我们来两碗削面!)

二是事情和问题的到来或出现,如:

还不快走,麻烦来了。(你快走吧,一会就有人来找你麻烦了。)

概不认真,一阵儿就毛病来了。(总是不认真,一会就犯毛病了。) 做的又来了,你么快些做吧!(又有新任务了,你们快点做吧!)

答案来了,快对对吧!(答案出来了,快对对吧!)

来1单独作谓语,带有强烈的语气色彩,但它的用法受到很大的限制,一般

只在表示命令或请求的祈使句中出现,表商量或命令的语气。如:

来!到这□来,这□暖和。(来!到这里来,这里暖和。) 来!快来,不佬我就走了。(来!快过来,要不我就走了。)

来!坐下一下吃吧!(过来坐下一块吃吧!)

快来!有槐好东西给你看了。(快过来,有个好东西给你看。) 来!过来,咱么捣歇捣歇吧么!(来!过来咱们聊聊天吧!)

来来来,我荷不动了,你快些过来打帮打帮吧!(过来,我拿不动了,你快来帮我一下吧!)

来1还与“吧”搭配使用,意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行了”、“好了”,只适

用于第一人称对第二人称的对话中。如:

来吧,还是我给你做罢!(行了,你做不了,还是我帮你做吧!)

来吧,叫那走吧!(行了,还是让人家走吧!)

来1吧,下来2吧,到佬你房咧!(好了,下车吧,到你家里!)

来吧,就这价格吧,我多买些就行了!(好了,就这价格吧,我多卖点就是了!)

来1用在动词前面,表将来时态。如:

你们停停,我来说俩句。(你们停下来别吵了,我给大家说两句。) 你出的吧,我来做就可以了!(你去外面吧,我自己做就可以了!)

来商量商量,把槐事儿就解决了!(大家好好商量一下,把这件事就给解决了吧!)

来1作表概数的助词,用在数词前表接近于该数次所表示的数目。如:

这槐教室能放100来槐学生。(这个教室大约能坐100个学生。)

兀家一年能挣十来万。(他一年能挣十几万块钱。)

这石头有200来斤重。(这块石头有200斤左右。)

我敲佬十来下,居舍也没反应。(我敲了好几下,屋里也没一点反应。)

外有五米来远吧。(那有五米来远吧!)

外房子有二十来丈高吧!(那房子有二十来丈吧!)

外老汉有六十来岁吧!(那位老汉估计有六十来岁!)

别看兀家瘦小,外有120来斤。(别看他瘦小,他有120多斤重呢!) 来1还有一个特殊用法,构成“来不来就”这一格式,一般表示责备的感情

色彩。如:

来不来就先把钱儿给佬那,万一兀家是骗子了!(还没弄清楚就先把钱给了人家,万一他是骗子呢!)

来不来就打那,也不问问因为甚了。(还没问清楚原因就打人!)

来不来就想当老板,还没学会走就想跑。(什么也不懂就想当老板!)

来不来就给那吃饭,也不知道能不能把事办佬了。(还不知道能不能办事就先请人吃了饭!)

来2[]

来2作趋向补语及助词时既可读为[],又可读为[]。

来2作动词时主要用法是作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结果和延续。如:

你一唤我,我就出来了。(你一叫我,我就出来了。)

操心跌下来∕爬也爬不起来∕。(小心跌下来摔得你爬不起来。)

春天来1佬,天气就暖和起来2了。(春天到了,天气就逐渐暖和起来了。)

你说今儿能下得来了不?(你说今天会下雨吗?)

快进来!外头冷的!(快进来,外面太冷了!)

起来吧,太阳都晒到屁股了!(快起床吧,太阳都照到你的屁股了!) 快出来,外头下雪了!(快出来,下雪了!)

来2住助词主要有以下五个用法,具体情况如下。

1.置于分句的句尾,表提顿。如:

背倒是背来,就是甚也没记住。(背倒是背了,就是什么也没记住。) 荷倒是荷来,不过荷得不多。(拿是拿了,不过拿得不多。)

在居舍来,甚也没啦做下。(在家里呆着,什么也没做。)

在外头来,今儿刚回来。(一直在外面来着,今天刚回到家。)

吃倒是吃来,不过没吃饱。(饭倒是吃过了,但没有吃饱。)

2.来2作助词时,常附着在动词之后,表完成时态。如:

兀家去来。(他已经去过了。)

我吃来。(我已经吃过饭了。)

城门打开来。(那城门刚才打开过。)

兀家刚哭来。(他刚才哭过。)

3.与“多”结合,共同修饰限制形容词。如:

你孩多来大咧了?(你家孩子几岁了?)

这有多来重了?(这件东西有多重?)

兀给有多来远了?(那个地方有多远?)

多来大了,还要打架!(都那么大年纪了,还打架。)

多来远了,不想走了!(太远了不想走!)

多来胖了,还敢穿裙裙!(那么胖还敢穿裙子!)

4.与“了”结合,共同置于句尾,并表疑问语气。如:

刚谁肚子疼来了?(刚才谁肚子疼?)

外话怎说得来了?(那话怎么说着来呢?)

你脸上怎来了?(你脸上的伤是怎么弄得?)

这话我多会说来了?(我什么时候说过这话的?)

你到啦□去来了?(你刚才去哪儿了?)

5.与“地”结合组成后缀“来地”,多用在双音节形容词后,表示褒义的感情色彩。如:

外麦子长得齐刷来地。(那片麦子长得一样高。)

那外人和人们热抓来地。(他对人非常的热情。)

外菜长得顺设来地。(那片菜长得非常喜人。)

有时一些名词、动词和数量词后面也可带“来地”,这里的“来地”意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样”或“似的” 如:

死人来地,就站得兀□叫那打。(像死人那样站那儿,一动不动就让人家打!)

外的眼狐狸来地,一看就厉害了。(那人的眼睛长得跟狐狸一样,一看就很厉害!)

外人木头来地站的兀□不动。(那人像木头一样,站在那一动不动。) 兀家走道儿飞来地。(他走路特别快,像飞一样。)

这有五斤来地。(这就是个五斤重的样子。)

来2的读音也可读为[],如在“兀家哭来2”、“齐刷来2地”、“背倒

是背来2”、“天气就暖和起来2了”这四个例句中。但来2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并不

发生变化。

(二)去

文水方言中的“去”也用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的语法功能。详述如下。 去1[]

去1表示的意义是,从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即与“来1”相对)。

下面对去1的用法作具体分析。

去1的主要语法功能就是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去1的这种用法,同来1作谓语动词是时的用法大致相同。如:

兀家去1过上海,我没拉去1过。(他去过上海,我没有去过。)

爱你去不去了,不去还省事了。(你爱去不去,不去了还省事呢!) 咱俩槐相跟上去兀家房耍吧!(咱俩一块去他家玩吧!)

今儿开会你去1啦□去3来了?(今天开会你到哪儿去

了?)

电棉街上闹红火,你去了不?(明天街上有活动,你去看不?)

先晌开会你去来了没?(刚才开会你去了吗?)

你办不佬这事,还是我去吧!(你办不成这件事,还是我去吧!)

去吧,道儿上有人了,别害怕!(去吧,路上有人,你别怕!)

去2[]

去2的主要用法是作谓语,主要有以下两种。

1.去2单独作谓语,带有强烈的语气色彩,但它的用法很受限制,一般只用

在表示命令或请求的祈使句中出现,含有商量或命令的语气。去2的这一用法同

来1单独作谓语动词时的用法大体相同。如:

去!离得我远远的,看见你就心烦的不行!(躲开,离我远点,看见你我就心烦。)

去2!你去1买菜吧,我有些累了。(麻烦你去买菜吧,我有点累了。)

去!快些走吧,别误佬车!(你快点走吧,别误了车!)

去!喔佬打鬼你一起吧!还能这底咧不听话了?(你再不听话就打你一顿!)

去,把兀本书给我荷过来。(你去吧那本书给我拿过来!)

去2还可以连用,用来增强语气。如:

去2去2去2,给他一百叫他快些走吧!(罢罢罢,你快给他一百块钱赶紧打

发他走吧!)

去2去2去2,你快啦□发财去1啦□的!(罢罢罢,哪里发

财你到哪里去!)

2. 去2与主谓短语组成兼语短语在句中作非主谓句,位置灵活,可以置于

句首和句尾,表祈使或商量的语气。如:

去你给我打一下,看我打不死你!(你要是敢打一下她的话,我就打死你。) 去2你到兀家房荷得吧,你妹妹不敢去1!(你妹妹不敢去他家拿东西,你去

拿吧!)

反正在居舍也没做的,去2你出去3耍去3吧。(在家也没事干,你出去玩吧!)

去你们打帮兀家做些活计吧么!(你们去帮他干点活去吧!)

去你们歇鬼阵阵吧,尽忙佬一天!(都干了一天活了,你们快歇会儿吧!) 去1与去2的区别在于:去1能够带宾语,去2不能带宾语。如“咱们去北京

吧!”、“大家去街上了。”这些句中的“去”,只能是去1,而不是去2。

去3[]

去3主要做趋向补语,表示动词的趋向、结果和延续。如:

快过去,这□太操人咧。(快点过那边去,这边太令人担心了!) 出去,要不我就不客气咧!(你快出去,否则我对你不客气啦!)

快回去吧,马上就要下雨咧!(你快回家吧,马上要下雨啦!)

快进去吧,居舍正有人等你了!(你进去吧,家里有人正等你呢!) 上去吧,上头可好看了!(你上来吧,上面真的很好看!)

兀家正要过去了!(她正要过去呢!)

我和兀家一下回去吧!(我一会儿和他一起回去。)

去3除作趋向补语外,还有两种特殊的结构:

1.一是“动词+名词+去3”,这种结构在不同的句类中表示不同的时态。

在疑问句中,有的表示现在进行时,有的表完成时态。如:

——你去1啦□去3呀?(你现在正要去哪儿?)

——我去1铺铺去3呀么,你做甚去3呀咧?(我正去小卖部,

你这是干啥去?)

——我也是去1兀□的咧么,正好好相跟上。(我也正要去那里,

咱俩正好一块走。)

你到啦□去来了?我寻也寻不见你。(你去哪儿啦?我找都找不到你。)

你还到城里去来了?(你还到城里啦?)

二是在陈述句中既可表一般将来时态,也可表过去时态。如:

过佬年我到太原去呀!(明年我去太原呀!)

我穿好衣服就看戏去呀!(我一穿好衣服就去看戏。)

老师正要去1学校去3咧!(老师正准备去学校。)

兀家已经回居舍去咧,咱们也回吧!(他们已经回去啦,咱们也回吧!) 我们过年要去1啦给去3咧?(咱们春节去哪儿玩呀?)

2.“动词+去3+去3”,表示动词及其关涉物体的趋向。能用在这种格式里

的,仅限于“买、送”一类含有传递或转移事物意思的动词。这种格式用于祈使句,表示“使携之去”,用于过去陈述句,表示“已携之去”。如:

你把这本书荷去去吧!(你把这本书拿过去吧!)

你把这封信给老师送去去吧!(你把这封信给老师送过去。)

书都叫兀家买去去了。(书已经都让他买去了。)

文水方言中“去”的三个读音各有不同的语法功能,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因此三者不可以相互替换。但在文水方言中,常在一句话里出现多个“去”,它们通过不同的读音来相互区别,从而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如:“ 去1吧,去2!” 、“去2,过去3!”,两句中的“去”由于读音的不同,而起不同的语法作用。去1在句中作谓语,去2单独作谓语表示祈使命令语气,去3作趋向补语。

三、结语

文水,古称大陵。自新石器时代起,我们文水的先民们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是黄河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作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千年古县和文化大县,几千年来,文水人在这里辛勤耕耘,创造了熣灿夺目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在物资文明方面,上贤、北峪口、西峪口新石田庙、狄武襄公祠、马村永泰堡、晋商大院等古建筑,还有散落在全县特别市以子夏山隐唐洞隋代摩崖碑,大南峪唐代摩崖石刻造像、东岩寺明代碑刻等为代表的大量金石资料吗,以及各村各户存量不少、传承有序的古董文物,都足以表明,我们文水作为文物、文化大县市当之无愧的。而在精神文明方面,我们更是值得自豪。我们不仅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水呱子,还有桥头大鼓、马西饶、东旧剪纸、狄家社花儿鼓等一系列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点文化项目闻名遐迩。另外,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人,诸如卫绾、道绰、武则天、狄青、同怒、孔天胤、孙谦、刘胡兰等更如点点繁星,布满文水的天空。可以说,丰富的文水资源,即为我们建设文化大县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文水的方言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使更多的人了解文水并了解文水的方言。

在文水方言中“来”“去”不同的读音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而且二者的语法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多由“来”“去”所表达的词汇意义的不同,而引起人或事物的趋向不同造成。因此可将“来”“去”的对应关系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来1作谓语动词时,与去1相对应,二者都表示到某一

地方的意思,并且后面的宾语都可以省略,如:“你可要来(这□)∕去(兀□)哦!”,二者都是陈述语气,只是由于二者的词汇意义不同而表达了不同的意思。第二,来1单独作谓语表达强烈的祈使语气的用法与去2相对应,如:“来来来,到这□来。”多含有怜爱之意,而“去去去,离得我远远的。”则含有一种不耐烦或较为厌恶的语气。第三,来2与去3作趋向补语

时,二者的语法功能基本是一致的。如:“过来∕去”、“起来∕去”。

总之,希望本文可以为文水方言以及晋语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份资料,也可为当地推广普通话等文化事业的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6.

[4]胡双宝.文水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5]乔全生.洪洞方言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6]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7]侯精一.现代晋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杨德峰.汉语的结构和句子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马庆株.忧乐斋文存[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10]高顺全.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11]张谊生.助词与相关格式[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12]王国栓.趋向问题研究[M].上海:华夏出版社.2005.

文水方言中的“来”“去”

学生姓名: 任志刚

指导教师: 陈向春 教授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学方向

学 号: [1**********]8

学习中心:山西省文水县奥鹏

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1 年10月

文水方言中的“来”“去”

摘要:山西文水方言属晋语并州片,内部存在一定差异。本文以文水(旧城庄)方言的“来”“去”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对旧城庄方言的“来”“去”不同读音的各种语法功能,进行全面、系统地描写和分析。本文研究发现,“来”“去”不同的语法功能不仅形式多样而且表意丰富。“来”“去”的这些不同用法有的与普通话相一致,有的则与普通话有较大差别。本文对这些用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并对其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文水(旧城庄)方言;来;去

目 录

一、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 ··································································································· 1

二、文水方言的“来”“去” ····························································································· 2

(一)来 ······························································································································ 2

(二)去 ······························································································································ 6

三、结语·································································································································· 9 参考文献: ··························································································································· 10

一、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

文水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太原盆地的西面边缘,吕梁山脉的东麓,在北纬37°15′00″至37°27′00″,东经111°29′46″至112°19′15″之间。文水县是山西省吕梁市下辖的一个县,因境内有文峪河而得名。北与交城县为邻,西与离石市相交,南与汾阳市接壤,东以汾河为界与祁县相望,东南靠近平遥县,东北与太原市的清徐县毗邻。总面积1067.9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人口43.07万。依2001年行政区域划分,共辖12个乡镇(7镇、5乡:城关镇、南安镇、开栅镇、南庄镇、刘胡兰镇、下曲镇、孝义镇、南武乡、西城乡、北张乡、西槽头乡、马西乡),199个行政村。

文水县矿藏丰富,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铅、银、石墨、石膏、石灰岩、砂、钾长石等,其中西部山区的煤、铁、石灰石和森林等资源较为丰富。县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故文峪河自西北向南,流贯全县平川地区,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该县农产品主要有小麦、谷子、高粱、玉米、棉花等,其中在南安镇有一片茂密的果园区。

文水县历史悠久,有着三千年的历史文化。据考古发掘表明,文水县境内有旧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并且有新石器时期的文物出土。由此可见,早在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在夏商时期,文水地属冀州,西周改归并州。春秋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晋置平陵邑,战国时期,地处赵国,名大陵邑。后赵为秦所灭,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大陵县,属太原郡。西汉设大陵县,又于县境南部及今平遥县境别置平陶县,县治在今城南之平陶村。王莽政权时期,又改名为大宁县,东汉时,复名大陵县。北魏废大陵县,而置受阳县,县治在今县城东十里之旧城庄。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因境内有文峪河水,“其水波多纹”,改受阳县为文水县,仍属并州。唐代女皇武则天当政时,以文水县为其故里,于唐天授元年(690年),改名为武兴县,神龙元年(705年),复为文水县。北宋元符年间,为了躲避文峪河水患的影响,县治移到今县城所在地。从唐至清,文水县均归太原郡(府)管辖。民国时期,文水县属冀宁道管辖。在抗日战争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建立文水县民主政府,属晋西北、晋绥八专署。解放后,曾先后分属汾阳专区、晋中专区,并最终于1971年,划归吕梁专区,一直至今。

文水方言属晋语并州片晋阳小片,与交城、祁县、平遥等十多个县城同属一个方言小片。

本文所用符号说明:采用国际音标注音。有两种形式:讨论的词语直接标音,不加方括号;给前面的词语注音,则加方括号。无字可写的尽量用同音字代替。

二、文水方言的“来”“去”

文水方言中“来”“去”两个词的读音比较特殊,使用频率高,用法也比较复杂。本文主要讨论了“来”“去”分别作谓语动词、趋向动词及助词的语法功能。

文水方言中“来”有两个读音:来1[]、来2[],“去”有三

个读音去1[]、去2[]、去3[]。“来”“去”的不同读音

表达不同的语法功能。

(一)来

文水方言中的“来”可作谓语动词、趋向动词和助词,这与普通话无明显差别。不同的是文水方言中“来”不同的读音不仅表示不同的语法功能,而且还表示不同的语气和时态。下面分别从“来”的两种读音来讨论其具体语法功能。

来1[]

来1的主要语法功能就是在句子中充当谓语。下面对来1的用法作具体分析。

一是从其他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即与“去”相对),如:

你电棉能不能来?(你明天能不能来?)

前儿我来的。(前天我来的。)

我年时来的北京。(我去年来的北京。)

兀家么电棉来1耿房来2了。(他

们明天来我家来。)

你刚来佬,我倒来佬有一阵阵了。(你刚来,我来了一会啦!)

你爱来不来,不来拉倒。(你愿意来就来,不来就算了。)

你怎来的了?(你是怎么来的?)

你啦一年来的?(你哪一年来的这里?)

给圪们来俩碗削面吧!(给我们来两碗削面!)

二是事情和问题的到来或出现,如:

还不快走,麻烦来了。(你快走吧,一会就有人来找你麻烦了。)

概不认真,一阵儿就毛病来了。(总是不认真,一会就犯毛病了。) 做的又来了,你么快些做吧!(又有新任务了,你们快点做吧!)

答案来了,快对对吧!(答案出来了,快对对吧!)

来1单独作谓语,带有强烈的语气色彩,但它的用法受到很大的限制,一般

只在表示命令或请求的祈使句中出现,表商量或命令的语气。如:

来!到这□来,这□暖和。(来!到这里来,这里暖和。) 来!快来,不佬我就走了。(来!快过来,要不我就走了。)

来!坐下一下吃吧!(过来坐下一块吃吧!)

快来!有槐好东西给你看了。(快过来,有个好东西给你看。) 来!过来,咱么捣歇捣歇吧么!(来!过来咱们聊聊天吧!)

来来来,我荷不动了,你快些过来打帮打帮吧!(过来,我拿不动了,你快来帮我一下吧!)

来1还与“吧”搭配使用,意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行了”、“好了”,只适

用于第一人称对第二人称的对话中。如:

来吧,还是我给你做罢!(行了,你做不了,还是我帮你做吧!)

来吧,叫那走吧!(行了,还是让人家走吧!)

来1吧,下来2吧,到佬你房咧!(好了,下车吧,到你家里!)

来吧,就这价格吧,我多买些就行了!(好了,就这价格吧,我多卖点就是了!)

来1用在动词前面,表将来时态。如:

你们停停,我来说俩句。(你们停下来别吵了,我给大家说两句。) 你出的吧,我来做就可以了!(你去外面吧,我自己做就可以了!)

来商量商量,把槐事儿就解决了!(大家好好商量一下,把这件事就给解决了吧!)

来1作表概数的助词,用在数词前表接近于该数次所表示的数目。如:

这槐教室能放100来槐学生。(这个教室大约能坐100个学生。)

兀家一年能挣十来万。(他一年能挣十几万块钱。)

这石头有200来斤重。(这块石头有200斤左右。)

我敲佬十来下,居舍也没反应。(我敲了好几下,屋里也没一点反应。)

外有五米来远吧。(那有五米来远吧!)

外房子有二十来丈高吧!(那房子有二十来丈吧!)

外老汉有六十来岁吧!(那位老汉估计有六十来岁!)

别看兀家瘦小,外有120来斤。(别看他瘦小,他有120多斤重呢!) 来1还有一个特殊用法,构成“来不来就”这一格式,一般表示责备的感情

色彩。如:

来不来就先把钱儿给佬那,万一兀家是骗子了!(还没弄清楚就先把钱给了人家,万一他是骗子呢!)

来不来就打那,也不问问因为甚了。(还没问清楚原因就打人!)

来不来就想当老板,还没学会走就想跑。(什么也不懂就想当老板!)

来不来就给那吃饭,也不知道能不能把事办佬了。(还不知道能不能办事就先请人吃了饭!)

来2[]

来2作趋向补语及助词时既可读为[],又可读为[]。

来2作动词时主要用法是作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趋向、结果和延续。如:

你一唤我,我就出来了。(你一叫我,我就出来了。)

操心跌下来∕爬也爬不起来∕。(小心跌下来摔得你爬不起来。)

春天来1佬,天气就暖和起来2了。(春天到了,天气就逐渐暖和起来了。)

你说今儿能下得来了不?(你说今天会下雨吗?)

快进来!外头冷的!(快进来,外面太冷了!)

起来吧,太阳都晒到屁股了!(快起床吧,太阳都照到你的屁股了!) 快出来,外头下雪了!(快出来,下雪了!)

来2住助词主要有以下五个用法,具体情况如下。

1.置于分句的句尾,表提顿。如:

背倒是背来,就是甚也没记住。(背倒是背了,就是什么也没记住。) 荷倒是荷来,不过荷得不多。(拿是拿了,不过拿得不多。)

在居舍来,甚也没啦做下。(在家里呆着,什么也没做。)

在外头来,今儿刚回来。(一直在外面来着,今天刚回到家。)

吃倒是吃来,不过没吃饱。(饭倒是吃过了,但没有吃饱。)

2.来2作助词时,常附着在动词之后,表完成时态。如:

兀家去来。(他已经去过了。)

我吃来。(我已经吃过饭了。)

城门打开来。(那城门刚才打开过。)

兀家刚哭来。(他刚才哭过。)

3.与“多”结合,共同修饰限制形容词。如:

你孩多来大咧了?(你家孩子几岁了?)

这有多来重了?(这件东西有多重?)

兀给有多来远了?(那个地方有多远?)

多来大了,还要打架!(都那么大年纪了,还打架。)

多来远了,不想走了!(太远了不想走!)

多来胖了,还敢穿裙裙!(那么胖还敢穿裙子!)

4.与“了”结合,共同置于句尾,并表疑问语气。如:

刚谁肚子疼来了?(刚才谁肚子疼?)

外话怎说得来了?(那话怎么说着来呢?)

你脸上怎来了?(你脸上的伤是怎么弄得?)

这话我多会说来了?(我什么时候说过这话的?)

你到啦□去来了?(你刚才去哪儿了?)

5.与“地”结合组成后缀“来地”,多用在双音节形容词后,表示褒义的感情色彩。如:

外麦子长得齐刷来地。(那片麦子长得一样高。)

那外人和人们热抓来地。(他对人非常的热情。)

外菜长得顺设来地。(那片菜长得非常喜人。)

有时一些名词、动词和数量词后面也可带“来地”,这里的“来地”意思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一样”或“似的” 如:

死人来地,就站得兀□叫那打。(像死人那样站那儿,一动不动就让人家打!)

外的眼狐狸来地,一看就厉害了。(那人的眼睛长得跟狐狸一样,一看就很厉害!)

外人木头来地站的兀□不动。(那人像木头一样,站在那一动不动。) 兀家走道儿飞来地。(他走路特别快,像飞一样。)

这有五斤来地。(这就是个五斤重的样子。)

来2的读音也可读为[],如在“兀家哭来2”、“齐刷来2地”、“背倒

是背来2”、“天气就暖和起来2了”这四个例句中。但来2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并不

发生变化。

(二)去

文水方言中的“去”也用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的语法功能。详述如下。 去1[]

去1表示的意义是,从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即与“来1”相对)。

下面对去1的用法作具体分析。

去1的主要语法功能就是在句子中充当谓语。去1的这种用法,同来1作谓语动词是时的用法大致相同。如:

兀家去1过上海,我没拉去1过。(他去过上海,我没有去过。)

爱你去不去了,不去还省事了。(你爱去不去,不去了还省事呢!) 咱俩槐相跟上去兀家房耍吧!(咱俩一块去他家玩吧!)

今儿开会你去1啦□去3来了?(今天开会你到哪儿去

了?)

电棉街上闹红火,你去了不?(明天街上有活动,你去看不?)

先晌开会你去来了没?(刚才开会你去了吗?)

你办不佬这事,还是我去吧!(你办不成这件事,还是我去吧!)

去吧,道儿上有人了,别害怕!(去吧,路上有人,你别怕!)

去2[]

去2的主要用法是作谓语,主要有以下两种。

1.去2单独作谓语,带有强烈的语气色彩,但它的用法很受限制,一般只用

在表示命令或请求的祈使句中出现,含有商量或命令的语气。去2的这一用法同

来1单独作谓语动词时的用法大体相同。如:

去!离得我远远的,看见你就心烦的不行!(躲开,离我远点,看见你我就心烦。)

去2!你去1买菜吧,我有些累了。(麻烦你去买菜吧,我有点累了。)

去!快些走吧,别误佬车!(你快点走吧,别误了车!)

去!喔佬打鬼你一起吧!还能这底咧不听话了?(你再不听话就打你一顿!)

去,把兀本书给我荷过来。(你去吧那本书给我拿过来!)

去2还可以连用,用来增强语气。如:

去2去2去2,给他一百叫他快些走吧!(罢罢罢,你快给他一百块钱赶紧打

发他走吧!)

去2去2去2,你快啦□发财去1啦□的!(罢罢罢,哪里发

财你到哪里去!)

2. 去2与主谓短语组成兼语短语在句中作非主谓句,位置灵活,可以置于

句首和句尾,表祈使或商量的语气。如:

去你给我打一下,看我打不死你!(你要是敢打一下她的话,我就打死你。) 去2你到兀家房荷得吧,你妹妹不敢去1!(你妹妹不敢去他家拿东西,你去

拿吧!)

反正在居舍也没做的,去2你出去3耍去3吧。(在家也没事干,你出去玩吧!)

去你们打帮兀家做些活计吧么!(你们去帮他干点活去吧!)

去你们歇鬼阵阵吧,尽忙佬一天!(都干了一天活了,你们快歇会儿吧!) 去1与去2的区别在于:去1能够带宾语,去2不能带宾语。如“咱们去北京

吧!”、“大家去街上了。”这些句中的“去”,只能是去1,而不是去2。

去3[]

去3主要做趋向补语,表示动词的趋向、结果和延续。如:

快过去,这□太操人咧。(快点过那边去,这边太令人担心了!) 出去,要不我就不客气咧!(你快出去,否则我对你不客气啦!)

快回去吧,马上就要下雨咧!(你快回家吧,马上要下雨啦!)

快进去吧,居舍正有人等你了!(你进去吧,家里有人正等你呢!) 上去吧,上头可好看了!(你上来吧,上面真的很好看!)

兀家正要过去了!(她正要过去呢!)

我和兀家一下回去吧!(我一会儿和他一起回去。)

去3除作趋向补语外,还有两种特殊的结构:

1.一是“动词+名词+去3”,这种结构在不同的句类中表示不同的时态。

在疑问句中,有的表示现在进行时,有的表完成时态。如:

——你去1啦□去3呀?(你现在正要去哪儿?)

——我去1铺铺去3呀么,你做甚去3呀咧?(我正去小卖部,

你这是干啥去?)

——我也是去1兀□的咧么,正好好相跟上。(我也正要去那里,

咱俩正好一块走。)

你到啦□去来了?我寻也寻不见你。(你去哪儿啦?我找都找不到你。)

你还到城里去来了?(你还到城里啦?)

二是在陈述句中既可表一般将来时态,也可表过去时态。如:

过佬年我到太原去呀!(明年我去太原呀!)

我穿好衣服就看戏去呀!(我一穿好衣服就去看戏。)

老师正要去1学校去3咧!(老师正准备去学校。)

兀家已经回居舍去咧,咱们也回吧!(他们已经回去啦,咱们也回吧!) 我们过年要去1啦给去3咧?(咱们春节去哪儿玩呀?)

2.“动词+去3+去3”,表示动词及其关涉物体的趋向。能用在这种格式里

的,仅限于“买、送”一类含有传递或转移事物意思的动词。这种格式用于祈使句,表示“使携之去”,用于过去陈述句,表示“已携之去”。如:

你把这本书荷去去吧!(你把这本书拿过去吧!)

你把这封信给老师送去去吧!(你把这封信给老师送过去。)

书都叫兀家买去去了。(书已经都让他买去了。)

文水方言中“去”的三个读音各有不同的语法功能,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因此三者不可以相互替换。但在文水方言中,常在一句话里出现多个“去”,它们通过不同的读音来相互区别,从而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如:“ 去1吧,去2!” 、“去2,过去3!”,两句中的“去”由于读音的不同,而起不同的语法作用。去1在句中作谓语,去2单独作谓语表示祈使命令语气,去3作趋向补语。

三、结语

文水,古称大陵。自新石器时代起,我们文水的先民们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是黄河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作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千年古县和文化大县,几千年来,文水人在这里辛勤耕耘,创造了熣灿夺目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在物资文明方面,上贤、北峪口、西峪口新石田庙、狄武襄公祠、马村永泰堡、晋商大院等古建筑,还有散落在全县特别市以子夏山隐唐洞隋代摩崖碑,大南峪唐代摩崖石刻造像、东岩寺明代碑刻等为代表的大量金石资料吗,以及各村各户存量不少、传承有序的古董文物,都足以表明,我们文水作为文物、文化大县市当之无愧的。而在精神文明方面,我们更是值得自豪。我们不仅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水呱子,还有桥头大鼓、马西饶、东旧剪纸、狄家社花儿鼓等一系列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点文化项目闻名遐迩。另外,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人,诸如卫绾、道绰、武则天、狄青、同怒、孔天胤、孙谦、刘胡兰等更如点点繁星,布满文水的天空。可以说,丰富的文水资源,即为我们建设文化大县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文水的方言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使更多的人了解文水并了解文水的方言。

在文水方言中“来”“去”不同的读音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而且二者的语法功能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多由“来”“去”所表达的词汇意义的不同,而引起人或事物的趋向不同造成。因此可将“来”“去”的对应关系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来1作谓语动词时,与去1相对应,二者都表示到某一

地方的意思,并且后面的宾语都可以省略,如:“你可要来(这□)∕去(兀□)哦!”,二者都是陈述语气,只是由于二者的词汇意义不同而表达了不同的意思。第二,来1单独作谓语表达强烈的祈使语气的用法与去2相对应,如:“来来来,到这□来。”多含有怜爱之意,而“去去去,离得我远远的。”则含有一种不耐烦或较为厌恶的语气。第三,来2与去3作趋向补语

时,二者的语法功能基本是一致的。如:“过来∕去”、“起来∕去”。

总之,希望本文可以为文水方言以及晋语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份资料,也可为当地推广普通话等文化事业的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6.

[4]胡双宝.文水方言志[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5]乔全生.洪洞方言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

[6]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7]侯精一.现代晋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8]杨德峰.汉语的结构和句子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9]马庆株.忧乐斋文存[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10]高顺全.三个平面的语法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11]张谊生.助词与相关格式[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12]王国栓.趋向问题研究[M].上海:华夏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 085208电子与通信工程
  • 后四位 姓名 性别 导师姓名 总分数学专业考试方式351 54 71118 0 0 0 0374 47 81122 0 0 0 0343 58 70107372 55 71126381 67 79116387 52 74126403 61 ...查看


  • 教务字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程
  • 教务字(2006)45号 贵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规程(修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训练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规范我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特修 ...查看


  •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
  • 2008年第10期(总第213期) 学术论坛 ACADEMICFORUM (Cumulatively NO.10,2008 NO.21 3)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对策思考 柯颖 [摘要]毕业论文教学是高校本科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对学生本 ...查看


  • 理工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跟踪测评
  • 理工类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跟踪测评 麦可思公司 本分析基于麦可思2010年完成的,对毕业半年后理工类院校2009届本科毕业生的研究结果. 主要结论: 1.就业率 理工类院校2009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88.5%,比全国2009届本科毕 ...查看


  • 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形成与评价-本科论文质量
  • 一.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简评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500字内) 毕业论文是一个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一环.教育部在2004年曾做出规定: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 ...查看


  •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套表
  •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表填写说明 一.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工作套表由七个表格组成,要求套表填写完后均放入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档案袋存档.七个表格名称如下: 表1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正 ...查看


  • 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的通知
  • 关于2012年上半年成人本科毕业生申请学士学位的通知 1. 根据四川省学位办(川学位办[2012]12号)文件的有关精 神,凡符合申请学士学位条件的2010年4月以后毕业 的2010届.2011届2012届成教本科.自考本科毕业生,请你们在 ...查看


  •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系列材料]
  •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系列材料> 目 录 1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程序„„„„„„„„„„„„„„„„„„„„1 2 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格式与规范„„„„„„„„„ ...查看


  • 安徽自考本科类专业及课程详情
  • B082208计算机信息管理(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1 C050201英语(本科段)考试计划 安徽大学 . .................................... ...查看


  • 中国海洋大学全日制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 一.论文(设计)封面 230克淡兰色羊皮卡纸作封面,具体内容见附件一. 二.论文扉页格式 题目 (小二号,黑体) 完成日期: 指导教师签字: 答辩小组成员签字: 三.摘要格式 1.中文摘要 题目 摘 ...查看


热门内容